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佛家医方明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此以后,耆域便告别老师独自行医,渐渐的开始举国知名。
耆域暗中寻思:“这个国家太小,又处于边地,没有什么好作为,不如回国去。”
于是他离开德叉尸罗国,回到了摩揭陀首都——王舍城,并先后成为频毗娑罗王和阿阇世王的御医。
也就是在王舍城里,耆域结识了佛陀,开始信奉佛教,屡次治愈佛弟子之病。
佛陀也会给人治病,佛陀认为,一切身心疾病的根源在于对“我”的执著,从我执中所产生的心毒便是贪、瞋、痴,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佛陀经常与耆域讨论医学、医术和医道这三方面的问题,他甚至在耆域的建议下,吩咐比丘要适当运动,勤洗澡等等。
而耆域也非常敬重佛陀,常常赞叹佛陀这位人类的导师。佛教医方明要求学僧经医双修,内明与医明并重,探病施药,广行六度,籍病修道,籍病悟道。僧侣中,以医方明成就智慧波罗蜜者颇有人在,而这一点,也是耆域格外佩服的。
在佛陀的开示下,耆域证得初果。在他眼里,佛陀实在是各方面的导师。
佛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耆域治病的医案,有的令人触目惊心。比如说,当时附近的拘睒弥国有个长者之子,喜欢嬉戏玩闹,结果闹得肠胃出了毛病,饮食不消,大小便都无法出来,以至腹大如鼓,十分痛苦。请了很多医生都治不好。后来听说摩竭陀国有位大医者善能治病,便遣人来请。
耆域乘车刚刚到达拘睒弥,恰逢那长者子去世,送葬的队伍经过身边,耆域看了说:“这不是死人,都跟我回去。”
众人听了赶紧停下,耆域这时下车,取出一把利刃,破开那少年鼓胀的腹部,指着结成一团的肠子对他的父母诸亲说道:“这分明是贪玩好耍,才把肠子结成这个样子,以至食饮不消。好在他还没有死。”
说罢便替他将肠子整理清楚,还复本位。又取出针线,像缝衣服一般将皮肉缝合起来,再涂上疮药。
后来那长者子肚腹上的疮疤愈合了,就连毛都又长了出来,与旁边无疮疤处丝毫无异。远近诸人无不称叹。
还有一回,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女,临出嫁前,突然头痛闷绝。耆域闻讯赶到她家里,向其父了解到此女自幼就有头痛的毛病,近些年越来越严重了。耆域怀疑她脑中有虫,便用金刀剖开她的头颅,果然发现里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刺虫,钻食其脑,难怪她会头痛。耆域将这些虫子取出,放在盒子里,又原样缝好,用三种妙药涂抹其上,终于救了这女孩的性命。
女孩子病愈之后,感念耆域救命之恩,表示愿与其为婢。终身供养,以报再生之德。
耆域说:“我是个医师,四处行医治病,要奴婢有什么用?你要报恩,就给我五百金币做诊金好了。我能有今天的医术,老师的教导功不可没,为人者不能不报师恩。”
于是这女子便奉给他五百金币。耆域接受之后,将这笔钱带到德叉尸罗国,奉送给老师宾迦罗,以作供养。
此时的耆域已经驰名天下,在当时的印度半岛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南印度有一个大国,距离摩揭陀八千里远,其国实力尚在摩揭陀之上。其国王常年卧病,性情粗暴多疑,常以小事而杀人。左右侍者,常常感到手足无措,莫知适从。
有不少医师曾被请来为他治病,他却总是怀疑人家给他下毒,疑心一起,就下令杀了。前后所杀的臣子宫人及医师之辈,不可胜数。与此同时,他的病也越来越严重,毒热攻心,烦懑气短,如火烧身。
这时候有人向他推荐了耆域。得知摩揭陀有这么一个神医,国王立即下令,召耆域前来为他治病。
耆域早就听闻此王做的一些不可理喻之事,特别是他杀了很多医师,可见给他看病竟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因此心中十分恐怖踌躇。
思量一夜后,耆域便去祇园精舍见佛陀,询问自己是否应诏前往。
佛陀说:“你我宿命之中曾经有约,俱当救护天下。我治内病,你治外病。现在这个国王病笃,远来迎你,为何不去呢?你若是怕他起恶性杀你,可以提前做些准备。现在我教你一些方便的手段,可以使你逃脱国王的追杀。”
耆域得到佛的嘱托之后,便来到那个国家,为国王看病。
他发现这个国王的五脏六腑,血气扰扰,布满毒素。要治这种病,须以醍醐入药。但是来之前他就听说这个国王讨厌醍醐,既不喜欢闻到这个气味,更讨厌听到醍醐之名。那些不小心说了“醍醐”之名而被杀害的,前后不下千人。
耆域认为,醍醐治毒。而国王正因为有这种毒病,所以才会讨厌闻到醍醐之气。他决定通过煎炼的方式去除醍醐中的那股味道,让国王于不知不觉中喝下去。
但是这么做终归是件冒险的事情。于是耆域便对国王说:“大王的病可治,我现在就去配药,十五天可以配成。您吃了之后就会痊愈。但是大王您服用的时候,必须一饮而尽,中间不得喘息。”
国王大怒:“这是为何?你是打算下毒怕我察觉吗?”
耆域道:“大王,这药是有剂量的,还须有气息配合。倘若中途出息,气不相继,会影响治疗效果的。”
国王点头道:“原来如此。那好,我便依你就是。”
耆域道:“大王肯听我的,此病一定痊愈。另外,我还要大王的白象来骑乘。”
国王听了,勃然大怒道:“你不想活了吗?此象是我国宝,日行八千里。我之所以能威伏诸国,全凭此象。你想把它盗回家去,让你的父亲攻打我的国家吗?”
耆域说:“大王,南界山中有一种神妙的草药,您的药里若是有了这一味药,重复服之,效果更佳。只可惜路途遥远,此药又必须现采现用,所以我才斗胆求大王的象骑使用,就是要去那里采摘此药,朝去暮还,令药味相及。”
国王大喜道:“如此甚佳。那么我就将此象借给你。”
于是耆域开始煎炼醍醐,与其它草药配合。为免国王疑心,特请太后和王后做助手。并且说:“大王杀人太多,以至臣下很多人深感畏惧,难以信任。普天之下,最可信的人,莫过于母亲和妻子。所以我请太后和王后来帮忙配药,大王便可高枕无忧。”
国王听了,连声称善。
十五天后,耆域煎成五升汤药,且闻起来没有一点醍醐的味道。此药由太后和王后捧给国王,国王果然一饮而尽,也不知里面有醍醐。
耆域见国王饮了药,便乘上白象,径自回摩揭陀国。
白象速度极快,耆域跑了一段路后,便头晕目眩,只得停下来歇息。
此时已近日中,国王噫气时终于闻出醍醐的味道,顿时勃然大怒:“这小儿竟敢以醍醐骗我!怪不得求我的白象,这是要跑啊!”
此国中有一勇士名叫乌,天生神足,步行能及此象。国王立即派乌去追拿耆域,并且咬牙切齿地说:“你要把他活捉过来,我要他死在我的面前!”
乌受敕而行,果然在山中见到了耆域。他问:“你何苦将醍醐给大王吃?还说是药。现在大王命我捉你回去,你赶紧跟我走吧,到时候在大王面前陈谢自首,或许还可以活命。你若要跑的话,我必杀了你!”
耆域对乌说:“我现在跟你回去,必死无疑。可怜我今天早上没吃早饭,你能不能稍等一会儿,让我先吃了饭再走?”
乌见耆域年纪轻轻,因惧怕死亡,言辞甚是悲苦,不禁也有些可怜他,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于是耆域取了一个梨,吃了一半,便放在了地上。又取一杯水,同样只喝了一半。口中叹道:“山泉和梨实在是上天赐予的妙药,既清香又味美,食之百病皆愈,气力兼倍。可惜长在深山之中,无人能识。我再去看看还有没有别的。”
说罢起身,又去林中找别的果子。
却说那乌是个性贪之人,特别是贪于食物,见到好吃的就忍不住食指大动。何况跑了这么远的路,早就又饿又渴。又听耆域说,这山泉和梨子都是神药,而且耆域自己已经吃了一半,料想无毒。便将剩下的半个梨吃了,又将剩下的水一饮而尽。
乌做梦也没有想到,耆域在吃的过程中,悄悄在剩下的半个梨和半杯水中下了泄药。乌吃喝后不久就开始拉肚子,到后来就像下水一样,整个人都没了力气。
耆域走过来对他说:“大王服了我的药,他的病一定会痊愈。只是如今药力未行,余毒未尽。我若现在回去,他必杀我。现在我让你生一场病,你好生歇息就不会有事,三天后就好。你若强行追我,则必死无疑。”说罢乘象而去。
此山脚下便是一座小城,依然隶属于这个国王管辖。耆域进城后找到城主,对他说:“山上有一个病人,乃是国王的使臣。你赶紧派人过去,将他接回来好生养护,要喂他糜粥等物,千万别让他死了,若是死了,国王会灭了你这座城池。”
耆域说罢便离开了,城主不敢怠慢,赶紧亲自带人上山,将乌迎回城中好生养护。
三天后,乌的身体终于康复,回都城见王请罪,国王却出奇地没有生气,反而对他说:“多亏你没有将他抓回来,否则我当时正在气头上,非打死他不可!现在我的病已经好了,心情也比以前好了许多。这耆域当真是个神医!”
不久,国王又遣使者到摩揭陀国,奉迎耆域,说是要报答他治病的恩德。耆域却是心有余怖,不太想去。
于是他又去佛陀那里,询问自己是否可去。佛陀说:“你已经医好了他的外病,我也应当去治他的内病。既然宿命之中已有弘誓,该当成就这一功德。为什么要中途停止呢?”
耆域听了佛陀的话,便随使者而去。
见到耆域,国王甚是欢喜。命他坐在自己身边,把着他的手臂说:“这次真是多亏了仁者,我才得以新生。我该分一半国土给你。这王宫中的采女、府库里的宝物,你都可以任意挑选。”
耆域说:“我本来就是摩揭陀国的太子,土地、采女、宝物样样都不缺。但是我不稀罕这些东西,也不喜欢治理国家,所以才离开宫廷,行医济世、与人看病。其实,人不仅外在的身体会得病,内在的心灵更容易得病。好在大王是个有智慧的人,答应了我的条件,致使外病痊愈。如今,您若是还能答应我一个条件,则内病也可痊愈。”
听了这话,国王立即问道:“是什么条件?你说出来,本王即刻照办!”
耆域道:“我希望大王能够皈依佛陀,受持明法。”
国王奇怪地问道:“佛陀是谁?佛法又是什么?”
于是,耆域向国王简单介绍了佛陀的巍德和佛法的殊胜,国王听得惊叹不已,立即就要乌去牵白象,让他去摩揭陀国去迎请佛陀。
耆域微笑着说道:“不用白象。只要大王您斋戒清净,虔诚祈请,佛必自来。”
国王便照他说的去做,第二天一早,佛果然与一千二百五十比丘来到宫前。国王恭敬地将佛陀与诸比丘请入宫中供斋,佛陀开始为国王说法讲经。
听了佛陀的说法,国王心生意解,发起无上道心。想起当初因病而导致戾气十足,多嗔多杀,心中十分后悔。于是便在佛前至诚忏悔,对那些被无辜枉杀的,下令厚葬,又赐予他们家人钱财,让他们家中眷属衣食无忧。
不久,这个国家举国大小,皆受五戒,当初的戾气一扫而空。佛陀和他的弟子们也被当地人尊称为“大医王”。
僧伽耶舍法师总结说:“耆域之所以能够称为名医,无疑是一辈子得力于佛陀,所以他对佛法十分恭敬。而佛教医学因为得到第一名医耆域的协助,才形成佛陀的医学。所以,佛陀也是佛教医学的始祖。”
玄奘感慨万千,佛陀的经典当真是包罗万象,全面涉及了内明、声明、因明、工巧明和医方明等学问,堪称智慧的宝库。
耆域之后,最著名的“阿优吠陀”是舍罗迦和妙闻。其中,舍罗迦是迦腻色迦王的御医,他的医著《舍罗迦本集》中,探讨了诊断、疾病预后和疾病分类等问题,并把营养、睡眠与节食视为维护人体健康的三大要素。书中提到的药物达五百种;
妙闻稍晚于舍罗迦,因而他的医学著作《妙闻本集》的内容更加丰富,除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外,还研究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等病症,达一千一百二十种。尤其是外科手术,更是神奇至极。书中记有一百二十种外科器具,并有拨除白内瘴、除疝气、治疗膀胱结石、剖腹产等手术方法,所记药物多达七百六十种,极具实用价值。
在学习这些医学著作的同时,玄奘也向印度僧医们介绍了东土的草药和针艾之术,还给他们讲述了那个有关针灸起源的有趣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一场战争中,一个士兵被箭射中了,幸运的是,他没有死,也没有流太多的血,甚至不觉得有多疼,反而以前常犯的一种顽疾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这样的偶然事件后来又发生了几起,一些有心人便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头或削尖的木棍来刺激身体的某些部位,用来治疗疾病或减轻疼痛,这就是最早的针灸。”
听了这话,很多人颇不以为然,认为这比神话还神话。可是,当他们亲眼看到一个嘴歪眼邪,口角流涎,喝水呛咳的老者被玄奘一针下去,症状竟然减轻了不少,变得能说话,能喝水,目光也明亮起来,面目表情也正常了许多时,都忍不住连连称奇,忙不迭地询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玄奘回答道:“他是因气血不通才得此疾,我以银针刺其穴位,通其气血,自然可以治愈。”
众僧听了,惊叹不已。
在玄奘看来,东土医学与印度医学各有其经,若能结合起来,确实可大大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从此以后,耆域便告别老师独自行医,渐渐的开始举国知名。
耆域暗中寻思:“这个国家太小,又处于边地,没有什么好作为,不如回国去。”
于是他离开德叉尸罗国,回到了摩揭陀首都——王舍城,并先后成为频毗娑罗王和阿阇世王的御医。
也就是在王舍城里,耆域结识了佛陀,开始信奉佛教,屡次治愈佛弟子之病。
佛陀也会给人治病,佛陀认为,一切身心疾病的根源在于对“我”的执著,从我执中所产生的心毒便是贪、瞋、痴,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佛陀经常与耆域讨论医学、医术和医道这三方面的问题,他甚至在耆域的建议下,吩咐比丘要适当运动,勤洗澡等等。
而耆域也非常敬重佛陀,常常赞叹佛陀这位人类的导师。佛教医方明要求学僧经医双修,内明与医明并重,探病施药,广行六度,籍病修道,籍病悟道。僧侣中,以医方明成就智慧波罗蜜者颇有人在,而这一点,也是耆域格外佩服的。
在佛陀的开示下,耆域证得初果。在他眼里,佛陀实在是各方面的导师。
佛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耆域治病的医案,有的令人触目惊心。比如说,当时附近的拘睒弥国有个长者之子,喜欢嬉戏玩闹,结果闹得肠胃出了毛病,饮食不消,大小便都无法出来,以至腹大如鼓,十分痛苦。请了很多医生都治不好。后来听说摩竭陀国有位大医者善能治病,便遣人来请。
耆域乘车刚刚到达拘睒弥,恰逢那长者子去世,送葬的队伍经过身边,耆域看了说:“这不是死人,都跟我回去。”
众人听了赶紧停下,耆域这时下车,取出一把利刃,破开那少年鼓胀的腹部,指着结成一团的肠子对他的父母诸亲说道:“这分明是贪玩好耍,才把肠子结成这个样子,以至食饮不消。好在他还没有死。”
说罢便替他将肠子整理清楚,还复本位。又取出针线,像缝衣服一般将皮肉缝合起来,再涂上疮药。
后来那长者子肚腹上的疮疤愈合了,就连毛都又长了出来,与旁边无疮疤处丝毫无异。远近诸人无不称叹。
还有一回,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女,临出嫁前,突然头痛闷绝。耆域闻讯赶到她家里,向其父了解到此女自幼就有头痛的毛病,近些年越来越严重了。耆域怀疑她脑中有虫,便用金刀剖开她的头颅,果然发现里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刺虫,钻食其脑,难怪她会头痛。耆域将这些虫子取出,放在盒子里,又原样缝好,用三种妙药涂抹其上,终于救了这女孩的性命。
女孩子病愈之后,感念耆域救命之恩,表示愿与其为婢。终身供养,以报再生之德。
耆域说:“我是个医师,四处行医治病,要奴婢有什么用?你要报恩,就给我五百金币做诊金好了。我能有今天的医术,老师的教导功不可没,为人者不能不报师恩。”
于是这女子便奉给他五百金币。耆域接受之后,将这笔钱带到德叉尸罗国,奉送给老师宾迦罗,以作供养。
此时的耆域已经驰名天下,在当时的印度半岛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南印度有一个大国,距离摩揭陀八千里远,其国实力尚在摩揭陀之上。其国王常年卧病,性情粗暴多疑,常以小事而杀人。左右侍者,常常感到手足无措,莫知适从。
有不少医师曾被请来为他治病,他却总是怀疑人家给他下毒,疑心一起,就下令杀了。前后所杀的臣子宫人及医师之辈,不可胜数。与此同时,他的病也越来越严重,毒热攻心,烦懑气短,如火烧身。
这时候有人向他推荐了耆域。得知摩揭陀有这么一个神医,国王立即下令,召耆域前来为他治病。
耆域早就听闻此王做的一些不可理喻之事,特别是他杀了很多医师,可见给他看病竟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因此心中十分恐怖踌躇。
思量一夜后,耆域便去祇园精舍见佛陀,询问自己是否应诏前往。
佛陀说:“你我宿命之中曾经有约,俱当救护天下。我治内病,你治外病。现在这个国王病笃,远来迎你,为何不去呢?你若是怕他起恶性杀你,可以提前做些准备。现在我教你一些方便的手段,可以使你逃脱国王的追杀。”
耆域得到佛的嘱托之后,便来到那个国家,为国王看病。
他发现这个国王的五脏六腑,血气扰扰,布满毒素。要治这种病,须以醍醐入药。但是来之前他就听说这个国王讨厌醍醐,既不喜欢闻到这个气味,更讨厌听到醍醐之名。那些不小心说了“醍醐”之名而被杀害的,前后不下千人。
耆域认为,醍醐治毒。而国王正因为有这种毒病,所以才会讨厌闻到醍醐之气。他决定通过煎炼的方式去除醍醐中的那股味道,让国王于不知不觉中喝下去。
但是这么做终归是件冒险的事情。于是耆域便对国王说:“大王的病可治,我现在就去配药,十五天可以配成。您吃了之后就会痊愈。但是大王您服用的时候,必须一饮而尽,中间不得喘息。”
国王大怒:“这是为何?你是打算下毒怕我察觉吗?”
耆域道:“大王,这药是有剂量的,还须有气息配合。倘若中途出息,气不相继,会影响治疗效果的。”
国王点头道:“原来如此。那好,我便依你就是。”
耆域道:“大王肯听我的,此病一定痊愈。另外,我还要大王的白象来骑乘。”
国王听了,勃然大怒道:“你不想活了吗?此象是我国宝,日行八千里。我之所以能威伏诸国,全凭此象。你想把它盗回家去,让你的父亲攻打我的国家吗?”
耆域说:“大王,南界山中有一种神妙的草药,您的药里若是有了这一味药,重复服之,效果更佳。只可惜路途遥远,此药又必须现采现用,所以我才斗胆求大王的象骑使用,就是要去那里采摘此药,朝去暮还,令药味相及。”
国王大喜道:“如此甚佳。那么我就将此象借给你。”
于是耆域开始煎炼醍醐,与其它草药配合。为免国王疑心,特请太后和王后做助手。并且说:“大王杀人太多,以至臣下很多人深感畏惧,难以信任。普天之下,最可信的人,莫过于母亲和妻子。所以我请太后和王后来帮忙配药,大王便可高枕无忧。”
国王听了,连声称善。
十五天后,耆域煎成五升汤药,且闻起来没有一点醍醐的味道。此药由太后和王后捧给国王,国王果然一饮而尽,也不知里面有醍醐。
耆域见国王饮了药,便乘上白象,径自回摩揭陀国。
白象速度极快,耆域跑了一段路后,便头晕目眩,只得停下来歇息。
此时已近日中,国王噫气时终于闻出醍醐的味道,顿时勃然大怒:“这小儿竟敢以醍醐骗我!怪不得求我的白象,这是要跑啊!”
此国中有一勇士名叫乌,天生神足,步行能及此象。国王立即派乌去追拿耆域,并且咬牙切齿地说:“你要把他活捉过来,我要他死在我的面前!”
乌受敕而行,果然在山中见到了耆域。他问:“你何苦将醍醐给大王吃?还说是药。现在大王命我捉你回去,你赶紧跟我走吧,到时候在大王面前陈谢自首,或许还可以活命。你若要跑的话,我必杀了你!”
耆域对乌说:“我现在跟你回去,必死无疑。可怜我今天早上没吃早饭,你能不能稍等一会儿,让我先吃了饭再走?”
乌见耆域年纪轻轻,因惧怕死亡,言辞甚是悲苦,不禁也有些可怜他,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于是耆域取了一个梨,吃了一半,便放在了地上。又取一杯水,同样只喝了一半。口中叹道:“山泉和梨实在是上天赐予的妙药,既清香又味美,食之百病皆愈,气力兼倍。可惜长在深山之中,无人能识。我再去看看还有没有别的。”
说罢起身,又去林中找别的果子。
却说那乌是个性贪之人,特别是贪于食物,见到好吃的就忍不住食指大动。何况跑了这么远的路,早就又饿又渴。又听耆域说,这山泉和梨子都是神药,而且耆域自己已经吃了一半,料想无毒。便将剩下的半个梨吃了,又将剩下的水一饮而尽。
乌做梦也没有想到,耆域在吃的过程中,悄悄在剩下的半个梨和半杯水中下了泄药。乌吃喝后不久就开始拉肚子,到后来就像下水一样,整个人都没了力气。
耆域走过来对他说:“大王服了我的药,他的病一定会痊愈。只是如今药力未行,余毒未尽。我若现在回去,他必杀我。现在我让你生一场病,你好生歇息就不会有事,三天后就好。你若强行追我,则必死无疑。”说罢乘象而去。
此山脚下便是一座小城,依然隶属于这个国王管辖。耆域进城后找到城主,对他说:“山上有一个病人,乃是国王的使臣。你赶紧派人过去,将他接回来好生养护,要喂他糜粥等物,千万别让他死了,若是死了,国王会灭了你这座城池。”
耆域说罢便离开了,城主不敢怠慢,赶紧亲自带人上山,将乌迎回城中好生养护。
三天后,乌的身体终于康复,回都城见王请罪,国王却出奇地没有生气,反而对他说:“多亏你没有将他抓回来,否则我当时正在气头上,非打死他不可!现在我的病已经好了,心情也比以前好了许多。这耆域当真是个神医!”
不久,国王又遣使者到摩揭陀国,奉迎耆域,说是要报答他治病的恩德。耆域却是心有余怖,不太想去。
于是他又去佛陀那里,询问自己是否可去。佛陀说:“你已经医好了他的外病,我也应当去治他的内病。既然宿命之中已有弘誓,该当成就这一功德。为什么要中途停止呢?”
耆域听了佛陀的话,便随使者而去。
见到耆域,国王甚是欢喜。命他坐在自己身边,把着他的手臂说:“这次真是多亏了仁者,我才得以新生。我该分一半国土给你。这王宫中的采女、府库里的宝物,你都可以任意挑选。”
耆域说:“我本来就是摩揭陀国的太子,土地、采女、宝物样样都不缺。但是我不稀罕这些东西,也不喜欢治理国家,所以才离开宫廷,行医济世、与人看病。其实,人不仅外在的身体会得病,内在的心灵更容易得病。好在大王是个有智慧的人,答应了我的条件,致使外病痊愈。如今,您若是还能答应我一个条件,则内病也可痊愈。”
听了这话,国王立即问道:“是什么条件?你说出来,本王即刻照办!”
耆域道:“我希望大王能够皈依佛陀,受持明法。”
国王奇怪地问道:“佛陀是谁?佛法又是什么?”
于是,耆域向国王简单介绍了佛陀的巍德和佛法的殊胜,国王听得惊叹不已,立即就要乌去牵白象,让他去摩揭陀国去迎请佛陀。
耆域微笑着说道:“不用白象。只要大王您斋戒清净,虔诚祈请,佛必自来。”
国王便照他说的去做,第二天一早,佛果然与一千二百五十比丘来到宫前。国王恭敬地将佛陀与诸比丘请入宫中供斋,佛陀开始为国王说法讲经。
听了佛陀的说法,国王心生意解,发起无上道心。想起当初因病而导致戾气十足,多嗔多杀,心中十分后悔。于是便在佛前至诚忏悔,对那些被无辜枉杀的,下令厚葬,又赐予他们家人钱财,让他们家中眷属衣食无忧。
不久,这个国家举国大小,皆受五戒,当初的戾气一扫而空。佛陀和他的弟子们也被当地人尊称为“大医王”。
僧伽耶舍法师总结说:“耆域之所以能够称为名医,无疑是一辈子得力于佛陀,所以他对佛法十分恭敬。而佛教医学因为得到第一名医耆域的协助,才形成佛陀的医学。所以,佛陀也是佛教医学的始祖。”
玄奘感慨万千,佛陀的经典当真是包罗万象,全面涉及了内明、声明、因明、工巧明和医方明等学问,堪称智慧的宝库。
耆域之后,最著名的“阿优吠陀”是舍罗迦和妙闻。其中,舍罗迦是迦腻色迦王的御医,他的医著《舍罗迦本集》中,探讨了诊断、疾病预后和疾病分类等问题,并把营养、睡眠与节食视为维护人体健康的三大要素。书中提到的药物达五百种;
妙闻稍晚于舍罗迦,因而他的医学著作《妙闻本集》的内容更加丰富,除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外,还研究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等病症,达一千一百二十种。尤其是外科手术,更是神奇至极。书中记有一百二十种外科器具,并有拨除白内瘴、除疝气、治疗膀胱结石、剖腹产等手术方法,所记药物多达七百六十种,极具实用价值。
在学习这些医学著作的同时,玄奘也向印度僧医们介绍了东土的草药和针艾之术,还给他们讲述了那个有关针灸起源的有趣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一场战争中,一个士兵被箭射中了,幸运的是,他没有死,也没有流太多的血,甚至不觉得有多疼,反而以前常犯的一种顽疾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这样的偶然事件后来又发生了几起,一些有心人便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头或削尖的木棍来刺激身体的某些部位,用来治疗疾病或减轻疼痛,这就是最早的针灸。”
听了这话,很多人颇不以为然,认为这比神话还神话。可是,当他们亲眼看到一个嘴歪眼邪,口角流涎,喝水呛咳的老者被玄奘一针下去,症状竟然减轻了不少,变得能说话,能喝水,目光也明亮起来,面目表情也正常了许多时,都忍不住连连称奇,忙不迭地询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玄奘回答道:“他是因气血不通才得此疾,我以银针刺其穴位,通其气血,自然可以治愈。”
众僧听了,惊叹不已。
在玄奘看来,东土医学与印度医学各有其经,若能结合起来,确实可大大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