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庶妹代嫁、伊王自.尽以及幕...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顾韶闻言,露出一抹复杂之色:“臣说简乐之厉害,正是因为他选择了扶持梁王篡位,而不是在当时看起来更有希望的肃襄二王!”
见端化帝紧皱双眉,显然还没明白过来,顾韶暗叹一声,仔细给他解释,“简乐之在揣测上意上面十分独到,臣与他相识数十年,鲜少见他在这方面失手!”
其实顾韶话没说完:当年他跟简平愉争斗,论才华、论名声、论家世、论手下……他样样强于简平愉,之所以还是落败,就是败在“揣测上意”这四个字上面。
简平愉对显嘉帝实在是太了解了,以至于当年两人同时奏事,这位老燕国公十回里有七八回能说中显嘉帝的心思!
失手的那两三回,到底是他真的力有不逮,还是藏拙,避免显嘉帝猜忌,大概只有简平愉自己知道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简平愉可以把显嘉帝玩弄于股掌之上,实际上也正因为简平愉对显嘉帝的了解,整个显嘉一朝,他都特别乖。
所以虽然那时候肃襄二王势如破竹,几乎转眼之间就把东宫压得黯然失色——连端化帝自己都做好了死全家的心理准备——但远在辽州的简平愉却知道,这二王不过是显嘉帝用来磨砺端化帝的棋子,根本不可能成气候的!
那么简平愉当然不会在肃襄二王身上浪费时间精力了!
“先帝亲生的皇子有六位,但庆王殿下乃先帝遗腹子,当时尚未出生!”
“简乐之也不看好肃襄二王!”
“他想图谋不轨,自然只能在梁王与蜀王两位殿下中间选择!”
而当人选被划定在这两位里,任谁也会选择梁王了!
不仅仅因为蜀王年幼,更因为梁王是端化帝的同胞弟弟,注定比蜀王更受端化帝器重与信任——有道是家贼难防,坑死端化帝父子的几率更大!
端化帝听到这儿,简直是面如锅底,几乎从齿缝里挤出声音来:“但梁王素来对朕恭敬,那时候朕之生母尚在,姓简的老匹夫,却是如何说服梁王,行这等逆伦不义之举的?!”
虽然说皇帝的位子非常吸引人,但世事无绝对,这世上到底不是所有人都想做皇帝的。
何况还要踩着自己同胞兄长与亲侄子们的尸体上位——皇家手足相残父子反目固然不稀奇,但还是那句话:到底不是每个皇家人都做得出来这样的事情的。
就算是一上台就大开屠杀的显嘉帝,对待同母姐妹时,又何尝不是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哄着劝着捧着,即使为了给端化帝清路,把代国大长公主一家子打发去了琼州,到底还是悄悄留了道遗诏,尽最大努力保全妹妹不是?
端化帝登基之前虽然跟梁王的接触不是很多,但到底是同胞兄弟,比其他异母兄弟的来往总是要频繁的。
他印象里的梁王,委实跟“天性凉薄”、“心狠手辣”这类词联系不起来啊!
再者,简平愉十几年前就被打发回了老家,到死都没再来过帝都,他即使私下引诱梁王,那也肯定只是派手下做说客——简平愉手下竟有这样厉害的说客,将一个本来过着无忧无虑日子、性格也跟狠毒不沾边的皇子,煽动成图谋弑兄杀侄之徒?!
“陛下可记得梁王妃换人之事?”相对于端化帝的不能理解,顾韶却是非常了然,“原本的梁王妃,乃司空家嫡女,传闻性情温柔大方,长袖善舞,极得人心,以至于红颜早逝之后,犹能余泽庶妹!”
端化帝诧异道:“你是说,梁王他因为王妃换人的缘故,就恨上了朕?!”
当初司空衣萝的病逝,虽然说跟东宫是有一部分关系的,但凭良心讲,这事绝对不是东宫的错啊!
甚至连被认为罪魁祸首的卫银练,又何尝愿意害死好友?
后来梁王闹脾气,不肯要司空家庶女,不但崔太后好声好气哄了他好久,连端化帝夫妇,也都跟梁王赔过不是。
到底是同胞亲兄弟,再不中意司空衣菡,至于这样鸡肠小肚么?!
“梁王殿下当然不至于如此心胸狭窄。”顾韶摇头道,“但梁王殿下素得崔娘娘爱护,自幼以来,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吃穿用住,自然什么都是最好的。”
“所以梁王妃换人之事,多多少少,让梁王殿下对陛下生出了罅隙!”
有道是嫡庶有别,司空衣菡的出身,先天已经不如司空衣萝了。
何况司空衣菡由于性格不讨喜,大大得罪了祖母真阳大长公主,自幼被送去庄子上自生自灭——这样的经历摆明了根本没有教养过,许给讲点规矩的官家庶子,人家做嫡母的都未必肯要呢!
何况是给梁王做正妃?
梁王素来金尊玉贵长大,却在终身大事上被勉强了一回,心里没意见才怪了!
“而此事被简乐之知晓后,自然要加以利用!”
端化帝听到这儿,忍不住道:“起初梁王同他那王妃关系自然是不怎么好的,但后来他那王妃有喜之后,不是很快就恩爱万分,至今连个侍妾也没纳过吗?”
现在的梁王妃虽然已经生了梁王世子,但无论出身还是性情为人,老实讲都比之前的司空衣萝差太多了!
所以梁王为了这件事情迁怒端化帝,端化帝虽然感到伤心失望,但也是能够理解的。
可问题是,梁王后来好像又喜欢上这个梁王妃了啊!
既然如此,那么梁王为什么还要想着篡位?
“这就是伊敬王爷自.尽的缘故了!”顾韶叹了口气,掩饰住眉宇间一闪而过的挫败,那是输给了老对手的不甘,定了定神才道,“当时伊敬王爷同梁王殿下会晤之后不久,就自.尽身故。虽然朝中为此颇争执了一番,但其实大家心里都认为,这是伊敬王爷受不了三方同时施压,一时想不开才走了窄路!”
“事实上,臣也是最近才查清楚:伊敬王爷根本不是自愿自.尽,乃是,别有内情!”
“而这就要说到伊敬王爷的发妻,即后来的伊太妃,如今的庶人姜氏!”
这内情听得端化帝目瞪口呆,半晌才道:“庶人姜氏做了什么?!”
“陛下可还记得,当初伊敬王爷过世之后,上上下下去伊王府吊唁时,有个侍妾曾跑到晋国、代国两位大长公主殿下面前,揭发庶人姜氏乃谋害伊敬王爷的真凶?”顾韶嘿然道,“其实那侍妾说的是真话,庶人姜氏在梁王殿下离开之后,屏退左右,独自前去找伊敬王爷,根本不是接到了伊敬王爷的召见,而是主动前往,好置伊敬王爷于死地!”
端化帝脸色铁青的问:“庶人姜氏,也是简乐之的人?!”
“倒不能算简乐之的人,而是简乐之的人,为了离间梁王殿下与陛下之间的兄弟之情,私下买通她左右,给她出了个主意罢了!”顾韶解释,“伊敬王爷乃安太妃唯一的骨血,太皇太后与先帝都是念旧之人,当年安太妃因不肯诬蔑太皇太后与先帝,非但被申屠贵妃活活杖毙,连尸首都被扔到了不知道什么角落里,先帝登基之后专门下诏寻找,却也未能如愿!”
“臣当时虽在外朝,却也听闻,安太妃去后,太皇太后恸哭数日,几度昏厥!”
“据说太皇太后手里,至今还保留着安太妃的一套旧衣,用于纪念安太妃的义行!”
无奈伊王半点没继承安太妃的刚烈跟正直——他甚至被安太妃之死直接吓破了胆,非但没有给安太妃报仇,反而在生母死后,卑躬屈膝侍奉申屠贵妃,以求苟活。
这么着,显嘉帝登基之后,虽然留了他一命,但也不可能把对于安太妃的感激,全部转移到他身上了。
毕竟伊王犯其他错,哪怕是跟显嘉帝争位都好说,可他偏偏认贼做母——这种行径,陌生人都要唾弃,何况是受过安太妃恩惠的显嘉帝母子呢?
“所以即使先帝宽宏,伊敬王爷也始终战战兢兢!”
“连带伊敬王爷的诸子女,亦是成日惶恐,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种日子过久了,要么习惯了做行尸走肉,要么就是爆发——之前的伊王小郡主陆凝夜可不就是一个例子?
而陆凝夜是伊敬王爷最小的孩子,作为伊敬王爷的发妻,庶人姜氏过这种日子可比陆凝夜还要长久,她心里当然也不甘心。
何况伊敬王爷不敢参政,不敢聚众,不敢闹事……甚至门都不怎么敢出,这样的日子一过二十来年,从青年到中年,满腔精力除了发泄在酒色之上,还能去哪?
莺莺燕燕多了,庶人姜氏这个发妻,自然备受冷落。
而且从之前那侍妾敢于出面揭发庶人姜氏可见,庶人姜氏当时虽然是伊王府的主母,但在侍妾面前的威严非常不足——毕竟当时伊敬王爷已经死了,如果不是一直都不把姜氏放眼里,那侍妾怎么能傻大胆到这种时候站出来揭发姜氏?
端化帝听到这儿,寒声道:“所以庶人姜氏谋害了伊敬王叔,伪装成王叔自.尽?”
“这倒不是。”顾韶摇头道,“庶人姜氏那时虽然贵为王妃,究竟出身寻常,哪来的本事,将谋害伪装成自.尽,竟叫京兆府里最有经验的仵作都查不出来?她没有动手杀伊敬王爷,却是说服伊敬王爷自.尽的。”
至于庶人姜氏是这么说服伊敬王爷自.尽的,顾韶前面的讲述已经暗示得很清楚了:伊敬王一家困守王府多年,渺茫的前途与纷繁的后院争斗,逐渐磨灭了庶人姜氏与伊敬王之间的夫妻之情。
所以肃襄二王公然争储,火烧上伊王府时,庶人姜氏借机逼死了伊敬王——如此既报复了冷落她的丈夫,又让自己的子女摆脱了终日战战兢兢的局面。
毕竟,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遭受丧亲之痛的伊王府,无论是舆论还是道义上,都牢牢占据着上风!
显嘉帝即使为了儿子们的名声,也要安抚伊王府的。
何况太皇太后一直记着安太妃的好——安太妃的不孝子伊敬王已经死了,安太妃的孙子孙女们,太皇太后总不可能继续厌恶下去吧?
“但不是朕小觑朕那位王叔。”端化帝默然片刻,提出一个疑问,“伊敬王叔若有自.尽为合府铺路的勇气,当年也不至于在生母惨死在申屠贵妃手里之后,还要俯伏在申屠贵妃足前求饶了!”
杀母之仇都没能让伊敬王舍生取义一回,可见伊敬王这个人是真的没骨气到一定程度了,难道妻子儿女就能让他有这样的勇气吗?!
“这就是简乐之的手笔了!”顾韶嘿然道,“伊敬王爷当年之所以在安太妃故世之后,屈身侍奉申屠贵妃,是因为他这么做,能够活下去!而简乐之辗转教给庶人姜氏的说辞,却是把他所有的活路都堵上了——既然走投无路,不死不行,死了还能给家里人争取点好处,伊敬王固然懦弱,这样的选择还是做得出来的。”
端化帝忍不住问:“却不知道他教了庶人姜氏什么样的说辞,将伊敬王叔逼入绝境?”
“据臣打听到的消息,那番说辞大概是这样的:伊王府之所以会被卷入风波,皆因先帝金口玉言,而先帝英明,素来不会做无用功!既知伊敬王爷软弱无能,非要将这烫手山芋交与伊敬王爷,其中用意,伊敬王爷莫非还不明白吗?”顾韶说到这里,当然要替显嘉帝辩解几句,“其实先帝当时那么做,谁都知道,主要是觉得伊敬王爷素来温驯,不会擅自违背上意!”
“然而伊敬王爷以小人之心度天子之腹,却以为是先帝对他的容忍到了极点,是借这件事情,逼他自裁了!”
“如此他一死,既如了庶人姜氏的愿,给陛下当时惹了极大的麻烦,更让简乐之有了机会说服梁王殿下!”
端化帝脸上肌肉跳了跳:也就是说,伊敬王看着死于简平愉跟庶人姜氏的算计,实则死于对显嘉帝的畏惧?
也是,这位王爷之所以做了二十年“鹌鹑”,可不就是惧怕显嘉帝吗?
换了其他人,也未必能把他这样性情的人吓到自.尽。
皇帝使劲揉了揉额:“简乐之却是怎么利用此事,说服梁王图谋篡位的?”
他觉得想不通,“难道他跟梁王说,伊敬王叔是朕暗中下手除去的,派他出面是想拿他顶罪?”
就算梁王没脑子,也不会相信这样荒谬的说辞吧?
毕竟当时跟端化帝抢皇位的是肃襄二王,又不是梁王——端化帝那会应付肃襄二王都来不及呢,正需要同胞兄弟帮忙的时候,如何可能对梁王不利?!
顾韶闻言,露出一抹复杂之色:“臣说简乐之厉害,正是因为他选择了扶持梁王篡位,而不是在当时看起来更有希望的肃襄二王!”
见端化帝紧皱双眉,显然还没明白过来,顾韶暗叹一声,仔细给他解释,“简乐之在揣测上意上面十分独到,臣与他相识数十年,鲜少见他在这方面失手!”
其实顾韶话没说完:当年他跟简平愉争斗,论才华、论名声、论家世、论手下……他样样强于简平愉,之所以还是落败,就是败在“揣测上意”这四个字上面。
简平愉对显嘉帝实在是太了解了,以至于当年两人同时奏事,这位老燕国公十回里有七八回能说中显嘉帝的心思!
失手的那两三回,到底是他真的力有不逮,还是藏拙,避免显嘉帝猜忌,大概只有简平愉自己知道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简平愉可以把显嘉帝玩弄于股掌之上,实际上也正因为简平愉对显嘉帝的了解,整个显嘉一朝,他都特别乖。
所以虽然那时候肃襄二王势如破竹,几乎转眼之间就把东宫压得黯然失色——连端化帝自己都做好了死全家的心理准备——但远在辽州的简平愉却知道,这二王不过是显嘉帝用来磨砺端化帝的棋子,根本不可能成气候的!
那么简平愉当然不会在肃襄二王身上浪费时间精力了!
“先帝亲生的皇子有六位,但庆王殿下乃先帝遗腹子,当时尚未出生!”
“简乐之也不看好肃襄二王!”
“他想图谋不轨,自然只能在梁王与蜀王两位殿下中间选择!”
而当人选被划定在这两位里,任谁也会选择梁王了!
不仅仅因为蜀王年幼,更因为梁王是端化帝的同胞弟弟,注定比蜀王更受端化帝器重与信任——有道是家贼难防,坑死端化帝父子的几率更大!
端化帝听到这儿,简直是面如锅底,几乎从齿缝里挤出声音来:“但梁王素来对朕恭敬,那时候朕之生母尚在,姓简的老匹夫,却是如何说服梁王,行这等逆伦不义之举的?!”
虽然说皇帝的位子非常吸引人,但世事无绝对,这世上到底不是所有人都想做皇帝的。
何况还要踩着自己同胞兄长与亲侄子们的尸体上位——皇家手足相残父子反目固然不稀奇,但还是那句话:到底不是每个皇家人都做得出来这样的事情的。
就算是一上台就大开屠杀的显嘉帝,对待同母姐妹时,又何尝不是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哄着劝着捧着,即使为了给端化帝清路,把代国大长公主一家子打发去了琼州,到底还是悄悄留了道遗诏,尽最大努力保全妹妹不是?
端化帝登基之前虽然跟梁王的接触不是很多,但到底是同胞兄弟,比其他异母兄弟的来往总是要频繁的。
他印象里的梁王,委实跟“天性凉薄”、“心狠手辣”这类词联系不起来啊!
再者,简平愉十几年前就被打发回了老家,到死都没再来过帝都,他即使私下引诱梁王,那也肯定只是派手下做说客——简平愉手下竟有这样厉害的说客,将一个本来过着无忧无虑日子、性格也跟狠毒不沾边的皇子,煽动成图谋弑兄杀侄之徒?!
“陛下可记得梁王妃换人之事?”相对于端化帝的不能理解,顾韶却是非常了然,“原本的梁王妃,乃司空家嫡女,传闻性情温柔大方,长袖善舞,极得人心,以至于红颜早逝之后,犹能余泽庶妹!”
端化帝诧异道:“你是说,梁王他因为王妃换人的缘故,就恨上了朕?!”
当初司空衣萝的病逝,虽然说跟东宫是有一部分关系的,但凭良心讲,这事绝对不是东宫的错啊!
甚至连被认为罪魁祸首的卫银练,又何尝愿意害死好友?
后来梁王闹脾气,不肯要司空家庶女,不但崔太后好声好气哄了他好久,连端化帝夫妇,也都跟梁王赔过不是。
到底是同胞亲兄弟,再不中意司空衣菡,至于这样鸡肠小肚么?!
“梁王殿下当然不至于如此心胸狭窄。”顾韶摇头道,“但梁王殿下素得崔娘娘爱护,自幼以来,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吃穿用住,自然什么都是最好的。”
“所以梁王妃换人之事,多多少少,让梁王殿下对陛下生出了罅隙!”
有道是嫡庶有别,司空衣菡的出身,先天已经不如司空衣萝了。
何况司空衣菡由于性格不讨喜,大大得罪了祖母真阳大长公主,自幼被送去庄子上自生自灭——这样的经历摆明了根本没有教养过,许给讲点规矩的官家庶子,人家做嫡母的都未必肯要呢!
何况是给梁王做正妃?
梁王素来金尊玉贵长大,却在终身大事上被勉强了一回,心里没意见才怪了!
“而此事被简乐之知晓后,自然要加以利用!”
端化帝听到这儿,忍不住道:“起初梁王同他那王妃关系自然是不怎么好的,但后来他那王妃有喜之后,不是很快就恩爱万分,至今连个侍妾也没纳过吗?”
现在的梁王妃虽然已经生了梁王世子,但无论出身还是性情为人,老实讲都比之前的司空衣萝差太多了!
所以梁王为了这件事情迁怒端化帝,端化帝虽然感到伤心失望,但也是能够理解的。
可问题是,梁王后来好像又喜欢上这个梁王妃了啊!
既然如此,那么梁王为什么还要想着篡位?
“这就是伊敬王爷自.尽的缘故了!”顾韶叹了口气,掩饰住眉宇间一闪而过的挫败,那是输给了老对手的不甘,定了定神才道,“当时伊敬王爷同梁王殿下会晤之后不久,就自.尽身故。虽然朝中为此颇争执了一番,但其实大家心里都认为,这是伊敬王爷受不了三方同时施压,一时想不开才走了窄路!”
“事实上,臣也是最近才查清楚:伊敬王爷根本不是自愿自.尽,乃是,别有内情!”
“而这就要说到伊敬王爷的发妻,即后来的伊太妃,如今的庶人姜氏!”
这内情听得端化帝目瞪口呆,半晌才道:“庶人姜氏做了什么?!”
“陛下可还记得,当初伊敬王爷过世之后,上上下下去伊王府吊唁时,有个侍妾曾跑到晋国、代国两位大长公主殿下面前,揭发庶人姜氏乃谋害伊敬王爷的真凶?”顾韶嘿然道,“其实那侍妾说的是真话,庶人姜氏在梁王殿下离开之后,屏退左右,独自前去找伊敬王爷,根本不是接到了伊敬王爷的召见,而是主动前往,好置伊敬王爷于死地!”
端化帝脸色铁青的问:“庶人姜氏,也是简乐之的人?!”
“倒不能算简乐之的人,而是简乐之的人,为了离间梁王殿下与陛下之间的兄弟之情,私下买通她左右,给她出了个主意罢了!”顾韶解释,“伊敬王爷乃安太妃唯一的骨血,太皇太后与先帝都是念旧之人,当年安太妃因不肯诬蔑太皇太后与先帝,非但被申屠贵妃活活杖毙,连尸首都被扔到了不知道什么角落里,先帝登基之后专门下诏寻找,却也未能如愿!”
“臣当时虽在外朝,却也听闻,安太妃去后,太皇太后恸哭数日,几度昏厥!”
“据说太皇太后手里,至今还保留着安太妃的一套旧衣,用于纪念安太妃的义行!”
无奈伊王半点没继承安太妃的刚烈跟正直——他甚至被安太妃之死直接吓破了胆,非但没有给安太妃报仇,反而在生母死后,卑躬屈膝侍奉申屠贵妃,以求苟活。
这么着,显嘉帝登基之后,虽然留了他一命,但也不可能把对于安太妃的感激,全部转移到他身上了。
毕竟伊王犯其他错,哪怕是跟显嘉帝争位都好说,可他偏偏认贼做母——这种行径,陌生人都要唾弃,何况是受过安太妃恩惠的显嘉帝母子呢?
“所以即使先帝宽宏,伊敬王爷也始终战战兢兢!”
“连带伊敬王爷的诸子女,亦是成日惶恐,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种日子过久了,要么习惯了做行尸走肉,要么就是爆发——之前的伊王小郡主陆凝夜可不就是一个例子?
而陆凝夜是伊敬王爷最小的孩子,作为伊敬王爷的发妻,庶人姜氏过这种日子可比陆凝夜还要长久,她心里当然也不甘心。
何况伊敬王爷不敢参政,不敢聚众,不敢闹事……甚至门都不怎么敢出,这样的日子一过二十来年,从青年到中年,满腔精力除了发泄在酒色之上,还能去哪?
莺莺燕燕多了,庶人姜氏这个发妻,自然备受冷落。
而且从之前那侍妾敢于出面揭发庶人姜氏可见,庶人姜氏当时虽然是伊王府的主母,但在侍妾面前的威严非常不足——毕竟当时伊敬王爷已经死了,如果不是一直都不把姜氏放眼里,那侍妾怎么能傻大胆到这种时候站出来揭发姜氏?
端化帝听到这儿,寒声道:“所以庶人姜氏谋害了伊敬王叔,伪装成王叔自.尽?”
“这倒不是。”顾韶摇头道,“庶人姜氏那时虽然贵为王妃,究竟出身寻常,哪来的本事,将谋害伪装成自.尽,竟叫京兆府里最有经验的仵作都查不出来?她没有动手杀伊敬王爷,却是说服伊敬王爷自.尽的。”
至于庶人姜氏是这么说服伊敬王爷自.尽的,顾韶前面的讲述已经暗示得很清楚了:伊敬王一家困守王府多年,渺茫的前途与纷繁的后院争斗,逐渐磨灭了庶人姜氏与伊敬王之间的夫妻之情。
所以肃襄二王公然争储,火烧上伊王府时,庶人姜氏借机逼死了伊敬王——如此既报复了冷落她的丈夫,又让自己的子女摆脱了终日战战兢兢的局面。
毕竟,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遭受丧亲之痛的伊王府,无论是舆论还是道义上,都牢牢占据着上风!
显嘉帝即使为了儿子们的名声,也要安抚伊王府的。
何况太皇太后一直记着安太妃的好——安太妃的不孝子伊敬王已经死了,安太妃的孙子孙女们,太皇太后总不可能继续厌恶下去吧?
“但不是朕小觑朕那位王叔。”端化帝默然片刻,提出一个疑问,“伊敬王叔若有自.尽为合府铺路的勇气,当年也不至于在生母惨死在申屠贵妃手里之后,还要俯伏在申屠贵妃足前求饶了!”
杀母之仇都没能让伊敬王舍生取义一回,可见伊敬王这个人是真的没骨气到一定程度了,难道妻子儿女就能让他有这样的勇气吗?!
“这就是简乐之的手笔了!”顾韶嘿然道,“伊敬王爷当年之所以在安太妃故世之后,屈身侍奉申屠贵妃,是因为他这么做,能够活下去!而简乐之辗转教给庶人姜氏的说辞,却是把他所有的活路都堵上了——既然走投无路,不死不行,死了还能给家里人争取点好处,伊敬王固然懦弱,这样的选择还是做得出来的。”
端化帝忍不住问:“却不知道他教了庶人姜氏什么样的说辞,将伊敬王叔逼入绝境?”
“据臣打听到的消息,那番说辞大概是这样的:伊王府之所以会被卷入风波,皆因先帝金口玉言,而先帝英明,素来不会做无用功!既知伊敬王爷软弱无能,非要将这烫手山芋交与伊敬王爷,其中用意,伊敬王爷莫非还不明白吗?”顾韶说到这里,当然要替显嘉帝辩解几句,“其实先帝当时那么做,谁都知道,主要是觉得伊敬王爷素来温驯,不会擅自违背上意!”
“然而伊敬王爷以小人之心度天子之腹,却以为是先帝对他的容忍到了极点,是借这件事情,逼他自裁了!”
“如此他一死,既如了庶人姜氏的愿,给陛下当时惹了极大的麻烦,更让简乐之有了机会说服梁王殿下!”
端化帝脸上肌肉跳了跳:也就是说,伊敬王看着死于简平愉跟庶人姜氏的算计,实则死于对显嘉帝的畏惧?
也是,这位王爷之所以做了二十年“鹌鹑”,可不就是惧怕显嘉帝吗?
换了其他人,也未必能把他这样性情的人吓到自.尽。
皇帝使劲揉了揉额:“简乐之却是怎么利用此事,说服梁王图谋篡位的?”
他觉得想不通,“难道他跟梁王说,伊敬王叔是朕暗中下手除去的,派他出面是想拿他顶罪?”
就算梁王没脑子,也不会相信这样荒谬的说辞吧?
毕竟当时跟端化帝抢皇位的是肃襄二王,又不是梁王——端化帝那会应付肃襄二王都来不及呢,正需要同胞兄弟帮忙的时候,如何可能对梁王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