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章:粮食订单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很快袁可立也被朱由校任命成了登莱总督。
沈阳、辽阳的陷落,让朱由校第一次获得了人事上的任命权,这个时候皇帝很生气,自己任命朝廷大员,东林党也没有阻挡的理由。
孙承宗和袁可立,一个是东林党一派,一个是四朝老臣,朱由校把他们分别任命为辽东总督和登莱总督,东林党自然是无法反对。
前线大员是任命了,但是军费问题依旧让人头疼。
好在江南那两百万两拖欠税款到了,朱由校连忙将这两百万两白银,直接发到孙承宗手上。
此时的兵部发放军饷还是比较靠谱的,不像崇祯年间兵部军饷发出去,兵部就截留个三五成。特别是当前暂代兵部尚书的是王象乾这个老臣,王象乾年迈,能力可能不怎么样,但起码不会把军饷给截留了。
袁可立前往登莱就任的时候,朱由校则从大明皇家银行取了以百万两白银出来,把自己手上的家底都交给了袁可立。
至于银行吸纳的存款,那是绝对不能乱动的,一旦前线出现问题,说不定会引发挤兑等问题。
所以大明皇家银行揽储的资金,除非是紧急情况,否则是不能随便抽调为国家财政所需的。
朱由校可不想把银行给开倒闭了。
内帑支出了140万两白银补贴国家财政之后,朱由校手上算是没什么钱了。国家税收方面,还要等夏收、秋收,暂时也没什么钱。
好在这个时候,张泉升传回消息,南直隶的琉璃制造厂已经开工生产,并且在天启元年第一个季度,卖出了120万两白银的玻璃制品。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可以彻底打开南方市场了。
朱由校看了张泉升的报告后,高兴的说道:“好,总算是有银子了。传旨,加封张泉升为锦衣卫百户,让他再接再厉。”
“是,皇上。”杨光将旨意记下,然后到司礼监传达。
朱由校高兴过后,却是意识到,玻璃制品的暴利阶段估计不会太长久了,毕竟购买力群体是有限的,玻璃制品也可以说是耐用品。只要不打碎了,用个二三十年都问题不大。当价格走下神坛,利润就没这么高了。
看来还是得寻找更多的开源项目。
于是朱由校立即让李进忠派人前去询问曹金玉的粮行发展情况,曹金玉很快把近期的营业情况汇报了上来。
因为成为了红顶商人,曹金玉有圣旨在手,粮食生意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做得有生有色了。
粮行门店已经在北方各大中城市都铺设开了,资金花费也比较巨大,从大明皇家银行贷款了150万两白银。
最大的花费还是购买粮食,不过资金已经开始周转,主要是曹金玉购买的粮食当中,不少都运到了九边重镇和边军进行交易,三个月当中,规模扩大了五倍,盈利达到了3万两白银。
盈利还不是很高,主要还是规模并不大,同时过了低价购买粮食的时期,要等今年夏收才能在北方购买大批低价粮食。
朱由校立即写了两封书信交给曹金玉,让曹金玉到辽东和山东登莱,分别去找孙承宗和袁可立。
只要孙承宗和袁可立需要购买粮食,全部由曹金玉进行供应。
紧接着朱由校又下了一道圣旨,皇宫粮食采购,以及天子亲军所消耗的粮食,一律指定由‘济民粮行’进行供应。
这个济民粮行,就是朱由校暗中控股的皇家粮行。表面上是由曹金玉经营,而曹金玉的皇家背景,表面上则是曹金玉买马有功得到皇帝赏识。
朱由校之所以不公开经营粮行,主要是因为粮食属于大宗交易商品,是这个时代商人比较重要的经营项目之一。如果皇帝公然插手粮食贸易,恐怕会遭到商人势力的反弹,一群朝臣必然大喊什么与民争利了。
官方是需要大批粮食的,首先是皇室和宗亲的开支。皇室宗亲的数量不断增多,每年开支十分巨大。不过皇室宗亲分散各地,目前济民粮行还不能完全覆盖,所以暂时也就是供应皇宫内部,以及天子亲军的粮食需求。
另外一个就是群臣的禄米,同样也规模不大。大明的官员数量少得可怜,俸禄也低得很,东林党在面对国家财政问题的时候,首先提出的就是‘节流’,跟皇帝讲道理,你要节俭什么的。但是在‘开源’上,却是闭口不谈,一副谈钱太俗的模样。
在这样的风气之下,明王朝能节流的地方,基本上都省到不能再省的程度了,官员也不靠那点俸禄过日子了。
朝廷最大的粮食开支,还是军事上的,主要以边军、辽东为主。
边军原本是有军屯的,但是军屯这么多年下来,多数被侵占,有些则水利年久失修,搞得边军都不能自给自足了,需要运输大批粮食前往边疆。辽东则因为野猪皮的崛起,大批精锐部队集结在辽东,每年也需要消耗大批粮食。
随着孙承宗总督辽东,袁可立总督登莱,辽东各军所需军粮,以及登莱水师所需军粮,全都将由济民粮行供应,这绝对是一笔大订单。
九边方面的军粮运输生意,曹金玉尽管在做,但是规模不大。军粮方面的生意,主要还是晋商在经营。
济民粮行承包辽东军粮供应,已经开始威胁经商的利益了。这个时候,如果强行下旨由济民粮行供应九边军粮,那就会引起晋商的反弹了。
至于南方的粮食生意,主要还是城镇商品粮为主。南方因为商品经济泛滥,人口的增长等等因素,城镇人口是很多的。济民粮行目前经营的还是北方市场,南方市场暂时还无力染指。
曹金玉得到旨意后,立即派人到辽东和登莱,与孙承宗和袁可立联系,洽谈军粮供应。
一个月之后,曹金玉统计了一番官方粮食订单,每年仅官方在北方所需粮食达到了300万石,利润方面最少有100万两白银。
PS:合同折腾了将近两个星期,先是注册时尾号出错,接着签约编辑出差,又碰上端午放假,现在终于是签约了,开始进入冲榜状态,只剩下两个星期的冲榜时间,有点要爆炸的赶脚,作者慌得要死,求推荐票、收藏支持!另外明天开始恢复两更状态。
很快袁可立也被朱由校任命成了登莱总督。
沈阳、辽阳的陷落,让朱由校第一次获得了人事上的任命权,这个时候皇帝很生气,自己任命朝廷大员,东林党也没有阻挡的理由。
孙承宗和袁可立,一个是东林党一派,一个是四朝老臣,朱由校把他们分别任命为辽东总督和登莱总督,东林党自然是无法反对。
前线大员是任命了,但是军费问题依旧让人头疼。
好在江南那两百万两拖欠税款到了,朱由校连忙将这两百万两白银,直接发到孙承宗手上。
此时的兵部发放军饷还是比较靠谱的,不像崇祯年间兵部军饷发出去,兵部就截留个三五成。特别是当前暂代兵部尚书的是王象乾这个老臣,王象乾年迈,能力可能不怎么样,但起码不会把军饷给截留了。
袁可立前往登莱就任的时候,朱由校则从大明皇家银行取了以百万两白银出来,把自己手上的家底都交给了袁可立。
至于银行吸纳的存款,那是绝对不能乱动的,一旦前线出现问题,说不定会引发挤兑等问题。
所以大明皇家银行揽储的资金,除非是紧急情况,否则是不能随便抽调为国家财政所需的。
朱由校可不想把银行给开倒闭了。
内帑支出了140万两白银补贴国家财政之后,朱由校手上算是没什么钱了。国家税收方面,还要等夏收、秋收,暂时也没什么钱。
好在这个时候,张泉升传回消息,南直隶的琉璃制造厂已经开工生产,并且在天启元年第一个季度,卖出了120万两白银的玻璃制品。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可以彻底打开南方市场了。
朱由校看了张泉升的报告后,高兴的说道:“好,总算是有银子了。传旨,加封张泉升为锦衣卫百户,让他再接再厉。”
“是,皇上。”杨光将旨意记下,然后到司礼监传达。
朱由校高兴过后,却是意识到,玻璃制品的暴利阶段估计不会太长久了,毕竟购买力群体是有限的,玻璃制品也可以说是耐用品。只要不打碎了,用个二三十年都问题不大。当价格走下神坛,利润就没这么高了。
看来还是得寻找更多的开源项目。
于是朱由校立即让李进忠派人前去询问曹金玉的粮行发展情况,曹金玉很快把近期的营业情况汇报了上来。
因为成为了红顶商人,曹金玉有圣旨在手,粮食生意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做得有生有色了。
粮行门店已经在北方各大中城市都铺设开了,资金花费也比较巨大,从大明皇家银行贷款了150万两白银。
最大的花费还是购买粮食,不过资金已经开始周转,主要是曹金玉购买的粮食当中,不少都运到了九边重镇和边军进行交易,三个月当中,规模扩大了五倍,盈利达到了3万两白银。
盈利还不是很高,主要还是规模并不大,同时过了低价购买粮食的时期,要等今年夏收才能在北方购买大批低价粮食。
朱由校立即写了两封书信交给曹金玉,让曹金玉到辽东和山东登莱,分别去找孙承宗和袁可立。
只要孙承宗和袁可立需要购买粮食,全部由曹金玉进行供应。
紧接着朱由校又下了一道圣旨,皇宫粮食采购,以及天子亲军所消耗的粮食,一律指定由‘济民粮行’进行供应。
这个济民粮行,就是朱由校暗中控股的皇家粮行。表面上是由曹金玉经营,而曹金玉的皇家背景,表面上则是曹金玉买马有功得到皇帝赏识。
朱由校之所以不公开经营粮行,主要是因为粮食属于大宗交易商品,是这个时代商人比较重要的经营项目之一。如果皇帝公然插手粮食贸易,恐怕会遭到商人势力的反弹,一群朝臣必然大喊什么与民争利了。
官方是需要大批粮食的,首先是皇室和宗亲的开支。皇室宗亲的数量不断增多,每年开支十分巨大。不过皇室宗亲分散各地,目前济民粮行还不能完全覆盖,所以暂时也就是供应皇宫内部,以及天子亲军的粮食需求。
另外一个就是群臣的禄米,同样也规模不大。大明的官员数量少得可怜,俸禄也低得很,东林党在面对国家财政问题的时候,首先提出的就是‘节流’,跟皇帝讲道理,你要节俭什么的。但是在‘开源’上,却是闭口不谈,一副谈钱太俗的模样。
在这样的风气之下,明王朝能节流的地方,基本上都省到不能再省的程度了,官员也不靠那点俸禄过日子了。
朝廷最大的粮食开支,还是军事上的,主要以边军、辽东为主。
边军原本是有军屯的,但是军屯这么多年下来,多数被侵占,有些则水利年久失修,搞得边军都不能自给自足了,需要运输大批粮食前往边疆。辽东则因为野猪皮的崛起,大批精锐部队集结在辽东,每年也需要消耗大批粮食。
随着孙承宗总督辽东,袁可立总督登莱,辽东各军所需军粮,以及登莱水师所需军粮,全都将由济民粮行供应,这绝对是一笔大订单。
九边方面的军粮运输生意,曹金玉尽管在做,但是规模不大。军粮方面的生意,主要还是晋商在经营。
济民粮行承包辽东军粮供应,已经开始威胁经商的利益了。这个时候,如果强行下旨由济民粮行供应九边军粮,那就会引起晋商的反弹了。
至于南方的粮食生意,主要还是城镇商品粮为主。南方因为商品经济泛滥,人口的增长等等因素,城镇人口是很多的。济民粮行目前经营的还是北方市场,南方市场暂时还无力染指。
曹金玉得到旨意后,立即派人到辽东和登莱,与孙承宗和袁可立联系,洽谈军粮供应。
一个月之后,曹金玉统计了一番官方粮食订单,每年仅官方在北方所需粮食达到了300万石,利润方面最少有100万两白银。
PS:合同折腾了将近两个星期,先是注册时尾号出错,接着签约编辑出差,又碰上端午放假,现在终于是签约了,开始进入冲榜状态,只剩下两个星期的冲榜时间,有点要爆炸的赶脚,作者慌得要死,求推荐票、收藏支持!另外明天开始恢复两更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