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忍辱波罗蜜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玄奘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抄录宋云的书卷。
从这些书卷中得知,宋云与慧生等人最远就行至乌仗那国,一路之上,他们向当地人传播了汉文化,也展示了北魏统治者对佛法的崇信。在至那仆底国,他们撒下了梨桃等果木种子……
“原来至那仆底国的梨桃等物是由这几位前辈带来的,”放下笔,玄奘喃喃自语,“我还以为是那个西域王子呢。”
而在乌仗那国,宋云等人呈奉了北魏皇帝的诏书,进献礼品,说明来意,乌仗那国国王以高规格接见了他们,并派僧人陪同他们游历了周边的佛迹胜地,参拜了附近的佛寺。
宋云、惠生等人还在该国的如来投身饿虎处建造了一所浮图,并刻石铭颂北魏功德。又向该国国王介绍了中国的周孔庄老之道,描述北魏京城洛阳的繁华,佛寺的鼎盛,使国王听后仰慕不已,认为北魏就是佛国,甚至发出了“我当命终,愿生彼国”的感叹。
离开婆罗睹逻邑,玄奘携弟子一路往东北方向而行,他们先是沿苏波河而上,一直走到河流的源头。时令虽是夏天,但苏波河源头的山上积雪未消,到了晚上,雪花飘舞,寒气逼人。
师徒二人又穿越山谷来到印度河上游,只数日之间,便如过了一年四季一般,从极寒到极热。
这一带谷深涧陡,野兽出没,绝少人烟。崖壁上全是悬空架设的栈道,晃晃悠悠,绵延数十里长,栈道下的木橛一个接一个,插在劈开的岩石缝隙里。
玄奘师徒手扶崖壁,小心谨慎地走在这些木条铺设的栈道上,夜间便就地坐下歇息,相互靠在一起取暖。就这样行了二百多里,总算出了山谷,又看到一处盛开着郁金香的平坦所在。
“呼,终于又回到世间了,”圆觉心有余悸地说道,“师父,你看那边花开得最盛的地方有一座大伽蓝。”
玄奘点点头:“咱们就去那里挂单。”
师徒二人来到寺中礼拜,却见大殿之上供奉着一尊涂金木制的慈氏菩萨像,高一百多尺,金光闪耀,看上去栩栩如生。
寺中只有一个常住僧人,他告诉玄奘,这尊慈氏菩萨像,乃是末田底迦罗汉建造。罗汉运用神通,携带艺匠升至睹史多天亲眼观看菩萨妙相,往返三次,方始完成这一雕像。
玄奘不禁惊叹,礼拜过后,又绕着佛像转了一圈,对其精致的雕刻技术赞叹不绝。
出大殿后,玄奘问这常住:“请问大师,这里是什么地方,离乌仗那国还有多远?”
“这里就是乌仗那国了,”常住道,“这片山谷名叫达丽罗川,由于盛产黄金,一向为周边各国所争夺,现在属乌仗那国管辖。再往东行二十拘卢舍,便是国都瞢揭厘城了。”
“多谢大师指路。”玄奘合掌拜谢。
在寺中歇息一宿后,玄奘师徒继续东行,一路上只见山川谷泽纵横交错,林树葱郁花果茂盛,这乌仗那国倒真是个风调雨顺、寒暑和畅的好地方。
在一处绝少人迹的山谷里,玄奘意外地遇到了四位瑜伽隐士,他们之中有婆罗门种姓的,也有低种姓的,全都捏着手印,闭目跏趺而坐,显然正处于禅定之中。
玄奘不敢打扰,只深深一拜,便牵着马小心翼翼地绕行过去。
“他们是在入定吗?”绕过一个山头,圆觉还时不时地回头去看,终于忍不住问道,“我看他们衣衫不整,身周全是野草,想是入定很久了。”
“他们都是些精于真言的瑜伽行者,”玄奘回答道,“还记得达丽罗川的僧伽蓝吗?那里的常住曾跟我说过,乌仗那国的僧侣们多数崇信大乘佛教,有的擅长禁咒之法,并将此作为专业,有的偏重于禅定,就像这些瑜伽行者一样。”
圆觉好奇地往后看了看,又忍不住喃喃自语:“不知我哥哥是否也在修这种枯禅?”
“这可不是枯禅,”玄奘道,“你莫要小看了这种修行方式,佛陀十大弟子中,头陀第一的摩诃迦叶尊者就曾修过这种禅,很可能他现在还在鸡足山中入定呢,等待弥勒菩萨降世。便是现在,能够到达禅定三昧的人也绝非等闲,他们之中有的已证四果。如果你哥哥也修这个,你该祝福他才是。”
“可我知道大乘佛教是要普渡众生的,”圆觉嘟哝道,“像他们这样总是处在禅定之中,如何渡众生呢?”
玄奘答道:“要渡人,先须自渡吧?等到他们修持成就之后,便会以种种方便出现于世,救度无边众生了。”
“噢——”圆觉这才明白,点了点头,但心里隐隐还是不希望哥哥修这个法门。
穿过郁金香丛生的山野,行不多久,国都瞢揭厘城便遥遥在望,这同样是一座频临大河的城市。
“苏婆伐窣堵河!”圆觉指着国都旁边那条白亮的大河叫了起来,“以前我在迦毕拭国的时候,听一些游方僧人说起过这条河。”
“就是说,它是有故事的了?”玄奘很感兴趣地问。
“嗯,”圆觉点了点头,“听人家说,沿王城往东北走二十拘卢舍进入大山,就是有名的阿波逻罗龙泉所在地,那里有佛陀降伏阿波逻罗龙王的传说。”
“又是龙王?”玄奘觉得有些奇怪,“怎么哪里都有龙王?”
圆觉解释道:“从迦毕拭国到印度,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龙王。”
玄奘点点头,且听他往下说。
圆觉道:“阿波逻罗龙王曾经在迦叶波佛在世的时候生在人道,名为殑祇,是一位精进的修行人,深通咒术和真言,可以制御恶龙,使它不下暴雨。当时的国人都依靠他的帮助,才得以积蓄余粮。国人感念他的恩德,每年每家都供养他一斗的谷粮。
“许多年过去了,有些人渐渐忘记了殑祇的恩德,开始故意逃避供养。殑祇非常生气,瞋心生起,发愿来生转为毒龙,要用狂风暴雨损害农田和庄稼,以报复这些民众对他的不敬。
“由于所发恶愿的缘故,殑祇命终之后便来到此地,转生为龙。他常常滥施风雨,令河泉流出白水,伤害田里的庄稼。”
玄奘边听边点头,这个殑祇龙王,与佛影窟中的瞿波罗龙王差不多,都是一个人受到了委屈,心生嗔恨,以至发下恶愿,转生为龙,为害世间。由此可见嗔心的破坏力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同一类传说的不同版本。
圆觉接着说道:“佛陀观察到这样的因缘后,对于这个国家的百姓独受此灾十分怜悯,于是便降临此地,意欲度化这只暴龙。
“阿波逻罗龙王见到佛陀,心里十分惊惧。但心念刚强的他不愿示弱,于是就在河中卷起了大浪,凶猛地扑向佛陀。但是这些可怖的狂风巨浪,在佛陀的慈光之下,都转化为祥和的光明。威声赫赫的龙王,口中虽然狂吼不已,但却一筹莫展。
“佛陀慈悲地注视着龙王说:‘阿波逻罗龙王,你曾经是一位有修行的瑜伽行者,为什么要心怀瞋忿,为难当地的百姓呢?现在请你把瞋怒心收起来,安住在慈悲的心念当中吧!’
“可是暴龙不听佛陀的教诲,于刹那间又兴云布雨,雷电齐发。但是这一切的攻击,就像是一滴墨汁滴到大海之中,转瞬之间就化为乌有。
“佛陀以大悲声告诉龙王说:‘阿波逻罗龙王,你当信受我的话语,放弃这一切的恶念,否则你将堕入恶道,永远难以超生!’
“听了这话,龙王十分惊惧,于是现身跪伏在佛陀座前,忏悔皈命。佛陀为龙王授了三皈依,又开示苦、集、灭、道四圣谛法,并对他宣说道:这一切的因缘,都来自于你自己的贪念、瞋心与愚痴。致使一位清清净净的修行人,竟然转生为畜生道的毒龙。虽然你现在拥有神通法力,能够呼风唤雨、兴云作浪,但是你心中的苦恼并不能够断除。现在,你只有灭除了贪、嗔、痴,转修自身,以成证菩提,依循着佛法正道而行,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龙王听了佛陀的教诲,立刻变得心地明净,了悟这一切恶缘的根本。于是他忏悔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决定以后不再损坏庄稼。
“但是他又向佛陀启禀道:‘至尊的佛陀啊!我们龙族所食的一切,都依赖于这些田地上的谷粮,现在承蒙佛陀的圣教,我决定不再损害它们了。但是,如此一来龙族们的生活就难以为继了,所以请佛陀允许我们每十二年来收纳一次粮谷,以贮备我们的生活所需。’
“佛陀悲愍它们的苦衷,也知道这是龙王与当地国民之间的因缘业力所致,于是就允诺了龙王的要求。从此之后,这个地方每隔十二年,都要遭受一次白水之灾。”
“阿弥陀佛,”玄奘合掌道,“有这样的故事,必然也会有相应的圣迹存在吧?”
“圣迹当然有,还不止一个呢,”圆觉道,“延着龙泉往西南方向走,河北岸有一块大磐石,传说佛陀降伏阿波逻罗龙王时,龙王兴起大风雨,把佛陀的衣服从里到外都淋透了。大雨过后,佛陀就在那块石下安坐,洗濯并晾晒袈裟。佛陀离去之后,那块石头上就留下了佛陀袈裟的衣纹。石头旁边还有佛陀的足印。更神奇的是,这足印的大小,会随各人不同的福德力而变化,所以在测量的时候,会时而长时而短。后来,当地人特别把这块晾衣石和佛足印围绕起来,盖了一座窣堵波来供养,又在旁边修了座摩诃伐那僧伽蓝,时常有僧人和居士们持花拈香前来供养。”
“原来这里也有佛足印。”玄奘自语道。这已经是第三次有人给他讲佛足印的故事了。
“其实这个,也是弟子在犍陀逻国的时候听说的,”圆觉老老实实地说道,“是在我哥哥曾经修习过佛法的精舍里,那里的一个老僧告诉我的,他说我哥哥去了乌仗那国摩诃伐那伽蓝。”
玄奘恍然大悟:“这么说,你就要见到你哥哥了。”
圆觉嘿嘿一笑。
玄奘道:“圆觉,谢谢你给为师讲这些故事。不过今日天色已晚,摩诃伐那伽蓝距此至少还有一由旬的路程,今晚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到的。不如我们先进城见王,明日一早再去阿波逻罗龙泉和摩诃伐那伽蓝瞻礼,你看如何?”
“弟子谨遵师命,”圆觉说到这里,突然有些不好意思,“说到讲故事,谁也不及师父。师父,你给徒儿也讲个故事吧。”
玄奘微微一笑,这个沙弥,倒会拍师父的马屁。
“好吧,为师也讲一个关于这里的故事,”玄奘道,“你知道为师为什么要到这个国家来吗?因为这瞢揭厘城附近,便是佛陀昔日在因地修忍辱行,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地方,所以,为师一定要过来看看。”
“哦,这个故事弟子也听说过。”圆觉立即说道。
“那就还由你来说吧。”
圆觉兴致勃勃地说道:“从前有一个歌利王,性情极为傲慢暴戾。有一回他带着妃子们出城打猎,中午,他在帐篷里休息,他的妃子们在山上游玩,结果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个正在打坐的瑜伽行者,此人就是昔日的佛陀——忍辱仙人。
“这些宫中妇人们从未见过这样的修行者,一时心生好感,便上前顶礼,提出很多问题,仙人就应机为她们讲说佛法。
“歌利王休息好了之后,询问妃子们的下落,得知正在听一个修行者讲法,顿时心生嗔恨,提着一把刀冲过去,劈头就问仙人:‘你证得阿罗汉果位了吗?’
“仙人回答:‘没有。’
“国王又问:‘你证得不还果位了吗?’
“仙人回答:‘没有。’
“国王大怒道:‘既然如此,那你就是放纵贪欲烦恼,来挑逗我的女人!’
“仙人回答:‘我虽然尚未断除贪结,但此刻我的内心确实没有贪念和执著。’
“可是歌利王已经起了歹意,他残忍地割掉了仙人的耳朵。但是仙人依然安住于禅定,面色表情丝毫没有变化。
“群臣见状,纷纷上前劝国王住手,国王非但不听,反而嗔心大炽,又割掉了仙人的鼻子,甚至一截一截地削掉了仙人的四肢。
“歌利王问忍辱仙人:‘你说你没有执著,那么现在,你恨不恨我?’
“仙人回答说:‘我不恨你。如果有一天我成了佛,第一个度的就是你。’
“这时,大地突然发起震动,随后天降大雨,飞沙走石,歌利王大为惊惧,狂心顿歇。他扔下了手中刀,匍匐到仙人身前,请求忏悔和宽恕。
“仙人说:‘我的心中既然没有嗔恨,也便不存在什么宽恕不宽恕。’
“国王颤抖着说:‘大德,我怎么能知道您心中无嗔恨呢?’
“仙人于是作誓愿道:‘如果我的心中确实没有嗔恨,请即刻让这具身体复原如初。’
“话音刚落,仙人的身体立刻就复原如初了。国王于是更加惭愧、愈发忏悔先前所行,于是同他的王后妃子们一起皈依了佛法。”
“很多世以后,忍辱仙人成了佛陀,歌利王便是佛陀的大弟子憍陈如尊者。”
玄奘点头道:“这便是忍辱波罗蜜了,他的成就是基于对空性的彻悟,以及‘无生法忍’,这是仙人早已融入生命的菩萨本能。”
“可是弟子还是不太明白,”圆觉挠着头道,“佛经上说,出佛身血是为大罪。就算忍辱仙人还不是佛,也是一个修行人。而歌利王的行为就是残害圣贤,这是五逆之罪,理应得到恶报,为什么他还会成为第一个被佛陀度化的人?这岂不是违背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律?”
“你怎知他没有得到恶报?”玄奘反问道,“《金刚经》说,这是五百世以前发生的事情了。五百世是一个很漫长的岁月,他或许已经在地狱中受了无数世的苦。”
“但他最后还是得到了好报啊。”圆觉不忿地说道。
“那是因为佛陀的愿力,”玄奘道,“就像殑祇的恶愿让他转生为龙王一样,佛陀的善愿也是不可思议的。再说因果极其复杂,你看两个人打架,绝不会你一拳我一脚,然后就了事的。往往打到最后,人们都搞不清楚谁对谁错了。但是佛陀的忍辱行和愿力终止了这个过程。而歌利王显然也是个有大福报的人,他的福报如果还没有享完,他的恶报就可能还没有到。而在受恶报之前,他已经幸运地做了佛的弟子憍陈如,修成罗汉果位,不受后有,自然也就不再受报了。而他之所以能做佛的第一个弟子,是缘于佛在因地里所发的大愿——我若成佛,第一个度你!只这一个愿力,就跨越了无数的恩怨,化解了数不清的繁杂。”
“佛陀还真是好心!”圆觉不觉嘟起了嘴,“如果歌利王害的是一个普通人,说不定反而罪责更大。”
“你说的对,”玄奘叹道,“普通人不修忍,你若加害他,被害的人便会对你起怨恨心、报复心,最后冤冤相报,很可能是两个人一起堕入恶道,历经百千万世无有了期。”
“就像那个贵族女人和食人妖怪一样?”圆觉问。
玄奘沉重地点了点头。
玄奘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抄录宋云的书卷。
从这些书卷中得知,宋云与慧生等人最远就行至乌仗那国,一路之上,他们向当地人传播了汉文化,也展示了北魏统治者对佛法的崇信。在至那仆底国,他们撒下了梨桃等果木种子……
“原来至那仆底国的梨桃等物是由这几位前辈带来的,”放下笔,玄奘喃喃自语,“我还以为是那个西域王子呢。”
而在乌仗那国,宋云等人呈奉了北魏皇帝的诏书,进献礼品,说明来意,乌仗那国国王以高规格接见了他们,并派僧人陪同他们游历了周边的佛迹胜地,参拜了附近的佛寺。
宋云、惠生等人还在该国的如来投身饿虎处建造了一所浮图,并刻石铭颂北魏功德。又向该国国王介绍了中国的周孔庄老之道,描述北魏京城洛阳的繁华,佛寺的鼎盛,使国王听后仰慕不已,认为北魏就是佛国,甚至发出了“我当命终,愿生彼国”的感叹。
离开婆罗睹逻邑,玄奘携弟子一路往东北方向而行,他们先是沿苏波河而上,一直走到河流的源头。时令虽是夏天,但苏波河源头的山上积雪未消,到了晚上,雪花飘舞,寒气逼人。
师徒二人又穿越山谷来到印度河上游,只数日之间,便如过了一年四季一般,从极寒到极热。
这一带谷深涧陡,野兽出没,绝少人烟。崖壁上全是悬空架设的栈道,晃晃悠悠,绵延数十里长,栈道下的木橛一个接一个,插在劈开的岩石缝隙里。
玄奘师徒手扶崖壁,小心谨慎地走在这些木条铺设的栈道上,夜间便就地坐下歇息,相互靠在一起取暖。就这样行了二百多里,总算出了山谷,又看到一处盛开着郁金香的平坦所在。
“呼,终于又回到世间了,”圆觉心有余悸地说道,“师父,你看那边花开得最盛的地方有一座大伽蓝。”
玄奘点点头:“咱们就去那里挂单。”
师徒二人来到寺中礼拜,却见大殿之上供奉着一尊涂金木制的慈氏菩萨像,高一百多尺,金光闪耀,看上去栩栩如生。
寺中只有一个常住僧人,他告诉玄奘,这尊慈氏菩萨像,乃是末田底迦罗汉建造。罗汉运用神通,携带艺匠升至睹史多天亲眼观看菩萨妙相,往返三次,方始完成这一雕像。
玄奘不禁惊叹,礼拜过后,又绕着佛像转了一圈,对其精致的雕刻技术赞叹不绝。
出大殿后,玄奘问这常住:“请问大师,这里是什么地方,离乌仗那国还有多远?”
“这里就是乌仗那国了,”常住道,“这片山谷名叫达丽罗川,由于盛产黄金,一向为周边各国所争夺,现在属乌仗那国管辖。再往东行二十拘卢舍,便是国都瞢揭厘城了。”
“多谢大师指路。”玄奘合掌拜谢。
在寺中歇息一宿后,玄奘师徒继续东行,一路上只见山川谷泽纵横交错,林树葱郁花果茂盛,这乌仗那国倒真是个风调雨顺、寒暑和畅的好地方。
在一处绝少人迹的山谷里,玄奘意外地遇到了四位瑜伽隐士,他们之中有婆罗门种姓的,也有低种姓的,全都捏着手印,闭目跏趺而坐,显然正处于禅定之中。
玄奘不敢打扰,只深深一拜,便牵着马小心翼翼地绕行过去。
“他们是在入定吗?”绕过一个山头,圆觉还时不时地回头去看,终于忍不住问道,“我看他们衣衫不整,身周全是野草,想是入定很久了。”
“他们都是些精于真言的瑜伽行者,”玄奘回答道,“还记得达丽罗川的僧伽蓝吗?那里的常住曾跟我说过,乌仗那国的僧侣们多数崇信大乘佛教,有的擅长禁咒之法,并将此作为专业,有的偏重于禅定,就像这些瑜伽行者一样。”
圆觉好奇地往后看了看,又忍不住喃喃自语:“不知我哥哥是否也在修这种枯禅?”
“这可不是枯禅,”玄奘道,“你莫要小看了这种修行方式,佛陀十大弟子中,头陀第一的摩诃迦叶尊者就曾修过这种禅,很可能他现在还在鸡足山中入定呢,等待弥勒菩萨降世。便是现在,能够到达禅定三昧的人也绝非等闲,他们之中有的已证四果。如果你哥哥也修这个,你该祝福他才是。”
“可我知道大乘佛教是要普渡众生的,”圆觉嘟哝道,“像他们这样总是处在禅定之中,如何渡众生呢?”
玄奘答道:“要渡人,先须自渡吧?等到他们修持成就之后,便会以种种方便出现于世,救度无边众生了。”
“噢——”圆觉这才明白,点了点头,但心里隐隐还是不希望哥哥修这个法门。
穿过郁金香丛生的山野,行不多久,国都瞢揭厘城便遥遥在望,这同样是一座频临大河的城市。
“苏婆伐窣堵河!”圆觉指着国都旁边那条白亮的大河叫了起来,“以前我在迦毕拭国的时候,听一些游方僧人说起过这条河。”
“就是说,它是有故事的了?”玄奘很感兴趣地问。
“嗯,”圆觉点了点头,“听人家说,沿王城往东北走二十拘卢舍进入大山,就是有名的阿波逻罗龙泉所在地,那里有佛陀降伏阿波逻罗龙王的传说。”
“又是龙王?”玄奘觉得有些奇怪,“怎么哪里都有龙王?”
圆觉解释道:“从迦毕拭国到印度,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龙王。”
玄奘点点头,且听他往下说。
圆觉道:“阿波逻罗龙王曾经在迦叶波佛在世的时候生在人道,名为殑祇,是一位精进的修行人,深通咒术和真言,可以制御恶龙,使它不下暴雨。当时的国人都依靠他的帮助,才得以积蓄余粮。国人感念他的恩德,每年每家都供养他一斗的谷粮。
“许多年过去了,有些人渐渐忘记了殑祇的恩德,开始故意逃避供养。殑祇非常生气,瞋心生起,发愿来生转为毒龙,要用狂风暴雨损害农田和庄稼,以报复这些民众对他的不敬。
“由于所发恶愿的缘故,殑祇命终之后便来到此地,转生为龙。他常常滥施风雨,令河泉流出白水,伤害田里的庄稼。”
玄奘边听边点头,这个殑祇龙王,与佛影窟中的瞿波罗龙王差不多,都是一个人受到了委屈,心生嗔恨,以至发下恶愿,转生为龙,为害世间。由此可见嗔心的破坏力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同一类传说的不同版本。
圆觉接着说道:“佛陀观察到这样的因缘后,对于这个国家的百姓独受此灾十分怜悯,于是便降临此地,意欲度化这只暴龙。
“阿波逻罗龙王见到佛陀,心里十分惊惧。但心念刚强的他不愿示弱,于是就在河中卷起了大浪,凶猛地扑向佛陀。但是这些可怖的狂风巨浪,在佛陀的慈光之下,都转化为祥和的光明。威声赫赫的龙王,口中虽然狂吼不已,但却一筹莫展。
“佛陀慈悲地注视着龙王说:‘阿波逻罗龙王,你曾经是一位有修行的瑜伽行者,为什么要心怀瞋忿,为难当地的百姓呢?现在请你把瞋怒心收起来,安住在慈悲的心念当中吧!’
“可是暴龙不听佛陀的教诲,于刹那间又兴云布雨,雷电齐发。但是这一切的攻击,就像是一滴墨汁滴到大海之中,转瞬之间就化为乌有。
“佛陀以大悲声告诉龙王说:‘阿波逻罗龙王,你当信受我的话语,放弃这一切的恶念,否则你将堕入恶道,永远难以超生!’
“听了这话,龙王十分惊惧,于是现身跪伏在佛陀座前,忏悔皈命。佛陀为龙王授了三皈依,又开示苦、集、灭、道四圣谛法,并对他宣说道:这一切的因缘,都来自于你自己的贪念、瞋心与愚痴。致使一位清清净净的修行人,竟然转生为畜生道的毒龙。虽然你现在拥有神通法力,能够呼风唤雨、兴云作浪,但是你心中的苦恼并不能够断除。现在,你只有灭除了贪、嗔、痴,转修自身,以成证菩提,依循着佛法正道而行,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龙王听了佛陀的教诲,立刻变得心地明净,了悟这一切恶缘的根本。于是他忏悔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决定以后不再损坏庄稼。
“但是他又向佛陀启禀道:‘至尊的佛陀啊!我们龙族所食的一切,都依赖于这些田地上的谷粮,现在承蒙佛陀的圣教,我决定不再损害它们了。但是,如此一来龙族们的生活就难以为继了,所以请佛陀允许我们每十二年来收纳一次粮谷,以贮备我们的生活所需。’
“佛陀悲愍它们的苦衷,也知道这是龙王与当地国民之间的因缘业力所致,于是就允诺了龙王的要求。从此之后,这个地方每隔十二年,都要遭受一次白水之灾。”
“阿弥陀佛,”玄奘合掌道,“有这样的故事,必然也会有相应的圣迹存在吧?”
“圣迹当然有,还不止一个呢,”圆觉道,“延着龙泉往西南方向走,河北岸有一块大磐石,传说佛陀降伏阿波逻罗龙王时,龙王兴起大风雨,把佛陀的衣服从里到外都淋透了。大雨过后,佛陀就在那块石下安坐,洗濯并晾晒袈裟。佛陀离去之后,那块石头上就留下了佛陀袈裟的衣纹。石头旁边还有佛陀的足印。更神奇的是,这足印的大小,会随各人不同的福德力而变化,所以在测量的时候,会时而长时而短。后来,当地人特别把这块晾衣石和佛足印围绕起来,盖了一座窣堵波来供养,又在旁边修了座摩诃伐那僧伽蓝,时常有僧人和居士们持花拈香前来供养。”
“原来这里也有佛足印。”玄奘自语道。这已经是第三次有人给他讲佛足印的故事了。
“其实这个,也是弟子在犍陀逻国的时候听说的,”圆觉老老实实地说道,“是在我哥哥曾经修习过佛法的精舍里,那里的一个老僧告诉我的,他说我哥哥去了乌仗那国摩诃伐那伽蓝。”
玄奘恍然大悟:“这么说,你就要见到你哥哥了。”
圆觉嘿嘿一笑。
玄奘道:“圆觉,谢谢你给为师讲这些故事。不过今日天色已晚,摩诃伐那伽蓝距此至少还有一由旬的路程,今晚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到的。不如我们先进城见王,明日一早再去阿波逻罗龙泉和摩诃伐那伽蓝瞻礼,你看如何?”
“弟子谨遵师命,”圆觉说到这里,突然有些不好意思,“说到讲故事,谁也不及师父。师父,你给徒儿也讲个故事吧。”
玄奘微微一笑,这个沙弥,倒会拍师父的马屁。
“好吧,为师也讲一个关于这里的故事,”玄奘道,“你知道为师为什么要到这个国家来吗?因为这瞢揭厘城附近,便是佛陀昔日在因地修忍辱行,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地方,所以,为师一定要过来看看。”
“哦,这个故事弟子也听说过。”圆觉立即说道。
“那就还由你来说吧。”
圆觉兴致勃勃地说道:“从前有一个歌利王,性情极为傲慢暴戾。有一回他带着妃子们出城打猎,中午,他在帐篷里休息,他的妃子们在山上游玩,结果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个正在打坐的瑜伽行者,此人就是昔日的佛陀——忍辱仙人。
“这些宫中妇人们从未见过这样的修行者,一时心生好感,便上前顶礼,提出很多问题,仙人就应机为她们讲说佛法。
“歌利王休息好了之后,询问妃子们的下落,得知正在听一个修行者讲法,顿时心生嗔恨,提着一把刀冲过去,劈头就问仙人:‘你证得阿罗汉果位了吗?’
“仙人回答:‘没有。’
“国王又问:‘你证得不还果位了吗?’
“仙人回答:‘没有。’
“国王大怒道:‘既然如此,那你就是放纵贪欲烦恼,来挑逗我的女人!’
“仙人回答:‘我虽然尚未断除贪结,但此刻我的内心确实没有贪念和执著。’
“可是歌利王已经起了歹意,他残忍地割掉了仙人的耳朵。但是仙人依然安住于禅定,面色表情丝毫没有变化。
“群臣见状,纷纷上前劝国王住手,国王非但不听,反而嗔心大炽,又割掉了仙人的鼻子,甚至一截一截地削掉了仙人的四肢。
“歌利王问忍辱仙人:‘你说你没有执著,那么现在,你恨不恨我?’
“仙人回答说:‘我不恨你。如果有一天我成了佛,第一个度的就是你。’
“这时,大地突然发起震动,随后天降大雨,飞沙走石,歌利王大为惊惧,狂心顿歇。他扔下了手中刀,匍匐到仙人身前,请求忏悔和宽恕。
“仙人说:‘我的心中既然没有嗔恨,也便不存在什么宽恕不宽恕。’
“国王颤抖着说:‘大德,我怎么能知道您心中无嗔恨呢?’
“仙人于是作誓愿道:‘如果我的心中确实没有嗔恨,请即刻让这具身体复原如初。’
“话音刚落,仙人的身体立刻就复原如初了。国王于是更加惭愧、愈发忏悔先前所行,于是同他的王后妃子们一起皈依了佛法。”
“很多世以后,忍辱仙人成了佛陀,歌利王便是佛陀的大弟子憍陈如尊者。”
玄奘点头道:“这便是忍辱波罗蜜了,他的成就是基于对空性的彻悟,以及‘无生法忍’,这是仙人早已融入生命的菩萨本能。”
“可是弟子还是不太明白,”圆觉挠着头道,“佛经上说,出佛身血是为大罪。就算忍辱仙人还不是佛,也是一个修行人。而歌利王的行为就是残害圣贤,这是五逆之罪,理应得到恶报,为什么他还会成为第一个被佛陀度化的人?这岂不是违背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律?”
“你怎知他没有得到恶报?”玄奘反问道,“《金刚经》说,这是五百世以前发生的事情了。五百世是一个很漫长的岁月,他或许已经在地狱中受了无数世的苦。”
“但他最后还是得到了好报啊。”圆觉不忿地说道。
“那是因为佛陀的愿力,”玄奘道,“就像殑祇的恶愿让他转生为龙王一样,佛陀的善愿也是不可思议的。再说因果极其复杂,你看两个人打架,绝不会你一拳我一脚,然后就了事的。往往打到最后,人们都搞不清楚谁对谁错了。但是佛陀的忍辱行和愿力终止了这个过程。而歌利王显然也是个有大福报的人,他的福报如果还没有享完,他的恶报就可能还没有到。而在受恶报之前,他已经幸运地做了佛的弟子憍陈如,修成罗汉果位,不受后有,自然也就不再受报了。而他之所以能做佛的第一个弟子,是缘于佛在因地里所发的大愿——我若成佛,第一个度你!只这一个愿力,就跨越了无数的恩怨,化解了数不清的繁杂。”
“佛陀还真是好心!”圆觉不觉嘟起了嘴,“如果歌利王害的是一个普通人,说不定反而罪责更大。”
“你说的对,”玄奘叹道,“普通人不修忍,你若加害他,被害的人便会对你起怨恨心、报复心,最后冤冤相报,很可能是两个人一起堕入恶道,历经百千万世无有了期。”
“就像那个贵族女人和食人妖怪一样?”圆觉问。
玄奘沉重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