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生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来到了苏杭,传说中的天堂。一直在琢磨,为什么这里被叫做天堂,临行上海之前,似乎还没有找到答案,心有不甘,更多的是疑惑。嘲讽的是,忽然从车窗里看见了公路旁一个巨大的宣传牌,上面有江主席的一句话:人口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发展问题。似有所悟。
无论苏州、杭州、上海,气候适宜,饮食丰富,我这个从高原上下来的人,生活得非常舒适,睡眼异常的好,每天早上都起不了床,一下子好像回到了少儿时代,总是有睡不完的瞌睡,吃的也好,各式的饭菜,大开口界。从生存条件上讲,这是被叫做天堂,毫不夸张。可是总觉得它仍然不适宜被名正气顺地称为天堂,那是什么缘由呢?
车辆从浙大西溪校区出发,去西湖,短短几站,我始终觉得我要是下车走的话早就到了。那车不是在行驶,那车是在爬行,蜗牛似的一步一步的爬行,我的朋友告诉我,今天,你比较幸运,这在杭州算是好的情况了。那么上海的情况自不必说了,朋友上班,骑车坐车都是40分钟,我惊异于上海的车辆的速度。苏州的园林,原来是清静幽雅之地,有几有钱人在其中闲谈消磨着一个个平常的日子。现如今,这园林里热闹如集市,情趣不在。这全是太多人的问题。
我不知道西方人到中国来,中国给他们最大的感觉是什么。不过我从300万人口120万平方公里的西藏,50万人口13000平方公里的拉萨来到苏杭沪,冲击最大的就是人多,汹涌如海的人口成了最显著的这里的城市特征,这特征是如此的明显,明显到你几乎难以再去捕捉其它的印象。
于是我对朋友们说,假如这儿的人口能消减为现在人口的十分之一,那么这里真正的可以被叫做人间天堂了。朋友笑了,说:“也不要少到十分之一,少到二分之一,已然是十足的天堂了。”
我的感觉从有一点讲,算是有点偏顾,不太公允,可能与自小生活在此地的人们的感觉有点不一样。因为我是一个乡下人。兰州虽然有过十年的生活经历,但毕竟那只是一个中等城市。不能叫做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大城市。人口仅仅二百多万,没有地铁,没有太多的地下通道、过街天桥、高架路,只有在城市最中心的地带,才有人潮汹涌的一点感觉。何况自己的家又在兰州,更是对此不太在意了。之后便到了拉萨,在拉萨一年多的生活,虽然有时候会想念拥挤的人群的热闹,但更多却适应了那样的闲适与安静。所以一旦又到了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有点头晕了。所以我更关注的,更关心的倒是居位于此地,生活于此地的人们的感受,他们是否感觉自己生活在天堂之中。
杭州的朋友跟我说的最多的是房子,屡次提到杭州的房价堪居全国首列,七八千元一平方。硕士毕业的时候,大家都是忙着离开校园去体验挣钱的生活,迫不及待的扎入到充满挑战与刺激的社会生活中去了,可现在又体会到,哪怕一个国内的博士,博士后也难以在如此浩大的城市之中过上非常闲透舒服的生活了。于是,又计划着要赶忙弄个博士混混,好让收入提升。在塞车的道路上,我看见了朋友同样不耐烦的脸,也看见了车上其它许多人的不耐烦的脸,也有平静端坐的斯文丽人,我忽然明白,其实他们的心情与我最大的不同只是他们已经习惯了,他们已经把这样的情形视为当然了。而我始终想着车子应该是不停的奔驰在舒通的马路之上的,如果这里的车子仍然能够如同在拉萨的街道上飞驰而过,他们一定会觉得生活比原来好了许多。
这也是一个舍弃与得到的问题。本地土生土长的人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因为这是一个别样的问题。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绝对不会产生异地人对比的想法,而异地人千里迢迢,远离家乡,投奔到这个偌大的城市,追寻生存,追求名利,总是在用另外一种眼光打量这个城市的生活。
上海的朋友跟我聊聊最多的是也是房子,还多了一个车子。在淮海路附近有一些旧时的别墅,朋友和我行走在这些人车稀少的街上,咂口不已。他充满深情与神往的告诉我说,这里才是大上海最适合人居住的地区。安静、宽敞、又在闹市的最中央,朋友背着长长的书包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看着他左顾右盼的样子,听着他讲着一个永远的古老的故事,一个几近三十的青年对美好的十里洋场的向望与融入的渴望,我也感觉到了他身上背负的压力。他花了三十多万,在闸北区买了一套二手房,月薪六千,觉得自己始终是一个上海的穷人,与上海所有的最显著的特征生活离得那么遥远,他始终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穷人。
想起了另一个朋友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大城市秩序过于复杂,个人最容易迷失自己。不容易像中小城市里一样轻松地扮演自己的角色。这个朋友的话有一点参考价值,但仍得修正。也许每一个立足未稳,尚未找寻到实现自己人身价值的方法与途径又热切的急于建立自己的功勋,闯入到社会中比较得意或者中坚或者上层的青年,都会在超级大的城市之中产生这样的感慨,这种问题需要从内在的个人方面来得到解决,但这种问题又提供了一个我们看待超级大城市的视角。
超级大的城市像上海,集聚了近二千万人于一块弹丸之地。所有人的生活都联系到一起,或者许多人生活的各个侧面却展现在人的面前,这本身就已经给每一个个体的生命的存在方式,生活公式、思维方式订制了一个不同于中小城市的形状。这是居住于中小城市中的人不可感受到的。其中生活层次、生活圈子,生活方式的巨大的多样性,让每一个在其中生活的人却感到无比的丰富与新鲜。可是什么又叫做融入呢?
融入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可笑,有点一厢情愿。谁融入到谁们之中去?就这么简单的一问,你就明白了,这个词源于个人的态度。上海市每天流通、居住着的几千万人,我觉的都是溶入在上海之中的,也就是这些来来往往的面孔,组成了上海的样子。谁能说街头卖报纸的老头没有融入上海,谁能说火车占提着大包小包刚下车的民工不属于上海,谁又能说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上海追寻自己的上海梦的青年如我的朋友没有融入上海,这只是一个心态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科学的判断。顶多有一个民俗式的约定说法,诸如生活的年限,是否移民,是否为中产阶级等等。但这仅仅是一种预置的概念。所以离开上海前,我一直想对朋友说一句话,那就是,你在这干一份工作,挣一份钱,住一套房子,无论日子过得好坏,未来怎样,你就已经是上海人,你也已经无可抵挡的自然的融入上海了。正如我在拉萨干一份工作讨一口饭一样,都是过平常的日子。
我没有说这话给朋友听,我们没有能够聊到这里,我只能继续我自己的思考,思考关于这里是否是天堂的问题。
有人说世上最复杂深奥的问题的答案总是显而易见的,于是你可能要笑我了,笑我马上就要说:“原来天堂原来在每个人的心中。”你错了,那么我告诉你,因为我实在要告诉你,世上原本就没有天堂,只有人居住着的人间。如果说一定有天堂,那天堂二字只是一个概念,一个词语,一个虚妄的所指。
如果仍要补充,不妨可以说:安于平凡的日子,无论在苏杭沪还是在拉萨。拉萨不也是被叫做没有忧伤,没有痛苦的香巴拉吗?可当我知道,世上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居住在的地方,却都有忧伤,都有痛苦,正如都有歌唱,都有欢乐,这才是真实的令人困惑令人喜悦的人间与生活。
所以我先前的渴望,渴望苏杭的人口减到十分之一便可以成为天堂的渴望,或者在安静详和的拉萨又时常可以见到大上海似的灯红酒绿,花花世界的痴想,甚至于期盼中国成为一个如同欧美发达国家似的,设施先进于上海,人口稀少于拉萨的念头,也是不切实的。就算在那样的地方,估计也是没有人会感觉自己就生活在天堂中间,这是业已验证的事实。
那么所有剩下的就是管好自己的生活,在如意或者不如意的条件下,在拥挤或者稀少的人群中,在大或小的城市里,过一样又不一样的平凡的日子。
来到了苏杭,传说中的天堂。一直在琢磨,为什么这里被叫做天堂,临行上海之前,似乎还没有找到答案,心有不甘,更多的是疑惑。嘲讽的是,忽然从车窗里看见了公路旁一个巨大的宣传牌,上面有江主席的一句话:人口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发展问题。似有所悟。
无论苏州、杭州、上海,气候适宜,饮食丰富,我这个从高原上下来的人,生活得非常舒适,睡眼异常的好,每天早上都起不了床,一下子好像回到了少儿时代,总是有睡不完的瞌睡,吃的也好,各式的饭菜,大开口界。从生存条件上讲,这是被叫做天堂,毫不夸张。可是总觉得它仍然不适宜被名正气顺地称为天堂,那是什么缘由呢?
车辆从浙大西溪校区出发,去西湖,短短几站,我始终觉得我要是下车走的话早就到了。那车不是在行驶,那车是在爬行,蜗牛似的一步一步的爬行,我的朋友告诉我,今天,你比较幸运,这在杭州算是好的情况了。那么上海的情况自不必说了,朋友上班,骑车坐车都是40分钟,我惊异于上海的车辆的速度。苏州的园林,原来是清静幽雅之地,有几有钱人在其中闲谈消磨着一个个平常的日子。现如今,这园林里热闹如集市,情趣不在。这全是太多人的问题。
我不知道西方人到中国来,中国给他们最大的感觉是什么。不过我从300万人口120万平方公里的西藏,50万人口13000平方公里的拉萨来到苏杭沪,冲击最大的就是人多,汹涌如海的人口成了最显著的这里的城市特征,这特征是如此的明显,明显到你几乎难以再去捕捉其它的印象。
于是我对朋友们说,假如这儿的人口能消减为现在人口的十分之一,那么这里真正的可以被叫做人间天堂了。朋友笑了,说:“也不要少到十分之一,少到二分之一,已然是十足的天堂了。”
我的感觉从有一点讲,算是有点偏顾,不太公允,可能与自小生活在此地的人们的感觉有点不一样。因为我是一个乡下人。兰州虽然有过十年的生活经历,但毕竟那只是一个中等城市。不能叫做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大城市。人口仅仅二百多万,没有地铁,没有太多的地下通道、过街天桥、高架路,只有在城市最中心的地带,才有人潮汹涌的一点感觉。何况自己的家又在兰州,更是对此不太在意了。之后便到了拉萨,在拉萨一年多的生活,虽然有时候会想念拥挤的人群的热闹,但更多却适应了那样的闲适与安静。所以一旦又到了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有点头晕了。所以我更关注的,更关心的倒是居位于此地,生活于此地的人们的感受,他们是否感觉自己生活在天堂之中。
杭州的朋友跟我说的最多的是房子,屡次提到杭州的房价堪居全国首列,七八千元一平方。硕士毕业的时候,大家都是忙着离开校园去体验挣钱的生活,迫不及待的扎入到充满挑战与刺激的社会生活中去了,可现在又体会到,哪怕一个国内的博士,博士后也难以在如此浩大的城市之中过上非常闲透舒服的生活了。于是,又计划着要赶忙弄个博士混混,好让收入提升。在塞车的道路上,我看见了朋友同样不耐烦的脸,也看见了车上其它许多人的不耐烦的脸,也有平静端坐的斯文丽人,我忽然明白,其实他们的心情与我最大的不同只是他们已经习惯了,他们已经把这样的情形视为当然了。而我始终想着车子应该是不停的奔驰在舒通的马路之上的,如果这里的车子仍然能够如同在拉萨的街道上飞驰而过,他们一定会觉得生活比原来好了许多。
这也是一个舍弃与得到的问题。本地土生土长的人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因为这是一个别样的问题。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绝对不会产生异地人对比的想法,而异地人千里迢迢,远离家乡,投奔到这个偌大的城市,追寻生存,追求名利,总是在用另外一种眼光打量这个城市的生活。
上海的朋友跟我聊聊最多的是也是房子,还多了一个车子。在淮海路附近有一些旧时的别墅,朋友和我行走在这些人车稀少的街上,咂口不已。他充满深情与神往的告诉我说,这里才是大上海最适合人居住的地区。安静、宽敞、又在闹市的最中央,朋友背着长长的书包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看着他左顾右盼的样子,听着他讲着一个永远的古老的故事,一个几近三十的青年对美好的十里洋场的向望与融入的渴望,我也感觉到了他身上背负的压力。他花了三十多万,在闸北区买了一套二手房,月薪六千,觉得自己始终是一个上海的穷人,与上海所有的最显著的特征生活离得那么遥远,他始终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穷人。
想起了另一个朋友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大城市秩序过于复杂,个人最容易迷失自己。不容易像中小城市里一样轻松地扮演自己的角色。这个朋友的话有一点参考价值,但仍得修正。也许每一个立足未稳,尚未找寻到实现自己人身价值的方法与途径又热切的急于建立自己的功勋,闯入到社会中比较得意或者中坚或者上层的青年,都会在超级大的城市之中产生这样的感慨,这种问题需要从内在的个人方面来得到解决,但这种问题又提供了一个我们看待超级大城市的视角。
超级大的城市像上海,集聚了近二千万人于一块弹丸之地。所有人的生活都联系到一起,或者许多人生活的各个侧面却展现在人的面前,这本身就已经给每一个个体的生命的存在方式,生活公式、思维方式订制了一个不同于中小城市的形状。这是居住于中小城市中的人不可感受到的。其中生活层次、生活圈子,生活方式的巨大的多样性,让每一个在其中生活的人却感到无比的丰富与新鲜。可是什么又叫做融入呢?
融入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可笑,有点一厢情愿。谁融入到谁们之中去?就这么简单的一问,你就明白了,这个词源于个人的态度。上海市每天流通、居住着的几千万人,我觉的都是溶入在上海之中的,也就是这些来来往往的面孔,组成了上海的样子。谁能说街头卖报纸的老头没有融入上海,谁能说火车占提着大包小包刚下车的民工不属于上海,谁又能说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上海追寻自己的上海梦的青年如我的朋友没有融入上海,这只是一个心态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科学的判断。顶多有一个民俗式的约定说法,诸如生活的年限,是否移民,是否为中产阶级等等。但这仅仅是一种预置的概念。所以离开上海前,我一直想对朋友说一句话,那就是,你在这干一份工作,挣一份钱,住一套房子,无论日子过得好坏,未来怎样,你就已经是上海人,你也已经无可抵挡的自然的融入上海了。正如我在拉萨干一份工作讨一口饭一样,都是过平常的日子。
我没有说这话给朋友听,我们没有能够聊到这里,我只能继续我自己的思考,思考关于这里是否是天堂的问题。
有人说世上最复杂深奥的问题的答案总是显而易见的,于是你可能要笑我了,笑我马上就要说:“原来天堂原来在每个人的心中。”你错了,那么我告诉你,因为我实在要告诉你,世上原本就没有天堂,只有人居住着的人间。如果说一定有天堂,那天堂二字只是一个概念,一个词语,一个虚妄的所指。
如果仍要补充,不妨可以说:安于平凡的日子,无论在苏杭沪还是在拉萨。拉萨不也是被叫做没有忧伤,没有痛苦的香巴拉吗?可当我知道,世上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居住在的地方,却都有忧伤,都有痛苦,正如都有歌唱,都有欢乐,这才是真实的令人困惑令人喜悦的人间与生活。
所以我先前的渴望,渴望苏杭的人口减到十分之一便可以成为天堂的渴望,或者在安静详和的拉萨又时常可以见到大上海似的灯红酒绿,花花世界的痴想,甚至于期盼中国成为一个如同欧美发达国家似的,设施先进于上海,人口稀少于拉萨的念头,也是不切实的。就算在那样的地方,估计也是没有人会感觉自己就生活在天堂中间,这是业已验证的事实。
那么所有剩下的就是管好自己的生活,在如意或者不如意的条件下,在拥挤或者稀少的人群中,在大或小的城市里,过一样又不一样的平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