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小说网 > 皇宋锦绣 > 第七百七十三章 应用疑惑

第七百七十三章 应用疑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军械司木器坊,这里曾经是整个北宋,最为庞大的制作箭的场所,不过现在慢慢的恢复了。

    本身,北宋的军工,绝大部分都交给了定海军,无论是从铠甲,武器,包括刀枪剑戟这些东西,因为很简单,定海军制作出来的,质量比北宋的要好很多的,价格上面,只是北宋四分之一,甚至更低,这种情况之下,当然是买便宜的。

    不过伴随着定海军攻破辽国,在一定意义上面,跟北宋处于并立的状态,那么武器这样的东西,就不能掌握在对方的手中,趁着现在没有撕破脸得到前提下,大量的购买了各种的武器装备好耗材,可是自身的体系,也会兴建起来。

    富弼总结出来的经验,韩琦认真的看了一遍,还真的就是很简单,太难的话,富弼也总结不出来,一听就懂了,在这样的前提下,韩琦也知道,如果能够学到的话,以目前的北宋的工厂产值,哪怕效率提升1成,最终利润的提升,都是以千万贯为单位的,真的提升个三五成,对于北宋的提升,不言而论的。

    或许,这个跟定海军的实力差距,依然会很大,可是这已经是他们能够做到的最好的。

    小规模的尝试,特别是在木制的结构之下,很合适,所以韩琦来到了木器坊。

    作为首相,突然光临军械司的一个小小的单位,这个单位的负责也不过是五品,跟韩琦之间有天上地上的区别,同时,早就通知他们,找到一些能工巧匠,最好是制作木器。

    工坊之中,别的不多,匠人是真的多,负责官员找了十来个巧匠,稍稍磨合一下,就可以开始了。

    韩琦简单的看了一下,本身准备离开,可是这些巧匠们,还真的是不错,稍稍的观察了一下富弼的经验,就开始工作了,听起来,可能花费的时间不长,韩琦索性等一下。

    大概是一炷香时间,中间有人交流了几下,并且重新的分工,然后,开始了一波正式的制作,这个制作,节约了一定的中间步骤,最终,效率大概提升了半成。

    这样的效率,提升不算明显,最少说,韩琦脸上,并没有高兴的表情,这时候,其中一个工匠说了几句,几个人凑在一起,大概交谈了一小会,然后重新的分工,并且到的工坊之中,再叫了几个人出来。

    韩琦不熟悉木器坊之中的一切,到时负责人相当知趣,上前就解释道,最早来的,这是木器坊手艺比较好的,他们都可以称之为大匠了,每一个人都可以独立开工,十几个人用于工序的制造,有些浪费了,所以叫来了一部分小工还有学徒,进行相应的配置。

    韩琦眉毛一挑,他有些明白了,如果说有些东西,只有工匠能够做,这样的效率提升半成,并不算高,可是如果降低到小工,帮工,甚至是学徒的程度,这不就以为着工匠的数量的提升么的。

    实际上,真正的结果还不单单是这样,最终这个工序,由原来12个工匠,降低到了2个工匠,4个小工,还有12个学徒,人数增加了6个,可是工匠的数量大大的减少。

    最核心的,必须要工匠的,由工匠上,剩下的,由小工和其他人来做,效率似乎还增加了。

    毕竟,到了一定的层次,又是在韩琦这么一个宰抚的面前表演的,那些工匠们,不自然的就炫技了,而不是追求效率,看到了韩琦的不满,又重新调整,只是追求一个速度,加工的,也是最少的部分,当然效率提升了。

    有些时候,增加人手,也是一个提升效率的方法,多了6个人,在整个工序之中,相当的关键。

    最终,效率提升了5成以上,这个结果,不但是韩琦满意,就算是负责木工坊的人,也有些难以相信。

    人多了五成,从12个人,变到了18个人,可是要知道,之前的12个人,全部都是木工坊的最好的匠人,他们的数量,就算是在木工坊之中,也只有不到50个人,可是小工和其他的学徒,数量可就多了,最多的学徒,最少有5000人以上。

    这个只有50个匠人,还有极少一部分的资深小工能够制作的木质器具,如果按照这个来调配的话,最少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同时听说,如果调配合适的话,一个匠人就可以了。

    这也就意味着,效率提升了50%,甚至不能这样算,一个匠人,加工完所有的步骤,那需要的时间,可是现在时间的12倍,众多人分工合作之下,整体效率提升了十几倍的。

    听到了这个结果的,韩琦很高兴,如果这个工作效率提升10被以上,那么整个北宋的工厂效率整体提升5成的话,北宋的财政收入,大概会提升7000万贯左右的,这笔钱真的不小,跟定海军之间的差距,不是小数字能够抹平的,需要慢慢来,不能太着急了,

    可是在木器上面取得了收获的时候,转而到其他的产品上面的时候,韩琦有些懵了,从定海军哪里购买的设备,他们只会按照设备的布局和运作来生产,根本无法改动,这就对产能提升有很大的制约,如果说,只是对木器的改变的话,也提升不了多少。

    北宋这些年,也不是一点发展都没有的,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之中,也总结除了一些东西,在定海军提供的机器的基础上面,进行了一些的改进,比如说,仿造建设了一些工厂,这些工厂,在整个工厂的领域之中,只是占据了3成,可是这个让韩琦看到了希望,只要这个改变,哪怕只是3成,提升也是3成,那么北宋的财政收入,会在现有的基础上面,再提升好几个档次,比如说,提升1000万,甚至是2000万贯。

    可是韩琦的想法是美好的得,现实却是无情的,在小范围还好,一旦到了大范围,比如说,零件很多的前提下,很难一样的。

    除非是木器坊的这种,本身就熟悉的工人,不熟悉的工人,每个人的手艺都是差不多的,制作出来的东西,也是似模似样,却组合不到一起。

    一个人做的零件,只能够用在自己的物品上面,这是绝对没问题的,一旦每一个人做一个,根本组装不到一起来,勉强装起来的,整体的性能,也真的算不上很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韩琦找了很多人来了解,甚至一些仿制的人,可是这些人也真的是说不出所以然来,最终,把根找到了木器坊的身上。

    木器坊经过了韩琦的提点,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并且迅速推向的整个木器坊,短短的时间之中,就发现的,效率提升了很高,却也遇到了同推广一样的问题。

    不过木器坊还是找到了解决的方法,那就是经验比较丰富工匠,可以大规模的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具体的原因,还不清楚,但是整个效率来说,没有预想的那样,提升10倍以上的效率,只是提升的五成左右。

    对于木器坊这样,拥有数千工匠的大作坊,提升五成左右效率,已经相当的可观了,不但生产的东西,大规模的增加,成本也开始下降。

    这个解决方案,有些让韩琦头疼,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总不能把人集中到一起,先按照原来的方法逐步的熟练,等上三五七年,再采用吧,那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难不成,是富弼没有学精,或者,这个方法,只能够应用到木器加工上面。可是富弼信中,说了各种的工厂,都是使用这样的技术,这就让韩琦有些迷茫了。

    怎么想,都想不太明白,算下日子的,距离定海军的开国大典,也没有多少天了,在这个时候之中,韩琦没有必要再纠结这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面说,学到了更好,学不到,到了定海军再说,有些话,富弼不好意思问,韩琦可以。

    韩琦打定了这个主意,还真别说,真的找到了根源,如果赵信在旁边的话,还真的就能够解决这个让所有北宋工匠,哭死不得其解的的事情。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度量衡。

    秦始皇的功绩,不单单是统一天下,更多的是树立了一个大一统的理论,天下统一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这个才是关键,同样的语言文字,同样的标准,才能够把整个国家和民族凝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流水线这个技术,看起来很简单,从外人看来,不过是让一个人,专注于加工一个零件,产生更好的效率,所有的机器设备,也是为了加工某一个零件作为辅助的,让效果更好。

    在这个技术之中,有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知道的,就知道,因为这是流水线技术的核心,标准化,不知道的,就容易忽略。

    那就是统一的度量衡,在后世,应该更加细致,称之为标准化,整个流水线,甚至是整个工业区,一切的配套设施,全部都是标准化,任何一个配套的工厂,生产的部件,都可以装在任何一个产品之上,这样才是流水线的根源。

    在定海军,初级的工厂,比如街道的制衣厂,可能对于规格方面,不是那么的重视,可是你要是扣子歪到了一边了,也不行啊,一个大体上面的标准是必须的,从各种工具的不同,零件的精密度不同,这个需要有一个标准的尺度。

    这个尺度就是衡量流水线的一个关键,超过了一定的标尺,就装不上去了,或者是转上去了的整个的质量不过关,稍稍的使用几天,就会坏掉。

    这就是一个比例,在定海军,看起来没有人管这个,可是这个尺度和度量衡的问题,一直都是提前做出来的,在流水线设置的前期,就已经做出来了,在初期运作的时候,还有专门的人来测量,以保证整个标尺的合理,而富弼去看的,都是成熟的,全部都是熟练工人的工厂,这些人千百次的重复一个劳动的前提下,几乎已经熟练到了极点,他就算不用卡尺去测量,也知道东西是否合格,就很自然的,漏掉了这个问题。

    这实际上,也是木器坊能够使用这个流水线的根源,木器坊的工匠,全部都是熟练工,他们制作的,又是小东西,这些东西,或许每一个个体都会有差别,可是这个差别不大,因为弓箭也好,弩箭也好,太过离谱的话,是会出现废品的。

    在长期的工作之中,这些工匠们形成了一个差不多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之下,再结合起来,使用流水线的技术,就容易许多了的。

    可是在那些工厂之中,一部分是仿制定海军的机器,一部分是在定海军的模式之中,得到启发,最终形成的工厂,他们的工人都是不那么熟练的,很自然的,就要出问题了。

    这不得不说,一个拔苗助长的问题,科技的发展,都不可以一蹴而就的,比如说,在完全没有计算机,对于高分子材料也完全不了解的二战时期,一个手机过去,会让整个世界科学家都蒙圈的,同时,手机也不是单独存在的东西,在作战的时候,手持无线电,比手机不知道好多少,因为手机无法脱离基站存在,一旦基站遭到了攻击,那么手机,也就会失去作用了。

    可是在和平的年代,在日常生活之中,人们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就不必考虑这个问题,功能需要越来越强大,同时,也轻巧的,还有别的附加的功能。

    如果说,北宋,在这个方面,继续的努力下去,慢慢的研究,或许还是可以弄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可是现在,这一点是不可能的。

    韩琦也没有办法,这个研究,暂时就放在了木器具,而没有推广下去。

    在没有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的北宋面前,这个东西放下了,那就等于说,放弃了这么一条路,这对于北宋来说,却是是一个缺失,就算是韩琦能够从赵信这里,得到最终的解释,也可以让北宋的工业,有较大的提升,可惜没有一个根治体系的技术学习过程,没有了定海军的支持的话,那就会逐步的消散,本身获得的提升,也会靡然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