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三小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大亮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教师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新课程标准,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扎实开展实践活动,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努力形成学校特色;让学生接触社会,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体验、认识、探究与发现等多种学习和活动的方式,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培养作为一个社会人、现代人的各种能力和素质,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本学期,我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为指导,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
二、课程理念:
给学生一片关注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
给学生一段探究的体验,让学生自己去经历。
给学生一个交往的场景,让学生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个性的舞台,让学生自己去展现。
给学生一个研究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1)全员参与
全体师生要主动参与,不能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优等生的专利,而应秉持多元价值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2)重情感驱动和自主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标志是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因此,活动实施应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兴趣和直接经验,以此来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3)重主动实践和有效指导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不能教,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指导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如: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甚至跨班、跨年级、跨学校等的合作探究方式。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4)重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同时,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在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又会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而学生从中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这为他们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2、实施途径
(1)研究性学习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不仅关注怎么学,还关注学什么。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让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及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4)劳动与技术教育
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
3、课程实施安排
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4节安排:地方与学校1节、劳动技术课1节、综合实践活动课2节。
课程实施集中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计划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4、实施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和积极体验的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综合活动课程采用小组活动为基础,并与学校活动、班级活动、个人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各单元中均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一个小组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展开学习活动。小组成员随机组成,组长民主产生,每一个小组成员须担负一定的工作。小组活动产生结果之后,以汇报材料、、设计方案、模型、研究报告等形式通过班级或学校交流、展览体现活动的成果。本学期,活动重点将围绕下面四个主题开展
1、语言文字。(学说温州童谣)
2、校园文化。
3、社区服务。
4、行为习惯。
五、课程评价
1、对学生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形式的趣味化。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评价的多元主体参与,对有关项目有所侧重地引导学生、家长、教师参与评价。对于知识领域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和学生完成;情感与态度、学习方式则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共同参与。
2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所研究的主题,采取多样的、有趣味的评价方式。如:成果汇报式、作品评价式、展示与交流式、技能比赛式、协商研讨式。(1)问题情境测试:在学期内的主题活动中设置活动情境进行相关能力的记录与检查。(2)行为观察记录:对学生一学期来每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习惯、活动情况、活动能力等进行及时的评价与记录。(3)成长记录袋评价。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袋内有学生研究的主题、活动记录、活动、调查报告、项目作业、个人作品等参加活动的过程性记录和成果,还有学生、教师、家长给予的评价。
3评价形式的趣味化。对于学生评价,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1)形象类:大红花、大拇指、笑脸等。(2)评语类:通过作业本、家校联系卡、卡等,用富有激励性和指导性的评语。(3)展示类:将学生好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内外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园地里;请学生展示方法、技能等。
2、对教师的评价
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规划、管理、指导并方面的能力和实效。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综合活动领导小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协同教育。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组织网络,不定期开展讨论,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典型突出问题。
2、计划保障
以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学校课程教师保证课程实施有序进行。
3、师资保障
以教师培训为先导,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加强实施过程中的交流研讨活动,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合作。
4、教材保障
教材编写以课程实施计划为纲要,由学校课程任课教师编写,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听取各方意见,加以甄别、精选,结集成册。
5制度保障
制定管理、奖励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上足课时,上好内容,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与成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大亮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教师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新课程标准,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扎实开展实践活动,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努力形成学校特色;让学生接触社会,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体验、认识、探究与发现等多种学习和活动的方式,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培养作为一个社会人、现代人的各种能力和素质,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本学期,我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为指导,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
二、课程理念:
给学生一片关注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
给学生一段探究的体验,让学生自己去经历。
给学生一个交往的场景,让学生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个性的舞台,让学生自己去展现。
给学生一个研究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1)全员参与
全体师生要主动参与,不能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优等生的专利,而应秉持多元价值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2)重情感驱动和自主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标志是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因此,活动实施应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兴趣和直接经验,以此来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3)重主动实践和有效指导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不能教,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指导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如: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甚至跨班、跨年级、跨学校等的合作探究方式。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4)重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同时,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在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又会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而学生从中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这为他们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2、实施途径
(1)研究性学习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不仅关注怎么学,还关注学什么。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让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及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4)劳动与技术教育
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
3、课程实施安排
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4节安排:地方与学校1节、劳动技术课1节、综合实践活动课2节。
课程实施集中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计划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4、实施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和积极体验的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综合活动课程采用小组活动为基础,并与学校活动、班级活动、个人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各单元中均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一个小组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展开学习活动。小组成员随机组成,组长民主产生,每一个小组成员须担负一定的工作。小组活动产生结果之后,以汇报材料、、设计方案、模型、研究报告等形式通过班级或学校交流、展览体现活动的成果。本学期,活动重点将围绕下面四个主题开展
1、语言文字。(学说温州童谣)
2、校园文化。
3、社区服务。
4、行为习惯。
五、课程评价
1、对学生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形式的趣味化。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评价的多元主体参与,对有关项目有所侧重地引导学生、家长、教师参与评价。对于知识领域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和学生完成;情感与态度、学习方式则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共同参与。
2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所研究的主题,采取多样的、有趣味的评价方式。如:成果汇报式、作品评价式、展示与交流式、技能比赛式、协商研讨式。(1)问题情境测试:在学期内的主题活动中设置活动情境进行相关能力的记录与检查。(2)行为观察记录:对学生一学期来每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习惯、活动情况、活动能力等进行及时的评价与记录。(3)成长记录袋评价。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袋内有学生研究的主题、活动记录、活动、调查报告、项目作业、个人作品等参加活动的过程性记录和成果,还有学生、教师、家长给予的评价。
3评价形式的趣味化。对于学生评价,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1)形象类:大红花、大拇指、笑脸等。(2)评语类:通过作业本、家校联系卡、卡等,用富有激励性和指导性的评语。(3)展示类:将学生好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内外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园地里;请学生展示方法、技能等。
2、对教师的评价
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规划、管理、指导并方面的能力和实效。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综合活动领导小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协同教育。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组织网络,不定期开展讨论,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典型突出问题。
2、计划保障
以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学校课程教师保证课程实施有序进行。
3、师资保障
以教师培训为先导,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加强实施过程中的交流研讨活动,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合作。
4、教材保障
教材编写以课程实施计划为纲要,由学校课程任课教师编写,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听取各方意见,加以甄别、精选,结集成册。
5制度保障
制定管理、奖励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上足课时,上好内容,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