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竹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闷闷地,在学校周围逛,街道一隅,有个卖废书的老太太,她招呼我随便看看。我随手拿起一本鲁迅的小说集,翻着翻着,翻到了先生的祝福,祥林嫂那支长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一下子把我的心思戳破。
后天就是外婆的忌日了。我的外婆,去世已有五年。
很小的时候,祖父祖母早已经去世,为了维持艰难的生计,父母又整天忙得焦头烂额,瘦瘦黑黑的我,被送到了外婆家。
外婆那时住在一个小木屋里,因为里面就一个窗台,白天也觉得很昏暗。窗台很高,上面是整块宽厚的木板,窗台外边,支着一块可以遮风挡雨的板子,也是杉木做的。我喜欢从柜子上爬上去,坐在窗台上,透过屋与屋的空隙,看天上的白云,看那片寂静的田野。外婆怕我掉下去,每当这个时候,总是吆喝着我的小名,叫我下来。等我下来后,她便从门后拿出一支竹竿,把那板子放下来,于是屋里也就更加昏暗。
外婆那时候也有六十多岁了,脸上爬满皱纹,牙齿松松的,已经掉了好几颗。现在依然记得很清晰的,是外婆下巴上长了一颗黑痔,痔的中央有根细长的毛发。夏天的夜里,外婆把我抱在怀里,一手摇着蒲扇,一手比划着给我讲故事。几棵桃树很高大,枝条都隐蔽了半边屋顶,外婆抱着我,坐在树下的竹椅上,给我讲故事。外婆给我讲牛郎织女,指点着哪颗星是牛郎,哪颗星是织女,虽然我到现在还不能分辨出,到底哪颗是牛郎哪颗是织女,但是如果叫我重新坐到那桃树下,我能指点出外婆给我所指的方向,能把外婆的话,一字不差的复述出来。只是那几棵桃树,结了几年果子,不结果后就老死了,如今,那地方矗立着一座瓦房。
仍然记得,桃子熟时,外婆踮着脚,站在竹椅上,身子颤微微的打桃子,仍然记得我笑着跑着,追赶满地滚的桃子。桃子洗好了放在盆子里,外婆挑最大最红的,习惯性地撩起衣角擦拭一下后,满脸舒展开皱纹,将它轻轻地放到我的小手里。外婆看我吃桃子的眼神,好温柔好深情,让我现在想来要流眼泪。当我把桃子放到外婆手里,缠着要她吃,外婆摆着手,咧开缺了好几颗牙的嘴,说:“外婆老啦,吃不动,宝贝自己吃!”
那时候,外婆的竹竿,静静地躺在泥地里,一端也开了裂。
外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女儿都是农民,日子都过得很艰难。自从外公离世后,外婆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养鹅,养鸡。每到黄昏,总能看到外婆,一手牵着我,一手拄着那根竹竿,去田野里的小江边赶鹅。那条清浅的小江里,浮着白色的乌黑的鹅群,它们在江里自己觅食,游来游去。
“鹅——哎!鹅——哎!”外婆扯着嗓子一叫唤,鹅就听话地游过来,领头的一只很高大,一身白色的羽毛,红而高高的冠子,它扑棱着翅膀,伸长脖子从水面飞奔过来,神情骄傲而激动。外婆就嘴里唠叨着:“你这不听话的鹅公,又轻浮,又不稳重!”
夕阳斜照过来,把外婆、鹅群和我的影子,拉得老长,外婆手里那根竹竿,长长地伸到鹅群当中,传递着外婆的慈祥和关爱。那时的村子,在我眼里,宁静而温馨。
到了上学的年龄,我回到了家,见到外婆的机会,越来越少。过节时放学回家,如果看到屋门外斜倚着那跟熟悉的竹竿,我就会一蹦三尺高,飞跑进屋。我的慈爱的外婆,已经坐在板凳上,与母亲拉着话,家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炉膛里的柴火烧得正旺。我不是一个会撒娇的孩子,看到外婆了,站在一边,只是脸上洋溢着笑。我等着外婆温暖的手,来抚摩我的脸庞。
这样的日子,是一年中最幸福,也是最难得的日子。
村里的小学,没有五六年级,村里的孩子,必须走很远的路,到镇上的学校完成自己小学的学业。这所学校,依挨着外婆的村庄。我喜欢在下课的时候,爬到围墙上,看那条弯弯的小江,那片青青的菜地。有时候,我能看到外婆,拄着那根竹竿,蹒跚地走在小江边,能看到她篮子里的白菜,我想叫外婆,但是这时候的我,性格孤僻到不爱说一句话。也许外婆到现在,都不知道我曾经在一个高高的墙头,满眼欣喜地望她的背影吧。
外婆有时候,也会来看我。那天我在写作业,不知道为什么,听到后边人一阵哄笑。我回头一看,是我的外婆,外婆拄着那根竹竿,衣服破破烂烂的,立在教室的后面,手里拿着一只搪瓷碗。我突然一声大吼:“笑什么,我外婆,怎么啦!”全班人都安静下来,我跑到外婆身边,她颤抖着手,把碗塞到我手里,说:“外婆没什么好吃的,你拿回去吃!”外婆这时已经很老了,眼睛很浑浊,她嘴角嗫嚅着,泪在眼角打转。我现在心里很愧疚,为什么当时学校与外婆家相隔这么近,却很少去找我的外婆?是不是我对外婆的爱,已经淡化了,我不再需要外婆了?甚至认为她只会唠叨,向自己诉苦,而在逃避躲闪?
初中进城里读书后,见外婆的机会,更加少起来,有时候回家,所知道的外婆,也只是从母亲的唠叨里。沉重的劳动,使母亲也未老先衰了。母亲说外婆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困难,也越来越节省,给她送去的一卡车木柴,她都留着不烧,自己去村外捡柴草;母亲说舅母又骂外婆了,该给她的谷子都不给了,外婆一脚浅一脚深地在泥田里拾稻穗,拾了有两石,我给你外婆钱,她又不肯要,说你们读书要钱用。
外婆住的木屋,是与人连起来的,共用一面墙壁,那家要起新房子,就把旧房子拆了,外婆住的房子,只好一面用晒席遮起来,房子倾斜了,只好用木头在一边撑住。外婆就是在这样的房子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一边咳嗽一边喝下了老鼠药。而住在新瓦房里的子女孙儿们,连她最后一面都没见着。
我那年高三,从学校回来,知道了这个消息,忍不住失声痛苦。我的外婆现在已经深埋于地底了,连她的葬礼,我都没有参加。母亲说,我给她带去的蜂蜜,一滴都没有喝,她是和你舅母吵架后,想不开才喝药的,她感冒了,没钱治疗,缸子里没米了,向你舅母他们要,他们不但不给,还骂她是老不死的。母亲,说着,说着,泪水滂沱,湿了衣襟,又湿了衣袖。母亲,在深深地自责。母亲才四十多岁,头发枯黄凌乱,她田里菜园里,一年到头忙累,擦泪的衣服,都还是少女时候,从娘家带来的。
听母亲说,外婆那根竹竿,在办丧事时,当柴火烧了,连同给她带去的一车木柴。
闷闷地,在学校周围逛,街道一隅,有个卖废书的老太太,她招呼我随便看看。我随手拿起一本鲁迅的小说集,翻着翻着,翻到了先生的祝福,祥林嫂那支长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一下子把我的心思戳破。
后天就是外婆的忌日了。我的外婆,去世已有五年。
很小的时候,祖父祖母早已经去世,为了维持艰难的生计,父母又整天忙得焦头烂额,瘦瘦黑黑的我,被送到了外婆家。
外婆那时住在一个小木屋里,因为里面就一个窗台,白天也觉得很昏暗。窗台很高,上面是整块宽厚的木板,窗台外边,支着一块可以遮风挡雨的板子,也是杉木做的。我喜欢从柜子上爬上去,坐在窗台上,透过屋与屋的空隙,看天上的白云,看那片寂静的田野。外婆怕我掉下去,每当这个时候,总是吆喝着我的小名,叫我下来。等我下来后,她便从门后拿出一支竹竿,把那板子放下来,于是屋里也就更加昏暗。
外婆那时候也有六十多岁了,脸上爬满皱纹,牙齿松松的,已经掉了好几颗。现在依然记得很清晰的,是外婆下巴上长了一颗黑痔,痔的中央有根细长的毛发。夏天的夜里,外婆把我抱在怀里,一手摇着蒲扇,一手比划着给我讲故事。几棵桃树很高大,枝条都隐蔽了半边屋顶,外婆抱着我,坐在树下的竹椅上,给我讲故事。外婆给我讲牛郎织女,指点着哪颗星是牛郎,哪颗星是织女,虽然我到现在还不能分辨出,到底哪颗是牛郎哪颗是织女,但是如果叫我重新坐到那桃树下,我能指点出外婆给我所指的方向,能把外婆的话,一字不差的复述出来。只是那几棵桃树,结了几年果子,不结果后就老死了,如今,那地方矗立着一座瓦房。
仍然记得,桃子熟时,外婆踮着脚,站在竹椅上,身子颤微微的打桃子,仍然记得我笑着跑着,追赶满地滚的桃子。桃子洗好了放在盆子里,外婆挑最大最红的,习惯性地撩起衣角擦拭一下后,满脸舒展开皱纹,将它轻轻地放到我的小手里。外婆看我吃桃子的眼神,好温柔好深情,让我现在想来要流眼泪。当我把桃子放到外婆手里,缠着要她吃,外婆摆着手,咧开缺了好几颗牙的嘴,说:“外婆老啦,吃不动,宝贝自己吃!”
那时候,外婆的竹竿,静静地躺在泥地里,一端也开了裂。
外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女儿都是农民,日子都过得很艰难。自从外公离世后,外婆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养鹅,养鸡。每到黄昏,总能看到外婆,一手牵着我,一手拄着那根竹竿,去田野里的小江边赶鹅。那条清浅的小江里,浮着白色的乌黑的鹅群,它们在江里自己觅食,游来游去。
“鹅——哎!鹅——哎!”外婆扯着嗓子一叫唤,鹅就听话地游过来,领头的一只很高大,一身白色的羽毛,红而高高的冠子,它扑棱着翅膀,伸长脖子从水面飞奔过来,神情骄傲而激动。外婆就嘴里唠叨着:“你这不听话的鹅公,又轻浮,又不稳重!”
夕阳斜照过来,把外婆、鹅群和我的影子,拉得老长,外婆手里那根竹竿,长长地伸到鹅群当中,传递着外婆的慈祥和关爱。那时的村子,在我眼里,宁静而温馨。
到了上学的年龄,我回到了家,见到外婆的机会,越来越少。过节时放学回家,如果看到屋门外斜倚着那跟熟悉的竹竿,我就会一蹦三尺高,飞跑进屋。我的慈爱的外婆,已经坐在板凳上,与母亲拉着话,家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炉膛里的柴火烧得正旺。我不是一个会撒娇的孩子,看到外婆了,站在一边,只是脸上洋溢着笑。我等着外婆温暖的手,来抚摩我的脸庞。
这样的日子,是一年中最幸福,也是最难得的日子。
村里的小学,没有五六年级,村里的孩子,必须走很远的路,到镇上的学校完成自己小学的学业。这所学校,依挨着外婆的村庄。我喜欢在下课的时候,爬到围墙上,看那条弯弯的小江,那片青青的菜地。有时候,我能看到外婆,拄着那根竹竿,蹒跚地走在小江边,能看到她篮子里的白菜,我想叫外婆,但是这时候的我,性格孤僻到不爱说一句话。也许外婆到现在,都不知道我曾经在一个高高的墙头,满眼欣喜地望她的背影吧。
外婆有时候,也会来看我。那天我在写作业,不知道为什么,听到后边人一阵哄笑。我回头一看,是我的外婆,外婆拄着那根竹竿,衣服破破烂烂的,立在教室的后面,手里拿着一只搪瓷碗。我突然一声大吼:“笑什么,我外婆,怎么啦!”全班人都安静下来,我跑到外婆身边,她颤抖着手,把碗塞到我手里,说:“外婆没什么好吃的,你拿回去吃!”外婆这时已经很老了,眼睛很浑浊,她嘴角嗫嚅着,泪在眼角打转。我现在心里很愧疚,为什么当时学校与外婆家相隔这么近,却很少去找我的外婆?是不是我对外婆的爱,已经淡化了,我不再需要外婆了?甚至认为她只会唠叨,向自己诉苦,而在逃避躲闪?
初中进城里读书后,见外婆的机会,更加少起来,有时候回家,所知道的外婆,也只是从母亲的唠叨里。沉重的劳动,使母亲也未老先衰了。母亲说外婆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困难,也越来越节省,给她送去的一卡车木柴,她都留着不烧,自己去村外捡柴草;母亲说舅母又骂外婆了,该给她的谷子都不给了,外婆一脚浅一脚深地在泥田里拾稻穗,拾了有两石,我给你外婆钱,她又不肯要,说你们读书要钱用。
外婆住的木屋,是与人连起来的,共用一面墙壁,那家要起新房子,就把旧房子拆了,外婆住的房子,只好一面用晒席遮起来,房子倾斜了,只好用木头在一边撑住。外婆就是在这样的房子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一边咳嗽一边喝下了老鼠药。而住在新瓦房里的子女孙儿们,连她最后一面都没见着。
我那年高三,从学校回来,知道了这个消息,忍不住失声痛苦。我的外婆现在已经深埋于地底了,连她的葬礼,我都没有参加。母亲说,我给她带去的蜂蜜,一滴都没有喝,她是和你舅母吵架后,想不开才喝药的,她感冒了,没钱治疗,缸子里没米了,向你舅母他们要,他们不但不给,还骂她是老不死的。母亲,说着,说着,泪水滂沱,湿了衣襟,又湿了衣袖。母亲,在深深地自责。母亲才四十多岁,头发枯黄凌乱,她田里菜园里,一年到头忙累,擦泪的衣服,都还是少女时候,从娘家带来的。
听母亲说,外婆那根竹竿,在办丧事时,当柴火烧了,连同给她带去的一车木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