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预定任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薛朗没答太子与秦王的惊叹,而是缓缓地交代事由:
“春天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秦王攻打刘黑闼受此影响,甚至有失利和损失。? ? 那时,臣在苇泽关,寒冷的气候,十分难耐。向殿下打听我朝有何御寒之物时,才知道竟然没有棉花……也就是白叠子弹制的棉袄、棉被这一类,细问之下才知道,在我朝,因不得其法,白叠子仍作为奇花异草,用作观赏之用。而在异国,棉花乃是冬日必备之物,就算是普通人家,不管南方还是北方,皆会制上几床棉被留作冬日御寒之用,是十分平常的东西。而棉花,只要气候适宜,却是十分易种的作物。”
来的时候,平阳公主就提醒薛朗,不要对圣人的留任推辞太多,以免冲撞圣人,让圣人觉得不识好歹。
为解决这个问题,薛朗冥思苦想,想出来的就是棉花这个东西。棉花的试种,于家国社稷皆有益。用这个作借口,想来李渊也说不出什么,还只会嘉奖他,也不会对平阳公主有什么想法。
现在来看来,果然一切都如意料之中一般。薛朗表示机智如他,点赞!
李渊急忙问道:“何等气候才适宜种植棉花?请卿家教我!”
李渊也不喊白叠子,跟着薛朗改喊棉花了。薛朗连忙道:“不敢,微臣这就告之圣人。”
我国自古以来的棉花产区,分为三个地区,一个是黄河流域棉产区,一个是长江流域产区,还有一个就是西北内6棉区。
这三个产区,以唐朝的现状及疆域,基本只有第一个产区可以推广,第二个产区人口稀少,朝廷都还没开呢,第三个产区更不用说,现在那里还不是唐朝的疆域,朝廷管不到。就算是已经第一个产区,都还有刘黑闼在作乱,所以说,朝廷想推广种植棉花,还任重道远呢。
薛朗道:“禀圣人,关于棉花的种植条件,棉花喜温喜欢日照,怕湿怕冷怕霜冻,怕阴雨渍涝,怕干旱高。有句顺口溜,说得很直观。说‘棉花从小是个病汉子,长大是个药罐子,到老变成钱串子。’依臣一路行来观察所得,齐鲁、冀、豫之地,是最适宜种植的;其次,关中、幽州等地也可以种植。其实最适宜种植棉花的是西域诸国的气候,所以,高昌国才会有那么多棉花产出。”
李渊点点头,道:“苇泽关试种棉花,进展如何?”
薛朗道:“禀圣人,目前一切顺利,等微臣回去,差不多就可以采收了,届时核算一下产量。因为是第一年试种,微臣虽说知道棉花,于种植管理上其实并不精通,今年的种植管理,乃是公主从京中抽掉了两名培植白叠子的花匠前去,大家一起商量着试种。今年有了经验,明年再试试增加种植面积,于种植过程中汲取经验,改进技术,这是须得耗费时日的事情,急不来。”
李渊道:“既如此,卿家且先回苇泽关,待明年春日,京城附近你尽管挑选适宜的土地,把红薯、土豆、棉花一起试种,交由卿家你主管。在长安,朕定当把所有擅长培植棉花之花匠给卿家找来,争取早日实现棉花之高产。”
这是给薛朗划定期限,也是对薛朗的看重。薛朗心中其实还是不太愿意,最好是明年过后再来京师。历史记载,公主殿下亡故于武德六年,具体是年初还是年中或是年底,根本就没写!
在这桩顾虑没解决之前,薛朗哪里有心来什么京城。不过,想到来时平阳公主的交代,薛朗只得道:“多谢圣人看重,微臣定当努力。”
没正面答应,却也没再推拒。
今日朝会,主要就是议红薯和土豆的事情,棉花那是意外收获。薛朗能说的部分说完,接下来的细节安排,就是在京官员的事情,与他无关了。
细节安排不是什么大事,很快就议完。又议了一下其他的事项,众臣各自畅所欲言,言的时候,会时不时的看看手中的笏板。
笏板在上朝的时候,相当于一个记事本。上朝之前把想说的话,言要点记在笏板上,言的时候才能简明扼要,条理分明。或是把朝议的结论、圣人的吩咐记在笏板上,以免忘记出错漏。
如果有官员朝议当天要禀告的事情多,一片笏板写不下,就会多带几片笏板。带的笏板多了,为了携带方便,官员们甚至还会装满让小厮背个装笏板的布袋,叫做笏袋。
而在朝议过程中,如果有官员的言,让你赞叹击赏,可以以笏板击掌而赞之。古代上朝也不是死板板什么都不准的,其实是很人性化的。
薛朗听着群臣议事,再与心中所学、所知印证,只旁听都觉得学到许多东西,起码,对古代的风土人情、民风世情又有了些了解。
“幼阳请留步。”
散朝的时候,薛朗正欲回去驿馆,被李纲叫住,他身旁还跟着一个年岁与薛朗相当的青年男子。
薛朗连忙止步,应道:“李公!不知唤住晚辈有何吩咐?”
李纲笑道:“叫住幼阳乃是好事。来,老夫与幼阳介绍,这位乃是将作监之大匠阎立德阎大匠,大匠请我帮他引见,散朝之后,该带幼阳去御赐的府邸了!这事可是好事?”
薛朗笑着拱手:“确是大大的好事,多谢李公。”
李纲笑着摆摆手,道:“既然大匠与幼阳还有事要忙,老夫就先走一步,待幼阳事务完毕,再与幼阳叙话也不迟。”
“多谢李公,李公慢走。”
送走李纲,薛朗朝阎立德拱手:“劳烦阎大匠。”
阎立德客气的道:“薛郡公客气,此乃下官分内之事。”
说来,这位阎立德阎大匠其实也是历史名人,著名的画家、建筑家,可能有人对他不太熟悉,但说起他的弟弟阎立本,想必知道的人更多些。
说起来这两兄弟也挺有趣的,出身于工程世家,母亲乃是北周武帝的女儿请都公主,可算是出身名门。两人都擅长建筑,擅长绘画。只是呢,哥哥擅长画人物、树石、禽兽,弟弟阎立本则擅长画人物、车马、台阁。
薛朗当年考大学是想建筑设计的,虽然最后没学成,但自己也看了不少书籍。对这位唐朝的大匠,阎家兄弟俩儿自然是熟知的,薛朗其实是这兄弟俩儿路人粉来着。
将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请兄弟俩儿合作画一幅画送他,要既有树石、禽兽,又有车马、台阁的,让两兄弟都有施展所长的机会。
作为粉丝,薛朗暗戳戳的打算着。
薛朗没答太子与秦王的惊叹,而是缓缓地交代事由:
“春天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秦王攻打刘黑闼受此影响,甚至有失利和损失。? ? 那时,臣在苇泽关,寒冷的气候,十分难耐。向殿下打听我朝有何御寒之物时,才知道竟然没有棉花……也就是白叠子弹制的棉袄、棉被这一类,细问之下才知道,在我朝,因不得其法,白叠子仍作为奇花异草,用作观赏之用。而在异国,棉花乃是冬日必备之物,就算是普通人家,不管南方还是北方,皆会制上几床棉被留作冬日御寒之用,是十分平常的东西。而棉花,只要气候适宜,却是十分易种的作物。”
来的时候,平阳公主就提醒薛朗,不要对圣人的留任推辞太多,以免冲撞圣人,让圣人觉得不识好歹。
为解决这个问题,薛朗冥思苦想,想出来的就是棉花这个东西。棉花的试种,于家国社稷皆有益。用这个作借口,想来李渊也说不出什么,还只会嘉奖他,也不会对平阳公主有什么想法。
现在来看来,果然一切都如意料之中一般。薛朗表示机智如他,点赞!
李渊急忙问道:“何等气候才适宜种植棉花?请卿家教我!”
李渊也不喊白叠子,跟着薛朗改喊棉花了。薛朗连忙道:“不敢,微臣这就告之圣人。”
我国自古以来的棉花产区,分为三个地区,一个是黄河流域棉产区,一个是长江流域产区,还有一个就是西北内6棉区。
这三个产区,以唐朝的现状及疆域,基本只有第一个产区可以推广,第二个产区人口稀少,朝廷都还没开呢,第三个产区更不用说,现在那里还不是唐朝的疆域,朝廷管不到。就算是已经第一个产区,都还有刘黑闼在作乱,所以说,朝廷想推广种植棉花,还任重道远呢。
薛朗道:“禀圣人,关于棉花的种植条件,棉花喜温喜欢日照,怕湿怕冷怕霜冻,怕阴雨渍涝,怕干旱高。有句顺口溜,说得很直观。说‘棉花从小是个病汉子,长大是个药罐子,到老变成钱串子。’依臣一路行来观察所得,齐鲁、冀、豫之地,是最适宜种植的;其次,关中、幽州等地也可以种植。其实最适宜种植棉花的是西域诸国的气候,所以,高昌国才会有那么多棉花产出。”
李渊点点头,道:“苇泽关试种棉花,进展如何?”
薛朗道:“禀圣人,目前一切顺利,等微臣回去,差不多就可以采收了,届时核算一下产量。因为是第一年试种,微臣虽说知道棉花,于种植管理上其实并不精通,今年的种植管理,乃是公主从京中抽掉了两名培植白叠子的花匠前去,大家一起商量着试种。今年有了经验,明年再试试增加种植面积,于种植过程中汲取经验,改进技术,这是须得耗费时日的事情,急不来。”
李渊道:“既如此,卿家且先回苇泽关,待明年春日,京城附近你尽管挑选适宜的土地,把红薯、土豆、棉花一起试种,交由卿家你主管。在长安,朕定当把所有擅长培植棉花之花匠给卿家找来,争取早日实现棉花之高产。”
这是给薛朗划定期限,也是对薛朗的看重。薛朗心中其实还是不太愿意,最好是明年过后再来京师。历史记载,公主殿下亡故于武德六年,具体是年初还是年中或是年底,根本就没写!
在这桩顾虑没解决之前,薛朗哪里有心来什么京城。不过,想到来时平阳公主的交代,薛朗只得道:“多谢圣人看重,微臣定当努力。”
没正面答应,却也没再推拒。
今日朝会,主要就是议红薯和土豆的事情,棉花那是意外收获。薛朗能说的部分说完,接下来的细节安排,就是在京官员的事情,与他无关了。
细节安排不是什么大事,很快就议完。又议了一下其他的事项,众臣各自畅所欲言,言的时候,会时不时的看看手中的笏板。
笏板在上朝的时候,相当于一个记事本。上朝之前把想说的话,言要点记在笏板上,言的时候才能简明扼要,条理分明。或是把朝议的结论、圣人的吩咐记在笏板上,以免忘记出错漏。
如果有官员朝议当天要禀告的事情多,一片笏板写不下,就会多带几片笏板。带的笏板多了,为了携带方便,官员们甚至还会装满让小厮背个装笏板的布袋,叫做笏袋。
而在朝议过程中,如果有官员的言,让你赞叹击赏,可以以笏板击掌而赞之。古代上朝也不是死板板什么都不准的,其实是很人性化的。
薛朗听着群臣议事,再与心中所学、所知印证,只旁听都觉得学到许多东西,起码,对古代的风土人情、民风世情又有了些了解。
“幼阳请留步。”
散朝的时候,薛朗正欲回去驿馆,被李纲叫住,他身旁还跟着一个年岁与薛朗相当的青年男子。
薛朗连忙止步,应道:“李公!不知唤住晚辈有何吩咐?”
李纲笑道:“叫住幼阳乃是好事。来,老夫与幼阳介绍,这位乃是将作监之大匠阎立德阎大匠,大匠请我帮他引见,散朝之后,该带幼阳去御赐的府邸了!这事可是好事?”
薛朗笑着拱手:“确是大大的好事,多谢李公。”
李纲笑着摆摆手,道:“既然大匠与幼阳还有事要忙,老夫就先走一步,待幼阳事务完毕,再与幼阳叙话也不迟。”
“多谢李公,李公慢走。”
送走李纲,薛朗朝阎立德拱手:“劳烦阎大匠。”
阎立德客气的道:“薛郡公客气,此乃下官分内之事。”
说来,这位阎立德阎大匠其实也是历史名人,著名的画家、建筑家,可能有人对他不太熟悉,但说起他的弟弟阎立本,想必知道的人更多些。
说起来这两兄弟也挺有趣的,出身于工程世家,母亲乃是北周武帝的女儿请都公主,可算是出身名门。两人都擅长建筑,擅长绘画。只是呢,哥哥擅长画人物、树石、禽兽,弟弟阎立本则擅长画人物、车马、台阁。
薛朗当年考大学是想建筑设计的,虽然最后没学成,但自己也看了不少书籍。对这位唐朝的大匠,阎家兄弟俩儿自然是熟知的,薛朗其实是这兄弟俩儿路人粉来着。
将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请兄弟俩儿合作画一幅画送他,要既有树石、禽兽,又有车马、台阁的,让两兄弟都有施展所长的机会。
作为粉丝,薛朗暗戳戳的打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