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皇家军工厂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启元年,春节非常热闹。
宫内的太监、宫女们都开始了各种庆祝活动,酒宴什么的都都有,宫内人员皆可入席,一时间热闹非凡。
这是每年都有的活动。
而今年则格外热闹,太监、宫女们脸上都有了真正的笑容。朱由校在宫内,也懒得宴请众臣。
那些东林党有什么好宴请的,见了就心烦。
“皇上,您从各省召来的工匠们已经到了。”李进忠对朱由校禀告道,朱由校问道:“来了多少人?”
“一共五百人。”李进忠回答道。
“大过年的。”朱由校随即吩咐道:“把他们安排到军工厂的宿舍去,再给每人发个红包,就给3两白银吧!”
“是,皇上。”李进忠连忙去办。
这段时间,李进忠一直都在负责督建军工厂,在北京城外圈了一大块地皮,在上面兴建起了厂房、宿舍。
此时工匠也到了,朱由校初六就出宫了,前去城外巡视军工厂,这次朱由校是打着天子仪仗出宫的。
结果到了城门口,就被一群东林党大臣拦了下来。
“皇上,您这是往哪儿去?”杨涟出列问道,朱由校说道:“朕出城巡视军工厂,你们拦在这里,难道还不允许朕出城不成?”
“臣岂敢,只是皇上您出城前,总得和我们个旨意,否则大臣们也不放心,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杨涟脸上却是没有什么惶恐的神色,淡定的说道。
“朕去去就回,不用瞎操心。”朱由校挥了挥手,“还不快让开路来。”
“臣遵旨。”杨涟等人让到一边,天子车驾这才得以出城。然而一群大臣却是跟在了后面,如同跟屁虫一般。
朱由校回头看了一眼,索性不管他们。
来到郊外,就看到一个被围墙围了起来的区域,入口处已经挂上了牌子,上面写着‘皇家军工厂’。
门口还站着好几个锦衣卫,皇帝直接进去了,后面的大臣们不知道皇帝在搞什么玩意,也想进去瞧瞧,却被锦衣卫拦了下来。
“闲人止步,此乃军事重地,不得入内。”一名锦衣卫把绣春刀抽出半截,一群大臣鼻子都被气歪了。
杨涟直接上前,怒道:“我们乃是朝中大臣,你有本事就把我砍了。”
锦衣卫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让开,让开。”杨涟伸手把锦衣卫推到一边,东林党圣斗士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锦衣卫面对东林党的撒泼,也直接无奈了。一边极力挡着,一边连忙进去禀报皇帝。
“让他们进来吧!堂堂朝中大臣,这般撒泼成何体统嘛!”朱由校用笑话的语气说道,军工厂不过刚刚筹备起来,也没什么好看的。
很快一群大臣就进来了,一阵左看右看。只见军工厂内,已经搭建了很多棚子,棚子里面许多工匠正在叮叮当当的敲打着,制作着各种军器。
同时还有不少厂房还在施工,整个军工厂内可谓是热火朝天。
朱由校正在视察工匠们的生产,很快朱由校就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些工匠往往是一个人单独制作一件扎甲或兵器,需要的技术要求比较全面。
“皇上,军工厂如果要生产6000具扎甲,以及6000套马甲,苏钢还需要采购一批。”负责军工厂管理的杨迁善是兵仗局的掌印太监,今年也仅有二十岁出头。
“那就再买吧!”朱由校无奈,官营钢铁厂早就倒闭了,现在明王朝制造军器所用的钢铁完全靠买,根本没有朝廷自己生产的钢铁。
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无奈,朱由校也意识到,自己还要兴办钢铁厂才行。否则连军工体系的基础都没有。
“军工厂这样制造军器有些麻烦,可以拆分成各个工序,每个工匠只负责一道工序,最后再组装起来。这样对工匠的要求就不会那么高了。”朱由校接着对杨迁善说道,杨迁善回答道:“奴才已经在尝试了,有十几个工匠正在尝试分工制造军器。”
朱由校惊讶的看了看杨迁善,随即在杨迁善的引导下来到了一个工棚,里面的十几个工匠果然正在分工制造扎甲。
扎甲是明代比较流行的铠甲,是由一个个小铁片反复锻打、编制而成,对冷兵器的防御能力非常不错。
朱由校仔细询问了一番,才知道这种生产方式,在明代的作坊当中已经比较常见。
这种生产方式并非是什么流水线生产,而是叫做‘分工并行’,流水线生产是要有蒸汽机、电击传送的。
分工并行对提高效率方面,也有一定作用,毕竟熟能生巧,不断重复一道工序,速度也就快了。不过这种效率的提高并不是太大,真正的好处是减少工匠的培养时间。一些简单的工序,普通工人培训几天就可以掌握。
“不错,不错。”朱由校看了之后极为满意,对杨迁善说道:“尽快把分工并行的生产方法普及开来。另外还要把量尺标准化,别造得长短规格不一。”
“是,皇上。”杨迁善看到皇帝露出满意的神色,心里顿时也激动起来,这下可算是露脸了。
朱由校又视察了一番军工厂的管理,结果让他十分满意,他制定出的管理制度,杨迁善基本上都执行了下去。
军工厂改变了过去官方作坊,由工匠接官方订单的粗糙管理方式,变成了由官方供应原材料,同时官方制定生产计划,工匠只负责制造的模式。工匠待遇则是每月1两白银,外加一石粮食。
明代一石粮食是92~94公斤左右,基本上足够工匠养家糊口,如果是六口之家,一石粮食基本上也够吃,毕竟粮食消耗大的主要是青壮劳动力,干活的时候军工厂是提供伙食的。外加1两白银,购买生活用品也足够了。
军工厂以后还会给工匠们安排住房什么的,进了军工厂用心干活,就可以吃穿不愁。这年代普通老百姓,最希望的就是获得一份这样稳定的工作。
工匠们如果偷懒,则会被扣工钱。如果出现工伤,皇家会对其负责。生病也可以请假,医药费皇家也一律出了。
为了防止管理人员压榨工匠,过分的克扣工钱。朱由校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还设立了一个投诉箱。
工匠们如果对管理不服,或者发现管理层贪污,影响到他们制造军事装备,都可以写投诉信,这些投诉信朱由校会定期查看。
如此形成工匠与管理层互相监督的制度。
一群大臣看了一圈下来,这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兵工厂,周嘉谟对朱由校问道:“皇上,宫中既然已有兵仗局,何须继续在城外再成立这个军工厂?”
“兵仗局所造军器不合格,而且放在皇城里太吵了,不如移出城外。”朱由校随口说道,他自然不会告诉这些东林党,是因为皇城里的地皮不够用。
朱由校想要训练军队,而且不仅仅是腾骧四卫,京营还有三十万大军要整顿,未来必然需要一个庞大的军工厂才能满足。
城内的地皮全都不够大,所以才在城外圈地。
“这等琐事,交由内臣去办就行了,何须皇上亲自巡视,皇上还是将精力用在政务上为好。”杨涟这时候劝谏道。
“哈哈!政务方面由众爱卿处理就行了,我相信以众爱卿的正直,定然能够把政务处理得很好的。朕闲着也是闲着,可以多出来走走。”朱由校哈哈笑道,看起来十分高兴的样子。
“皇上所言正是,如今朝中奸邪避退,此为天下大兴之象。臣等必将鞠躬尽瘁,报效朝廷。”杨涟等人顿时开始自吹自擂,一副我是忠臣的模样。
“好,好,那就辛苦众爱卿了。”朱由校笑呵呵的说道,这场面堪称君臣和谐典范,看不出半点间隙。PS:有读者怕作者太监,这是作者第五本历史文,前四本均上架完本,这次开马甲,主要是为了换个中意的笔名,大家放心收藏吧!
天启元年,春节非常热闹。
宫内的太监、宫女们都开始了各种庆祝活动,酒宴什么的都都有,宫内人员皆可入席,一时间热闹非凡。
这是每年都有的活动。
而今年则格外热闹,太监、宫女们脸上都有了真正的笑容。朱由校在宫内,也懒得宴请众臣。
那些东林党有什么好宴请的,见了就心烦。
“皇上,您从各省召来的工匠们已经到了。”李进忠对朱由校禀告道,朱由校问道:“来了多少人?”
“一共五百人。”李进忠回答道。
“大过年的。”朱由校随即吩咐道:“把他们安排到军工厂的宿舍去,再给每人发个红包,就给3两白银吧!”
“是,皇上。”李进忠连忙去办。
这段时间,李进忠一直都在负责督建军工厂,在北京城外圈了一大块地皮,在上面兴建起了厂房、宿舍。
此时工匠也到了,朱由校初六就出宫了,前去城外巡视军工厂,这次朱由校是打着天子仪仗出宫的。
结果到了城门口,就被一群东林党大臣拦了下来。
“皇上,您这是往哪儿去?”杨涟出列问道,朱由校说道:“朕出城巡视军工厂,你们拦在这里,难道还不允许朕出城不成?”
“臣岂敢,只是皇上您出城前,总得和我们个旨意,否则大臣们也不放心,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杨涟脸上却是没有什么惶恐的神色,淡定的说道。
“朕去去就回,不用瞎操心。”朱由校挥了挥手,“还不快让开路来。”
“臣遵旨。”杨涟等人让到一边,天子车驾这才得以出城。然而一群大臣却是跟在了后面,如同跟屁虫一般。
朱由校回头看了一眼,索性不管他们。
来到郊外,就看到一个被围墙围了起来的区域,入口处已经挂上了牌子,上面写着‘皇家军工厂’。
门口还站着好几个锦衣卫,皇帝直接进去了,后面的大臣们不知道皇帝在搞什么玩意,也想进去瞧瞧,却被锦衣卫拦了下来。
“闲人止步,此乃军事重地,不得入内。”一名锦衣卫把绣春刀抽出半截,一群大臣鼻子都被气歪了。
杨涟直接上前,怒道:“我们乃是朝中大臣,你有本事就把我砍了。”
锦衣卫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让开,让开。”杨涟伸手把锦衣卫推到一边,东林党圣斗士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锦衣卫面对东林党的撒泼,也直接无奈了。一边极力挡着,一边连忙进去禀报皇帝。
“让他们进来吧!堂堂朝中大臣,这般撒泼成何体统嘛!”朱由校用笑话的语气说道,军工厂不过刚刚筹备起来,也没什么好看的。
很快一群大臣就进来了,一阵左看右看。只见军工厂内,已经搭建了很多棚子,棚子里面许多工匠正在叮叮当当的敲打着,制作着各种军器。
同时还有不少厂房还在施工,整个军工厂内可谓是热火朝天。
朱由校正在视察工匠们的生产,很快朱由校就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些工匠往往是一个人单独制作一件扎甲或兵器,需要的技术要求比较全面。
“皇上,军工厂如果要生产6000具扎甲,以及6000套马甲,苏钢还需要采购一批。”负责军工厂管理的杨迁善是兵仗局的掌印太监,今年也仅有二十岁出头。
“那就再买吧!”朱由校无奈,官营钢铁厂早就倒闭了,现在明王朝制造军器所用的钢铁完全靠买,根本没有朝廷自己生产的钢铁。
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无奈,朱由校也意识到,自己还要兴办钢铁厂才行。否则连军工体系的基础都没有。
“军工厂这样制造军器有些麻烦,可以拆分成各个工序,每个工匠只负责一道工序,最后再组装起来。这样对工匠的要求就不会那么高了。”朱由校接着对杨迁善说道,杨迁善回答道:“奴才已经在尝试了,有十几个工匠正在尝试分工制造军器。”
朱由校惊讶的看了看杨迁善,随即在杨迁善的引导下来到了一个工棚,里面的十几个工匠果然正在分工制造扎甲。
扎甲是明代比较流行的铠甲,是由一个个小铁片反复锻打、编制而成,对冷兵器的防御能力非常不错。
朱由校仔细询问了一番,才知道这种生产方式,在明代的作坊当中已经比较常见。
这种生产方式并非是什么流水线生产,而是叫做‘分工并行’,流水线生产是要有蒸汽机、电击传送的。
分工并行对提高效率方面,也有一定作用,毕竟熟能生巧,不断重复一道工序,速度也就快了。不过这种效率的提高并不是太大,真正的好处是减少工匠的培养时间。一些简单的工序,普通工人培训几天就可以掌握。
“不错,不错。”朱由校看了之后极为满意,对杨迁善说道:“尽快把分工并行的生产方法普及开来。另外还要把量尺标准化,别造得长短规格不一。”
“是,皇上。”杨迁善看到皇帝露出满意的神色,心里顿时也激动起来,这下可算是露脸了。
朱由校又视察了一番军工厂的管理,结果让他十分满意,他制定出的管理制度,杨迁善基本上都执行了下去。
军工厂改变了过去官方作坊,由工匠接官方订单的粗糙管理方式,变成了由官方供应原材料,同时官方制定生产计划,工匠只负责制造的模式。工匠待遇则是每月1两白银,外加一石粮食。
明代一石粮食是92~94公斤左右,基本上足够工匠养家糊口,如果是六口之家,一石粮食基本上也够吃,毕竟粮食消耗大的主要是青壮劳动力,干活的时候军工厂是提供伙食的。外加1两白银,购买生活用品也足够了。
军工厂以后还会给工匠们安排住房什么的,进了军工厂用心干活,就可以吃穿不愁。这年代普通老百姓,最希望的就是获得一份这样稳定的工作。
工匠们如果偷懒,则会被扣工钱。如果出现工伤,皇家会对其负责。生病也可以请假,医药费皇家也一律出了。
为了防止管理人员压榨工匠,过分的克扣工钱。朱由校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还设立了一个投诉箱。
工匠们如果对管理不服,或者发现管理层贪污,影响到他们制造军事装备,都可以写投诉信,这些投诉信朱由校会定期查看。
如此形成工匠与管理层互相监督的制度。
一群大臣看了一圈下来,这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兵工厂,周嘉谟对朱由校问道:“皇上,宫中既然已有兵仗局,何须继续在城外再成立这个军工厂?”
“兵仗局所造军器不合格,而且放在皇城里太吵了,不如移出城外。”朱由校随口说道,他自然不会告诉这些东林党,是因为皇城里的地皮不够用。
朱由校想要训练军队,而且不仅仅是腾骧四卫,京营还有三十万大军要整顿,未来必然需要一个庞大的军工厂才能满足。
城内的地皮全都不够大,所以才在城外圈地。
“这等琐事,交由内臣去办就行了,何须皇上亲自巡视,皇上还是将精力用在政务上为好。”杨涟这时候劝谏道。
“哈哈!政务方面由众爱卿处理就行了,我相信以众爱卿的正直,定然能够把政务处理得很好的。朕闲着也是闲着,可以多出来走走。”朱由校哈哈笑道,看起来十分高兴的样子。
“皇上所言正是,如今朝中奸邪避退,此为天下大兴之象。臣等必将鞠躬尽瘁,报效朝廷。”杨涟等人顿时开始自吹自擂,一副我是忠臣的模样。
“好,好,那就辛苦众爱卿了。”朱由校笑呵呵的说道,这场面堪称君臣和谐典范,看不出半点间隙。PS:有读者怕作者太监,这是作者第五本历史文,前四本均上架完本,这次开马甲,主要是为了换个中意的笔名,大家放心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