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国远征军(一)
日本对缅甸的侵略是1941年12月发起、1942年1月展开的,企图借重对缅甸的占领,侵夺美国取道缅甸的大批援华战略物资,直接切断中国gm政府唯一的海外交通补给线――滇缅公路,全面封锁中国,同时扬言将与纳粹会师中东。严重的战争态势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的关注。
中国远征军是根据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军事民盟而组织的。当一九四○年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六月四日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图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度)、马(马来亚)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间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民盟。一九四一年春,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作军事考察。以后几经协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2月由滇西进入缅甸,与日军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战斗,失利后,一部返回滇西,据守怒江天险以阻敌;另一部退入印度蓝伽,组成中国驻印军,亦称新军,接受美国装备并受美军训练。而后,由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取得了主动权,中国驻印军与英、美军协同,遂于1943年10月对缅北日军展开反攻,即缅北滇西战役。在滇西怒江与日军对峙的中国远征军,也于1944年5月发起了松山战役和腾冲战役,并于1945年1月27日与中国驻印军在缅甸芒友会师。3月遂将日军全部赶出缅北和滇西。至此,中印缅公路完全打通,中国远征军班师回国。
1943年10月,揭开了缅北滇西反攻的战幕。其时,日军的缅甸方面军有11个师团,近30万人马.中国驻印军从印度的列多发南地区出发,身侵缅日军攻击。我官兵经一年多作战,先后赢得了胡康河谷战斗,孟拱河谷战斗以及密支那等战役的巨大胜利,在中国远征军的配合下,攻克八莫,南坎等地,亲乘胜向滇西畹町推进。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天险,从滇西开始反攻。将士们坚持血战8个月,连克日军重兵防守的腾冲,松山,龙陵,芒市等重要城市。1945年1月下旬,终于和中国驻印军在畹町胜利会师。
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篇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历史地位,远征军将士们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写照。
中国远征军以数倍甚至十数倍于日军的伤亡,取得的一个个胜利,在某些人看来并不值得称道。然而我们应该记住,这是中国正面战场唯一取得全胜的攻势性作战,同时也取得了抗战中仅有的几次对日军的全歼战。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正是通过这种牺牲精神才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能够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数百万抗战将士用生命换来的。
东亚和南亚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在亚洲战场上,由于中国实际牵制了50%以上的日军陆军,彻底打破了日本军部数月征服中国、尔后北进苏联与纳粹德国会师、进入西亚和欧洲战场的战略构想;其次,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粉碎了日军经缅犯我的真正意图。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并取得胜利,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大壮举。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从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历时17个月,在缅甸北部山区复杂的地理条件和炎热多雨的气侯条件下,英勇作战,取得显著战绩,此后,日军再无力发动对缅北的大规模进攻。其意义深远,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对稳定豫湘桂战役后正面战场战局起了积极作用,也揭开了正面战场的反攻序幕,将日军赶出中国西南大门,彻底粉碎了日军从西南风所和进攻中国大后方的企图。同时,有力地支援了英军对英帕尔的坚守和对缅中的出击作战,体现了中国军民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抗战期间中国为支援英军抗击侵缅日军、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进行的出国作战,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的一次军事合作,是中国军队向日军发起的战略性反攻,也是亚洲反法西斯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战役之一。中国远征军在失败不可抗拒的情况下,仍然苦苦支撑着缅甸战局。虽然经历失败,但其付出的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因此可以说,中国远征军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角色。
中国远征军,以数万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反攻作战的完全胜利。这场胜利,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西侧的威胁,打破了日军对美援华物资的封锁,同时减轻了盟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荣誉。
组建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陷于欧洲战场无力他顾,对于英国的战略方针而言在远东地区首要之务就是保卫输出最多资源的殖民地印度,并将其余殖民地视为保卫印度的战略纵深;但是对於中华民国而言缅甸此地为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後生命线,如果滇缅公路不保外援即无法轻易进入中国,与日本的对战也将陷入补给不足之劣势,因此中华民国方面极力争取与英国间的军事同盟以保障作战资本。
为此,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国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亚考察。几经协商,在同年的12月23日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中国远征军就是根据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
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的西藏和云南接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进攻缅甸对於其自身来说也有著很多意义,比如孤立中国,以及作为入侵印度的基地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1942年日本用於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大大超过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
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亚後,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後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此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由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远征军简介: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民众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图谋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滥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其中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以一团兵力浴血奋战、立功异域。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授予孙立人将军、戴安澜将军(追赠)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也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但是,也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英军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并消耗日军部分力量,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从而赢得时间,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最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1942年后称为中国驻印军,由于古代印度从来没有和阿萨姆地区统一过,18世纪英国殖民者侵入阿萨姆地区,后来才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的一部分,随英国在缅甸的军队进入阿萨姆地区后,中国远征军又被称为中国驻印度军队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孙立人领导的新38师,以及后来绕道胡康河谷的新22师近三千人退入英属印度,成为中国驻印军的基本力量。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姆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2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2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我驻印军新编第22师和新编第38师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这两个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国内于1944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30师、第14师、第50师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新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自从我驻印军先后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
中国军队在密支那休整约两个月后,向日寇发动了最后的攻击,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当”。密支那休整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随后,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战斗历程:
第一次远征
作战:由于英国方面的阻挠,直到1942年2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只有第6军的49、93师进入缅甸景东地区,其余各部仍在滇缅公路集结待命。此时由于缅甸战事吃紧,英国人却又急着要远征军入缅参战。2月16日,蒋中正下令先运送第5军入缅,以第200师为先头部队。3月7日,200师到达同古,3月16日,日军开始轰炸同古,此为远征军与日军第一次大规模接触。3月19日,200师首次与日军地面部队接触,由于缅甸交通线不断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再加上英方的消极延误,后续部队始终没有按原定计划到达同古,10余日后,200师伤亡达2000余人,内缺粮弹、外无援兵,并且还要面对4倍于己的敌军包围,杜聿明审时度势,下令200师于3月29日晚从同古以东突围。3月30日,日军进城后才发现同古是一个空城。在同古保卫战中,200师歼敌5000余人,重创日军第55师团。
随后中国远征军准备进行平满纳会战,然而,在西路方面,缅甸战场右路英军不断后撤,将中路平满纳地区的中国远征军右翼完全暴露给日军,东线方面由于中国军队兵力薄弱,阵地不断失守,第5军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4月18日凌晨,史迪威和罗卓英不得不下令放弃平满纳会战。
4月14日凌晨,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急电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请求解救被包围在仁安羌的英军。4月19日下午5时,在新38师师长孙立人、副师长齐学启和113团团长刘放吾的带领下收复了任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00多人。消息传出,中、英、美三国轰动。
4月20日,史迪威和罗卓英轻信英方关于在仁安羌和乔克柏当之间有敌军3000余人的情报,命令第200师长途奔袭至乔克柏当。第200师到了乔克柏当后,发现没有日军,只有英军在新38师的掩护下撤退。而后又退回到棠吉,浪费了宝贵的3天时间,使日军抢先攻占了棠吉,4月23日下午,200师向棠吉发起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于4月25日18时占领棠吉。而在4月24日,在日军猛烈攻势之下,第6军被迫放弃雷烈姆,
日军随后从雷烈姆北进,此时防守腊戍已无意义,第200师遂于4月26日放弃棠吉。
4月29日拂晓,日军猛攻腊戍,第66军伤亡惨重,当天中午,日军占领腊戍,第66军各部退守新维。所谓曼德勒会战已经彻底成了泡影。此时撤退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撤退:东线方面,第6军于4月24日被迫放弃雷列姆之后,且打且退,5月12日,推到萨尔温江东面,随后撤回国内。
中线方面,第5军军部和所属的新22师、第96师主力于4月26日黄昏由皎克西乘汽车、火车向曼德勒转移,于当天夜间十时全部到达。5月1日全部撤至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区,此后第五军直属部队、第200师、第96师、第66军的新38师徒步轮流掩护撤退。5月8日上午,日军攻占密支那,杜聿明按蒋中正7日的命令向国内撤退。5月9日,由于在杰沙(又译为卡萨)发现日军,并且新38师先到杰沙掩护的只有一个团,而新38师、新22师主力至少需要一天半才可以从前线撤下,杜聿明认为日军有可能从南北包围将远征军歼灭,从而下令第93师在右翼掩护,并且在孟拱附近占领掩护阵地,同时命令各部队分路回国,自寻生路。
新38师师长孙立人没有听从杜聿明的命令,向西撤往了印度。新38师是第一次远征结束之后唯一一只保存建制的部队。
杜聿明率领第5军直属部队和新22师,离开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追去,转打洛到新平阳,迷路的远征军在森林里转来转去,很多人因为饥饿、疾病死去,还有一些人因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杀。后来,一架美国飞机在野人山上空发现了这支军队,盟军随后空投了电台、粮食、药品,使得这支军队终于走出了野人山,由于预定回国路线所经的中缅国境已有大量日军把守,这只部队最后还是改道去了印度。
第200师至棠吉,以后沿途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经南盘江、梅苗、南坎以西回国。5月18日,第二百师分兵两路通过细(胞)抹(谷)公路,前卫部队突然遭到伏击。激战一天,第二百师伤亡过半,才从东面山坡撕开一条缺口,残余官兵得以死里逃生。戴安澜在突围时被两颗机枪子弹击中胸部和腹部。5月26日,戴安澜将军逝世。
第96师及炮工兵各一部经孟拱、孟关、葡萄、高黎贡山回国。
据战后统计,穿越野人山的部队有3万余人葬身原始森林,其中第5军新编第22师野战医院的护士刘桂英更是做为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而闻名。
第一次远征结果
第一次远征失败之后,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
第二次远征:
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的训练
1942年7月15日,新38师由英帕尔开往蓝姆伽,8月初,从缅北野人山脱险入印的的第5军新22师和军直属部队也来到了蓝姆伽。根据中美协议,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撤销,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同时,gm政府利用驼峰空运飞机回航的机会,每天空运几百名士兵到印度,以补充兵源。1942年底,由于史迪威与罗卓英矛盾不可调和,蒋中正被迫将罗卓英调回国内,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派第8军军长郑洞国中将接替罗卓英的职务。同时决定在驻印军指挥部下设新编第一军建制,下辖新38师、新22师。郑洞国任军长,孙立人为副军长兼新38师师长,廖耀湘为新22师师长。3月中旬,郑洞国率军部人员来到蓝姆伽,正式成立新一军。[2]
1942年10月24日,新编第38师112团孙立人将军将缅甸会战中投降的1200名日本士兵以及军官,统统以活埋的方式处死。部分中国学者对此表示质疑,此种说法难以被证实。
1942年底至1944年春,新30师兵员陆陆续续空运到印度,新30师编入新一军序列。1944年上半年,第14师与第50师的也兵员空运到了印度。中国驻印军在蓝姆伽换装了美式装备,有美国的军事援助和充足的粮食,军事训练十分扎实。经过一年的整训,练就了丛林训练和丛林生存的过硬本领。再加上同时大批知识青年在蒋中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踊跃参军,士兵的素质有了大大的提高,这两点使得驻印军的战斗力大为提高。
1942年6月,怒江防线稳定之后,gm政府积极训练军队,准备反攻缅甸。1943年2月1日,蒋中正任命陈诚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3月28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云南楚雄成立。陈诚从重庆飞到楚雄就任,着手进行远征军部队的训练和反攻计划的制定。1943年8月,远征军的5个军编练和装备基本完成。后调来的第54军也在11月完成改编。其中,第11集团军下辖第2、第6、第71军和第200师。第20集团军辖第53、第54军共4个师。另外第八军和第93师直属远征军司令长官部。1943年冬,陈诚因病辞职,卫立煌接任远征军司令。
反攻
1943年3月,新38师的114团即先行开进野人山区,掩护中美部队修筑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1943年10月下旬,雨季停止,在列多的新22师和新38师主力乘车到达胡康河谷边缘,驻印军缅北反攻战正式开始。经过血战之后,新38师于12月29日攻克于邦。随后在新38师的配合下,新22师于1944年3月5日攻克孟关。后来两师合作攻下瓦鲁班。新22师在攻占瓦鲁班战斗中突袭18师团司令部,缴获18师团发布作战命令的关防大印,这在抗战期间绝无仅有。蒋中正给其嘉奖电为:中国虎!1944年4月份新22师、新38师、第30师、第50师与美军联合围攻下了密支那。攻克密支那后,各个部队修整了2个月,此时第14师、第50师、新30师已陆陆续续空运来到缅北反攻的前线,中国进入缅甸的部队已达到5个师,为便于指挥,将新一军扩编为新一军和新六军两个军。新一军下辖新30师和新38师,军长孙立人。新六军下辖新22师、第14师、第50师,军长廖耀湘。郑洞国升任驻印军副总指挥。1944年10月16日,新一军与新六军开始向八莫发起进攻,12月初,日军进犯独山,贵阳告急,gm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调新六军回国保卫大西南,新六军主力于12月1日奉命停止前进,新六军军部及新22师、第14师被空运至云南沾益,以保卫重庆。留下第50师与新一军作战,归新一军指挥(后来正式编入新一军序列)。1944年12月15日新一军攻克了八莫。
在驻印军开始反攻几个月之后,国内滇西的中国远征军反攻开始。1944年5月11日第20集团军强渡怒江,于6月底血战至腾冲附近。经过3个月的战斗,于9月14日解放腾冲。第11集团军于6月1日渡江,新28师于4日攻克腊猛,进围松山,由于敌阵坚固,该师五攻未客。7月1日改由第8军来攻,该军以三个师轮换进攻,连续九次,到9月7日方破敌阵,全歼守敌。远征军经过血战,于11月3日攻克龙陵,20日攻克芒市,12月1日攻克遮放,1945年1月19日克复畹町。1月22日中午第53军第116师与新一军一部在木遮相会,旋以钳形攻势向芒友推进,
1945年1月15日,新一军攻克南坎,并继续前进,于1月27日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中国远征军会师。1月28日中印公路通车典礼在畹町城举行。会师后,滇西远征军回国,新一军与第50师南下,新一军先后拿下了新维、腊戌,第50师先后攻克了南渡、西保、南燕、皎麦等市镇,新50师自从1944年渡过伊洛瓦底江以来,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挺进600公里,毙伤日军3500余人。3月30日,中国远征军攻克乔梅,与英军胜利会师。随后中国驻印军凯旋回国。至此,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的任务顺利完成。
第二次远征结果
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解放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中国远征军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中国远征军(一)
日本对缅甸的侵略是1941年12月发起、1942年1月展开的,企图借重对缅甸的占领,侵夺美国取道缅甸的大批援华战略物资,直接切断中国gm政府唯一的海外交通补给线――滇缅公路,全面封锁中国,同时扬言将与纳粹会师中东。严重的战争态势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的关注。
中国远征军是根据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军事民盟而组织的。当一九四○年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六月四日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图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度)、马(马来亚)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间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民盟。一九四一年春,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作军事考察。以后几经协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2月由滇西进入缅甸,与日军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战斗,失利后,一部返回滇西,据守怒江天险以阻敌;另一部退入印度蓝伽,组成中国驻印军,亦称新军,接受美国装备并受美军训练。而后,由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取得了主动权,中国驻印军与英、美军协同,遂于1943年10月对缅北日军展开反攻,即缅北滇西战役。在滇西怒江与日军对峙的中国远征军,也于1944年5月发起了松山战役和腾冲战役,并于1945年1月27日与中国驻印军在缅甸芒友会师。3月遂将日军全部赶出缅北和滇西。至此,中印缅公路完全打通,中国远征军班师回国。
1943年10月,揭开了缅北滇西反攻的战幕。其时,日军的缅甸方面军有11个师团,近30万人马.中国驻印军从印度的列多发南地区出发,身侵缅日军攻击。我官兵经一年多作战,先后赢得了胡康河谷战斗,孟拱河谷战斗以及密支那等战役的巨大胜利,在中国远征军的配合下,攻克八莫,南坎等地,亲乘胜向滇西畹町推进。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天险,从滇西开始反攻。将士们坚持血战8个月,连克日军重兵防守的腾冲,松山,龙陵,芒市等重要城市。1945年1月下旬,终于和中国驻印军在畹町胜利会师。
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篇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历史地位,远征军将士们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写照。
中国远征军以数倍甚至十数倍于日军的伤亡,取得的一个个胜利,在某些人看来并不值得称道。然而我们应该记住,这是中国正面战场唯一取得全胜的攻势性作战,同时也取得了抗战中仅有的几次对日军的全歼战。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正是通过这种牺牲精神才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能够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数百万抗战将士用生命换来的。
东亚和南亚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在亚洲战场上,由于中国实际牵制了50%以上的日军陆军,彻底打破了日本军部数月征服中国、尔后北进苏联与纳粹德国会师、进入西亚和欧洲战场的战略构想;其次,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粉碎了日军经缅犯我的真正意图。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并取得胜利,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大壮举。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从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历时17个月,在缅甸北部山区复杂的地理条件和炎热多雨的气侯条件下,英勇作战,取得显著战绩,此后,日军再无力发动对缅北的大规模进攻。其意义深远,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对稳定豫湘桂战役后正面战场战局起了积极作用,也揭开了正面战场的反攻序幕,将日军赶出中国西南大门,彻底粉碎了日军从西南风所和进攻中国大后方的企图。同时,有力地支援了英军对英帕尔的坚守和对缅中的出击作战,体现了中国军民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抗战期间中国为支援英军抗击侵缅日军、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进行的出国作战,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的一次军事合作,是中国军队向日军发起的战略性反攻,也是亚洲反法西斯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战役之一。中国远征军在失败不可抗拒的情况下,仍然苦苦支撑着缅甸战局。虽然经历失败,但其付出的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因此可以说,中国远征军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角色。
中国远征军,以数万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反攻作战的完全胜利。这场胜利,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西侧的威胁,打破了日军对美援华物资的封锁,同时减轻了盟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荣誉。
组建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陷于欧洲战场无力他顾,对于英国的战略方针而言在远东地区首要之务就是保卫输出最多资源的殖民地印度,并将其余殖民地视为保卫印度的战略纵深;但是对於中华民国而言缅甸此地为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後生命线,如果滇缅公路不保外援即无法轻易进入中国,与日本的对战也将陷入补给不足之劣势,因此中华民国方面极力争取与英国间的军事同盟以保障作战资本。
为此,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国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亚考察。几经协商,在同年的12月23日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中国远征军就是根据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
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的西藏和云南接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进攻缅甸对於其自身来说也有著很多意义,比如孤立中国,以及作为入侵印度的基地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1942年日本用於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大大超过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
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亚後,开始入侵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後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此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由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远征军简介: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民众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图谋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滥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其中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以一团兵力浴血奋战、立功异域。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授予孙立人将军、戴安澜将军(追赠)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日本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也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但是,也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英军撤退,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并消耗日军部分力量,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从而赢得时间,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最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1942年后称为中国驻印军,由于古代印度从来没有和阿萨姆地区统一过,18世纪英国殖民者侵入阿萨姆地区,后来才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的一部分,随英国在缅甸的军队进入阿萨姆地区后,中国远征军又被称为中国驻印度军队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孙立人领导的新38师,以及后来绕道胡康河谷的新22师近三千人退入英属印度,成为中国驻印军的基本力量。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姆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2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2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我驻印军新编第22师和新编第38师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这两个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国内于1944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30师、第14师、第50师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新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自从我驻印军先后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
中国军队在密支那休整约两个月后,向日寇发动了最后的攻击,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当”。密支那休整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随后,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战斗历程:
第一次远征
作战:由于英国方面的阻挠,直到1942年2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只有第6军的49、93师进入缅甸景东地区,其余各部仍在滇缅公路集结待命。此时由于缅甸战事吃紧,英国人却又急着要远征军入缅参战。2月16日,蒋中正下令先运送第5军入缅,以第200师为先头部队。3月7日,200师到达同古,3月16日,日军开始轰炸同古,此为远征军与日军第一次大规模接触。3月19日,200师首次与日军地面部队接触,由于缅甸交通线不断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再加上英方的消极延误,后续部队始终没有按原定计划到达同古,10余日后,200师伤亡达2000余人,内缺粮弹、外无援兵,并且还要面对4倍于己的敌军包围,杜聿明审时度势,下令200师于3月29日晚从同古以东突围。3月30日,日军进城后才发现同古是一个空城。在同古保卫战中,200师歼敌5000余人,重创日军第55师团。
随后中国远征军准备进行平满纳会战,然而,在西路方面,缅甸战场右路英军不断后撤,将中路平满纳地区的中国远征军右翼完全暴露给日军,东线方面由于中国军队兵力薄弱,阵地不断失守,第5军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4月18日凌晨,史迪威和罗卓英不得不下令放弃平满纳会战。
4月14日凌晨,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急电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请求解救被包围在仁安羌的英军。4月19日下午5时,在新38师师长孙立人、副师长齐学启和113团团长刘放吾的带领下收复了任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00多人。消息传出,中、英、美三国轰动。
4月20日,史迪威和罗卓英轻信英方关于在仁安羌和乔克柏当之间有敌军3000余人的情报,命令第200师长途奔袭至乔克柏当。第200师到了乔克柏当后,发现没有日军,只有英军在新38师的掩护下撤退。而后又退回到棠吉,浪费了宝贵的3天时间,使日军抢先攻占了棠吉,4月23日下午,200师向棠吉发起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于4月25日18时占领棠吉。而在4月24日,在日军猛烈攻势之下,第6军被迫放弃雷烈姆,
日军随后从雷烈姆北进,此时防守腊戍已无意义,第200师遂于4月26日放弃棠吉。
4月29日拂晓,日军猛攻腊戍,第66军伤亡惨重,当天中午,日军占领腊戍,第66军各部退守新维。所谓曼德勒会战已经彻底成了泡影。此时撤退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撤退:东线方面,第6军于4月24日被迫放弃雷列姆之后,且打且退,5月12日,推到萨尔温江东面,随后撤回国内。
中线方面,第5军军部和所属的新22师、第96师主力于4月26日黄昏由皎克西乘汽车、火车向曼德勒转移,于当天夜间十时全部到达。5月1日全部撤至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区,此后第五军直属部队、第200师、第96师、第66军的新38师徒步轮流掩护撤退。5月8日上午,日军攻占密支那,杜聿明按蒋中正7日的命令向国内撤退。5月9日,由于在杰沙(又译为卡萨)发现日军,并且新38师先到杰沙掩护的只有一个团,而新38师、新22师主力至少需要一天半才可以从前线撤下,杜聿明认为日军有可能从南北包围将远征军歼灭,从而下令第93师在右翼掩护,并且在孟拱附近占领掩护阵地,同时命令各部队分路回国,自寻生路。
新38师师长孙立人没有听从杜聿明的命令,向西撤往了印度。新38师是第一次远征结束之后唯一一只保存建制的部队。
杜聿明率领第5军直属部队和新22师,离开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追去,转打洛到新平阳,迷路的远征军在森林里转来转去,很多人因为饥饿、疾病死去,还有一些人因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杀。后来,一架美国飞机在野人山上空发现了这支军队,盟军随后空投了电台、粮食、药品,使得这支军队终于走出了野人山,由于预定回国路线所经的中缅国境已有大量日军把守,这只部队最后还是改道去了印度。
第200师至棠吉,以后沿途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经南盘江、梅苗、南坎以西回国。5月18日,第二百师分兵两路通过细(胞)抹(谷)公路,前卫部队突然遭到伏击。激战一天,第二百师伤亡过半,才从东面山坡撕开一条缺口,残余官兵得以死里逃生。戴安澜在突围时被两颗机枪子弹击中胸部和腹部。5月26日,戴安澜将军逝世。
第96师及炮工兵各一部经孟拱、孟关、葡萄、高黎贡山回国。
据战后统计,穿越野人山的部队有3万余人葬身原始森林,其中第5军新编第22师野战医院的护士刘桂英更是做为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而闻名。
第一次远征结果
第一次远征失败之后,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
第二次远征:
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的训练
1942年7月15日,新38师由英帕尔开往蓝姆伽,8月初,从缅北野人山脱险入印的的第5军新22师和军直属部队也来到了蓝姆伽。根据中美协议,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撤销,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同时,gm政府利用驼峰空运飞机回航的机会,每天空运几百名士兵到印度,以补充兵源。1942年底,由于史迪威与罗卓英矛盾不可调和,蒋中正被迫将罗卓英调回国内,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派第8军军长郑洞国中将接替罗卓英的职务。同时决定在驻印军指挥部下设新编第一军建制,下辖新38师、新22师。郑洞国任军长,孙立人为副军长兼新38师师长,廖耀湘为新22师师长。3月中旬,郑洞国率军部人员来到蓝姆伽,正式成立新一军。[2]
1942年10月24日,新编第38师112团孙立人将军将缅甸会战中投降的1200名日本士兵以及军官,统统以活埋的方式处死。部分中国学者对此表示质疑,此种说法难以被证实。
1942年底至1944年春,新30师兵员陆陆续续空运到印度,新30师编入新一军序列。1944年上半年,第14师与第50师的也兵员空运到了印度。中国驻印军在蓝姆伽换装了美式装备,有美国的军事援助和充足的粮食,军事训练十分扎实。经过一年的整训,练就了丛林训练和丛林生存的过硬本领。再加上同时大批知识青年在蒋中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踊跃参军,士兵的素质有了大大的提高,这两点使得驻印军的战斗力大为提高。
1942年6月,怒江防线稳定之后,gm政府积极训练军队,准备反攻缅甸。1943年2月1日,蒋中正任命陈诚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3月28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云南楚雄成立。陈诚从重庆飞到楚雄就任,着手进行远征军部队的训练和反攻计划的制定。1943年8月,远征军的5个军编练和装备基本完成。后调来的第54军也在11月完成改编。其中,第11集团军下辖第2、第6、第71军和第200师。第20集团军辖第53、第54军共4个师。另外第八军和第93师直属远征军司令长官部。1943年冬,陈诚因病辞职,卫立煌接任远征军司令。
反攻
1943年3月,新38师的114团即先行开进野人山区,掩护中美部队修筑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1943年10月下旬,雨季停止,在列多的新22师和新38师主力乘车到达胡康河谷边缘,驻印军缅北反攻战正式开始。经过血战之后,新38师于12月29日攻克于邦。随后在新38师的配合下,新22师于1944年3月5日攻克孟关。后来两师合作攻下瓦鲁班。新22师在攻占瓦鲁班战斗中突袭18师团司令部,缴获18师团发布作战命令的关防大印,这在抗战期间绝无仅有。蒋中正给其嘉奖电为:中国虎!1944年4月份新22师、新38师、第30师、第50师与美军联合围攻下了密支那。攻克密支那后,各个部队修整了2个月,此时第14师、第50师、新30师已陆陆续续空运来到缅北反攻的前线,中国进入缅甸的部队已达到5个师,为便于指挥,将新一军扩编为新一军和新六军两个军。新一军下辖新30师和新38师,军长孙立人。新六军下辖新22师、第14师、第50师,军长廖耀湘。郑洞国升任驻印军副总指挥。1944年10月16日,新一军与新六军开始向八莫发起进攻,12月初,日军进犯独山,贵阳告急,gm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调新六军回国保卫大西南,新六军主力于12月1日奉命停止前进,新六军军部及新22师、第14师被空运至云南沾益,以保卫重庆。留下第50师与新一军作战,归新一军指挥(后来正式编入新一军序列)。1944年12月15日新一军攻克了八莫。
在驻印军开始反攻几个月之后,国内滇西的中国远征军反攻开始。1944年5月11日第20集团军强渡怒江,于6月底血战至腾冲附近。经过3个月的战斗,于9月14日解放腾冲。第11集团军于6月1日渡江,新28师于4日攻克腊猛,进围松山,由于敌阵坚固,该师五攻未客。7月1日改由第8军来攻,该军以三个师轮换进攻,连续九次,到9月7日方破敌阵,全歼守敌。远征军经过血战,于11月3日攻克龙陵,20日攻克芒市,12月1日攻克遮放,1945年1月19日克复畹町。1月22日中午第53军第116师与新一军一部在木遮相会,旋以钳形攻势向芒友推进,
1945年1月15日,新一军攻克南坎,并继续前进,于1月27日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中国远征军会师。1月28日中印公路通车典礼在畹町城举行。会师后,滇西远征军回国,新一军与第50师南下,新一军先后拿下了新维、腊戌,第50师先后攻克了南渡、西保、南燕、皎麦等市镇,新50师自从1944年渡过伊洛瓦底江以来,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挺进600公里,毙伤日军3500余人。3月30日,中国远征军攻克乔梅,与英军胜利会师。随后中国驻印军凯旋回国。至此,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的任务顺利完成。
第二次远征结果
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解放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中国远征军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