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也谈黑客帝国的人本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放弃一切的猜疑、怯懦与缺乏信仰,让你的思想自由!”这是电影黑客帝国中摩尔菲斯教尼奥练习跳跃时说的一句话。第一次看到黑客帝国时,我就被这句话深深触动,并且为了这句话,以后我又不厌其烦地回顾这部电影,不厌其烦地透过电影中绚丽壮美的表现手法去领会人的奋斗与成长的真实的心路历程。
黑客帝国本名矩阵((the matrix),另一个译名是二十二世纪杀人网络,是1999年度的当红科幻电影,并且夺得了2000年第七十二届奥斯卡最佳电影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效果的大奖,以离奇的情节、诡谲的想象、雄浑的制作和应时而生的网络主题,成为当年仅次于最佳影片美国丽人的一部电影力作。而高精度的电脑合成技术也让它的获奖当之无愧。
但是和其他艺术一样,电影是一种时尚的艺术,所谓一部影片的经久魅力大多只存在于专业的历史记录中而不是普遍的受众之中。不管是黑客帝国还是美国丽人,都像其它任何一部优秀电影一样,事过境迁大多被人淡忘,或者被大多数人淡忘了。两年来,虽然时或还有人提到黑客帝国,也大多只是从视觉效果(比如从弹壳从上面落下来的创意、尼奥和特丽尼蒂冲入陆军基地的枪战等等)回顾它,很少有人认真在人本角度上审度过它的意义。也许是因为所有的科幻题材都无一例外地有着朴素的人本立场,比如拯救人类、反抗异化等等,所以人们对科幻题材影片的人本意义已经不是很在意了也未可知。
毋庸讳言,出于商业上的考虑,科幻影片的人本意义大多失于简单庸俗,失于概念化与模式化,没有什么纵深,更谈不上有什么真正切实的人本关注,所以所谓的科幻影片的人本意义不入于方家法眼也是情理之中的。坦率地讲,作为票房相当成功的商业巨片,黑客帝国也不能免于这些局限性,诸如好莱坞惯性一般的个人英雄主义,西方彼岸思想传统下的救世主意识,以及基于上述二者的不可避免的精英主义倾向等等,都是和真正的人本关注相去甚远的,甚至是南辕北辙的。但是我还是要谈一谈黑客帝国的人本寓意,倒不是因为我对它的格外偏爱,而是它隐含的人本寓意有着其他科幻影片甚至更注重人文生活的影片所不具备的明晰性与启示性。或者也可以说,正是黑客帝国中的人本寓意的明晰性与启示性,才让我对它格外地偏爱。
所谓明晰性与启示性,其实是以透彻的理论性为前提的。黑客帝国讨论的是关于矩阵的概念,探讨控制的问题——特别是控制论在社会应用上的滥觞的问题,并且通过直观的视觉手法诠释了人突破限制的自我拯救与拯救责任的问题。在一个有限的容量中探讨这样一些问题,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影片就很难用通俗的脚本形式阐述这些容量巨大的问题,因此势必会形成一些令人不悦的说教气。从这个意义上讲,黑客帝国的说教气也许伤害了它的艺术性——有一种颇为流行也颇为中肯的观念,就是说教气与艺术性是格格不入的,如果不是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与魅力四射的音响效果,这部影片或许将因此而彻底失败。但是正是这种说教式的明晰性与启示性让我对它(较之其他影片)格外地重视。
看过黑客帝国的人都知道,黑客帝国从故事基础上和魔鬼终结者系列有些相似之处,都是建构在人工智能与人的冲突之上的,具体地讲都是人对异化的抗争。当年的魔鬼终结者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也将科幻动作片引入一个新纪元,动作巨星施瓦辛格的有些夸张的型格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我没有对魔鬼终结者形成更深刻的印象,或者说我对魔鬼终结者的印象完全停留在视觉刺激之上,没有形成观念性的痕迹。想来这不应该是我的责任,魔鬼终结者展现的都是一些战术性的问题,比如用雷管和机械设备甚至酸液摧毁机器人等等,虽然充斥着劲爆的场面与刺激的追逐对抗,但是里面的人文含量微乎其微,特别是魔鬼终结者2,居然上升到机器与机器对抗的地步,人文含量已经弱化到零甚至负值,特别是最后机器人的竖起拇指的“拟人化”更是透着人类对“人道主义”的感召力的盲目信心。
相比之下,黑客帝国揭示的问题、提供的途径要深刻的多。黑客帝国不是人与异化的简单意义上的冲突,更不是人与异化的简单意义上的抗争。在黑客帝国中,人的被网络异化更多地是人自身的弱点使然,具体地说是人的怯懦、猜疑与缺乏信仰加诸自身的不自由状况使人对矩阵的控制产生由衷的依赖,这种依赖在必要的时候甚至会使人成为捍卫矩阵秩序的“守卫者”在依附于系统的时候,怯懦自有其嚣张的秉性,猜疑也表现出义无反顾,缺乏信仰更是被强硬的偏见遮蔽,这就是人在网络之异化中的角色,也是人被网络异化的惰性。这种对人自身弱点的反省与超越的尝试虽然以救世主的目的为承诺,最终将立足点超出此岸,但是仍然透着更为完整也更为切实的人本关注。
回顾一下黑客帝国,我们不难发现它与其他科幻拯救主题的影片的不同之处,黑客帝国更多地是强调一个英雄从平庸的怯懦、猜疑与缺乏信仰向自明觉醒的过程,诠释的是一个英雄的主观成就,是一个英雄的成长的心路历程。从尼奥的身上,我们正可看出傅雷先生写在约翰•克利斯朵夫前面的那番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遮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虽然我们不能说黑客帝国像约翰•克利斯朵夫那样具有史诗般的魅力,但是我们也可以说,黑客帝国“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因此即便它远远不能成为“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不能成为“贝多芬式的大交响乐”但是它却完全可以成为“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
尼奥的一生——从结局上看我们完全可以说是他的一生,或者说尼奥精神上的一生,便向我们启示着这个道理,启示着人超越自我走向成就的途径,由于影片中尼奥的大部分行为都是精神在系统中的投射,是一种数码进位式的投射,因此我们可以说尼奥的成就是精神上的成就,所以,尼奥启示的途径也是一个人超越自我走向精神成就的途径。正是尼奥这面镜子,让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一个我们耳熟目染却又因为自身的怯懦、猜疑、缺乏信仰等弱点而熟视无睹的事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回顾一下黑客帝国的主要情节:
大约是公元二零九九年前后,世界已经被人工智能统治了一个世纪之久。据说早在二十一世纪初,人造智慧和人类之间发生了战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人类断绝了人造智慧的太阳能源,人造智慧最初是以太阳能源生存的。但是人造智慧却把人类变成一种能量来源,用人体代替了原本的太阳能源。为此人造智慧设计了矩阵系统,控制人类的意志,遮蔽人类的思想,以便把人类变成适用于机器的“电池”矩阵作为一个封闭的完整系统,将置身其中的个体完全体制化,并且矩阵中的一切信息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向人们遮蔽真理,而真理就是: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思想的监狱里”用摩尔菲斯的另一句话表达就是:“人类已不再降生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只是被饲养。”饲养来用作人造智慧的能量来源。
不过事情并不是糟到无可挽回,仍然有一些觉醒的斗士在坚持和矩阵进行斗争,从系统运行之日起,这种斗争便前仆后继,从未间断过。而且据说在矩阵刚刚形成的时候,有一个人有能力重新设定程序系统,改变人类的命运,但是他死了。预言认为有朝一日他还会在矩阵中重生并摧毁矩阵系统,释放被饲养的人类。处在极端不利地位的反抗者便以寻找这个重生的拯救者为要义,他们出生入死,冒着被守卫者追杀的风险在矩阵中守望着那个人的出现,影片开始时特丽尼蒂与干探的追逐便是据此生发出来的。
特丽尼蒂守望的是一个叫尼奥的人,在矩阵中他叫安德森。尼奥是一个从精神上与矩阵的规则有深刻冲突的人,正如他在电脑公司的老板说的那样:他“认为自己有着我们(矩阵)的规则之外的特殊性”这种冲突使尼奥隐隐约约觉察到矩阵的存在,并感受到身在其中的种种不适,但是这种模糊的感觉并不明确,于是他甚至整夜不睡地在电脑上寻找有关矩阵的线索。寻找自己困扰与不适的答案。后来在一个叫特丽尼蒂的黑客的引导下,安德森找到了当时黑客的主要首领之一摩尔菲斯,成为摩尔菲斯反抗矩阵组织的主要成员之一。
作为一个反抗者需要很多必要的训练,特别是像尼奥(安德森)这样一个肩负着重大使命的反抗者更是如此,摩尔菲斯坚持认为:尼奥就是可以打破矩阵控制的那个拯救者,正如摩尔菲斯说的那样:“一个时期以来你一直在找我,可是我一生都在矩阵中寻找你。”在摩尔菲斯的陪同与引导下,尼奥经受了搏击训练、跳跃训练、干探训练等严格的训练内容。就是在跳跃训练中,摩尔菲斯告诫尼奥要放弃一切猜疑、怯懦与缺乏信仰,让自己的思想自由。
之后,摩尔菲斯带领尼奥去见神谕者,在摩尔菲斯看来,一个人了解自己的路程和茫然地走自己的路程是有区别的,他的本意或许是想让神谕者启示尼奥的身份,帮助尼奥了解自己的路程,从而唤醒尼奥的使命感。但是神谕者在这个方向上没有给尼奥任何启示,相反她只是告诉尼奥他将面临选择,因为摩尔菲斯和他之间将有一个人死去,究竟谁死取决于尼奥。至于尼奥的身份问题,神谕者只是含蓄地表示:“你很有天分孩子,但是你似乎在等待。”
这样的预言显然给尼奥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从神谕者那里出来,他几次试图将这个预言告诉摩尔菲斯,都被摩尔菲斯拒绝了。想来尼奥也没有想到,神谕者预言的选择居然这样快就摆在他面前。在返回的路上,他们被干探伏击,摩尔菲斯为了救他,落入干探手中,由于叛徒的从中作梗,逃出来的反抗成员也损失惨重,最后只剩下特丽尼蒂、尼奥和操作员登克。更为严重的是,摩尔菲斯作为首领之一掌握着反抗者中心系统的密码,这些密码落入干探手中,反抗者就会全军覆没,唯一的办法就是切断摩尔菲斯的数码联系,拔掉插头,杀死摩尔菲斯。这就是尼奥面临的选择。他不想眼看着摩尔菲斯为他而死,因此他才决定去救摩尔菲斯。那一刻尼奥意识到摩尔菲斯所说的信仰的真谛,他也愿意为自己信奉的东西做出牺牲。虽然从没有一个人敢于进入矩阵主动向干探挑战,但是尼奥还是这样做了。
救人的经过异常艰苦,特丽尼蒂、尼奥和摩尔菲斯几乎都是九死一生,最后,摩尔菲斯和特丽尼蒂安全回到飞船基地,尼奥却被困在矩阵当中,并在最后关头死在干探的枪下,虽然不是完全出于本意,但事实上尼奥还是选择了自己的死。不过一切并没有就此结束,特丽尼蒂用自己感情真挚的吻重新唤醒了尼奥,重生的尼奥终于成为那个肩负着摧毁矩阵的使命的拯救者。在重生的尼奥眼中,那个矩阵系统引发的幻象变成大片的绿色数据码滚动着,矩阵在睿智的目光中显现出本来的面目,而系统中的守卫者在重生的尼奥面前也显得不堪一击影片像大部分好莱坞商业片一样在乐观的充满希望的气氛中结束了。
上面是对黑客帝国的简述,当然,这样的一些情节概述只是简单的剧情回顾,实为了解梗概之用,并不能从中见出黑客帝国的人本寓意的真义,所以下面我们将围绕具体情节,就一些问题从几个侧面谈谈黑客帝国的人本问题。
黑客帝国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幻象对现实的遮蔽,带给我们的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突然变成一个不真实的世界的失落感引发的离奇感受,开场的打斗和追逐便以一种新奇的态势将观众的注意力抓住。当然,如果我们对特里尼蒂在电话线上的逃逸缺乏足够的理解力,我们便会被开篇的整个情节最后了结在一个撞碎的电话之上弄得懵懵懂懂,就会像一些人感受的那样不知所云,影片在开场便用这样夸张的手法与这样离奇的思路收结,坦率地讲实在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现代控制论的奠基者之一维纳就曾经提出用电话线传送人的大胆的理论设想,可见在控制论中这种离奇思路是一个很普通的前瞻性推论。黑客帝国的情节就是以电话线传送“人”这一概念展开的。
一经电话线的传送,一个普通人便变得异常神勇近乎超人,他甚至可以在这种虚拟的精神投射中最大限度地克服重力原则等一些现实中的基本局限,成为一个天马行空般无拘无碍的自由者。虽然摩尔菲斯强调这样的虚拟投射——甚至包括干探们——都不能克服重力原则,但是横跨街道在两个楼之间纵跃,却给人一种飞翔之梦境一般的感召力与震撼力。就像在搏击训练中摩尔菲斯提示的那样:“你以为我的速度和我的肌肉有关?你以为你真的是在呼吸空气吗?”网络把人之活动的基础动摇了,网络揭示给人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原则,这就是黑客帝国情节延伸的一个逻辑前提,是一个立足网络现实的真正的创意。
从实际的网络生活中我们可见这一创意的建构基础。网络生活让人们释放出平时压抑甚至弃绝已久的许多心理能量,在网上人们的主观显得恣意而更少修饰性,人们可以在光缆上向一个只活在网络上的熟人表达隐私一样的主观,仅仅是因为那些网络上的熟人都是现实中的一些陌生人而。网络就是通过这种实质性的抽象将人的主观拉近,将人的主观投射变成一种亦真亦幻的系统模拟。由于和现实的疏离可以让人更为随机的设定自己的角色甚至内容,因此网络上的主观投射往往带给人远比现实生活体现出的更为巨大的心理能量。很多人为此深深迷恋着网络,更有一些人因此更愿意相信网络中的生活才是真实的,这种人的自我在网络中的迷失便是黑客帝国对矩阵的诠释与说明。
无法否认,网络上的自我是真实的,而且与现实相比,这种网络上的自我总是更为真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网络上的生活是真实的。更多的时候,网络上的自我是那种放纵的本然自我,网络自我的较少修饰性使它既具备了直观性同时又具备了抽象性,这种双重性决定了网络自我的局限性。通常看来,网络的开放性似乎是前所未有的,它给人的主观提供的空间也是庞大的象是无边无际的。但是作为一个系统,网络的开放性只能是一种通过概率方法兼容更大范围的可能性的封闭性,从本质上讲仍是封闭性的,至少与一个人的真正主观的全部能量或者大部分能量相比,它只是一个狭窄的封闭系统。维纳曾经说过:“机器的最大弱点——正是这个弱点使我们远不至于被它统治住的——就是它还计算不出表征人事变化幅度甚大的几率性。”这里所谓的“人事变化幅度甚大的几率性”就是人的真正主观的全部或者大部分能量的直接结果,是人的创造力的集中体现。面对人的能动的创造性,网络只能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完善背景,仅此而已。任何片面依附网络系统的主观都是不完整的,如果这中间还体现出系统一定程度的企图,这种不完整就体现为一种奴役了。这种自我之于系统的联系就是黑客帝国中人在矩阵中的荒谬之所在。
一个自觉性不充分的自我在网络中的迷失,就像一个被饲养的人在矩阵中的迷失一样必然,一样可悲。人们因为软弱等自我弱点而不得不依赖系统生存,并在没有准备好面对自由的时候随时准备为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系统而战,系统为了约束人们也有意地限制人们的坚强秉性,他们通过不择手段的强硬劝导使那些偏于坚强的主观就范,扼杀所有个性的苗头。二者的契合让矩阵系统显得颇为强大,也颇为坚定,面对一个具体的对手,这种结合的优势几乎是绝对的。看看尼奥的老板对他的警告:每个人都是公司的一部分,如果某个人出现问题,那么公司就出现问题,如果尼奥不能改变自己的独特性,他就必须被清除出去,于是尼奥被警告如果不能准时上班就另找一个工作。这样一番话虽然只是一个老板对雇员的合理警告,但是却构成了黑客帝国中矩阵“精神”的全部含义:人只是系统中的一个元件,他的主观状况对系统而言不但没有什么积极作用,相反还是有害的因素。如果说人工造慧控制人把人变成能源,那么矩阵就是通过规范与设定人的自我实现人造智慧的这一控制的,也就是说,矩阵是通过扼杀人的个性将千差万别的人变成千篇一律的“电池”的。
而且,与“电池”不同的是,这些自我迷失在系统中的人在盲目依赖系统的前提下有着令人触目惊心的能动性。一个守卫者“可以自由进入任何软体”;如果没有拔除他们脑后的插锁,他们“随时都可能成为一个守卫者”这两句话从两个方向上说明了这种能动性的威力与危害。影片形象地表现出这种盲目的依赖性引发的尖锐的能动性,在矩阵系统中,不止一个士兵有可能成为一个守卫者,一个警察、一个抱着水果兜的男人、一个打着手机的男人、一个在厨房操持家务的妇女,甚至一个寄宿在地铁站的乞丐——一个在系统中最为可有可无的边缘人物,都可能成为系统的守卫者。在这种情形下,一个觉醒的反叛者走在矩阵系统中,的确有四面楚歌的危机感与紧迫感。一个自我迷失于系统的人是盲目的,但是他依赖系统而生的方向与决心却不盲目,这种盲目地组合在一起的无秩序可言的能动性,使本就缜密的矩阵系统显得更加强大。
矩阵如此强大,以至于任何一个个人面对它时都不免有些绝望,这就越发地突现出反抗者的难能可贵。就像影片展示给我们的那样,一个人在系统中的觉醒,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性难度,但是对一个人的勇气、决心等等却是一个异常艰巨的考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个普通的矩阵中人是怎样成为一个反抗者并最终成为拯救者的。
被引到摩尔菲斯面前的尼奥是一个感受到矩阵的约束并异常不适的系统中人,为了寻求关于矩阵的答案他几乎整夜整夜在网上漫游,正如特丽尼蒂说的那样:就是因为他整夜地寻找,她才把他引到摩尔菲斯那里,可见尼奥的觉醒是以模糊但是顽强的能动性发轫的,如果没有废寝忘食的探索冲动——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试图突破某种限制和束缚的冲动,那么任何觉醒都是难以想象的,这种冲动是一种指向觉醒的方向感。
坦率地讲,除了这种模糊而强烈的方向感之外,作为安德森的尼奥实在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并且像矩阵中的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满是怯懦、猜疑与缺乏信仰的弱点。逃避追捕的时候,他因为怯懦而拒绝跳上升降梯,以至于最后落在干探手里;赶去见摩尔菲斯的时候,因为猜疑而不耐烦别人用枪指着他,险些中途下车;当摩尔菲斯问他是否有信仰时他断然否认,理由是他不喜欢自己不能控制和把握的生活。(事实上正是因为人们不喜欢自己把握不了的生活,所以当自己难以把握生活——这种情况经常出现——时,人们就自然把这种权力交给他们自以为可以把握他们生活的人或人群,这是人们自我迷失的普遍形式)就是这样一个兼具了怯懦、猜疑与缺乏信仰的平常的安德森,最终成长为拯救者尼奥。
一个普通人成长为拯救者,需要扬弃甚至弃绝很多内容,下面我们就看看尼奥是从哪里起步的。尼奥初见摩尔菲斯的时候,摩尔菲斯曾经拿出一红一蓝两粒药丸让他选择,并解释说:选择蓝色的药丸,等到尼奥醒来的时候“记忆将连接意愿产生”(记住想要记住的);选择红色的药丸“奇遇就开始了”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尼奥选择了那粒红色的药丸,开始了向拯救者的迈进。从中我们可见,一个人从模糊的感受性向澄明的责任感迈进的首要问题便是弃绝记忆连接意愿产生的心理现象,反过来我们也不妨说,不管一个人看起来如何骠悍顽强,如果他的记忆经常连接意愿产生,那么他似乎应该可以算是一个软弱的人,至少是一个软弱到不得不依赖某些系统存在的人,因为他没有面对真实记忆的勇气和能力。
其实“记忆连接意愿产生”是一个普遍的心理现象,而且更多的时候它是以忘记不愿意记住的内容而表现出来的,我们通常把这种与意愿相连接的记忆称作“不敢面对现实”归根到底,它是人对自己的心理意愿与事实之间的差距缺乏充分认识的必然结果,是人的心理惰性在记忆这个问题上的滥觞,是人在记忆问题上的自我呵护的下意识体现。在自觉性没有充分拓展的人那里,这种心理惰性或许终生都不会弃绝。我们所以把这种记忆说成与意愿相连接,是因为这种记忆都不是蓄意为之的,在这种记忆遮蔽中,导致谬误的是人的潜意识,是人对自己的主观好恶的不自觉的迁就。所以虽然从情理上讲这种记忆谬误因其真诚而更容易被人理解,但是也因其盲目与不由自主而更见其危害。
当然,仅仅做到正视现实还远不能成为一个觉醒的反抗者。同样是脑后装上插锁的觉醒者,面对着同样的事实,有人分化为叛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即便将要成为拯救者的尼奥也曾有过动摇,选择药丸之前,摩尔菲斯曾经提醒他那是最后的机会,可当他了解了关于矩阵的全部真相之后,还是疲惫而垂头丧气地问摩尔菲斯是否还能回到矩阵中去,虽然他自己也知道,即便能够回去,他也不愿意再回去了,但是,至少在提出问题的那一刻,某种程度上他应该是后悔自己为什么选择了红色药丸的。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并不是只有叛徒才会有的心理活动,只不过只有叛徒才会把这种心理活动确定下来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事实上真理也好,真相也好,总是因为其简单直接的质朴与不容置疑而让人颇有些难以忍受,即便不得不面对的时候,也总是让人生出一些试图逃避的冲动的,一个人面对猝然临之的真相的时候,如果没有因惰性与自我中心而生出不必要的敌意,已经算是很难得了,这同样是一个普遍的、虽然不很乐观但却很真切的心理现象。尼奥在那一刻的退缩,正是他后来成为一个坚定的反抗者与出色的拯救者的前提,往往是一个人的软弱性成为他的成长奋斗的发轫与见证,如果尼奥不是从一个普通人走过来的,如果尼奥没有动摇与疑虑甚至退缩的冲动,尼奥的成长便没有任何人本意义了。
事实上人们更容易因为尼奥表现出的鲜明的坚决而忽略他的犹豫与狐疑。但虽然放弃了普通的猜疑、怯懦与缺乏信仰,但是整个影片的大半部分,尼奥都是在自己究竟是否是那个拯救者的疑虑中困扰着自己,甚至神谕者的意见也没能让他从这种狐疑中摆脱出来,若不是摩尔菲斯的生命果真如神谕者说的那样面临危险,尼奥的困扰或许仍将持续下去。尼奥真正坚定起来,就是从返回矩阵解救摩尔菲斯开始的,那时尼奥理解了摩尔菲斯为自己的信仰不惜牺牲的精神本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现在我也相信了”所谓他“也相信了”不完全是他相信能把摩尔菲斯救出来,更主要的还在于他相信了一种信仰是可以而且应该随时准备为之付出牺牲的,领悟到这一点后,尼奥真正弃绝了通常意义上的“缺乏信仰”真正确立了自己的信仰并准备为此付出牺牲。之后,他便不再犹豫了,也不再有什么困扰了。到那时为止,尼奥已经完成了成为一个拯救者的基本自我训练与塑造,剩下的便是机缘与形势了。
在自己与摩尔菲斯的死之间,尼奥选择了自己的死(当然不完全是有意的),这一选择是关键性的也是决定性的,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漠视战友的生命的人(特别是这个战友是为他而面临危险的)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拯救者,一个坐视战友为了救自己而牺牲的人只是个懦夫,决不是一个拯救者。因此,对尼奥而言,神谕者的预言中其实便包含着答案,只不过这种答案不能成为承诺,而只能成为一种启示。我们设想如果神谕者告诉尼奥他把生留给摩尔菲斯就可以成为那个拯救者,那么一个启示就因为具体的目标与目的而变成一个承诺,而尼奥的任何选择都将因为这个承诺而失去意义。承诺会将人的任何舍弃甚至牺牲变成一种庸俗的交易,会把人的任何奋斗与进取变成一种荒诞的捷径。影片中,神谕者的预言就是在将要成为承诺的界限上停住的,这也构成了尼奥成长为一个拯救者的重要因素,他让尼奥的选择有了明确的方向(不能让摩尔菲斯死)又没有具体的目的(成为拯救者),在“无心为善”的选择中,尼奥走出了成为拯救者的决定性的一步。
行文至此,我们有必要就预言在尼奥成长中的作用再说上几句。预言者在谈到花瓶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不说那个预言,不知道这件事儿(打破花瓶)能不能发生。”对一个预言来讲,这个问题就像先有鸡还是现有蛋一样难缠。事实上如果没有那个明确的预言,尼奥未必会坚决地重返矩阵解救摩尔菲斯(预言明确指出谁生谁死将由尼奥决定),如果没有那次解救,成为拯救者的机缘便不成熟,我们也可以说那个预言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预言成为预言内容的组成部分并促进着预言的实现,是不乏其事的,众所周知的俄狄甫斯传说就是一例,如果没有那个预言,国王不会把自己的儿子送走,如果自己的儿子不走,就不会实现那个预言,在那里,预言就成为实现预言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而且是第一推动力量。在这里,预言虽然没能构成尼奥成为拯救者的第一推动,但是却构成了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甚至也可以说,没有那个预言,尼奥不能成为一个一个真正的拯救者。而预言启示尼奥的正是他的方向,预言确立的正是他身处歧路的时候的能动性的权威力量:他自己和他最尊重最信任的战友的生死将由他决定,我们也可以说,预言将责任提示给他,而责任,就是一个人成长的方向。
就这样,尼奥通过特丽尼蒂的引导走上了反抗之路,在预言的方向启示下,在摩尔菲斯牺牲精神的感召下,最终确立了信仰,并因此提纲携领般地弃绝了任何程度上的怯懦与猜疑,成为一个坚定的,有着较为彻底的勇力与异常彻底的勇气的反抗者,至此他是否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拯救者已经并不重要,至少从人本的角度讲已经并不重要。尼奥在这个意义上取得的成就对他人的感召与鼓舞,也许比他最终成为一个拯救者还要有意义,遗憾的是影片必须让他成为拯救者以谋求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因此才有了最后的死而复生与“一吻”定乾坤的商业性的蛇足。
说到这里,我们便不得不面对黑客帝国的局限性了——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局限性甚至是近乎绝对意义的局限性:那就是黑客帝国的救世主观念。在黑客帝国中,拯救者是一个唯一的人物,这种唯一性派生出的宿命观与神迹倾向使通篇的人本寓意在最后几乎弱化为零。黑客帝国的最后情节,尼奥死在干探枪下,又在特丽尼蒂的吻中复活,看上去就像福音书中的耶稣传说与歌德浮士德的简单嫁接与粗鲁翻版,一方面是耶稣重临式的救世主的转世与复活,一方面是“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向上”之类的感性观念,最终将一个人本演绎处理成一个神学寓言。尼奥的复活似乎在告诉人们:拯救者是唯一的,如果他牺牲了,就只有期待他的重生,这种舍“他”其谁的盲目的神启理性与“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的乐观的辩证理性相比,相去于人本立场的遥远是不言自明的。
其实从道理上讲,任何人一个只要做到了充分地弃绝“怯懦、猜疑与缺乏信仰”都可以有尼奥那样的主观成就,这是一个道路问题不是一个命运问题。而黑客帝国最终却把一个道路问题简化为一个命运问题,从人本立场上讲委实是一个败笔,而且是一个几乎根本改变性质的败笔。当然,这样的败笔是有其文化背景与历史根源的,仅从表面现象来看,我们就可以断定这种处理和西方根深蒂固、历史悠久的彼岸思想有密切关系。在彼岸思想的观照中,一个人想实现完整意义的成长,只能期许于来世,这种彼岸观念虽然体现出一个人的心理张力,但是却抽取了作为人本立场根本前提的此岸出发点,我们甚至不妨断言,彼岸观念与真正意义的人本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彼岸的承诺将此岸的奋斗与拯救弱化为一种荒谬的游戏,将人的行为的价值与意义弱化为一种简单的累加。
在真正的此岸世界,没有救世主,也没有“人的拯救”那样的高于众生的设想,此岸要求人的是一种自救,或者说此岸本身就蕴含着一种自我拯救的启示。此岸的觉醒主要是在其他先觉者那里寻求参照而不是坐等救世主的莅临。立足此岸,每个人成就的机会与可能性是均等的,每个人的成就差异是个人因素造成的而不是什么神意或命运使然。个人不但肩负使命而且承受责任,这就是尼奥在影片结尾之前的境遇,是一种立足此岸的个人拓展与救赎。
但是最终尼奥没能成为一个英雄,却成为一个神,正是这种以彼岸思想为核心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根源的直接结果。在彼岸观念中,是不允许一个此岸的人取得那样超越性的成就的,从亚当、夏娃的被逐,到巴别塔下的语言混乱,我们看到的都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限制甚至控制,都是人本立场的或多或少的失落。这种失落会让人的主观进取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停滞,以至于必须借助神意般的奇迹来实现人本之上的所谓超越,这就是尼奥最终走向神化的消极的人本失落。
当然,尽管黑客帝国的结尾有这样一个令人遗憾的蛇足,尽管这种蛇足使它最终沦入精英主义的窠臼,但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它结尾之前几乎贯穿通篇的人本立场。正如前文我说的那样,任何一个人只要真正放弃了怯懦、猜疑与缺乏信仰,都会取得尼奥那样的主观成就的。这不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而是一个立足于此岸的坚实的人本立场。虽然影片最后对尼奥的神化大大削弱了尼奥之主观成就有可能产生的现实启示意义,但是我们仍可以从尼奥的历程中看到一个人走向主观成就的朴素的环节与根据,以及方向感对一个人的走向主观成就的启示意义。
记得2001第八期的读者刊载过一篇名为黑客精神的文章,对黑客概括的相当充分,文中是这样说的:“hacker这个词是用来形容那些热衷于解决问题、克服限制的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hacker并不单单指(限制于)电子、计算机或网络hacker,hacker的特质不是处于某个环境中的人所特有的,hacker的特质可以发挥在其他任何领域,例如音乐或艺术等方面。事实上,你可以发现,在任何一种科学或艺术的最高境界,都可以看到hacker的特质。”可以说尼奥便是hacker特质的直观体现,并且我们不妨进一步断言:尼奥的历程已经超出了hacker特质的限制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者与行动者,正如傅雷先生在约翰•科利斯朵夫的译者弁言结尾处说的那样:“战士啊,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吧!”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似乎更容易理解尼奥成长历程的人本寓意与现实意义吧?
行文至此,我又想起本文的标题:梅花香自苦寒来。坦率地讲这个题目让我着实花了些心血,最后定了这样一个题目还是很费了一番周折的。我想这句话用在描述尼奥的精神历程上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对花卉而言:苦者磨难也,寒者死生也,正是历经磨难此心不改,正是向死而生的勇气与信心是一个尼奥那样的普通人成为一个坚定而强有力的反抗者。尼奥的舍弃、超越、负苦甚至牺牲,不正是那梅花般绚丽的生命的终极向往之必经之路吗?
虽然一个商业片的不伦不类的影评像一个商业片本身一样难入方家的法眼,但我还是希望这些零乱的不很成熟的文字会有助于有心人从尼奥这样的商业片主角身上谋求一些启示,我想:“梅花香自苦寒来”启示的磨练甚至牺牲应该是朱学勤先生鼓吹的对“心中最柔软的那一块”的呵护的适对其症的“解毒剂”吧?
至少这是我行文之际的一个良好愿望。
——也谈黑客帝国的人本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放弃一切的猜疑、怯懦与缺乏信仰,让你的思想自由!”这是电影黑客帝国中摩尔菲斯教尼奥练习跳跃时说的一句话。第一次看到黑客帝国时,我就被这句话深深触动,并且为了这句话,以后我又不厌其烦地回顾这部电影,不厌其烦地透过电影中绚丽壮美的表现手法去领会人的奋斗与成长的真实的心路历程。
黑客帝国本名矩阵((the matrix),另一个译名是二十二世纪杀人网络,是1999年度的当红科幻电影,并且夺得了2000年第七十二届奥斯卡最佳电影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效果的大奖,以离奇的情节、诡谲的想象、雄浑的制作和应时而生的网络主题,成为当年仅次于最佳影片美国丽人的一部电影力作。而高精度的电脑合成技术也让它的获奖当之无愧。
但是和其他艺术一样,电影是一种时尚的艺术,所谓一部影片的经久魅力大多只存在于专业的历史记录中而不是普遍的受众之中。不管是黑客帝国还是美国丽人,都像其它任何一部优秀电影一样,事过境迁大多被人淡忘,或者被大多数人淡忘了。两年来,虽然时或还有人提到黑客帝国,也大多只是从视觉效果(比如从弹壳从上面落下来的创意、尼奥和特丽尼蒂冲入陆军基地的枪战等等)回顾它,很少有人认真在人本角度上审度过它的意义。也许是因为所有的科幻题材都无一例外地有着朴素的人本立场,比如拯救人类、反抗异化等等,所以人们对科幻题材影片的人本意义已经不是很在意了也未可知。
毋庸讳言,出于商业上的考虑,科幻影片的人本意义大多失于简单庸俗,失于概念化与模式化,没有什么纵深,更谈不上有什么真正切实的人本关注,所以所谓的科幻影片的人本意义不入于方家法眼也是情理之中的。坦率地讲,作为票房相当成功的商业巨片,黑客帝国也不能免于这些局限性,诸如好莱坞惯性一般的个人英雄主义,西方彼岸思想传统下的救世主意识,以及基于上述二者的不可避免的精英主义倾向等等,都是和真正的人本关注相去甚远的,甚至是南辕北辙的。但是我还是要谈一谈黑客帝国的人本寓意,倒不是因为我对它的格外偏爱,而是它隐含的人本寓意有着其他科幻影片甚至更注重人文生活的影片所不具备的明晰性与启示性。或者也可以说,正是黑客帝国中的人本寓意的明晰性与启示性,才让我对它格外地偏爱。
所谓明晰性与启示性,其实是以透彻的理论性为前提的。黑客帝国讨论的是关于矩阵的概念,探讨控制的问题——特别是控制论在社会应用上的滥觞的问题,并且通过直观的视觉手法诠释了人突破限制的自我拯救与拯救责任的问题。在一个有限的容量中探讨这样一些问题,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影片就很难用通俗的脚本形式阐述这些容量巨大的问题,因此势必会形成一些令人不悦的说教气。从这个意义上讲,黑客帝国的说教气也许伤害了它的艺术性——有一种颇为流行也颇为中肯的观念,就是说教气与艺术性是格格不入的,如果不是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与魅力四射的音响效果,这部影片或许将因此而彻底失败。但是正是这种说教式的明晰性与启示性让我对它(较之其他影片)格外地重视。
看过黑客帝国的人都知道,黑客帝国从故事基础上和魔鬼终结者系列有些相似之处,都是建构在人工智能与人的冲突之上的,具体地讲都是人对异化的抗争。当年的魔鬼终结者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也将科幻动作片引入一个新纪元,动作巨星施瓦辛格的有些夸张的型格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我没有对魔鬼终结者形成更深刻的印象,或者说我对魔鬼终结者的印象完全停留在视觉刺激之上,没有形成观念性的痕迹。想来这不应该是我的责任,魔鬼终结者展现的都是一些战术性的问题,比如用雷管和机械设备甚至酸液摧毁机器人等等,虽然充斥着劲爆的场面与刺激的追逐对抗,但是里面的人文含量微乎其微,特别是魔鬼终结者2,居然上升到机器与机器对抗的地步,人文含量已经弱化到零甚至负值,特别是最后机器人的竖起拇指的“拟人化”更是透着人类对“人道主义”的感召力的盲目信心。
相比之下,黑客帝国揭示的问题、提供的途径要深刻的多。黑客帝国不是人与异化的简单意义上的冲突,更不是人与异化的简单意义上的抗争。在黑客帝国中,人的被网络异化更多地是人自身的弱点使然,具体地说是人的怯懦、猜疑与缺乏信仰加诸自身的不自由状况使人对矩阵的控制产生由衷的依赖,这种依赖在必要的时候甚至会使人成为捍卫矩阵秩序的“守卫者”在依附于系统的时候,怯懦自有其嚣张的秉性,猜疑也表现出义无反顾,缺乏信仰更是被强硬的偏见遮蔽,这就是人在网络之异化中的角色,也是人被网络异化的惰性。这种对人自身弱点的反省与超越的尝试虽然以救世主的目的为承诺,最终将立足点超出此岸,但是仍然透着更为完整也更为切实的人本关注。
回顾一下黑客帝国,我们不难发现它与其他科幻拯救主题的影片的不同之处,黑客帝国更多地是强调一个英雄从平庸的怯懦、猜疑与缺乏信仰向自明觉醒的过程,诠释的是一个英雄的主观成就,是一个英雄的成长的心路历程。从尼奥的身上,我们正可看出傅雷先生写在约翰•克利斯朵夫前面的那番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遮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虽然我们不能说黑客帝国像约翰•克利斯朵夫那样具有史诗般的魅力,但是我们也可以说,黑客帝国“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因此即便它远远不能成为“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不能成为“贝多芬式的大交响乐”但是它却完全可以成为“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
尼奥的一生——从结局上看我们完全可以说是他的一生,或者说尼奥精神上的一生,便向我们启示着这个道理,启示着人超越自我走向成就的途径,由于影片中尼奥的大部分行为都是精神在系统中的投射,是一种数码进位式的投射,因此我们可以说尼奥的成就是精神上的成就,所以,尼奥启示的途径也是一个人超越自我走向精神成就的途径。正是尼奥这面镜子,让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一个我们耳熟目染却又因为自身的怯懦、猜疑、缺乏信仰等弱点而熟视无睹的事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回顾一下黑客帝国的主要情节:
大约是公元二零九九年前后,世界已经被人工智能统治了一个世纪之久。据说早在二十一世纪初,人造智慧和人类之间发生了战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人类断绝了人造智慧的太阳能源,人造智慧最初是以太阳能源生存的。但是人造智慧却把人类变成一种能量来源,用人体代替了原本的太阳能源。为此人造智慧设计了矩阵系统,控制人类的意志,遮蔽人类的思想,以便把人类变成适用于机器的“电池”矩阵作为一个封闭的完整系统,将置身其中的个体完全体制化,并且矩阵中的一切信息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向人们遮蔽真理,而真理就是: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思想的监狱里”用摩尔菲斯的另一句话表达就是:“人类已不再降生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只是被饲养。”饲养来用作人造智慧的能量来源。
不过事情并不是糟到无可挽回,仍然有一些觉醒的斗士在坚持和矩阵进行斗争,从系统运行之日起,这种斗争便前仆后继,从未间断过。而且据说在矩阵刚刚形成的时候,有一个人有能力重新设定程序系统,改变人类的命运,但是他死了。预言认为有朝一日他还会在矩阵中重生并摧毁矩阵系统,释放被饲养的人类。处在极端不利地位的反抗者便以寻找这个重生的拯救者为要义,他们出生入死,冒着被守卫者追杀的风险在矩阵中守望着那个人的出现,影片开始时特丽尼蒂与干探的追逐便是据此生发出来的。
特丽尼蒂守望的是一个叫尼奥的人,在矩阵中他叫安德森。尼奥是一个从精神上与矩阵的规则有深刻冲突的人,正如他在电脑公司的老板说的那样:他“认为自己有着我们(矩阵)的规则之外的特殊性”这种冲突使尼奥隐隐约约觉察到矩阵的存在,并感受到身在其中的种种不适,但是这种模糊的感觉并不明确,于是他甚至整夜不睡地在电脑上寻找有关矩阵的线索。寻找自己困扰与不适的答案。后来在一个叫特丽尼蒂的黑客的引导下,安德森找到了当时黑客的主要首领之一摩尔菲斯,成为摩尔菲斯反抗矩阵组织的主要成员之一。
作为一个反抗者需要很多必要的训练,特别是像尼奥(安德森)这样一个肩负着重大使命的反抗者更是如此,摩尔菲斯坚持认为:尼奥就是可以打破矩阵控制的那个拯救者,正如摩尔菲斯说的那样:“一个时期以来你一直在找我,可是我一生都在矩阵中寻找你。”在摩尔菲斯的陪同与引导下,尼奥经受了搏击训练、跳跃训练、干探训练等严格的训练内容。就是在跳跃训练中,摩尔菲斯告诫尼奥要放弃一切猜疑、怯懦与缺乏信仰,让自己的思想自由。
之后,摩尔菲斯带领尼奥去见神谕者,在摩尔菲斯看来,一个人了解自己的路程和茫然地走自己的路程是有区别的,他的本意或许是想让神谕者启示尼奥的身份,帮助尼奥了解自己的路程,从而唤醒尼奥的使命感。但是神谕者在这个方向上没有给尼奥任何启示,相反她只是告诉尼奥他将面临选择,因为摩尔菲斯和他之间将有一个人死去,究竟谁死取决于尼奥。至于尼奥的身份问题,神谕者只是含蓄地表示:“你很有天分孩子,但是你似乎在等待。”
这样的预言显然给尼奥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从神谕者那里出来,他几次试图将这个预言告诉摩尔菲斯,都被摩尔菲斯拒绝了。想来尼奥也没有想到,神谕者预言的选择居然这样快就摆在他面前。在返回的路上,他们被干探伏击,摩尔菲斯为了救他,落入干探手中,由于叛徒的从中作梗,逃出来的反抗成员也损失惨重,最后只剩下特丽尼蒂、尼奥和操作员登克。更为严重的是,摩尔菲斯作为首领之一掌握着反抗者中心系统的密码,这些密码落入干探手中,反抗者就会全军覆没,唯一的办法就是切断摩尔菲斯的数码联系,拔掉插头,杀死摩尔菲斯。这就是尼奥面临的选择。他不想眼看着摩尔菲斯为他而死,因此他才决定去救摩尔菲斯。那一刻尼奥意识到摩尔菲斯所说的信仰的真谛,他也愿意为自己信奉的东西做出牺牲。虽然从没有一个人敢于进入矩阵主动向干探挑战,但是尼奥还是这样做了。
救人的经过异常艰苦,特丽尼蒂、尼奥和摩尔菲斯几乎都是九死一生,最后,摩尔菲斯和特丽尼蒂安全回到飞船基地,尼奥却被困在矩阵当中,并在最后关头死在干探的枪下,虽然不是完全出于本意,但事实上尼奥还是选择了自己的死。不过一切并没有就此结束,特丽尼蒂用自己感情真挚的吻重新唤醒了尼奥,重生的尼奥终于成为那个肩负着摧毁矩阵的使命的拯救者。在重生的尼奥眼中,那个矩阵系统引发的幻象变成大片的绿色数据码滚动着,矩阵在睿智的目光中显现出本来的面目,而系统中的守卫者在重生的尼奥面前也显得不堪一击影片像大部分好莱坞商业片一样在乐观的充满希望的气氛中结束了。
上面是对黑客帝国的简述,当然,这样的一些情节概述只是简单的剧情回顾,实为了解梗概之用,并不能从中见出黑客帝国的人本寓意的真义,所以下面我们将围绕具体情节,就一些问题从几个侧面谈谈黑客帝国的人本问题。
黑客帝国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幻象对现实的遮蔽,带给我们的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突然变成一个不真实的世界的失落感引发的离奇感受,开场的打斗和追逐便以一种新奇的态势将观众的注意力抓住。当然,如果我们对特里尼蒂在电话线上的逃逸缺乏足够的理解力,我们便会被开篇的整个情节最后了结在一个撞碎的电话之上弄得懵懵懂懂,就会像一些人感受的那样不知所云,影片在开场便用这样夸张的手法与这样离奇的思路收结,坦率地讲实在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现代控制论的奠基者之一维纳就曾经提出用电话线传送人的大胆的理论设想,可见在控制论中这种离奇思路是一个很普通的前瞻性推论。黑客帝国的情节就是以电话线传送“人”这一概念展开的。
一经电话线的传送,一个普通人便变得异常神勇近乎超人,他甚至可以在这种虚拟的精神投射中最大限度地克服重力原则等一些现实中的基本局限,成为一个天马行空般无拘无碍的自由者。虽然摩尔菲斯强调这样的虚拟投射——甚至包括干探们——都不能克服重力原则,但是横跨街道在两个楼之间纵跃,却给人一种飞翔之梦境一般的感召力与震撼力。就像在搏击训练中摩尔菲斯提示的那样:“你以为我的速度和我的肌肉有关?你以为你真的是在呼吸空气吗?”网络把人之活动的基础动摇了,网络揭示给人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原则,这就是黑客帝国情节延伸的一个逻辑前提,是一个立足网络现实的真正的创意。
从实际的网络生活中我们可见这一创意的建构基础。网络生活让人们释放出平时压抑甚至弃绝已久的许多心理能量,在网上人们的主观显得恣意而更少修饰性,人们可以在光缆上向一个只活在网络上的熟人表达隐私一样的主观,仅仅是因为那些网络上的熟人都是现实中的一些陌生人而。网络就是通过这种实质性的抽象将人的主观拉近,将人的主观投射变成一种亦真亦幻的系统模拟。由于和现实的疏离可以让人更为随机的设定自己的角色甚至内容,因此网络上的主观投射往往带给人远比现实生活体现出的更为巨大的心理能量。很多人为此深深迷恋着网络,更有一些人因此更愿意相信网络中的生活才是真实的,这种人的自我在网络中的迷失便是黑客帝国对矩阵的诠释与说明。
无法否认,网络上的自我是真实的,而且与现实相比,这种网络上的自我总是更为真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网络上的生活是真实的。更多的时候,网络上的自我是那种放纵的本然自我,网络自我的较少修饰性使它既具备了直观性同时又具备了抽象性,这种双重性决定了网络自我的局限性。通常看来,网络的开放性似乎是前所未有的,它给人的主观提供的空间也是庞大的象是无边无际的。但是作为一个系统,网络的开放性只能是一种通过概率方法兼容更大范围的可能性的封闭性,从本质上讲仍是封闭性的,至少与一个人的真正主观的全部能量或者大部分能量相比,它只是一个狭窄的封闭系统。维纳曾经说过:“机器的最大弱点——正是这个弱点使我们远不至于被它统治住的——就是它还计算不出表征人事变化幅度甚大的几率性。”这里所谓的“人事变化幅度甚大的几率性”就是人的真正主观的全部或者大部分能量的直接结果,是人的创造力的集中体现。面对人的能动的创造性,网络只能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完善背景,仅此而已。任何片面依附网络系统的主观都是不完整的,如果这中间还体现出系统一定程度的企图,这种不完整就体现为一种奴役了。这种自我之于系统的联系就是黑客帝国中人在矩阵中的荒谬之所在。
一个自觉性不充分的自我在网络中的迷失,就像一个被饲养的人在矩阵中的迷失一样必然,一样可悲。人们因为软弱等自我弱点而不得不依赖系统生存,并在没有准备好面对自由的时候随时准备为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系统而战,系统为了约束人们也有意地限制人们的坚强秉性,他们通过不择手段的强硬劝导使那些偏于坚强的主观就范,扼杀所有个性的苗头。二者的契合让矩阵系统显得颇为强大,也颇为坚定,面对一个具体的对手,这种结合的优势几乎是绝对的。看看尼奥的老板对他的警告:每个人都是公司的一部分,如果某个人出现问题,那么公司就出现问题,如果尼奥不能改变自己的独特性,他就必须被清除出去,于是尼奥被警告如果不能准时上班就另找一个工作。这样一番话虽然只是一个老板对雇员的合理警告,但是却构成了黑客帝国中矩阵“精神”的全部含义:人只是系统中的一个元件,他的主观状况对系统而言不但没有什么积极作用,相反还是有害的因素。如果说人工造慧控制人把人变成能源,那么矩阵就是通过规范与设定人的自我实现人造智慧的这一控制的,也就是说,矩阵是通过扼杀人的个性将千差万别的人变成千篇一律的“电池”的。
而且,与“电池”不同的是,这些自我迷失在系统中的人在盲目依赖系统的前提下有着令人触目惊心的能动性。一个守卫者“可以自由进入任何软体”;如果没有拔除他们脑后的插锁,他们“随时都可能成为一个守卫者”这两句话从两个方向上说明了这种能动性的威力与危害。影片形象地表现出这种盲目的依赖性引发的尖锐的能动性,在矩阵系统中,不止一个士兵有可能成为一个守卫者,一个警察、一个抱着水果兜的男人、一个打着手机的男人、一个在厨房操持家务的妇女,甚至一个寄宿在地铁站的乞丐——一个在系统中最为可有可无的边缘人物,都可能成为系统的守卫者。在这种情形下,一个觉醒的反叛者走在矩阵系统中,的确有四面楚歌的危机感与紧迫感。一个自我迷失于系统的人是盲目的,但是他依赖系统而生的方向与决心却不盲目,这种盲目地组合在一起的无秩序可言的能动性,使本就缜密的矩阵系统显得更加强大。
矩阵如此强大,以至于任何一个个人面对它时都不免有些绝望,这就越发地突现出反抗者的难能可贵。就像影片展示给我们的那样,一个人在系统中的觉醒,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性难度,但是对一个人的勇气、决心等等却是一个异常艰巨的考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个普通的矩阵中人是怎样成为一个反抗者并最终成为拯救者的。
被引到摩尔菲斯面前的尼奥是一个感受到矩阵的约束并异常不适的系统中人,为了寻求关于矩阵的答案他几乎整夜整夜在网上漫游,正如特丽尼蒂说的那样:就是因为他整夜地寻找,她才把他引到摩尔菲斯那里,可见尼奥的觉醒是以模糊但是顽强的能动性发轫的,如果没有废寝忘食的探索冲动——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试图突破某种限制和束缚的冲动,那么任何觉醒都是难以想象的,这种冲动是一种指向觉醒的方向感。
坦率地讲,除了这种模糊而强烈的方向感之外,作为安德森的尼奥实在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并且像矩阵中的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满是怯懦、猜疑与缺乏信仰的弱点。逃避追捕的时候,他因为怯懦而拒绝跳上升降梯,以至于最后落在干探手里;赶去见摩尔菲斯的时候,因为猜疑而不耐烦别人用枪指着他,险些中途下车;当摩尔菲斯问他是否有信仰时他断然否认,理由是他不喜欢自己不能控制和把握的生活。(事实上正是因为人们不喜欢自己把握不了的生活,所以当自己难以把握生活——这种情况经常出现——时,人们就自然把这种权力交给他们自以为可以把握他们生活的人或人群,这是人们自我迷失的普遍形式)就是这样一个兼具了怯懦、猜疑与缺乏信仰的平常的安德森,最终成长为拯救者尼奥。
一个普通人成长为拯救者,需要扬弃甚至弃绝很多内容,下面我们就看看尼奥是从哪里起步的。尼奥初见摩尔菲斯的时候,摩尔菲斯曾经拿出一红一蓝两粒药丸让他选择,并解释说:选择蓝色的药丸,等到尼奥醒来的时候“记忆将连接意愿产生”(记住想要记住的);选择红色的药丸“奇遇就开始了”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尼奥选择了那粒红色的药丸,开始了向拯救者的迈进。从中我们可见,一个人从模糊的感受性向澄明的责任感迈进的首要问题便是弃绝记忆连接意愿产生的心理现象,反过来我们也不妨说,不管一个人看起来如何骠悍顽强,如果他的记忆经常连接意愿产生,那么他似乎应该可以算是一个软弱的人,至少是一个软弱到不得不依赖某些系统存在的人,因为他没有面对真实记忆的勇气和能力。
其实“记忆连接意愿产生”是一个普遍的心理现象,而且更多的时候它是以忘记不愿意记住的内容而表现出来的,我们通常把这种与意愿相连接的记忆称作“不敢面对现实”归根到底,它是人对自己的心理意愿与事实之间的差距缺乏充分认识的必然结果,是人的心理惰性在记忆这个问题上的滥觞,是人在记忆问题上的自我呵护的下意识体现。在自觉性没有充分拓展的人那里,这种心理惰性或许终生都不会弃绝。我们所以把这种记忆说成与意愿相连接,是因为这种记忆都不是蓄意为之的,在这种记忆遮蔽中,导致谬误的是人的潜意识,是人对自己的主观好恶的不自觉的迁就。所以虽然从情理上讲这种记忆谬误因其真诚而更容易被人理解,但是也因其盲目与不由自主而更见其危害。
当然,仅仅做到正视现实还远不能成为一个觉醒的反抗者。同样是脑后装上插锁的觉醒者,面对着同样的事实,有人分化为叛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即便将要成为拯救者的尼奥也曾有过动摇,选择药丸之前,摩尔菲斯曾经提醒他那是最后的机会,可当他了解了关于矩阵的全部真相之后,还是疲惫而垂头丧气地问摩尔菲斯是否还能回到矩阵中去,虽然他自己也知道,即便能够回去,他也不愿意再回去了,但是,至少在提出问题的那一刻,某种程度上他应该是后悔自己为什么选择了红色药丸的。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并不是只有叛徒才会有的心理活动,只不过只有叛徒才会把这种心理活动确定下来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事实上真理也好,真相也好,总是因为其简单直接的质朴与不容置疑而让人颇有些难以忍受,即便不得不面对的时候,也总是让人生出一些试图逃避的冲动的,一个人面对猝然临之的真相的时候,如果没有因惰性与自我中心而生出不必要的敌意,已经算是很难得了,这同样是一个普遍的、虽然不很乐观但却很真切的心理现象。尼奥在那一刻的退缩,正是他后来成为一个坚定的反抗者与出色的拯救者的前提,往往是一个人的软弱性成为他的成长奋斗的发轫与见证,如果尼奥不是从一个普通人走过来的,如果尼奥没有动摇与疑虑甚至退缩的冲动,尼奥的成长便没有任何人本意义了。
事实上人们更容易因为尼奥表现出的鲜明的坚决而忽略他的犹豫与狐疑。但虽然放弃了普通的猜疑、怯懦与缺乏信仰,但是整个影片的大半部分,尼奥都是在自己究竟是否是那个拯救者的疑虑中困扰着自己,甚至神谕者的意见也没能让他从这种狐疑中摆脱出来,若不是摩尔菲斯的生命果真如神谕者说的那样面临危险,尼奥的困扰或许仍将持续下去。尼奥真正坚定起来,就是从返回矩阵解救摩尔菲斯开始的,那时尼奥理解了摩尔菲斯为自己的信仰不惜牺牲的精神本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现在我也相信了”所谓他“也相信了”不完全是他相信能把摩尔菲斯救出来,更主要的还在于他相信了一种信仰是可以而且应该随时准备为之付出牺牲的,领悟到这一点后,尼奥真正弃绝了通常意义上的“缺乏信仰”真正确立了自己的信仰并准备为此付出牺牲。之后,他便不再犹豫了,也不再有什么困扰了。到那时为止,尼奥已经完成了成为一个拯救者的基本自我训练与塑造,剩下的便是机缘与形势了。
在自己与摩尔菲斯的死之间,尼奥选择了自己的死(当然不完全是有意的),这一选择是关键性的也是决定性的,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漠视战友的生命的人(特别是这个战友是为他而面临危险的)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拯救者,一个坐视战友为了救自己而牺牲的人只是个懦夫,决不是一个拯救者。因此,对尼奥而言,神谕者的预言中其实便包含着答案,只不过这种答案不能成为承诺,而只能成为一种启示。我们设想如果神谕者告诉尼奥他把生留给摩尔菲斯就可以成为那个拯救者,那么一个启示就因为具体的目标与目的而变成一个承诺,而尼奥的任何选择都将因为这个承诺而失去意义。承诺会将人的任何舍弃甚至牺牲变成一种庸俗的交易,会把人的任何奋斗与进取变成一种荒诞的捷径。影片中,神谕者的预言就是在将要成为承诺的界限上停住的,这也构成了尼奥成长为一个拯救者的重要因素,他让尼奥的选择有了明确的方向(不能让摩尔菲斯死)又没有具体的目的(成为拯救者),在“无心为善”的选择中,尼奥走出了成为拯救者的决定性的一步。
行文至此,我们有必要就预言在尼奥成长中的作用再说上几句。预言者在谈到花瓶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不说那个预言,不知道这件事儿(打破花瓶)能不能发生。”对一个预言来讲,这个问题就像先有鸡还是现有蛋一样难缠。事实上如果没有那个明确的预言,尼奥未必会坚决地重返矩阵解救摩尔菲斯(预言明确指出谁生谁死将由尼奥决定),如果没有那次解救,成为拯救者的机缘便不成熟,我们也可以说那个预言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预言成为预言内容的组成部分并促进着预言的实现,是不乏其事的,众所周知的俄狄甫斯传说就是一例,如果没有那个预言,国王不会把自己的儿子送走,如果自己的儿子不走,就不会实现那个预言,在那里,预言就成为实现预言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而且是第一推动力量。在这里,预言虽然没能构成尼奥成为拯救者的第一推动,但是却构成了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甚至也可以说,没有那个预言,尼奥不能成为一个一个真正的拯救者。而预言启示尼奥的正是他的方向,预言确立的正是他身处歧路的时候的能动性的权威力量:他自己和他最尊重最信任的战友的生死将由他决定,我们也可以说,预言将责任提示给他,而责任,就是一个人成长的方向。
就这样,尼奥通过特丽尼蒂的引导走上了反抗之路,在预言的方向启示下,在摩尔菲斯牺牲精神的感召下,最终确立了信仰,并因此提纲携领般地弃绝了任何程度上的怯懦与猜疑,成为一个坚定的,有着较为彻底的勇力与异常彻底的勇气的反抗者,至此他是否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拯救者已经并不重要,至少从人本的角度讲已经并不重要。尼奥在这个意义上取得的成就对他人的感召与鼓舞,也许比他最终成为一个拯救者还要有意义,遗憾的是影片必须让他成为拯救者以谋求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因此才有了最后的死而复生与“一吻”定乾坤的商业性的蛇足。
说到这里,我们便不得不面对黑客帝国的局限性了——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局限性甚至是近乎绝对意义的局限性:那就是黑客帝国的救世主观念。在黑客帝国中,拯救者是一个唯一的人物,这种唯一性派生出的宿命观与神迹倾向使通篇的人本寓意在最后几乎弱化为零。黑客帝国的最后情节,尼奥死在干探枪下,又在特丽尼蒂的吻中复活,看上去就像福音书中的耶稣传说与歌德浮士德的简单嫁接与粗鲁翻版,一方面是耶稣重临式的救世主的转世与复活,一方面是“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向上”之类的感性观念,最终将一个人本演绎处理成一个神学寓言。尼奥的复活似乎在告诉人们:拯救者是唯一的,如果他牺牲了,就只有期待他的重生,这种舍“他”其谁的盲目的神启理性与“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的乐观的辩证理性相比,相去于人本立场的遥远是不言自明的。
其实从道理上讲,任何人一个只要做到了充分地弃绝“怯懦、猜疑与缺乏信仰”都可以有尼奥那样的主观成就,这是一个道路问题不是一个命运问题。而黑客帝国最终却把一个道路问题简化为一个命运问题,从人本立场上讲委实是一个败笔,而且是一个几乎根本改变性质的败笔。当然,这样的败笔是有其文化背景与历史根源的,仅从表面现象来看,我们就可以断定这种处理和西方根深蒂固、历史悠久的彼岸思想有密切关系。在彼岸思想的观照中,一个人想实现完整意义的成长,只能期许于来世,这种彼岸观念虽然体现出一个人的心理张力,但是却抽取了作为人本立场根本前提的此岸出发点,我们甚至不妨断言,彼岸观念与真正意义的人本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彼岸的承诺将此岸的奋斗与拯救弱化为一种荒谬的游戏,将人的行为的价值与意义弱化为一种简单的累加。
在真正的此岸世界,没有救世主,也没有“人的拯救”那样的高于众生的设想,此岸要求人的是一种自救,或者说此岸本身就蕴含着一种自我拯救的启示。此岸的觉醒主要是在其他先觉者那里寻求参照而不是坐等救世主的莅临。立足此岸,每个人成就的机会与可能性是均等的,每个人的成就差异是个人因素造成的而不是什么神意或命运使然。个人不但肩负使命而且承受责任,这就是尼奥在影片结尾之前的境遇,是一种立足此岸的个人拓展与救赎。
但是最终尼奥没能成为一个英雄,却成为一个神,正是这种以彼岸思想为核心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根源的直接结果。在彼岸观念中,是不允许一个此岸的人取得那样超越性的成就的,从亚当、夏娃的被逐,到巴别塔下的语言混乱,我们看到的都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限制甚至控制,都是人本立场的或多或少的失落。这种失落会让人的主观进取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停滞,以至于必须借助神意般的奇迹来实现人本之上的所谓超越,这就是尼奥最终走向神化的消极的人本失落。
当然,尽管黑客帝国的结尾有这样一个令人遗憾的蛇足,尽管这种蛇足使它最终沦入精英主义的窠臼,但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它结尾之前几乎贯穿通篇的人本立场。正如前文我说的那样,任何一个人只要真正放弃了怯懦、猜疑与缺乏信仰,都会取得尼奥那样的主观成就的。这不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而是一个立足于此岸的坚实的人本立场。虽然影片最后对尼奥的神化大大削弱了尼奥之主观成就有可能产生的现实启示意义,但是我们仍可以从尼奥的历程中看到一个人走向主观成就的朴素的环节与根据,以及方向感对一个人的走向主观成就的启示意义。
记得2001第八期的读者刊载过一篇名为黑客精神的文章,对黑客概括的相当充分,文中是这样说的:“hacker这个词是用来形容那些热衷于解决问题、克服限制的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hacker并不单单指(限制于)电子、计算机或网络hacker,hacker的特质不是处于某个环境中的人所特有的,hacker的特质可以发挥在其他任何领域,例如音乐或艺术等方面。事实上,你可以发现,在任何一种科学或艺术的最高境界,都可以看到hacker的特质。”可以说尼奥便是hacker特质的直观体现,并且我们不妨进一步断言:尼奥的历程已经超出了hacker特质的限制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者与行动者,正如傅雷先生在约翰•科利斯朵夫的译者弁言结尾处说的那样:“战士啊,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吧!”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似乎更容易理解尼奥成长历程的人本寓意与现实意义吧?
行文至此,我又想起本文的标题:梅花香自苦寒来。坦率地讲这个题目让我着实花了些心血,最后定了这样一个题目还是很费了一番周折的。我想这句话用在描述尼奥的精神历程上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对花卉而言:苦者磨难也,寒者死生也,正是历经磨难此心不改,正是向死而生的勇气与信心是一个尼奥那样的普通人成为一个坚定而强有力的反抗者。尼奥的舍弃、超越、负苦甚至牺牲,不正是那梅花般绚丽的生命的终极向往之必经之路吗?
虽然一个商业片的不伦不类的影评像一个商业片本身一样难入方家的法眼,但我还是希望这些零乱的不很成熟的文字会有助于有心人从尼奥这样的商业片主角身上谋求一些启示,我想:“梅花香自苦寒来”启示的磨练甚至牺牲应该是朱学勤先生鼓吹的对“心中最柔软的那一块”的呵护的适对其症的“解毒剂”吧?
至少这是我行文之际的一个良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