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布阵破阵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次攻城受挫,大契丹军一连三日按兵不动没有再来攻打澶州城。
第四日宋军哨骑来报,澶州城下大契丹军派来了使者,大契丹军大将耶律谐理亲自前来下战书,李继隆命人将大契丹国使者一行带到了中军大营。
耶律谐理上前递上战书,昂首说道:“我大契丹主帅萧挞凛大王,明日将在北城外摆下一座大阵,特遣在下来下战书一封,尔等可敢出城破阵?”
李继隆接过战书,正在沉吟间,一旁的高琼已经大声喝道:“有何不敢战。”
耶律谐理冷笑道:“好,如若宋军能破此阵,我们大契丹即刻退军。”
李继隆对高琼道:“高大人,大契丹军攻城不利,这次定是想诱我大宋军出城作战。契丹人骑兵众多,而我大宋军骑兵七仅有一,不利野战,而宜坚守。”
正说话间,大营外传来一阵爽朗笑声:“李将军勿忧,我看此战可接。”外面行来一人,四十有四,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颔下有须,一双炯目,身着宽袖广身紫锦袍,正是大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大人到了。
寇准先冲耶律谐理说道:“尔等乱世鬼魅,跳梁小丑,胆敢犯我大宋边疆,你可先回,我军明日准时应战。”
待耶律谐理退下,寇准对李继隆、高琼道:“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论契丹人摆下什么阵型,我们自可观而破之。更何况当今圣上已经御驾亲临澶州北城,明日登高一呼,我军将士自当以一敌百,大破敌军。”
李继隆和高琼听到御驾已经亲临澶州北城,都是大为振奋,于是三人又计议了半日,谋定破敌方略。
第二日,澶州城外号炮连天,大契丹国大军再次出动,在澶州北城外摆下一座巨大的大阵。此阵称为“太乙混天八门阵”,分别以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命名,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
中军由十六个小阵组成,每阵由一军二千五百人组成,中军共十六军四万精兵,由萧挞凛亲自统帅。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阵组成,取《周易》六爻之意,每阵共六军一万五千精兵。
周围八阵加中军总共六十四个小阵,与《周易》别卦的六十四卦相合,合计十六司,共六十四军十六万精兵。
六十四个小阵中,大契丹军前排为弓弩兵,中间为长枪兵,后排为短刀兵,两侧为精锐骑兵。十六万精兵中,骑兵却占了半数,阵前还设置了冲车、鹿角、铁蒺藜等障碍。
八门中,休、生、景、开为“四吉”,伤、杜、死、惊为“四凶”,吉亦为凶之凶,凶亦为吉之吉,彼此相穷,循环无穷。
太乙混天八门阵的排列,实际上是一幅“后天八卦图”,旌旗排四角,刀枪摆八方,循环无定数,进退有章法。整个大契丹军大阵真正是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内圆外方,杀气滔天。
大宋军这边李继隆大将亲自统兵出战,高琼率军镇守城池,采取的是众人商议的以阵破阵战法。这次澶州城下的战役,却是大宋和大契丹攻守易位,以往皆是大契丹军主攻,宋军主守,这次是大契丹军布阵,宋军破阵。
李继隆没有采用宋太宗赵光义创造的“平戎万全阵”或者宋军最常用的“常阵”,而是布下攻击战阵“天地人三才阵”,皆因“平戎万全阵”和“常阵”两个阵法都是以防御为主,不利进攻。
宋军“天地人三才阵”分左、中、右三个子阵,每个子阵皆再分成天、地、人三个子子阵,其中“天”为先锋队和策先锋队、“人”为主力中军大队、“地”为策殿后队和殿后队。大宋军编制为厢、军、营、都四级,厢辖十军,军辖五营,营辖五都,都编一百人。
先锋队是头前开道的部队,全是骑兵,共二十五都,每都一百骑,共二千五百骑。策先锋队是策应先锋之部队,布置在先锋后方成阵,全是刀枪兵,也是二十五都,合计二千五百人,身上无甲,都是敢死之士。“天”字阵共五千兵力。
主力中军大队以弓弩兵在前,步军刀枪兵在后。其中弓弩兵五千,布成“弩阵”。弓弩兵使用的武器是由马遥先生督造改良的蹶张弩,而非普通的臂张弩、腰张弩。
蹶张弩拿脚踩踏机括发箭,使用时将身平坐地上,以弩平放面前,左右脚掌俱揣入拇内,紧接弩劈,撬上腰钩,钩住弩弦,两手拉腰钩索,两脚掌往前一蹬。劈体往后一倒,一齐用力来开弩弦,挂上机括。
五千弓弩兵分成三排,从前至后,第一排瞄准射击,第二排上箭进弩,第三排上弦。进攻时,第一排射击后,弓弩兵通过两排之间的空隙,回到第三排身后上弦,第二排进弩之后,进入瞄准射击状态,如此循环反复,是为弩阵。
这五千弓弩兵之后,是中军的其他一万五千名士卒,“人”字阵合计共二万兵力。
策殿后队即策应殿后部队,在主力军以及殿后部队之间成阵。殿后队在主力军后方布阵,以备拒敌后方之危。“地”字阵合计五千兵力。
左、中、右三个子阵,各自有三万兵力,李继隆合计亲统九万大宋军前来破阵。左军由名将高继勋统帅,右军由慕容德业统帅,中军由李继隆亲自统帅。
天地人三才阵讲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三又得九,九九归一。李继隆命三军攻击大契丹军太乙混天八门阵的休、生、开三个吉门。左军打生门,右军打开门,中军攻击休门,左右两军为虚,中军为实,虚实相应。
但见宋军连环弓弩齐射,先锋和策先锋开始突击。大契丹军大阵中军里面,旌旗挥舞,战鼓雷鸣,休、生、开三门将士得到命令,开始迎击宋军攻势。
一时间双方大阵上弓箭四射,人仰马翻,喊杀声震天大作。宋军胜在武器新颖,强弓劲弩威力巨大,大契丹军胜在骑兵众多,单兵战力更胜一筹,双方战成了胶着状态。
正在这个时候,澶州城上战鼓雷鸣,出现了一杆黄龙大旗。黄龙大旗下,居中一人身着九龙黄袍,腰系蓝田玉带,足穿朱履朝靴,正是大宋皇帝赵恒。
左右各是文臣武将,左边领头一人是大宋首相毕士安,右边领头一人正是寇准,高琼等武将护卫在旁。
城下正在破阵的宋军见到黄龙大旗,知道是皇帝亲临观战,顿时士气大振。李继隆是勇冠三军的猛将,一生经历了无数大仗,见此契机,高挥宝刀,大声喝道:“圣上亲临,诸将士奋勇冲杀。”
三军将士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个个努力争先,嗷嗷上前。大契丹军将士见此情景气势大衰,休、生、开三门渐渐不支。
大阵中间的萧挞凛,看到大契丹军三门受到宋军猛烈攻击,命令旗牌手传令:“变阵迎敌。”旗牌手晃动手中旗帜,整个大契丹军大阵如车轮般滚滚顺时而动。
只见大契丹军八阵开、休、生、伤、杜、景、死、惊各阵有序挪动,转眼对阵宋军左、中、右三军的变为了景、死、惊三门。大宋军汹涌澎湃的攻势又被大契丹军渐渐遏制住,双方再次胶着起来。
澶州城墙上,皇帝赵恒见城下喊杀声震耳欲聋,刀枪箭矢满天乱飞,到处血肉横飞,无数大好的大宋、大契丹儿郎扑地而亡。
皇帝赵恒和前朝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不同,此时已经三十有七,却没有经过任何戎马生涯,自小就生长在宫廷之中,哪里见过这样的大战场面,不禁脸色发白,两腿有些战栗。
为了不失天子的威仪,赵恒对众位大臣说道:“钦点寇准代朕留下督战,”他自己率领毕士安等人赶快下了城墙,回临时行宫去了,皇帝的黄龙大旗却留了下来。
这边寇准见皇帝离去,竟命人摆上棋盘,和翰林学士杨亿一边饮酒一边下起棋来。城上军士见此,心中大定,旌旗刀枪纹丝不乱,呐喊助威声战鼓声交相辉映。
城墙下的宋军将士哪里知道皇帝已经离去,只知道城头上黄龙大旗高高飘扬,城上军士在奋力呐喊,于是仍然奋勇争先。
李继隆率军继续猛攻大契丹军死门,镇守该门的大契丹国大将正是前来下战书的耶律谐理,他远远见到宋军中一员主将挥刀指挥,暗中取过雕翎弓,弯弓搭箭,一箭射向李继隆。李继隆在万军之中没有防备有人偷袭,这一箭正中右胸,力透铠甲。
李继隆在马上晃了几晃,差点跌落马下,右胸一阵酸麻感觉袭来。
李继隆知道箭上染有剧毒,此刻若退自己或许还能得救,但大契丹军太乙混天八门阵这时已经完全发动,奥妙无比,不停滚滚而动,各门依次迎敌,不断反击宋军,宋军将士却无*换,此刻若自己这个三军主帅后退,必然是一场大溃败。
李继隆咬了咬牙,抬眼望去,宋军中军此时正对战大契丹军八门中的吉门景门,李继隆知道不能再等,该是寄出自己奇兵的时刻,于是大声断喝:“火枪兵掩护,英雄都出战。”
只见中军人字阵中,杀出一哨人马,头前两千兵士,手上拿着奇形兵器,似枪非枪,枪柄长六尺,枪头长一尺,枪头下装有火药筒,枪头两侧有钩镰状的铁叉,两长刃向上可作镋用,两短刃向下可作镰用,却是马遥先生制作的“火枪”。
两千军士后面紧跟着身着皂娟软甲,被李继隆尊称为“英雄都”的大宋武林人士百人队出战。
两千火枪兵布成的是“锋矢阵”,前锋张开呈箭头形状,一往直前突击大契丹军,同时抵御大契丹军两翼攻击。火枪兵手中的武器发射出火焰烧灼大契丹军,再用枪头攻击。
大契丹军景门的士兵在这迅疾无比的攻击下,瞬间就被攻破了一个大大的缺口,火枪兵和紧随其后的“英雄都”如一把利刃狠狠扎向大契丹军中军主阵。
这把利刃如割布般继续撕裂大契丹军中军主阵,竟然又杀透了大契丹军主阵外围的两层小阵,最终被主阵最内层的四个大契丹军宫帐军小阵挡住。
这个时候,火枪兵手中火枪的火药都已经用完,只能靠手中武器和宫帐军厮杀,再无后继之力去撕裂大契丹军最精锐的宫帐军防守。
经过连番厮杀的两千火枪兵此时已不足一千人,随即变换为“方圆阵”,全力防守。从方圆阵中,杀出一票人马,正是“英雄都”。
“英雄都”的大宋武林人士采用的是攻击力更强的鱼鳞阵,只见“英雄都”的队形似鱼鳞般梯次配置三层,一层比一层更加厚实。
最外层是杨千山、阳云汉等各派和武林世家子弟,第二层是崆峒、昆仑高手组成,第三层是少林、华山、上清和凌孤帆等峨眉高手组成。
这一百人杀入大契丹军宫帐军中,真如汪洋中的一叶孤舟,虽是大风大浪不断拍击孤舟,孤舟却坚定不移地向大契丹军中间帅旗方向扑去。
周边大契丹军士太多,杨千山依照少林枪法口诀,只是简单的扎、刺、挞、抨。随着大枪的摆动,大契丹军宫帐兵如稻草人般一茬一茬被割倒在地。偶有契丹兵刀枪扎在杨千山身上,虽扎破了铠甲,却没有伤到杨千山分毫。
原来杨千山是少林外家弟子中极少数练成了金刚护体神功的,普通刀枪在杨千山身上只能留下一个个印痕而已。
一旁阳云汉的情景却又不同,阳云汉不停地挥刀劈、斩、挡,龙雀宝刀上下翻飞,兵器之利,竟没有人能挡阳云汉一个回合,不是刀断就是枪折,断臂残腿四处横飞。一时之间,大契丹军士兵没有一人敢靠近阳云汉一丈之内。
阳云汉气沉丹田,断喝一声:“拔山超海”,使出家传荡海刀法第五式,迅如闪电般跃前,大臂带动小臂,举刀横扫一圈,周边十几名宫帐兵应声倒地,其他大契丹军士兵顿时吓的大步后退,生怕阳云汉欺近击杀。
顿时大契丹军阵势被打开一个缺口,“英雄都”的鱼鳞阵滚滚而上,瞬间推进了十余丈。
不过大契丹军毕竟人多势众,一万名宫帐兵围住“英雄都”团团厮杀。杨千山、阳云汉虽是率众奋力搏杀,处在鱼鳞阵第一层的大宋武林精英还是不停有人中枪挨刀倒地,伤亡甚众。
见此情况,杨千山大枪向空中一举,鱼鳞阵第一层的大宋武林精英按照提前演练的阵法,迅速后撤,处于鱼鳞阵第二层的崆峒、昆仑高手迅速顶了上来。
鱼鳞阵第二层左侧是崆峒四杰和该派高手,飞龙铲无我真人的铲杆前端是一个弯月形内凹的铲,月牙朝外,尾部是一个斧状的铲柄,末端开刃,无我真人铲法严密,势势相连,环环相扣,铲随身走,气势磅礴。
追魂双钩无相真人舞动双钩,前端有钩,两面有刃,后端有尖,手中还有月牙刺,无相真人钩走浪式,钩随身走,身随钩活,身法飘逸。
夺命剑玄空子手使长剑,步如弧线,动中有静,静极生动。游龙鞭广成子,手使竹节钢鞭,劈砸挑刺,招招破甲,威猛无比。
崆峒武功讲究的是刚柔相济,以巧击眼,崆峒高手击杀契丹兵部位都是落在契丹兵面、腮、喉、颈、肺、心、腹、肋、裆等关键部位,一时之间大契丹军死伤无数。
鱼鳞阵第二层右侧是昆仑派诸位高手,龙护法隐缭、虎护法伏威、蛇护法曲善,三人分别使用奇门兵器钩、镋、撅。
龙护法隐缭身材壮硕,手持鹿角钩,其钩身有叉,形如鹿角,击敌动作婉蜒缭绕,变化万千,起伏吞吐如浪。
虎护法伏威身材高大威猛,拿的镋属于罕见兵器,其形制如叉,末端正中有尖头,靠后处横一月牙,月牙朝外,月牙上嵌着一排利刃,尾端装有棱状铁钻,虎护法状若猛虎,勇猛善扑,伏坐纵跃。
蛇护法曲善身材高瘦,手持双橛,粗端为把,细端为梢,头上装着金属尖,只见蛇护法猛劈硬挂,连招叠用,上下翻转,折叠盘转,曲伸自然。
昆仑派武功偏好贴身近战,在这万军阵中正好发挥,只见大契丹军士兵沾衣即跌,昆仑派如惊涛拍岸般横扫大契丹军。
在崆峒、昆仑高手引领下,“英雄都”如一只削子般凿穿了重重叠叠的大契丹军大阵,直扑大契丹军阵中主帅。
这次攻城受挫,大契丹军一连三日按兵不动没有再来攻打澶州城。
第四日宋军哨骑来报,澶州城下大契丹军派来了使者,大契丹军大将耶律谐理亲自前来下战书,李继隆命人将大契丹国使者一行带到了中军大营。
耶律谐理上前递上战书,昂首说道:“我大契丹主帅萧挞凛大王,明日将在北城外摆下一座大阵,特遣在下来下战书一封,尔等可敢出城破阵?”
李继隆接过战书,正在沉吟间,一旁的高琼已经大声喝道:“有何不敢战。”
耶律谐理冷笑道:“好,如若宋军能破此阵,我们大契丹即刻退军。”
李继隆对高琼道:“高大人,大契丹军攻城不利,这次定是想诱我大宋军出城作战。契丹人骑兵众多,而我大宋军骑兵七仅有一,不利野战,而宜坚守。”
正说话间,大营外传来一阵爽朗笑声:“李将军勿忧,我看此战可接。”外面行来一人,四十有四,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颔下有须,一双炯目,身着宽袖广身紫锦袍,正是大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大人到了。
寇准先冲耶律谐理说道:“尔等乱世鬼魅,跳梁小丑,胆敢犯我大宋边疆,你可先回,我军明日准时应战。”
待耶律谐理退下,寇准对李继隆、高琼道:“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论契丹人摆下什么阵型,我们自可观而破之。更何况当今圣上已经御驾亲临澶州北城,明日登高一呼,我军将士自当以一敌百,大破敌军。”
李继隆和高琼听到御驾已经亲临澶州北城,都是大为振奋,于是三人又计议了半日,谋定破敌方略。
第二日,澶州城外号炮连天,大契丹国大军再次出动,在澶州北城外摆下一座巨大的大阵。此阵称为“太乙混天八门阵”,分别以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命名,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
中军由十六个小阵组成,每阵由一军二千五百人组成,中军共十六军四万精兵,由萧挞凛亲自统帅。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阵组成,取《周易》六爻之意,每阵共六军一万五千精兵。
周围八阵加中军总共六十四个小阵,与《周易》别卦的六十四卦相合,合计十六司,共六十四军十六万精兵。
六十四个小阵中,大契丹军前排为弓弩兵,中间为长枪兵,后排为短刀兵,两侧为精锐骑兵。十六万精兵中,骑兵却占了半数,阵前还设置了冲车、鹿角、铁蒺藜等障碍。
八门中,休、生、景、开为“四吉”,伤、杜、死、惊为“四凶”,吉亦为凶之凶,凶亦为吉之吉,彼此相穷,循环无穷。
太乙混天八门阵的排列,实际上是一幅“后天八卦图”,旌旗排四角,刀枪摆八方,循环无定数,进退有章法。整个大契丹军大阵真正是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内圆外方,杀气滔天。
大宋军这边李继隆大将亲自统兵出战,高琼率军镇守城池,采取的是众人商议的以阵破阵战法。这次澶州城下的战役,却是大宋和大契丹攻守易位,以往皆是大契丹军主攻,宋军主守,这次是大契丹军布阵,宋军破阵。
李继隆没有采用宋太宗赵光义创造的“平戎万全阵”或者宋军最常用的“常阵”,而是布下攻击战阵“天地人三才阵”,皆因“平戎万全阵”和“常阵”两个阵法都是以防御为主,不利进攻。
宋军“天地人三才阵”分左、中、右三个子阵,每个子阵皆再分成天、地、人三个子子阵,其中“天”为先锋队和策先锋队、“人”为主力中军大队、“地”为策殿后队和殿后队。大宋军编制为厢、军、营、都四级,厢辖十军,军辖五营,营辖五都,都编一百人。
先锋队是头前开道的部队,全是骑兵,共二十五都,每都一百骑,共二千五百骑。策先锋队是策应先锋之部队,布置在先锋后方成阵,全是刀枪兵,也是二十五都,合计二千五百人,身上无甲,都是敢死之士。“天”字阵共五千兵力。
主力中军大队以弓弩兵在前,步军刀枪兵在后。其中弓弩兵五千,布成“弩阵”。弓弩兵使用的武器是由马遥先生督造改良的蹶张弩,而非普通的臂张弩、腰张弩。
蹶张弩拿脚踩踏机括发箭,使用时将身平坐地上,以弩平放面前,左右脚掌俱揣入拇内,紧接弩劈,撬上腰钩,钩住弩弦,两手拉腰钩索,两脚掌往前一蹬。劈体往后一倒,一齐用力来开弩弦,挂上机括。
五千弓弩兵分成三排,从前至后,第一排瞄准射击,第二排上箭进弩,第三排上弦。进攻时,第一排射击后,弓弩兵通过两排之间的空隙,回到第三排身后上弦,第二排进弩之后,进入瞄准射击状态,如此循环反复,是为弩阵。
这五千弓弩兵之后,是中军的其他一万五千名士卒,“人”字阵合计共二万兵力。
策殿后队即策应殿后部队,在主力军以及殿后部队之间成阵。殿后队在主力军后方布阵,以备拒敌后方之危。“地”字阵合计五千兵力。
左、中、右三个子阵,各自有三万兵力,李继隆合计亲统九万大宋军前来破阵。左军由名将高继勋统帅,右军由慕容德业统帅,中军由李继隆亲自统帅。
天地人三才阵讲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三又得九,九九归一。李继隆命三军攻击大契丹军太乙混天八门阵的休、生、开三个吉门。左军打生门,右军打开门,中军攻击休门,左右两军为虚,中军为实,虚实相应。
但见宋军连环弓弩齐射,先锋和策先锋开始突击。大契丹军大阵中军里面,旌旗挥舞,战鼓雷鸣,休、生、开三门将士得到命令,开始迎击宋军攻势。
一时间双方大阵上弓箭四射,人仰马翻,喊杀声震天大作。宋军胜在武器新颖,强弓劲弩威力巨大,大契丹军胜在骑兵众多,单兵战力更胜一筹,双方战成了胶着状态。
正在这个时候,澶州城上战鼓雷鸣,出现了一杆黄龙大旗。黄龙大旗下,居中一人身着九龙黄袍,腰系蓝田玉带,足穿朱履朝靴,正是大宋皇帝赵恒。
左右各是文臣武将,左边领头一人是大宋首相毕士安,右边领头一人正是寇准,高琼等武将护卫在旁。
城下正在破阵的宋军见到黄龙大旗,知道是皇帝亲临观战,顿时士气大振。李继隆是勇冠三军的猛将,一生经历了无数大仗,见此契机,高挥宝刀,大声喝道:“圣上亲临,诸将士奋勇冲杀。”
三军将士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个个努力争先,嗷嗷上前。大契丹军将士见此情景气势大衰,休、生、开三门渐渐不支。
大阵中间的萧挞凛,看到大契丹军三门受到宋军猛烈攻击,命令旗牌手传令:“变阵迎敌。”旗牌手晃动手中旗帜,整个大契丹军大阵如车轮般滚滚顺时而动。
只见大契丹军八阵开、休、生、伤、杜、景、死、惊各阵有序挪动,转眼对阵宋军左、中、右三军的变为了景、死、惊三门。大宋军汹涌澎湃的攻势又被大契丹军渐渐遏制住,双方再次胶着起来。
澶州城墙上,皇帝赵恒见城下喊杀声震耳欲聋,刀枪箭矢满天乱飞,到处血肉横飞,无数大好的大宋、大契丹儿郎扑地而亡。
皇帝赵恒和前朝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不同,此时已经三十有七,却没有经过任何戎马生涯,自小就生长在宫廷之中,哪里见过这样的大战场面,不禁脸色发白,两腿有些战栗。
为了不失天子的威仪,赵恒对众位大臣说道:“钦点寇准代朕留下督战,”他自己率领毕士安等人赶快下了城墙,回临时行宫去了,皇帝的黄龙大旗却留了下来。
这边寇准见皇帝离去,竟命人摆上棋盘,和翰林学士杨亿一边饮酒一边下起棋来。城上军士见此,心中大定,旌旗刀枪纹丝不乱,呐喊助威声战鼓声交相辉映。
城墙下的宋军将士哪里知道皇帝已经离去,只知道城头上黄龙大旗高高飘扬,城上军士在奋力呐喊,于是仍然奋勇争先。
李继隆率军继续猛攻大契丹军死门,镇守该门的大契丹国大将正是前来下战书的耶律谐理,他远远见到宋军中一员主将挥刀指挥,暗中取过雕翎弓,弯弓搭箭,一箭射向李继隆。李继隆在万军之中没有防备有人偷袭,这一箭正中右胸,力透铠甲。
李继隆在马上晃了几晃,差点跌落马下,右胸一阵酸麻感觉袭来。
李继隆知道箭上染有剧毒,此刻若退自己或许还能得救,但大契丹军太乙混天八门阵这时已经完全发动,奥妙无比,不停滚滚而动,各门依次迎敌,不断反击宋军,宋军将士却无*换,此刻若自己这个三军主帅后退,必然是一场大溃败。
李继隆咬了咬牙,抬眼望去,宋军中军此时正对战大契丹军八门中的吉门景门,李继隆知道不能再等,该是寄出自己奇兵的时刻,于是大声断喝:“火枪兵掩护,英雄都出战。”
只见中军人字阵中,杀出一哨人马,头前两千兵士,手上拿着奇形兵器,似枪非枪,枪柄长六尺,枪头长一尺,枪头下装有火药筒,枪头两侧有钩镰状的铁叉,两长刃向上可作镋用,两短刃向下可作镰用,却是马遥先生制作的“火枪”。
两千军士后面紧跟着身着皂娟软甲,被李继隆尊称为“英雄都”的大宋武林人士百人队出战。
两千火枪兵布成的是“锋矢阵”,前锋张开呈箭头形状,一往直前突击大契丹军,同时抵御大契丹军两翼攻击。火枪兵手中的武器发射出火焰烧灼大契丹军,再用枪头攻击。
大契丹军景门的士兵在这迅疾无比的攻击下,瞬间就被攻破了一个大大的缺口,火枪兵和紧随其后的“英雄都”如一把利刃狠狠扎向大契丹军中军主阵。
这把利刃如割布般继续撕裂大契丹军中军主阵,竟然又杀透了大契丹军主阵外围的两层小阵,最终被主阵最内层的四个大契丹军宫帐军小阵挡住。
这个时候,火枪兵手中火枪的火药都已经用完,只能靠手中武器和宫帐军厮杀,再无后继之力去撕裂大契丹军最精锐的宫帐军防守。
经过连番厮杀的两千火枪兵此时已不足一千人,随即变换为“方圆阵”,全力防守。从方圆阵中,杀出一票人马,正是“英雄都”。
“英雄都”的大宋武林人士采用的是攻击力更强的鱼鳞阵,只见“英雄都”的队形似鱼鳞般梯次配置三层,一层比一层更加厚实。
最外层是杨千山、阳云汉等各派和武林世家子弟,第二层是崆峒、昆仑高手组成,第三层是少林、华山、上清和凌孤帆等峨眉高手组成。
这一百人杀入大契丹军宫帐军中,真如汪洋中的一叶孤舟,虽是大风大浪不断拍击孤舟,孤舟却坚定不移地向大契丹军中间帅旗方向扑去。
周边大契丹军士太多,杨千山依照少林枪法口诀,只是简单的扎、刺、挞、抨。随着大枪的摆动,大契丹军宫帐兵如稻草人般一茬一茬被割倒在地。偶有契丹兵刀枪扎在杨千山身上,虽扎破了铠甲,却没有伤到杨千山分毫。
原来杨千山是少林外家弟子中极少数练成了金刚护体神功的,普通刀枪在杨千山身上只能留下一个个印痕而已。
一旁阳云汉的情景却又不同,阳云汉不停地挥刀劈、斩、挡,龙雀宝刀上下翻飞,兵器之利,竟没有人能挡阳云汉一个回合,不是刀断就是枪折,断臂残腿四处横飞。一时之间,大契丹军士兵没有一人敢靠近阳云汉一丈之内。
阳云汉气沉丹田,断喝一声:“拔山超海”,使出家传荡海刀法第五式,迅如闪电般跃前,大臂带动小臂,举刀横扫一圈,周边十几名宫帐兵应声倒地,其他大契丹军士兵顿时吓的大步后退,生怕阳云汉欺近击杀。
顿时大契丹军阵势被打开一个缺口,“英雄都”的鱼鳞阵滚滚而上,瞬间推进了十余丈。
不过大契丹军毕竟人多势众,一万名宫帐兵围住“英雄都”团团厮杀。杨千山、阳云汉虽是率众奋力搏杀,处在鱼鳞阵第一层的大宋武林精英还是不停有人中枪挨刀倒地,伤亡甚众。
见此情况,杨千山大枪向空中一举,鱼鳞阵第一层的大宋武林精英按照提前演练的阵法,迅速后撤,处于鱼鳞阵第二层的崆峒、昆仑高手迅速顶了上来。
鱼鳞阵第二层左侧是崆峒四杰和该派高手,飞龙铲无我真人的铲杆前端是一个弯月形内凹的铲,月牙朝外,尾部是一个斧状的铲柄,末端开刃,无我真人铲法严密,势势相连,环环相扣,铲随身走,气势磅礴。
追魂双钩无相真人舞动双钩,前端有钩,两面有刃,后端有尖,手中还有月牙刺,无相真人钩走浪式,钩随身走,身随钩活,身法飘逸。
夺命剑玄空子手使长剑,步如弧线,动中有静,静极生动。游龙鞭广成子,手使竹节钢鞭,劈砸挑刺,招招破甲,威猛无比。
崆峒武功讲究的是刚柔相济,以巧击眼,崆峒高手击杀契丹兵部位都是落在契丹兵面、腮、喉、颈、肺、心、腹、肋、裆等关键部位,一时之间大契丹军死伤无数。
鱼鳞阵第二层右侧是昆仑派诸位高手,龙护法隐缭、虎护法伏威、蛇护法曲善,三人分别使用奇门兵器钩、镋、撅。
龙护法隐缭身材壮硕,手持鹿角钩,其钩身有叉,形如鹿角,击敌动作婉蜒缭绕,变化万千,起伏吞吐如浪。
虎护法伏威身材高大威猛,拿的镋属于罕见兵器,其形制如叉,末端正中有尖头,靠后处横一月牙,月牙朝外,月牙上嵌着一排利刃,尾端装有棱状铁钻,虎护法状若猛虎,勇猛善扑,伏坐纵跃。
蛇护法曲善身材高瘦,手持双橛,粗端为把,细端为梢,头上装着金属尖,只见蛇护法猛劈硬挂,连招叠用,上下翻转,折叠盘转,曲伸自然。
昆仑派武功偏好贴身近战,在这万军阵中正好发挥,只见大契丹军士兵沾衣即跌,昆仑派如惊涛拍岸般横扫大契丹军。
在崆峒、昆仑高手引领下,“英雄都”如一只削子般凿穿了重重叠叠的大契丹军大阵,直扑大契丹军阵中主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