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谁是最后的赢家(10)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八十章谁是最后的赢家(10)
李泌有些不安地清了清嗓子,又继续宣布了下去。
皇台上的皇帝依旧神色平静,不过,此时他突然缓缓起身,环视众人,最后将深沉凝重的目光投射在成王李俶的身上。
李泌朗声道:“成王李俶加封为中书令——”
如此简单直接的一道诏命让殿中文武大臣再次愕然。
但旋即,属于李俶阵营中的所有拥趸者都喜形于色,几乎都要当场欢呼雀跃起来向李俶当面恭贺;中书省主官占据朝廷要害职位,以李俶的亲王之位、名义上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再掌控中书省,权势更涨。
皇帝的不按照常理出牌,李俶面色呆了呆,但他也旋即平静下来,他快步出班,拜伏了下去:“儿臣拜谢吾皇万岁万万岁!”
不少朝臣兴奋地同时躬身拜了下去,齐声道:“吾皇英明!”
李亨站在丹墀上,神色平静地挥了挥手,嘴角却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冷笑。他心里冷笑道,接下来你们就不会再喊朕英明了——
李泌神色复杂地继续诵读了下去:“自朕奉太上皇诏命登基以来,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庆,端在元良。皇长子成王李俶,为朕之首嗣,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赐名为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册封李揆为太子少师,马平为太子詹事……”
前一日改封成王,翌日加封皇太子。这在大唐建国以来的历史上,还属于首次。
李泌的诵读石破天惊!
金殿之上,除了皇帝之外,包括宣布诏书的李泌本人,都脸色变得非常震撼。李辅国站在皇帝身后,更是脸色狂喜。
皇帝竟然突兀地、没有任何前奏地就自作主张册封李俶为皇太子了,而且还极尽褒奖,赐名为豫。李辅国做梦都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结果,如果早知道皇帝下了决断,他恐怕早就投向李俶一系了,还犹豫什么?
所有人都用极其震撼的目光投向了也同样面色大变的李俶。幸福来得太突然,李俶有那么一瞬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等到他确认了李泌的诏命无疑时,脸色不由狂喜。
册封为太子,又加封为中书令。这是何等的恩宠和信任!
这一刻,李俶感觉到非常羞愧。
他再次出班拜伏在地,声音哽咽拜谢皇恩。
李亨淡然道:“汝为朕之皇长子,德才兼备,忠勇过人,协助朕平定叛乱,这天下,有汝之一半。朕顺应天命,册封汝为皇太子,入主东宫,号为大唐储君。希望汝日后忠于国事,也好在朕百年之后,接掌社稷江山——诸位爱卿,传诏天下,后日一早祭告宗庙!”
李俶(以后改称李豫了)感激涕零道:“父皇恩德,泽备于天,儿臣当竭尽所能、夙夜在公,梳理国政,为父皇分忧!”
李俶的铁杆拥趸们自发出班,跪伏在地,欢天喜地地附和着李豫的话,山呼万岁不止,金殿之上原本凝重沉闷的气氛因为李豫的被册封为皇太子而变得喜气洋洋。
李泌和杜鸿渐几人面面相觑,暗暗倒吸了一口凉气。
皇帝这到底是打了一张什么牌啊,一边擢升非李豫派系的重臣,一边又赋予李豫更大的权势,进而封为储君——原本议定储君需要文武商议后上表劝进,如今倒成了皇帝一个人做主,只是这种乾纲独断迎合了多数朝臣的心,没有人反对罢了。
李亨环视着在李豫身后齐呼啦跪了一地的占据了满朝文武中大半的官僚人群,脸色微微一变,却旋即变得波澜不惊。李豫对于朝臣和朝政的掌控力度,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大。
但接下来,谁都没有想到,皇帝竟然还有第三道诏命。
当李泌一字一句宣布出册封赵王李系为尚书左仆射、天下兵马行军副总管(即天下兵马副元帅)、三日后率军出征平叛的诏命时,又引发了金殿之上的震撼,窃窃私语声不绝于耳。
李泌悄然向杜鸿渐投过兴奋的一瞥。
皇帝这一招真的是太高明了。先册封郭子仪一个武将首脑,安抚了朝中武将派系的人心;旋即又提拔非李豫派系的文臣,平衡了文臣的心;而就在册封皇太子李豫之后,紧接着册封赵王李系,赋予其等同于郭子仪的军权,隐隐对太子李豫形成了某种牵制。
赵王李系山呼万岁,拜谢隆恩。
李系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上内心深处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这个时候,他终于意识到,孔晟曾经的暗示并非空穴来风,皇帝早就有心要扶植他起势,然后凭借他来抗衡李俶。只是李系并不知道,李亨也是今日一早才刚刚下定了决心。
李豫脸色大变,方才被封为太子的喜悦渐渐消散。他是何等是心机城府,马上就意识到皇帝这是在搞权力制衡的帝王心术了,一方面册封自己为太子,稳住自己这边的朝臣,一方面又故意扶植赵王李系起来,为日后牵制东宫未雨绸缪打好基础。
别看他进入东宫,成为合法的大唐储君,又占据了中书令的高位权柄,但却失去了军权。名义上,他还是兵马大元帅,但大元帅之下有两名掌兵的副元帅,郭子仪和赵王李系,权衡利弊之下,实际上是变相削了他的兵权。
李豫咬了咬牙没有任何迟疑,他马上出班拜倒道:“父皇,儿臣以为不妥。平叛乃是军国要务,事关天下稳定和朝廷威仪,赵王文不足辅国、武不能上阵杀敌,让他率军平叛,万万不可!”
李亨深色不变,淡淡道:“太子,你与赵王,都是朕的儿子,既然你当日都能领军统兵,赵王也无不可。”
李豫却轻蔑地扫了跪伏在一侧的赵王李系,高声道:“父皇,儿臣认为,二弟赵王并不能服众,将朝廷兵马交在他的手上,必定酿成大祸!还请父皇收回成命!”
李亨的声音微微有了几分怒气:“太子,你待如何?”
“父皇,儿臣愿意亲自统兵,率军出征。儿臣愿意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立下军令状,若是不能剿灭安庆绪叛军所部,儿臣愿意以死谢罪!”李豫慷慨激昂道。
李亨冷哼一声,怒斥道:“你是大唐储君,一国太子,焉能轻易离京?若是你在军中有个什么闪失,让朕怎么面对这天下臣民?”
李豫嘴角抽搐了一下,皇帝以此为理由,倒也义正辞严,一时间他倒是无言以对。
这个时候,李豫终于醒悟过来,自己算是上了皇帝的套,欲罢不能了。皇帝先是给了自己一个甜枣,旋即又抡起了大棒子,大唐储君是不错,但对于手里的权力,李豫可是半点也不想交出去。话说回来,一个失去了绝对权力的东宫太子,不过是一个空壳罢了。
纵然是要交出去,也不能是交给赵王李系。
今日李亨若是册封他人为将,他都不会反弹这么激烈。可既然是赵王李系,日后必然对他这个太子构成深深的威胁,李豫当然不可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李豫向自己的铁杆麾下诸多人投去了求援的一瞥。
南衙十二卫和北门四军所属,左右金吾卫、左右羽林卫、左右龙武卫等诸大将军,十数名三品大将在左羽林卫大将军马安义的带领下,慨然出班,呼啦啦跪拜了一地,朗声齐声高呼,以赵王李系才德不足不能统兵为由,强烈反对给予李系军权。
旋即,又有李揆、马平等文臣大声附和。
如此一来,满朝文武中反对的声浪超过了半数。这些文武大臣跪在地上,或痛哭流涕或声色俱厉或苦口婆心地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劝阻皇帝收回成命。
李豫嘴角浮起一抹得意的笑容。
皇帝再有打算,也不能逆着群臣的集体反对而不顾。而事实上,皇帝的诏命若是没有各级朝臣的贯彻落实,也就相当于一句空话。
赵王李系神色微变。尽管他心性沉稳,但当面有这么多的朝臣指责他才德不足、能力很差,他的心情还能好过的了?要说不难堪、不愤怒,那是假的。
只是赵王李系心里很清楚,无论如何,今日这种场合下,不适合他自我辩白,甚至不能多说半句话,只能静观其变,看看皇帝能不能抗住这种巨大的压力。
说实话,李系没有太大的把握。
群情鼎沸,殿上乱成了一锅粥。皇帝李亨貌似愤怒到了一个极致,他呼呼地穿着粗气,缓缓坐在了龙椅上。
李泌和杜鸿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眸中读到了一丝无奈。皇帝想要干什么,傻瓜都能猜出来。只是皇帝似乎对李豫的势力和反弹力度估计不足,如今被李豫裹夹着众臣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逼宫反扑,皇帝看上去一点应变的准备都没有。
既然如此,又何必急匆匆推赵王李系出来?这实在是有些操之过急了呀。(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章谁是最后的赢家(10)
李泌有些不安地清了清嗓子,又继续宣布了下去。
皇台上的皇帝依旧神色平静,不过,此时他突然缓缓起身,环视众人,最后将深沉凝重的目光投射在成王李俶的身上。
李泌朗声道:“成王李俶加封为中书令——”
如此简单直接的一道诏命让殿中文武大臣再次愕然。
但旋即,属于李俶阵营中的所有拥趸者都喜形于色,几乎都要当场欢呼雀跃起来向李俶当面恭贺;中书省主官占据朝廷要害职位,以李俶的亲王之位、名义上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再掌控中书省,权势更涨。
皇帝的不按照常理出牌,李俶面色呆了呆,但他也旋即平静下来,他快步出班,拜伏了下去:“儿臣拜谢吾皇万岁万万岁!”
不少朝臣兴奋地同时躬身拜了下去,齐声道:“吾皇英明!”
李亨站在丹墀上,神色平静地挥了挥手,嘴角却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冷笑。他心里冷笑道,接下来你们就不会再喊朕英明了——
李泌神色复杂地继续诵读了下去:“自朕奉太上皇诏命登基以来,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庆,端在元良。皇长子成王李俶,为朕之首嗣,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赐名为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册封李揆为太子少师,马平为太子詹事……”
前一日改封成王,翌日加封皇太子。这在大唐建国以来的历史上,还属于首次。
李泌的诵读石破天惊!
金殿之上,除了皇帝之外,包括宣布诏书的李泌本人,都脸色变得非常震撼。李辅国站在皇帝身后,更是脸色狂喜。
皇帝竟然突兀地、没有任何前奏地就自作主张册封李俶为皇太子了,而且还极尽褒奖,赐名为豫。李辅国做梦都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结果,如果早知道皇帝下了决断,他恐怕早就投向李俶一系了,还犹豫什么?
所有人都用极其震撼的目光投向了也同样面色大变的李俶。幸福来得太突然,李俶有那么一瞬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等到他确认了李泌的诏命无疑时,脸色不由狂喜。
册封为太子,又加封为中书令。这是何等的恩宠和信任!
这一刻,李俶感觉到非常羞愧。
他再次出班拜伏在地,声音哽咽拜谢皇恩。
李亨淡然道:“汝为朕之皇长子,德才兼备,忠勇过人,协助朕平定叛乱,这天下,有汝之一半。朕顺应天命,册封汝为皇太子,入主东宫,号为大唐储君。希望汝日后忠于国事,也好在朕百年之后,接掌社稷江山——诸位爱卿,传诏天下,后日一早祭告宗庙!”
李俶(以后改称李豫了)感激涕零道:“父皇恩德,泽备于天,儿臣当竭尽所能、夙夜在公,梳理国政,为父皇分忧!”
李俶的铁杆拥趸们自发出班,跪伏在地,欢天喜地地附和着李豫的话,山呼万岁不止,金殿之上原本凝重沉闷的气氛因为李豫的被册封为皇太子而变得喜气洋洋。
李泌和杜鸿渐几人面面相觑,暗暗倒吸了一口凉气。
皇帝这到底是打了一张什么牌啊,一边擢升非李豫派系的重臣,一边又赋予李豫更大的权势,进而封为储君——原本议定储君需要文武商议后上表劝进,如今倒成了皇帝一个人做主,只是这种乾纲独断迎合了多数朝臣的心,没有人反对罢了。
李亨环视着在李豫身后齐呼啦跪了一地的占据了满朝文武中大半的官僚人群,脸色微微一变,却旋即变得波澜不惊。李豫对于朝臣和朝政的掌控力度,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大。
但接下来,谁都没有想到,皇帝竟然还有第三道诏命。
当李泌一字一句宣布出册封赵王李系为尚书左仆射、天下兵马行军副总管(即天下兵马副元帅)、三日后率军出征平叛的诏命时,又引发了金殿之上的震撼,窃窃私语声不绝于耳。
李泌悄然向杜鸿渐投过兴奋的一瞥。
皇帝这一招真的是太高明了。先册封郭子仪一个武将首脑,安抚了朝中武将派系的人心;旋即又提拔非李豫派系的文臣,平衡了文臣的心;而就在册封皇太子李豫之后,紧接着册封赵王李系,赋予其等同于郭子仪的军权,隐隐对太子李豫形成了某种牵制。
赵王李系山呼万岁,拜谢隆恩。
李系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上内心深处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这个时候,他终于意识到,孔晟曾经的暗示并非空穴来风,皇帝早就有心要扶植他起势,然后凭借他来抗衡李俶。只是李系并不知道,李亨也是今日一早才刚刚下定了决心。
李豫脸色大变,方才被封为太子的喜悦渐渐消散。他是何等是心机城府,马上就意识到皇帝这是在搞权力制衡的帝王心术了,一方面册封自己为太子,稳住自己这边的朝臣,一方面又故意扶植赵王李系起来,为日后牵制东宫未雨绸缪打好基础。
别看他进入东宫,成为合法的大唐储君,又占据了中书令的高位权柄,但却失去了军权。名义上,他还是兵马大元帅,但大元帅之下有两名掌兵的副元帅,郭子仪和赵王李系,权衡利弊之下,实际上是变相削了他的兵权。
李豫咬了咬牙没有任何迟疑,他马上出班拜倒道:“父皇,儿臣以为不妥。平叛乃是军国要务,事关天下稳定和朝廷威仪,赵王文不足辅国、武不能上阵杀敌,让他率军平叛,万万不可!”
李亨深色不变,淡淡道:“太子,你与赵王,都是朕的儿子,既然你当日都能领军统兵,赵王也无不可。”
李豫却轻蔑地扫了跪伏在一侧的赵王李系,高声道:“父皇,儿臣认为,二弟赵王并不能服众,将朝廷兵马交在他的手上,必定酿成大祸!还请父皇收回成命!”
李亨的声音微微有了几分怒气:“太子,你待如何?”
“父皇,儿臣愿意亲自统兵,率军出征。儿臣愿意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立下军令状,若是不能剿灭安庆绪叛军所部,儿臣愿意以死谢罪!”李豫慷慨激昂道。
李亨冷哼一声,怒斥道:“你是大唐储君,一国太子,焉能轻易离京?若是你在军中有个什么闪失,让朕怎么面对这天下臣民?”
李豫嘴角抽搐了一下,皇帝以此为理由,倒也义正辞严,一时间他倒是无言以对。
这个时候,李豫终于醒悟过来,自己算是上了皇帝的套,欲罢不能了。皇帝先是给了自己一个甜枣,旋即又抡起了大棒子,大唐储君是不错,但对于手里的权力,李豫可是半点也不想交出去。话说回来,一个失去了绝对权力的东宫太子,不过是一个空壳罢了。
纵然是要交出去,也不能是交给赵王李系。
今日李亨若是册封他人为将,他都不会反弹这么激烈。可既然是赵王李系,日后必然对他这个太子构成深深的威胁,李豫当然不可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李豫向自己的铁杆麾下诸多人投去了求援的一瞥。
南衙十二卫和北门四军所属,左右金吾卫、左右羽林卫、左右龙武卫等诸大将军,十数名三品大将在左羽林卫大将军马安义的带领下,慨然出班,呼啦啦跪拜了一地,朗声齐声高呼,以赵王李系才德不足不能统兵为由,强烈反对给予李系军权。
旋即,又有李揆、马平等文臣大声附和。
如此一来,满朝文武中反对的声浪超过了半数。这些文武大臣跪在地上,或痛哭流涕或声色俱厉或苦口婆心地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劝阻皇帝收回成命。
李豫嘴角浮起一抹得意的笑容。
皇帝再有打算,也不能逆着群臣的集体反对而不顾。而事实上,皇帝的诏命若是没有各级朝臣的贯彻落实,也就相当于一句空话。
赵王李系神色微变。尽管他心性沉稳,但当面有这么多的朝臣指责他才德不足、能力很差,他的心情还能好过的了?要说不难堪、不愤怒,那是假的。
只是赵王李系心里很清楚,无论如何,今日这种场合下,不适合他自我辩白,甚至不能多说半句话,只能静观其变,看看皇帝能不能抗住这种巨大的压力。
说实话,李系没有太大的把握。
群情鼎沸,殿上乱成了一锅粥。皇帝李亨貌似愤怒到了一个极致,他呼呼地穿着粗气,缓缓坐在了龙椅上。
李泌和杜鸿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眸中读到了一丝无奈。皇帝想要干什么,傻瓜都能猜出来。只是皇帝似乎对李豫的势力和反弹力度估计不足,如今被李豫裹夹着众臣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逼宫反扑,皇帝看上去一点应变的准备都没有。
既然如此,又何必急匆匆推赵王李系出来?这实在是有些操之过急了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