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问世间情是何物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五月。
交代完了公司里的事,易青、孙茹、依依、杨娴儿带着他们一个得力的小摄制组,悄悄起身离开香港,回到阔别多时的北影厂,租下一间小小的内景棚,开始易青一生中第一部探索电影的创作。
香港媒体只知道他们去了内地北京,至于目的如何,各界纷纷猜测,莫衷一是。
五月的香港早已是烈日当空,这里一年要过八个月夏天,可是北京却还是吹面不寒的暮春好时节。
易青和依依等四人每天躲在小房间里,废寝忘食的完成第二天的拍摄方案;然后把这些摄制组里没一个人能看懂的莫名其妙的东西,记录到胶片上。
探索电影又叫实验电影。顾名思义,它是电影专业人员或艺术家用电影的方式对自己的思维成果进行验证和探索的一种试验;也可作为艺术家、电影家们对未知的某种人生与哲学思想的挖掘和求证。因此这种电影区别于商业放映的电影,一般只作为小范围的内部研究使用,是不对普通观众放映的。
简单的说,当一个物理学家不确定自己的科学理论是否在实用科学领域也同样成立的时候,他就会进入物理实验室,去做物理科学实验;而一个电影家,当他想在作品里表达某一种艺术理念或者价值、想法的时候。他就以摄影棚为实验室,进行探索电影的实验。当然,这种实验既可以是对某种思想哲学地验证,更可以是对电影艺术手段和创作理念的一种探索。
早在电影诞生发展的初期。无声黑白电影的时代,象梅里菲斯、爱森斯坦等电影大师就曾长期醉心于用探索电影来研究各种电影创作手法。
爱森斯坦曾经把一张欢笑地小孩的脸和一个妇女哭泣时的脸,分别和洗脸盆、奶油蛋糕、打破了的杯子、长筒皮靴等毫无实际意义的镜头人为的组合与剪接在一起。结果发现,本来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镜头,通过不同的搭配和重新剪辑组合,可以表达出非常丰富的内涵,而这种新的内涵,和镜头原本地实际语汇竟然可以毫无关系或者完全相反——这种两个镜头相加表达第三种含义的实验结果,启发了爱森斯坦;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诞生了伟大地蒙太奇理论。这大概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探索电影,爱森斯坦之所以被称为“蒙太奇之父”,很大程度是这部探索电影的功劳。
易青的这个构想其实源起于他一直以来想尝试一下实验电影的愿望。一个拍出《潜龙于渊和《终生制职业这样电影地导演。最多只能算一个好导演或者一个一流优秀寻演,最多只能被观看商业电影的观众认可;但是在专业的领域内,没有一两部过硬地探索电影,没有对电影本体或者人生智慧进行电影式的解读与实验的这种经验,这个导演就永远不够资格被称为一个电影“艺术家”。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扮演各个不同位置上的不同角色,比如孩子的父母、父母的孩子、爱人的配偶、同事间的朋友、下属眼里的上司等等……所以当我们面对某些两难问题地干扰时,往往会做出令自己后悔抱憾的决定。而象易青这样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人。已经习惯了在面对电影创作时,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信念感”。
完全脱离人群的封闭的工作环境,可以使易青、依依、孙茹、杨娴儿四人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真正完全的从自己的“局”中跳身出来,完全用第三者的局外旁观的态度,用做实验的科学的精神,,来判和分析他们四个人的这种感情纠葛
一部成功的探索电影,对一个寻演来说。可能是他人生和专业的重要里程碑,所以这部电影也是易素等四人对自己这几年所学的一种总结。
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写一天,拍几天,根据“爱情是什么’这个原始命题,不断的由前一个实验研究的结果,设计出下一阶段的试验拍摄方案——事实上,大多数实验电影都是用这种方法拍摄的。
普通的商业电影通常是先有剧本,然后用剧本做出拍摄脚本或者方案,最后进行拍摄;商业电影是创作者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所以写出剧本围绕作者想要表达的这个主题进行创作;但是探索电影既然是一种实验,也就是说,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创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探索电影是作者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就象做物理化学实验一样,有上一步才有下一步。
易青的这部电影,有个名字叫《问世间情为何物,研究的是人的价值观和个人的社会存在意义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叙述一个探索电影的拍摄过程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因为任何科学实验的手段必然是非常极端的、典型的、理想化的。所以艺术家们用来拍探索电影的方法真是千奇百怪。
比如美国的电影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先生,曾经拍过一部专门为实验长镜头在电影中运用的探索电影。整个电影两个小时,居然只有一个镜头,这个镜头里是一条不断延伸的绳子,一会儿弯、一会儿拐、一会儿直……通过不同的绳型和绳结来象征性的隐喻某种意思。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懂行的人来解说大师每一个方案的真实目的,光看着一条弯弯曲曲的绳子,恐怕再热爱艺术的人也要被催眠当场。
易青他们当然不会用绳子来拍。他们选择的是在洁白的室内布景里,用真人表演体验配合各种行为艺术的方案,来琢磨体会各自内心对爱情和人生的认识。
在没有杨娴儿之前,易青他们还没有能力拍这个探索电影。行为艺术正是杨娴儿的拿手绝活之一。
心理学认为某种特定的行动会引起内心的某种情感的感应,从而刺激到自己以外接触到这种行为的各种反应,以此可以透视不同人的不同心理特征和潜意识。以行为艺术方式来进行电影实验探索,正是遵循这条理论的科学性进行的。
通过易青分别和依依、孙茹、杨娴儿的行为艺术方案的体验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本能反应,可以看到易青在最纯粹的情形下,对这三段感情的内心体会和感应。
正所谓道有千条,各取其一。在艺术之道中,深层的艺术手段和形式皆可以入道。依依用来参与实验的手段是她的表演。今天的依依在经过相当长一段的电影表演实践之后,早已今非昔比,不但获得了大明星和实力派演员的身份和与之相伴的名利,更在自己痴迷热爱的表演专业上达到了一个学生时代不敢奢望想象的境界。表演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真听真看真感受”,就是通过各种奇怪奇妙的训练方法,使得演员在实践过程中能将自己完全的从第一自我中剥离出来,产生属于角色的第二自我——也就是俗称的“入戏”,还有第三自我,也就是游离于角色和演员本体之间的第三种自我状态用来监督角色的表演层次和分寸。
这种专业能力当然是国内那些偶像明星们不具备的。合格的专业演员可以自如的从角色中抽出再投入,进退收放自如。所以一些半懂不懂的人会猜测说,一个演员演戏演的太投入了,会不会精神分裂,成了疯子。事实上电影表演学诞生至今,顶级的表演艺术家中外都比比皆是,练成三种自我功力的大师级演员层出不穷,还没听说哪位练的走火入魔成了神经病的。
一个演员要是具备了这种能力,根本不用担心戏演完后把自我从戏里超拔出来的问题,因为第一自我不强的人根本抽不出第二自我;要是不具备这种能力,那更没有这种担心了,君不见现在国产小明星们和一.些选秀节目出来的偶像,对着镜头使劲挤眉弄眼摆表情的丑态,跟他们讲什么表演学,简直是天方夜谭了。
依依根据自己非常熟练的这种表演理念,和杨娴儿一起设计了许多体验方案,参与拍摄计划。通过第二自我的体验和第三自我的监督,她可以用一种纯透明的理智心态来审视自己与易青的这段感情。由于她和易青的拍摄段落其实就是她自己的情感经历改编的,等于是本色表演,所以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又是重合的,这种体验效果更加增强了。
通过一个月的闭关和反复讨论,整个电影的拍摄大方向和实验方法,以及第一段落的拍摄方案终于敲定虽然这部探索电影是不准备送审公映的,但是易青他们也并不是私人贴钱做。资金回收的问题,易青早就已经盘算好了。
21世纪之前,国内能够嘟噜拍摄一部成功的有实验结果的探索电影的工作室,最多不会超过二十家。
对目前国内的观众来说,探索电影基本是一个绝对陌生的领域。在国外,特别是欧洲,早在二十年前就有了电影分级制度和多层次的院线制度。除了和我们一样的商业放映院线之外,还有贵族院线、纯艺术院线、实验院线、高价院线等等。
在中国,是越花俏越烧钱的电影卖得越贵;而在欧洲,则是艺术含量越高,能看懂的人越少的电影票价越贵。中国青年艺术家们的一部实验电影,在巴黎的纯艺术院线,居然敢卖到几百欧元一张票,法国人还依然趋之若骛。电影诞生地的法国,那里的观众对电影的修养水平就好想我们中国人对文学的欣赏水平一样。一个普通的中国小学生,都能背诵和理解饶口的唐诗,可是欧洲人往往活了半辈子还是分不清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故事。
因此,中国和各国的青年电影家们,他们没有钱和个人背景支持他们去拍《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商业大片,他们就自己几个人凑点钱搞低成本的探索电影,然后拿到国外去评奖。要是能拿回一个提名甚至一个实奖。立刻就能在欧洲的纯艺术院线或者实验院线卖到天价,一夜暴富。
这在电影欣赏水平还在初级阶段地中国,基本是不为人知的。所以易景当然不会打国内的主意,这部探索电影。在拍好后很快会送到罗马参加意大利的一个艺术电影评奖活动,如无意外,应当会在当地卖得不错。至少,几十万人民币地拍摄成本是会拿得回来的。
一般而言,会有一种误区——在我们当中如果有人谈起艺术片,有很多发烧友就会很自然的提到王家伟。很多人会以为,象王家伟的《东邪西毒》、《2046》这种一般人看不太懂什么故事的电影就是传说中的探索电影,或者叫艺术电影。
但是,这种电影其实是王家伟个人发明的一种题材,既能满足香港市场。又能在国外卖到好价钱、拿到奖。这种电影其实应该叫“刚资艺术片”——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商业片,只是故事性弱一点。又带有一定的探索性和艺术性而已。
……
小小的温馨的内景棚里。
道具用雪花在鼓风机地阵风吹动下满场飘扬。这是在模拟易青和依依当初在小汤山上的那一幕。
那是2006年春天北京的第一场雪。易青在光秃秃地孤寂的小汤山上对依依许下了承诺,这是两人爱情道路上最为主要的一笔了。
可是此时内景棚里发生的,却和当时的情景大相径庭。
在漫天地雪花下面,易青和依依穿着古怪的麻布衣服,表情木然。象两个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慢慢挪近,然后做着一些非常暧昧亲昵地动作。
两人拥抱在一起,身体扭曲成各种吻合的姿势。
在肌肤的摩擦中。易青忽然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起了一种微妙的反应。已经和依依几乎可以说是老夫老妻了的他,现在突然找回了当初那种患得患失的奇妙感觉,一刹那间,如同青春重来……
这是第一阶段。是杨娴儿为易青和依依精心设计的行为艺术动作组合,通过神秘的肢体暗示,使他们重新体会当初地那种心境。
“停!”易景自己叫停。这一段他已经叫停了三次。
他累了,心累。
“还是明天再继续好了。”孙茹道。“明天跳过去来第二段。”易素闷闷的道。
第二段是孙茹和易青的段落。杨娴儿的设计,是让易青和孙茹一起去完成一项工作,用足量的木料做一张桌子。
这个行为实验易青倒是知道的,那是大艺术家昆布郎当初用来试验爱情与事业的那部探索电影里用到的方法。不同的是,布郎大师做的是椅子。
第三段,是杨娴儿和易青一起过一天家庭生活。这是他们这个神秘的摄制组第一次走出内景棚,到社会上去实景拍摄。
杨娴儿在肚子里塞了一大团衣服棉絮什么的,装扮成一个孕妇。这个她虽然不是学表演的,但是却曾有切身体验,自然不在话下。易青牵着她的手,早上陪她逛天桥做运动,去天桥下的菜市场买菜,中午在简易的煤气灶上做饭,下午,陪她看胎教的书,读童话给她听……
这一段是模拟烦琐的家庭生活,务求每个细节都反复五到七遍以上,反复刺激易素对自身社会责任的厌烦和排斥感。
这三段行为艺术拍摄方案,是通过三种特殊的动作及行为体验,分别喻示性爱、事业及世俗生活、家庭责任这三者对爱情的影响及关系。
这种情形,比较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做这些希奇古怪的动作就可以使人参悟爱情。打个简单的比方说,这就好象我们做的那些心理测试题。
比如类似这样的心理测试:走进房间你第一眼看见一个东西,吓了一大跳,你认为是什么?然后题目后面给你四个选项,好比a是一大束玫瑰花、b是一大滩血、c是自己的爱人和另一个第三者在床上……等等的这些答案。然后让应测者来选,选a就代表浪漫性格,选b就代表悲观性格,选c就代表多疑性格……
实际上实验电影的情况和操作又要比这种心理测试复杂地多。总得来说,是以参加实验电影的演员对各种行为艺术方案的设置所产生的应激反应为依据进行心理思维和情感研究地一种形式。
说到底,艺术其实也是一种神秘的形式主义。艺术的起源和最早先的概念,不过是部落氏族时代,人们为了祈祷、祭祀、驱鬼而设计的一种巫祝舞蹈。后来人们发现,通过某种仪式、动作、声音能够刺激人内心的某种情感,于是就渐渐的有了艺术。
艺术的本质,是用来表达人的情感与情绪、思想的。
人是有感情地动物。可是感觉,感情这个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要想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就要用一种看得见、摸地着的形式来表达和传递我们的情感和思想。这种传递和表达的工具,就是把抽象的虚构地“感情”转化成具体的可见的“行动符号”,这种符号,有时是文字、有时是声音、有时是色彩线条、有时是肢体动作、有时是图象——所以就有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电影……
而探索电影。正式建立在艺术地这种本质特性上的实验手段,把抽象的、模糊的,想不通的东西变成具体,清晰,易懂的某种形式。所以易青才会突发奇想,要跟三位美女来拍这个探索电影。
……
短短一个月的拍摄期很快过去。完成了这部电影的主体阶段之后,易素非但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反而感到更加困惑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到底爱情是什么呢?如果说象他原来所苦恼地,认为依依是纯粹的爱情象征,和孙茹的感情则和理想与事业糅合在一起;对杨娴儿的感情里有一份责任感道德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可为什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易青却感到自己在三段体验中得到了非常相似的感觉呢?
难道说,这个实验失败了?或者杨娴儿设计的方案根本就有问题?
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理想、责任、性爱……这些概念究竟是包括在爱情之内呢,还是爱情之外呢?
人,应该为了理想、道德和社会责任放弃爱情吗?
这些问题,天天困扰着仿佛已经走火入魔了的易青。他不思饮食,一天天的瘦了下去。
然而无论他有多少困惑,这该来的一天还是要来的。
“今天晚上我就和大家搭最后一个镜头的景了!”杨娴儿故作漫不经心的对易青道:“你应该已经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了吧?你会走向我们三个谁的小屋呢?”
易青木然看了杨娴儿一眼,默默的走开到一边了。
不知怎么的。他突然想起那天在杨仲家里,杨娴儿对自己的告白,关于不想让他负责任的那一段;随后,许多莫名其妙的往事浮上了心头——孙老爷子的去世、他和孙茹的婚礼,依依为了成全孙茹的黯然离去……还有在飞机场他们三人手牵着手跑出记者包围圈的那一幕……
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易青也不知道自己躺在冰凉的地下多久了。只是,突然心里传来的那种顿悟的感觉惊醒了他,他突然高兴的长啸起来。
艺术家的某些行径,在普通人看来就是疯子。这几天的易素,进入了深度的冥思。一个在许多人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对这个问题各抒己见,而易青却越想越复杂。
这一刻,他突然想明白了,他终于知道自己该走向哪间小屋了!
……
2012年6月15日。下午三时。
睡过午觉之后的易青,在北影招待所自己的单间里,给邋遢了好几天的自己刮了刮胡子;换上新休闲西装和新皮鞋。他在镜子里满意的看了一下自己,心里突然有种激动。
好象初恋的感觉,真好。
他徒步走到北影摄影车间,钻进自己租来的那个内景棚。
棚里的气氛仿佛有点紧张而凝滞。摄制组的人见到易青,纷纷站了起来。
虽然大家不知道易素和、依依、孙茹、杨娴儿这四个人这几天到底在捣鼓什么。但是今天这最后一场似乎非常重要,却是谁都能看出来的。
三间纯白的小屋已经搭好。一看就知道这个抽象派的超现实主义内景是出自杨娴儿的手笔。
三座没有屋顶的房子,连在一起;中间用两块板隔开。易青知道,他所钟爱的三个极品女孩就坐在房子景块的后面。
“预备,开机!”
“滋……”胶盘在机器后面缓缓转动的声音,大概是易青在世上最熟悉最亲切的声响了吧!
在这样安静的声音里,易青忽然向三座小房子走过去了。
他会选择谁呢?摄制组的人全屏住了呼吸。
奇怪,易青没有走向任何房间,他走到两块板之间,一手一个,把两块隔离板给抽了出来;然后,他从左到右,开始拆房子。
拆掉了房门,空荡荡的里面,三间小屋已经连在了一起,里面坐着得三个女孩的如花容颜也显露了出来。她们今天显然精心的修饰过,看到易青的举动,一个突然都霞云飞举,脸红不胜。
“这就是你的答案?”坐在中间的杨娴儿歪着头问道。
“是的,这就是我的选择。”易青肯定的答道。
依依高兴的笑了起来,过去拉着孙茹的手笑道:“老天保佑,这木头终是悟了。可笑人家是书呆子,他却是戏呆子。连这个也可以做电影实验。问世间情是何物?呵呵,情,也可以问吗?爱,也有答案吗?我想,世上所有的哲学都能拿来用电影探索实验,惟独爱情不能。爱情若能思考和分说,那它还有什么魅力呢?”
“为什么不能?”易青牵了孙茹和杨娴儿,来到依依面前,眉毛一抬,傲然道:“我就已经悟到了,这世间的情之一字,竟是如此玄妙美丽!。易青和杨娴儿一起在小小的摄影棚里搭起极富象征意义的内景,拍摄终于正式开始了
五月。
交代完了公司里的事,易青、孙茹、依依、杨娴儿带着他们一个得力的小摄制组,悄悄起身离开香港,回到阔别多时的北影厂,租下一间小小的内景棚,开始易青一生中第一部探索电影的创作。
香港媒体只知道他们去了内地北京,至于目的如何,各界纷纷猜测,莫衷一是。
五月的香港早已是烈日当空,这里一年要过八个月夏天,可是北京却还是吹面不寒的暮春好时节。
易青和依依等四人每天躲在小房间里,废寝忘食的完成第二天的拍摄方案;然后把这些摄制组里没一个人能看懂的莫名其妙的东西,记录到胶片上。
探索电影又叫实验电影。顾名思义,它是电影专业人员或艺术家用电影的方式对自己的思维成果进行验证和探索的一种试验;也可作为艺术家、电影家们对未知的某种人生与哲学思想的挖掘和求证。因此这种电影区别于商业放映的电影,一般只作为小范围的内部研究使用,是不对普通观众放映的。
简单的说,当一个物理学家不确定自己的科学理论是否在实用科学领域也同样成立的时候,他就会进入物理实验室,去做物理科学实验;而一个电影家,当他想在作品里表达某一种艺术理念或者价值、想法的时候。他就以摄影棚为实验室,进行探索电影的实验。当然,这种实验既可以是对某种思想哲学地验证,更可以是对电影艺术手段和创作理念的一种探索。
早在电影诞生发展的初期。无声黑白电影的时代,象梅里菲斯、爱森斯坦等电影大师就曾长期醉心于用探索电影来研究各种电影创作手法。
爱森斯坦曾经把一张欢笑地小孩的脸和一个妇女哭泣时的脸,分别和洗脸盆、奶油蛋糕、打破了的杯子、长筒皮靴等毫无实际意义的镜头人为的组合与剪接在一起。结果发现,本来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镜头,通过不同的搭配和重新剪辑组合,可以表达出非常丰富的内涵,而这种新的内涵,和镜头原本地实际语汇竟然可以毫无关系或者完全相反——这种两个镜头相加表达第三种含义的实验结果,启发了爱森斯坦;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诞生了伟大地蒙太奇理论。这大概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探索电影,爱森斯坦之所以被称为“蒙太奇之父”,很大程度是这部探索电影的功劳。
易青的这个构想其实源起于他一直以来想尝试一下实验电影的愿望。一个拍出《潜龙于渊和《终生制职业这样电影地导演。最多只能算一个好导演或者一个一流优秀寻演,最多只能被观看商业电影的观众认可;但是在专业的领域内,没有一两部过硬地探索电影,没有对电影本体或者人生智慧进行电影式的解读与实验的这种经验,这个导演就永远不够资格被称为一个电影“艺术家”。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扮演各个不同位置上的不同角色,比如孩子的父母、父母的孩子、爱人的配偶、同事间的朋友、下属眼里的上司等等……所以当我们面对某些两难问题地干扰时,往往会做出令自己后悔抱憾的决定。而象易青这样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人。已经习惯了在面对电影创作时,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信念感”。
完全脱离人群的封闭的工作环境,可以使易青、依依、孙茹、杨娴儿四人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真正完全的从自己的“局”中跳身出来,完全用第三者的局外旁观的态度,用做实验的科学的精神,,来判和分析他们四个人的这种感情纠葛
一部成功的探索电影,对一个寻演来说。可能是他人生和专业的重要里程碑,所以这部电影也是易素等四人对自己这几年所学的一种总结。
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写一天,拍几天,根据“爱情是什么’这个原始命题,不断的由前一个实验研究的结果,设计出下一阶段的试验拍摄方案——事实上,大多数实验电影都是用这种方法拍摄的。
普通的商业电影通常是先有剧本,然后用剧本做出拍摄脚本或者方案,最后进行拍摄;商业电影是创作者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所以写出剧本围绕作者想要表达的这个主题进行创作;但是探索电影既然是一种实验,也就是说,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创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探索电影是作者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就象做物理化学实验一样,有上一步才有下一步。
易青的这部电影,有个名字叫《问世间情为何物,研究的是人的价值观和个人的社会存在意义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叙述一个探索电影的拍摄过程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因为任何科学实验的手段必然是非常极端的、典型的、理想化的。所以艺术家们用来拍探索电影的方法真是千奇百怪。
比如美国的电影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先生,曾经拍过一部专门为实验长镜头在电影中运用的探索电影。整个电影两个小时,居然只有一个镜头,这个镜头里是一条不断延伸的绳子,一会儿弯、一会儿拐、一会儿直……通过不同的绳型和绳结来象征性的隐喻某种意思。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懂行的人来解说大师每一个方案的真实目的,光看着一条弯弯曲曲的绳子,恐怕再热爱艺术的人也要被催眠当场。
易青他们当然不会用绳子来拍。他们选择的是在洁白的室内布景里,用真人表演体验配合各种行为艺术的方案,来琢磨体会各自内心对爱情和人生的认识。
在没有杨娴儿之前,易青他们还没有能力拍这个探索电影。行为艺术正是杨娴儿的拿手绝活之一。
心理学认为某种特定的行动会引起内心的某种情感的感应,从而刺激到自己以外接触到这种行为的各种反应,以此可以透视不同人的不同心理特征和潜意识。以行为艺术方式来进行电影实验探索,正是遵循这条理论的科学性进行的。
通过易青分别和依依、孙茹、杨娴儿的行为艺术方案的体验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本能反应,可以看到易青在最纯粹的情形下,对这三段感情的内心体会和感应。
正所谓道有千条,各取其一。在艺术之道中,深层的艺术手段和形式皆可以入道。依依用来参与实验的手段是她的表演。今天的依依在经过相当长一段的电影表演实践之后,早已今非昔比,不但获得了大明星和实力派演员的身份和与之相伴的名利,更在自己痴迷热爱的表演专业上达到了一个学生时代不敢奢望想象的境界。表演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真听真看真感受”,就是通过各种奇怪奇妙的训练方法,使得演员在实践过程中能将自己完全的从第一自我中剥离出来,产生属于角色的第二自我——也就是俗称的“入戏”,还有第三自我,也就是游离于角色和演员本体之间的第三种自我状态用来监督角色的表演层次和分寸。
这种专业能力当然是国内那些偶像明星们不具备的。合格的专业演员可以自如的从角色中抽出再投入,进退收放自如。所以一些半懂不懂的人会猜测说,一个演员演戏演的太投入了,会不会精神分裂,成了疯子。事实上电影表演学诞生至今,顶级的表演艺术家中外都比比皆是,练成三种自我功力的大师级演员层出不穷,还没听说哪位练的走火入魔成了神经病的。
一个演员要是具备了这种能力,根本不用担心戏演完后把自我从戏里超拔出来的问题,因为第一自我不强的人根本抽不出第二自我;要是不具备这种能力,那更没有这种担心了,君不见现在国产小明星们和一.些选秀节目出来的偶像,对着镜头使劲挤眉弄眼摆表情的丑态,跟他们讲什么表演学,简直是天方夜谭了。
依依根据自己非常熟练的这种表演理念,和杨娴儿一起设计了许多体验方案,参与拍摄计划。通过第二自我的体验和第三自我的监督,她可以用一种纯透明的理智心态来审视自己与易青的这段感情。由于她和易青的拍摄段落其实就是她自己的情感经历改编的,等于是本色表演,所以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又是重合的,这种体验效果更加增强了。
通过一个月的闭关和反复讨论,整个电影的拍摄大方向和实验方法,以及第一段落的拍摄方案终于敲定虽然这部探索电影是不准备送审公映的,但是易青他们也并不是私人贴钱做。资金回收的问题,易青早就已经盘算好了。
21世纪之前,国内能够嘟噜拍摄一部成功的有实验结果的探索电影的工作室,最多不会超过二十家。
对目前国内的观众来说,探索电影基本是一个绝对陌生的领域。在国外,特别是欧洲,早在二十年前就有了电影分级制度和多层次的院线制度。除了和我们一样的商业放映院线之外,还有贵族院线、纯艺术院线、实验院线、高价院线等等。
在中国,是越花俏越烧钱的电影卖得越贵;而在欧洲,则是艺术含量越高,能看懂的人越少的电影票价越贵。中国青年艺术家们的一部实验电影,在巴黎的纯艺术院线,居然敢卖到几百欧元一张票,法国人还依然趋之若骛。电影诞生地的法国,那里的观众对电影的修养水平就好想我们中国人对文学的欣赏水平一样。一个普通的中国小学生,都能背诵和理解饶口的唐诗,可是欧洲人往往活了半辈子还是分不清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故事。
因此,中国和各国的青年电影家们,他们没有钱和个人背景支持他们去拍《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商业大片,他们就自己几个人凑点钱搞低成本的探索电影,然后拿到国外去评奖。要是能拿回一个提名甚至一个实奖。立刻就能在欧洲的纯艺术院线或者实验院线卖到天价,一夜暴富。
这在电影欣赏水平还在初级阶段地中国,基本是不为人知的。所以易景当然不会打国内的主意,这部探索电影。在拍好后很快会送到罗马参加意大利的一个艺术电影评奖活动,如无意外,应当会在当地卖得不错。至少,几十万人民币地拍摄成本是会拿得回来的。
一般而言,会有一种误区——在我们当中如果有人谈起艺术片,有很多发烧友就会很自然的提到王家伟。很多人会以为,象王家伟的《东邪西毒》、《2046》这种一般人看不太懂什么故事的电影就是传说中的探索电影,或者叫艺术电影。
但是,这种电影其实是王家伟个人发明的一种题材,既能满足香港市场。又能在国外卖到好价钱、拿到奖。这种电影其实应该叫“刚资艺术片”——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商业片,只是故事性弱一点。又带有一定的探索性和艺术性而已。
……
小小的温馨的内景棚里。
道具用雪花在鼓风机地阵风吹动下满场飘扬。这是在模拟易青和依依当初在小汤山上的那一幕。
那是2006年春天北京的第一场雪。易青在光秃秃地孤寂的小汤山上对依依许下了承诺,这是两人爱情道路上最为主要的一笔了。
可是此时内景棚里发生的,却和当时的情景大相径庭。
在漫天地雪花下面,易青和依依穿着古怪的麻布衣服,表情木然。象两个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慢慢挪近,然后做着一些非常暧昧亲昵地动作。
两人拥抱在一起,身体扭曲成各种吻合的姿势。
在肌肤的摩擦中。易青忽然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起了一种微妙的反应。已经和依依几乎可以说是老夫老妻了的他,现在突然找回了当初那种患得患失的奇妙感觉,一刹那间,如同青春重来……
这是第一阶段。是杨娴儿为易青和依依精心设计的行为艺术动作组合,通过神秘的肢体暗示,使他们重新体会当初地那种心境。
“停!”易景自己叫停。这一段他已经叫停了三次。
他累了,心累。
“还是明天再继续好了。”孙茹道。“明天跳过去来第二段。”易素闷闷的道。
第二段是孙茹和易青的段落。杨娴儿的设计,是让易青和孙茹一起去完成一项工作,用足量的木料做一张桌子。
这个行为实验易青倒是知道的,那是大艺术家昆布郎当初用来试验爱情与事业的那部探索电影里用到的方法。不同的是,布郎大师做的是椅子。
第三段,是杨娴儿和易青一起过一天家庭生活。这是他们这个神秘的摄制组第一次走出内景棚,到社会上去实景拍摄。
杨娴儿在肚子里塞了一大团衣服棉絮什么的,装扮成一个孕妇。这个她虽然不是学表演的,但是却曾有切身体验,自然不在话下。易青牵着她的手,早上陪她逛天桥做运动,去天桥下的菜市场买菜,中午在简易的煤气灶上做饭,下午,陪她看胎教的书,读童话给她听……
这一段是模拟烦琐的家庭生活,务求每个细节都反复五到七遍以上,反复刺激易素对自身社会责任的厌烦和排斥感。
这三段行为艺术拍摄方案,是通过三种特殊的动作及行为体验,分别喻示性爱、事业及世俗生活、家庭责任这三者对爱情的影响及关系。
这种情形,比较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做这些希奇古怪的动作就可以使人参悟爱情。打个简单的比方说,这就好象我们做的那些心理测试题。
比如类似这样的心理测试:走进房间你第一眼看见一个东西,吓了一大跳,你认为是什么?然后题目后面给你四个选项,好比a是一大束玫瑰花、b是一大滩血、c是自己的爱人和另一个第三者在床上……等等的这些答案。然后让应测者来选,选a就代表浪漫性格,选b就代表悲观性格,选c就代表多疑性格……
实际上实验电影的情况和操作又要比这种心理测试复杂地多。总得来说,是以参加实验电影的演员对各种行为艺术方案的设置所产生的应激反应为依据进行心理思维和情感研究地一种形式。
说到底,艺术其实也是一种神秘的形式主义。艺术的起源和最早先的概念,不过是部落氏族时代,人们为了祈祷、祭祀、驱鬼而设计的一种巫祝舞蹈。后来人们发现,通过某种仪式、动作、声音能够刺激人内心的某种情感,于是就渐渐的有了艺术。
艺术的本质,是用来表达人的情感与情绪、思想的。
人是有感情地动物。可是感觉,感情这个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要想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就要用一种看得见、摸地着的形式来表达和传递我们的情感和思想。这种传递和表达的工具,就是把抽象的虚构地“感情”转化成具体的可见的“行动符号”,这种符号,有时是文字、有时是声音、有时是色彩线条、有时是肢体动作、有时是图象——所以就有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电影……
而探索电影。正式建立在艺术地这种本质特性上的实验手段,把抽象的、模糊的,想不通的东西变成具体,清晰,易懂的某种形式。所以易青才会突发奇想,要跟三位美女来拍这个探索电影。
……
短短一个月的拍摄期很快过去。完成了这部电影的主体阶段之后,易素非但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反而感到更加困惑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到底爱情是什么呢?如果说象他原来所苦恼地,认为依依是纯粹的爱情象征,和孙茹的感情则和理想与事业糅合在一起;对杨娴儿的感情里有一份责任感道德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可为什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易青却感到自己在三段体验中得到了非常相似的感觉呢?
难道说,这个实验失败了?或者杨娴儿设计的方案根本就有问题?
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理想、责任、性爱……这些概念究竟是包括在爱情之内呢,还是爱情之外呢?
人,应该为了理想、道德和社会责任放弃爱情吗?
这些问题,天天困扰着仿佛已经走火入魔了的易青。他不思饮食,一天天的瘦了下去。
然而无论他有多少困惑,这该来的一天还是要来的。
“今天晚上我就和大家搭最后一个镜头的景了!”杨娴儿故作漫不经心的对易青道:“你应该已经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了吧?你会走向我们三个谁的小屋呢?”
易青木然看了杨娴儿一眼,默默的走开到一边了。
不知怎么的。他突然想起那天在杨仲家里,杨娴儿对自己的告白,关于不想让他负责任的那一段;随后,许多莫名其妙的往事浮上了心头——孙老爷子的去世、他和孙茹的婚礼,依依为了成全孙茹的黯然离去……还有在飞机场他们三人手牵着手跑出记者包围圈的那一幕……
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易青也不知道自己躺在冰凉的地下多久了。只是,突然心里传来的那种顿悟的感觉惊醒了他,他突然高兴的长啸起来。
艺术家的某些行径,在普通人看来就是疯子。这几天的易素,进入了深度的冥思。一个在许多人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对这个问题各抒己见,而易青却越想越复杂。
这一刻,他突然想明白了,他终于知道自己该走向哪间小屋了!
……
2012年6月15日。下午三时。
睡过午觉之后的易青,在北影招待所自己的单间里,给邋遢了好几天的自己刮了刮胡子;换上新休闲西装和新皮鞋。他在镜子里满意的看了一下自己,心里突然有种激动。
好象初恋的感觉,真好。
他徒步走到北影摄影车间,钻进自己租来的那个内景棚。
棚里的气氛仿佛有点紧张而凝滞。摄制组的人见到易青,纷纷站了起来。
虽然大家不知道易素和、依依、孙茹、杨娴儿这四个人这几天到底在捣鼓什么。但是今天这最后一场似乎非常重要,却是谁都能看出来的。
三间纯白的小屋已经搭好。一看就知道这个抽象派的超现实主义内景是出自杨娴儿的手笔。
三座没有屋顶的房子,连在一起;中间用两块板隔开。易青知道,他所钟爱的三个极品女孩就坐在房子景块的后面。
“预备,开机!”
“滋……”胶盘在机器后面缓缓转动的声音,大概是易青在世上最熟悉最亲切的声响了吧!
在这样安静的声音里,易青忽然向三座小房子走过去了。
他会选择谁呢?摄制组的人全屏住了呼吸。
奇怪,易青没有走向任何房间,他走到两块板之间,一手一个,把两块隔离板给抽了出来;然后,他从左到右,开始拆房子。
拆掉了房门,空荡荡的里面,三间小屋已经连在了一起,里面坐着得三个女孩的如花容颜也显露了出来。她们今天显然精心的修饰过,看到易青的举动,一个突然都霞云飞举,脸红不胜。
“这就是你的答案?”坐在中间的杨娴儿歪着头问道。
“是的,这就是我的选择。”易青肯定的答道。
依依高兴的笑了起来,过去拉着孙茹的手笑道:“老天保佑,这木头终是悟了。可笑人家是书呆子,他却是戏呆子。连这个也可以做电影实验。问世间情是何物?呵呵,情,也可以问吗?爱,也有答案吗?我想,世上所有的哲学都能拿来用电影探索实验,惟独爱情不能。爱情若能思考和分说,那它还有什么魅力呢?”
“为什么不能?”易青牵了孙茹和杨娴儿,来到依依面前,眉毛一抬,傲然道:“我就已经悟到了,这世间的情之一字,竟是如此玄妙美丽!。易青和杨娴儿一起在小小的摄影棚里搭起极富象征意义的内景,拍摄终于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