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的功课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21red/bbs/pic/2005/3/16/14515528197。gif
有一个女孩子,十五、六岁的时候,因了学校里一次不公平的处罚,决定要放弃自己。她开始迟到、早退、旷课,开始故意顶撞老师。其实,女孩她一直很优秀,快乐、自信,还崇拜金庸小说里的豪侠义士,也许正因为此,她才更不能忍受同伴的背叛、集体的离弃。那是一个有权叛逆的年龄,而且,坠落的感觉是如此地青春。那些日子里,女孩子会一整天一整天地坐在自家的阳台上发呆,她在心里和自己说着话,想一些自己搞不懂的事情。慢慢地,她的心安静了下来。一年后,当女孩子从阴影里走出来的时候,她甚至有种再世为人的感觉。自此,这女孩有了一个习惯,每遇烦恼困顿的时候,她都会一个人在阳台上坐上几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让心不断地沉静下去,澄净起来
这个女孩子,后来走上了荧屏,成了那个很阳光很亲切的主持人文清。
读文清的真情实录让心灵打个盹,印象最深的便是这阳台上的青春守望。我想这段经历之于文清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否则,这阳台上的功课也不会延续下来,成为匆促的岁月里一次次不可或缺的精神漫步。
一位散文家曾说:散文,是作者与读者在艰辛的人生长途上小憩时的悄声对话和共同思索。这几乎可以看作是让心灵打个盹的注解。在文清看来,写作也就像是阳台上的功课,静静地面对自己,静静地整理心情,静静地与冥想中的老友倾谈从呀呀学语的娇憨到小小少年的青涩,从赛场打拼的飞扬到情窦初开的迷惘,从初涉生活栏目的紧张到与“三大男高音”同台的兴奋还有那雪地上的跋涉、忙碌中的顿悟,回眸时的感动在一段段的心灵独白中,文清说她“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等待、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让心灵打个盹儿。”
所以,在名人出书颇遭争议的今天,文清能够坦然地写到:我不以为出书是功成名就人的专利,我以为出书是一种回忆;我不以为回忆是老年人的专利,我以为回忆是一种心情。
一个喜欢在回忆中感受心情的人是善感的,而且,说到底,总有些老派。不过,在一个喧嚣骚动的时代里,能固守住点什么其实是很难得的,套用文清的句式:我不以为“老派”是一个贬义词,我以为“老派”意味着精神的内敛和独立。
推算起来,我和文清年龄相仿,都是“70年代出生”的孩子。可是,在不少同龄人的文字里,我找不到自己的记忆,那般最宝贝的表情、最时尚的装扮以及最颓废的感觉常常让我暗自沮丧:我是不是太土,或者已经很老?
很高兴文清的回忆可以帮我打通回去的路径,那三分钱一根的白糖冰棍,那为参加考试而借来的背带裙,还有那风靡一时的霹雳舞都让我闻到一股熟悉的气息,那是属于我们一代人的记忆。
一个物质滞后而精神前行的年代还让我们拥有了一些共同的质素:比如安静,比如自省,比如对心灵的倚重文清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容易膨胀的温室里,我希望尽可能使自己少些浮华,多些沉静,我想年轻人都应该学会“速冻”自己,时不时让大脑降降温,败败火,我们会更醒目。当我找不到可以清火的广西沙田柚吃时,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文字来清火。
我又一次强烈地意识到记忆是有选择的。我想,那些更“新新”的同龄人未必没有这样的经历,但他们讲述的是他们愿意记住的东西,这没有错。只是,故事里那更阔远的背景,心灵里那更深切的痛楚,确乎是需要些清火的文字去呈现的。
学者周国平曾回忆到,小时侯写日记,最喜欢记的就是吃了些什么好东西,因为当时觉得如果不记下来,就会把那些好滋味忘掉。读文清的书,也颇能感受到这种“忧患意识”只要一涉及到美味佳肴,文清的笔墨就相当慷慨。其实,不单单是美食,但凡生活里那些美好的滋味、温暖的刹那,她都用心体会,然后再用文字把它们永远地记住。
在一篇细节女人中,她写了细节之美,写了细节女人所带给人们的长久的感动和回味。我有理由认定文清也是个细节女人。否则,她不会把主持生活栏目时收集的小窍门整理出来,也不会因为面馆里中年女人进餐前的默祷而感怀不已。
文清的心里是很有些想法的,一个注重细节的人其实是最有想法的,但她不会拿这些想法去吓别人,就像她主持的节目,平易、自然、不造声势、不端架子。书中有不少纯感悟式的文字,还有她给热心观众的回信,在那些篇章里,她谈婚姻,谈爱情,谈女人的成长与抉择,谈生命的疼痛与温柔文清有本事消弭那种距离感,即使再深沉的命题,在她娓娓的述说中,也有了家常的亲切和生活本质的素朴。
别人的人生之于我们自己,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呢?看那些人生访谈节目时,我常常会这样想;在读文清的这本书时,这个念头又一次冒了出来。是的,在日益个性化的今天,似乎很难再有一个可以共同膜拜的偶像,也很难再对个人空间之外的事情发生过多的兴趣。可是为什么,别人的人生还是会一次次牵动我们的心思,让我们热泪盈眶、心荡神驰?也许,正是在别人的人生里,我们舒缓了过于急促的脚步,能够停下来照顾一下可能已走丢的灵魂。毕竟,在生存的大背景上,我们有着共通的苦难与欢欣。
沉浸在别人的人生里,那一刻,就象文清说的,可以获得“一刹那的激灵,一刹那的感悟,一刹那的盘点和一刹那的释怀。”
不知不觉中,我已接受了文清的建议。真的,没事的时候,让心灵打个盹。
(文清随笔让心灵打个盹儿 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版)
原载中国青年报2002年7月24日
21red/bbs/pic/2005/3/16/14515528197。gif
有一个女孩子,十五、六岁的时候,因了学校里一次不公平的处罚,决定要放弃自己。她开始迟到、早退、旷课,开始故意顶撞老师。其实,女孩她一直很优秀,快乐、自信,还崇拜金庸小说里的豪侠义士,也许正因为此,她才更不能忍受同伴的背叛、集体的离弃。那是一个有权叛逆的年龄,而且,坠落的感觉是如此地青春。那些日子里,女孩子会一整天一整天地坐在自家的阳台上发呆,她在心里和自己说着话,想一些自己搞不懂的事情。慢慢地,她的心安静了下来。一年后,当女孩子从阴影里走出来的时候,她甚至有种再世为人的感觉。自此,这女孩有了一个习惯,每遇烦恼困顿的时候,她都会一个人在阳台上坐上几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让心不断地沉静下去,澄净起来
这个女孩子,后来走上了荧屏,成了那个很阳光很亲切的主持人文清。
读文清的真情实录让心灵打个盹,印象最深的便是这阳台上的青春守望。我想这段经历之于文清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否则,这阳台上的功课也不会延续下来,成为匆促的岁月里一次次不可或缺的精神漫步。
一位散文家曾说:散文,是作者与读者在艰辛的人生长途上小憩时的悄声对话和共同思索。这几乎可以看作是让心灵打个盹的注解。在文清看来,写作也就像是阳台上的功课,静静地面对自己,静静地整理心情,静静地与冥想中的老友倾谈从呀呀学语的娇憨到小小少年的青涩,从赛场打拼的飞扬到情窦初开的迷惘,从初涉生活栏目的紧张到与“三大男高音”同台的兴奋还有那雪地上的跋涉、忙碌中的顿悟,回眸时的感动在一段段的心灵独白中,文清说她“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等待、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让心灵打个盹儿。”
所以,在名人出书颇遭争议的今天,文清能够坦然地写到:我不以为出书是功成名就人的专利,我以为出书是一种回忆;我不以为回忆是老年人的专利,我以为回忆是一种心情。
一个喜欢在回忆中感受心情的人是善感的,而且,说到底,总有些老派。不过,在一个喧嚣骚动的时代里,能固守住点什么其实是很难得的,套用文清的句式:我不以为“老派”是一个贬义词,我以为“老派”意味着精神的内敛和独立。
推算起来,我和文清年龄相仿,都是“70年代出生”的孩子。可是,在不少同龄人的文字里,我找不到自己的记忆,那般最宝贝的表情、最时尚的装扮以及最颓废的感觉常常让我暗自沮丧:我是不是太土,或者已经很老?
很高兴文清的回忆可以帮我打通回去的路径,那三分钱一根的白糖冰棍,那为参加考试而借来的背带裙,还有那风靡一时的霹雳舞都让我闻到一股熟悉的气息,那是属于我们一代人的记忆。
一个物质滞后而精神前行的年代还让我们拥有了一些共同的质素:比如安静,比如自省,比如对心灵的倚重文清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容易膨胀的温室里,我希望尽可能使自己少些浮华,多些沉静,我想年轻人都应该学会“速冻”自己,时不时让大脑降降温,败败火,我们会更醒目。当我找不到可以清火的广西沙田柚吃时,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文字来清火。
我又一次强烈地意识到记忆是有选择的。我想,那些更“新新”的同龄人未必没有这样的经历,但他们讲述的是他们愿意记住的东西,这没有错。只是,故事里那更阔远的背景,心灵里那更深切的痛楚,确乎是需要些清火的文字去呈现的。
学者周国平曾回忆到,小时侯写日记,最喜欢记的就是吃了些什么好东西,因为当时觉得如果不记下来,就会把那些好滋味忘掉。读文清的书,也颇能感受到这种“忧患意识”只要一涉及到美味佳肴,文清的笔墨就相当慷慨。其实,不单单是美食,但凡生活里那些美好的滋味、温暖的刹那,她都用心体会,然后再用文字把它们永远地记住。
在一篇细节女人中,她写了细节之美,写了细节女人所带给人们的长久的感动和回味。我有理由认定文清也是个细节女人。否则,她不会把主持生活栏目时收集的小窍门整理出来,也不会因为面馆里中年女人进餐前的默祷而感怀不已。
文清的心里是很有些想法的,一个注重细节的人其实是最有想法的,但她不会拿这些想法去吓别人,就像她主持的节目,平易、自然、不造声势、不端架子。书中有不少纯感悟式的文字,还有她给热心观众的回信,在那些篇章里,她谈婚姻,谈爱情,谈女人的成长与抉择,谈生命的疼痛与温柔文清有本事消弭那种距离感,即使再深沉的命题,在她娓娓的述说中,也有了家常的亲切和生活本质的素朴。
别人的人生之于我们自己,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呢?看那些人生访谈节目时,我常常会这样想;在读文清的这本书时,这个念头又一次冒了出来。是的,在日益个性化的今天,似乎很难再有一个可以共同膜拜的偶像,也很难再对个人空间之外的事情发生过多的兴趣。可是为什么,别人的人生还是会一次次牵动我们的心思,让我们热泪盈眶、心荡神驰?也许,正是在别人的人生里,我们舒缓了过于急促的脚步,能够停下来照顾一下可能已走丢的灵魂。毕竟,在生存的大背景上,我们有着共通的苦难与欢欣。
沉浸在别人的人生里,那一刻,就象文清说的,可以获得“一刹那的激灵,一刹那的感悟,一刹那的盘点和一刹那的释怀。”
不知不觉中,我已接受了文清的建议。真的,没事的时候,让心灵打个盹。
(文清随笔让心灵打个盹儿 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版)
原载中国青年报2002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