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电话交流,网络教子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教子的方式应该与时俱进。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家长与孩子的许多交流和沟通,完全可以在电话中和网络上进行。你可以为孩子配一部手机,也不要对孩子的上网“围追堵截”。利用得好,这些都会成为有益的教子工具。家长只有掌握了电话谈心的技巧和网络聊天的艺术,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孩子施以最有效的引导。
1.和孩子通电话注意措辞
电话是当今通信工具之一,许多父母习惯于用电话同他人沟通、交流,却忘记了原来用电话也可以和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有些父母认为,一家人天天在一起,用得着打电话吗?实际上,这种想法有失偏颇。电话不仅仅能传递信息,也是传递情感的一种工具。同样一句话,面对面听来可能不觉得怎样,但是,特地通过电话来传递时,则往往令孩子感动。
有些父母认为,现在工作这么忙,每天在单位像打仗一样,回到家已经很晚了,还要做晚饭,收拾家务,哪有时间与孩子交流,更别提打电话了。忙不是理由,也不是交流的障碍。无论回家多晚,父母都应该平心静气地跟孩子打招呼,说几句话。如果这也来不及,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问候也是很好的。亲子间沟通畅通融洽,父母的忙碌和敬业才能更加赢得孩子的理解和尊敬。
打电话由于受通话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像面对面谈话那样充分展开,这就要求父母注意措辞,抓住要点,能在三言两语之间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一位单亲爸爸长期在外面做生意,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敦敦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每两天就会打电话回家,以关心儿子的生活学习。但是,敦敦却不愿意与父亲说话。
有一次,父亲又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正好是儿子。
“敦敦,最近乖不乖呀?”爸爸开口就问道。
“嗯。”
“有没有惹爷爷奶奶生气?”
“没有。”
“你的学习怎样……”
“你等会儿,我叫奶奶来接电话。”敦敦竟然把电话搁下了。
这位爸爸很沮丧,自己虽然外出挣钱,但是并没有忘记教育儿子,总是非常努力地想要与孩子沟通感情,可儿子为什么不愿意理自己呢?原因显然不在孩子身上。这位爸爸打电话时犯了一个错误,说话时不注意儿子的心理感受。尽管他主动与儿子沟通,但是,所说的话都不是儿子感兴趣的,他不断询问儿子的表现与成绩,使儿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杭州灵栖心理咨询中心的庞碧玲咨询师认为,父母在给孩子打电话的时候,要注意措辞,不能老是问“表现怎么样”、“乖不乖啊”之类的话,更不要冲着电话训斥孩子、教训孩子,因为这样一来让孩子觉得无话可说,其实孩子不是不想跟爸爸妈妈说话,而是没话说,不知道怎么说。结果电话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沟通效果,反而会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父母在电话中说话,语气应该温和一点,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审问和指责,善于引导孩子在电话那头倾吐自己真实的想法。
总之,电话交流有面对面交流的优点,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面对面的尴尬。关键是父母要把握好电话中说话的方式,使电话发挥特殊的教子效力。
此外,手机短信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你给他发一条温情的短信,他的内心就会撒满阳光。在和孩子交谈时,一条温馨的短信就可能打破言语的坚冰。
2.跟孩子订个“手机使用协议”
家长为了和孩子联系方便,该不该给孩子配一部手机呢?
2009年年初,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临海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美琴做了一个关于学生手机的问卷调查,其中,90%以上的学生家长认为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几乎没有家长对“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提出异议。
任美琴认为,手机入校弊大于利,比如:学生在校期间带手机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一些学生在上课、上晚自习时频频使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拍照等,影响学生的听课和学业;携带手机有损学生健康成长,过多地使用手机对学生的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有些学生订阅低俗不良乃至黄色短信或者到网上去下载笑话,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些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考试作弊,养成学生不诚实的习惯;有些学生利用手机与校外不良人员交往;有些学生发短信谈恋爱;手机属贵重物品,容易丢失和成为不良人员抢劫、敲诈的目标;手机进入学校会造成学生间的攀比,加重学生家庭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009年两会期间,身为人大代表的任美琴建议,国家制定相关政策规定,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带手机进校园。
另据了解,从2007年1月29日开始,美国200多所公立学校严禁学生带手机进课堂,一个主要原因是此前当学校与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学生往往用手机叫来家人或校外人士,导致乱哄哄的纠纷。2009年初,日本也着手研究禁止小学和初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以预防网上欺骗和犯罪案件。
当然,给孩子配手机并不全是坏处。孩子随身有手机,父母就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有利于确保孩子在外面的安全,父母与孩子沟通起来也方便。对于孩子而言,也有利于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沟通。鉴于孩子使用手机时产生的一些弊端,建议家长最好在孩子长大后再给他配手机。而且,配手机前要跟孩子签一个协议,首先在形式上规定手机的用途,规定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并让孩子签字。“手机使用协议”的要点包括:
约束短信内容。有手机的孩子,父母很头痛的是孩子的短信非常多,整天短信来短信去,有的家长更发现其中不乏肉麻短信,手机甚至成为孩子谈恋爱的一个便利工具。这就要求父母在买手机时就得规定不能看色情内容、发肉麻短信,不能用手机来谈恋爱。
限制话费。家长先估计正常情况下孩子手机的话费是多少,然后跟他约定一旦超出就要没收。规定手机不能无限度地用,在家时跟同学联系可以用座机,这样可以限制无节制聊天。
规定使用时间。跟孩子约定,如果发现在上课或其它学习时间中开机(家长可拨打孩子手机即可发现其开机与否),或者发现手机用于任何不恰当的场所,可立即取消其手机使用权。
此外,不要给孩子购置功能过于强大的豪华手机,买一般的就可以,以免造成攀比心理。还要注意的一条是,既然给孩子配手机,就要充分信任他,不要经常去查看孩子的手机。
3.在网络上与孩子巧谈心
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资料要网上传输,联系要电子邮箱,个人网站、个人博客、QQ聊天、BBS等,让人应接不暇。
网络的特性是:能够进行资源共享。具有传播全球性、信息海量性、匿名性、交流方便性、即时性、多媒体性、自由性等。由此可以看出:网络对人类的意义非常大,它是人类迈向地球村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正是网络使我们今天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和精彩起来。孩子上网,对于开阔其视野、学习知识,也是大有益处的。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好就有坏,网络也不例外,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网络就是坏东西,像洪水猛兽一样不能去碰。许多父母怕孩子受网上负面信息的影响,或者怕孩子染上网瘾,因此就对孩子上网持反对态度。这实在是一种偏见。
独生子女是大多中国家庭的现状,父母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琐事,不可能有很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因此很多孩子在家里是非常孤独的,因此网络上与朋友同学的交流就势必成为孩子交流的首选方法。如果引导好了,网络应该是孩子们很好的伙伴。
网络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也充满了诱惑的气息。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运用网络,为我所用,才是硬道理,而不是刻意地去围追堵截。孩子还小,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需要父母在各方面进行悉心的监督和引导,协助孩子练就对事物的分辨和掌控能力。对于网络的使用亦是如此。
聪明的父母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网络和孩子交流,展开网上教子。
网络的交流方式和传统的书面交流、口头交流方式相比,有多方面的优势——
多媒化:采用网络交流方式除了可以使用文字表达外,音乐、图片、动画等各种有利手段,都可以给父母提供帮助。
虚拟化:这是网络交流方式最大的优点,由于虚拟,你可以以孩子同龄人的身份去和孩子沟通,也可以以长辈的身份对孩子进行教导。由于距离产生的美,孩子更易听进这种“第三者”的话语,交流会变得更加容易。
多角色:由于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你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变换角色,比如年龄、性别、身份等。
父母和孩子进行网上交流,可采取QQ交谈、BBS交流和电子邮件沟通等方式。
QQ交谈
对于喜欢用QQ聊天的孩子,父母用这种方式和他进行沟通是最佳选择,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父母用孩子嗜好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也许更为容易,效果更好。当然,一些当面不好讲的事儿,以QQ聊天的方式去说,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会收到良好效果。
方丽发现14岁的儿子有天早晨急急忙忙地拿着内裤冲进卫生间,并拒绝一切外人进入,方丽突然意识到,孩子长大了。那两天,孩子的情绪明显很蔫,问什么也不说,方丽想往深里问问孩子,可有些事不好意思当着孩子面问,她和孩子的爸爸也不知道从何处说起。
方丽先在书店给孩子选择了几本有关青春期的书,悄悄地放在了孩子的枕头下面,第二天她发现书已然被仔细地翻过了,但孩子依旧沉默不语。方丽想,或许是现在的书有关性的章节介绍得都过于笼统了一些,没有给孩子想要的答案。几天后,方丽无意中在孩子的房间发现了几本明显刊登有黄色内容的书籍,她顿时着急起来,这孩子要学坏可怎么办?最后还是丈夫想了一个妙招。
他们给孩子留了一张字条,首先对于孩子进入青春期表达了父母对此事的祝贺,问孩子是否有什么问题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与解答,然后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也有些事情想和他好好聊聊,最后和孩子约定晚上在QQ上再详细谈。
到了晚上,一家人分成两拨,一拨卧室,一拨书房。在QQ上丈夫主谈,方丽补充记录。果然,在QQ上孩子放开了许多,就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也敢于向父母询问了,而父母不和孩子面对面直接交流,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也能够说出口了。甚至,他们还在网上下载了一些详细的图片,直观地向孩子讲述了青春期性的来龙去脉,父亲还对孩子说了自己青春期发生的一些糗事,一下子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孩子敞开心扉和父母谈了自己对性的困惑和疑问,父母都一一地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并告诫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一些该注意的事项。
方丽夫妇通过QQ和孩子交流的方法很值得借鉴,在那里,父母和孩子都找到了相互平等交流的平台,既避免了相互之间的尴尬,又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还可以随时随地挑选一些合适的资料推荐给孩子。
BBS交流
如果孩子有上BBS的习惯,父母可以到他常去的论坛注册一个用户名,然后和他进行沟通交流,这也是和孩子交流的重要方式。有位父亲每天把孩子的作文发到BBS上,然后用虚拟的用户名和他交流一些看法。在BBS上,孩子和这位“陌生人”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很乐意接受他的建议。几个月下来,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很多。显然,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
电子邮件沟通
今天,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习惯于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交流沟通。可以说,电子邮件是“电子化”了的书信,但和传统书信相比,电子邮件有着更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等都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进行卓有成效的交流沟通。父母可以以真实的身份出现,也可以以虚拟的身份出现,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电子邮件的内容和形式应尽量多姿多彩一些,符合孩子的口味,让孩子喜闻乐见,在愉悦中谈心交流。
教子的方式应该与时俱进。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家长与孩子的许多交流和沟通,完全可以在电话中和网络上进行。你可以为孩子配一部手机,也不要对孩子的上网“围追堵截”。利用得好,这些都会成为有益的教子工具。家长只有掌握了电话谈心的技巧和网络聊天的艺术,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孩子施以最有效的引导。
1.和孩子通电话注意措辞
电话是当今通信工具之一,许多父母习惯于用电话同他人沟通、交流,却忘记了原来用电话也可以和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有些父母认为,一家人天天在一起,用得着打电话吗?实际上,这种想法有失偏颇。电话不仅仅能传递信息,也是传递情感的一种工具。同样一句话,面对面听来可能不觉得怎样,但是,特地通过电话来传递时,则往往令孩子感动。
有些父母认为,现在工作这么忙,每天在单位像打仗一样,回到家已经很晚了,还要做晚饭,收拾家务,哪有时间与孩子交流,更别提打电话了。忙不是理由,也不是交流的障碍。无论回家多晚,父母都应该平心静气地跟孩子打招呼,说几句话。如果这也来不及,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问候也是很好的。亲子间沟通畅通融洽,父母的忙碌和敬业才能更加赢得孩子的理解和尊敬。
打电话由于受通话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像面对面谈话那样充分展开,这就要求父母注意措辞,抓住要点,能在三言两语之间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一位单亲爸爸长期在外面做生意,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敦敦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每两天就会打电话回家,以关心儿子的生活学习。但是,敦敦却不愿意与父亲说话。
有一次,父亲又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正好是儿子。
“敦敦,最近乖不乖呀?”爸爸开口就问道。
“嗯。”
“有没有惹爷爷奶奶生气?”
“没有。”
“你的学习怎样……”
“你等会儿,我叫奶奶来接电话。”敦敦竟然把电话搁下了。
这位爸爸很沮丧,自己虽然外出挣钱,但是并没有忘记教育儿子,总是非常努力地想要与孩子沟通感情,可儿子为什么不愿意理自己呢?原因显然不在孩子身上。这位爸爸打电话时犯了一个错误,说话时不注意儿子的心理感受。尽管他主动与儿子沟通,但是,所说的话都不是儿子感兴趣的,他不断询问儿子的表现与成绩,使儿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杭州灵栖心理咨询中心的庞碧玲咨询师认为,父母在给孩子打电话的时候,要注意措辞,不能老是问“表现怎么样”、“乖不乖啊”之类的话,更不要冲着电话训斥孩子、教训孩子,因为这样一来让孩子觉得无话可说,其实孩子不是不想跟爸爸妈妈说话,而是没话说,不知道怎么说。结果电话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沟通效果,反而会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父母在电话中说话,语气应该温和一点,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审问和指责,善于引导孩子在电话那头倾吐自己真实的想法。
总之,电话交流有面对面交流的优点,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面对面的尴尬。关键是父母要把握好电话中说话的方式,使电话发挥特殊的教子效力。
此外,手机短信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你给他发一条温情的短信,他的内心就会撒满阳光。在和孩子交谈时,一条温馨的短信就可能打破言语的坚冰。
2.跟孩子订个“手机使用协议”
家长为了和孩子联系方便,该不该给孩子配一部手机呢?
2009年年初,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临海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美琴做了一个关于学生手机的问卷调查,其中,90%以上的学生家长认为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几乎没有家长对“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提出异议。
任美琴认为,手机入校弊大于利,比如:学生在校期间带手机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一些学生在上课、上晚自习时频频使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拍照等,影响学生的听课和学业;携带手机有损学生健康成长,过多地使用手机对学生的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有些学生订阅低俗不良乃至黄色短信或者到网上去下载笑话,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些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考试作弊,养成学生不诚实的习惯;有些学生利用手机与校外不良人员交往;有些学生发短信谈恋爱;手机属贵重物品,容易丢失和成为不良人员抢劫、敲诈的目标;手机进入学校会造成学生间的攀比,加重学生家庭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009年两会期间,身为人大代表的任美琴建议,国家制定相关政策规定,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带手机进校园。
另据了解,从2007年1月29日开始,美国200多所公立学校严禁学生带手机进课堂,一个主要原因是此前当学校与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学生往往用手机叫来家人或校外人士,导致乱哄哄的纠纷。2009年初,日本也着手研究禁止小学和初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以预防网上欺骗和犯罪案件。
当然,给孩子配手机并不全是坏处。孩子随身有手机,父母就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有利于确保孩子在外面的安全,父母与孩子沟通起来也方便。对于孩子而言,也有利于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沟通。鉴于孩子使用手机时产生的一些弊端,建议家长最好在孩子长大后再给他配手机。而且,配手机前要跟孩子签一个协议,首先在形式上规定手机的用途,规定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并让孩子签字。“手机使用协议”的要点包括:
约束短信内容。有手机的孩子,父母很头痛的是孩子的短信非常多,整天短信来短信去,有的家长更发现其中不乏肉麻短信,手机甚至成为孩子谈恋爱的一个便利工具。这就要求父母在买手机时就得规定不能看色情内容、发肉麻短信,不能用手机来谈恋爱。
限制话费。家长先估计正常情况下孩子手机的话费是多少,然后跟他约定一旦超出就要没收。规定手机不能无限度地用,在家时跟同学联系可以用座机,这样可以限制无节制聊天。
规定使用时间。跟孩子约定,如果发现在上课或其它学习时间中开机(家长可拨打孩子手机即可发现其开机与否),或者发现手机用于任何不恰当的场所,可立即取消其手机使用权。
此外,不要给孩子购置功能过于强大的豪华手机,买一般的就可以,以免造成攀比心理。还要注意的一条是,既然给孩子配手机,就要充分信任他,不要经常去查看孩子的手机。
3.在网络上与孩子巧谈心
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资料要网上传输,联系要电子邮箱,个人网站、个人博客、QQ聊天、BBS等,让人应接不暇。
网络的特性是:能够进行资源共享。具有传播全球性、信息海量性、匿名性、交流方便性、即时性、多媒体性、自由性等。由此可以看出:网络对人类的意义非常大,它是人类迈向地球村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正是网络使我们今天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和精彩起来。孩子上网,对于开阔其视野、学习知识,也是大有益处的。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好就有坏,网络也不例外,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网络就是坏东西,像洪水猛兽一样不能去碰。许多父母怕孩子受网上负面信息的影响,或者怕孩子染上网瘾,因此就对孩子上网持反对态度。这实在是一种偏见。
独生子女是大多中国家庭的现状,父母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琐事,不可能有很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因此很多孩子在家里是非常孤独的,因此网络上与朋友同学的交流就势必成为孩子交流的首选方法。如果引导好了,网络应该是孩子们很好的伙伴。
网络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也充满了诱惑的气息。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运用网络,为我所用,才是硬道理,而不是刻意地去围追堵截。孩子还小,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需要父母在各方面进行悉心的监督和引导,协助孩子练就对事物的分辨和掌控能力。对于网络的使用亦是如此。
聪明的父母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网络和孩子交流,展开网上教子。
网络的交流方式和传统的书面交流、口头交流方式相比,有多方面的优势——
多媒化:采用网络交流方式除了可以使用文字表达外,音乐、图片、动画等各种有利手段,都可以给父母提供帮助。
虚拟化:这是网络交流方式最大的优点,由于虚拟,你可以以孩子同龄人的身份去和孩子沟通,也可以以长辈的身份对孩子进行教导。由于距离产生的美,孩子更易听进这种“第三者”的话语,交流会变得更加容易。
多角色:由于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你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变换角色,比如年龄、性别、身份等。
父母和孩子进行网上交流,可采取QQ交谈、BBS交流和电子邮件沟通等方式。
QQ交谈
对于喜欢用QQ聊天的孩子,父母用这种方式和他进行沟通是最佳选择,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父母用孩子嗜好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也许更为容易,效果更好。当然,一些当面不好讲的事儿,以QQ聊天的方式去说,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会收到良好效果。
方丽发现14岁的儿子有天早晨急急忙忙地拿着内裤冲进卫生间,并拒绝一切外人进入,方丽突然意识到,孩子长大了。那两天,孩子的情绪明显很蔫,问什么也不说,方丽想往深里问问孩子,可有些事不好意思当着孩子面问,她和孩子的爸爸也不知道从何处说起。
方丽先在书店给孩子选择了几本有关青春期的书,悄悄地放在了孩子的枕头下面,第二天她发现书已然被仔细地翻过了,但孩子依旧沉默不语。方丽想,或许是现在的书有关性的章节介绍得都过于笼统了一些,没有给孩子想要的答案。几天后,方丽无意中在孩子的房间发现了几本明显刊登有黄色内容的书籍,她顿时着急起来,这孩子要学坏可怎么办?最后还是丈夫想了一个妙招。
他们给孩子留了一张字条,首先对于孩子进入青春期表达了父母对此事的祝贺,问孩子是否有什么问题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与解答,然后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也有些事情想和他好好聊聊,最后和孩子约定晚上在QQ上再详细谈。
到了晚上,一家人分成两拨,一拨卧室,一拨书房。在QQ上丈夫主谈,方丽补充记录。果然,在QQ上孩子放开了许多,就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也敢于向父母询问了,而父母不和孩子面对面直接交流,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也能够说出口了。甚至,他们还在网上下载了一些详细的图片,直观地向孩子讲述了青春期性的来龙去脉,父亲还对孩子说了自己青春期发生的一些糗事,一下子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孩子敞开心扉和父母谈了自己对性的困惑和疑问,父母都一一地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并告诫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一些该注意的事项。
方丽夫妇通过QQ和孩子交流的方法很值得借鉴,在那里,父母和孩子都找到了相互平等交流的平台,既避免了相互之间的尴尬,又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还可以随时随地挑选一些合适的资料推荐给孩子。
BBS交流
如果孩子有上BBS的习惯,父母可以到他常去的论坛注册一个用户名,然后和他进行沟通交流,这也是和孩子交流的重要方式。有位父亲每天把孩子的作文发到BBS上,然后用虚拟的用户名和他交流一些看法。在BBS上,孩子和这位“陌生人”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很乐意接受他的建议。几个月下来,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很多。显然,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
电子邮件沟通
今天,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习惯于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交流沟通。可以说,电子邮件是“电子化”了的书信,但和传统书信相比,电子邮件有着更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等都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进行卓有成效的交流沟通。父母可以以真实的身份出现,也可以以虚拟的身份出现,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电子邮件的内容和形式应尽量多姿多彩一些,符合孩子的口味,让孩子喜闻乐见,在愉悦中谈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