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登州府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朝鲜王国兵马大将军韩东道,囚禁了朝鲜国王李芳远!
这则消息,在朱棣派往朝鲜王国的探子们的疯狂散播中,很快就传遍了朝鲜王国各地,几乎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这道消息,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枚巨石,泛起了层层的波澜。
那些忠诚于韩东道的手下臣官全都欣喜若狂,几乎在得到消息的瞬间,就开始上书表忠心,同时开始整顿军备。
因为他们知道,在整个朝鲜王国,忠诚于国王李芳远的众文武官员以及百姓们,可是要远远超过李芳远的。
他们此刻整顿军备,就是为了防止李芳远手下的反扑。
也正向他们所想的那样,朝鲜王国境内,但凡忠诚于李芳远的一众文武官员,全都开始发表檄文,几方大势力甚至于联合起来,组成讨逆军,征讨叛逆韩东道。
而就在朝鲜王国举国皆乱的时候,大唐这边的备战也已经差不多了。
……
贞观元年腊月十五,朱棣按例召开大朝会。
大朝会中朱棣所表述的旨意,便是此番朝鲜王国已然触怒大明,再加上朝鲜王国易主,对于大明而言可以说是有害而无益。
所以为了帮助朝鲜王国拨乱反正,朱棣决定出兵朝鲜,帮助朝鲜清君侧!
朱棣高坐龙椅之上,一众文武百官全都面露肃然之色,看得出来,一众群臣们早已知晓了朝鲜之事,这次万岁爷是动了真怒,铁定要对朝鲜动手了。
“前军都督府左都督朱能、锦衣卫指挥佥事张辅!”待郑和宣读完了自己的意思,朱棣开始布置任务了。
“微臣在!”朱能和张辅全都站了出来,向朱棣躬身。
朱棣淡淡地说道:“朱能,朕命你为讨韩大将军,率五万大军奔赴朝鲜,主控全局。”
“微臣遵旨!”朱能躬身领旨。
扭头看向了张辅,朱棣继续说道:“张辅,朕命你以为此番……”
分封武将亲赴朝鲜统领战争,朱能、张辅、杨荣以及兵部、户部的几名官员,全都被朱棣赐予了武官,或为负责战斗的主将,或为粮草官员,或为此番征战朝鲜的军师。
令朱松感到意外的是,小家伙们中,朱有爝、朱孟灿、朱贵圻以及朱悦燇,全都被朱棣给严令拉进了此番清君侧之战的武将名单之中。
朱松呢,则是作为军中的监察钦差,随军而行。
依着朱棣的意思,朱松是有资格对行军路线以及作战方式方法提出建议,甚至是强行令大军停止一切行动。
可以说,朱松的权利甚至凌驾在朱能这个讨韩大将军之上。
……
大朝会之后,整个大明都运作了起来,先是从火器营中调出了五千名能够精确操控各种火器的火器营兵卒。
随后,各种能够运货的大型福船奔赴江南之地的官家粮仓,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是没有粮草的话,那士兵们岂不是会被饿死?
又在南京城中准备了大概七八日的时间,大军终于开始动了。
南京城距离登州不过八百里,如果他们只是一路沿着官道走陆路的话,怕是也会用掉不短的时间。
可若是走水路呢,只需要沿淮河逆流而上,等到出了海口就可以直接换乘海船,顺着大海就可以直达登州。
此番乃是大军出行,五万大军想要乘船去登州,却是要很多的福船,足足走了三日的时间,登州城才算是在望。
登州,它的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去往新罗、拜祭、高句丽甚至是倭国的船只都要经过这里,所以登州城便被建造成了一个港口城市,不仅城池建造地极其坚固,就连占地面积都不比任何一个州府差。
临近登州港口了,各种船只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这些船只以海船居多,不过它们大多都停在港口边上,往往都是派出一艘艘的小船进港口去做各种事情。
朱松他们的船队可不管那些,直接派出了几艘由小型福船改造成的巡逻船开路,庞大的船队就如同一道洪流,径直向港口穿行了过去。
毕竟大明朝要对朝鲜动兵的消息早早地就传到了登州官场,登州城的百官已经等候在港口了。
有巡逻船开路,朱松的庞大船队自然是顺利进入了港口之中。
港口里面很是繁忙,来往的船只穿梭不息,进港以及出港都设有专门的通道,是以整个港口尽管繁忙,但却井然有序。
“哎,我说,那支船队是什么?”
“你看船上的人,不都是穿着铠甲吗?难不成是咱们大明哪一卫的兵卒?”
“可,可是这也太多了吧?光这些大型福船上的人,怕就得有四五万人……”
瞧见这支庞大的船队进入登州港口,港口上甭管是各船的主人,还是那些密密麻麻的百姓们,全都愣住了。
就在百姓们疑惑不已的时候,港口通往登州城中的大门处,走来两百来名,身着铠甲,腰胯长刀,龙行虎步的兵士们。
而在这些兵士们正中,则是一溜三十来名或是身着官袍的文官,或是身着铠甲的武将们。
看他们身上的威势,明显是朝廷的大官。
“纪大人,咱们是不是来得早了?”被兵士们围在正中的,一名身形高大,看起来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有些慵懒地打了个哈欠。
“冯大人,不是本官说你,你还是收起你那副慵懒的态度,毕竟这次来的可都是朝廷大员。”
被称呼为纪大人的,是个四十岁上下,长得粗眉大眼,面容清秀的中年儒士,“你堂堂的登州府天策卫指挥使,竟然如此惫懒,那些大人定会上禀朝廷,好好地参你一本!”
冯大人懒散地耸了耸肩膀,道:“参就参吧,整日里呆在登州府处理着杂七杂八的事情,哪里有在战场上拼杀来地畅快?万岁最好将我给一撸到底,我也好去外头走走、转转!”
“你呀,怎么说你都不听不进去!”纪大人摇了摇头。
这个时候,有港口的兵卒冲了过来,向他们禀报道:“大人,王爷的船进港了!”(未完待续。)
朝鲜王国兵马大将军韩东道,囚禁了朝鲜国王李芳远!
这则消息,在朱棣派往朝鲜王国的探子们的疯狂散播中,很快就传遍了朝鲜王国各地,几乎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这道消息,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枚巨石,泛起了层层的波澜。
那些忠诚于韩东道的手下臣官全都欣喜若狂,几乎在得到消息的瞬间,就开始上书表忠心,同时开始整顿军备。
因为他们知道,在整个朝鲜王国,忠诚于国王李芳远的众文武官员以及百姓们,可是要远远超过李芳远的。
他们此刻整顿军备,就是为了防止李芳远手下的反扑。
也正向他们所想的那样,朝鲜王国境内,但凡忠诚于李芳远的一众文武官员,全都开始发表檄文,几方大势力甚至于联合起来,组成讨逆军,征讨叛逆韩东道。
而就在朝鲜王国举国皆乱的时候,大唐这边的备战也已经差不多了。
……
贞观元年腊月十五,朱棣按例召开大朝会。
大朝会中朱棣所表述的旨意,便是此番朝鲜王国已然触怒大明,再加上朝鲜王国易主,对于大明而言可以说是有害而无益。
所以为了帮助朝鲜王国拨乱反正,朱棣决定出兵朝鲜,帮助朝鲜清君侧!
朱棣高坐龙椅之上,一众文武百官全都面露肃然之色,看得出来,一众群臣们早已知晓了朝鲜之事,这次万岁爷是动了真怒,铁定要对朝鲜动手了。
“前军都督府左都督朱能、锦衣卫指挥佥事张辅!”待郑和宣读完了自己的意思,朱棣开始布置任务了。
“微臣在!”朱能和张辅全都站了出来,向朱棣躬身。
朱棣淡淡地说道:“朱能,朕命你为讨韩大将军,率五万大军奔赴朝鲜,主控全局。”
“微臣遵旨!”朱能躬身领旨。
扭头看向了张辅,朱棣继续说道:“张辅,朕命你以为此番……”
分封武将亲赴朝鲜统领战争,朱能、张辅、杨荣以及兵部、户部的几名官员,全都被朱棣赐予了武官,或为负责战斗的主将,或为粮草官员,或为此番征战朝鲜的军师。
令朱松感到意外的是,小家伙们中,朱有爝、朱孟灿、朱贵圻以及朱悦燇,全都被朱棣给严令拉进了此番清君侧之战的武将名单之中。
朱松呢,则是作为军中的监察钦差,随军而行。
依着朱棣的意思,朱松是有资格对行军路线以及作战方式方法提出建议,甚至是强行令大军停止一切行动。
可以说,朱松的权利甚至凌驾在朱能这个讨韩大将军之上。
……
大朝会之后,整个大明都运作了起来,先是从火器营中调出了五千名能够精确操控各种火器的火器营兵卒。
随后,各种能够运货的大型福船奔赴江南之地的官家粮仓,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是没有粮草的话,那士兵们岂不是会被饿死?
又在南京城中准备了大概七八日的时间,大军终于开始动了。
南京城距离登州不过八百里,如果他们只是一路沿着官道走陆路的话,怕是也会用掉不短的时间。
可若是走水路呢,只需要沿淮河逆流而上,等到出了海口就可以直接换乘海船,顺着大海就可以直达登州。
此番乃是大军出行,五万大军想要乘船去登州,却是要很多的福船,足足走了三日的时间,登州城才算是在望。
登州,它的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去往新罗、拜祭、高句丽甚至是倭国的船只都要经过这里,所以登州城便被建造成了一个港口城市,不仅城池建造地极其坚固,就连占地面积都不比任何一个州府差。
临近登州港口了,各种船只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这些船只以海船居多,不过它们大多都停在港口边上,往往都是派出一艘艘的小船进港口去做各种事情。
朱松他们的船队可不管那些,直接派出了几艘由小型福船改造成的巡逻船开路,庞大的船队就如同一道洪流,径直向港口穿行了过去。
毕竟大明朝要对朝鲜动兵的消息早早地就传到了登州官场,登州城的百官已经等候在港口了。
有巡逻船开路,朱松的庞大船队自然是顺利进入了港口之中。
港口里面很是繁忙,来往的船只穿梭不息,进港以及出港都设有专门的通道,是以整个港口尽管繁忙,但却井然有序。
“哎,我说,那支船队是什么?”
“你看船上的人,不都是穿着铠甲吗?难不成是咱们大明哪一卫的兵卒?”
“可,可是这也太多了吧?光这些大型福船上的人,怕就得有四五万人……”
瞧见这支庞大的船队进入登州港口,港口上甭管是各船的主人,还是那些密密麻麻的百姓们,全都愣住了。
就在百姓们疑惑不已的时候,港口通往登州城中的大门处,走来两百来名,身着铠甲,腰胯长刀,龙行虎步的兵士们。
而在这些兵士们正中,则是一溜三十来名或是身着官袍的文官,或是身着铠甲的武将们。
看他们身上的威势,明显是朝廷的大官。
“纪大人,咱们是不是来得早了?”被兵士们围在正中的,一名身形高大,看起来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有些慵懒地打了个哈欠。
“冯大人,不是本官说你,你还是收起你那副慵懒的态度,毕竟这次来的可都是朝廷大员。”
被称呼为纪大人的,是个四十岁上下,长得粗眉大眼,面容清秀的中年儒士,“你堂堂的登州府天策卫指挥使,竟然如此惫懒,那些大人定会上禀朝廷,好好地参你一本!”
冯大人懒散地耸了耸肩膀,道:“参就参吧,整日里呆在登州府处理着杂七杂八的事情,哪里有在战场上拼杀来地畅快?万岁最好将我给一撸到底,我也好去外头走走、转转!”
“你呀,怎么说你都不听不进去!”纪大人摇了摇头。
这个时候,有港口的兵卒冲了过来,向他们禀报道:“大人,王爷的船进港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