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小说网 > 丁尚明文集 > 在季节的拐弯处

在季节的拐弯处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一年的冬天,黄河口的暴风雪似乎格外的多,往年那黄河扑海的壮观景象,已被堆积如山的冰凌覆盖,空旷无垠的原野,也笼罩在了苍茫的雪色里。在这一场接一场的风雪里,人们总算度过了年关,尽管天空中还不时传来几声鞭炮的炸响,但年味毕竟淡去,那肆虐不羁的暴风雪,也天随人愿般温顺地止住了前行的脚步。新年好时光,刚跨过蛇年的门槛,辛劳的芸芸众生又开始辛劳起来。当下,尽管寒意甚浓,肃杀萧瑟,路边的草儿尚未发芽,树的枝桠依旧光秃但人们已明显地感觉到,空气中已弥漫起些许温润,那个叫做春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我栖居的黄河口,素有“山东北大荒”之称,也许是海河交汇、濒海临河的缘故,这里的春天每年都姗姗来迟。在我的记忆里,这个时节,故乡的山峦已披上了一层轻薄的绿纱,田野的麦苗已返青分蘖,村边的小河也冰消雪融,潺潺流动起来生于田野长于草堂的我,屈指算来,别离故乡已三十春秋。此去经年,光阴几度,尽管我久居城市,但那闪烁迷离的霓虹灯光没有使我迷失方向,那令人垂涎的山珍海味没有改变我的味蕾。我曾不止一次地梦回故里,坐在老屋的灶塘里,一碗接一碗地喝娘熬煮的棒子粥,一口接一口地啃爹腌制的老咸菜。在故乡的青山上我登高望远,在田园的绿水间我捉鱼捞虾可每每醒来,望着居所那钢打铁铸的防盗门窗,心里便生起一股莫名的惆怅。

    终于等来了一个难得的闲暇日,我决计暂避这座纷繁嘈杂城市,去找寻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这天一大早,我踏着斑驳稀疏的雾霾,独自来到百里外的旷野。我在旷野里信马由缰,在遍地泥泞的小路上肆意狂奔。累了便停下脚步,大口大口地吮吸那混杂着海腥味的空气,仰望那一群群从天际掠过的飞鸟。此刻,我仿佛回到了懵懂无虑的年少时代,身心得到了久违的松弛,雁阵声声里,雾霾袅袅中,我的思绪在旷野的上空轻舞飞扬。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的那段话,最能表达我此时的心境:“路上只我一人,这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了。”是的,空旷的原野已远离世俗红尘,这片天地唯我独尊,置身其间,我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做,我真真感觉是一个自由的人了!

    掬一捧流年在手,目光在无垠的旷野里游离。此时,我极力探寻着春的气息和那生命的原色,我时而举目四望,时而俯首凝视,结果满目依然是荒草凄凄,大地依然是冰封雪裹。眼前的肃杀凄凉不免使我有些懊丧,但转而一想心也就释然了:既然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太远吗?黄河口正值季节的拐弯处,她很快就会迎来一个生机勃发、玉树琼花的世界!

    雾霾四处飘散,太阳露出笑脸。一阵轻风吹过,我禁不住打了个寒战,这才意识到脚上的运动鞋早已湿透,裤腿上沾满了厚厚的污泥,一股冰凉从脚底直刺脚背。这一切并没使我心生归意,我依旧胸揣团火似的继续游荡前行。这时,我被传来的一阵钻机的轰鸣声惊住,驻足望去,只见一座几十层楼高的钻塔耸入云端。塔顶处,钻杆飞旋;钻机旁,人头攒动。高高的钻塔,隆隆的机声,皑皑的积雪,黑黑的钻井人那分明是一首诗一幅画,分明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我情不自禁地迈动双腿,怀着虔诚朝圣的心大步向那风景走去。

    这是胜利油田的一个基层钻井队,在工人们劳作的间隙,我跟他们攀谈起来。他们告诉说,除夕夜他们是在井场度过的,元宵节他们是在井场度过的,他们在井场已呆了近一个月了。其实,在钻井人的字典里,根本没有逢年过节、春秋交替、风霜雪雨、儿女情长的字眼,他们的生活里,只有荒原、井场、钻塔和钻机,只要钻塔竖起钻机响起,其余的一切统统抛在脑后,分分秒秒也不得离开井场。他们已经习惯了与艰苦为伍,与寂寞做伴,直到看着黑黑的原油从地下喷出,他们的心才算踏实下来,才算感到活得精彩和幸福!

    大自然是神奇的,它的神奇不仅在于它的奥妙莫测,还在于它鬼斧神工般地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创造了风霜雪雨、雷电云虹,让世间变得风情万种、其乐无穷。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其实人生又何尝没有四季呢?在人生的四季里,你可以拥有春天的花香,秋日的蜜果,但你不能拒绝夏日的娇阳,冬日的严寒!在人生的四季里,人不能总活在自己的季节里,你的季节也许风调雨顺,开满鲜花,别人的季节也许冰封雪裹,荆棘遍地,但物换星移,日月轮回,一旦捱过漫漫严冬,别人的季节自然会争奇斗妍、百花盛开!在人生的四季里,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气馁,勇敢而坦然地面对一切!在人生的四季里,要想揽尽峰顶的风景,就要耐得住山脚下的寂寞,脚踏实地地往上攀登,就像那些默默无闻的石油人一样,不畏艰难,只要把钻头深深地钻进地下,就一定会收获滚滚而来的油流

    (2013年2月26日写于黄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