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私渡就要像个私渡的样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知不觉,玄奘已在凉州呆了三天,除拜谒罗什塔外,还应安圄寺僧众的邀请讲经说法,同时预备干粮马麦,为下一段行程作准备。
这样到了第四天清晨,一切都准备好了,玄奘背起行囊,再一次来到罗什塔前,深深顶礼道:“大师历尽千难万险向东弘法,为中土众生带来佛音,弟子心中感佩万分。奈何弟子福薄业重,未能与师同代,亲睹大师风采,心中常以为憾,只盼有朝一日能到大师的舍利塔前参拜。今日得偿此愿,也算与师有缘。弟子意欲西行求法,亦当以大师为表率,无论遇到什么阻碍都能精进向前,方不负此缘。”
敬拜一番后,他站起身,将背上的竹箧向上托了托,便又继续西行了。
清晨的凉州城郊,雾气蒸腾,远处,那些高大的山脉有如悬浮于空中,找不到支撑点,一如此时的中原佛界……
玄奘轻轻摇了摇头,摆脱了这些幻象,让信心和毅力支撑着自己走下去。
然而他与凉州的缘分显然还没有完,这一点,当他看到那扑面而来的滚滚沙尘,以及在尘土中飞驰而至的那支全副武装的骑兵队伍时,便已经知道了。
凉州都督李大亮的书案上摆放着这样一份文告:
“有僧自长安来,欲向西国,不知何意。”
提供消息的是一个商人,曾在安圄寺内听经,也不知他从哪里得知,这位来自长安的讲经师意欲西行,便向大都督告了密。
其实李大亮早就注意到这个从长安来的和尚了。大唐军队在边关集结,对突厥的战争一触即发。作为凉州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李大亮除了要做好物资集结、百姓安置等具体事务外,更重要的工作便是情报搜集、缉拿奸细、盘查出入。可以说,从玄奘到达凉州的第一天起,便自然而然地被李大亮列入了调查范围。
“这和尚名叫玄奘,虽然年纪不大,在两京地区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了,”手下的探子向他报告说,“去年京城举行的僧道大辩论中,他独自一人连胜六场,震动京师!圣上曾亲自下诏,要他担任皇家寺院庄严寺的住持,竟被他拒绝。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此事又不了了之。”
“嗯,”李大亮闭着眼睛点了点头,心中却想,一个来自帝京的名僧,又如此年轻,也算前途无量了。却甘愿抛弃荣华富贵跑到这又干又冷的西北地区,岂不是邪门的很?
莫非——凉州都督的脑子迅速转了个弯,这和尚在京城闯了祸而不得不逃亡?抑或是又有什么别的企图?
想到这里,李大亮睁开眼睛,对探子道:“再探!把这和尚在凉州的行踪搞清楚了。”
对于边关这些训练有素的探子来说,搞清楚一个僧人的行踪一点儿也不难。第二天,更多的消息源源不绝地传到凉州大都督耳中——
“大人!这和尚果然是私离长安的,没有过所!”
“这两天他在安圄寺里挂单,讲经说法,听的人多极了,比慧威法师讲经时还多。”
“听安圄寺的僧人们说,这和尚很有几分道行,晚上不睡觉,在罗什塔前彻夜打坐,已经坐了好几夜了。”
“属下想,他可能要违禁出关,也可能只是游方到了这里。”
“游方?”李大亮抬了下眼睛,忍不住轻哼出声,“亏你想得出来!长安是什么地方?这里又是什么地方?只听说这里的和尚拼命往长安洛阳那种繁华地带游方,没听说还有反着来的!他是个和尚,又不是商人,跑到咱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来干什么?”
其实凉州实在不能算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恰恰相反,这里是河西地区最繁华富庶的城市了。可是再繁华再富庶,能比得上中原,比得上长安吗?
邪乎到家必有鬼,搞不好就是个奸细!
李大亮眼下要做的,就是一丝不苟地执行朝廷的“禁边令”,不放走一个可疑的人。
第三天,有人来报:“那个长安来的玄奘和尚已经离开凉州,往西去了。”
李大亮猛地站了起来:“把他给我追回来!”
现在,这个古怪的和尚就坐在凉州都督的面前。
他比李大亮想象的还要年轻,身材纤细单薄,目光纯净如水,与李大都督对视着,既没有一丝一毫的畏惧神情,也不存一点一滴的对抗之意。
这就是那个在京师僧道大辩论中连胜六场的玄奘法师?这就是那个一到凉州就引起满城震动的讲经高僧?在此之前,李大亮自信已将此人的底细摸得透熟,可是现在,却又觉得有些摸不透拿不准了。
只有一点,可以让戎马一生的李大亮瞬间得出结论:这个僧人绝对不是细作!
为什么这么肯定?李大亮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他只是坚定地认为,那些作奸犯科、心怀鬼胎的人,绝没有玄奘身上这种让人感到宁静的力量。
两人默然对坐,俱是一言不发。
让整个房间处于一种寂静的压抑状态下,这是李大亮对付那些桀傲不训的家伙时最喜欢使用的手段,他一向屡试不爽。
然而这一次他却失算了,眼前的僧侣只是端端正正地坐着,眉目低垂,显得恭敬而又谦卑,看上去一点儿都不急,比他还不急。
沉吟片刻,李大亮终于还是先开了口,声音倒还平和:“法师到凉州有多久了?”
“三天。”玄奘恭敬地回答。
看着对方温和睿智的双眸,凉州都督竟有了一种不知该如何处置才好的感觉。
“从长安来的?”还是明知故问。
“是。”语气依然很恭敬很平和。
“京都长安,那可是很多人都梦想去的地方啊,”李大亮略带几分萧索地感慨着,“法师舍弃京师繁华之地,屈身来到这边防僻地,不知所为何来?”
“贫僧想要西行,”玄奘毫不隐瞒地回答,“去婆罗门国求法取经,学习佛法真义。路过凉州,在此预备川资,耽搁了几日。”
果然是要出关的!李大亮不禁咧嘴笑了笑:“法师的志向倒是不小,只是现在朝廷有令,不许任何人出关。不知法师从长安出来时,可有朝廷批文?”
玄奘摇摇头,明亮的眼睛不由自主地黯淡下来,流露出几分遗憾和悲凉。
“本官就知道没有,”李大亮道,“如今边关局势紧张,朝廷明令,任何人都不得出关。法师你难道不知道吗?”
“玄奘知道。玄奘曾向朝廷递表申请出关,怎奈未获批文。”僧人说到这里,不觉叹了口气。
“所以法师竟敢冒越宪章,私自出关?”李大亮提高了语气问。
玄奘双眸低垂,没有说话。
就在这时,伴随着一声尖锐的鹰哨,一道闪电般的黑影从窗外疾速飞来,落在李大亮的胳膊上。
原来是一只鹞鹰。
李大亮微笑着,抚了抚这只鹰,像哄小孩子似的说:“急了吗?再等一会儿吧,等会儿我就带你出去。”
接着,这位喜欢玩鹰的凉州都督再次将鹰一般的目光转向了玄奘,默默盯住他的眼睛。
这是他从驯鹰中得到的启示,作为一个地方长官,他经常用这种方式直视对方。
但是这一次,他没有从对方的眼睛里读到乞求和畏惧,只看到了几分难言的萧索。
不知怎的,对于这个文弱而又执著的僧人,李大亮倒有几分同情了,加上他急于出去放鹰,口气自然而然地缓和下来:“法师乃是京城的大德高僧,人人钦敬,何必为了一个虚无漂渺的想法以身犯险呢?依本官之见,法师还请回转,尽快回长安去吧。”
“都督,玄奘只是一个出家人……”玄奘抬起双目,还想努力挽救他的西行计划,却被李大亮挥手打断了:
“不必多说了,本官身为凉州都督,职责所在,无论如何都不能放你出境!”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变得严厉冷峻起来,低沉地补充了一句:“若再不回转,可休怪本官无礼了。”
玄奘不再说什么,只是在心里轻叹一声,合掌道:“如此,玄奘告辞了。”
说罢默默退下。
从都督府出来,空中竟飘起了小雨,这在凉州是不多见的。
整个天空阴气沉沉,又湿又冷。那些铁块般的乌云,同四周的山脉连接在一起,像铁笼一样将这座城市团团围住,也将他的心锁紧了。
玄奘独自漫步在这雨中泥泞的街道,他没有打伞,任这瑟瑟的风,蒙蒙的雨,挟带着透骨的寒气,扑到他的脸上、身上,令他浑身上下都有一种被冻结了的冰冷。
不过,他的头脑倒也因此而清醒了许多。
佛陀说过,不论成功的,不成功的,都是一种境界,一种苦修。何况这个目标,是少年时就深植在他心中的,如今的阻碍,只不过是佛陀对自己决心和信念的一次考验而已。他深信,只要坚持,佛陀一定会保佑自己。
眼下,没有“过所”的他,只有先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暂且住下,慢慢想办法。
安圄寺显然是不能再去了,他只得来到城西的清应寺挂单。
玄奘早就听说,清应寺住持慧威法师乃是河西名僧,长期在凉州传法,在僧俗两界都有着极高的威望,因此挂单不久,便将自己欲往天竺求法之事说了,顺便打听一下最近有没有商队要出关。
他的想法很简单,若能像当年出蜀时那样,跟随一支商队一起上路,定会安全许多。
“最近这段时间是不会有商队出关的,”慧威法师道,“大唐皇帝发了禁边令,李都督守得又紧,已经有好几个申请过所的商队被驳回了。”
说到这里,他有些奇怪地看着玄奘:“朝廷这个时候居然肯发给法师过所,想来对法师西行之事颇为看重。只是道路如此遥远艰险,怎么就法师一个人,连个同伴都没有呢?”
玄奘苦笑:“我没有过所,怎么会有同伴?”
“你说什么?”慧威法师吃惊地睁大了眼睛,沉声问道。
“我没有过所,”玄奘又说了一遍,语气依然很平静,“我准备悄悄潜出去。”
慧威法师自打见了玄奘,便深深地为这个关中僧人的博学多闻而倾倒,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位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年轻法师竟然打算冒越宪章,私自出关!一时间竟被他这疯狂的想法弄得说不出话来。
对于慧威法师的反应,玄奘一点儿也不感到奇怪。自出长安以来,一路上,他见过太多这样的反应了。
沉默许久,慧威法师才轻咳一声,苦笑道:“法师不避辛劳,欲往佛国求取正法,固然可钦可敬。但圣上严令,若不遵从,只怕……”
玄奘淡淡一笑:“我知道,隋炀误国,诸侯大乱,突厥趁机南侵,弄得民不聊生。如今好容易统一全国,建立大唐,却又兄弟不和,虽说最终圣上登得大宝,但毕竟是弑兄屠弟,谋父逼位,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想要天下归心,谈何容易?”
“法师你说什么?!”慧威法师大吃一惊,眼睛不由自主地朝两旁望去。
玄奘丝毫不理会这位老法师脸上的表情,自顾自地讲下去:“但多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早对战争厌倦非常,若是再有什么将领暗中作乱,挑起祸乱,岂不是又要轮到百姓遭殃么?”
慧威法师略略松了口气,心想,虽说你也算是个高僧,可到底还是年轻啊,说话竟是这般不知轻重!
玄奘并不在意慧威法师想什么,继续说道:“玄奘身为一名唐人,虽不在朝堂,不谋国事,但总可以尽一己之力,为百姓谋一丝皈依,谋一份安宁。”
说到这里,他轻叹一声:“只可惜圣上忙于弹压各地可能爆发的叛乱,忙于处理突厥入侵的危机,又怎有工夫想到日后之事?”
“是啊,”慧威法师也跟着叹息,“法师既然知道,又何必……”
“但无论如何,玄奘都不会放弃的,”年轻的法师抬起头来,坚决地说道,“圣上如今是无法理解,但相信终有一日,他会理解我的。退一步说,就算一直不能理解,又有什么?玄奘做此事,不为自身,不为圣上,乃是为了天下苍生。就算是刀剑加身,也义无返顾。”
慧威法师深吸一口气,苦笑道:“西行求法,谈何容易!法师可知自东晋法显大师之后,欲往天竺求法者已逾百人?”
“玄奘知道。”
“那么法师可知,他们之中无一人活着回来?”
玄奘抬起头,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玄奘知道。”
慧威法师被这无所畏惧的目光所打动,不知怎的,竟想起了自己的青年时代,心中既钦佩,又有几分伤感。
“老衲近些年来一直在河西地区修行弘法。以前,这里往来商侣众多,老衲除讲经说法外,更多的便是为那些葬身大漠的施主做法事。唉,这么些年过去,不知有多少人死在这条路上,他们还都是持有过所的……”
他伤感的目光显得既遥远又深邃,仿佛已经越过寺院的围墙,飞到了茫茫大漠:“就说那莫贺延碛,即使是当地经常行走于沙漠的驼队也不会轻易从中穿越,因为那里既没有水,也没有草,除了绵延数百里的石头和沙子以外,什么都没有……”
“但玄奘知道,也有成功的。昔日法显、智严诸大德,不也都是出家人吗?他们能够西行求法,导利群生,玄奘又有何惧哉?”
慧威法师摇头叹道:“法师有所不知,如今的丝路不比从前了。”
“有何不同?”玄奘道,“法显前辈出发之时,莫贺延碛早已存在。今日之大漠,也是当年前辈所履之地!”
望着这个年轻人灼热的目光,慧威法师缓缓问道:“法师自幼生长于中原,大概从未到过西域吧?”
“是。”玄奘老老实实地回答。
“那怎么就敢独自上路啊?”慧威法师只觉得不可思议,“有一件事情你大概不知,其实西行未必非走莫贺延碛不可的。”
“怎么,还有别的路线么?”玄奘既惊喜又惊讶。
“有是有,但法师是走不了的,”慧威法师叹道,“玉门关外,便是突厥人的世界。他们控制着西域诸国,从关外的伊吾、高昌起,一直到‘昭武九姓’,都受他们的节制。突厥各部也时有争斗,战败者沦为盗匪,四处抄掠。听说那些突厥骑兵自小便长在马背上,性子既凶狠又残忍。这些年来,丝路商侣越来越少,大半是因为他们的缘故。”
“但是商侣并没有因此断绝啊。”玄奘道。
“那也快了,”慧威法师道,“以前之所以没完全断绝,全因为靠着莫贺延碛南部边缘,从瓜州到伊吾之间还有一条官道,那里虽然也是戈壁流沙,却有水草,远不似莫贺延碛那般死寂。持有中原过所的商人们都从那条官道上走,可以得到中原军队的庇护。当初西域各国使臣进出中原,走的也都是这条路。”
玄奘听明白了:“如今,朝廷颁布了禁边令,这条官道是不能走的了?”
“不错,”慧威法师道,“况且法师没有过所,更不能走那条道。”
玄奘不再说什么,他本就对那条“官道”不抱希望。北有突厥骑兵,南有大唐官兵,对他这样一个私自出关的求法僧来说,除了莫贺延碛,再无第二条道可走。
慧威法师接着说道:“即使走官道,商侣们也都是成群结队,并且雇有向导引路,镖师保护。否则稍不留神,就可能被那看不见的妖兽引入歧途。莫说是商人,便是当年的法显大师,也是十七八人一起上路,最终到达天竺时,只剩下了他一个……”
玄奘依旧默然无语。
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抬起头来,墨黑的双眸一如既往的明亮:“多谢大师点化。大师说的这些,玄奘都已明白。但玄奘出发时,曾在佛前立下重誓,此行不至天竺,绝不东归一步。”
慧威法师知道无法再劝,转念又想,反正李都督执行“禁边令”甚是严厉,你想走也得走得掉才行啊,自己又何必虚耗口舌再多说什么?
这样一想,就觉得自己有些多事,干脆转移了话题:“法师前些日子在安圄寺讲经,有幸听闻的僧侣居士们无不交口称赞。只可惜时间太短,清应寺僧众得知此消息时,法会已经结束了。未能亲聆开示,终是抱憾。如今听说法师来本寺挂单,合寺僧众无不欢喜,都盼着能够亲聆法音。法师您看——”
玄奘犹豫了一下,毕竟李大都督是命他立即返回长安的,自己继续呆在凉州已经是违命了,再讲经……
可是佛门弟子宣扬佛法也是天经地义,何况清应寺在这种情况下收留自己,这份恩德着实难以为报……
略一思忖,玄奘终于合掌道:“大师太客气了,清应寺与玄奘有缘,玄奘虽不才,亦愿与这里的同修们共同切磋佛法,以结法缘。”
慧威法师见他答应,欣喜万分,当即叫弟子们去安排讲经事宜。
讲座设在清应寺的大殿里,原本是要设在殿外宽敞之处的,但细细的雨丝仍然下个不停。一位居士告诉玄奘,凉州这地方就是这样,要么不下雨,一旦下起来,只怕要好几天才能停住。
殿外是冰冷的雨丝,殿内却是热情如火的听经者。在很多人的眼里,端坐讲坛上的玄奘真的就像是一尊佛,他清晰雄辩的口才,庄严肃穆的气度,给听经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快,他的名字便不胫而走——
第一天,来听经的都是清应寺及周边寺院的僧侣居士,大约百余人;
第二天,有更多的官绅百姓、西域客商慕名前来,大殿内坐不下那么多人,很多人便冒雨在殿外听讲;
第三天雨停了,讲坛搬到了殿外,此时听经者已逾千人,即使是山门外也挤得水泄不通。
……
玄奘这次既然决定在凉州多住些日子,便一改往日只讲一章一节的随缘说法,采取了长卷经文系列讲座的形式。他口才本就绝佳,对佛经的领悟又深,剖析佛理条理清晰,简明易懂,且又善于用世俗的语言来讲解出世的佛法,使得听者为之倾倒,一时盛况空前。
凉州以天凉早寒而得名,南阻雪山,形胜险峻,家家户户房屋如垒。玄奘到达凉州时,这里已是天寒地冻,一场秋雨过后,更是寒风侵骨。
尽管如此,众人听经的热情却是丝毫不减。人们裹着一切能够御寒的衣物,专注地听经。每日讲席完毕时纷纷向法师献上金银、马匹和毛毡,以表敬意。
对于这些布施,玄奘留下了一些作为盘缠,其余的全都捐给了清应寺,以做寺中慈善之金。
就这样,玄奘在凉州又滞留了一个多月,每日里除了讲经说法,便是到各个寺院、石窟礼佛拜师。
他碰到了一些来自天竺、中亚以及西域各国的僧人,便利用这段时间,跟随这些外国僧人学习各国语言,顺带着打听一下他们国家的情况和出关事宜。
这期间,他又收到不少其他寺院要他讲经说法的邀请,先是白塔寺力邀,盛情难却之下到那里住了四日。接着,又有更多的寺院前来邀请……
对于困在凉州的玄奘来说,出名绝不是什么好事,麻烦很快便再次找上门来——
“凉州大都督有请法师!”
“法师现在可是凉州城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啊。”李大亮一见玄奘,就不冷不热地说道。上次见着的那只鹰,还傲然地站在他的手臂上。
“不敢,”玄奘合掌,语气谦卑地说道,“贫僧只是顺着因缘,与凉州道俗结个法缘罢了。”
“好个结法缘!”李大亮脸色铁青,“就连本官的下属,也都尽被你结了缘了!”
玄奘不明白此话何意,因此默然不语。
李大亮瞪着眼前的僧人,冷冷地说道:“本官念在你是京师名僧的份上,不愿与佛祖为难,因而好言好语劝请法师回转长安。如今已过去一个多月,法师居然还滞留在凉州,难道当真是有恃无恐,不把我这个大都督放在眼里了么?”
他越说越生气,讲到此处,已是声色俱厉。
“大人不必动怒,”玄奘合掌平静地说道,“明日一早,玄奘便离开凉州。”
他不愿打妄语,因此只说离开凉州,并未说明离开后往哪里去。
好在凉州都督只当他害怕了,丝毫没有想到这个文质彬彬的僧人竟敢公然抗命,自然也便没有注意他的话中留话。
说实在的,要不是这段时间军务实在太过繁忙,他早就派人将这和尚强行送回长安了。
有一回,他曾提起此事,一个下属劝他道:“都督何必为一个僧人烦恼?只要他不继续往西,就让他呆在凉州修行布道也没什么不好啊。”
“是啊,大都督,”旁边的人赶紧附和道,“想去长安的人多得是,都督又何必耗费兵力,硬要将这个古怪的和尚送回去呢?”
李大亮初时觉得有理,便又不去在意了。
直到有一天放鹰归来,他无意中见到自己那几个属下在同西域客商搭话:
“这位大叔,你可知玄奘法师今日在哪里讲经?”
“在大云寺!”那商人答道,“要去得趁早,晚了可就没位置了!”
李大亮大怒,我说你们几个为何要替那和尚说话呢,原来是为了去各个寺院追听他讲经啊,这还了得!
他却不知,那些滞留凉州的西域商人回到自己的国家后,纷纷在本国君王面前称赞玄奘的博学多才、满腹经文。以至于玄奘尚未出关,西域各国的君王和僧侣们,就已经开始洒扫街道,望眼欲穿地盼着这位大唐高僧能到他们那里去讲经说法了。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李大亮至少已经意识到,坐在他面前的是个很麻烦的和尚,绝没有看起来那么文弱绵软。
“明日立即回长安去!”他冷冷地说道,“若再让本官见到你,可就不会这么客气了!”
玄奘当然不能答应对方回长安,只是默然合掌道:“如此,玄奘告辞了。”
一回到清应寺,玄奘便开始收拾行囊。
其实也没什么可收拾的,游方僧人,能有多少东西?一个经箧便是他的全部了。
他的心中是有些不安的,继续留在凉州显然不可能,但是前方的道路渺渺茫茫,凶险莫测,又该如何走呢?
这时慧威法师施施然走了进来。
“法师这是要走了吗?”他问。
“正是,”玄奘合掌道,“大师来得正好,这段日子多有滋扰,玄奘感激不尽,正要前去拜辞。”
慧威法师目光灼灼地盯住了他:“法师此番离开凉州,是要往东还是要往西?”
玄奘迟疑了一下,终究还是不愿打妄语,轻轻说道:“往西。”
慧威法师心中暗叹,口中却说道:“可是李大都督已经下了严令,责令法师东归。法师如何还能继续往西?”
玄奘小声说道:“只能……冒险一试了。”
“冒险一试?”慧威法师笑了笑,慢慢走到他的面前,“法师这段日子住在清应寺里,此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这一走了之,日后大都督追问起来,老僧如何作答?”
玄奘心中一凛,不错!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怎能连累慧威法师和清应寺的僧众?
思忖良久,他实在无法可想,只能说:“玄奘无意让大师为难。今日晚些时候,我将从西门出城。大师可以这样告诉李都督。”
一阵沉默,一老一少两个僧侣就这样静静地对视着。
慧威法师突然笑了,语气似乎轻松了许多:“何须老衲去禀告李都督?法师现在就可以跟老衲走。”
说罢,衣袂轻扬,很潇洒地朝门外走去。
玄奘傻眼了,一时感觉到浑身冰冷。
难道我的西行之旅,就要止步于此了吗?
这时,慧威法师已经走到门前,回头望了玄奘一眼:“法师还在等什么?哦,是了,带上你收拾好的行囊。”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玄奘闭目深吸了一口气,将简单的行李背在肩上,便跟随慧威法师出了禅房。
两人一前一后,走到一处偏殿,慧威法师停下来说道:“老衲要去大雄宝殿主持晚课,法师请暂且在此稍候。”
玄奘点点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独自打坐在寂静的偏殿中,看着前方微笑的弥勒法像,嗅着香炉里飘出的自幼便熟悉无比的檀香味儿,玄奘的心中一阵凄然。
或许晚些时候,官兵就该来了吧?
他心中并不怨恨慧威法师——身为河西地区的宗教领袖,他一定有着太多为难和不得已之事。
微风吹来,摇响了殿外檐角处的风铃,轻盈的铃声让原本寂静的寺院显得更加幽静。
玄奘微闭双目,听着这熟悉的铃声,纷乱的心神渐渐宁静下来……
“奘师!”一个河西口音的声音突然响起,正在定中的玄奘微微一惊,睁开了眼睛。
殿门外探出两颗光溜溜的脑袋,黑红的脸膛上挂着憨憨的笑容。
“二位师兄是——”玄奘有些迟疑,这两个僧人看上去与自己年纪相仿,却是面生得很,不知是哪座寺院里的。
“弟子道整,拜见法师。”
“弟子惠琳,拜见法师。”
两个河西僧人伏在地上顶礼,玄奘扶起他们,默默地看着,并不说话。
身材瘦小的惠琳笑着说道:“法师不认得我们,我们可认得法师呢。”
“我们两个前天才从张腋回来,”粗壮的道整接口道,“可了不得!整个清应寺的人都在谈论法师。师父还说,要是我们早几天回来,就可以在寺中听到法师讲经了。不像现在,只能到别的寺里去听。慧琳一开始还嫌累不想去呢!”
“谁说我不想听的?”惠琳抗议道,“我这两天一直都在追着听,法师讲得实在是太好了!”
“阿弥陀佛。”玄奘低宣了一声佛号,依然猜不透他们来见他是何用意。
“是师父要我们来拜见法师的。”东拉西扯了半天,惠琳终于说到了正题。
道整也说:“师父知法师受阻,特让我二人前来助法师西行。”
慧琳又说:“师父有寺务缠身,说要等到天黑后再来,怕法师等得着急,要我们两个先来。”
道整接着说:“法师若要西行,本来就不能在大白天摇摇摆摆地出城。”
……
这两个僧人也不知哪来那么多话,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个不停,连个磕巴都不打。
玄奘好容易插了个空,疑惑地问道:“敢问尊师上下?”
“就是慧威大和尚!”
月华如水,静静地洒在清应寺的大殿上,也洒在殿中四个僧人的身上。
慧威法师身披一领褐红色袈裟,端坐于蒲团之上,两个弟子分坐两旁。
玄奘在佛前点上一支清香,拜了几拜后,便来到慧威法师的面前,合掌礼敬。
慧威法师用温和的目光看着玄奘,缓缓说道:“惠琳和道整曾多次去过瓜州,对这一带的山川道路十分熟悉,就让他们两个为法师带路吧。”
“多谢大师。”玄奘感激地说道。
“法师不用谢我,”慧威法师淡淡地说道,“是老衲该谢你才是。”
这位河西地区人人敬重的高僧,此时竟显得苍老了许多,声音中带着几分难言的萧索:“凉州城内胡僧众多,各种论点交汇,常令人莫知适从。老衲年轻时,也曾不止一次地起过西行求法的念头。只可惜,各种机缘不合,而老衲又总想把一切都准备具足再走。唉,想这世间又哪有那么方便的事情?是以始终未能成行。”
说到这里,他自嘲地笑了笑:“说到底,老衲不过是一介凡夫罢了,福报有限,慧根不具。到如今年纪痴长,几十年的疑惑仍未解除,越来越觉得空留遗憾……”
玄奘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大师居然也曾有过和自己同样的想法,他忍不住问道:“大师认为玄奘西行求法是应该的吗?对弘扬中原佛法有益吗?”
其实这个问题问与不问都一样。因为不管别人怎么回答,他自己对此都是毫无疑问的。
但他还是忍不住想问,这些日子以来,知道这件事情的所有人都无一例外地劝他放弃,说他在做一件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一定会死在路上。
他并不怕死,然而,极度的孤独感使他迫切地希望从同修那里获得哪怕一点点支持和信心。
慧威法师看着他,目光中闪烁着慈爱的光泽:“老衲以为,法师所做之事不仅有益于中土众生,且以法师的决心和智慧,也定是能够做到的!”
听了这话,玄奘心中激动万分,只觉得这一句话比之让惠琳道整送自己出城更为可贵,更令他感激莫名。
他不由得跪了下来,向这位河西地区的佛界领袖深深顶礼:“大师一言之恩,玄奘定当铭记于心!”
慧威法师赶紧将他扶了起来,心中竟不自禁地感到一阵难过。
他身处凉州这个中原与西方文化交汇之处,对西域佛学的了解自然比普通中原高僧深,早年听到各种论点,也确曾有过西行之念,只是由于种种阻滞而未能成行,以至于心底常留遗憾。
可后来也说不清为什么,看到一位天资聪慧的少年法师有志于此,他的第一反应竟不是随喜赞叹,而是规劝阻止!
虽说他常在心中为自己辩解说,玄奘没有过所,这么做也是为他的安全考虑。可是,身为佛家弟子,他还是无法完全说服自己。
这几日,每每思之于此,便深感惭愧。
后来,他看到玄奘遇到了阻滞,但仍执著地坚持自己的本愿;他看到这个少年法师清澈的目光中流露出坚不可摧的决心和意志。那种人生的信仰和求道的坚执,令他在佩服的同时也不禁有些伤感。
如果,当年的我有这少年一半的勇气,或许早已完成心中宏愿了吧?
问题是,这世间从来就没有“如果”,失去的机会也永远不可能再回来。
他注定带着遗憾,带着迷惑,离开这个娑婆世界了。
“真的不可能回来吗?”冥冥之中,他突然听到了一个声音。
不!与其说是“听到”,不如说是感觉到,因为这声音仿佛就是从他心底发出,直接印在了大脑里。
“你已经看到了,”那声音平静地说道,“现在,这个年轻沙门正打算做你当年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如果你支持他,尽你的力量帮助他,不一样可以实现你年轻时的宏愿吗?”
“是啊……”恍如醍醐灌顶,慧威法师终于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月亮不知何时被一朵过路的轻云遮住了,只有河西的风还在不知疲倦地刮着,忽啸的声音一直传进清应寺的大殿之中。
“这里有几件厚衣服和几条毡毯,法师把它带上。”慧威法师指了指旁边的包袱道。
“不用麻烦了,”玄奘赶紧推辞,“远行之人,不宜带太多东西。”
“还是带上吧,”老法师温和地说道:“沙漠的夜晚会冻死人的!即使是白天,也要把自己尽量包裹得严实一些,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太阳晒伤。”
“如此,多谢大师了。”玄奘欠身行礼。
慧威法师点了点头:“河西地区一向不甚太平,常有各族强盗出没。法师一定要多加小心。”
“玄奘明白。”
看着这个年轻的沙门,慧威法师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的自己,心中欣慰不已:“玄奘法师,你是老衲这些年来所遇到的慧根最灵透、学识最全面、志向最坚定的人。老衲相信,你一定能够到达佛国,取回大乘妙典,以解我佛门百年疑难。只可惜老衲年纪大了,只怕今生今世无缘得见……”
玄奘道:“大师说哪里话来?我看您身骨健旺,不在玄奘之下。待玄奘取经归来,还要找您印证呢。到那时,困扰您多年的疑难问题想必都将迎刃而解。”
慧威法师笑了:“好好,老和尚便等着这一天。只是……”
他话音一转,又有了几分忧郁:“私自出境,可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一旦被官兵抓住,那就什么都不必说了……”
玄奘默然不语,在他看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自己不能西行求法了。
“法师最好走小路,昼伏夜行,或可避开官府的盘查。另外,出关之前,也尽量不要再讲经了。”慧威法师提议道。
“对呀,”惠琳插了一句口,“法师一讲经,动辄就有上千人来听,动静也太大了!”
“就是,”调皮的道整也说道,“私渡就要像个私渡的样子嘛!”
慧威法师瞪了他们一眼,却也没有驳斥。显然,这个弟子的话虽不好听,却也是实言。
玄奘道:“弟子记下了,大师就请放心吧。”
天上的浮云越来越厚,星星月亮全都不见了,只有那街道上的几盏孤灯,还在随风摇曳,发出如萤火虫般微弱的光芒,整个凉州城笼罩在一片浓浓的夜色之中。
玄奘牵马走出清应寺,慧威法师带着两个弟子也跟了出来,四个人谁都不说话。乌骓和另外两匹马的四蹄上都包上了粗麻布,使得它们踏在地上寂然无声。
玄奘回过身来,双手合什,向着老法师深深一辑。
慧威法师含泪点了点头,目送着三人离开,消失在暗夜中……
夜,像一张巨大的帐幕笼罩着河西走廊。寒风带着戈壁滩的沙砾、祈连山的雪屑,像头发怒的狮子,哆嗦着,回旋着,远处时不时地传来几声凄厉的狼嗥……
这声音让惠琳有些紧张,他骑在马上,哈着气道:“你们听说过没有,狼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嗅到其它动物的气味,然后循着气味捕食……”
“你怕了?”走在前面的道整回头笑道。
“谁说怕了?”惠琳辩解道,“我只是替法师担心。”
玄奘笑着道谢,道整却不屑地“切”了一声,显然不相信惠琳的话。
沿小路向西北方向一口气跑出三四十里,人马皆已疲惫不堪,看看天已渐亮,玄奘三人便下了马,躲在道旁的沙沟里歇息。
一只土黄色的小生灵从沙中爬出,它身体的颜色与沙土完全相同,以至于玄奘几乎没有注意到它。
“法师小心!”惠琳的一声惊叫把两人都吓了一跳,“这是一只沙漠蝎,毒性猛烈!”
“我说,你能不能别一惊一乍的啊?”道整躺在沙沟里,把那件遮盖住头脸的旧僧衣扯下来,不满地说道。
“我是提醒你们,别被它给蜇了,”惠琳边说边站起身道,“这儿太危险,法师啊,咱们还是换个地方歇息吧。”
“法师不用理他,”道整躺着不动,道,“不就是只蝎子吗?放心,那东西的胆子比惠琳还小呢,只要不去招惹它,它才不会蜇人!”
玄奘也不想挪地方,见那只蝎子重又钻回到沙土中,便对惠琳道:“好了,没事了,坐下歇会儿吧。”
看着惠琳紧张的神色,道整竟觉得很开心,他突然又想起了什么,翻了个身问:“法师,您以前去过敦煌吗?”
“没有,”玄奘摇头道,“师兄去过?”
“我家就在那里,”道整兴奋不已,索性坐了起来,“我们敦煌可好了,有很多的石窟、寺院,真正的庄严佛地!法师见了一准喜欢!要不,我带你去那里看看?”
玄奘笑着摇头:“路途遥远,还是不要节外生枝的好。”
道整遗憾地叹了口气,重又躺了下去。
在河西走廊的戈壁滩上,被绿洲包围的张掖怎么说也是个另类——它地势平坦,物产丰饶,是丝绸之路上的大商埠,由咸阳分开的南北两路便在此处会合。
张腋东南有焉支山,西北是祁连山。传说,汉大将霍去病曾在此大破匈奴,汉武帝有“断匈奴之右臂,张中国之左肋”的话,张掖因此而得名。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令我六畜不蕃息……”
这是匈奴人的歌曲,唱的就是那场惨烈的战争。
焉支山又名胭脂山,说是山中有一种叫红蓝花的植物,用花汁加油脂制成胭脂,供妇女化妆之用。
这片绿洲雪水充裕,水草丰美,是天然的好牧场,素有“金张掖”之美誉。
“法师,咱们在这里住上一段日子吧,”看着远方的城墙,惠琳兴致勃勃地提议道,“张腋的寺院香火旺极了,寺中住持和尚跟我们也熟!”
玄奘笑道:“这才离开凉州没几天,怎么就要住下了?”
惠琳一时答不上话来,道整取笑道:“我看惠琳是走不动路了,成天就想着舒服。你要不想走啊,就自己留下,我陪法师去敦煌。”
“法师是要去瓜州的,你带他去敦煌干什么?”惠琳不甘示弱地反诘道,“是你自己想回家了吧?”
听着两个小僧的争吵,玄奘在心底叹了口气。
他们绕过张腋,继续往西北方向走了大约四五十里,前方出现了一座废弃的城池——南北两堡垒对峙,相距四五里;东西正中开门,筑有瓮城,四角有土台,台上建有角楼。
不过,这座城池现在已经是一片废墟,墙体倾斜,瓮城坍塌,只剩下荒草漫漫的墩台,残垣破壁与祁连雪峰遥遥相对,更现出荒城的凄凉破败。
道整告诉玄奘,这里便是传说中的黑水城了。
“我知道!”慧琳抢着说,“传说这里的居民都是从葱岭以西过来的昆仑奴,浑身黝黑,所以叫做黑水国。”
“你说是昆仑奴,那他们现在在哪里?”道整问。
“现在?当然早就不存在了,都被汉家皇帝给剿灭了嘛。”
道整哈哈一笑:“拉倒吧!分明是黑水河流经附近,所以才把这里叫做黑水城。”
玄奘没有参与两个沙弥的争执,他默默地站在废城边缘,看着那些黑亮的陶瓷碎片,在惨白的秋阳下闪烁,仿佛无数人的幽魂,睁开眼瞳,眺望迷茫的历史天空……
绕过废城,眼前竟出现了一条宽宽的河流,初冬时节寒意料峭,河两边已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只有河中央的水流还在闪着诱人的光。
“弱水!”道整欢声叫道,一面飞奔过去取水。
“小心冰!”玄奘赶紧嘱咐。
这就是《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的“水弱不能载舟,鸿毛不浮,是为弱水”的弱水河吗?
玄奘的眼睛顺着河水流过来的方向望向远方——弱水向西延伸到祈连山脉,那是它的源头,这条清清的河流便是从那座雪山的身体和灵魂中走出来,在张掖汇聚成一条宽宽的大河,尔后倒淌向西,在酒泉附近,又扭头向北,转向茫茫的巴丹吉林沙漠。如一把明亮的刀刃,穿过荒凉戈壁,一直流向那个“风吹不断,流沙不固,瞬即隆灭”的流沙深处……
难怪,这里又被称为“弱水流沙”呢。
有水就有生命,弱水经过的地方,远远近近的就有了绿色——田园,树林,村庄,依托着流水安然地生长着。
前边不远处有一群羊,疏密不一的骆驼草点缀在河滩上。
玄奘走上前去,眼前的河流弯弯曲曲,河床宽阔,虽然大部分都已结冰,但中间还是有着汩汩的清流。附近的沙漠就像常年积雪一样,一片雪白。
他伏在河岸上,小心翼翼地掬起一捧水来洗了把脸。河水冰冷刺骨,却也让他头脑清醒,倦意顿消。
一些古老的传说和记载重又出现在他的脑海——
传说,中华始祖的黄帝便是在这里呱呱落地;
道家鼻祖老子也是在弱水流沙一带得道成仙的;
周穆公到昆仑朝觐西王母时,也从这里经过;
还有后来的苏武、张骞、单于、霍去病等人,无不在此处留下脚印。
……
但玄奘想得更多的还是法显和鸠摩罗什,这两位前辈高僧年代相近,一个往西一个向东。当年的他们,想来也和自己一样,站在弱水河边,看着哗哗奔涌的河水,追忆着典籍中的有关记载,和前人的种种事迹……
弱水河,清明而疲惫地涌流着。它的美,让古老和荒凉远远离开。
“真舒服啊!”惠琳喝了一口水,仰头舒心地叹了口气道,“佛国净土的水想来也不过如此吧?”
玄奘笑笑,目光转向四周,清晨的弱水极为宁静,浓密的白色雾气悠悠地飘荡在他的身周,竟使他有了一种身处仙境的感觉。
思绪便又随着这种感觉飞扬开来——那在经文和睡梦中无数次游历过的佛国净土,是否真如自己想象的那般天花绚烂,佛光普照?
其实,只要心中有佛,净土就在眼前。不是吗?看那水面上的粼粼波光,这种超然的平静应该就是水的幸福了……
突然,一声惨烈的长嘶打破了他的静思!
那是乌骓,是它发出的一声从未有过的撕心裂肺般的嘶鸣!
玄奘回转身,吃惊地发现,正在河边吃着干草的乌骓马已经人立起来,背上的长鬃在风中飘扬,高大强壮的身体剧烈地抖动着,像是正忍受着极大的痛苦。
而紧接着,在它旁边,惠琳的马也发起狂来。
“马怎么啦!?”
玄奘急忙向前,却被道整一把抓住:“马惊了,法师千万不要过去!”
几乎是一眨眼的工夫,两匹马就脱离了他们的视线,玄奘只听到狂奔中渐行渐远的剧烈马蹄声以及那令人撕心裂肺的惨嘶声。
马蹄声和嘶叫声几乎是戛然而止的,紧接着,万籁俱寂,一切声音都消失了。
玄奘不解地看着道整。
道整轻轻吁出了一口气,解释道:“那边有个悬崖。”
吓呆了的惠琳此时也反应过来,怯怯地朝两匹马吃草的地方望了一眼。
玄奘大踏步朝那边走了过去,两名小僧紧随其后。
拨开枯黄的芦苇丛,他们看到沙地上有两三只被马蹄踩死的沙漠蝎,还有十几只在蠕蠕爬动。
“原来,它们踩到蝎子窝了。”惠琳脸上变色,喃喃地说道。
河边的芦苇已经枯黄,枝头上残存的芦花被劲风吹着,雪一般地满天飞舞。
玄奘双手结印,趺坐于一棵老干虬枝的红柳树下,如同平常禅坐时一样。古铜色的太阳照在他的脸上、肩上,给他周身渡上了一层金色的光,却并没有为他带来多少温暖的感觉。
他努力地想让自己入定,却根本无法做到,小白龙和乌骓的形象时不时的交替出现在他的眼前。
想到西行的路途才刚刚开始,便已出现了这么多的阻滞,他的心中便充满了一种难言的怅惘,一时间竟恍若梦中。
惠琳和道整无精打采地坐在河边,小声议论着早晨发生的事情:
“幸好还有一匹马,也幸好我们把行李卸了下来,不然可就走不了了。”惠琳道。
“现在你能走得了吗?”道整悻悻地说道,“就这么一匹马,得用来驮行李,人只能步行。这得走多久才能到瓜州啊?”
“要不,咱跟法师说说,暂时就在张腋停下来吧。”惠琳小声提议道。
“你这是馊主意!”道整没好气地瞪他一眼道,“我们前些天才从张腋回凉州,你还没有住够?那个巴掌大的地方有什么好的?一条街道就捅穿了。倒不如——”
他没有说下去,惠琳却替他说了:“不如什么?去敦煌?得了吧,那可比瓜州更远呢。”
“远点怕什么?”道整说,“敦煌是河西佛都,法师去那里至少要比去瓜州安全。”
“可你别忘了,法师是要西行取经的,不是陪你回家探亲的!要安全,回长安不好吗?”
道整低着头不作声。
“好了,都别争了,”玄奘站起身来,向两位同伴吩咐道,“现在都去找地方好好休息一下,我们天黑赶路。”
说到这里,他又叮嘱了一句:“小心蝎子。”
两个小僧无精打采地答应一声,便都懒洋洋地去择地休息了。
傍晚时分,道整不见了,连同那匹唯一的马和一部分行李。玄奘和惠琳在附近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他。
“这家伙一定是自己跑回敦煌去了,”惠琳愤愤不平地说道,“马也牵走了,真没良心!”
玄奘苦笑:“那本来就是他的马,牵走就牵走吧。对了惠琳,他没留下什么告别的话吗?”
“没有,什么都没有!”惠琳悻悻地说道。
玄奘的目光望向远方,心中为那个颇为机灵的年轻同修叹息——他是因为不信任我,才会选择不告而别的吧?
“法师,”惠琳看着玄奘,小心翼翼地提议道:“不如……咱们转回张腋去吧。”
玄奘摇了摇头:“惠琳,你回去吧,回张腋、凉州,都行,我是不会走回头路的。”
惠琳垂下了头,一言不发。
许久,他才抬起头,怯怯地说道:“那,那弟子……走了?……”
他声音细小,小得几乎连自己都听不到。
“走吧,”玄奘目视前方,温和地说道,“不管怎么说,玄奘都得谢谢你们。这一路上,陪着玄奘昼伏夜行,担惊受怕,躲避过往的官兵,也真是难为你们了。回凉州后,请代玄奘向慧威法师道谢问安。日后若有机会见到道整,也代我向他道谢问安。”
惠琳含泪点头,叩拜而别。
两个同伴都走了,茫茫河西大地上就只剩下了玄奘一个人。
天地悠远,山河岑寂,苍老的蓬蒿与骆驼草在风中摇荡着,河西地区的风,竟使这些干枯的生灵有了一丝蓬勃的气息。
突然,空中传来一声寂寞的鹰哨,在这清冷的地方显得格外响亮。
玄奘抬起头,只见一只鹞鹰正在他的头顶上盘旋飞翔着,在这一瞬间,他差点怀疑是李大亮的鹰追来了。
他并不觉得恐惧,也没什么好难过的,自从踏上这段生死难卜的旅程后,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从一开始就没有抱着途中会得到官府或其他人保护援助的奢想。这次出凉州,有两位道友护送他走这一段路,他已经很感激了。
一片冰冷的东西落在脸上,接着又是第二片、第三片……
玄奘伸出手来,接住了一朵小小的雪花。
河西的雪不像中原地区那般篷松,而是刚硬似铁,打在脸上有一种尖锐的痛感,且看上去棱角分明,晶莹剔透。
雪很快就变得纷纷扬扬,那只鹞鹰还在空中盘旋,对它来说,这样的天气最适合打猎了。
玄奘顺手拾起一根胡杨枯枝,抖了抖身上的雪花,便站起身,背起竹箧,踏着新雪重新上路了。
在他的面前,是一片银白色的莽莽苍苍的雪原,一直伸向遥远神秘的西方,在天地相接处融为一体。
雪越下越大,直至遮住了他的视线,风也刮得猛烈起来,如刀子般穿透层层衣袍侵入肌体,他低着头,拢紧身上的僧袍,在风雪中艰难地跋涉着……
不知不觉,玄奘已在凉州呆了三天,除拜谒罗什塔外,还应安圄寺僧众的邀请讲经说法,同时预备干粮马麦,为下一段行程作准备。
这样到了第四天清晨,一切都准备好了,玄奘背起行囊,再一次来到罗什塔前,深深顶礼道:“大师历尽千难万险向东弘法,为中土众生带来佛音,弟子心中感佩万分。奈何弟子福薄业重,未能与师同代,亲睹大师风采,心中常以为憾,只盼有朝一日能到大师的舍利塔前参拜。今日得偿此愿,也算与师有缘。弟子意欲西行求法,亦当以大师为表率,无论遇到什么阻碍都能精进向前,方不负此缘。”
敬拜一番后,他站起身,将背上的竹箧向上托了托,便又继续西行了。
清晨的凉州城郊,雾气蒸腾,远处,那些高大的山脉有如悬浮于空中,找不到支撑点,一如此时的中原佛界……
玄奘轻轻摇了摇头,摆脱了这些幻象,让信心和毅力支撑着自己走下去。
然而他与凉州的缘分显然还没有完,这一点,当他看到那扑面而来的滚滚沙尘,以及在尘土中飞驰而至的那支全副武装的骑兵队伍时,便已经知道了。
凉州都督李大亮的书案上摆放着这样一份文告:
“有僧自长安来,欲向西国,不知何意。”
提供消息的是一个商人,曾在安圄寺内听经,也不知他从哪里得知,这位来自长安的讲经师意欲西行,便向大都督告了密。
其实李大亮早就注意到这个从长安来的和尚了。大唐军队在边关集结,对突厥的战争一触即发。作为凉州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李大亮除了要做好物资集结、百姓安置等具体事务外,更重要的工作便是情报搜集、缉拿奸细、盘查出入。可以说,从玄奘到达凉州的第一天起,便自然而然地被李大亮列入了调查范围。
“这和尚名叫玄奘,虽然年纪不大,在两京地区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了,”手下的探子向他报告说,“去年京城举行的僧道大辩论中,他独自一人连胜六场,震动京师!圣上曾亲自下诏,要他担任皇家寺院庄严寺的住持,竟被他拒绝。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此事又不了了之。”
“嗯,”李大亮闭着眼睛点了点头,心中却想,一个来自帝京的名僧,又如此年轻,也算前途无量了。却甘愿抛弃荣华富贵跑到这又干又冷的西北地区,岂不是邪门的很?
莫非——凉州都督的脑子迅速转了个弯,这和尚在京城闯了祸而不得不逃亡?抑或是又有什么别的企图?
想到这里,李大亮睁开眼睛,对探子道:“再探!把这和尚在凉州的行踪搞清楚了。”
对于边关这些训练有素的探子来说,搞清楚一个僧人的行踪一点儿也不难。第二天,更多的消息源源不绝地传到凉州大都督耳中——
“大人!这和尚果然是私离长安的,没有过所!”
“这两天他在安圄寺里挂单,讲经说法,听的人多极了,比慧威法师讲经时还多。”
“听安圄寺的僧人们说,这和尚很有几分道行,晚上不睡觉,在罗什塔前彻夜打坐,已经坐了好几夜了。”
“属下想,他可能要违禁出关,也可能只是游方到了这里。”
“游方?”李大亮抬了下眼睛,忍不住轻哼出声,“亏你想得出来!长安是什么地方?这里又是什么地方?只听说这里的和尚拼命往长安洛阳那种繁华地带游方,没听说还有反着来的!他是个和尚,又不是商人,跑到咱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来干什么?”
其实凉州实在不能算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恰恰相反,这里是河西地区最繁华富庶的城市了。可是再繁华再富庶,能比得上中原,比得上长安吗?
邪乎到家必有鬼,搞不好就是个奸细!
李大亮眼下要做的,就是一丝不苟地执行朝廷的“禁边令”,不放走一个可疑的人。
第三天,有人来报:“那个长安来的玄奘和尚已经离开凉州,往西去了。”
李大亮猛地站了起来:“把他给我追回来!”
现在,这个古怪的和尚就坐在凉州都督的面前。
他比李大亮想象的还要年轻,身材纤细单薄,目光纯净如水,与李大都督对视着,既没有一丝一毫的畏惧神情,也不存一点一滴的对抗之意。
这就是那个在京师僧道大辩论中连胜六场的玄奘法师?这就是那个一到凉州就引起满城震动的讲经高僧?在此之前,李大亮自信已将此人的底细摸得透熟,可是现在,却又觉得有些摸不透拿不准了。
只有一点,可以让戎马一生的李大亮瞬间得出结论:这个僧人绝对不是细作!
为什么这么肯定?李大亮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他只是坚定地认为,那些作奸犯科、心怀鬼胎的人,绝没有玄奘身上这种让人感到宁静的力量。
两人默然对坐,俱是一言不发。
让整个房间处于一种寂静的压抑状态下,这是李大亮对付那些桀傲不训的家伙时最喜欢使用的手段,他一向屡试不爽。
然而这一次他却失算了,眼前的僧侣只是端端正正地坐着,眉目低垂,显得恭敬而又谦卑,看上去一点儿都不急,比他还不急。
沉吟片刻,李大亮终于还是先开了口,声音倒还平和:“法师到凉州有多久了?”
“三天。”玄奘恭敬地回答。
看着对方温和睿智的双眸,凉州都督竟有了一种不知该如何处置才好的感觉。
“从长安来的?”还是明知故问。
“是。”语气依然很恭敬很平和。
“京都长安,那可是很多人都梦想去的地方啊,”李大亮略带几分萧索地感慨着,“法师舍弃京师繁华之地,屈身来到这边防僻地,不知所为何来?”
“贫僧想要西行,”玄奘毫不隐瞒地回答,“去婆罗门国求法取经,学习佛法真义。路过凉州,在此预备川资,耽搁了几日。”
果然是要出关的!李大亮不禁咧嘴笑了笑:“法师的志向倒是不小,只是现在朝廷有令,不许任何人出关。不知法师从长安出来时,可有朝廷批文?”
玄奘摇摇头,明亮的眼睛不由自主地黯淡下来,流露出几分遗憾和悲凉。
“本官就知道没有,”李大亮道,“如今边关局势紧张,朝廷明令,任何人都不得出关。法师你难道不知道吗?”
“玄奘知道。玄奘曾向朝廷递表申请出关,怎奈未获批文。”僧人说到这里,不觉叹了口气。
“所以法师竟敢冒越宪章,私自出关?”李大亮提高了语气问。
玄奘双眸低垂,没有说话。
就在这时,伴随着一声尖锐的鹰哨,一道闪电般的黑影从窗外疾速飞来,落在李大亮的胳膊上。
原来是一只鹞鹰。
李大亮微笑着,抚了抚这只鹰,像哄小孩子似的说:“急了吗?再等一会儿吧,等会儿我就带你出去。”
接着,这位喜欢玩鹰的凉州都督再次将鹰一般的目光转向了玄奘,默默盯住他的眼睛。
这是他从驯鹰中得到的启示,作为一个地方长官,他经常用这种方式直视对方。
但是这一次,他没有从对方的眼睛里读到乞求和畏惧,只看到了几分难言的萧索。
不知怎的,对于这个文弱而又执著的僧人,李大亮倒有几分同情了,加上他急于出去放鹰,口气自然而然地缓和下来:“法师乃是京城的大德高僧,人人钦敬,何必为了一个虚无漂渺的想法以身犯险呢?依本官之见,法师还请回转,尽快回长安去吧。”
“都督,玄奘只是一个出家人……”玄奘抬起双目,还想努力挽救他的西行计划,却被李大亮挥手打断了:
“不必多说了,本官身为凉州都督,职责所在,无论如何都不能放你出境!”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变得严厉冷峻起来,低沉地补充了一句:“若再不回转,可休怪本官无礼了。”
玄奘不再说什么,只是在心里轻叹一声,合掌道:“如此,玄奘告辞了。”
说罢默默退下。
从都督府出来,空中竟飘起了小雨,这在凉州是不多见的。
整个天空阴气沉沉,又湿又冷。那些铁块般的乌云,同四周的山脉连接在一起,像铁笼一样将这座城市团团围住,也将他的心锁紧了。
玄奘独自漫步在这雨中泥泞的街道,他没有打伞,任这瑟瑟的风,蒙蒙的雨,挟带着透骨的寒气,扑到他的脸上、身上,令他浑身上下都有一种被冻结了的冰冷。
不过,他的头脑倒也因此而清醒了许多。
佛陀说过,不论成功的,不成功的,都是一种境界,一种苦修。何况这个目标,是少年时就深植在他心中的,如今的阻碍,只不过是佛陀对自己决心和信念的一次考验而已。他深信,只要坚持,佛陀一定会保佑自己。
眼下,没有“过所”的他,只有先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暂且住下,慢慢想办法。
安圄寺显然是不能再去了,他只得来到城西的清应寺挂单。
玄奘早就听说,清应寺住持慧威法师乃是河西名僧,长期在凉州传法,在僧俗两界都有着极高的威望,因此挂单不久,便将自己欲往天竺求法之事说了,顺便打听一下最近有没有商队要出关。
他的想法很简单,若能像当年出蜀时那样,跟随一支商队一起上路,定会安全许多。
“最近这段时间是不会有商队出关的,”慧威法师道,“大唐皇帝发了禁边令,李都督守得又紧,已经有好几个申请过所的商队被驳回了。”
说到这里,他有些奇怪地看着玄奘:“朝廷这个时候居然肯发给法师过所,想来对法师西行之事颇为看重。只是道路如此遥远艰险,怎么就法师一个人,连个同伴都没有呢?”
玄奘苦笑:“我没有过所,怎么会有同伴?”
“你说什么?”慧威法师吃惊地睁大了眼睛,沉声问道。
“我没有过所,”玄奘又说了一遍,语气依然很平静,“我准备悄悄潜出去。”
慧威法师自打见了玄奘,便深深地为这个关中僧人的博学多闻而倾倒,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位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年轻法师竟然打算冒越宪章,私自出关!一时间竟被他这疯狂的想法弄得说不出话来。
对于慧威法师的反应,玄奘一点儿也不感到奇怪。自出长安以来,一路上,他见过太多这样的反应了。
沉默许久,慧威法师才轻咳一声,苦笑道:“法师不避辛劳,欲往佛国求取正法,固然可钦可敬。但圣上严令,若不遵从,只怕……”
玄奘淡淡一笑:“我知道,隋炀误国,诸侯大乱,突厥趁机南侵,弄得民不聊生。如今好容易统一全国,建立大唐,却又兄弟不和,虽说最终圣上登得大宝,但毕竟是弑兄屠弟,谋父逼位,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想要天下归心,谈何容易?”
“法师你说什么?!”慧威法师大吃一惊,眼睛不由自主地朝两旁望去。
玄奘丝毫不理会这位老法师脸上的表情,自顾自地讲下去:“但多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早对战争厌倦非常,若是再有什么将领暗中作乱,挑起祸乱,岂不是又要轮到百姓遭殃么?”
慧威法师略略松了口气,心想,虽说你也算是个高僧,可到底还是年轻啊,说话竟是这般不知轻重!
玄奘并不在意慧威法师想什么,继续说道:“玄奘身为一名唐人,虽不在朝堂,不谋国事,但总可以尽一己之力,为百姓谋一丝皈依,谋一份安宁。”
说到这里,他轻叹一声:“只可惜圣上忙于弹压各地可能爆发的叛乱,忙于处理突厥入侵的危机,又怎有工夫想到日后之事?”
“是啊,”慧威法师也跟着叹息,“法师既然知道,又何必……”
“但无论如何,玄奘都不会放弃的,”年轻的法师抬起头来,坚决地说道,“圣上如今是无法理解,但相信终有一日,他会理解我的。退一步说,就算一直不能理解,又有什么?玄奘做此事,不为自身,不为圣上,乃是为了天下苍生。就算是刀剑加身,也义无返顾。”
慧威法师深吸一口气,苦笑道:“西行求法,谈何容易!法师可知自东晋法显大师之后,欲往天竺求法者已逾百人?”
“玄奘知道。”
“那么法师可知,他们之中无一人活着回来?”
玄奘抬起头,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玄奘知道。”
慧威法师被这无所畏惧的目光所打动,不知怎的,竟想起了自己的青年时代,心中既钦佩,又有几分伤感。
“老衲近些年来一直在河西地区修行弘法。以前,这里往来商侣众多,老衲除讲经说法外,更多的便是为那些葬身大漠的施主做法事。唉,这么些年过去,不知有多少人死在这条路上,他们还都是持有过所的……”
他伤感的目光显得既遥远又深邃,仿佛已经越过寺院的围墙,飞到了茫茫大漠:“就说那莫贺延碛,即使是当地经常行走于沙漠的驼队也不会轻易从中穿越,因为那里既没有水,也没有草,除了绵延数百里的石头和沙子以外,什么都没有……”
“但玄奘知道,也有成功的。昔日法显、智严诸大德,不也都是出家人吗?他们能够西行求法,导利群生,玄奘又有何惧哉?”
慧威法师摇头叹道:“法师有所不知,如今的丝路不比从前了。”
“有何不同?”玄奘道,“法显前辈出发之时,莫贺延碛早已存在。今日之大漠,也是当年前辈所履之地!”
望着这个年轻人灼热的目光,慧威法师缓缓问道:“法师自幼生长于中原,大概从未到过西域吧?”
“是。”玄奘老老实实地回答。
“那怎么就敢独自上路啊?”慧威法师只觉得不可思议,“有一件事情你大概不知,其实西行未必非走莫贺延碛不可的。”
“怎么,还有别的路线么?”玄奘既惊喜又惊讶。
“有是有,但法师是走不了的,”慧威法师叹道,“玉门关外,便是突厥人的世界。他们控制着西域诸国,从关外的伊吾、高昌起,一直到‘昭武九姓’,都受他们的节制。突厥各部也时有争斗,战败者沦为盗匪,四处抄掠。听说那些突厥骑兵自小便长在马背上,性子既凶狠又残忍。这些年来,丝路商侣越来越少,大半是因为他们的缘故。”
“但是商侣并没有因此断绝啊。”玄奘道。
“那也快了,”慧威法师道,“以前之所以没完全断绝,全因为靠着莫贺延碛南部边缘,从瓜州到伊吾之间还有一条官道,那里虽然也是戈壁流沙,却有水草,远不似莫贺延碛那般死寂。持有中原过所的商人们都从那条官道上走,可以得到中原军队的庇护。当初西域各国使臣进出中原,走的也都是这条路。”
玄奘听明白了:“如今,朝廷颁布了禁边令,这条官道是不能走的了?”
“不错,”慧威法师道,“况且法师没有过所,更不能走那条道。”
玄奘不再说什么,他本就对那条“官道”不抱希望。北有突厥骑兵,南有大唐官兵,对他这样一个私自出关的求法僧来说,除了莫贺延碛,再无第二条道可走。
慧威法师接着说道:“即使走官道,商侣们也都是成群结队,并且雇有向导引路,镖师保护。否则稍不留神,就可能被那看不见的妖兽引入歧途。莫说是商人,便是当年的法显大师,也是十七八人一起上路,最终到达天竺时,只剩下了他一个……”
玄奘依旧默然无语。
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抬起头来,墨黑的双眸一如既往的明亮:“多谢大师点化。大师说的这些,玄奘都已明白。但玄奘出发时,曾在佛前立下重誓,此行不至天竺,绝不东归一步。”
慧威法师知道无法再劝,转念又想,反正李都督执行“禁边令”甚是严厉,你想走也得走得掉才行啊,自己又何必虚耗口舌再多说什么?
这样一想,就觉得自己有些多事,干脆转移了话题:“法师前些日子在安圄寺讲经,有幸听闻的僧侣居士们无不交口称赞。只可惜时间太短,清应寺僧众得知此消息时,法会已经结束了。未能亲聆开示,终是抱憾。如今听说法师来本寺挂单,合寺僧众无不欢喜,都盼着能够亲聆法音。法师您看——”
玄奘犹豫了一下,毕竟李大都督是命他立即返回长安的,自己继续呆在凉州已经是违命了,再讲经……
可是佛门弟子宣扬佛法也是天经地义,何况清应寺在这种情况下收留自己,这份恩德着实难以为报……
略一思忖,玄奘终于合掌道:“大师太客气了,清应寺与玄奘有缘,玄奘虽不才,亦愿与这里的同修们共同切磋佛法,以结法缘。”
慧威法师见他答应,欣喜万分,当即叫弟子们去安排讲经事宜。
讲座设在清应寺的大殿里,原本是要设在殿外宽敞之处的,但细细的雨丝仍然下个不停。一位居士告诉玄奘,凉州这地方就是这样,要么不下雨,一旦下起来,只怕要好几天才能停住。
殿外是冰冷的雨丝,殿内却是热情如火的听经者。在很多人的眼里,端坐讲坛上的玄奘真的就像是一尊佛,他清晰雄辩的口才,庄严肃穆的气度,给听经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快,他的名字便不胫而走——
第一天,来听经的都是清应寺及周边寺院的僧侣居士,大约百余人;
第二天,有更多的官绅百姓、西域客商慕名前来,大殿内坐不下那么多人,很多人便冒雨在殿外听讲;
第三天雨停了,讲坛搬到了殿外,此时听经者已逾千人,即使是山门外也挤得水泄不通。
……
玄奘这次既然决定在凉州多住些日子,便一改往日只讲一章一节的随缘说法,采取了长卷经文系列讲座的形式。他口才本就绝佳,对佛经的领悟又深,剖析佛理条理清晰,简明易懂,且又善于用世俗的语言来讲解出世的佛法,使得听者为之倾倒,一时盛况空前。
凉州以天凉早寒而得名,南阻雪山,形胜险峻,家家户户房屋如垒。玄奘到达凉州时,这里已是天寒地冻,一场秋雨过后,更是寒风侵骨。
尽管如此,众人听经的热情却是丝毫不减。人们裹着一切能够御寒的衣物,专注地听经。每日讲席完毕时纷纷向法师献上金银、马匹和毛毡,以表敬意。
对于这些布施,玄奘留下了一些作为盘缠,其余的全都捐给了清应寺,以做寺中慈善之金。
就这样,玄奘在凉州又滞留了一个多月,每日里除了讲经说法,便是到各个寺院、石窟礼佛拜师。
他碰到了一些来自天竺、中亚以及西域各国的僧人,便利用这段时间,跟随这些外国僧人学习各国语言,顺带着打听一下他们国家的情况和出关事宜。
这期间,他又收到不少其他寺院要他讲经说法的邀请,先是白塔寺力邀,盛情难却之下到那里住了四日。接着,又有更多的寺院前来邀请……
对于困在凉州的玄奘来说,出名绝不是什么好事,麻烦很快便再次找上门来——
“凉州大都督有请法师!”
“法师现在可是凉州城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啊。”李大亮一见玄奘,就不冷不热地说道。上次见着的那只鹰,还傲然地站在他的手臂上。
“不敢,”玄奘合掌,语气谦卑地说道,“贫僧只是顺着因缘,与凉州道俗结个法缘罢了。”
“好个结法缘!”李大亮脸色铁青,“就连本官的下属,也都尽被你结了缘了!”
玄奘不明白此话何意,因此默然不语。
李大亮瞪着眼前的僧人,冷冷地说道:“本官念在你是京师名僧的份上,不愿与佛祖为难,因而好言好语劝请法师回转长安。如今已过去一个多月,法师居然还滞留在凉州,难道当真是有恃无恐,不把我这个大都督放在眼里了么?”
他越说越生气,讲到此处,已是声色俱厉。
“大人不必动怒,”玄奘合掌平静地说道,“明日一早,玄奘便离开凉州。”
他不愿打妄语,因此只说离开凉州,并未说明离开后往哪里去。
好在凉州都督只当他害怕了,丝毫没有想到这个文质彬彬的僧人竟敢公然抗命,自然也便没有注意他的话中留话。
说实在的,要不是这段时间军务实在太过繁忙,他早就派人将这和尚强行送回长安了。
有一回,他曾提起此事,一个下属劝他道:“都督何必为一个僧人烦恼?只要他不继续往西,就让他呆在凉州修行布道也没什么不好啊。”
“是啊,大都督,”旁边的人赶紧附和道,“想去长安的人多得是,都督又何必耗费兵力,硬要将这个古怪的和尚送回去呢?”
李大亮初时觉得有理,便又不去在意了。
直到有一天放鹰归来,他无意中见到自己那几个属下在同西域客商搭话:
“这位大叔,你可知玄奘法师今日在哪里讲经?”
“在大云寺!”那商人答道,“要去得趁早,晚了可就没位置了!”
李大亮大怒,我说你们几个为何要替那和尚说话呢,原来是为了去各个寺院追听他讲经啊,这还了得!
他却不知,那些滞留凉州的西域商人回到自己的国家后,纷纷在本国君王面前称赞玄奘的博学多才、满腹经文。以至于玄奘尚未出关,西域各国的君王和僧侣们,就已经开始洒扫街道,望眼欲穿地盼着这位大唐高僧能到他们那里去讲经说法了。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李大亮至少已经意识到,坐在他面前的是个很麻烦的和尚,绝没有看起来那么文弱绵软。
“明日立即回长安去!”他冷冷地说道,“若再让本官见到你,可就不会这么客气了!”
玄奘当然不能答应对方回长安,只是默然合掌道:“如此,玄奘告辞了。”
一回到清应寺,玄奘便开始收拾行囊。
其实也没什么可收拾的,游方僧人,能有多少东西?一个经箧便是他的全部了。
他的心中是有些不安的,继续留在凉州显然不可能,但是前方的道路渺渺茫茫,凶险莫测,又该如何走呢?
这时慧威法师施施然走了进来。
“法师这是要走了吗?”他问。
“正是,”玄奘合掌道,“大师来得正好,这段日子多有滋扰,玄奘感激不尽,正要前去拜辞。”
慧威法师目光灼灼地盯住了他:“法师此番离开凉州,是要往东还是要往西?”
玄奘迟疑了一下,终究还是不愿打妄语,轻轻说道:“往西。”
慧威法师心中暗叹,口中却说道:“可是李大都督已经下了严令,责令法师东归。法师如何还能继续往西?”
玄奘小声说道:“只能……冒险一试了。”
“冒险一试?”慧威法师笑了笑,慢慢走到他的面前,“法师这段日子住在清应寺里,此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这一走了之,日后大都督追问起来,老僧如何作答?”
玄奘心中一凛,不错!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怎能连累慧威法师和清应寺的僧众?
思忖良久,他实在无法可想,只能说:“玄奘无意让大师为难。今日晚些时候,我将从西门出城。大师可以这样告诉李都督。”
一阵沉默,一老一少两个僧侣就这样静静地对视着。
慧威法师突然笑了,语气似乎轻松了许多:“何须老衲去禀告李都督?法师现在就可以跟老衲走。”
说罢,衣袂轻扬,很潇洒地朝门外走去。
玄奘傻眼了,一时感觉到浑身冰冷。
难道我的西行之旅,就要止步于此了吗?
这时,慧威法师已经走到门前,回头望了玄奘一眼:“法师还在等什么?哦,是了,带上你收拾好的行囊。”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玄奘闭目深吸了一口气,将简单的行李背在肩上,便跟随慧威法师出了禅房。
两人一前一后,走到一处偏殿,慧威法师停下来说道:“老衲要去大雄宝殿主持晚课,法师请暂且在此稍候。”
玄奘点点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独自打坐在寂静的偏殿中,看着前方微笑的弥勒法像,嗅着香炉里飘出的自幼便熟悉无比的檀香味儿,玄奘的心中一阵凄然。
或许晚些时候,官兵就该来了吧?
他心中并不怨恨慧威法师——身为河西地区的宗教领袖,他一定有着太多为难和不得已之事。
微风吹来,摇响了殿外檐角处的风铃,轻盈的铃声让原本寂静的寺院显得更加幽静。
玄奘微闭双目,听着这熟悉的铃声,纷乱的心神渐渐宁静下来……
“奘师!”一个河西口音的声音突然响起,正在定中的玄奘微微一惊,睁开了眼睛。
殿门外探出两颗光溜溜的脑袋,黑红的脸膛上挂着憨憨的笑容。
“二位师兄是——”玄奘有些迟疑,这两个僧人看上去与自己年纪相仿,却是面生得很,不知是哪座寺院里的。
“弟子道整,拜见法师。”
“弟子惠琳,拜见法师。”
两个河西僧人伏在地上顶礼,玄奘扶起他们,默默地看着,并不说话。
身材瘦小的惠琳笑着说道:“法师不认得我们,我们可认得法师呢。”
“我们两个前天才从张腋回来,”粗壮的道整接口道,“可了不得!整个清应寺的人都在谈论法师。师父还说,要是我们早几天回来,就可以在寺中听到法师讲经了。不像现在,只能到别的寺里去听。慧琳一开始还嫌累不想去呢!”
“谁说我不想听的?”惠琳抗议道,“我这两天一直都在追着听,法师讲得实在是太好了!”
“阿弥陀佛。”玄奘低宣了一声佛号,依然猜不透他们来见他是何用意。
“是师父要我们来拜见法师的。”东拉西扯了半天,惠琳终于说到了正题。
道整也说:“师父知法师受阻,特让我二人前来助法师西行。”
慧琳又说:“师父有寺务缠身,说要等到天黑后再来,怕法师等得着急,要我们两个先来。”
道整接着说:“法师若要西行,本来就不能在大白天摇摇摆摆地出城。”
……
这两个僧人也不知哪来那么多话,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个不停,连个磕巴都不打。
玄奘好容易插了个空,疑惑地问道:“敢问尊师上下?”
“就是慧威大和尚!”
月华如水,静静地洒在清应寺的大殿上,也洒在殿中四个僧人的身上。
慧威法师身披一领褐红色袈裟,端坐于蒲团之上,两个弟子分坐两旁。
玄奘在佛前点上一支清香,拜了几拜后,便来到慧威法师的面前,合掌礼敬。
慧威法师用温和的目光看着玄奘,缓缓说道:“惠琳和道整曾多次去过瓜州,对这一带的山川道路十分熟悉,就让他们两个为法师带路吧。”
“多谢大师。”玄奘感激地说道。
“法师不用谢我,”慧威法师淡淡地说道,“是老衲该谢你才是。”
这位河西地区人人敬重的高僧,此时竟显得苍老了许多,声音中带着几分难言的萧索:“凉州城内胡僧众多,各种论点交汇,常令人莫知适从。老衲年轻时,也曾不止一次地起过西行求法的念头。只可惜,各种机缘不合,而老衲又总想把一切都准备具足再走。唉,想这世间又哪有那么方便的事情?是以始终未能成行。”
说到这里,他自嘲地笑了笑:“说到底,老衲不过是一介凡夫罢了,福报有限,慧根不具。到如今年纪痴长,几十年的疑惑仍未解除,越来越觉得空留遗憾……”
玄奘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大师居然也曾有过和自己同样的想法,他忍不住问道:“大师认为玄奘西行求法是应该的吗?对弘扬中原佛法有益吗?”
其实这个问题问与不问都一样。因为不管别人怎么回答,他自己对此都是毫无疑问的。
但他还是忍不住想问,这些日子以来,知道这件事情的所有人都无一例外地劝他放弃,说他在做一件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一定会死在路上。
他并不怕死,然而,极度的孤独感使他迫切地希望从同修那里获得哪怕一点点支持和信心。
慧威法师看着他,目光中闪烁着慈爱的光泽:“老衲以为,法师所做之事不仅有益于中土众生,且以法师的决心和智慧,也定是能够做到的!”
听了这话,玄奘心中激动万分,只觉得这一句话比之让惠琳道整送自己出城更为可贵,更令他感激莫名。
他不由得跪了下来,向这位河西地区的佛界领袖深深顶礼:“大师一言之恩,玄奘定当铭记于心!”
慧威法师赶紧将他扶了起来,心中竟不自禁地感到一阵难过。
他身处凉州这个中原与西方文化交汇之处,对西域佛学的了解自然比普通中原高僧深,早年听到各种论点,也确曾有过西行之念,只是由于种种阻滞而未能成行,以至于心底常留遗憾。
可后来也说不清为什么,看到一位天资聪慧的少年法师有志于此,他的第一反应竟不是随喜赞叹,而是规劝阻止!
虽说他常在心中为自己辩解说,玄奘没有过所,这么做也是为他的安全考虑。可是,身为佛家弟子,他还是无法完全说服自己。
这几日,每每思之于此,便深感惭愧。
后来,他看到玄奘遇到了阻滞,但仍执著地坚持自己的本愿;他看到这个少年法师清澈的目光中流露出坚不可摧的决心和意志。那种人生的信仰和求道的坚执,令他在佩服的同时也不禁有些伤感。
如果,当年的我有这少年一半的勇气,或许早已完成心中宏愿了吧?
问题是,这世间从来就没有“如果”,失去的机会也永远不可能再回来。
他注定带着遗憾,带着迷惑,离开这个娑婆世界了。
“真的不可能回来吗?”冥冥之中,他突然听到了一个声音。
不!与其说是“听到”,不如说是感觉到,因为这声音仿佛就是从他心底发出,直接印在了大脑里。
“你已经看到了,”那声音平静地说道,“现在,这个年轻沙门正打算做你当年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如果你支持他,尽你的力量帮助他,不一样可以实现你年轻时的宏愿吗?”
“是啊……”恍如醍醐灌顶,慧威法师终于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月亮不知何时被一朵过路的轻云遮住了,只有河西的风还在不知疲倦地刮着,忽啸的声音一直传进清应寺的大殿之中。
“这里有几件厚衣服和几条毡毯,法师把它带上。”慧威法师指了指旁边的包袱道。
“不用麻烦了,”玄奘赶紧推辞,“远行之人,不宜带太多东西。”
“还是带上吧,”老法师温和地说道:“沙漠的夜晚会冻死人的!即使是白天,也要把自己尽量包裹得严实一些,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太阳晒伤。”
“如此,多谢大师了。”玄奘欠身行礼。
慧威法师点了点头:“河西地区一向不甚太平,常有各族强盗出没。法师一定要多加小心。”
“玄奘明白。”
看着这个年轻的沙门,慧威法师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的自己,心中欣慰不已:“玄奘法师,你是老衲这些年来所遇到的慧根最灵透、学识最全面、志向最坚定的人。老衲相信,你一定能够到达佛国,取回大乘妙典,以解我佛门百年疑难。只可惜老衲年纪大了,只怕今生今世无缘得见……”
玄奘道:“大师说哪里话来?我看您身骨健旺,不在玄奘之下。待玄奘取经归来,还要找您印证呢。到那时,困扰您多年的疑难问题想必都将迎刃而解。”
慧威法师笑了:“好好,老和尚便等着这一天。只是……”
他话音一转,又有了几分忧郁:“私自出境,可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一旦被官兵抓住,那就什么都不必说了……”
玄奘默然不语,在他看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自己不能西行求法了。
“法师最好走小路,昼伏夜行,或可避开官府的盘查。另外,出关之前,也尽量不要再讲经了。”慧威法师提议道。
“对呀,”惠琳插了一句口,“法师一讲经,动辄就有上千人来听,动静也太大了!”
“就是,”调皮的道整也说道,“私渡就要像个私渡的样子嘛!”
慧威法师瞪了他们一眼,却也没有驳斥。显然,这个弟子的话虽不好听,却也是实言。
玄奘道:“弟子记下了,大师就请放心吧。”
天上的浮云越来越厚,星星月亮全都不见了,只有那街道上的几盏孤灯,还在随风摇曳,发出如萤火虫般微弱的光芒,整个凉州城笼罩在一片浓浓的夜色之中。
玄奘牵马走出清应寺,慧威法师带着两个弟子也跟了出来,四个人谁都不说话。乌骓和另外两匹马的四蹄上都包上了粗麻布,使得它们踏在地上寂然无声。
玄奘回过身来,双手合什,向着老法师深深一辑。
慧威法师含泪点了点头,目送着三人离开,消失在暗夜中……
夜,像一张巨大的帐幕笼罩着河西走廊。寒风带着戈壁滩的沙砾、祈连山的雪屑,像头发怒的狮子,哆嗦着,回旋着,远处时不时地传来几声凄厉的狼嗥……
这声音让惠琳有些紧张,他骑在马上,哈着气道:“你们听说过没有,狼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嗅到其它动物的气味,然后循着气味捕食……”
“你怕了?”走在前面的道整回头笑道。
“谁说怕了?”惠琳辩解道,“我只是替法师担心。”
玄奘笑着道谢,道整却不屑地“切”了一声,显然不相信惠琳的话。
沿小路向西北方向一口气跑出三四十里,人马皆已疲惫不堪,看看天已渐亮,玄奘三人便下了马,躲在道旁的沙沟里歇息。
一只土黄色的小生灵从沙中爬出,它身体的颜色与沙土完全相同,以至于玄奘几乎没有注意到它。
“法师小心!”惠琳的一声惊叫把两人都吓了一跳,“这是一只沙漠蝎,毒性猛烈!”
“我说,你能不能别一惊一乍的啊?”道整躺在沙沟里,把那件遮盖住头脸的旧僧衣扯下来,不满地说道。
“我是提醒你们,别被它给蜇了,”惠琳边说边站起身道,“这儿太危险,法师啊,咱们还是换个地方歇息吧。”
“法师不用理他,”道整躺着不动,道,“不就是只蝎子吗?放心,那东西的胆子比惠琳还小呢,只要不去招惹它,它才不会蜇人!”
玄奘也不想挪地方,见那只蝎子重又钻回到沙土中,便对惠琳道:“好了,没事了,坐下歇会儿吧。”
看着惠琳紧张的神色,道整竟觉得很开心,他突然又想起了什么,翻了个身问:“法师,您以前去过敦煌吗?”
“没有,”玄奘摇头道,“师兄去过?”
“我家就在那里,”道整兴奋不已,索性坐了起来,“我们敦煌可好了,有很多的石窟、寺院,真正的庄严佛地!法师见了一准喜欢!要不,我带你去那里看看?”
玄奘笑着摇头:“路途遥远,还是不要节外生枝的好。”
道整遗憾地叹了口气,重又躺了下去。
在河西走廊的戈壁滩上,被绿洲包围的张掖怎么说也是个另类——它地势平坦,物产丰饶,是丝绸之路上的大商埠,由咸阳分开的南北两路便在此处会合。
张腋东南有焉支山,西北是祁连山。传说,汉大将霍去病曾在此大破匈奴,汉武帝有“断匈奴之右臂,张中国之左肋”的话,张掖因此而得名。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令我六畜不蕃息……”
这是匈奴人的歌曲,唱的就是那场惨烈的战争。
焉支山又名胭脂山,说是山中有一种叫红蓝花的植物,用花汁加油脂制成胭脂,供妇女化妆之用。
这片绿洲雪水充裕,水草丰美,是天然的好牧场,素有“金张掖”之美誉。
“法师,咱们在这里住上一段日子吧,”看着远方的城墙,惠琳兴致勃勃地提议道,“张腋的寺院香火旺极了,寺中住持和尚跟我们也熟!”
玄奘笑道:“这才离开凉州没几天,怎么就要住下了?”
惠琳一时答不上话来,道整取笑道:“我看惠琳是走不动路了,成天就想着舒服。你要不想走啊,就自己留下,我陪法师去敦煌。”
“法师是要去瓜州的,你带他去敦煌干什么?”惠琳不甘示弱地反诘道,“是你自己想回家了吧?”
听着两个小僧的争吵,玄奘在心底叹了口气。
他们绕过张腋,继续往西北方向走了大约四五十里,前方出现了一座废弃的城池——南北两堡垒对峙,相距四五里;东西正中开门,筑有瓮城,四角有土台,台上建有角楼。
不过,这座城池现在已经是一片废墟,墙体倾斜,瓮城坍塌,只剩下荒草漫漫的墩台,残垣破壁与祁连雪峰遥遥相对,更现出荒城的凄凉破败。
道整告诉玄奘,这里便是传说中的黑水城了。
“我知道!”慧琳抢着说,“传说这里的居民都是从葱岭以西过来的昆仑奴,浑身黝黑,所以叫做黑水国。”
“你说是昆仑奴,那他们现在在哪里?”道整问。
“现在?当然早就不存在了,都被汉家皇帝给剿灭了嘛。”
道整哈哈一笑:“拉倒吧!分明是黑水河流经附近,所以才把这里叫做黑水城。”
玄奘没有参与两个沙弥的争执,他默默地站在废城边缘,看着那些黑亮的陶瓷碎片,在惨白的秋阳下闪烁,仿佛无数人的幽魂,睁开眼瞳,眺望迷茫的历史天空……
绕过废城,眼前竟出现了一条宽宽的河流,初冬时节寒意料峭,河两边已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只有河中央的水流还在闪着诱人的光。
“弱水!”道整欢声叫道,一面飞奔过去取水。
“小心冰!”玄奘赶紧嘱咐。
这就是《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的“水弱不能载舟,鸿毛不浮,是为弱水”的弱水河吗?
玄奘的眼睛顺着河水流过来的方向望向远方——弱水向西延伸到祈连山脉,那是它的源头,这条清清的河流便是从那座雪山的身体和灵魂中走出来,在张掖汇聚成一条宽宽的大河,尔后倒淌向西,在酒泉附近,又扭头向北,转向茫茫的巴丹吉林沙漠。如一把明亮的刀刃,穿过荒凉戈壁,一直流向那个“风吹不断,流沙不固,瞬即隆灭”的流沙深处……
难怪,这里又被称为“弱水流沙”呢。
有水就有生命,弱水经过的地方,远远近近的就有了绿色——田园,树林,村庄,依托着流水安然地生长着。
前边不远处有一群羊,疏密不一的骆驼草点缀在河滩上。
玄奘走上前去,眼前的河流弯弯曲曲,河床宽阔,虽然大部分都已结冰,但中间还是有着汩汩的清流。附近的沙漠就像常年积雪一样,一片雪白。
他伏在河岸上,小心翼翼地掬起一捧水来洗了把脸。河水冰冷刺骨,却也让他头脑清醒,倦意顿消。
一些古老的传说和记载重又出现在他的脑海——
传说,中华始祖的黄帝便是在这里呱呱落地;
道家鼻祖老子也是在弱水流沙一带得道成仙的;
周穆公到昆仑朝觐西王母时,也从这里经过;
还有后来的苏武、张骞、单于、霍去病等人,无不在此处留下脚印。
……
但玄奘想得更多的还是法显和鸠摩罗什,这两位前辈高僧年代相近,一个往西一个向东。当年的他们,想来也和自己一样,站在弱水河边,看着哗哗奔涌的河水,追忆着典籍中的有关记载,和前人的种种事迹……
弱水河,清明而疲惫地涌流着。它的美,让古老和荒凉远远离开。
“真舒服啊!”惠琳喝了一口水,仰头舒心地叹了口气道,“佛国净土的水想来也不过如此吧?”
玄奘笑笑,目光转向四周,清晨的弱水极为宁静,浓密的白色雾气悠悠地飘荡在他的身周,竟使他有了一种身处仙境的感觉。
思绪便又随着这种感觉飞扬开来——那在经文和睡梦中无数次游历过的佛国净土,是否真如自己想象的那般天花绚烂,佛光普照?
其实,只要心中有佛,净土就在眼前。不是吗?看那水面上的粼粼波光,这种超然的平静应该就是水的幸福了……
突然,一声惨烈的长嘶打破了他的静思!
那是乌骓,是它发出的一声从未有过的撕心裂肺般的嘶鸣!
玄奘回转身,吃惊地发现,正在河边吃着干草的乌骓马已经人立起来,背上的长鬃在风中飘扬,高大强壮的身体剧烈地抖动着,像是正忍受着极大的痛苦。
而紧接着,在它旁边,惠琳的马也发起狂来。
“马怎么啦!?”
玄奘急忙向前,却被道整一把抓住:“马惊了,法师千万不要过去!”
几乎是一眨眼的工夫,两匹马就脱离了他们的视线,玄奘只听到狂奔中渐行渐远的剧烈马蹄声以及那令人撕心裂肺的惨嘶声。
马蹄声和嘶叫声几乎是戛然而止的,紧接着,万籁俱寂,一切声音都消失了。
玄奘不解地看着道整。
道整轻轻吁出了一口气,解释道:“那边有个悬崖。”
吓呆了的惠琳此时也反应过来,怯怯地朝两匹马吃草的地方望了一眼。
玄奘大踏步朝那边走了过去,两名小僧紧随其后。
拨开枯黄的芦苇丛,他们看到沙地上有两三只被马蹄踩死的沙漠蝎,还有十几只在蠕蠕爬动。
“原来,它们踩到蝎子窝了。”惠琳脸上变色,喃喃地说道。
河边的芦苇已经枯黄,枝头上残存的芦花被劲风吹着,雪一般地满天飞舞。
玄奘双手结印,趺坐于一棵老干虬枝的红柳树下,如同平常禅坐时一样。古铜色的太阳照在他的脸上、肩上,给他周身渡上了一层金色的光,却并没有为他带来多少温暖的感觉。
他努力地想让自己入定,却根本无法做到,小白龙和乌骓的形象时不时的交替出现在他的眼前。
想到西行的路途才刚刚开始,便已出现了这么多的阻滞,他的心中便充满了一种难言的怅惘,一时间竟恍若梦中。
惠琳和道整无精打采地坐在河边,小声议论着早晨发生的事情:
“幸好还有一匹马,也幸好我们把行李卸了下来,不然可就走不了了。”惠琳道。
“现在你能走得了吗?”道整悻悻地说道,“就这么一匹马,得用来驮行李,人只能步行。这得走多久才能到瓜州啊?”
“要不,咱跟法师说说,暂时就在张腋停下来吧。”惠琳小声提议道。
“你这是馊主意!”道整没好气地瞪他一眼道,“我们前些天才从张腋回凉州,你还没有住够?那个巴掌大的地方有什么好的?一条街道就捅穿了。倒不如——”
他没有说下去,惠琳却替他说了:“不如什么?去敦煌?得了吧,那可比瓜州更远呢。”
“远点怕什么?”道整说,“敦煌是河西佛都,法师去那里至少要比去瓜州安全。”
“可你别忘了,法师是要西行取经的,不是陪你回家探亲的!要安全,回长安不好吗?”
道整低着头不作声。
“好了,都别争了,”玄奘站起身来,向两位同伴吩咐道,“现在都去找地方好好休息一下,我们天黑赶路。”
说到这里,他又叮嘱了一句:“小心蝎子。”
两个小僧无精打采地答应一声,便都懒洋洋地去择地休息了。
傍晚时分,道整不见了,连同那匹唯一的马和一部分行李。玄奘和惠琳在附近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他。
“这家伙一定是自己跑回敦煌去了,”惠琳愤愤不平地说道,“马也牵走了,真没良心!”
玄奘苦笑:“那本来就是他的马,牵走就牵走吧。对了惠琳,他没留下什么告别的话吗?”
“没有,什么都没有!”惠琳悻悻地说道。
玄奘的目光望向远方,心中为那个颇为机灵的年轻同修叹息——他是因为不信任我,才会选择不告而别的吧?
“法师,”惠琳看着玄奘,小心翼翼地提议道:“不如……咱们转回张腋去吧。”
玄奘摇了摇头:“惠琳,你回去吧,回张腋、凉州,都行,我是不会走回头路的。”
惠琳垂下了头,一言不发。
许久,他才抬起头,怯怯地说道:“那,那弟子……走了?……”
他声音细小,小得几乎连自己都听不到。
“走吧,”玄奘目视前方,温和地说道,“不管怎么说,玄奘都得谢谢你们。这一路上,陪着玄奘昼伏夜行,担惊受怕,躲避过往的官兵,也真是难为你们了。回凉州后,请代玄奘向慧威法师道谢问安。日后若有机会见到道整,也代我向他道谢问安。”
惠琳含泪点头,叩拜而别。
两个同伴都走了,茫茫河西大地上就只剩下了玄奘一个人。
天地悠远,山河岑寂,苍老的蓬蒿与骆驼草在风中摇荡着,河西地区的风,竟使这些干枯的生灵有了一丝蓬勃的气息。
突然,空中传来一声寂寞的鹰哨,在这清冷的地方显得格外响亮。
玄奘抬起头,只见一只鹞鹰正在他的头顶上盘旋飞翔着,在这一瞬间,他差点怀疑是李大亮的鹰追来了。
他并不觉得恐惧,也没什么好难过的,自从踏上这段生死难卜的旅程后,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从一开始就没有抱着途中会得到官府或其他人保护援助的奢想。这次出凉州,有两位道友护送他走这一段路,他已经很感激了。
一片冰冷的东西落在脸上,接着又是第二片、第三片……
玄奘伸出手来,接住了一朵小小的雪花。
河西的雪不像中原地区那般篷松,而是刚硬似铁,打在脸上有一种尖锐的痛感,且看上去棱角分明,晶莹剔透。
雪很快就变得纷纷扬扬,那只鹞鹰还在空中盘旋,对它来说,这样的天气最适合打猎了。
玄奘顺手拾起一根胡杨枯枝,抖了抖身上的雪花,便站起身,背起竹箧,踏着新雪重新上路了。
在他的面前,是一片银白色的莽莽苍苍的雪原,一直伸向遥远神秘的西方,在天地相接处融为一体。
雪越下越大,直至遮住了他的视线,风也刮得猛烈起来,如刀子般穿透层层衣袍侵入肌体,他低着头,拢紧身上的僧袍,在风雪中艰难地跋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