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恶龙与佛影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回到城中,天色已晚,城主仍邀玄奘住在王宫中,两人禀烛夜谈。
城主趁机将自己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尊贵的法师,你说,佛家有能够摆脱死亡的方法吗?”
玄奘淡然一笑:“城主为何要追求摆脱死亡的方法?”
“因为我老了,”城主无力地叹道,“我是一个城主,但我更是一个老朽的人,时间走得太快了,我害怕自己正在走向虚空。法师您知道吗?死亡就是虚空,而且是比虚空更大的虚空。”
玄奘轻舒一口气道:“城主是信奉佛法的人,应该知道,您所执著的一切都是幻相,色身自出生至死亡,每一刹那都在变化,死亡绝不是虚空,而是识与新的幻相相结合。明白了这一点,您就不会执著于这种幻相而感到恐惧了。”
“法师的意思,是要弟子把死亡由实有减轻到幻识吗?”城主问,“年轻时,我曾经幻想着忘掉死亡,哪怕是避而不谈。可是现在,我老了,常常在梦里见到死去的人,他们在朝我打着手势……我说不清死亡是一场无明的黑暗还是彻底的无觉,法师您能告诉我吗?”
玄奘叹道:“城主,你对死亡的畏惧源自于误解。死亡带给人们阴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丧失了前世的经验,担心意识在死亡之后消失,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生死之间必定有一条界限,从界限的两边来看,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生是一种境,死亦如是。”
“也许是我误解了,”城主沉默了一下,随即又执著地问道,“法师您说,人的肉身真的不能永恒吗?”
玄奘点头道:“世间一切事物都要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没有什么可以永恒,包括佛陀的肉身,包括佛法。”
说到这里,心中没来由地一恸,酰罗城中那几个拿佛顶骨来敛财的婆罗门又浮现在眼前。
这也算是一种无常吧,佛陀入灭不过一千多年,佛法竟已衰微致此。佛塔里面供奉的佛骨舍利,竟不是僧人而是婆罗门在守护,并且由世俗政权付予了他们拿佛骨敛财的特权,他们理直气壮地宣称,这是八大豪门的福报。
佛陀进入了涅槃,那么佛法呢?是否也需要在这世间轮回?
“弟子不明白,佛家追求的涅槃又是什么呢?”那个迷执的城主还在他的耳边问道。
“涅槃是我们的理想归趣,”玄奘回答道,“涅槃有三德,即法身、般若和解脱。无感不应是为法身,无境不照称为般若,无累不尽谓之解脱。涅槃本来是离言绝相的,任何界定无非都是譬喻而已。在龙树菩萨看来,涅槃与空是等同的,所以涅槃即是世间,出世便是入世。”
“那么,弟子的解脱又是什么?”城主追问。
“什么都不是,”玄奘回答道,“城主,您所谓的解脱只是想逃离世间,或者说逃离现状罢了。涅槃不是要出离世间,而是彻悟之后对世间进行返观而有的新体验,是对世间、对一切有情的关注。”
“可是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当真存在着不朽的东西,”城主坚持道,“比如灯光城东南石窟中释迦的遗影,虽然只是一个影子,但已经存在了很多年。”
玄奘注视着他:“释迦遗影?”
“法师难道不知道吗?”见他一脸不明所以的样子,城主反倒觉得奇怪,“酰罗城之所以能成为闻名北印度的佛教圣地,一是因为佛顶骨,二便是因为那佛影窟了。”
玄奘还是有些纳闷:“城主的意思是说,佛影窟中可以看到佛的影子?”
“听说是这样的,”城主道,“在酰罗城西南方向,有一座灯光城,背靠群山,内有一座悬崖峭壁,下临深涧,涧水的西岸有一道瀑布;东岸的石壁上,则是一个大石窟,洞口正对着那道瀑布,佛陀的影子就在洞内。”
“那个石窟,想必是佛陀当年的修行之所了?”玄奘猜测道。
“不,”城主道,“相传,那里本是一条恶龙的住所。”
玄奘吃了一惊:“又是恶龙?”
“不错,”城主道,“这恶龙的前世是一个牧牛人,名叫瞿波罗。”
听到这个名字,玄奘更为吃惊,在酰罗城外的小石岭上,那向导不是说过,那里是瞿波罗龙王的住地吗?
他忍不住问道:“这一带有几个瞿波罗龙王?”
“就一个,”城主道,“他放牧了很多头牛,每天都要为国王提供乳酪。可是有一天,他路上因事耽搁,来得晚了些,国王很不高兴,不由分说地斥责了他一顿。瞿波罗的内心极为愤怒,难以释怀,便用金钱购买鲜花,虔诚供养受记佛塔,发愿要变成一条恶龙,毁坏国家,杀掉国王。发愿完毕,他就奔向陡峭的石壁,纵身跳下,一头扎入涧中而死。”
听到这里,玄奘不禁摇头叹息道:“一念嗔心,便入三途。国王如此,那瞿波罗也是如此。”
“法师说得极是,”城主道,“瞿波罗因其强大的愿力,死后果然转生为龙,占据了那崖壁上的洞穴。他为了实现当初所发的恶愿,常在这一带兴风作雨,人们称它为瞿波罗龙,对它极为恐惧。”
玄奘点点头,这个故事,果然同他在酰罗城外小石岭上听到的故事区别不大,都是有恶龙做祟,佛陀知道后,用佛法的力量感化了恶龙。类似的故事早在梵衍那国就已经听说过了,估计是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只不过由于时间久远,以讹传讹,因而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出现了歧议。
于是他不再接话,继续听下去——
当时,佛陀已经在中印度得道,他听说了这件事后,非常怜悯这个国家的百姓,因为他知道,如果任由这件事情继续下去,这些人必定都会被这恶龙所害。
于是,佛陀来到这个石窟,向瞿波罗龙讲说佛法,劝他改邪归正。
说来也怪,瞿波罗龙一见到佛陀,便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欢喜和快乐,比报复那个国王还要快乐得多,心中的恶念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立即接受了不杀生戒,不仅不再害人,反而开始护卫众生。
从那时起,佛陀便经常前来,有时是一个人来,有时是和诸比丘弟子们一起来,他们与瞿波罗龙一起住在石窟内,为他讲经说法。
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佛陀又来到这里,对瞿波罗龙说:“我即将入灭,以后不会再到这里来了。”
瞿波罗龙急道:“尊敬的佛陀,请您留下来,接受我的供养吧!我是因为您的慈力,才收敛了恶心。您若离开,我怕我的恶心难以调伏,最终无法成道啊!”
佛陀道:“我可以为你在石壁上留下身影,如果你以后再起恶念,看到我的影子,就像看到我一样,你的恶念便会消失。在这一贤劫之中,即将降临的世尊,也会怜悯你,从而也都留下影像。”
佛陀说罢,踊身入石,洞中顿时光明大作,佛影嵌入石内,映现于外,栩栩如生。此后,每当瞿波罗龙起了忿恨之心,见到洞壁上的佛影,邪念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从那以后,这条龙再也没有出来给人们降什么灾难。
说到这里,城主叹道:“这个故事已经很久远了,也不知那条龙现在还在不在?只知道佛陀的身影至今还留在洞壁之上,远望可见,走近却又不现。据说早些年间,那佛影活灵活现,光彩焕发,诸天神佛都来供养礼拜,佛影甚至能在石中说法。等到我登位的时候,佛影已不是人人都能看得到的。即使能看到,也是影影绰绰,模糊不清。我年轻时,曾带领一支卫队前去瞻仰,但是很可惜,我是个无缘之人,未能亲眼目睹到佛颜。”
听了这话,玄奘对这个城主开始信任了,毕竟,作为一个城主,承认自己未能见到佛影,也是需要勇气的。
他不禁好奇地问道:“那么,近些年来,还有人见到过佛影吗?”
“有,不过这样的人不多,”城主叹息道,“相传,只有佛缘深厚的人才能在洞里看到佛的影子,其它人都只能抱憾而归。近两三年来,由于道路艰险,去的人越来越少,更罕有听说见到佛影者。”
“若果真如此,玄奘还真的要去礼拜瞻仰一番了。”
城主道:“那里距此地倒是不远,只是法师要去那里,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这是为何?”
城主道:“那一带道路荒芜,无人能识。路上也不安全,经常有盗贼出没,杀人劫财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即使是识路之人,也不敢冒险引路前去。”
玄奘没有把这些危险放在眼里,对于一个一心向佛的求法僧来说,能够如此活灵活现地看到佛祖的形象,无疑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至于城主所说的危险,早被他自动忽略了。
然而,当玄奘把要去佛影窟参拜的决定告诉弟子圆觉和来自迦毕拭国的使者阿提伐摩时,却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反对。
“师父还是不要去那里吧,”圆觉劝说道,“弟子听说,那条道异常荒僻,又多强盗,很不太平啊。”
“是啊法师,”阿提伐摩也劝道,“佛陀寂灭已有千年,佛影早变成了一个传说。近些年来,去那里礼拜的人少之又少,就是有去的,也很少有人能平安归来;就算有回来的,也是垂头丧气、无功而返的多。可以说,那里早已经无人问津了。”
玄奘摇了摇头:“就算是无功而返,也好歹是有去有回,怎么能说无人问津呢?”
圆觉在一旁急道:“师父啊,我们走了这几日,关于佛陀降伏恶龙的故事听到了不少,却从未听当地人说起过佛影之事,说不定,那真的只是个传说呢。”
“你讲的是‘说不定’,”玄奘笑道,“可这里的城主说得很慎重,说书人也数次提到过此事。如来真身之影,亿劫难逢,玄奘既然到了这里,焉能空过?不管是不是传说,总该前去巡访一番才是。”
“可是法师,您走了那么远的路,不就是为了求法吗?”阿提伐摩劝说道,“为什么要节外生枝呢?依弟子之见,法师还是赶紧到犍陀逻国去,找个有圣贤的寺院,拜师习经才是正经。待法师安顿下来后,弟子也可早些回迦毕拭国,向大王交旨。又何必冒那么大的风险去看一个影子?那里如此偏僻,且不说有盗贼,万一不小心再撞上个旃荼罗,岂不晦气得很?”
“正是啊师父,”圆觉也在一旁敲边鼓,“我哥哥在犍陀罗修行,他熟悉这一带的圣迹,我们不如先到他那里去吧,他可以带师父看很多圣迹呢。”
显然,阿提伐摩是急于回国交差,不愿多生枝节;圆觉则盼着早日见到哥哥,也不想耽误工夫。这种事情是勉强不来的。
但玄奘还是决定孤身前往,他说:“我知道你们都不愿涉险,也不会勉强你们。只是玄奘远离故土,原本就是为了取经和朝圣,如今圣迹就在眼前,不能不去……”
“师父……”圆觉刚要插嘴,玄奘挥挥手阻止了他。
“这样吧,”他说,“你们两人同这里的向导一起先行一步,到犍陀罗去。待玄奘去佛影窟巡礼之后,自会去那里找你们。”
“师父!”圆觉还想说些什么,但接触到师父不容置疑的目光,只得将口边的话咽了回去。
阿提伐摩知道玄奘脾气倔强,违拗不得,也只得答应。
第二天一早,玄奘便进入王宫向城主告别。
城主闻言先是一怔,随即便无奈地摇头道:“我真不该告诉法师那里有佛影,倒让法师为此涉险,倘若路上出了事,岂不是弟子的罪过?再说,法师就算见到了佛影又能怎样?难道可以摆脱死亡的虚空吗?”
玄奘明白,在这个城主的潜意识里,对死亡的恐惧被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他的心灵已经被黑暗罩住,难以脱离。这大概就是一种宿命吧?
城主见他不说话,便又恳求道:“法师与其去寻找虚幻的佛影,不如留下来,指导弟子如何摆脱这虚空吧。”
玄奘苦笑道:“在面对死亡时,首先需要摆脱的是畏惧。死亡就像是进入一个陌生的国度,与降生并无多大区别。就好比一些花朵白天开放夜晚凋谢,另一些花朵夜晚开放白天凋谢一样,佛法便是使生死二境正常交流并沟通的特殊语言,除了用智慧的态度对待外,别无他路。城主实在没必要刻意地去摆脱什么。”
城主无力地摆了摆手:“法师说得固然没错,可是摆脱恐惧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啊!您说死亡就像是进入另一个国度,就像法师西行一样吗?说来惭愧,弟子至今无法理解,您跑那么远做什么?对于我来说,死亡是一条黑暗的通道,它无处不在。我经常同它对话,并试着与它沟通。年轻的时候,我渴望见到佛影,渴望修习到解脱之道,可是现在,就连王妃的脸上都有了皱纹,你不知道,她曾经是多么的美丽!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所有的一切,包括金钱、王权、疆土,以及解脱之术,都将不复存在。佛又是什么?他修行了那么久,终究还是要死亡。就算法师你见到了如来影像,又能怎样?”
玄奘摇头道:“佛不是死亡,是涅槃。究竟圆满一切智慧,是名大涅槃。这是诸佛的法界,是诸佛甚深的禅定,也就是‘常乐我净’的境界。城主,长生是一种执迷,死生只是这世间的一种相状,城主若能抛开这些相状,便会发现轮回之路的本质。”
然而城主依旧摇头:“我关注的不是‘常乐我净’,而是死亡本身。在我看来,死亡便是‘非我’的产生,轮回则是‘我’的不断异变,我不愿意接受轮回中的任何一个位置,我只想不死。”
玄奘心中叹息,这或许就是一种迷执?人的生命便是在这种迷执与恐惧中逐渐消亡的。就像这个城主,他不希望失去他现在拥有的一切,因而宁愿将他所剩无几的时间在恐惧中用完,带着对轮回的恐惧进入新一轮的生死漩涡……为什么这些站在权力最高层的人都会有这种摆脱不了的宿命呢?
当年,佛陀放弃王位走入森林,就是为了帮助众生摆脱这种宿命,可惜一千年过去了,世间之人依然执迷。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要去拜一拜释迦遗影,希望智慧的佛陀能够为我,为众生,开启一条解脱之路……
沙弥圆觉和使臣阿提伐摩早已扣好马匹,连同向导一起在王宫外面等候。天近正午时,他们终于看到玄奘从王宫中出来,赶紧牵马迎了上去。
“咱们犍陀逻再见了。”玄奘边说边从圆觉手中接过缰绳。
圆觉还是有些不放心:“天这么热,师父您一个人,千万多加小心啊。”
“热吗?”玄奘戴上斗笠,冲他们笑道,“当初自打过了凌山,感觉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都是在寒风暴雪里赶路,偶有热点的日子也是转瞬即逝。我这辈子都没经历过那么长的冬天,全身上下都快被冻住了。难得这里阳光明媚,正好暖暖。”
听他说的轻松有趣,圆觉和阿提伐摩都不禁乐了。
阿提伐摩道:“其实这里确实不能算热,何况已经是秋天。等到了中印度,法师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热了。”
“我是一定会去中印度的,”玄奘笑道,“或许佛陀准备再让我经历一个更加悠长的夏天也未可知。不过我现在要去瞻礼佛影,你们多保重。”
看着玄奘纵马而去,佛顶骨城的向导似乎想起了什么,冲玄奘大声喊道:“法师!前面便是灯光城,城外有一座寺庙,法师到了那里,说不定能找到带路的人!”
“知道了,多谢。”玄奘回头挥了挥手,便连人带马消失在远方。
回到城中,天色已晚,城主仍邀玄奘住在王宫中,两人禀烛夜谈。
城主趁机将自己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尊贵的法师,你说,佛家有能够摆脱死亡的方法吗?”
玄奘淡然一笑:“城主为何要追求摆脱死亡的方法?”
“因为我老了,”城主无力地叹道,“我是一个城主,但我更是一个老朽的人,时间走得太快了,我害怕自己正在走向虚空。法师您知道吗?死亡就是虚空,而且是比虚空更大的虚空。”
玄奘轻舒一口气道:“城主是信奉佛法的人,应该知道,您所执著的一切都是幻相,色身自出生至死亡,每一刹那都在变化,死亡绝不是虚空,而是识与新的幻相相结合。明白了这一点,您就不会执著于这种幻相而感到恐惧了。”
“法师的意思,是要弟子把死亡由实有减轻到幻识吗?”城主问,“年轻时,我曾经幻想着忘掉死亡,哪怕是避而不谈。可是现在,我老了,常常在梦里见到死去的人,他们在朝我打着手势……我说不清死亡是一场无明的黑暗还是彻底的无觉,法师您能告诉我吗?”
玄奘叹道:“城主,你对死亡的畏惧源自于误解。死亡带给人们阴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丧失了前世的经验,担心意识在死亡之后消失,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生死之间必定有一条界限,从界限的两边来看,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生是一种境,死亦如是。”
“也许是我误解了,”城主沉默了一下,随即又执著地问道,“法师您说,人的肉身真的不能永恒吗?”
玄奘点头道:“世间一切事物都要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没有什么可以永恒,包括佛陀的肉身,包括佛法。”
说到这里,心中没来由地一恸,酰罗城中那几个拿佛顶骨来敛财的婆罗门又浮现在眼前。
这也算是一种无常吧,佛陀入灭不过一千多年,佛法竟已衰微致此。佛塔里面供奉的佛骨舍利,竟不是僧人而是婆罗门在守护,并且由世俗政权付予了他们拿佛骨敛财的特权,他们理直气壮地宣称,这是八大豪门的福报。
佛陀进入了涅槃,那么佛法呢?是否也需要在这世间轮回?
“弟子不明白,佛家追求的涅槃又是什么呢?”那个迷执的城主还在他的耳边问道。
“涅槃是我们的理想归趣,”玄奘回答道,“涅槃有三德,即法身、般若和解脱。无感不应是为法身,无境不照称为般若,无累不尽谓之解脱。涅槃本来是离言绝相的,任何界定无非都是譬喻而已。在龙树菩萨看来,涅槃与空是等同的,所以涅槃即是世间,出世便是入世。”
“那么,弟子的解脱又是什么?”城主追问。
“什么都不是,”玄奘回答道,“城主,您所谓的解脱只是想逃离世间,或者说逃离现状罢了。涅槃不是要出离世间,而是彻悟之后对世间进行返观而有的新体验,是对世间、对一切有情的关注。”
“可是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当真存在着不朽的东西,”城主坚持道,“比如灯光城东南石窟中释迦的遗影,虽然只是一个影子,但已经存在了很多年。”
玄奘注视着他:“释迦遗影?”
“法师难道不知道吗?”见他一脸不明所以的样子,城主反倒觉得奇怪,“酰罗城之所以能成为闻名北印度的佛教圣地,一是因为佛顶骨,二便是因为那佛影窟了。”
玄奘还是有些纳闷:“城主的意思是说,佛影窟中可以看到佛的影子?”
“听说是这样的,”城主道,“在酰罗城西南方向,有一座灯光城,背靠群山,内有一座悬崖峭壁,下临深涧,涧水的西岸有一道瀑布;东岸的石壁上,则是一个大石窟,洞口正对着那道瀑布,佛陀的影子就在洞内。”
“那个石窟,想必是佛陀当年的修行之所了?”玄奘猜测道。
“不,”城主道,“相传,那里本是一条恶龙的住所。”
玄奘吃了一惊:“又是恶龙?”
“不错,”城主道,“这恶龙的前世是一个牧牛人,名叫瞿波罗。”
听到这个名字,玄奘更为吃惊,在酰罗城外的小石岭上,那向导不是说过,那里是瞿波罗龙王的住地吗?
他忍不住问道:“这一带有几个瞿波罗龙王?”
“就一个,”城主道,“他放牧了很多头牛,每天都要为国王提供乳酪。可是有一天,他路上因事耽搁,来得晚了些,国王很不高兴,不由分说地斥责了他一顿。瞿波罗的内心极为愤怒,难以释怀,便用金钱购买鲜花,虔诚供养受记佛塔,发愿要变成一条恶龙,毁坏国家,杀掉国王。发愿完毕,他就奔向陡峭的石壁,纵身跳下,一头扎入涧中而死。”
听到这里,玄奘不禁摇头叹息道:“一念嗔心,便入三途。国王如此,那瞿波罗也是如此。”
“法师说得极是,”城主道,“瞿波罗因其强大的愿力,死后果然转生为龙,占据了那崖壁上的洞穴。他为了实现当初所发的恶愿,常在这一带兴风作雨,人们称它为瞿波罗龙,对它极为恐惧。”
玄奘点点头,这个故事,果然同他在酰罗城外小石岭上听到的故事区别不大,都是有恶龙做祟,佛陀知道后,用佛法的力量感化了恶龙。类似的故事早在梵衍那国就已经听说过了,估计是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只不过由于时间久远,以讹传讹,因而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出现了歧议。
于是他不再接话,继续听下去——
当时,佛陀已经在中印度得道,他听说了这件事后,非常怜悯这个国家的百姓,因为他知道,如果任由这件事情继续下去,这些人必定都会被这恶龙所害。
于是,佛陀来到这个石窟,向瞿波罗龙讲说佛法,劝他改邪归正。
说来也怪,瞿波罗龙一见到佛陀,便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欢喜和快乐,比报复那个国王还要快乐得多,心中的恶念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立即接受了不杀生戒,不仅不再害人,反而开始护卫众生。
从那时起,佛陀便经常前来,有时是一个人来,有时是和诸比丘弟子们一起来,他们与瞿波罗龙一起住在石窟内,为他讲经说法。
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佛陀又来到这里,对瞿波罗龙说:“我即将入灭,以后不会再到这里来了。”
瞿波罗龙急道:“尊敬的佛陀,请您留下来,接受我的供养吧!我是因为您的慈力,才收敛了恶心。您若离开,我怕我的恶心难以调伏,最终无法成道啊!”
佛陀道:“我可以为你在石壁上留下身影,如果你以后再起恶念,看到我的影子,就像看到我一样,你的恶念便会消失。在这一贤劫之中,即将降临的世尊,也会怜悯你,从而也都留下影像。”
佛陀说罢,踊身入石,洞中顿时光明大作,佛影嵌入石内,映现于外,栩栩如生。此后,每当瞿波罗龙起了忿恨之心,见到洞壁上的佛影,邪念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从那以后,这条龙再也没有出来给人们降什么灾难。
说到这里,城主叹道:“这个故事已经很久远了,也不知那条龙现在还在不在?只知道佛陀的身影至今还留在洞壁之上,远望可见,走近却又不现。据说早些年间,那佛影活灵活现,光彩焕发,诸天神佛都来供养礼拜,佛影甚至能在石中说法。等到我登位的时候,佛影已不是人人都能看得到的。即使能看到,也是影影绰绰,模糊不清。我年轻时,曾带领一支卫队前去瞻仰,但是很可惜,我是个无缘之人,未能亲眼目睹到佛颜。”
听了这话,玄奘对这个城主开始信任了,毕竟,作为一个城主,承认自己未能见到佛影,也是需要勇气的。
他不禁好奇地问道:“那么,近些年来,还有人见到过佛影吗?”
“有,不过这样的人不多,”城主叹息道,“相传,只有佛缘深厚的人才能在洞里看到佛的影子,其它人都只能抱憾而归。近两三年来,由于道路艰险,去的人越来越少,更罕有听说见到佛影者。”
“若果真如此,玄奘还真的要去礼拜瞻仰一番了。”
城主道:“那里距此地倒是不远,只是法师要去那里,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这是为何?”
城主道:“那一带道路荒芜,无人能识。路上也不安全,经常有盗贼出没,杀人劫财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即使是识路之人,也不敢冒险引路前去。”
玄奘没有把这些危险放在眼里,对于一个一心向佛的求法僧来说,能够如此活灵活现地看到佛祖的形象,无疑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至于城主所说的危险,早被他自动忽略了。
然而,当玄奘把要去佛影窟参拜的决定告诉弟子圆觉和来自迦毕拭国的使者阿提伐摩时,却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反对。
“师父还是不要去那里吧,”圆觉劝说道,“弟子听说,那条道异常荒僻,又多强盗,很不太平啊。”
“是啊法师,”阿提伐摩也劝道,“佛陀寂灭已有千年,佛影早变成了一个传说。近些年来,去那里礼拜的人少之又少,就是有去的,也很少有人能平安归来;就算有回来的,也是垂头丧气、无功而返的多。可以说,那里早已经无人问津了。”
玄奘摇了摇头:“就算是无功而返,也好歹是有去有回,怎么能说无人问津呢?”
圆觉在一旁急道:“师父啊,我们走了这几日,关于佛陀降伏恶龙的故事听到了不少,却从未听当地人说起过佛影之事,说不定,那真的只是个传说呢。”
“你讲的是‘说不定’,”玄奘笑道,“可这里的城主说得很慎重,说书人也数次提到过此事。如来真身之影,亿劫难逢,玄奘既然到了这里,焉能空过?不管是不是传说,总该前去巡访一番才是。”
“可是法师,您走了那么远的路,不就是为了求法吗?”阿提伐摩劝说道,“为什么要节外生枝呢?依弟子之见,法师还是赶紧到犍陀逻国去,找个有圣贤的寺院,拜师习经才是正经。待法师安顿下来后,弟子也可早些回迦毕拭国,向大王交旨。又何必冒那么大的风险去看一个影子?那里如此偏僻,且不说有盗贼,万一不小心再撞上个旃荼罗,岂不晦气得很?”
“正是啊师父,”圆觉也在一旁敲边鼓,“我哥哥在犍陀罗修行,他熟悉这一带的圣迹,我们不如先到他那里去吧,他可以带师父看很多圣迹呢。”
显然,阿提伐摩是急于回国交差,不愿多生枝节;圆觉则盼着早日见到哥哥,也不想耽误工夫。这种事情是勉强不来的。
但玄奘还是决定孤身前往,他说:“我知道你们都不愿涉险,也不会勉强你们。只是玄奘远离故土,原本就是为了取经和朝圣,如今圣迹就在眼前,不能不去……”
“师父……”圆觉刚要插嘴,玄奘挥挥手阻止了他。
“这样吧,”他说,“你们两人同这里的向导一起先行一步,到犍陀罗去。待玄奘去佛影窟巡礼之后,自会去那里找你们。”
“师父!”圆觉还想说些什么,但接触到师父不容置疑的目光,只得将口边的话咽了回去。
阿提伐摩知道玄奘脾气倔强,违拗不得,也只得答应。
第二天一早,玄奘便进入王宫向城主告别。
城主闻言先是一怔,随即便无奈地摇头道:“我真不该告诉法师那里有佛影,倒让法师为此涉险,倘若路上出了事,岂不是弟子的罪过?再说,法师就算见到了佛影又能怎样?难道可以摆脱死亡的虚空吗?”
玄奘明白,在这个城主的潜意识里,对死亡的恐惧被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他的心灵已经被黑暗罩住,难以脱离。这大概就是一种宿命吧?
城主见他不说话,便又恳求道:“法师与其去寻找虚幻的佛影,不如留下来,指导弟子如何摆脱这虚空吧。”
玄奘苦笑道:“在面对死亡时,首先需要摆脱的是畏惧。死亡就像是进入一个陌生的国度,与降生并无多大区别。就好比一些花朵白天开放夜晚凋谢,另一些花朵夜晚开放白天凋谢一样,佛法便是使生死二境正常交流并沟通的特殊语言,除了用智慧的态度对待外,别无他路。城主实在没必要刻意地去摆脱什么。”
城主无力地摆了摆手:“法师说得固然没错,可是摆脱恐惧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啊!您说死亡就像是进入另一个国度,就像法师西行一样吗?说来惭愧,弟子至今无法理解,您跑那么远做什么?对于我来说,死亡是一条黑暗的通道,它无处不在。我经常同它对话,并试着与它沟通。年轻的时候,我渴望见到佛影,渴望修习到解脱之道,可是现在,就连王妃的脸上都有了皱纹,你不知道,她曾经是多么的美丽!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所有的一切,包括金钱、王权、疆土,以及解脱之术,都将不复存在。佛又是什么?他修行了那么久,终究还是要死亡。就算法师你见到了如来影像,又能怎样?”
玄奘摇头道:“佛不是死亡,是涅槃。究竟圆满一切智慧,是名大涅槃。这是诸佛的法界,是诸佛甚深的禅定,也就是‘常乐我净’的境界。城主,长生是一种执迷,死生只是这世间的一种相状,城主若能抛开这些相状,便会发现轮回之路的本质。”
然而城主依旧摇头:“我关注的不是‘常乐我净’,而是死亡本身。在我看来,死亡便是‘非我’的产生,轮回则是‘我’的不断异变,我不愿意接受轮回中的任何一个位置,我只想不死。”
玄奘心中叹息,这或许就是一种迷执?人的生命便是在这种迷执与恐惧中逐渐消亡的。就像这个城主,他不希望失去他现在拥有的一切,因而宁愿将他所剩无几的时间在恐惧中用完,带着对轮回的恐惧进入新一轮的生死漩涡……为什么这些站在权力最高层的人都会有这种摆脱不了的宿命呢?
当年,佛陀放弃王位走入森林,就是为了帮助众生摆脱这种宿命,可惜一千年过去了,世间之人依然执迷。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要去拜一拜释迦遗影,希望智慧的佛陀能够为我,为众生,开启一条解脱之路……
沙弥圆觉和使臣阿提伐摩早已扣好马匹,连同向导一起在王宫外面等候。天近正午时,他们终于看到玄奘从王宫中出来,赶紧牵马迎了上去。
“咱们犍陀逻再见了。”玄奘边说边从圆觉手中接过缰绳。
圆觉还是有些不放心:“天这么热,师父您一个人,千万多加小心啊。”
“热吗?”玄奘戴上斗笠,冲他们笑道,“当初自打过了凌山,感觉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都是在寒风暴雪里赶路,偶有热点的日子也是转瞬即逝。我这辈子都没经历过那么长的冬天,全身上下都快被冻住了。难得这里阳光明媚,正好暖暖。”
听他说的轻松有趣,圆觉和阿提伐摩都不禁乐了。
阿提伐摩道:“其实这里确实不能算热,何况已经是秋天。等到了中印度,法师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热了。”
“我是一定会去中印度的,”玄奘笑道,“或许佛陀准备再让我经历一个更加悠长的夏天也未可知。不过我现在要去瞻礼佛影,你们多保重。”
看着玄奘纵马而去,佛顶骨城的向导似乎想起了什么,冲玄奘大声喊道:“法师!前面便是灯光城,城外有一座寺庙,法师到了那里,说不定能找到带路的人!”
“知道了,多谢。”玄奘回头挥了挥手,便连人带马消失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