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郭嘉的选择条件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韩馥拱手之间,把冀州百万之众送给袁绍的消息传出时,天下无不为之震动。
刚刚渡过黄河的颍川书院的一帮士子,个个都是喜形于色,因为他们当中已经有人获悉,促成韩馥献城的第一功臣便是荀谌,而荀谌乃是荀彧之兄,凭此大功,荀谌自是水涨船高,而这个时候颍川书院的士子投过去,有荀谌作为引荐,又岂会担心受不到重用?
而这个时候,在驿站的另一间客房内,荀彧、荀攸、郭嘉三人却因为此事,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韩文节糊涂至极,竟然把州郡拱手让人,死期不远矣。”向来与韩馥关系不错的荀攸,微微一叹道:“如今韩文节既然已然失去州郡,再去河北已经没有意义,吾已经决定奉召去长安看看,一来去见见几位故交,二来也可以查探一下董卓虚实。”
“也好,若是不可违,公达切莫强出头。”荀彧见他主意已定,遂点头道:“不过如今我四哥(荀谌)三哥(荀衍)都在袁绍帐下,吾也答应他们来邺城,既然已经过了黄河,吾就先去见见袁本初,若此人心存汉室,可堪造就,吾在写信相招你们二人,当时吾也希望你们二人能够前来襄助。”
“知我者文若也。”对于荀彧看出自己的心思,郭嘉不但没有丝毫惊讶,反而开怀的大笑了起来。
“奉孝,你身子骨弱,独自游离还需多注意安全,这里有点路费,还望你莫要嫌弃。”荀攸对于这个后起之秀,也是十分欣赏,所以对他也是特别关照。
“公达兄的接济,嘉就却之不恭了。”若是别人给他钱,郭嘉是断然不会收的,但颍川有两个人的钱,他却总是无法拒绝,一是荀彧,二是荀攸,因为这二人都是仁德君子,对他从来都没有半点轻视,更没有丝毫怜悯之意,给他钱财纯属作为知己好友的扶持。
“奉孝,天下****,此去多珍重。”荀彧起身道。
“后会有期。”郭嘉点点头,作揖与二人一拜,就这样孑然的离开驿站而去。
至于他将去何处,荀彧和荀攸都没有问,不是他们不关心郭嘉,而是他们知道郭嘉的远大抱负,也相信凭借郭嘉的智谋,只要有一线机会,他断然都会安然无恙的。
郭嘉走后不久,荀攸也带着几名随从前往长安而去,荀彧则带着颍川书院的一批学子,继续投奔邺城而来,对于袁绍这个名动天下的袁家子弟,荀彧此时多少还是抱着很大的期待的。
就在荀彧到达邺城前夕,早先一步来到邺城的郭嘉,却失望的离开邺城,转道去了幽州。
郭嘉离开之前,经过同乡辛评的引荐见到了袁绍一面,辛评这个韩馥的同乡,在韩馥投奔袁绍之后,他自然也就成为了袁绍的部下。
郭嘉是年不过二十一岁,出身寒族的他,虽然满腹经纶才学,但这个时候却是声名不显,不过作为颍川书院出身的辛评和郭图,对于颍川书院掌教荀爽推崇备至的后辈,却还是知道的。
原本袁绍在得知郭嘉年纪二十出头的去小青年,而且还是出身寒族之时,压根就提不起兴趣接见的,不过后来在郭图的说项下,方才勉强见了郭嘉一面。
但袁绍此时刚得冀州,正是志得意满之时,对于郭嘉这么一个文弱的书生,打心里是瞧不起的,但对于郭图和辛评这样的名士推荐的人,他却也不好过于轻慢,而且为了笼络人心,他对于前来投奔的名士,一向都颇为礼遇的,故在河北的士人眼中,袁绍一直都有礼贤下士的豪杰气度。
在接见郭嘉之时,袁绍也是一脸春风的询问了郭嘉几个治国方针,但在听完郭嘉那中规中矩的回答后,袁绍已然把郭嘉归入了纸上谈兵的无用之人之列。
“奉孝先生大才,冀州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可先在驿馆住下,绍定然会良才而用。”敷衍了郭嘉一番,袁绍随即起身而去。
“奉孝,你这可是老身长谈啊,以你的眼光,难道真看不出汉室已经难以扶持了吗?为何开口闭口都是东出河洛,解救陛下与危难的策略呢?”看到袁绍失望的表情,郭图脸色也有些不快抱怨道。
“是啊,公则(郭图)说的有理,如今大势我等都能看出,吾主袁绍乃当今豪杰,今的冀州之地,帐下文武将才无数,足以建立称王称霸的大业,你怎可一再劝说他进河洛,去扶持董卓手中的那个傀儡呢?”辛评这话说的已经极其的不客气,但也侧面反映出那些世族子弟,心中已然失去了忠君爱国的道德标准。
对于二人的指责,郭嘉平静的回道:“汉室承平数百年,天下百姓无不心存汉室的恩惠,在嘉看来成就称王称霸的大业,与扶持汉室天子并没有丝毫的冲突。吾观袁绍礼贤下士的举动,不过是效仿周公的样子,却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和辨别人才,这样的人好谋无断,思虑的多却不得要领,又如何能够成就霸业呢?”
“古今明智之人,选择辅佐的人主,都会审慎的观察他的主人,只有凡事都周全,才是真正能够值得自己辅佐的人主。”
“好一张伶牙俐齿,汝之意说吾等有眼不识泰山?也罢,算是吾等多事了。”郭图见郭嘉把袁绍贬得一文不值,气急之下,不由冷笑而去。
“哼,年轻气盛,看来荀师师看错你了。。”辛评也是不满的冷哼一声,转身就朝门口走去。
“仲治兄何须动怒,人各有志,岂能强求。”郭嘉微微一笑,看着回头的辛评道:“听说你与韩子扬有过节,不知此人究竟如何?”
“丧家之犬而已。”辛评冷冷的回了一句,接着又讥讽道:“不过此人与汝倒是有一点很像,自诩才识无双,恃才傲物,视天下英才为无物,可惜尔等岂知天下才俊高杰之人犹如过江之鲫,又岂是你等能够小觑的?”
“多谢仲治兄的教诲。”郭嘉躬身作揖一拜,丝毫不以为意的看着辛评离去的背影,内心却不由自忖道:鸿鹄安知燕雀之志,看来吾有必要去见见哪位才识无双的同乡才是。
从邺城离开之后,郭嘉径直去了真定,在真定盘桓了半个月,不过在离开真定的时候,郭嘉却对那个素未谋面,但闻名多时的乡党韩烈,已然升起会晤一面的好奇心。
在真定韩烈有过很多仁政,也有很多善举,可以说在真定百姓心目中,韩烈无疑就是当时的青天。事实上真定百姓对于韩烈也一直惦挂着,即便韩烈已经走了大半年,但说起韩烈,真定的百姓无不是交口称赞。
韩烈离开真定的时候,真定的百姓只知道他要去青州,可如今数月过去,当初那些跟随韩烈离去的青壮义从,很多也给家里写过信,所以很多百姓都知道韩烈如今在北海。
得知韩烈领着几千义从人马在北海,郭嘉随即坐了决定去北海,不过去北海之前,他先去了一趟博陵郡,原本他是准备去拜访博陵郡太守刘备的,但不巧的是他赶到博陵的时候,刘备带着手下的主薄郑泰去了邺城,拜见新晋的冀州牧袁绍。
留守博陵郡的人,则是刘备的二弟关羽,以及刚刚被他任命的别驾田丰,说起来田丰离开韩馥之后,就隐居在了家乡。颇有识人之明的郑泰,得知田丰隐居在家的消息后,大喜过望的他,亲自引荐刘备前往拜访了田丰数次,在与刘备一番交谈之后,田丰发现刘备这个人虽然名望不足,但却谦虚仁厚,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并加以采纳。
对于这点,田丰自是十分欣赏,但深知刘备根基浅薄的他,对于出仕刘备还是心存顾虑的,不过随后刘备请出老师卢植前往说辞之下,田丰这才答应刘备出仕,并出任博陵别驾一职。
卢植作为涿鹿书院的掌教,他的人望在河北是毋庸置疑的,能够获得卢植的暗中,田丰自然是不用担心未来刘备在河北的人脉根基会浅薄的问题,这也是田丰会答应刘备出仕的根本所在。不过田丰刚刚上任,正好赶上韩馥把冀州献给了袁绍,得知此事的田丰,给刘备出了第一个主意,那就是让刘备去邺城拜见袁绍。
田丰对刘备的原话是怎么说的:“袁绍名望动天下,向来爱惜自己的羽毛,公若主动相投,必然无事,若公不予理睬,必然遭到此人的打击,而公眼下兵微将寡,可先暂时依附在此人帐下,树立自己的声名,建立自己的人脉,以待天时。”
对于田丰的进言,刘备也曾迟疑的问:“如今袁绍不过新得冀州,人心未附,公孙瓒十万铁骑一旦南下,河北局势不可预料,吾若舍弃旧交投奔,一旦公孙瓒获胜,吾为之奈何?”
“明公所虑虽然不无道理,但也正是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明公率先归附袁绍,方才真正能够获得此人的信任,至于公孙瓒虽然强盛,但此人却是有勇无谋之辈,冲锋陷阵袁绍自是不如他,可幽冀二州,纵横千里,岂是一战可定的?吾料公孙瓒一旦进入冀州,他的骑兵就会失去优势,到时袁绍只要聚兵一处,一战足以溃之。”田丰淡然一笑,却是充满了自信。
也正是田丰的这一番进言,刘备方才决定舍弃故交公孙瓒,转而投奔到了袁绍帐下,事实正如田丰所料,当袁绍得知刘备前来归附时,喜出望外的迎出了邺城。
为了笼络人心,对于第一个前来归附的刘备,袁绍在谋士逢纪的建议下,直接上表表举刘备为左将军不说,还让他领了幽州刺史一职,这一手可是厉害,当公孙瓒获悉消息时,气的火冒三丈的大骂刘备忘恩负义,因为这个时候公孙瓒在没有皇帝圣旨的御封之下,自领了幽州牧一职。
自领就是僭越,若在大汉皇权在握的时候,那就是杀头之罪,不过在汉末,自领已经变得习以为常。
郭嘉此次游历各地,拜访那些郡守州牧,实际上就是为了寻找可以辅佐的明主,在博陵得知刘备已经归附了袁绍后,对于刘备未来几年的发展,他已然能够看透,对于此人他也就没有了多大兴趣。
之后他一路辗转南下,投往青州而来,不过当他抵达青州之时,青州地面却爆发了一次更加剧烈的天灾人祸,从而彻底打乱了郭嘉的计划,也让的命运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之上。
韩馥拱手之间,把冀州百万之众送给袁绍的消息传出时,天下无不为之震动。
刚刚渡过黄河的颍川书院的一帮士子,个个都是喜形于色,因为他们当中已经有人获悉,促成韩馥献城的第一功臣便是荀谌,而荀谌乃是荀彧之兄,凭此大功,荀谌自是水涨船高,而这个时候颍川书院的士子投过去,有荀谌作为引荐,又岂会担心受不到重用?
而这个时候,在驿站的另一间客房内,荀彧、荀攸、郭嘉三人却因为此事,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韩文节糊涂至极,竟然把州郡拱手让人,死期不远矣。”向来与韩馥关系不错的荀攸,微微一叹道:“如今韩文节既然已然失去州郡,再去河北已经没有意义,吾已经决定奉召去长安看看,一来去见见几位故交,二来也可以查探一下董卓虚实。”
“也好,若是不可违,公达切莫强出头。”荀彧见他主意已定,遂点头道:“不过如今我四哥(荀谌)三哥(荀衍)都在袁绍帐下,吾也答应他们来邺城,既然已经过了黄河,吾就先去见见袁本初,若此人心存汉室,可堪造就,吾在写信相招你们二人,当时吾也希望你们二人能够前来襄助。”
“知我者文若也。”对于荀彧看出自己的心思,郭嘉不但没有丝毫惊讶,反而开怀的大笑了起来。
“奉孝,你身子骨弱,独自游离还需多注意安全,这里有点路费,还望你莫要嫌弃。”荀攸对于这个后起之秀,也是十分欣赏,所以对他也是特别关照。
“公达兄的接济,嘉就却之不恭了。”若是别人给他钱,郭嘉是断然不会收的,但颍川有两个人的钱,他却总是无法拒绝,一是荀彧,二是荀攸,因为这二人都是仁德君子,对他从来都没有半点轻视,更没有丝毫怜悯之意,给他钱财纯属作为知己好友的扶持。
“奉孝,天下****,此去多珍重。”荀彧起身道。
“后会有期。”郭嘉点点头,作揖与二人一拜,就这样孑然的离开驿站而去。
至于他将去何处,荀彧和荀攸都没有问,不是他们不关心郭嘉,而是他们知道郭嘉的远大抱负,也相信凭借郭嘉的智谋,只要有一线机会,他断然都会安然无恙的。
郭嘉走后不久,荀攸也带着几名随从前往长安而去,荀彧则带着颍川书院的一批学子,继续投奔邺城而来,对于袁绍这个名动天下的袁家子弟,荀彧此时多少还是抱着很大的期待的。
就在荀彧到达邺城前夕,早先一步来到邺城的郭嘉,却失望的离开邺城,转道去了幽州。
郭嘉离开之前,经过同乡辛评的引荐见到了袁绍一面,辛评这个韩馥的同乡,在韩馥投奔袁绍之后,他自然也就成为了袁绍的部下。
郭嘉是年不过二十一岁,出身寒族的他,虽然满腹经纶才学,但这个时候却是声名不显,不过作为颍川书院出身的辛评和郭图,对于颍川书院掌教荀爽推崇备至的后辈,却还是知道的。
原本袁绍在得知郭嘉年纪二十出头的去小青年,而且还是出身寒族之时,压根就提不起兴趣接见的,不过后来在郭图的说项下,方才勉强见了郭嘉一面。
但袁绍此时刚得冀州,正是志得意满之时,对于郭嘉这么一个文弱的书生,打心里是瞧不起的,但对于郭图和辛评这样的名士推荐的人,他却也不好过于轻慢,而且为了笼络人心,他对于前来投奔的名士,一向都颇为礼遇的,故在河北的士人眼中,袁绍一直都有礼贤下士的豪杰气度。
在接见郭嘉之时,袁绍也是一脸春风的询问了郭嘉几个治国方针,但在听完郭嘉那中规中矩的回答后,袁绍已然把郭嘉归入了纸上谈兵的无用之人之列。
“奉孝先生大才,冀州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可先在驿馆住下,绍定然会良才而用。”敷衍了郭嘉一番,袁绍随即起身而去。
“奉孝,你这可是老身长谈啊,以你的眼光,难道真看不出汉室已经难以扶持了吗?为何开口闭口都是东出河洛,解救陛下与危难的策略呢?”看到袁绍失望的表情,郭图脸色也有些不快抱怨道。
“是啊,公则(郭图)说的有理,如今大势我等都能看出,吾主袁绍乃当今豪杰,今的冀州之地,帐下文武将才无数,足以建立称王称霸的大业,你怎可一再劝说他进河洛,去扶持董卓手中的那个傀儡呢?”辛评这话说的已经极其的不客气,但也侧面反映出那些世族子弟,心中已然失去了忠君爱国的道德标准。
对于二人的指责,郭嘉平静的回道:“汉室承平数百年,天下百姓无不心存汉室的恩惠,在嘉看来成就称王称霸的大业,与扶持汉室天子并没有丝毫的冲突。吾观袁绍礼贤下士的举动,不过是效仿周公的样子,却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和辨别人才,这样的人好谋无断,思虑的多却不得要领,又如何能够成就霸业呢?”
“古今明智之人,选择辅佐的人主,都会审慎的观察他的主人,只有凡事都周全,才是真正能够值得自己辅佐的人主。”
“好一张伶牙俐齿,汝之意说吾等有眼不识泰山?也罢,算是吾等多事了。”郭图见郭嘉把袁绍贬得一文不值,气急之下,不由冷笑而去。
“哼,年轻气盛,看来荀师师看错你了。。”辛评也是不满的冷哼一声,转身就朝门口走去。
“仲治兄何须动怒,人各有志,岂能强求。”郭嘉微微一笑,看着回头的辛评道:“听说你与韩子扬有过节,不知此人究竟如何?”
“丧家之犬而已。”辛评冷冷的回了一句,接着又讥讽道:“不过此人与汝倒是有一点很像,自诩才识无双,恃才傲物,视天下英才为无物,可惜尔等岂知天下才俊高杰之人犹如过江之鲫,又岂是你等能够小觑的?”
“多谢仲治兄的教诲。”郭嘉躬身作揖一拜,丝毫不以为意的看着辛评离去的背影,内心却不由自忖道:鸿鹄安知燕雀之志,看来吾有必要去见见哪位才识无双的同乡才是。
从邺城离开之后,郭嘉径直去了真定,在真定盘桓了半个月,不过在离开真定的时候,郭嘉却对那个素未谋面,但闻名多时的乡党韩烈,已然升起会晤一面的好奇心。
在真定韩烈有过很多仁政,也有很多善举,可以说在真定百姓心目中,韩烈无疑就是当时的青天。事实上真定百姓对于韩烈也一直惦挂着,即便韩烈已经走了大半年,但说起韩烈,真定的百姓无不是交口称赞。
韩烈离开真定的时候,真定的百姓只知道他要去青州,可如今数月过去,当初那些跟随韩烈离去的青壮义从,很多也给家里写过信,所以很多百姓都知道韩烈如今在北海。
得知韩烈领着几千义从人马在北海,郭嘉随即坐了决定去北海,不过去北海之前,他先去了一趟博陵郡,原本他是准备去拜访博陵郡太守刘备的,但不巧的是他赶到博陵的时候,刘备带着手下的主薄郑泰去了邺城,拜见新晋的冀州牧袁绍。
留守博陵郡的人,则是刘备的二弟关羽,以及刚刚被他任命的别驾田丰,说起来田丰离开韩馥之后,就隐居在了家乡。颇有识人之明的郑泰,得知田丰隐居在家的消息后,大喜过望的他,亲自引荐刘备前往拜访了田丰数次,在与刘备一番交谈之后,田丰发现刘备这个人虽然名望不足,但却谦虚仁厚,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并加以采纳。
对于这点,田丰自是十分欣赏,但深知刘备根基浅薄的他,对于出仕刘备还是心存顾虑的,不过随后刘备请出老师卢植前往说辞之下,田丰这才答应刘备出仕,并出任博陵别驾一职。
卢植作为涿鹿书院的掌教,他的人望在河北是毋庸置疑的,能够获得卢植的暗中,田丰自然是不用担心未来刘备在河北的人脉根基会浅薄的问题,这也是田丰会答应刘备出仕的根本所在。不过田丰刚刚上任,正好赶上韩馥把冀州献给了袁绍,得知此事的田丰,给刘备出了第一个主意,那就是让刘备去邺城拜见袁绍。
田丰对刘备的原话是怎么说的:“袁绍名望动天下,向来爱惜自己的羽毛,公若主动相投,必然无事,若公不予理睬,必然遭到此人的打击,而公眼下兵微将寡,可先暂时依附在此人帐下,树立自己的声名,建立自己的人脉,以待天时。”
对于田丰的进言,刘备也曾迟疑的问:“如今袁绍不过新得冀州,人心未附,公孙瓒十万铁骑一旦南下,河北局势不可预料,吾若舍弃旧交投奔,一旦公孙瓒获胜,吾为之奈何?”
“明公所虑虽然不无道理,但也正是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明公率先归附袁绍,方才真正能够获得此人的信任,至于公孙瓒虽然强盛,但此人却是有勇无谋之辈,冲锋陷阵袁绍自是不如他,可幽冀二州,纵横千里,岂是一战可定的?吾料公孙瓒一旦进入冀州,他的骑兵就会失去优势,到时袁绍只要聚兵一处,一战足以溃之。”田丰淡然一笑,却是充满了自信。
也正是田丰的这一番进言,刘备方才决定舍弃故交公孙瓒,转而投奔到了袁绍帐下,事实正如田丰所料,当袁绍得知刘备前来归附时,喜出望外的迎出了邺城。
为了笼络人心,对于第一个前来归附的刘备,袁绍在谋士逢纪的建议下,直接上表表举刘备为左将军不说,还让他领了幽州刺史一职,这一手可是厉害,当公孙瓒获悉消息时,气的火冒三丈的大骂刘备忘恩负义,因为这个时候公孙瓒在没有皇帝圣旨的御封之下,自领了幽州牧一职。
自领就是僭越,若在大汉皇权在握的时候,那就是杀头之罪,不过在汉末,自领已经变得习以为常。
郭嘉此次游历各地,拜访那些郡守州牧,实际上就是为了寻找可以辅佐的明主,在博陵得知刘备已经归附了袁绍后,对于刘备未来几年的发展,他已然能够看透,对于此人他也就没有了多大兴趣。
之后他一路辗转南下,投往青州而来,不过当他抵达青州之时,青州地面却爆发了一次更加剧烈的天灾人祸,从而彻底打乱了郭嘉的计划,也让的命运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