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暗流涌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六百七十六章暗流涌动
土改运动轰轰烈烈推开,杨家主动带头配合,宋家保持着异样的沉默,这让土改司的袁晁少了太多太多的阻力和障碍。当然,这是权贵阶层利益的再分配,一路和风细雨也不现实,局部的抗拒乃至流血冲突也时有发生。只是有江宁铁骑营和神龙卫的震慑,即便有个别跳梁小丑也很难搞出事端来。
江宁大学堂很快就引来了无数寒门子弟的蜂拥报名。但第一期,大学堂只招收两百人。名额有限,择优录取,学习过程中还建立淘汰机制,只有真正品学兼优的学子才能留下来。
而伴随着孔氏商号将活字印刷术推广公开,在孔氏书坊的牵头推动下,各种各样的文化书籍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问世,价格低廉,即便是乡下的农人,都能买一本来供自家子弟学习使用。而卖得最火的当然还是《三字经》。
关于孔晟才学绝世的讨论再一次因为三字经的传播而遍及街头巷尾。与世家权贵背地里对孔晟恨之入骨相对应的是,大多数的穷苦百姓和寒门子弟对孔晟的感恩戴德。不少重新获得田产的农人,甚至在家里竖起孔晟的长生牌位供养。
当然,在士林间,对孔晟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说孔晟沽名钓誉,也有人说孔晟拉拢民心,还有人说孔晟伪善,更多的人对孔晟创办大学堂的本意不屑一顾。但有一点,越来越多的世家大族掌权者突然意识到,孔晟这样做的结果,将逐渐会动摇世家在这个时代的根基地位。
当土地重新回到农人手里,当文化不再是世家垄断的工具,当大众被开启民智,谁还会对世家大族充满敬畏?
但支持孔晟推进土改和创办大众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汹涌的民意站在了孔晟一边,这让即便是捆绑成团的江南世家大族和官僚权贵阶层也是无可奈何。
即便是杨奇都突然意识到,孔晟长袖善舞在不经意之中,发动百姓开启民智,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在逐步打压世家和本土官僚派系的过程中,将江南的军政大权轻松接管。
无论承认还是不承认,如今孔晟的两道宣抚使衙门已经取代杨奇的江南处置使衙门变成江南道最高的行政权力机构。而再有神龙卫的监察侦缉,江南道官员都不敢妄动。
杨奇只能面对现实。
而宋家的人,在宋安被执刑流徙之后,也变得深居简出,表面上远离了江南道权力纷争的漩涡中心。宋家的田产也在被清算之列,但熟悉的人都知道,宋宁这个影响江南道政商两界深远的实权派,绝不会坐以待毙,更不甘心被孔晟夺去手里的权力和既得利益。
江宁城中暗流涌动。
其实这一切都在孔晟的意料之中。自古以来,最难做的就是从既得利益者手里夺取利益。不过,孔晟已经下了最大的决心,不把土改推进到底誓不罢休。实际上,他也已经没有了回头路。
杨家。
杨奇缓缓放下手里的三字经,面色有些复杂。他自始至终其实都很难理解孔晟的所作所为——如果仅仅为了夺权,孔晟似乎没有必要走到全体权贵阶层的对立面,这可是冒着巨大的人身风险和政治风险,别看现在孔晟占尽了上风,但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逆转。
而如果仅仅是为了沽名钓誉,孔晟似乎也没有必要付出重金创办什么江宁大学堂,为寒门学子创造晋身机会。毕竟孔晟的知名度已经很高了,至少在这江南一地,孔晟这个名字早已是家喻户晓了,孔晟根本没有必要。
杨奇望向了自己的女儿,轻轻道:“我儿,婚期已近,你该做好准备。你大婚之后,嫁入郡王府,便是郡王妃,不比在自家了。只是最近孔晟搅动江南风雨,老夫实在是担心你们的婚期会有变数。”
杨雪若眼眸中掠过一丝柔情:“父亲,女儿此生非孔郎不嫁。而孔郎返回江宁,必不会负我。女儿幼承庭训,嫁入郡王府之后,自不会丢了父亲和杨家的颜面,请父亲放心才是。”
杨奇轻轻一叹:“老夫在江南经营十余年,铁桶般的江山,一朝却化为泡影。老夫这个江南藩镇,江南道行军大总管,已经名存实亡——如今江南人,只知有江宁郡王,而不知有老夫。但愿孔晟言而有信,将来能让女儿的子嗣承继杨家香火,至于其他,老夫已经不奢望了。”
“你嫁过去之后,还是要多劝劝孔晟,锋芒过盛过刚易折。他在江南,剥夺世家大族田产,鼓动百姓农人反抗豪门,表面上风风火火,实则险象环生。”
杨雪若轻轻点头:“女儿明白。但孔郎做事必有主张,女儿虽然不明白孔郎的真正意图,却也知道他不是功利之人——”
郑氏在一旁冷笑起来:“我儿,为娘不管那么多,反正他连哄带骗,不但夺了我们杨家的权势,还将杨家的家业田产都掳夺了去,若是他将来言而无信,我们杨家上上下下数百口,靠什么为生?”
杨雪若无语凝噎。面对母亲的担心和质问,她实在是无言以对。
杨奇沉默了一阵,突然又抓起书案上的三字经来道:“孔晟才华绝世,万中无一。这部三字经,堪称字字珠玑,出自孔晟之手,让老夫惊叹。不管日后如何,单凭这么一部蒙学之作,孔晟定然会千古留名,直追孔圣人的万世师表。说起来,这样的人物是我们杨家的女婿,老夫面上与有荣焉。这些日子,老夫也想得通透了……或许,这是我们杨家更上层楼的机会。”
郑氏皱了皱眉,杨奇的话她听不明白。
但杨雪若心思慧颖,却是明白了父亲的几分意思。孔晟与皇帝的关系绝非世人想象,皇帝对孔晟的倚重也绝非能按常理来揣度。那些络绎不绝赶去京城告御状的江南豪门,恐怕也碰一鼻子灰。
而孔晟的大众教育若是日后推行并覆盖天下,那就是有大功德之人,为天下寒门士子所敬仰,即便是皇帝也不会轻易动孔晟。
而这种迹象,已经在今日之江南,初现端倪了。
第六百七十六章暗流涌动
土改运动轰轰烈烈推开,杨家主动带头配合,宋家保持着异样的沉默,这让土改司的袁晁少了太多太多的阻力和障碍。当然,这是权贵阶层利益的再分配,一路和风细雨也不现实,局部的抗拒乃至流血冲突也时有发生。只是有江宁铁骑营和神龙卫的震慑,即便有个别跳梁小丑也很难搞出事端来。
江宁大学堂很快就引来了无数寒门子弟的蜂拥报名。但第一期,大学堂只招收两百人。名额有限,择优录取,学习过程中还建立淘汰机制,只有真正品学兼优的学子才能留下来。
而伴随着孔氏商号将活字印刷术推广公开,在孔氏书坊的牵头推动下,各种各样的文化书籍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问世,价格低廉,即便是乡下的农人,都能买一本来供自家子弟学习使用。而卖得最火的当然还是《三字经》。
关于孔晟才学绝世的讨论再一次因为三字经的传播而遍及街头巷尾。与世家权贵背地里对孔晟恨之入骨相对应的是,大多数的穷苦百姓和寒门子弟对孔晟的感恩戴德。不少重新获得田产的农人,甚至在家里竖起孔晟的长生牌位供养。
当然,在士林间,对孔晟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说孔晟沽名钓誉,也有人说孔晟拉拢民心,还有人说孔晟伪善,更多的人对孔晟创办大学堂的本意不屑一顾。但有一点,越来越多的世家大族掌权者突然意识到,孔晟这样做的结果,将逐渐会动摇世家在这个时代的根基地位。
当土地重新回到农人手里,当文化不再是世家垄断的工具,当大众被开启民智,谁还会对世家大族充满敬畏?
但支持孔晟推进土改和创办大众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汹涌的民意站在了孔晟一边,这让即便是捆绑成团的江南世家大族和官僚权贵阶层也是无可奈何。
即便是杨奇都突然意识到,孔晟长袖善舞在不经意之中,发动百姓开启民智,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在逐步打压世家和本土官僚派系的过程中,将江南的军政大权轻松接管。
无论承认还是不承认,如今孔晟的两道宣抚使衙门已经取代杨奇的江南处置使衙门变成江南道最高的行政权力机构。而再有神龙卫的监察侦缉,江南道官员都不敢妄动。
杨奇只能面对现实。
而宋家的人,在宋安被执刑流徙之后,也变得深居简出,表面上远离了江南道权力纷争的漩涡中心。宋家的田产也在被清算之列,但熟悉的人都知道,宋宁这个影响江南道政商两界深远的实权派,绝不会坐以待毙,更不甘心被孔晟夺去手里的权力和既得利益。
江宁城中暗流涌动。
其实这一切都在孔晟的意料之中。自古以来,最难做的就是从既得利益者手里夺取利益。不过,孔晟已经下了最大的决心,不把土改推进到底誓不罢休。实际上,他也已经没有了回头路。
杨家。
杨奇缓缓放下手里的三字经,面色有些复杂。他自始至终其实都很难理解孔晟的所作所为——如果仅仅为了夺权,孔晟似乎没有必要走到全体权贵阶层的对立面,这可是冒着巨大的人身风险和政治风险,别看现在孔晟占尽了上风,但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逆转。
而如果仅仅是为了沽名钓誉,孔晟似乎也没有必要付出重金创办什么江宁大学堂,为寒门学子创造晋身机会。毕竟孔晟的知名度已经很高了,至少在这江南一地,孔晟这个名字早已是家喻户晓了,孔晟根本没有必要。
杨奇望向了自己的女儿,轻轻道:“我儿,婚期已近,你该做好准备。你大婚之后,嫁入郡王府,便是郡王妃,不比在自家了。只是最近孔晟搅动江南风雨,老夫实在是担心你们的婚期会有变数。”
杨雪若眼眸中掠过一丝柔情:“父亲,女儿此生非孔郎不嫁。而孔郎返回江宁,必不会负我。女儿幼承庭训,嫁入郡王府之后,自不会丢了父亲和杨家的颜面,请父亲放心才是。”
杨奇轻轻一叹:“老夫在江南经营十余年,铁桶般的江山,一朝却化为泡影。老夫这个江南藩镇,江南道行军大总管,已经名存实亡——如今江南人,只知有江宁郡王,而不知有老夫。但愿孔晟言而有信,将来能让女儿的子嗣承继杨家香火,至于其他,老夫已经不奢望了。”
“你嫁过去之后,还是要多劝劝孔晟,锋芒过盛过刚易折。他在江南,剥夺世家大族田产,鼓动百姓农人反抗豪门,表面上风风火火,实则险象环生。”
杨雪若轻轻点头:“女儿明白。但孔郎做事必有主张,女儿虽然不明白孔郎的真正意图,却也知道他不是功利之人——”
郑氏在一旁冷笑起来:“我儿,为娘不管那么多,反正他连哄带骗,不但夺了我们杨家的权势,还将杨家的家业田产都掳夺了去,若是他将来言而无信,我们杨家上上下下数百口,靠什么为生?”
杨雪若无语凝噎。面对母亲的担心和质问,她实在是无言以对。
杨奇沉默了一阵,突然又抓起书案上的三字经来道:“孔晟才华绝世,万中无一。这部三字经,堪称字字珠玑,出自孔晟之手,让老夫惊叹。不管日后如何,单凭这么一部蒙学之作,孔晟定然会千古留名,直追孔圣人的万世师表。说起来,这样的人物是我们杨家的女婿,老夫面上与有荣焉。这些日子,老夫也想得通透了……或许,这是我们杨家更上层楼的机会。”
郑氏皱了皱眉,杨奇的话她听不明白。
但杨雪若心思慧颖,却是明白了父亲的几分意思。孔晟与皇帝的关系绝非世人想象,皇帝对孔晟的倚重也绝非能按常理来揣度。那些络绎不绝赶去京城告御状的江南豪门,恐怕也碰一鼻子灰。
而孔晟的大众教育若是日后推行并覆盖天下,那就是有大功德之人,为天下寒门士子所敬仰,即便是皇帝也不会轻易动孔晟。
而这种迹象,已经在今日之江南,初现端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