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抗战灯下黑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苏军几十架飞机以河谷为中心,在周围50公里范围内整整搜寻了一整天,可就是没有发现中队的踪影。这让苏军对中队的机动能力感到十分吃惊。第二天,他们把搜索范围扩展到了100公里,可是依然没有找到中队。
得到辎重被毁消息的木伦苏军,一面紧急派出部队赶往被伏击的战场救援,一面抓紧时间,手忙脚乱地再次组织车辆向前线运送辎重补给。
三天后,苏军的辎重部队再次启程了。这次苏军谨慎小心了许多,派出了一个团的押运部队,而且全程都有苏军飞机侦查保护。
因为延迟了补给时间,西线苏军需要补给物资的缺口更大了,需要补给的数量、种类也比上次更多了,导致这次苏军的车队数量大增。不过,苏军卡车数量严重不足,木伦兵站被烧毁了120辆,现在只剩100辆卡车,其余的都是收集来的400多辆马拉大车。
苏军远东特别集团军后勤部门,正在民间积极征调卡车,不过这需要时间送到木伦,而且数量也不会很多。
这是因为,以前苏联国内根本没有大型汽车厂,不能自己大量制造汽车,他们的汽车基本都是购买自国外。
在1895年世界上出现第一辆汽车后,第二年就在俄罗斯的彼得堡也响起了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这是俄国发明家亚科夫列夫和弗列泽创造的成果。不过,受制于俄国基础工业体系薄弱,沙俄汽车产量非常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一共只生产了400辆汽车。而且,生产这些汽车的工厂都很小,设备也很简陋,严格地说,它们只能称为汽车作坊。
因此,这一时期,沙俄从西方进口了大量汽车,总数有数万辆之多。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沙皇政府开始在全国建设6个汽车厂,设计年产量为7500辆。可是还未等这些汽车厂建成,阿芙乐尔号的炮声轰响了。
1924年,莫斯科的阿莫夫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了苏联的第一批10辆阿莫-Φ15型轻卡,真正揭开了苏联汽车工业发展史的第一页。这家工厂是旧俄国政府建设的6家汽车厂之一,虽然到1917年仅完成了三分之二的工程量,但这已是6家中进展最快的一家。随后,1925年在列别捷夫厂的基础上建成的雅罗斯拉夫厂开始生产卡车,1927年新建的莫斯科斯巴达克厂开始生产自行设计的微型轿车。
虽然苏联政府很注重汽车生产,可是因为工业基础薄弱,加之西方国家仇视苏维埃政权,对苏联实行技术经济封锁,他们发展汽车工业遇到很多困难,进展不快。到20年代末,苏联汽车年产量也才仅仅有可怜的2000辆,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要,道路上行驶的汽车90%依然依靠进口。
还是从去年开始,苏联利用西方遭遇经济危机,不得不无奈对苏联放弃了经济技术封锁,斯大林审时度势,毅然决定利用这个期盼已久的大好时机,不顾国内千疮百孔的糟糕的经济形势,勒紧腰带,抓紧时间从欧美开始大规模进口和引进现代工业技术,使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在短期内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现在,苏联国内,正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帮助下,在莫斯科建设高尔基汽车厂,也就是后世的嘎斯厂,计划生产嘎斯-a型轿车,规划年产10万辆。还有正在改造的阿莫夫厂,计划形成7万辆的生产能力,再加上红色普提洛夫人厂等,构成了苏联汽车工业的基础力量。
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些工厂要大规模形成生产能力,还要在两年后。
现在,苏军的军用卡车都是进口汽车,这次苏军进攻北蒙使用的汽车,还是大量征用民间汽车才凑足的。
在损失了120辆卡车后,木伦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的卡车可供使用,无奈只能用大车。
可是,卡车和马车两者的行进速度相差过大,在一起行动很不方便。而分开行动,押运兵力又显不足。最后,苏军为保证安全,采用了折中的办法,四百辆大车在前,由两营的步兵随行,卡车在后,由一个步兵营和一个坦克连保护。每天大车先行出发,两小时后卡车队再出发,中午时分两队汇合一起吃午饭。下午同样如此,夜间两队一起宿营。另有一个伪蒙军的骑兵营在前开路,负责沿途搜索警戒。
这样布置的好处是:在行军过程中,如果前面大车队遇袭,后面的卡车队可以快速支援;如果后面的卡车队遇袭,因为两队相距不远,前面的押运部队也可以在一小时左右赶到。
从伤兵的口中,苏军已经知道,袭击他们的中国部队只有一个团,这个部署,不会给中队什么机会。
五天后,苏军运输队再次来到了苏军遇伏的河谷,当晚就在河谷中宿营。
之所以选择在河谷里宿营,是因为出了河谷,前面很长一段山路都很狭窄,大部队宿营很不方便。尤其是夜间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宿营,危险性更高。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苏军认为,上次伏击他们运输队的中队,不可能胆大包天地还停留在河谷附近,除非他们疯了。
在苏军看来,中国人在偷袭占到便宜后,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跑得越远越好。如果中队还想要继续阻断交通线的话,那他们只能在前面某个适合伏击的地点在偷偷地等待苏军的到来。这段宽阔的河谷,在这个时候,倒是最安全的。
为了防止运输部队在路上再次被袭,停留在大塔米尔的苏军大部队已经派出了接应部队,估计明后天两军就能汇合,那时运输部队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虽然如此,苏军押运部队还是保持了相当的谨慎,他们在河滩扎营后,把卸掉马匹的大车分成三组,除了临河一面,其它三面都用排成排的马车做了遮挡。然后,在大车后面支起帐篷。临河一侧则是排成一排的卡车。为了安全,苏军甚至不怕麻烦,把卡车上的弹药武器都卸下车,妥善存放。
天黑前,苏军又在距离营地三面200米外,设立了六个班哨,每个班哨还配有一辆坦克,对营地进行警戒。在一些大车和卡车上,还建立了十几个轻重机枪火力点。然后又在营地外侧三十至五十米外,每隔四十米点起一堆篝火,有三个班的苏军在火堆间巡逻警戒。
布置完这一切,苏军的营地才渐渐地安静下来。
随着夜幕的降临,黑暗逐渐填满了宽阔的河谷,闪着银光的河水和跳动的篝火光晕把黑黢黢的苏军营地围在中间,河谷中除了潺潺的水声、微风吹拂草叶的摩挲声,以及篝火中木材爆燃的噼啪声外,再无其它声音,整个河谷沉浸在一片祥和的静寂之中。
凌晨时分,被从沉睡中唤醒,还不断打着哈欠的苏军在换过岗后,许多人又靠在坦克上或者围坐在篝火旁,又继续打起了瞌睡。
就在这时,从几里外的山坡上的密林中,悄无声息地掩出十支小部队,迅速地向苏军营地摸去。这些小部队正是王德民的部队。
几天前,成功伏击了苏军运输部队后,王德民并没有带着他的团撤走,而是在绕了一圈后,就在河谷边缘的山林中悄悄地掩蔽下来。
对于这么做的原因,王德民的解释是:成功伏击后,为了避免遭到报复,远远撤离伏击区是基本军事常识。可是,他们现在是在敌后执行特殊任务,要出其不意,就要背离军事常识,反其道而行之。因此,这个时候悄悄留在伏击区附近,是苏军绝对意想不到的,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灯下黑”
而且,王德民这么做,也并不是盲目的冒险。他是经过仔细思考的。
北蒙西部山区山高林密,要想藏下他们这一个团,那可是太容易了。除非苏军出动大部队大范围围剿搜山,否则仅靠飞机空中侦察,是不可能发现他们的。
可是,现在苏军不可能采取地面部队搜索的办法。因为西线苏军的主力此刻都在大塔米尔地区,要他们放弃既定任务返回搜寻他们这一个团,那是绝无可能的。而木伦的苏军仅有一个师,他们既要保卫木伦兵站,还要押运物资,兵力已经不足。最多也就能抽出一个团的部队。
在山区作战,那可是他们的强项,和一个团的苏军在山区作战,他们是绝对不会吃亏的。因此,留在这里看似危险,其实是绝对安全的。
尤其是,苏军是绝对不会想到,他们竟然敢在同一地点连续进行两次伏击。
对于王德民的分析,王彬和史泽波等人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一致同意就躲在河谷里,等待苏军运输队的到来。二三两个营也都摩拳擦掌地准备好好露一手,一雪前耻。
可是,留在木伦附近监视苏军的侦查组发回来电报,详细描述了苏军运送队的特殊的押运方式,这让王德民和王彬、史泽波等人伤透了脑筋。
鉴于他们已经完成了拖延西线苏军前进的任务,王彬建议放弃伏击,把部队撤到西边山区休整待命。王德民也不愿意打这种不具备条件的伏击战,搞不好让苏军缠上,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因此也同意撤离。
不过,史泽波却有些不甘心,部队在苏军绝对意想不到的地方躲了好几天,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第二次伏击,实在是有些可惜
感谢“还没发现”、“中国兵人”书友的评价感谢“70生人”书友的打赏。
苏军几十架飞机以河谷为中心,在周围50公里范围内整整搜寻了一整天,可就是没有发现中队的踪影。这让苏军对中队的机动能力感到十分吃惊。第二天,他们把搜索范围扩展到了100公里,可是依然没有找到中队。
得到辎重被毁消息的木伦苏军,一面紧急派出部队赶往被伏击的战场救援,一面抓紧时间,手忙脚乱地再次组织车辆向前线运送辎重补给。
三天后,苏军的辎重部队再次启程了。这次苏军谨慎小心了许多,派出了一个团的押运部队,而且全程都有苏军飞机侦查保护。
因为延迟了补给时间,西线苏军需要补给物资的缺口更大了,需要补给的数量、种类也比上次更多了,导致这次苏军的车队数量大增。不过,苏军卡车数量严重不足,木伦兵站被烧毁了120辆,现在只剩100辆卡车,其余的都是收集来的400多辆马拉大车。
苏军远东特别集团军后勤部门,正在民间积极征调卡车,不过这需要时间送到木伦,而且数量也不会很多。
这是因为,以前苏联国内根本没有大型汽车厂,不能自己大量制造汽车,他们的汽车基本都是购买自国外。
在1895年世界上出现第一辆汽车后,第二年就在俄罗斯的彼得堡也响起了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这是俄国发明家亚科夫列夫和弗列泽创造的成果。不过,受制于俄国基础工业体系薄弱,沙俄汽车产量非常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一共只生产了400辆汽车。而且,生产这些汽车的工厂都很小,设备也很简陋,严格地说,它们只能称为汽车作坊。
因此,这一时期,沙俄从西方进口了大量汽车,总数有数万辆之多。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沙皇政府开始在全国建设6个汽车厂,设计年产量为7500辆。可是还未等这些汽车厂建成,阿芙乐尔号的炮声轰响了。
1924年,莫斯科的阿莫夫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了苏联的第一批10辆阿莫-Φ15型轻卡,真正揭开了苏联汽车工业发展史的第一页。这家工厂是旧俄国政府建设的6家汽车厂之一,虽然到1917年仅完成了三分之二的工程量,但这已是6家中进展最快的一家。随后,1925年在列别捷夫厂的基础上建成的雅罗斯拉夫厂开始生产卡车,1927年新建的莫斯科斯巴达克厂开始生产自行设计的微型轿车。
虽然苏联政府很注重汽车生产,可是因为工业基础薄弱,加之西方国家仇视苏维埃政权,对苏联实行技术经济封锁,他们发展汽车工业遇到很多困难,进展不快。到20年代末,苏联汽车年产量也才仅仅有可怜的2000辆,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要,道路上行驶的汽车90%依然依靠进口。
还是从去年开始,苏联利用西方遭遇经济危机,不得不无奈对苏联放弃了经济技术封锁,斯大林审时度势,毅然决定利用这个期盼已久的大好时机,不顾国内千疮百孔的糟糕的经济形势,勒紧腰带,抓紧时间从欧美开始大规模进口和引进现代工业技术,使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在短期内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现在,苏联国内,正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帮助下,在莫斯科建设高尔基汽车厂,也就是后世的嘎斯厂,计划生产嘎斯-a型轿车,规划年产10万辆。还有正在改造的阿莫夫厂,计划形成7万辆的生产能力,再加上红色普提洛夫人厂等,构成了苏联汽车工业的基础力量。
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些工厂要大规模形成生产能力,还要在两年后。
现在,苏军的军用卡车都是进口汽车,这次苏军进攻北蒙使用的汽车,还是大量征用民间汽车才凑足的。
在损失了120辆卡车后,木伦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的卡车可供使用,无奈只能用大车。
可是,卡车和马车两者的行进速度相差过大,在一起行动很不方便。而分开行动,押运兵力又显不足。最后,苏军为保证安全,采用了折中的办法,四百辆大车在前,由两营的步兵随行,卡车在后,由一个步兵营和一个坦克连保护。每天大车先行出发,两小时后卡车队再出发,中午时分两队汇合一起吃午饭。下午同样如此,夜间两队一起宿营。另有一个伪蒙军的骑兵营在前开路,负责沿途搜索警戒。
这样布置的好处是:在行军过程中,如果前面大车队遇袭,后面的卡车队可以快速支援;如果后面的卡车队遇袭,因为两队相距不远,前面的押运部队也可以在一小时左右赶到。
从伤兵的口中,苏军已经知道,袭击他们的中国部队只有一个团,这个部署,不会给中队什么机会。
五天后,苏军运输队再次来到了苏军遇伏的河谷,当晚就在河谷中宿营。
之所以选择在河谷里宿营,是因为出了河谷,前面很长一段山路都很狭窄,大部队宿营很不方便。尤其是夜间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宿营,危险性更高。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苏军认为,上次伏击他们运输队的中队,不可能胆大包天地还停留在河谷附近,除非他们疯了。
在苏军看来,中国人在偷袭占到便宜后,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跑得越远越好。如果中队还想要继续阻断交通线的话,那他们只能在前面某个适合伏击的地点在偷偷地等待苏军的到来。这段宽阔的河谷,在这个时候,倒是最安全的。
为了防止运输部队在路上再次被袭,停留在大塔米尔的苏军大部队已经派出了接应部队,估计明后天两军就能汇合,那时运输部队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虽然如此,苏军押运部队还是保持了相当的谨慎,他们在河滩扎营后,把卸掉马匹的大车分成三组,除了临河一面,其它三面都用排成排的马车做了遮挡。然后,在大车后面支起帐篷。临河一侧则是排成一排的卡车。为了安全,苏军甚至不怕麻烦,把卡车上的弹药武器都卸下车,妥善存放。
天黑前,苏军又在距离营地三面200米外,设立了六个班哨,每个班哨还配有一辆坦克,对营地进行警戒。在一些大车和卡车上,还建立了十几个轻重机枪火力点。然后又在营地外侧三十至五十米外,每隔四十米点起一堆篝火,有三个班的苏军在火堆间巡逻警戒。
布置完这一切,苏军的营地才渐渐地安静下来。
随着夜幕的降临,黑暗逐渐填满了宽阔的河谷,闪着银光的河水和跳动的篝火光晕把黑黢黢的苏军营地围在中间,河谷中除了潺潺的水声、微风吹拂草叶的摩挲声,以及篝火中木材爆燃的噼啪声外,再无其它声音,整个河谷沉浸在一片祥和的静寂之中。
凌晨时分,被从沉睡中唤醒,还不断打着哈欠的苏军在换过岗后,许多人又靠在坦克上或者围坐在篝火旁,又继续打起了瞌睡。
就在这时,从几里外的山坡上的密林中,悄无声息地掩出十支小部队,迅速地向苏军营地摸去。这些小部队正是王德民的部队。
几天前,成功伏击了苏军运输部队后,王德民并没有带着他的团撤走,而是在绕了一圈后,就在河谷边缘的山林中悄悄地掩蔽下来。
对于这么做的原因,王德民的解释是:成功伏击后,为了避免遭到报复,远远撤离伏击区是基本军事常识。可是,他们现在是在敌后执行特殊任务,要出其不意,就要背离军事常识,反其道而行之。因此,这个时候悄悄留在伏击区附近,是苏军绝对意想不到的,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灯下黑”
而且,王德民这么做,也并不是盲目的冒险。他是经过仔细思考的。
北蒙西部山区山高林密,要想藏下他们这一个团,那可是太容易了。除非苏军出动大部队大范围围剿搜山,否则仅靠飞机空中侦察,是不可能发现他们的。
可是,现在苏军不可能采取地面部队搜索的办法。因为西线苏军的主力此刻都在大塔米尔地区,要他们放弃既定任务返回搜寻他们这一个团,那是绝无可能的。而木伦的苏军仅有一个师,他们既要保卫木伦兵站,还要押运物资,兵力已经不足。最多也就能抽出一个团的部队。
在山区作战,那可是他们的强项,和一个团的苏军在山区作战,他们是绝对不会吃亏的。因此,留在这里看似危险,其实是绝对安全的。
尤其是,苏军是绝对不会想到,他们竟然敢在同一地点连续进行两次伏击。
对于王德民的分析,王彬和史泽波等人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一致同意就躲在河谷里,等待苏军运输队的到来。二三两个营也都摩拳擦掌地准备好好露一手,一雪前耻。
可是,留在木伦附近监视苏军的侦查组发回来电报,详细描述了苏军运送队的特殊的押运方式,这让王德民和王彬、史泽波等人伤透了脑筋。
鉴于他们已经完成了拖延西线苏军前进的任务,王彬建议放弃伏击,把部队撤到西边山区休整待命。王德民也不愿意打这种不具备条件的伏击战,搞不好让苏军缠上,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因此也同意撤离。
不过,史泽波却有些不甘心,部队在苏军绝对意想不到的地方躲了好几天,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第二次伏击,实在是有些可惜
感谢“还没发现”、“中国兵人”书友的评价感谢“70生人”书友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