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内外之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方绍的话,令姜冏是又惊又喜。
方绍是什么人,那是自樊城之时就跟随刘备的老部下了,赤壁之战、借荆州、取益州、夺汉中、占陇西、伐关中,哪一次没有方绍的功劳。
同时,人家又是汉中王之萧何诸葛孔明的学生,在署理大司马府事的一干重臣中,地位仅次于诸葛亮与庞统,与法正、徐庶等人并立。不仅仅如此,人家对糜夫人和阿斗公子有救命之恩,汉中王集团第二号人物关羽的长子还是人家拜把子的兄弟……如果罗列出来的话,方绍恐怕自己都不知道,他的头顶上竟然顶上了这么多的光环。
不过,于姜冏这样区区一名郡吏而言,方绍赏识他的儿子姜维,那就相当于忽然有一天,中央某位大员,突然对市里一名小局长的儿子大加青睐,声称要把他带在身边培养培养。
这算得上是天降之喜了,姜冏一时激动又兴奋,竟是不知该怎么回应。
方绍知他此刻必是受宠若惊,便是呵呵笑道:“姜功曹,怎么,莫非不舍得令郎啊。放心,我是去出使,不是去上战场,保证令郎毫发无损的回来。”
姜冏这时才反应过来,忙道:“怎么会呢,犬子能为方将军效力,那是莫大的荣幸,伯约,还不速速来拜谢方将军的器重之恩。”
姜维虽然年少有才,不过,能在十六七岁的年纪,就在郡里谋得一个小职,这多半也是沾了姜氏一族的光。
于他而言,郡吏只不过是一个开始,他的目标远非屈居于小小的一个天水郡。只是,他给自己所规划的将来,那也是很遥远的事情,无非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爬,争取能在父亲这个年纪时,远远超越父亲的成就。
然而,对于很多人而言,机遇远比自身的努力要重要的多,姜维作梦也没想到,机会这么快就降临在了自己的头上,不过,他却并非全无准备。
‘嗯,昨天见到这方将军的时候,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当着他的面显露一回呢,还好没打退膛鼓,没想到还真是管用,看来真是让我遇上伯乐了……’
姜维心中暗自庆幸,赶紧从人堆里挤了过来,上前对方绍恭敬一礼,感激却又不卑怯的说道:“能跟随方将军左右,维定是受益一生,维必鞍前马后,但凭方将军驱使。”
但凡是有点才能的人,都会有那么点小小的矜持,反而越是那种板桶之辈,越需要用奴颜婢膝的献媚来讨得上位者的欢心,姜维的不卑不亢,反倒是令方绍更加的欣赏他。
微微点头,表示了对他的赞赏之后,方绍便道:“我还急着赶路,伯约你就尽快收拾一下,我们午后之前就起程回汉中吧。”
姜维遂匆匆赶回家收拾行囊,与父母粗粗告别之后,便跟随着方绍踏上了南下的旅程。
老家伙们都各有利益归属,方绍便有心多多提拔、拉拢,外加培养姜维这等后起之秀,这么多年来,其实他一直在这么做,如那糜威、关平、费袆等诸多后生人才,都是在他的推荐与提携之下,方才能迅速的进入一线舞台,绽放自己的才华。
方绍知道,团聚在他身边的这些年轻人才,终有一天会成为刘备集团的骨干力量,这对自己无疑是十分有利。
在天水郡短暂的逗留之后,方绍便马不停蹄的赶往了汉中,几天之后,方绍顺利的抵达了南郑。回到南郑,方绍连家都来不及回一趟,便匆匆的赶去见诸葛亮。
在将关中之战的经过和现状详说了一遍后,诸葛亮不禁赞扬道:“你的那些事迹,我在南郑也是多有耳闻,计斩夏侯渊一战,实在是精彩啊。”
方绍忙自嘲道:“我在前线辅佐大王作战,充其量也不过是陈平之流,先生坐镇益州,不但要主持诸般政务,还要为前线调拨粮草,增补兵员,此等萧何之功,学生这点破事与先生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方绍在诸葛亮面前,一向是不敢居功,每每都要表现出学生不及老师的谦逊心态。
诸葛葛呵呵一笑,“中正,你也不用每次都这般谦逊了,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能有如今的成就,我这个做先生的,打心眼里也觉得脸上的光。你我师徒二人,你在外主军谋,我在内持政事,咱们师徒二人正是相辅相成,正好也合我心意呢。”
诸葛亮这回却与以往不同,前半段话点破了方绍的心思用意,不禁令方绍有点小尴尬。不过,诸葛亮的后半段话,却又令方绍放下了心。
诸葛亮的意思很明白,荆襄集团内部,他师徒二人的利益是一致。
诸葛亮为政务所累,无力染指于军事,而汉中王也有意让庞统来决议军机,卧龙凤雏一个主政,一个主军,这显然也是一种平衡与制约。不过,于诸葛亮而言,在军事方面缺乏足够的影响力,显然对巩固他荆襄集团领袖的地位是不利的,因此,他才更需要方绍更多的参与到前线军事的谋议中,也算是对自己在军事权力的一种补充。
依照方绍的猜测,诸葛亮八成就是这个意思了。
而有了诸葛亮的表态,方绍心里便更加安稳了许多,于是便将法正和庞统推荐他出使东吴之事,也告诉了诸葛亮。
诸葛亮听罢,不禁眉头微皱,“攻陷关陇之后,各郡太守什么的,多是法孝直提拔的关陇士人,现在他又想把你从关中挤走,看来他的老毛病是又犯了。不过,士元也赞同让你出使东吴,这倒有点奇怪了。”
方绍冷笑了声,暗示道:“先生,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士元军师的为人,你还不清楚吗?”
庞统先效命于孙权,不得重用,后又转投周瑜,暗中献谋,想促使周瑜造反自立,周瑜死后,才不得不转投刘备,可以说,庞统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者。
投机的目的,自然是冲着权力与名利而去。
先前汉中王地盘不大,力量弱小之时,无利可争,但眼下摊子越铺越大,地盘越打越多,官位越做越大,当可见的利益发展到如今可观的地步时,庞统自然也就按捺不住了。
一山存着两只老虎,想要维持长久的友好共处,这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诸葛亮被方绍一语点醒,沉默半晌方道:“现今这个时候,大王的大业未成,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凡事还需以大局为重。”
‘说得倒轻巧,被派出东吴的人可是我啊。’
方绍也不好明言,只是摇头轻叹了一声。
诸葛亮知他心中何意,便是笑道:“中正,你也不用担心此番出使东吴有去无回。你那位大舅哥你还不了解么,既然大王给了你‘诈割荆州’的护身符,利益当前,你就等着你那大舅哥好好的款待你吧。”
这个方绍当然清楚,要不然当初他也不会平白无故的接受差事,遂道:“这个学生我自会见机行事,这一趟我来见先生,一者汇报一下关中之事,二来也只是想给先生提个醒。”
诸葛亮点头道:“我明白,你无需担心。对了,这一趟你去东吴之前,路经荆州,最好先与云长支会一声,免得他误会。还有,路过樊口之时,最好与鲁子敬见一面,如果能说服他向吴侯进言,那就事半功倍了。”
方绍嘴角一扬,脸上流露出几分小小得意,“先生放心,我早有准备。”
在与诸葛亮一番私谈之后,方绍便回了趟家,见了两位夫人,抱了抱两个可爱的儿子,只在家中逗留了一晚,次曰一大清早便即出发。
当然,在从南郑离开之时,方绍还向诸葛亮借调了一个重要的人物随行。
出得城外,途经小乔住的别院之时,方绍便令姜维等先行,而自己则在阿山几个心腹的陪同下,转由竹林小道前去看望小乔。
自前番一别,这一别便又是数月之久,方绍依稀记得,当初自己离开之时,小乔的那场大病才刚刚痊愈不久,这时再见时,她的身体气色比未病之前都要好很多,看来张仲景不愧是一代名医,他的医术药方果然是高明之极。
见到方绍之后,小乔的脸上更是荣光焕发,喜盈盈的将方绍迎进堂中,便将婢女屏退,亲自端茶奉水来服伺方绍。
“阿玉呢,怎的没见她人?”方绍好奇问道。
“这丫头一早就进城去了,说是要买绸料,要做新衣裳。”小乔说着奉上了一杯香茗。
方绍边饮边笑道:“阿玉她长大了,也懂得打扮了,这一晃多少年就过去了,曰子还过得真快呀。”
“可不是嘛,古人说白驹过隙,果真是没错。”小乔亦是感叹,又问道:“对了,听说前线的仗打得特别惨烈,怎的你这个时候却回南郑了,不知这回要呆多久?”
方绍这才想起正事,忙道:“我此番是奉了王命要出使东吴,马上就要走。只是顺道来看望一下你,看看你是否有什么书信要让我捎往东吴?”
东吴,一个好遥远,却又那么熟悉的地方,离去多年,可曾还有什么可留蛮的吗。
小乔沉默了半晌,方道:“说来江东也没多少可牵挂的人,唯一念着的就是我那阿姐吧,那我就写一封书信,烦你替我带给她吧。”
小乔所提到的阿姐,自然就是孙策的遗懦,大乔夫人了。
(未完待续)
方绍的话,令姜冏是又惊又喜。
方绍是什么人,那是自樊城之时就跟随刘备的老部下了,赤壁之战、借荆州、取益州、夺汉中、占陇西、伐关中,哪一次没有方绍的功劳。
同时,人家又是汉中王之萧何诸葛孔明的学生,在署理大司马府事的一干重臣中,地位仅次于诸葛亮与庞统,与法正、徐庶等人并立。不仅仅如此,人家对糜夫人和阿斗公子有救命之恩,汉中王集团第二号人物关羽的长子还是人家拜把子的兄弟……如果罗列出来的话,方绍恐怕自己都不知道,他的头顶上竟然顶上了这么多的光环。
不过,于姜冏这样区区一名郡吏而言,方绍赏识他的儿子姜维,那就相当于忽然有一天,中央某位大员,突然对市里一名小局长的儿子大加青睐,声称要把他带在身边培养培养。
这算得上是天降之喜了,姜冏一时激动又兴奋,竟是不知该怎么回应。
方绍知他此刻必是受宠若惊,便是呵呵笑道:“姜功曹,怎么,莫非不舍得令郎啊。放心,我是去出使,不是去上战场,保证令郎毫发无损的回来。”
姜冏这时才反应过来,忙道:“怎么会呢,犬子能为方将军效力,那是莫大的荣幸,伯约,还不速速来拜谢方将军的器重之恩。”
姜维虽然年少有才,不过,能在十六七岁的年纪,就在郡里谋得一个小职,这多半也是沾了姜氏一族的光。
于他而言,郡吏只不过是一个开始,他的目标远非屈居于小小的一个天水郡。只是,他给自己所规划的将来,那也是很遥远的事情,无非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爬,争取能在父亲这个年纪时,远远超越父亲的成就。
然而,对于很多人而言,机遇远比自身的努力要重要的多,姜维作梦也没想到,机会这么快就降临在了自己的头上,不过,他却并非全无准备。
‘嗯,昨天见到这方将军的时候,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当着他的面显露一回呢,还好没打退膛鼓,没想到还真是管用,看来真是让我遇上伯乐了……’
姜维心中暗自庆幸,赶紧从人堆里挤了过来,上前对方绍恭敬一礼,感激却又不卑怯的说道:“能跟随方将军左右,维定是受益一生,维必鞍前马后,但凭方将军驱使。”
但凡是有点才能的人,都会有那么点小小的矜持,反而越是那种板桶之辈,越需要用奴颜婢膝的献媚来讨得上位者的欢心,姜维的不卑不亢,反倒是令方绍更加的欣赏他。
微微点头,表示了对他的赞赏之后,方绍便道:“我还急着赶路,伯约你就尽快收拾一下,我们午后之前就起程回汉中吧。”
姜维遂匆匆赶回家收拾行囊,与父母粗粗告别之后,便跟随着方绍踏上了南下的旅程。
老家伙们都各有利益归属,方绍便有心多多提拔、拉拢,外加培养姜维这等后起之秀,这么多年来,其实他一直在这么做,如那糜威、关平、费袆等诸多后生人才,都是在他的推荐与提携之下,方才能迅速的进入一线舞台,绽放自己的才华。
方绍知道,团聚在他身边的这些年轻人才,终有一天会成为刘备集团的骨干力量,这对自己无疑是十分有利。
在天水郡短暂的逗留之后,方绍便马不停蹄的赶往了汉中,几天之后,方绍顺利的抵达了南郑。回到南郑,方绍连家都来不及回一趟,便匆匆的赶去见诸葛亮。
在将关中之战的经过和现状详说了一遍后,诸葛亮不禁赞扬道:“你的那些事迹,我在南郑也是多有耳闻,计斩夏侯渊一战,实在是精彩啊。”
方绍忙自嘲道:“我在前线辅佐大王作战,充其量也不过是陈平之流,先生坐镇益州,不但要主持诸般政务,还要为前线调拨粮草,增补兵员,此等萧何之功,学生这点破事与先生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方绍在诸葛亮面前,一向是不敢居功,每每都要表现出学生不及老师的谦逊心态。
诸葛葛呵呵一笑,“中正,你也不用每次都这般谦逊了,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能有如今的成就,我这个做先生的,打心眼里也觉得脸上的光。你我师徒二人,你在外主军谋,我在内持政事,咱们师徒二人正是相辅相成,正好也合我心意呢。”
诸葛亮这回却与以往不同,前半段话点破了方绍的心思用意,不禁令方绍有点小尴尬。不过,诸葛亮的后半段话,却又令方绍放下了心。
诸葛亮的意思很明白,荆襄集团内部,他师徒二人的利益是一致。
诸葛亮为政务所累,无力染指于军事,而汉中王也有意让庞统来决议军机,卧龙凤雏一个主政,一个主军,这显然也是一种平衡与制约。不过,于诸葛亮而言,在军事方面缺乏足够的影响力,显然对巩固他荆襄集团领袖的地位是不利的,因此,他才更需要方绍更多的参与到前线军事的谋议中,也算是对自己在军事权力的一种补充。
依照方绍的猜测,诸葛亮八成就是这个意思了。
而有了诸葛亮的表态,方绍心里便更加安稳了许多,于是便将法正和庞统推荐他出使东吴之事,也告诉了诸葛亮。
诸葛亮听罢,不禁眉头微皱,“攻陷关陇之后,各郡太守什么的,多是法孝直提拔的关陇士人,现在他又想把你从关中挤走,看来他的老毛病是又犯了。不过,士元也赞同让你出使东吴,这倒有点奇怪了。”
方绍冷笑了声,暗示道:“先生,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士元军师的为人,你还不清楚吗?”
庞统先效命于孙权,不得重用,后又转投周瑜,暗中献谋,想促使周瑜造反自立,周瑜死后,才不得不转投刘备,可以说,庞统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者。
投机的目的,自然是冲着权力与名利而去。
先前汉中王地盘不大,力量弱小之时,无利可争,但眼下摊子越铺越大,地盘越打越多,官位越做越大,当可见的利益发展到如今可观的地步时,庞统自然也就按捺不住了。
一山存着两只老虎,想要维持长久的友好共处,这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诸葛亮被方绍一语点醒,沉默半晌方道:“现今这个时候,大王的大业未成,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凡事还需以大局为重。”
‘说得倒轻巧,被派出东吴的人可是我啊。’
方绍也不好明言,只是摇头轻叹了一声。
诸葛亮知他心中何意,便是笑道:“中正,你也不用担心此番出使东吴有去无回。你那位大舅哥你还不了解么,既然大王给了你‘诈割荆州’的护身符,利益当前,你就等着你那大舅哥好好的款待你吧。”
这个方绍当然清楚,要不然当初他也不会平白无故的接受差事,遂道:“这个学生我自会见机行事,这一趟我来见先生,一者汇报一下关中之事,二来也只是想给先生提个醒。”
诸葛亮点头道:“我明白,你无需担心。对了,这一趟你去东吴之前,路经荆州,最好先与云长支会一声,免得他误会。还有,路过樊口之时,最好与鲁子敬见一面,如果能说服他向吴侯进言,那就事半功倍了。”
方绍嘴角一扬,脸上流露出几分小小得意,“先生放心,我早有准备。”
在与诸葛亮一番私谈之后,方绍便回了趟家,见了两位夫人,抱了抱两个可爱的儿子,只在家中逗留了一晚,次曰一大清早便即出发。
当然,在从南郑离开之时,方绍还向诸葛亮借调了一个重要的人物随行。
出得城外,途经小乔住的别院之时,方绍便令姜维等先行,而自己则在阿山几个心腹的陪同下,转由竹林小道前去看望小乔。
自前番一别,这一别便又是数月之久,方绍依稀记得,当初自己离开之时,小乔的那场大病才刚刚痊愈不久,这时再见时,她的身体气色比未病之前都要好很多,看来张仲景不愧是一代名医,他的医术药方果然是高明之极。
见到方绍之后,小乔的脸上更是荣光焕发,喜盈盈的将方绍迎进堂中,便将婢女屏退,亲自端茶奉水来服伺方绍。
“阿玉呢,怎的没见她人?”方绍好奇问道。
“这丫头一早就进城去了,说是要买绸料,要做新衣裳。”小乔说着奉上了一杯香茗。
方绍边饮边笑道:“阿玉她长大了,也懂得打扮了,这一晃多少年就过去了,曰子还过得真快呀。”
“可不是嘛,古人说白驹过隙,果真是没错。”小乔亦是感叹,又问道:“对了,听说前线的仗打得特别惨烈,怎的你这个时候却回南郑了,不知这回要呆多久?”
方绍这才想起正事,忙道:“我此番是奉了王命要出使东吴,马上就要走。只是顺道来看望一下你,看看你是否有什么书信要让我捎往东吴?”
东吴,一个好遥远,却又那么熟悉的地方,离去多年,可曾还有什么可留蛮的吗。
小乔沉默了半晌,方道:“说来江东也没多少可牵挂的人,唯一念着的就是我那阿姐吧,那我就写一封书信,烦你替我带给她吧。”
小乔所提到的阿姐,自然就是孙策的遗懦,大乔夫人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