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央视版《笑傲江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人物篇
我是从“坐斗”一章开始喜欢令狐冲的,用骂尼姑、骗淫贼的方法救仪琳,我还是第一次见,但比那呆头呆脑说着“你快跑,我掩护”的英雄可爱的多。令狐冲表面上放荡不羁,骨子里确是侠义仁心,正是这种矛盾使他有了巨大的魅力,正是因为魅力无穷,这个人物才难以凸现于荧屏之上。
当发爷20年前还是发哥,尚未年老色衰时扮演了令狐冲,帅倒是帅,可他太现代了,古装扮相很别扭;李连杰个子太矮,不够潇洒;而李亚鹏是无法选择的选择,虽然不很帅,但气质飘逸,古装扮相也不错,拍片当时他瘦削的脸庞与令狐冲的病体神似。至于表演,还是习惯于冷峻的李亚鹏,演浪子表演痕迹很重。看得出来他很卖力,但不太生动,总体看来尚可。而且片中的令狐冲比书中的更有深度,时常追问自己所做之事的是非对错,而非一味的放荡,缺点是有时太过正经。
令狐冲到底是什么?浪子?侠客?情种?音乐家?(第一次听一位专家如是说,几欲绝倒。)任选其一想必都会遭到攻击。有网友说央视版把令狐冲搞得像孙悟空,要命的是,真让他说着了。他们的共同点是磨难不少,可每经历一次磨难,功力就要增长一分,比如火眼金睛,比如吸星大法。“令狐冲是无法表演的。”李亚鹏此语一出,网上即骂声一片,但我认为这是句地地道道的实话。
令狐冲的可爱之处还在于他的痴情,如果说“一生一个爱”的话,那便是岳灵珊了。可这个角色被处理地十分不可爱,演员长得也怪怪的,输于其他版本。
英雄再痴情也难过美人关,何况美人穷追猛打,何况美人还是高干子弟。任盈盈出现了。出场时飞沙走石可以理解,魔教中人自然要有些邪气;后来的杀人如麻也可以理解,大小姐自然要有些任性。戴着面纱的她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朦胧美,许晴虽说是半老徐娘,但仍不失美女风范,只是体态略胖,扮少女稍让人难受。其实许阿姨根本没必要跟自己的年龄过不去,没必要满足男人们“老牛吃嫩草”的变态心理,更没必要把黛米摩尔当榜样,我看人鬼情未了时就觉得女主角像个中年妇女。许晴的美貌很出众,表演嘛其实漂亮就已足够了,谁还在乎演技,况且也没出什么大错。
令狐冲最对不起的当属痴情仪琳。看着仪琳纯情的样儿,把她塑造成怀春少女真不为过。可纯情不等于弱智、窝囊,回雁楼上的她若能像在悬空寺上劝令狐大哥去打东方不败那般智慧、豁达、勇敢就好了。最精彩的改编段落:仪琳烧掉了令狐冲的发丝,古刹孤灯中她遗忘了美好的感情,真正地内心清净、遁入空门。最糟糕的改编情节:让有点懦弱的仪琳当掌门,恒山派今后还不知会出多少乱子。
浪子对一个人可谓言听计从,此人便是君子剑岳不群、伪君子岳不群。一个把大家都骗了的人。要想将之演(写)得既像正人君子,又不断透露出他阴险毒辣的一面很难。书中我只嫌他暴露得太早,可片中暴露得更早。其中固然有观众已知故事情节,不宜蒙混过关的因素,但处理的失误难辞其咎。用左冷禅与陆柏的对话揭示岳不群的阴谋,不但乏味,而且悬念全无。岳不群应先是君子,阴谋败露后才是伪君子,而巍子上来就一副伪君子、假道学的面孔,后来简直像小人得志,当上掌门后竟哈哈大笑、声震山谷,不可以、不能够!(这点与原作一致,故原著此处处理值得商榷。)即使面具被戳穿,他也要继续装下去,这才叫虚伪。例如在阴谋得逞之时,夕阳西下,他独自站在嵩山绝顶,天地间他何其渺小,那一刻他似乎感觉到了苍凉、孤独、高处不胜寒,还有若有若无的怅然。这样的神来之笔多多益善。
爱情篇
我坦白曾动机不纯地将武侠当言情看,但我保证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成人童话中少不了梦幻爱情。
最近人常说靖蓉恋,没人说冲盈配。因为他们配不配还是个问题。冲哥的浪子性格与盈盈的小姐脾气,真不知会有什么好结果。“盈盈”这名字起得真绝,令狐冲和她在一起可能得到“圆满”也可能成为令狐冲的“负累”使之失去自由,看来自由经常成为爱情或其他物事的牺牲品。
从书中看,令狐冲对小师妹始终不能忘情,对任盈盈还是恩情的成分更多,直至最终曲谐,他们之间还是隔了一个岳灵珊。只不过她恰当地出现,填补了他灵魂的空虚,抚慰了他心灵的伤痛。令狐冲感到小子无以为报,只好以身相许。
为了弥补这些缺憾,编剧让令狐冲先认识圣姑,而且冤家路窄;后认识婆婆,而且不见倾心。最终婆婆与圣姑合二为一,恋爱真正开始。这简直就是时下最摩登的网恋模式。可这种模式使两人在绿竹巷初次相见时,盈盈须装成老太太的腔调,太让人心痛了。值得庆幸的是,改编也有成功之处。绿竹巷那段戏诗情画意,韵味绵长,在此处令狐与圣姑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础,绿竹巷成为一种永恒,因此令狐在回到恒山后还要盖一间竹舍,当盈盈看到这一切时,相信和我一样被永远的绿竹巷感动得无以复加。
曾嫌书中的令狐冲太浮滑,可片中的他却像一个充分尊敬女性的绅士,对任盈盈的亲近几乎无动于衷,令狐冲怎会做“正人君子”?还有,感情戏太少,最缠绵的一场戏是在恒山顶上吹箫,任盈盈跟令狐冲的膝盖挺亲热,真不知膝盖有什么好喜欢的。
更郁闷的是结尾。刚开始看片尾的时候,为二人的琴箫合奏感动不已,心中默默祝愿,这场戏一定要放在最后。有人说结局二人隔得太远,很不过瘾。我不以为然,心想这人怎么这么俗啊。知道什么叫柏拉图吗?轮到我看的时候,才发现两人隔得实在太远。问题出在音乐上,片中该片段配的是笑傲江湖曲,紧扣题旨,可太静,太高雅,太不亲昵,而片尾此镜头出现时,笛声(?)骤起,王菲的歌声袭来,原来柏拉图式的场景须经靡靡之音调和才能成为世俗接纳的爱情,况且片尾对镜头做了电影化的处理,更增浪漫。
为何这段充满遗憾的感情还令人如此着迷,甚至让一些男生立下宏愿:“娶妻当娶任盈盈!”因为书中的爱情模式满足了男人们的心理悖论:当他们青春年少、容易受伤时,需要母性的安慰;当他们逐渐成熟、事业有成时,又需要娇柔女子来满足他们的大男子主义。任盈盈恰恰融两种特质于一身,更妙的是,别的女人都会年老色衰、人老珠黄,而我们的盈盈却是倒着活过来的,先做婆婆,后做少女。当男人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身边的黄脸婆变成了妙龄少女,他该如何地欣喜。盈盈始终是令狐冲的影子,搭救他的性命,推动他的事业,可英雄却屡屡让美人伤心,多少次盈盈只能望着令狐公子纵马驰骋的背影而不能将他挽留,当女人爱上男人,她便没有自我了。在英雄的成长史中总有一位具有良好家庭背景的少女适时出现,成为他们成功路上至关重要的一块垫脚石。盈盈如此,黄蓉亦复如是。武侠原来处处萦绕着男权迷梦,可见童话是假,成人世界才是真。
浪漫程度不亚于冲盈的另一对应属可爱的不戒大师和哑婆婆。这对和尚、尼姑的恋情当真惊世骇俗。不戒为了找老婆用了十几年的光阴,跑遍了天南地北,这和尚痴情的很。料想他们夫妻相见的场面一定很感人,可书上没写,片中也没拍。不拍总觉意犹未尽,拍了又怕狗尾续貂。是个难题。
如果有笑傲江湖前传,里面的爱情主题定会是岳不群与林中则。若想到这一点,玉女雌雄剑就不足称奇了。这对师兄妹早年想必也是绝配,只是后来岳兄利欲熏心,才让宁女侠守了活寡,其实人家女侠也不在乎(呵呵),只想着终老华山,你耕我织。在险恶江湖还有如此天真的人,真是可爱死了。直白地说就是傻(于是演宁氏的那位一直面无表情),这等傻人就是专门用来被岳某利用的。耿直的岳夫人常心直口快地做些傻事,岳不群也不拦着,以向天下人昭示,我岳掌门侠肝义胆。宁中则是他阴谋的保护伞。金庸为防止令狐冲与岳灵珊也落到这步田地,心想还是让他们掰了吧。
音乐篇
片尾的那声“咦——呀!”无疑令更多的人缅怀沧海一声笑。可流行的不一定经典,经典不一定流行。音乐如何定位?于是他们拜访了金庸,他老人家说要古典一点,民族一些。且不管他老人家所言正确与否,一剧的音乐由原作者定夺就不是明智之举,片子又不是拍给金庸看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从片子的配乐中总能听出些红楼梦的味道。
倒不是说音乐不好,除了片尾曲,无论配乐还是插曲都堪称精品。只是想做成阳春白雪,心里就别总惦着下里巴人。片尾曲时而高亢,时而柔美,看来是想讨好所有的人,劲用大了,成了“四不象”天地作合与有所思是榜样,要雅就大大方方地雅,要俗就彻头彻尾地俗。一个让我对易茗的才华敬佩不已;一个被一些人喜欢,至今仍在传唱。
与成为众矢之的的片尾相比,片头音乐很安静,不做过于前卫的艺术尝试,故几乎未遭非议。
插曲由易茗的词撑腰都有直指人心的力量。天地作合是我的最爱,词有些屈原诗的味道,曲风像古曲,淡雅、舒缓。宋祖英的发挥也非常出色,唱法与往日不同,是小宋近年来鲜有的佳作;有所思偏俗,像小调。与书中汉代古曲的身份大相径庭。盈盈每每借之向令狐冲表情达意,推动情节的作用大于本身的价值;虽然我不喜欢小师妹,但每次听不在其中不流泪都心如刀绞,王燕青投入的演绎再加上“旧梦依稀华山月,男儿拔剑向天悲”的感人词句,很难不为之动容;人心无穷大的词很有豪气,曲不太成功,并且刘欢也不适合唱快歌,这在早年康熙大帝中已得到验证。幸好没作为片头曲。
配乐让人舒服,与所配的情境非常吻合。譬如笑傲江湖曲就写得很巧妙,这曲子被描绘地太神奇,不宜做过实的处理,于是赵季平避实就虚,音乐出现时总是若有若无,飘忽不定,引领观众去想象原曲的精妙。
升华篇
金迷时常说原著多么好,似乎忠于原作就是不作一丝改动。文字与影象是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一些人所谓的“忠于原著”根本不可能。的确,文字有其独特的魅力,金庸的文言白话读来颇有味道,可惜片中无法一一表现,比如对盈盈琴声的描绘让读者如身临其境,心醉神迷。还有冲盈二人被哑婆婆绑在悬空寺时,金庸用了一大段文字描写两人对望的眼神,而镜头语言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它淋漓尽致、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更可惜的是,一些经典对白被莫名其妙地删掉,譬如那句时常被人们称道的告白:“若是现下叫起,能一直叫你六十年,这一生可也不枉了。”
文字比之电视剧的另一优越性在于“无招胜有招”对一些武功招数、人物形象,虽不能尽言,但留下了宝贵的想象空间。读者自己的想象总是美好的。
文字还可以让人物一边打斗,作者一边解释。而电视只能先呈现双方快速的出招拆招,再让一人复述。就像岳不群在少林寺比剑之后,还得向岳夫人解释一遍剑语。看到岳不群无法让观众明白他使出了“弄玉吹箫”、“萧史乘龙”特无奈地对夫人说:“我再演示一遍。”我就想安慰他一句:“老兄,忠于原著不易呀!”
而原作也有种种缺陷。
人物很杂,必须合并。自以为将三定合一,性格更鲜明,线索更清晰。
赘笔太多,理应删减。开始的铺垫是好,可太长了,正因为此,我下了七八次决心都没看进去,后从令狐冲出现看起,这才一气读完。一遇上各派大会,众掌门便说起废话来没完没了,难以忍受。对此类戏的处理上,该片却延续了这种沉闷的风格,可谓“愚忠”
构思不精巧,经不起推敲。连载作品难免零散、有漏洞。查大侠在作品中不断地弥补自己的漏洞,弄得自己与读者都疲惫不堪。一场打斗实在写不下去时,就让其中一人昏倒。为此,令狐大侠倒下了好几次。许多人物草草地来,匆匆地去。我还没弄清曲非烟是何方神圣时,她就直奔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最后结不了尾,只好让任我行暴毙。冲盈更惨。一段爱情写到结婚那就真没劲了,可金庸就这么写了。不改不行。剧中任我行死于日益膨胀的野心,岳不群死于徒儿的无奈之举。这种改编虽然牵强,但比原著更深刻,更合理。
只顾情节的推进,忽视意境的营造。在这方面影视可用优美的山水,动听的音乐来弥补。例如盈盈在码头挽留令狐冲的一场戏,广阔的天地中只有两个孤单的人影笼罩在朦胧的水雾中。这样的视觉享受怕是文字无法替代的。
影视作品不但要忠于原作,还要超越原作。正如黄健中所说:“拍出字里行间的东西。”影视作品要进行独到的思考,阐发字里行间未被发掘的思想,填补字里行间的空白。不管此目标是否达到,至少主创人员作了这方面的尝试。
一金迷如此说道:“笑傲江湖的真正主题是一统江湖的权力世界与自由的心灵世界之间的冲突,是对所谓传统的‘正义观念’的颠覆。”片中的确充分表达了这一主题。对传统伦理的屏弃必然充满矛盾和困惑,这番挣扎主要体现在令狐冲身上,他难以适应权力世界的纷争,而身处自由的心灵世界又难免寂寞孤单,无常中他牵起了任盈盈的手,相携走天涯,退隐江湖。蜕变的过程中,令狐冲一直在追问,追问自己,追问方证大师,追问莫大先生。从思过崖面壁到被逐出师门,从师父原形毕露到杀东方不败,令狐冲逐渐明白了权欲可以泯灭人性,也懂得了正邪之分有时并不那么明晰,并最终做到了“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此之前,他甚至无法面对盈盈,盈盈更是如此,正邪之分是横亘在两人之间的最大障碍。当令狐冲做了恒山派的掌门时,盈盈独自抚琴流泪;当令狐冲誓死不入魔教,任盈盈送别他时,山雾弥漫,二人却似隔了千万重山,只能两两相望;当这一对璧人相聚在恒山绝顶,令狐冲仍不了解自己曾与魔教仇深似海,又怎么爱上了魔教教主的女儿?
说什么“笑傲江湖”看完不禁悲从中来。曲洋、刘正风称的上笑傲江湖、不受俗世羁绊了,但这笑傲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令狐冲称的上笑傲江湖了,但这笑中有泪、傲里含悲。视为亲娘的宁中则死了,青梅竹马的小师妹死了,自己言听计从的师父不得不亲手杀之,精神家园——华山派也早已不复存在。这位少侠心中定是伤痕累累,这伤痕不是与他合奏笑傲江湖的盈盈所能抚慰的。
该剧不仅表现了男人的挣扎,也表现了女人的困惑,证实了那句“都说女人天生爱做梦”岳灵珊死的时候仍对刺死他的夫君抱有幻想;宁中则更是善良到呆傻的地步,屡屡上岳不群的当,为了不让她对丈夫的幻想破灭,宁肯自杀。这苦命的母女俩都死在玉女雌雄剑下。这剑即为她们心中的梦。
该剧制作精良也不可否认。当你看到如今已不多见的瘦长型胡萝卜、工整小楷写的笑傲江湖曲谱;当你听到地道的福建山歌和专门创作的有所思;当祖千秋真从怀中取出八只不同的酒杯,难道你不被剧组认真的精神打动吗?
无奈许多人就是不为所动,于是网上便有了评论、论战甚至谩骂,我姑且统称为争鸣。
争鸣篇
当亿万双眼睛盯上一件东西时,它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哪怕没毛病,也能瞅出点毛病来。再说观众中有许多人为港片的支持者,看内地作品难免不对胃口。总觉人物说话太慢,可香港人知道什么叫字正腔圆吗?不会说普通话愣要逞能,语速巨快。我已忍耐了香港的含混不清,你们就不能忍耐内地的娓娓道来?就像崔永元穿西装不是不好看,而是你们没看习惯。
不过,国产剧的确存在着文艺腔的问题。典型例子便是授谱一戏三声口号式的“笑傲江湖”说一声知道你在点题,说三声就有点像文革了。顺便提一下,我认为曲洋扔掉酒葫芦与刘正风消失在悬崖比原著的三言两语更有味道,总比看着二老倒地身亡的好。
台词普遍脱离生活。如果令狐冲说:“练成这笑傲江湖之曲,我们也是天下第一。”是他突发神经,程序紊乱;如果定逸师太娇羞地对岳不群说:“手比脚还笨。”是编剧一时脑子进水,纯属意外,那么任我行认真地对女儿说:“你是我活下去的理由。”就有足够的理由让我在喷饭之余,误以为自己在看大话西游。
国产片中人物不管是正是邪都很革命,田伯光像共产党员一样光彩地死去,死在了仪琳的怀中,并在仪琳泪水的滋润下安眠。唱了一出“当尼姑爱上淫贼”主创人员倒是阐明了原著“淫贼也有英雄气”的微言大义,可这样夸张的表演只能是一种自作聪明的深刻。
说起人物造型,大家也是义愤填膺。曲洋是魔教中人,打扮得怪点可以理解;可将潇湘夜雨莫大先生化装成要饭的就不可原谅了。而天门道人丝毫没有泰山派掌门人的气概;玉玑子像个童颜鹤发的老流氓,就算他是坏人,也不能这么糟蹋人家呀!
可能黄导拍武侠还不太适应,文戏武戏难以浑然一体,更不用说在武打中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了。初看武打场面,我以为借用了王家卫的招牌手法——快镜偷格,后来听人一说才明白是快镜中加了许多定格,难怪视觉效果这么差。我们也向香港学来着,令狐冲出招前先大喊“独孤九剑”可惜学砸了,药王庙那场戏挺好的,就这么毁了。不能说没有成功之处,令狐冲大战剑宗前辈的时候表现得很潇洒,至于打的是封不平,还是成不忧就不那么重要了。外加的两场戏也不错,令狐与盈盈击退三路人马之时,真有点人中龙凤的感觉;圣姑与左冷禅在竹林中斗智斗勇的一场戏也留下了些许经典镜头,如今还在八套的形象片中充门面。
可能黄导拍电视剧还不太顺手,用赵宝刚的话说,镜头太敞。荧屏比银幕小很多,老用大全景,人小得跟火柴棍似的。有一个镜头,先是一条小船渐行渐远,画面边缘两个小人越走越近,就听见岳氏父女的声音,我就盯着船瞅啊瞅啊也没找着,最后父女俩从一旁闪将出来,小人终于变成了岳不群和岳灵珊。再举一例,少林寺三战那场,只听方证大师大叫一声“千手如来掌”我便四下寻找他老人家,终于在画面的左上角看见了手忙脚乱的大师。这样的问题镜头不少。网友也对用光、摄影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让导演向香港学习。后来我认真地看了港剧,他们的镜头一直在左右晃动兼顾谈话双方,当时我天真地想这就是所谓的冲击力吧。后来慢慢回过味来,如此摇移,不用剪切,倒省事啊。
其实万种可能皆因定位不当。或许这种片子根本无法定位。一拍出来势必千人指、万人骂,与好坏无关。一个拍过小花、龙年警官、我的1919的导演,即使在片场睡着了能错到哪去。错就错在他接拍了内地第一部武侠片。枪打出头鸟。那是一次对国产剧不满的总爆发,一次愤怒情绪的集体发泄,后来演变成了一场好玩的游戏:一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谁都可以欺负两下子。劣根性呀。
黄健中的目标是高雅的娱乐片。言下之意要大俗大雅。大俗大雅何其难,雅俗共赏的金庸作品只做到了大俗小雅。大俗的代表人物即是桃谷六仙。满口的胡言乱语,在书中看得头晕,搬上荧屏更觉聒噪无比。这六个丑陋的怪物对于主题思想没有丝毫裨益。俗还表现在动辄出口的“屁股”、“放屁”在这一点上与俗不可耐的香港文艺作品一脉相承。要说小雅便是指穿插其中的历史背景了,而这些可有可无的学问除了卖弄别无他用。金庸之所以被接受还是因为他的通俗,人变俗是很容易的。
黄导的左顾右盼致使自己腹背受敌。圈内好友指责他将如此烂俗的东西搬上荧屏贻害无穷;圈外人士对他的艺术探索并不买帐,他们不会思考灭门一戏的蜘蛛有何寓意,更不会问为何绿竹巷生产队里养了一群小鸭子,看不懂劈头就骂。而在制造恐怖、营造浪漫或搞笑这些商业片的看家伎俩上,黄导显然不够娴熟。
对笑傲江湖的论战早已烟消云散,尽管它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它就是我心目中的笑傲江湖,我也相信若干年后,这部诗情画意、充盈着文化底蕴的作品会成为诠释与丰富金庸的经典之作。
人物篇
我是从“坐斗”一章开始喜欢令狐冲的,用骂尼姑、骗淫贼的方法救仪琳,我还是第一次见,但比那呆头呆脑说着“你快跑,我掩护”的英雄可爱的多。令狐冲表面上放荡不羁,骨子里确是侠义仁心,正是这种矛盾使他有了巨大的魅力,正是因为魅力无穷,这个人物才难以凸现于荧屏之上。
当发爷20年前还是发哥,尚未年老色衰时扮演了令狐冲,帅倒是帅,可他太现代了,古装扮相很别扭;李连杰个子太矮,不够潇洒;而李亚鹏是无法选择的选择,虽然不很帅,但气质飘逸,古装扮相也不错,拍片当时他瘦削的脸庞与令狐冲的病体神似。至于表演,还是习惯于冷峻的李亚鹏,演浪子表演痕迹很重。看得出来他很卖力,但不太生动,总体看来尚可。而且片中的令狐冲比书中的更有深度,时常追问自己所做之事的是非对错,而非一味的放荡,缺点是有时太过正经。
令狐冲到底是什么?浪子?侠客?情种?音乐家?(第一次听一位专家如是说,几欲绝倒。)任选其一想必都会遭到攻击。有网友说央视版把令狐冲搞得像孙悟空,要命的是,真让他说着了。他们的共同点是磨难不少,可每经历一次磨难,功力就要增长一分,比如火眼金睛,比如吸星大法。“令狐冲是无法表演的。”李亚鹏此语一出,网上即骂声一片,但我认为这是句地地道道的实话。
令狐冲的可爱之处还在于他的痴情,如果说“一生一个爱”的话,那便是岳灵珊了。可这个角色被处理地十分不可爱,演员长得也怪怪的,输于其他版本。
英雄再痴情也难过美人关,何况美人穷追猛打,何况美人还是高干子弟。任盈盈出现了。出场时飞沙走石可以理解,魔教中人自然要有些邪气;后来的杀人如麻也可以理解,大小姐自然要有些任性。戴着面纱的她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朦胧美,许晴虽说是半老徐娘,但仍不失美女风范,只是体态略胖,扮少女稍让人难受。其实许阿姨根本没必要跟自己的年龄过不去,没必要满足男人们“老牛吃嫩草”的变态心理,更没必要把黛米摩尔当榜样,我看人鬼情未了时就觉得女主角像个中年妇女。许晴的美貌很出众,表演嘛其实漂亮就已足够了,谁还在乎演技,况且也没出什么大错。
令狐冲最对不起的当属痴情仪琳。看着仪琳纯情的样儿,把她塑造成怀春少女真不为过。可纯情不等于弱智、窝囊,回雁楼上的她若能像在悬空寺上劝令狐大哥去打东方不败那般智慧、豁达、勇敢就好了。最精彩的改编段落:仪琳烧掉了令狐冲的发丝,古刹孤灯中她遗忘了美好的感情,真正地内心清净、遁入空门。最糟糕的改编情节:让有点懦弱的仪琳当掌门,恒山派今后还不知会出多少乱子。
浪子对一个人可谓言听计从,此人便是君子剑岳不群、伪君子岳不群。一个把大家都骗了的人。要想将之演(写)得既像正人君子,又不断透露出他阴险毒辣的一面很难。书中我只嫌他暴露得太早,可片中暴露得更早。其中固然有观众已知故事情节,不宜蒙混过关的因素,但处理的失误难辞其咎。用左冷禅与陆柏的对话揭示岳不群的阴谋,不但乏味,而且悬念全无。岳不群应先是君子,阴谋败露后才是伪君子,而巍子上来就一副伪君子、假道学的面孔,后来简直像小人得志,当上掌门后竟哈哈大笑、声震山谷,不可以、不能够!(这点与原作一致,故原著此处处理值得商榷。)即使面具被戳穿,他也要继续装下去,这才叫虚伪。例如在阴谋得逞之时,夕阳西下,他独自站在嵩山绝顶,天地间他何其渺小,那一刻他似乎感觉到了苍凉、孤独、高处不胜寒,还有若有若无的怅然。这样的神来之笔多多益善。
爱情篇
我坦白曾动机不纯地将武侠当言情看,但我保证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成人童话中少不了梦幻爱情。
最近人常说靖蓉恋,没人说冲盈配。因为他们配不配还是个问题。冲哥的浪子性格与盈盈的小姐脾气,真不知会有什么好结果。“盈盈”这名字起得真绝,令狐冲和她在一起可能得到“圆满”也可能成为令狐冲的“负累”使之失去自由,看来自由经常成为爱情或其他物事的牺牲品。
从书中看,令狐冲对小师妹始终不能忘情,对任盈盈还是恩情的成分更多,直至最终曲谐,他们之间还是隔了一个岳灵珊。只不过她恰当地出现,填补了他灵魂的空虚,抚慰了他心灵的伤痛。令狐冲感到小子无以为报,只好以身相许。
为了弥补这些缺憾,编剧让令狐冲先认识圣姑,而且冤家路窄;后认识婆婆,而且不见倾心。最终婆婆与圣姑合二为一,恋爱真正开始。这简直就是时下最摩登的网恋模式。可这种模式使两人在绿竹巷初次相见时,盈盈须装成老太太的腔调,太让人心痛了。值得庆幸的是,改编也有成功之处。绿竹巷那段戏诗情画意,韵味绵长,在此处令狐与圣姑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础,绿竹巷成为一种永恒,因此令狐在回到恒山后还要盖一间竹舍,当盈盈看到这一切时,相信和我一样被永远的绿竹巷感动得无以复加。
曾嫌书中的令狐冲太浮滑,可片中的他却像一个充分尊敬女性的绅士,对任盈盈的亲近几乎无动于衷,令狐冲怎会做“正人君子”?还有,感情戏太少,最缠绵的一场戏是在恒山顶上吹箫,任盈盈跟令狐冲的膝盖挺亲热,真不知膝盖有什么好喜欢的。
更郁闷的是结尾。刚开始看片尾的时候,为二人的琴箫合奏感动不已,心中默默祝愿,这场戏一定要放在最后。有人说结局二人隔得太远,很不过瘾。我不以为然,心想这人怎么这么俗啊。知道什么叫柏拉图吗?轮到我看的时候,才发现两人隔得实在太远。问题出在音乐上,片中该片段配的是笑傲江湖曲,紧扣题旨,可太静,太高雅,太不亲昵,而片尾此镜头出现时,笛声(?)骤起,王菲的歌声袭来,原来柏拉图式的场景须经靡靡之音调和才能成为世俗接纳的爱情,况且片尾对镜头做了电影化的处理,更增浪漫。
为何这段充满遗憾的感情还令人如此着迷,甚至让一些男生立下宏愿:“娶妻当娶任盈盈!”因为书中的爱情模式满足了男人们的心理悖论:当他们青春年少、容易受伤时,需要母性的安慰;当他们逐渐成熟、事业有成时,又需要娇柔女子来满足他们的大男子主义。任盈盈恰恰融两种特质于一身,更妙的是,别的女人都会年老色衰、人老珠黄,而我们的盈盈却是倒着活过来的,先做婆婆,后做少女。当男人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身边的黄脸婆变成了妙龄少女,他该如何地欣喜。盈盈始终是令狐冲的影子,搭救他的性命,推动他的事业,可英雄却屡屡让美人伤心,多少次盈盈只能望着令狐公子纵马驰骋的背影而不能将他挽留,当女人爱上男人,她便没有自我了。在英雄的成长史中总有一位具有良好家庭背景的少女适时出现,成为他们成功路上至关重要的一块垫脚石。盈盈如此,黄蓉亦复如是。武侠原来处处萦绕着男权迷梦,可见童话是假,成人世界才是真。
浪漫程度不亚于冲盈的另一对应属可爱的不戒大师和哑婆婆。这对和尚、尼姑的恋情当真惊世骇俗。不戒为了找老婆用了十几年的光阴,跑遍了天南地北,这和尚痴情的很。料想他们夫妻相见的场面一定很感人,可书上没写,片中也没拍。不拍总觉意犹未尽,拍了又怕狗尾续貂。是个难题。
如果有笑傲江湖前传,里面的爱情主题定会是岳不群与林中则。若想到这一点,玉女雌雄剑就不足称奇了。这对师兄妹早年想必也是绝配,只是后来岳兄利欲熏心,才让宁女侠守了活寡,其实人家女侠也不在乎(呵呵),只想着终老华山,你耕我织。在险恶江湖还有如此天真的人,真是可爱死了。直白地说就是傻(于是演宁氏的那位一直面无表情),这等傻人就是专门用来被岳某利用的。耿直的岳夫人常心直口快地做些傻事,岳不群也不拦着,以向天下人昭示,我岳掌门侠肝义胆。宁中则是他阴谋的保护伞。金庸为防止令狐冲与岳灵珊也落到这步田地,心想还是让他们掰了吧。
音乐篇
片尾的那声“咦——呀!”无疑令更多的人缅怀沧海一声笑。可流行的不一定经典,经典不一定流行。音乐如何定位?于是他们拜访了金庸,他老人家说要古典一点,民族一些。且不管他老人家所言正确与否,一剧的音乐由原作者定夺就不是明智之举,片子又不是拍给金庸看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从片子的配乐中总能听出些红楼梦的味道。
倒不是说音乐不好,除了片尾曲,无论配乐还是插曲都堪称精品。只是想做成阳春白雪,心里就别总惦着下里巴人。片尾曲时而高亢,时而柔美,看来是想讨好所有的人,劲用大了,成了“四不象”天地作合与有所思是榜样,要雅就大大方方地雅,要俗就彻头彻尾地俗。一个让我对易茗的才华敬佩不已;一个被一些人喜欢,至今仍在传唱。
与成为众矢之的的片尾相比,片头音乐很安静,不做过于前卫的艺术尝试,故几乎未遭非议。
插曲由易茗的词撑腰都有直指人心的力量。天地作合是我的最爱,词有些屈原诗的味道,曲风像古曲,淡雅、舒缓。宋祖英的发挥也非常出色,唱法与往日不同,是小宋近年来鲜有的佳作;有所思偏俗,像小调。与书中汉代古曲的身份大相径庭。盈盈每每借之向令狐冲表情达意,推动情节的作用大于本身的价值;虽然我不喜欢小师妹,但每次听不在其中不流泪都心如刀绞,王燕青投入的演绎再加上“旧梦依稀华山月,男儿拔剑向天悲”的感人词句,很难不为之动容;人心无穷大的词很有豪气,曲不太成功,并且刘欢也不适合唱快歌,这在早年康熙大帝中已得到验证。幸好没作为片头曲。
配乐让人舒服,与所配的情境非常吻合。譬如笑傲江湖曲就写得很巧妙,这曲子被描绘地太神奇,不宜做过实的处理,于是赵季平避实就虚,音乐出现时总是若有若无,飘忽不定,引领观众去想象原曲的精妙。
升华篇
金迷时常说原著多么好,似乎忠于原作就是不作一丝改动。文字与影象是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一些人所谓的“忠于原著”根本不可能。的确,文字有其独特的魅力,金庸的文言白话读来颇有味道,可惜片中无法一一表现,比如对盈盈琴声的描绘让读者如身临其境,心醉神迷。还有冲盈二人被哑婆婆绑在悬空寺时,金庸用了一大段文字描写两人对望的眼神,而镜头语言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它淋漓尽致、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更可惜的是,一些经典对白被莫名其妙地删掉,譬如那句时常被人们称道的告白:“若是现下叫起,能一直叫你六十年,这一生可也不枉了。”
文字比之电视剧的另一优越性在于“无招胜有招”对一些武功招数、人物形象,虽不能尽言,但留下了宝贵的想象空间。读者自己的想象总是美好的。
文字还可以让人物一边打斗,作者一边解释。而电视只能先呈现双方快速的出招拆招,再让一人复述。就像岳不群在少林寺比剑之后,还得向岳夫人解释一遍剑语。看到岳不群无法让观众明白他使出了“弄玉吹箫”、“萧史乘龙”特无奈地对夫人说:“我再演示一遍。”我就想安慰他一句:“老兄,忠于原著不易呀!”
而原作也有种种缺陷。
人物很杂,必须合并。自以为将三定合一,性格更鲜明,线索更清晰。
赘笔太多,理应删减。开始的铺垫是好,可太长了,正因为此,我下了七八次决心都没看进去,后从令狐冲出现看起,这才一气读完。一遇上各派大会,众掌门便说起废话来没完没了,难以忍受。对此类戏的处理上,该片却延续了这种沉闷的风格,可谓“愚忠”
构思不精巧,经不起推敲。连载作品难免零散、有漏洞。查大侠在作品中不断地弥补自己的漏洞,弄得自己与读者都疲惫不堪。一场打斗实在写不下去时,就让其中一人昏倒。为此,令狐大侠倒下了好几次。许多人物草草地来,匆匆地去。我还没弄清曲非烟是何方神圣时,她就直奔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最后结不了尾,只好让任我行暴毙。冲盈更惨。一段爱情写到结婚那就真没劲了,可金庸就这么写了。不改不行。剧中任我行死于日益膨胀的野心,岳不群死于徒儿的无奈之举。这种改编虽然牵强,但比原著更深刻,更合理。
只顾情节的推进,忽视意境的营造。在这方面影视可用优美的山水,动听的音乐来弥补。例如盈盈在码头挽留令狐冲的一场戏,广阔的天地中只有两个孤单的人影笼罩在朦胧的水雾中。这样的视觉享受怕是文字无法替代的。
影视作品不但要忠于原作,还要超越原作。正如黄健中所说:“拍出字里行间的东西。”影视作品要进行独到的思考,阐发字里行间未被发掘的思想,填补字里行间的空白。不管此目标是否达到,至少主创人员作了这方面的尝试。
一金迷如此说道:“笑傲江湖的真正主题是一统江湖的权力世界与自由的心灵世界之间的冲突,是对所谓传统的‘正义观念’的颠覆。”片中的确充分表达了这一主题。对传统伦理的屏弃必然充满矛盾和困惑,这番挣扎主要体现在令狐冲身上,他难以适应权力世界的纷争,而身处自由的心灵世界又难免寂寞孤单,无常中他牵起了任盈盈的手,相携走天涯,退隐江湖。蜕变的过程中,令狐冲一直在追问,追问自己,追问方证大师,追问莫大先生。从思过崖面壁到被逐出师门,从师父原形毕露到杀东方不败,令狐冲逐渐明白了权欲可以泯灭人性,也懂得了正邪之分有时并不那么明晰,并最终做到了“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此之前,他甚至无法面对盈盈,盈盈更是如此,正邪之分是横亘在两人之间的最大障碍。当令狐冲做了恒山派的掌门时,盈盈独自抚琴流泪;当令狐冲誓死不入魔教,任盈盈送别他时,山雾弥漫,二人却似隔了千万重山,只能两两相望;当这一对璧人相聚在恒山绝顶,令狐冲仍不了解自己曾与魔教仇深似海,又怎么爱上了魔教教主的女儿?
说什么“笑傲江湖”看完不禁悲从中来。曲洋、刘正风称的上笑傲江湖、不受俗世羁绊了,但这笑傲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令狐冲称的上笑傲江湖了,但这笑中有泪、傲里含悲。视为亲娘的宁中则死了,青梅竹马的小师妹死了,自己言听计从的师父不得不亲手杀之,精神家园——华山派也早已不复存在。这位少侠心中定是伤痕累累,这伤痕不是与他合奏笑傲江湖的盈盈所能抚慰的。
该剧不仅表现了男人的挣扎,也表现了女人的困惑,证实了那句“都说女人天生爱做梦”岳灵珊死的时候仍对刺死他的夫君抱有幻想;宁中则更是善良到呆傻的地步,屡屡上岳不群的当,为了不让她对丈夫的幻想破灭,宁肯自杀。这苦命的母女俩都死在玉女雌雄剑下。这剑即为她们心中的梦。
该剧制作精良也不可否认。当你看到如今已不多见的瘦长型胡萝卜、工整小楷写的笑傲江湖曲谱;当你听到地道的福建山歌和专门创作的有所思;当祖千秋真从怀中取出八只不同的酒杯,难道你不被剧组认真的精神打动吗?
无奈许多人就是不为所动,于是网上便有了评论、论战甚至谩骂,我姑且统称为争鸣。
争鸣篇
当亿万双眼睛盯上一件东西时,它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哪怕没毛病,也能瞅出点毛病来。再说观众中有许多人为港片的支持者,看内地作品难免不对胃口。总觉人物说话太慢,可香港人知道什么叫字正腔圆吗?不会说普通话愣要逞能,语速巨快。我已忍耐了香港的含混不清,你们就不能忍耐内地的娓娓道来?就像崔永元穿西装不是不好看,而是你们没看习惯。
不过,国产剧的确存在着文艺腔的问题。典型例子便是授谱一戏三声口号式的“笑傲江湖”说一声知道你在点题,说三声就有点像文革了。顺便提一下,我认为曲洋扔掉酒葫芦与刘正风消失在悬崖比原著的三言两语更有味道,总比看着二老倒地身亡的好。
台词普遍脱离生活。如果令狐冲说:“练成这笑傲江湖之曲,我们也是天下第一。”是他突发神经,程序紊乱;如果定逸师太娇羞地对岳不群说:“手比脚还笨。”是编剧一时脑子进水,纯属意外,那么任我行认真地对女儿说:“你是我活下去的理由。”就有足够的理由让我在喷饭之余,误以为自己在看大话西游。
国产片中人物不管是正是邪都很革命,田伯光像共产党员一样光彩地死去,死在了仪琳的怀中,并在仪琳泪水的滋润下安眠。唱了一出“当尼姑爱上淫贼”主创人员倒是阐明了原著“淫贼也有英雄气”的微言大义,可这样夸张的表演只能是一种自作聪明的深刻。
说起人物造型,大家也是义愤填膺。曲洋是魔教中人,打扮得怪点可以理解;可将潇湘夜雨莫大先生化装成要饭的就不可原谅了。而天门道人丝毫没有泰山派掌门人的气概;玉玑子像个童颜鹤发的老流氓,就算他是坏人,也不能这么糟蹋人家呀!
可能黄导拍武侠还不太适应,文戏武戏难以浑然一体,更不用说在武打中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了。初看武打场面,我以为借用了王家卫的招牌手法——快镜偷格,后来听人一说才明白是快镜中加了许多定格,难怪视觉效果这么差。我们也向香港学来着,令狐冲出招前先大喊“独孤九剑”可惜学砸了,药王庙那场戏挺好的,就这么毁了。不能说没有成功之处,令狐冲大战剑宗前辈的时候表现得很潇洒,至于打的是封不平,还是成不忧就不那么重要了。外加的两场戏也不错,令狐与盈盈击退三路人马之时,真有点人中龙凤的感觉;圣姑与左冷禅在竹林中斗智斗勇的一场戏也留下了些许经典镜头,如今还在八套的形象片中充门面。
可能黄导拍电视剧还不太顺手,用赵宝刚的话说,镜头太敞。荧屏比银幕小很多,老用大全景,人小得跟火柴棍似的。有一个镜头,先是一条小船渐行渐远,画面边缘两个小人越走越近,就听见岳氏父女的声音,我就盯着船瞅啊瞅啊也没找着,最后父女俩从一旁闪将出来,小人终于变成了岳不群和岳灵珊。再举一例,少林寺三战那场,只听方证大师大叫一声“千手如来掌”我便四下寻找他老人家,终于在画面的左上角看见了手忙脚乱的大师。这样的问题镜头不少。网友也对用光、摄影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让导演向香港学习。后来我认真地看了港剧,他们的镜头一直在左右晃动兼顾谈话双方,当时我天真地想这就是所谓的冲击力吧。后来慢慢回过味来,如此摇移,不用剪切,倒省事啊。
其实万种可能皆因定位不当。或许这种片子根本无法定位。一拍出来势必千人指、万人骂,与好坏无关。一个拍过小花、龙年警官、我的1919的导演,即使在片场睡着了能错到哪去。错就错在他接拍了内地第一部武侠片。枪打出头鸟。那是一次对国产剧不满的总爆发,一次愤怒情绪的集体发泄,后来演变成了一场好玩的游戏:一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谁都可以欺负两下子。劣根性呀。
黄健中的目标是高雅的娱乐片。言下之意要大俗大雅。大俗大雅何其难,雅俗共赏的金庸作品只做到了大俗小雅。大俗的代表人物即是桃谷六仙。满口的胡言乱语,在书中看得头晕,搬上荧屏更觉聒噪无比。这六个丑陋的怪物对于主题思想没有丝毫裨益。俗还表现在动辄出口的“屁股”、“放屁”在这一点上与俗不可耐的香港文艺作品一脉相承。要说小雅便是指穿插其中的历史背景了,而这些可有可无的学问除了卖弄别无他用。金庸之所以被接受还是因为他的通俗,人变俗是很容易的。
黄导的左顾右盼致使自己腹背受敌。圈内好友指责他将如此烂俗的东西搬上荧屏贻害无穷;圈外人士对他的艺术探索并不买帐,他们不会思考灭门一戏的蜘蛛有何寓意,更不会问为何绿竹巷生产队里养了一群小鸭子,看不懂劈头就骂。而在制造恐怖、营造浪漫或搞笑这些商业片的看家伎俩上,黄导显然不够娴熟。
对笑傲江湖的论战早已烟消云散,尽管它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它就是我心目中的笑傲江湖,我也相信若干年后,这部诗情画意、充盈着文化底蕴的作品会成为诠释与丰富金庸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