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刘焉杀吾内应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几天之后,腊月初一,绵竹城头。
已经被围困了两个月的绵竹城南城楼上,忽然迎来了城主刘焉的亲自视察。
依然忠心于他的最后几千名东州兵,维持着城内的秩序和防务,不给益州本地人钻空子的机会。
不过,让这些东州兵们诧异的是,今天的刘使君,居然让刀斧手押来了百十号士绅。
难道,是城中无粮,所以要杀大户分存粮犒赏守军了么?不能吧。
某些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摩刘焉的东州兵将校,心中如是思忖。
幸好,谜底很快就揭开了。
刘焉一挥手,把这百十号人押上城头的女墙垛堞,然后他亲自往城下的围城营地喊话。
只是因为刘焉已然背疽溃破两个月了,病得奄奄一息,说话中气不足,自然需要一些骂阵手转述。
“刘备!你以为靠这样攻心收买就能围下绵竹了么!我蜀中义士岂有屈膝降敌之人!你的内应已经被我识破了!押上去,斩!”
说罢,蜀儒杜微、杜琼、谯賆三人为首,被摁在女墙上,只有人头伸出城墙之外,然后刀斧手“唰”地一下,三颗人头落下数丈高的城墙,还在墙根弹跳了几下,才归于沉寂。
他们都被堵住了嘴,死前最后一刻眼神中那种惊诧、不甘、冤屈,久久不散。
随后是一批批的处斩,直到看客麻木,不再觉得新鲜。
这场景,一如94版《三国演义》上,审配受辛评之托、在邺城城头斩杀带路档弟弟辛毗全家八十余口的戏码。若是有人拍下来播放,足以成为诸多观众的童年阴影。
旁边的东州兵将士闻言,也是一开始微微有些惊讶,但随后又觉得很正常,甚至没有一个人觉得这里面有冤案:
因为杜琼、谯賆他们一贯是经常暗搓搓散布反动投降言论的……要说他们因为被刘焉扣着滞留在这绵竹围城之内,苦不堪言,所以想当刘备的内应带路,再正常不过了。
这非常符合二杜和谯家人的人设啊,怎么可能是刘焉或者刘备冤枉他们呢。
“唉,这些人也是运气不好,眼看刘备都要破城了,居然在这个节骨眼上被使君识破了他们带路内应的身份。不然要是刘备打进来,这些人不就又能抖起来了么。”有些东州军小校甚至忍不住这样想。
另外,说句题外话,既然谯賆都已经被斩了全家,十年之后才会出生的谯周,当然是连被射在墙上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灰飞烟灭了。
……
“啊……刘焉杀吾内应矣!”
刘焉斩杀任安学派的杜家、谯家满门,乃至一部分任、杨族人的消息,传到刘备大营中时,刘备便是这样大叫一声,扼腕悲叹,伏案痛哭。
一如另一个世界,听说张肃揭发了亲弟弟张松、导致张松被害时,刘备所说的台词。无非是把“张肃”这个名字改成了“刘焉”。
只能说,历史是有惯性的,刘备在听说自己的内应被杀时,第一反应都是如此。
而且,内应的事儿他是交给李素去安排的,所以他倒也不算假哭,而是真心以为那里面有一些是他的内应——因为刘备自己也不知道李素的反间计实施得如何,到底目前发展了多少内应。
消息传到时,中军大帐内还有张飞、赵云和其他一些文武幕僚在,闻言虽然有些诧异,他们根本不知道原来主公还有那么多藏得那么深的内应,真是可惜了。
唯有帮刘备接洽策反工作的李素,立刻出来接话圆场:“此事一定是属下与他们交涉时,行事不够缜密,被刘焉找到了蛛丝马迹,请主公责罚!”
私下聊天他都是称兄的,不过这种场合太正式了,得演一演,所以要喊主公。
刘备一收哭腔:“此事怎能怪伯雅,伯雅也是立功心切而已……”
李素继续引导:“还请主公不要过于悲伤,不幸中之万幸,其实只有杜琼、谯賆等寥寥数人,有动摇为内应的趋势,其余人等,我还没来得及彻底说服。
想必是因为刘焉多疑残暴、宁枉勿纵,故而滥杀多杀!请主公不要过多自责,我们最多只是有点对不起杜琼、谯賆,与杜微、任氏、杨氏无碍。”
李素说完,还转向张飞赵云等人,解释道:“此事主公一贯交我负责,故而主公自己也不甚清楚劝说内应的进度,故而多哭,其实今日被杀的有些人,与主公的内应无关。”
张飞、赵云也就顺理成章劝道:“大哥/主公,刘焉倒行逆施,定然时日无多,绵竹指日可下,如此大喜在望之日,还请主公宽怀。”
一众文职幕僚,不管是老带路的张肃、张松,还是新降的费诗、黄权,也都劝道:“主公仁义,杜琼、谯賆在天之灵,只要看到主公克复绵竹,定然能够得以告慰。”
“也罢,我们且在军中,为杜、谯等蜀中大儒设祭。”刘备挥挥手,吩咐准备酒肉祭品祭奠内奸,这事儿也就算过去了。
李素也是松了口气,刘备这种人,还是仁义之心泛滥,幸好最后拦住了他的即兴发挥,不然后续恐怕还要贴一点利益出去呢。
李素刚才之所以急吼吼把话截住、并且以经手人的身份公布“内奸只有杜琼、谯賆,其他都是被刘焉多疑误杀的”,那也是因为李素知道,只有这几家是真的彻底灭门、死绝了户口本。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而任、杨这些蜀儒顶级望族,绵竹城里那些被刘焉监控裹挟带走的,只是核心成员,旁支还有很多散落在外呢。
就如之前所述,以杨氏为例,从东汉初年杨雄一族在郫县开枝散叶,发展了五六代了,他们家还有不少没出五服的旁支亲戚在郫县拥有大片土地和隐户田奴。
要是刘备脑子一热,把杨氏都宣布为内应,那岂不是核心族人被杀后,那些死者的田产,还要发还分给活着的亲戚?他们死于国事,是不是还得给抚恤、嘉奖?
李素可不想当这个冤大头人家本来就不是内应嘛!
所以他只让户口本死绝、连旁支法定继承人都找不到的人家是内应,这样就不用发抚恤金了。
嘿嘿嘿。
……
刘焉大开杀戒除内奸、顺便把内奸家族留在绵竹城里那部分细软财产,分赏给至今依然忠诚的东州兵将士,好歹是让本来处在崩溃边缘的东州士恢复了些士气。
不过仅仅两天之后,刘备就把刘璋押到了城下,让刘璋开口劝降。
刘焉自然也要到城头答话,还怒骂儿子不争气,居然跟着外敌来劝降自己父亲。
软弱的刘璋在城下被骂得大哭无奈,放弃了职责。
但刘备还是非常大仁大义,公然跟城上的刘焉喊话:“刘君朗!你倒行逆施,滥杀无辜,已然恶贯满盈!但我刘备不会学你,我干不出你这种株连人家小的暴行!
虽然季玉贤弟跟你是骨肉至亲、他劝降你也失败了,但我看他一心忠于朝廷,明辨是非。父是父,子是子,子有心改父之过、与你划清界限,我便不会加害于他,还会秉公处置。就看在他劝降你的诚意份上,我表他为武陵太守,即日赴任!”
刘备在两军阵前喊出这番话,着实让包括对面的东州兵将士都肃然起敬:刘焉这样抵抗、背叛朝廷,就因为刘焉那个最软弱的儿子不愿意背叛朝廷,肯跟父亲的立场决裂,刘备居然就允许刘璋善终养着,而且比他原本的闲职都尉待遇再高一些,平调去当个偏远郡的太守。
这是何等的大仁大义啊!连敌人的儿子只要肯投降都放过,咱这些东州兵将领,还用担心因为负隅顽抗到最后一城,而被将来清算么?
虽然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清楚,刘璋这个“武陵太守”,估计也就是一辈子领两千石俸禄混吃等死的了。武陵郡的军政民户诸般事务,肯定不会让刘璋管的。
实际上也是如此,因为李素已经建议刘备:
给长水校尉赵云额外加官,兼宜都郡太守,未来数年内总管东线荆州一侧防务。
本来关羽更合适,但因为关羽的汉中太守是董卓之乱前少帝封的,含金量更高,跟现在这些自己“表”的太守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关羽、张飞、蔡邕、李素这四人的汉中、武都、巴郡、蜀郡太守职务,一直到董卓死之前,李素都不准备更换升迁。等将来朝廷公信力重新起来的那个窗口期,再改封好了。比如王允当权的那个窗口期,公信力就不错。到时候可以瞅准时机集中要一波官。
目前这几年,大不了只是让刘备表几个杂号将军的虚衔,以及给其他还没有做到太守的心腹升一升太守。
赵云当宜都郡太守之后,控制住长江三峡交通要害,旁边的武陵郡太守刘璋就不可能投敌了。同时,李素还请刘备改封董和为武陵郡丞、张肃为武陵长史。
董和之前已经是火线提拔的县令,改任郡丞其实品秩数有点降级,但也是为了从县往郡过渡的必要调整。毕竟董和投奔刘备才两个月,直接作为一个郡的二把手监视刘璋也有些过于重用了。
但李素也私下派人给董和透个气:张肃本来就是巴郡长史,调到武陵郡当长史反而是从大郡调到小郡了,所以不会干太久的,最多两年。就相当于给张肃积累点到“老少边穷”地区为国服务的资历,将来还要调回蜀地,在南中找个新拆分的郡当太守的,待遇如同庞羲。
所以,两年之后,董和就能在武陵郡当二把手了,加上一把手的刘璋实际上是被架空的,这个升迁待遇不可谓不好。因此暂时当两年六百石郡丞董和也没什么意见,反而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与董和一起投降的李严,被任命为夷陵县令,也就是宜都郡治所的县,辅助赵云守卫东线。其余向朗、马家兄弟等荆州新投靠的人才,也都在宜都、武陵两郡安排。
如此安排之下,刘璋的“武陵太守”当然可以毫无保留地实授。
没过两天,刘璋被宽宥的确证消息就在绵竹战场周边两军中传开了。
刘焉似乎是解除了最后一点担心,知道自己的谋反企图好歹没有造成族灭,还留下了一个儿子继承香火、能有个官职善终。
被毒疽折磨了三个月的刘焉,终于放心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享年六十二岁。
刘焉死后第二天,东州兵就有感于刘备宽厚对待敌人的仁义,无血开城投降了。
绵竹收复,成都平原三郡的战乱彻底结束。
几天之后,腊月初一,绵竹城头。
已经被围困了两个月的绵竹城南城楼上,忽然迎来了城主刘焉的亲自视察。
依然忠心于他的最后几千名东州兵,维持着城内的秩序和防务,不给益州本地人钻空子的机会。
不过,让这些东州兵们诧异的是,今天的刘使君,居然让刀斧手押来了百十号士绅。
难道,是城中无粮,所以要杀大户分存粮犒赏守军了么?不能吧。
某些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摩刘焉的东州兵将校,心中如是思忖。
幸好,谜底很快就揭开了。
刘焉一挥手,把这百十号人押上城头的女墙垛堞,然后他亲自往城下的围城营地喊话。
只是因为刘焉已然背疽溃破两个月了,病得奄奄一息,说话中气不足,自然需要一些骂阵手转述。
“刘备!你以为靠这样攻心收买就能围下绵竹了么!我蜀中义士岂有屈膝降敌之人!你的内应已经被我识破了!押上去,斩!”
说罢,蜀儒杜微、杜琼、谯賆三人为首,被摁在女墙上,只有人头伸出城墙之外,然后刀斧手“唰”地一下,三颗人头落下数丈高的城墙,还在墙根弹跳了几下,才归于沉寂。
他们都被堵住了嘴,死前最后一刻眼神中那种惊诧、不甘、冤屈,久久不散。
随后是一批批的处斩,直到看客麻木,不再觉得新鲜。
这场景,一如94版《三国演义》上,审配受辛评之托、在邺城城头斩杀带路档弟弟辛毗全家八十余口的戏码。若是有人拍下来播放,足以成为诸多观众的童年阴影。
旁边的东州兵将士闻言,也是一开始微微有些惊讶,但随后又觉得很正常,甚至没有一个人觉得这里面有冤案:
因为杜琼、谯賆他们一贯是经常暗搓搓散布反动投降言论的……要说他们因为被刘焉扣着滞留在这绵竹围城之内,苦不堪言,所以想当刘备的内应带路,再正常不过了。
这非常符合二杜和谯家人的人设啊,怎么可能是刘焉或者刘备冤枉他们呢。
“唉,这些人也是运气不好,眼看刘备都要破城了,居然在这个节骨眼上被使君识破了他们带路内应的身份。不然要是刘备打进来,这些人不就又能抖起来了么。”有些东州军小校甚至忍不住这样想。
另外,说句题外话,既然谯賆都已经被斩了全家,十年之后才会出生的谯周,当然是连被射在墙上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灰飞烟灭了。
……
“啊……刘焉杀吾内应矣!”
刘焉斩杀任安学派的杜家、谯家满门,乃至一部分任、杨族人的消息,传到刘备大营中时,刘备便是这样大叫一声,扼腕悲叹,伏案痛哭。
一如另一个世界,听说张肃揭发了亲弟弟张松、导致张松被害时,刘备所说的台词。无非是把“张肃”这个名字改成了“刘焉”。
只能说,历史是有惯性的,刘备在听说自己的内应被杀时,第一反应都是如此。
而且,内应的事儿他是交给李素去安排的,所以他倒也不算假哭,而是真心以为那里面有一些是他的内应——因为刘备自己也不知道李素的反间计实施得如何,到底目前发展了多少内应。
消息传到时,中军大帐内还有张飞、赵云和其他一些文武幕僚在,闻言虽然有些诧异,他们根本不知道原来主公还有那么多藏得那么深的内应,真是可惜了。
唯有帮刘备接洽策反工作的李素,立刻出来接话圆场:“此事一定是属下与他们交涉时,行事不够缜密,被刘焉找到了蛛丝马迹,请主公责罚!”
私下聊天他都是称兄的,不过这种场合太正式了,得演一演,所以要喊主公。
刘备一收哭腔:“此事怎能怪伯雅,伯雅也是立功心切而已……”
李素继续引导:“还请主公不要过于悲伤,不幸中之万幸,其实只有杜琼、谯賆等寥寥数人,有动摇为内应的趋势,其余人等,我还没来得及彻底说服。
想必是因为刘焉多疑残暴、宁枉勿纵,故而滥杀多杀!请主公不要过多自责,我们最多只是有点对不起杜琼、谯賆,与杜微、任氏、杨氏无碍。”
李素说完,还转向张飞赵云等人,解释道:“此事主公一贯交我负责,故而主公自己也不甚清楚劝说内应的进度,故而多哭,其实今日被杀的有些人,与主公的内应无关。”
张飞、赵云也就顺理成章劝道:“大哥/主公,刘焉倒行逆施,定然时日无多,绵竹指日可下,如此大喜在望之日,还请主公宽怀。”
一众文职幕僚,不管是老带路的张肃、张松,还是新降的费诗、黄权,也都劝道:“主公仁义,杜琼、谯賆在天之灵,只要看到主公克复绵竹,定然能够得以告慰。”
“也罢,我们且在军中,为杜、谯等蜀中大儒设祭。”刘备挥挥手,吩咐准备酒肉祭品祭奠内奸,这事儿也就算过去了。
李素也是松了口气,刘备这种人,还是仁义之心泛滥,幸好最后拦住了他的即兴发挥,不然后续恐怕还要贴一点利益出去呢。
李素刚才之所以急吼吼把话截住、并且以经手人的身份公布“内奸只有杜琼、谯賆,其他都是被刘焉多疑误杀的”,那也是因为李素知道,只有这几家是真的彻底灭门、死绝了户口本。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而任、杨这些蜀儒顶级望族,绵竹城里那些被刘焉监控裹挟带走的,只是核心成员,旁支还有很多散落在外呢。
就如之前所述,以杨氏为例,从东汉初年杨雄一族在郫县开枝散叶,发展了五六代了,他们家还有不少没出五服的旁支亲戚在郫县拥有大片土地和隐户田奴。
要是刘备脑子一热,把杨氏都宣布为内应,那岂不是核心族人被杀后,那些死者的田产,还要发还分给活着的亲戚?他们死于国事,是不是还得给抚恤、嘉奖?
李素可不想当这个冤大头人家本来就不是内应嘛!
所以他只让户口本死绝、连旁支法定继承人都找不到的人家是内应,这样就不用发抚恤金了。
嘿嘿嘿。
……
刘焉大开杀戒除内奸、顺便把内奸家族留在绵竹城里那部分细软财产,分赏给至今依然忠诚的东州兵将士,好歹是让本来处在崩溃边缘的东州士恢复了些士气。
不过仅仅两天之后,刘备就把刘璋押到了城下,让刘璋开口劝降。
刘焉自然也要到城头答话,还怒骂儿子不争气,居然跟着外敌来劝降自己父亲。
软弱的刘璋在城下被骂得大哭无奈,放弃了职责。
但刘备还是非常大仁大义,公然跟城上的刘焉喊话:“刘君朗!你倒行逆施,滥杀无辜,已然恶贯满盈!但我刘备不会学你,我干不出你这种株连人家小的暴行!
虽然季玉贤弟跟你是骨肉至亲、他劝降你也失败了,但我看他一心忠于朝廷,明辨是非。父是父,子是子,子有心改父之过、与你划清界限,我便不会加害于他,还会秉公处置。就看在他劝降你的诚意份上,我表他为武陵太守,即日赴任!”
刘备在两军阵前喊出这番话,着实让包括对面的东州兵将士都肃然起敬:刘焉这样抵抗、背叛朝廷,就因为刘焉那个最软弱的儿子不愿意背叛朝廷,肯跟父亲的立场决裂,刘备居然就允许刘璋善终养着,而且比他原本的闲职都尉待遇再高一些,平调去当个偏远郡的太守。
这是何等的大仁大义啊!连敌人的儿子只要肯投降都放过,咱这些东州兵将领,还用担心因为负隅顽抗到最后一城,而被将来清算么?
虽然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清楚,刘璋这个“武陵太守”,估计也就是一辈子领两千石俸禄混吃等死的了。武陵郡的军政民户诸般事务,肯定不会让刘璋管的。
实际上也是如此,因为李素已经建议刘备:
给长水校尉赵云额外加官,兼宜都郡太守,未来数年内总管东线荆州一侧防务。
本来关羽更合适,但因为关羽的汉中太守是董卓之乱前少帝封的,含金量更高,跟现在这些自己“表”的太守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关羽、张飞、蔡邕、李素这四人的汉中、武都、巴郡、蜀郡太守职务,一直到董卓死之前,李素都不准备更换升迁。等将来朝廷公信力重新起来的那个窗口期,再改封好了。比如王允当权的那个窗口期,公信力就不错。到时候可以瞅准时机集中要一波官。
目前这几年,大不了只是让刘备表几个杂号将军的虚衔,以及给其他还没有做到太守的心腹升一升太守。
赵云当宜都郡太守之后,控制住长江三峡交通要害,旁边的武陵郡太守刘璋就不可能投敌了。同时,李素还请刘备改封董和为武陵郡丞、张肃为武陵长史。
董和之前已经是火线提拔的县令,改任郡丞其实品秩数有点降级,但也是为了从县往郡过渡的必要调整。毕竟董和投奔刘备才两个月,直接作为一个郡的二把手监视刘璋也有些过于重用了。
但李素也私下派人给董和透个气:张肃本来就是巴郡长史,调到武陵郡当长史反而是从大郡调到小郡了,所以不会干太久的,最多两年。就相当于给张肃积累点到“老少边穷”地区为国服务的资历,将来还要调回蜀地,在南中找个新拆分的郡当太守的,待遇如同庞羲。
所以,两年之后,董和就能在武陵郡当二把手了,加上一把手的刘璋实际上是被架空的,这个升迁待遇不可谓不好。因此暂时当两年六百石郡丞董和也没什么意见,反而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与董和一起投降的李严,被任命为夷陵县令,也就是宜都郡治所的县,辅助赵云守卫东线。其余向朗、马家兄弟等荆州新投靠的人才,也都在宜都、武陵两郡安排。
如此安排之下,刘璋的“武陵太守”当然可以毫无保留地实授。
没过两天,刘璋被宽宥的确证消息就在绵竹战场周边两军中传开了。
刘焉似乎是解除了最后一点担心,知道自己的谋反企图好歹没有造成族灭,还留下了一个儿子继承香火、能有个官职善终。
被毒疽折磨了三个月的刘焉,终于放心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享年六十二岁。
刘焉死后第二天,东州兵就有感于刘备宽厚对待敌人的仁义,无血开城投降了。
绵竹收复,成都平原三郡的战乱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