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30章
第二天早上肖敏起来的时候感觉外面特别亮堂,她拨开窗帘一看,院子里面已经是白雪皑皑,明明昨天还没有下雪!
屋子里面暖烘烘的,窗户上面都结起来一层厚厚的水汽,看来外面冷的紧呢,北方跟南方不一样,可以烧炕,有些单位福利待遇好的还有暖气,南方人只能干冷或者烧火坑,论起谁更怕冷,恐怕公认的就是北方人更怕冷一些。
真是太舒服了,平常这个时候肖敏还躲在被窝里面不敢出来呢,但是家里有暖气,就可以穿着睡衣在屋子里面走来走去,身上也不会觉得冷,难怪方惠茹非要回到北方过冬,看来适应了北方的暖气,要适应南方的湿冷恐怕是不容易。
肖敏看了一眼床头的手表,已经七点半了,突然从被窝里面伸出一只手出来,她被人拉进了被窝里面,落进一个暖洋洋的怀抱里面。
肖敏的额头被人用下巴抵住:“好不容易休息几天,陪我躺一会儿。”
“你松开我,真的很不舒服。”被人抱得太紧了。
“昨天晚上我都看见你出去了好几趟,没有关系的都是大姑娘了,你当人家还是躺在你坏里面的乖宝宝吗,乖宝长大了,不需要你时时刻刻都挂心,你看看昨天跟人讲话的样子,我都替她觉得骄傲,这孩子还真是不错。”
“是啊,不知不觉都长这么大了呢,你说咱们当时要要个小的,会不会到现在家里也热热闹闹了。”
陈小军不轻不重的在肖敏屁股上拍了一巴掌:“生也是你生,做主的自然是你自己,我是不持有反对意见。”
明明不想生,还想撩他,撩坏了谁负责。
这大清早的两位老人也睡不着,早早的就出了门了,唐老这一出门,就碰到刘婶跟丈夫陈新桥两人一起从外面回来。
见到方惠茹,刘婶直接塞给了她一把东西,方惠茹一看是新鲜的黄瓜跟西红柿。
这个天气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很不容易呢,方惠茹家里很少做饭,也不太囤菜在家里,这年头有些人家里囤上千斤的蔬菜都很正常。
方惠茹看到这个季节有新鲜蔬菜真是稀罕的不行:“这是哪里弄来的新鲜黄瓜啊。”
刘婶:“这些都是老陈的学生弄得温棚种的,我也是看这个季节能有这样的新鲜蔬菜真是了不得,拿去给你家孙女尝尝个新鲜。”
这个季节北方比南方的新鲜蔬菜更少一些,入冬以后食堂囤了上万斤的萝卜与白菜,她是在食堂吃了几个月的萝卜白菜了。
想了想又从家里拿来了肖敏从农村带回来的红菜苔那些给了刘婶,南方的气候相对来说好一点,肖敏种了一大片地的红菜苔,这次带来的有十几斤。
刘婶是没有见过红菜苔:“这又是什么稀罕的青菜啊。”她知道肯定是人家闺女从南方背过来的,有点不太好意思拿。
“我闺女带过来的,我那女婿猜到我们这里肯定没有新鲜的蔬菜吃,特地从老家给带过来的,你就拿过去尝尝吧,我家里还有,我那个孙女也说带过来就是给我们送人的,你拿去尝尝没关系的,别看下面的梗子粗,从中间切断了拿猪油炒,味道可是好吃了,我以前在新安的时候经常能吃到,这也是那边的特产。”
又给了刘婶一包腌好了的萝卜干:“这个萝卜干也是我闺女给腌的,直接就可以吃,你拿去尝尝吧。”
北方并没有腌制这个做法。
刘婶一说到陈檬就夸个不停:“你那个孙女呢,起来了没有,等白天起来了我带春红来你们家玩,昨天听我说了你们家来了个妹妹,春红晚上就要来你们家看看呢,结果你们都不在家。”
方惠茹笑道:“昨天晚上出去吃涮羊肉,路上看见有卖鞭炮的,一家人就在路口玩了一会儿,小孩子家家都喜欢这些东西。”
刘婶笑道:“原来昨天晚上在录口玩鞭炮的是你们这一家子啊,难怪我听小孩子们说起有人在巷子口买了几块钱的小鞭炮在放呢,孩子在乡下长大真是够不容易的,我悄悄的跟你说个事情你别跟别人讲啊,咱们院里面不是有安排户口的名额嘛,我看了一下今年有三个,听说竞争挺激烈的,老方就打上了那个户口的主意,想把她媳妇的户口给转到京市来,但是我看着你们家萌萌不是也回来了嘛,孩子的户口要是能转回来京市,到时候考大学都好,你说呢?”
“但是这个名额不是——”
“是啥是,我觉得你家就合适要这个名额,你闺女本来就是京市人,嫁的也是外地农村的男人,孩子是不是农村户口,现在你闺女的户口还在你们家户口本上挂着呢,只要挂着你们家就有资格!”
“这个——”方惠茹犹豫道。
“这个什么这个,没有这个那个的,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都清楚,当年闹运动,送了那么多个孩子下乡,她方细妹到处找关系打病假条,就是把她儿子留到了城里,后来又找人给她儿子搞工农兵大学的入学资格,凭什么什么便宜都让他给占了,你也别有心理负担,你家萌萌就是嫁到农村去的,孩子转到城里来读书,谁都不会有意见。”
说着冲方惠茹挤了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
当下京市的户口可值钱了,当初方细妹儿子大学毕业好久都没有找到接受的单位在家里闲了好久,这样大大闲人不好找媳妇,将就找了个附近县城的姑娘,因为户口不在京市的关系,这姑娘在单位的工作岗位性质就是个临时工。
现在院里面不是有转户口的名额了嘛,方细妹就盯上这个名额了,刘姐的丈夫陈春桥是院长,有话语权,这不是最近方细妹就总找上刘姐一起去买菜,打听的就是转户口的事情。
方惠茹记得方细妹家的孙子就是京市户口,怎么又折腾起来给媳妇转户口的事情了?
这倒不是她看不上方惠茹的媳妇,觉得人家不该占用这个名额转户口,实际上院里面每年都有这个名额转户口,大家都是默认要给孩子们留着的,给那些曾今在农村当过知青,在农村生了孩子,返城以后没办法带着丈夫妻子回城,孩子因为户口的关系还要留在当地,多一个名额,意味着可以多一个孩子回城念书。
这年头,大人要是没有户口和粮本在城里也没有太大关系,自己本领强的,也可以通过单位把户口给转到城里来,自己关系不强的,大不了当个临时工,除了歹遇差一点,其他的也不妨碍。
但是孩子就不一样了,孩子除了跟着父母随迁,是没有单位会接受一个孩子,孩子没有户口就非常不方便,不仅上学是问题,以后中考高考都是问题。
这些年来,大家都是很有默契的把名额留给要读书的孩子们,但是方细妹一定要沾这个便宜,也是叫人很不舒服的。
当年学院里面家家户户都有去下乡的,她儿子打了病假条说是有病就不去,后来学院里面推送工农兵大学生,她儿子就“病愈”了跑去读了个大学,因为名声实在是太差,她儿子硬是没有把大学给读完,毕业以后好几年找不到接受单位,后来还是方细妹打点关系,找了一个学校勤务处的工作给她儿子,好歹把工作给安排了,她媳妇的工作也是在学校,虽说临时工收入是差了一点,但是基本上不影响工作生活。
方惠茹听完了这个消息,出门买了早餐,昏昏沉沉的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陈檬真在做作业呢。
肖敏在旁边辅导女儿做作业,大清早的已经把家里收拾了一轮,看见方惠茹进门带着一身的寒气,忙跑过来帮她换上了一件干净的衣服,湿掉的衣服跟鞋放在家里挂一会儿,不到中午就能干。
陈小军早上都会锻炼一下,这外面下雪了他没有地方发泄力气,这会儿帮着丈母娘打扫屋子顶上的灰尘,一看见方惠茹进来就问爸爸去哪里了。
方惠茹笑着说老唐也在家闲不住,都快过年了还喜欢往外面跑,找人家去下棋去了。
肖敏忙说:“爸爸还喜欢下棋呢,这几天我突然想起来好多以前的事情,我记得小的时候爸爸就很喜欢下象棋。”
方惠茹在家里中间站了一会儿,直到身上的寒气都扫净了,才走到陈檬旁边,她看见陈檬写着作业呢,字迹非常工整,是孩子里面少有的好看的字。
“外婆,你回来了,妈妈说你出去肯定是买早餐去了,让我在家里做作业等一会儿,要是她猜错了呀,咱们再出去吃。”
“那你妈妈可猜对了,先把早餐吃了吧,还热乎着呢。”方惠茹出去的时候带了个棉袋子能保温,要是包子馒头就这样拎回来,到家肯定都冷了。
陈檬一声欢呼,从座位上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跑去拿包子去咯。
北方人做的大包子更实在,尤其是单位食堂的包子,肉馅跟不要钱似的,里面包的满满当当的都是猪肉馅,陈檬咬了一口就说真好吃。
“咱们乖宝在写字呢,难道以后真的要考燕京大学,过来陪外公外婆?”
“嗯,我以后就考燕京大学。”陈檬眨巴眨巴着眼睛:“虽然说燕京大学很难考,但是总归是人考上的不是,我就不相信别人能考上我不能考上,等我考上了燕京大学,外婆就有人照顾了。”
陈檬这一番有志气的话让方惠茹高兴不已,但是也让她陷入到忧郁之中。
她自己在新安当过教育局长,是很清楚新安当地的教育资源的优缺点的,要说新安也是盛产人才的地方,但是由于基础教育起步晚,这些年稳打稳扎的虽说也有点小小的进步,但是相比于京市的教育资源来说,H省的教育资源还是落后很多。
虽然说陈檬热情积极上进,也会看上一些方惠茹特意从京市寄过去的书籍,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教育环境不够好,本身就是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等到刘姐跟方细妹走了以后,方惠茹老老实实的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跟肖敏说了:“我提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未必就这样执行,我只是觉得乖宝要是把户口转到京市来,对以后的发展还是有好处的,我现在打个比方,现在京市的人口是八百万,而H省的人口接近一个亿,每年燕京大学在京市招生的名额有300个,而在H省招收也就三十个人左右,乖宝现在在H省上学不仅面临着教育资源没有京市好的这个问题,以后高考也是大问题……”
吃完早饭陈小军跟肖敏想出去转转,去外面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自从上次陈小军提过一次以后,她也对这件事情上了心。
这个年代还没有商品房这个概念,大部分的房子都是单位分配,价格也不贵,像他们这样从外地来的是买不到单位建的房子的。
方惠茹猜想两口子出门大概是说道给陈檬调户口这件事情,就把孩子留在家里,说等会儿刘婶可能会带着陈春红来家里玩,到时候可以让孩子给认个伴。
当初萌萌从家里走丢以后,几乎两位老人对孩子还存在的执念,户口也并没有销户,现在还在户头上挂着呢,要是真按萌萌下乡了这样算起,陈檬就有这个资格把户口给调到京市来。
但是具体调不调得看陈小军的说法了,不是说大部分人都想把户口调到京市来,他陈小军就得让孩子把户口也调过来,这种事情全凭双方自愿不是?
肖敏跟陈小军手挽着手一路从家属楼往外面走,出了燕京大学的校门口,外面是一片老旧的胡同,昨天肖敏在胡同口看了很久,确定这真的是陈小军说的那种房子,还没有农村常亮呢。
不过胡同里面的生活氛围不是农村可以比的,人口住的多了以后,生活也非常便利,到处是孩子跑来跑去的,胡同口有电话亭,还有卖小商品的小店,早餐铺子,出门就能吃到早点,买到东西。
肖敏从小四合院门口往里面看,有些四合院里面住着好几户,密密麻麻的衣架子搭着,面积不大,人口倒是挺多的,这些本来是建国初期分给工人住的院子,条件也不会很好,老知识分子或者是干部住的就不是在这里了。
这种房子不太容易让人有进去的欲望,但是四下打听了一下,附近好一点的倒是有两进的房子,于是去好一点的地方看看。
每一条胡同的风格都不一样,到了两进宅子那边基本上都是两进的房子,放在民国或者是前清的时候,应该是家庭条件比较好一点的人住的地方,即便是建国以后充公重新分配,能住在这里的人也是知识层面比较高的人了。
肖敏对这边就满意很多:“刚才那些地方真的是太挤了,小院子十平米不到到处晾着衣服,我看人挤人住着,即便是你要重新翻修,房子里面好多地方都晒不到太阳,我还以为京市人都是过的神仙一样的生活呢,敢情还不如咱们农村啊。”有些失望的口气。
陈小军指着这边:“我上回来的时候这边人挺多的,或许是因为过年,所以卖房子的就不卖了?”
“还能这样啊,你说咱们真的要在京市买了房子,就搬来京市吗,咱们以后会搬来京市吗,你说妈妈提的那个提议怎样,要是把乖宝的户口调到我们家来,以后乖宝考大学就容易多了。”
陈小军之前没有思考过这么深奥的问题:“我之前只是觉得小沈说的对,京市是全国的中心,要在这里买个房子,以后肯定能增值,你就看看这几年钱的贬值速度就知道,在未来几年,收入跟物价都会增长,咱们一年挣那么多钱,总的要找个出路,买个房子,买个门面,或者是在县城买块地皮,都是保值的手段。”
肖敏点点头:“你说的也对,就咱们大河村盖房子,翻了天去最多也就花一万,再说咱们家就三口人,盖那么好的房子干嘛啊,咱们家的房子装潢装潢,还不是住着挺舒服的。”
这个年代钱还是挺值钱,不过也要看买的东西是什么,像食材这些是便宜,但是有粮票给限制着,有钱你也不能买太多,而且在这个年代来说大量倒卖粮食照样是了不得的大罪过。
这会儿也没有中介的存在,但是如果有要卖房子的,会在房子门口竖起来个牌子——有房出售,有了这个牌子就可以进去打听,也不算冒失。
两人找了很久也是没有找到“有房出售”,倒是刚才吵吵闹闹那边有几间是出售的,肖敏有点失望:“你之前真的是再这边看的房子,今天怎么这么奇怪找也找不到呢,要让我住在刚才那种地方,不是比咱们老宅子还差了嘛。”
陈小军拉了拉她:“咱们再找找,实在不行刚才那个地方改装改装也行啊,他们现在是好几户住在一起,大家谁也不捯饬,可要是好好捯饬一下,那些房子不会比咱们老家的差的。”
这倒也是,只不过这边的房子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茅房,大家都是用痰盂解决,到早上去公共厕所倒。
如果是习惯了这种生活的人倒也没有什么,但是问题是肖敏不习惯,村里面才没有公共厕所这种东西呢,上厕所都要跟人挤在一起,这是啥样的饿生活啊。
两人再往胡同里面走,被一个老先生给叫住了:“两位是要找房子吗,实不相瞒在下就有个房子介绍给你们看看,你们要看得上就去谈谈,看不上拉到也没事,就在这个胡同里,你们去看看怎么样?”
“哪里?”两人异口同声的问。
就在这个胡同里,以为着跟刚才那个地方肯定是天壤之别了。
两人随着老头走了一段,很快就到了一个宅子门口,宅子的门漆着红色的油漆,院子里面虽然也是破破旧旧的,但是比刚才那些乱糟糟的,几户住在一起的院子要好上很多。
往里面走,幽深的阳光照在院子中间还带着绿色的树上面,那景致真是美极了。
第130章
第二天早上肖敏起来的时候感觉外面特别亮堂,她拨开窗帘一看,院子里面已经是白雪皑皑,明明昨天还没有下雪!
屋子里面暖烘烘的,窗户上面都结起来一层厚厚的水汽,看来外面冷的紧呢,北方跟南方不一样,可以烧炕,有些单位福利待遇好的还有暖气,南方人只能干冷或者烧火坑,论起谁更怕冷,恐怕公认的就是北方人更怕冷一些。
真是太舒服了,平常这个时候肖敏还躲在被窝里面不敢出来呢,但是家里有暖气,就可以穿着睡衣在屋子里面走来走去,身上也不会觉得冷,难怪方惠茹非要回到北方过冬,看来适应了北方的暖气,要适应南方的湿冷恐怕是不容易。
肖敏看了一眼床头的手表,已经七点半了,突然从被窝里面伸出一只手出来,她被人拉进了被窝里面,落进一个暖洋洋的怀抱里面。
肖敏的额头被人用下巴抵住:“好不容易休息几天,陪我躺一会儿。”
“你松开我,真的很不舒服。”被人抱得太紧了。
“昨天晚上我都看见你出去了好几趟,没有关系的都是大姑娘了,你当人家还是躺在你坏里面的乖宝宝吗,乖宝长大了,不需要你时时刻刻都挂心,你看看昨天跟人讲话的样子,我都替她觉得骄傲,这孩子还真是不错。”
“是啊,不知不觉都长这么大了呢,你说咱们当时要要个小的,会不会到现在家里也热热闹闹了。”
陈小军不轻不重的在肖敏屁股上拍了一巴掌:“生也是你生,做主的自然是你自己,我是不持有反对意见。”
明明不想生,还想撩他,撩坏了谁负责。
这大清早的两位老人也睡不着,早早的就出了门了,唐老这一出门,就碰到刘婶跟丈夫陈新桥两人一起从外面回来。
见到方惠茹,刘婶直接塞给了她一把东西,方惠茹一看是新鲜的黄瓜跟西红柿。
这个天气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很不容易呢,方惠茹家里很少做饭,也不太囤菜在家里,这年头有些人家里囤上千斤的蔬菜都很正常。
方惠茹看到这个季节有新鲜蔬菜真是稀罕的不行:“这是哪里弄来的新鲜黄瓜啊。”
刘婶:“这些都是老陈的学生弄得温棚种的,我也是看这个季节能有这样的新鲜蔬菜真是了不得,拿去给你家孙女尝尝个新鲜。”
这个季节北方比南方的新鲜蔬菜更少一些,入冬以后食堂囤了上万斤的萝卜与白菜,她是在食堂吃了几个月的萝卜白菜了。
想了想又从家里拿来了肖敏从农村带回来的红菜苔那些给了刘婶,南方的气候相对来说好一点,肖敏种了一大片地的红菜苔,这次带来的有十几斤。
刘婶是没有见过红菜苔:“这又是什么稀罕的青菜啊。”她知道肯定是人家闺女从南方背过来的,有点不太好意思拿。
“我闺女带过来的,我那女婿猜到我们这里肯定没有新鲜的蔬菜吃,特地从老家给带过来的,你就拿过去尝尝吧,我家里还有,我那个孙女也说带过来就是给我们送人的,你拿去尝尝没关系的,别看下面的梗子粗,从中间切断了拿猪油炒,味道可是好吃了,我以前在新安的时候经常能吃到,这也是那边的特产。”
又给了刘婶一包腌好了的萝卜干:“这个萝卜干也是我闺女给腌的,直接就可以吃,你拿去尝尝吧。”
北方并没有腌制这个做法。
刘婶一说到陈檬就夸个不停:“你那个孙女呢,起来了没有,等白天起来了我带春红来你们家玩,昨天听我说了你们家来了个妹妹,春红晚上就要来你们家看看呢,结果你们都不在家。”
方惠茹笑道:“昨天晚上出去吃涮羊肉,路上看见有卖鞭炮的,一家人就在路口玩了一会儿,小孩子家家都喜欢这些东西。”
刘婶笑道:“原来昨天晚上在录口玩鞭炮的是你们这一家子啊,难怪我听小孩子们说起有人在巷子口买了几块钱的小鞭炮在放呢,孩子在乡下长大真是够不容易的,我悄悄的跟你说个事情你别跟别人讲啊,咱们院里面不是有安排户口的名额嘛,我看了一下今年有三个,听说竞争挺激烈的,老方就打上了那个户口的主意,想把她媳妇的户口给转到京市来,但是我看着你们家萌萌不是也回来了嘛,孩子的户口要是能转回来京市,到时候考大学都好,你说呢?”
“但是这个名额不是——”
“是啥是,我觉得你家就合适要这个名额,你闺女本来就是京市人,嫁的也是外地农村的男人,孩子是不是农村户口,现在你闺女的户口还在你们家户口本上挂着呢,只要挂着你们家就有资格!”
“这个——”方惠茹犹豫道。
“这个什么这个,没有这个那个的,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都清楚,当年闹运动,送了那么多个孩子下乡,她方细妹到处找关系打病假条,就是把她儿子留到了城里,后来又找人给她儿子搞工农兵大学的入学资格,凭什么什么便宜都让他给占了,你也别有心理负担,你家萌萌就是嫁到农村去的,孩子转到城里来读书,谁都不会有意见。”
说着冲方惠茹挤了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
当下京市的户口可值钱了,当初方细妹儿子大学毕业好久都没有找到接受的单位在家里闲了好久,这样大大闲人不好找媳妇,将就找了个附近县城的姑娘,因为户口不在京市的关系,这姑娘在单位的工作岗位性质就是个临时工。
现在院里面不是有转户口的名额了嘛,方细妹就盯上这个名额了,刘姐的丈夫陈春桥是院长,有话语权,这不是最近方细妹就总找上刘姐一起去买菜,打听的就是转户口的事情。
方惠茹记得方细妹家的孙子就是京市户口,怎么又折腾起来给媳妇转户口的事情了?
这倒不是她看不上方惠茹的媳妇,觉得人家不该占用这个名额转户口,实际上院里面每年都有这个名额转户口,大家都是默认要给孩子们留着的,给那些曾今在农村当过知青,在农村生了孩子,返城以后没办法带着丈夫妻子回城,孩子因为户口的关系还要留在当地,多一个名额,意味着可以多一个孩子回城念书。
这年头,大人要是没有户口和粮本在城里也没有太大关系,自己本领强的,也可以通过单位把户口给转到城里来,自己关系不强的,大不了当个临时工,除了歹遇差一点,其他的也不妨碍。
但是孩子就不一样了,孩子除了跟着父母随迁,是没有单位会接受一个孩子,孩子没有户口就非常不方便,不仅上学是问题,以后中考高考都是问题。
这些年来,大家都是很有默契的把名额留给要读书的孩子们,但是方细妹一定要沾这个便宜,也是叫人很不舒服的。
当年学院里面家家户户都有去下乡的,她儿子打了病假条说是有病就不去,后来学院里面推送工农兵大学生,她儿子就“病愈”了跑去读了个大学,因为名声实在是太差,她儿子硬是没有把大学给读完,毕业以后好几年找不到接受单位,后来还是方细妹打点关系,找了一个学校勤务处的工作给她儿子,好歹把工作给安排了,她媳妇的工作也是在学校,虽说临时工收入是差了一点,但是基本上不影响工作生活。
方惠茹听完了这个消息,出门买了早餐,昏昏沉沉的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陈檬真在做作业呢。
肖敏在旁边辅导女儿做作业,大清早的已经把家里收拾了一轮,看见方惠茹进门带着一身的寒气,忙跑过来帮她换上了一件干净的衣服,湿掉的衣服跟鞋放在家里挂一会儿,不到中午就能干。
陈小军早上都会锻炼一下,这外面下雪了他没有地方发泄力气,这会儿帮着丈母娘打扫屋子顶上的灰尘,一看见方惠茹进来就问爸爸去哪里了。
方惠茹笑着说老唐也在家闲不住,都快过年了还喜欢往外面跑,找人家去下棋去了。
肖敏忙说:“爸爸还喜欢下棋呢,这几天我突然想起来好多以前的事情,我记得小的时候爸爸就很喜欢下象棋。”
方惠茹在家里中间站了一会儿,直到身上的寒气都扫净了,才走到陈檬旁边,她看见陈檬写着作业呢,字迹非常工整,是孩子里面少有的好看的字。
“外婆,你回来了,妈妈说你出去肯定是买早餐去了,让我在家里做作业等一会儿,要是她猜错了呀,咱们再出去吃。”
“那你妈妈可猜对了,先把早餐吃了吧,还热乎着呢。”方惠茹出去的时候带了个棉袋子能保温,要是包子馒头就这样拎回来,到家肯定都冷了。
陈檬一声欢呼,从座位上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跑去拿包子去咯。
北方人做的大包子更实在,尤其是单位食堂的包子,肉馅跟不要钱似的,里面包的满满当当的都是猪肉馅,陈檬咬了一口就说真好吃。
“咱们乖宝在写字呢,难道以后真的要考燕京大学,过来陪外公外婆?”
“嗯,我以后就考燕京大学。”陈檬眨巴眨巴着眼睛:“虽然说燕京大学很难考,但是总归是人考上的不是,我就不相信别人能考上我不能考上,等我考上了燕京大学,外婆就有人照顾了。”
陈檬这一番有志气的话让方惠茹高兴不已,但是也让她陷入到忧郁之中。
她自己在新安当过教育局长,是很清楚新安当地的教育资源的优缺点的,要说新安也是盛产人才的地方,但是由于基础教育起步晚,这些年稳打稳扎的虽说也有点小小的进步,但是相比于京市的教育资源来说,H省的教育资源还是落后很多。
虽然说陈檬热情积极上进,也会看上一些方惠茹特意从京市寄过去的书籍,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教育环境不够好,本身就是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等到刘姐跟方细妹走了以后,方惠茹老老实实的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跟肖敏说了:“我提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未必就这样执行,我只是觉得乖宝要是把户口转到京市来,对以后的发展还是有好处的,我现在打个比方,现在京市的人口是八百万,而H省的人口接近一个亿,每年燕京大学在京市招生的名额有300个,而在H省招收也就三十个人左右,乖宝现在在H省上学不仅面临着教育资源没有京市好的这个问题,以后高考也是大问题……”
吃完早饭陈小军跟肖敏想出去转转,去外面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自从上次陈小军提过一次以后,她也对这件事情上了心。
这个年代还没有商品房这个概念,大部分的房子都是单位分配,价格也不贵,像他们这样从外地来的是买不到单位建的房子的。
方惠茹猜想两口子出门大概是说道给陈檬调户口这件事情,就把孩子留在家里,说等会儿刘婶可能会带着陈春红来家里玩,到时候可以让孩子给认个伴。
当初萌萌从家里走丢以后,几乎两位老人对孩子还存在的执念,户口也并没有销户,现在还在户头上挂着呢,要是真按萌萌下乡了这样算起,陈檬就有这个资格把户口给调到京市来。
但是具体调不调得看陈小军的说法了,不是说大部分人都想把户口调到京市来,他陈小军就得让孩子把户口也调过来,这种事情全凭双方自愿不是?
肖敏跟陈小军手挽着手一路从家属楼往外面走,出了燕京大学的校门口,外面是一片老旧的胡同,昨天肖敏在胡同口看了很久,确定这真的是陈小军说的那种房子,还没有农村常亮呢。
不过胡同里面的生活氛围不是农村可以比的,人口住的多了以后,生活也非常便利,到处是孩子跑来跑去的,胡同口有电话亭,还有卖小商品的小店,早餐铺子,出门就能吃到早点,买到东西。
肖敏从小四合院门口往里面看,有些四合院里面住着好几户,密密麻麻的衣架子搭着,面积不大,人口倒是挺多的,这些本来是建国初期分给工人住的院子,条件也不会很好,老知识分子或者是干部住的就不是在这里了。
这种房子不太容易让人有进去的欲望,但是四下打听了一下,附近好一点的倒是有两进的房子,于是去好一点的地方看看。
每一条胡同的风格都不一样,到了两进宅子那边基本上都是两进的房子,放在民国或者是前清的时候,应该是家庭条件比较好一点的人住的地方,即便是建国以后充公重新分配,能住在这里的人也是知识层面比较高的人了。
肖敏对这边就满意很多:“刚才那些地方真的是太挤了,小院子十平米不到到处晾着衣服,我看人挤人住着,即便是你要重新翻修,房子里面好多地方都晒不到太阳,我还以为京市人都是过的神仙一样的生活呢,敢情还不如咱们农村啊。”有些失望的口气。
陈小军指着这边:“我上回来的时候这边人挺多的,或许是因为过年,所以卖房子的就不卖了?”
“还能这样啊,你说咱们真的要在京市买了房子,就搬来京市吗,咱们以后会搬来京市吗,你说妈妈提的那个提议怎样,要是把乖宝的户口调到我们家来,以后乖宝考大学就容易多了。”
陈小军之前没有思考过这么深奥的问题:“我之前只是觉得小沈说的对,京市是全国的中心,要在这里买个房子,以后肯定能增值,你就看看这几年钱的贬值速度就知道,在未来几年,收入跟物价都会增长,咱们一年挣那么多钱,总的要找个出路,买个房子,买个门面,或者是在县城买块地皮,都是保值的手段。”
肖敏点点头:“你说的也对,就咱们大河村盖房子,翻了天去最多也就花一万,再说咱们家就三口人,盖那么好的房子干嘛啊,咱们家的房子装潢装潢,还不是住着挺舒服的。”
这个年代钱还是挺值钱,不过也要看买的东西是什么,像食材这些是便宜,但是有粮票给限制着,有钱你也不能买太多,而且在这个年代来说大量倒卖粮食照样是了不得的大罪过。
这会儿也没有中介的存在,但是如果有要卖房子的,会在房子门口竖起来个牌子——有房出售,有了这个牌子就可以进去打听,也不算冒失。
两人找了很久也是没有找到“有房出售”,倒是刚才吵吵闹闹那边有几间是出售的,肖敏有点失望:“你之前真的是再这边看的房子,今天怎么这么奇怪找也找不到呢,要让我住在刚才那种地方,不是比咱们老宅子还差了嘛。”
陈小军拉了拉她:“咱们再找找,实在不行刚才那个地方改装改装也行啊,他们现在是好几户住在一起,大家谁也不捯饬,可要是好好捯饬一下,那些房子不会比咱们老家的差的。”
这倒也是,只不过这边的房子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茅房,大家都是用痰盂解决,到早上去公共厕所倒。
如果是习惯了这种生活的人倒也没有什么,但是问题是肖敏不习惯,村里面才没有公共厕所这种东西呢,上厕所都要跟人挤在一起,这是啥样的饿生活啊。
两人再往胡同里面走,被一个老先生给叫住了:“两位是要找房子吗,实不相瞒在下就有个房子介绍给你们看看,你们要看得上就去谈谈,看不上拉到也没事,就在这个胡同里,你们去看看怎么样?”
“哪里?”两人异口同声的问。
就在这个胡同里,以为着跟刚才那个地方肯定是天壤之别了。
两人随着老头走了一段,很快就到了一个宅子门口,宅子的门漆着红色的油漆,院子里面虽然也是破破旧旧的,但是比刚才那些乱糟糟的,几户住在一起的院子要好上很多。
往里面走,幽深的阳光照在院子中间还带着绿色的树上面,那景致真是美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