第五十六章如果可以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光路,前任礼部尚书刘龙海之子,显庆二年进士出身,说一下,这位兄台从十八岁就开始考科举了,结果一直考到了三十岁才当上官,足足考了十二年,这也就是家底丰厚,经得起折腾,换了寻常老百姓别说四次,要是连续三次不中,基本就要放弃改行了。
刘光路同志家住长安,每年到了考试季,外地学子们,提前几个月就得从家中出发,一路风吹雨打,爬山过河的朝长安挺进参加考试,而每到这个时候,刘光路同志都是在家里喝着茶水,听着小曲,要多快活有多快活。
要不说京城户口好,不用累死累活的进京赶考,顺便还能省一大笔的开销,估计老尚书活着的时候,没少偷着乐。
但烈士刘龙海先生,你先别急着高兴,虽然你的好儿子替你省下了进京赶考这些乱七八槽的费用,可更多的钱还在后面等着你花呢。
至于这更多的钱......对于刘老尚书而言,也不算什么,用他的好儿子刘光路同志的话来讲就是,“这叫钱吗?这点儿特么的也叫钱?”不客气的说,已刘老尚书的家底,富可敌国谈不上,富可敌州还算贴切。
刘龙海同志贵为礼部尚书,当朝二品大员,什么白色收入,灰色收入,搞得很是兴隆,可有一点,那就是刘烈士这个人比较正直,不喜欢搞什么歪门邪道,仔细想一想,如果他要真是一个遇见什么事儿就想着走后门的家伙,刘光路也不至于在家里吃了他十二年的闲饭吧?
一个贪污受贿的混蛋好似是跟正直这两个字挂不上太大的关系,但光看他临死前打算以身殉国的表现就知道了,并不是所有的贪官都是周御史那种卖主求荣的小人货色。
唉,如果朝廷能多开点响钱,让这些当官的天天都吃香的喝辣的,过上富足的日子,估计贪污的官员恐怕就会少上不少,毕竟大家伙刚进入官场的时候都是抱着一腔热血,救国救民来的,情况允许的前提下,谁不想做个大公无私的清官啊。
可现实的情况根本就不允许他们当一个清官,在那个时候当官要是不贪污.....过的还不如个老百姓呢,这一点都不夸张,什么黑钱也不收的清官们,顿顿糠咽菜,大碴粥,衣服上还得打着补丁,那叫一个惨。
肉?还想着吃肉?快别做梦了,就你那点死工资买得起肉么!
听说过明朝的海瑞海大人吗?他就是清官中的代表人物,所以他一年能吃上肉的机会掰着手指头都能算清。
过年,改善一下生活,吃上一回,老娘过生日吃上一回,自己和老婆过生日就别想了,加个小凉菜意思意思,就算庆祝了。
要是运气好赶上顶头上司来视察工作,如果饭钱不是自己掏的话,也可以跟着蹭点好的,但如果你是让他请客吃饭......
那就不好意思了,白菜梆子,小米稀饭,凑合凑合吃吧,我反正都吃习惯了,你要是觉得下不去嘴,那您就别吃了哈,正好明天我就不用做饭了。
据传,海大人的生活水平,跟当时最穷苦的边远山区的百姓属于一个档次,即便他后来当了大官,生活水平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善,家里头就一件官服是好的,其他的都是打着补丁的破衣烂衫,走在大街上,要是遇见了丐帮的人,估计都会把他当成新来的二袋弟子。
不贪污不受贿,清正廉明的官员,就是这个下场!
所以说,当官的不贪污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你想想,大家伙辛辛苦苦了十几年,天天又是头悬梁,锥刺股,努力读书,图的是什么啊?别告诉我图的是体验基层百姓的劳苦生活,这他妈说出去谁信啊?
他们这么废寝忘食,还不就是为了一朝中举,光宗耀祖,让自己成为人上人吗。
可谁见过哪个人上人过的还不如个老百姓的啊......
如果可以的话,我也不想贪啊,这是贪官们在收到了人生中第一笔黑钱,和最后一笔黑钱时,心中响起的一句话。
刘龙海烈士初入官场时,跟和珅和大人一样,是一个大大的清官,他坚定不移的跟随着自己心中的理念走了一年,然后......家里就揭不开锅了,老婆饿的眼珠子都冒起了金星,刘光路都快跟大户人家的狗抢食了.....
刘老尚书见到这一幕眼泪汪汪的,寻思着过两天是不是得出去借高利贷了,维持生计了......妈的,老子好歹也是个官员,怎么还得借钱过日子啊,这还有天理吗?
哎,正巧这时有人找他帮忙办事,还给了不少好处费。
刘龙海挣扎了一番,便收下了第一笔黑钱,心中也就浮现出了刚刚的那句话,可等到了第二笔第三笔,那句话早就另一句话所取代了。
有钱真好啊。
说回刘光路同志。
刘光路同志的学习成绩跟他的相貌一样,普通到了没边,十八岁那年他壮志凌云的进了考场,信心十足的写满了考卷,当从考场出来,刘龙海问他考的怎么样时,刘光路拍着胸脯道:“爹,你放心,我全答上来了。”
老尚书听得这个高兴啊,看这小子这么有信心,肯定是考得不错,这次应该能中举,恩,得赶紧去拜拜观音菩萨,感谢她老人家保佑自己儿子啊,对了,也得准备联系一下酒楼,等这小子金榜题名时,他可得好好的庆祝一番。
可刘龙海不知道,刘光路的话只说了一半。
“爹,你放心,我全答上来了,可就是看不懂那些题在说什么......”
恩,没有任何的意外,刘光路第一年落榜了.....
刘龙海对此也没说什么,这很正常,他当年也是连续考了两次才考上,下一次说不定就中了呢,不着急不着急。
结果第二次.......还是没中。
第三此......依旧没中。
刘老尚书郁闷了,他不明白,自己儿子为什么连续考了三次也没有考上?
刘老尚书很少管教这个儿子,一天天被朝廷里的大事小事忙的晕头转向,没事儿的时候还得去搜刮一下油水,哪有时间去管儿子的学习怎么样,反正在他的认识里,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应该还算可以吧,毕竟那可是他的血脉啊。
老尚书完全是想得太多了,你的血脉又能怎么样?人家皇帝的血脉不比你优秀多了,后代该出废物不还是一样出。
在刘光路同志连续三次失败后,刘老尚书渐渐想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
在科举放榜结束后的第二天,刘老尚书难得没有出去跟那些狐朋狗友吃吃喝喝,反而是留在了家中,今晚他要考一考自己这个儿子,看他的学习水平到底怎么样,要成绩还可以,只不过是发挥不好,那没关系,自己继续供着他,什么时候考上什么时候再说。
可要是成绩太烂,靠他自己的本事只怕一辈子都无缘仕途的话......那......那他这个当爹的只能大出血一回了,为了自己的儿子,他就算是散尽家产又能如何。
老尚书是一位好父亲,因为刘光路同志从来都不属于前者,是妥妥的落后分子,就一点,当天晚上老尚书要考他的时候,这兄弟居然没影儿了,过了好一会儿才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了回来。
原来是去怡红楼喝花酒了,半路突然想起自己老爹找他有事儿,一路狂奔的赶了回来。
简单的出题考完了,刘龙海看着刘光路给他写的答案,差点哭晕在厕所,答案对不对就不说了,这小子居然连字都能写错,拢共写了不到三百个字,刘龙海在里面找出了一百六十多个错别字......天呐,这小子的学习水平也太差了吧。
刘龙海没办法,只能大出血了。
三年后,总计耗时十二年的刘光路同志终于考上了进士,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可怪就怪在了这里,因为没人去李治那里举报刘龙海。
不仅是和刘龙海关系好的没说,他那些死对头,比如说以往最已嘴欠著称的御史台官员们,居然也很默契的当起了哑巴,对刘光路到底是怎么当上进士的方式,一言未发。
这就有点奇怪了,刘老尚书,为官十余载,政敌也是有不少,毕竟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啊,就算你在朝廷里是个老好人,一样会有敌人,因为你不惹别人,不代表别人就不惹你,也就是看你不顺眼。
不顺眼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你前两天请客吃饭,大家都请了,可就是没请我,恩,虽然咋们不认识,也不熟,但你这是不尊重我,好了,等死吧你。
再比如说,今天咋俩在大街上见面了,你没跟我打招呼,好小子,敢不把老子放在眼睛里,等死吧你,虽然当时咋俩离了足有二十多米,你可能没看见我,但没和我打招呼就是不行。
说来可笑,但大部分当官的都是这个死德性,小心眼。
刘老尚书无意间也是解下了很多的政敌,大部分就是以上那些可笑的原因......
可.....既然刘老尚书也算是树敌颇多,那为什么就是没人借着此次事件攻击他呢?要知道,一旦让李治抓到了刘龙海买通科举考官的事情,最轻也得是充军,这是多好的一个机会啊。
至于那些官员为什么知道刘龙海是买通了科举官员.....其实他们也不知道,纯粹是猜的,而且是非常肯定的猜测,这还要从刘光路同志第二次科举说起。
刘光路,前任礼部尚书刘龙海之子,显庆二年进士出身,说一下,这位兄台从十八岁就开始考科举了,结果一直考到了三十岁才当上官,足足考了十二年,这也就是家底丰厚,经得起折腾,换了寻常老百姓别说四次,要是连续三次不中,基本就要放弃改行了。
刘光路同志家住长安,每年到了考试季,外地学子们,提前几个月就得从家中出发,一路风吹雨打,爬山过河的朝长安挺进参加考试,而每到这个时候,刘光路同志都是在家里喝着茶水,听着小曲,要多快活有多快活。
要不说京城户口好,不用累死累活的进京赶考,顺便还能省一大笔的开销,估计老尚书活着的时候,没少偷着乐。
但烈士刘龙海先生,你先别急着高兴,虽然你的好儿子替你省下了进京赶考这些乱七八槽的费用,可更多的钱还在后面等着你花呢。
至于这更多的钱......对于刘老尚书而言,也不算什么,用他的好儿子刘光路同志的话来讲就是,“这叫钱吗?这点儿特么的也叫钱?”不客气的说,已刘老尚书的家底,富可敌国谈不上,富可敌州还算贴切。
刘龙海同志贵为礼部尚书,当朝二品大员,什么白色收入,灰色收入,搞得很是兴隆,可有一点,那就是刘烈士这个人比较正直,不喜欢搞什么歪门邪道,仔细想一想,如果他要真是一个遇见什么事儿就想着走后门的家伙,刘光路也不至于在家里吃了他十二年的闲饭吧?
一个贪污受贿的混蛋好似是跟正直这两个字挂不上太大的关系,但光看他临死前打算以身殉国的表现就知道了,并不是所有的贪官都是周御史那种卖主求荣的小人货色。
唉,如果朝廷能多开点响钱,让这些当官的天天都吃香的喝辣的,过上富足的日子,估计贪污的官员恐怕就会少上不少,毕竟大家伙刚进入官场的时候都是抱着一腔热血,救国救民来的,情况允许的前提下,谁不想做个大公无私的清官啊。
可现实的情况根本就不允许他们当一个清官,在那个时候当官要是不贪污.....过的还不如个老百姓呢,这一点都不夸张,什么黑钱也不收的清官们,顿顿糠咽菜,大碴粥,衣服上还得打着补丁,那叫一个惨。
肉?还想着吃肉?快别做梦了,就你那点死工资买得起肉么!
听说过明朝的海瑞海大人吗?他就是清官中的代表人物,所以他一年能吃上肉的机会掰着手指头都能算清。
过年,改善一下生活,吃上一回,老娘过生日吃上一回,自己和老婆过生日就别想了,加个小凉菜意思意思,就算庆祝了。
要是运气好赶上顶头上司来视察工作,如果饭钱不是自己掏的话,也可以跟着蹭点好的,但如果你是让他请客吃饭......
那就不好意思了,白菜梆子,小米稀饭,凑合凑合吃吧,我反正都吃习惯了,你要是觉得下不去嘴,那您就别吃了哈,正好明天我就不用做饭了。
据传,海大人的生活水平,跟当时最穷苦的边远山区的百姓属于一个档次,即便他后来当了大官,生活水平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善,家里头就一件官服是好的,其他的都是打着补丁的破衣烂衫,走在大街上,要是遇见了丐帮的人,估计都会把他当成新来的二袋弟子。
不贪污不受贿,清正廉明的官员,就是这个下场!
所以说,当官的不贪污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你想想,大家伙辛辛苦苦了十几年,天天又是头悬梁,锥刺股,努力读书,图的是什么啊?别告诉我图的是体验基层百姓的劳苦生活,这他妈说出去谁信啊?
他们这么废寝忘食,还不就是为了一朝中举,光宗耀祖,让自己成为人上人吗。
可谁见过哪个人上人过的还不如个老百姓的啊......
如果可以的话,我也不想贪啊,这是贪官们在收到了人生中第一笔黑钱,和最后一笔黑钱时,心中响起的一句话。
刘龙海烈士初入官场时,跟和珅和大人一样,是一个大大的清官,他坚定不移的跟随着自己心中的理念走了一年,然后......家里就揭不开锅了,老婆饿的眼珠子都冒起了金星,刘光路都快跟大户人家的狗抢食了.....
刘老尚书见到这一幕眼泪汪汪的,寻思着过两天是不是得出去借高利贷了,维持生计了......妈的,老子好歹也是个官员,怎么还得借钱过日子啊,这还有天理吗?
哎,正巧这时有人找他帮忙办事,还给了不少好处费。
刘龙海挣扎了一番,便收下了第一笔黑钱,心中也就浮现出了刚刚的那句话,可等到了第二笔第三笔,那句话早就另一句话所取代了。
有钱真好啊。
说回刘光路同志。
刘光路同志的学习成绩跟他的相貌一样,普通到了没边,十八岁那年他壮志凌云的进了考场,信心十足的写满了考卷,当从考场出来,刘龙海问他考的怎么样时,刘光路拍着胸脯道:“爹,你放心,我全答上来了。”
老尚书听得这个高兴啊,看这小子这么有信心,肯定是考得不错,这次应该能中举,恩,得赶紧去拜拜观音菩萨,感谢她老人家保佑自己儿子啊,对了,也得准备联系一下酒楼,等这小子金榜题名时,他可得好好的庆祝一番。
可刘龙海不知道,刘光路的话只说了一半。
“爹,你放心,我全答上来了,可就是看不懂那些题在说什么......”
恩,没有任何的意外,刘光路第一年落榜了.....
刘龙海对此也没说什么,这很正常,他当年也是连续考了两次才考上,下一次说不定就中了呢,不着急不着急。
结果第二次.......还是没中。
第三此......依旧没中。
刘老尚书郁闷了,他不明白,自己儿子为什么连续考了三次也没有考上?
刘老尚书很少管教这个儿子,一天天被朝廷里的大事小事忙的晕头转向,没事儿的时候还得去搜刮一下油水,哪有时间去管儿子的学习怎么样,反正在他的认识里,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应该还算可以吧,毕竟那可是他的血脉啊。
老尚书完全是想得太多了,你的血脉又能怎么样?人家皇帝的血脉不比你优秀多了,后代该出废物不还是一样出。
在刘光路同志连续三次失败后,刘老尚书渐渐想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
在科举放榜结束后的第二天,刘老尚书难得没有出去跟那些狐朋狗友吃吃喝喝,反而是留在了家中,今晚他要考一考自己这个儿子,看他的学习水平到底怎么样,要成绩还可以,只不过是发挥不好,那没关系,自己继续供着他,什么时候考上什么时候再说。
可要是成绩太烂,靠他自己的本事只怕一辈子都无缘仕途的话......那......那他这个当爹的只能大出血一回了,为了自己的儿子,他就算是散尽家产又能如何。
老尚书是一位好父亲,因为刘光路同志从来都不属于前者,是妥妥的落后分子,就一点,当天晚上老尚书要考他的时候,这兄弟居然没影儿了,过了好一会儿才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了回来。
原来是去怡红楼喝花酒了,半路突然想起自己老爹找他有事儿,一路狂奔的赶了回来。
简单的出题考完了,刘龙海看着刘光路给他写的答案,差点哭晕在厕所,答案对不对就不说了,这小子居然连字都能写错,拢共写了不到三百个字,刘龙海在里面找出了一百六十多个错别字......天呐,这小子的学习水平也太差了吧。
刘龙海没办法,只能大出血了。
三年后,总计耗时十二年的刘光路同志终于考上了进士,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可怪就怪在了这里,因为没人去李治那里举报刘龙海。
不仅是和刘龙海关系好的没说,他那些死对头,比如说以往最已嘴欠著称的御史台官员们,居然也很默契的当起了哑巴,对刘光路到底是怎么当上进士的方式,一言未发。
这就有点奇怪了,刘老尚书,为官十余载,政敌也是有不少,毕竟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啊,就算你在朝廷里是个老好人,一样会有敌人,因为你不惹别人,不代表别人就不惹你,也就是看你不顺眼。
不顺眼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你前两天请客吃饭,大家都请了,可就是没请我,恩,虽然咋们不认识,也不熟,但你这是不尊重我,好了,等死吧你。
再比如说,今天咋俩在大街上见面了,你没跟我打招呼,好小子,敢不把老子放在眼睛里,等死吧你,虽然当时咋俩离了足有二十多米,你可能没看见我,但没和我打招呼就是不行。
说来可笑,但大部分当官的都是这个死德性,小心眼。
刘老尚书无意间也是解下了很多的政敌,大部分就是以上那些可笑的原因......
可.....既然刘老尚书也算是树敌颇多,那为什么就是没人借着此次事件攻击他呢?要知道,一旦让李治抓到了刘龙海买通科举考官的事情,最轻也得是充军,这是多好的一个机会啊。
至于那些官员为什么知道刘龙海是买通了科举官员.....其实他们也不知道,纯粹是猜的,而且是非常肯定的猜测,这还要从刘光路同志第二次科举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