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谁人无过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百九十三章 谁人无过往
弥光相信那个瞎子的话,但她还不打算离开上海,她之所以留在上海,是为了躲开义父横野下二。
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弥光其实不是日本人,她生在北平,就是慈禧太后西逃的那年,听说,她是在夜里被人带出宫,逃往满清。
在那场前往冰雪北国的逃亡中,所有皇室享受惯了的奢华生活已不复往昔,马车中,泥炉里最后一块炭火熄灭后,弥光的额娘只能尽量将她包裹在怀里,没有人知道襁褓中脆弱的小生命是否能顺利抵达茫茫山野中的雪国。
后来自然是活下来了,只是不知,活下来究竟算是幸运还是不幸。
在幼年的岁月中,有人告诉弥光,她是郡主,王爷之女,他们向她讲述她的身份地位如何尊贵,告诉她紫禁城如何华丽非凡,重温她出生那年,王府中是如何热闹,宫廷权贵又是特意送来了怎样的馈赠。
珍珠美玉,弥光都没有见过,她日复一日地生活在泥墙破瓦下,无从想象他们口中形容的恢宏,究竟是什么模样。
但这恰好是弥光的幸运,正因从未感受过,所以也不觉得自己缺失了什么,相比较那些因为住所、食物产生巨大落差而整日埋怨不满的贝勒郡主们,弥光活得很幸福也很满足,她学会了和家奴到冰封的湖面上滑爬犁,抓狍子,猎鹿,对,她十一岁的时候就会凿开冰面捕鱼。
只可惜,即便她那么能干,却还是晚了,十一岁那年,弥光第一次在冰下捕到一条肥美的大鱼,她手捧着挂满冰碴的鱼,人还未跑到家,两只小手已经被冻得麻木,可心里却是暖意浓浓,她急着想将鱼拿给额娘,让额娘炖汤给阿玛补身子,她的阿玛已经在床上躺了两个月,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病症,只是每日唉声叹气,精神愈下。
弥光不懂,阿玛是被一些无形的东西生生熬死的--他一直在等着,每日听着门外的马蹄声,每日去驿馆寻信,他在等他的大清将他接回王府,接他重新回到他锦衣玉食的生活中。
人最怕的不是从未得到,是得而复失,弥光的阿玛自幼养尊处优,但在那破瓦寒窑里,眼中所及的一切,破旧的桌椅、缺角的香炉、黄土泥墙,那些在弥光眼中看来安安静静的物什,在弥光阿玛的眼中,却好像一个个整日对他声嘶力竭的怪物,它们叫嚣着发出嘲笑声,嘲笑弥光的阿玛虎落平阳。
是那种痛苦一丝一毫消耗光了阿玛所有的力气,让他苟延残喘,仅剩的一丝气力仿佛在等待着召他回宫的信笺。
只是,最后等来的,是大清亡灭的消息。
那个消息传来的当天,正是弥光在外捕鱼的时候,当她如往常一样凿开冰层,整个人不顾寒凉趴在地上,瞅准了灰色江鲤,猛地挥下钢叉的那个瞬间,弥光的阿玛正躺在床上,额娘将药碗送到他的嘴边,还不等褐色药汤流入他毫无血色的双唇之中,门外来了消息。
“王爷,大清……大清没了!”
大清没了,终于没了,小厮说那话的时候,弥光的钢叉正插入鱼腹,将钢叉自水下提起,江鲤被扔在灰白色的冰面上,弥光拔出钢叉,一些血迹顺着洁白的鱼腹蔓延开来,鱼嘴一呼一吸,似乎是在痛苦地喘息着。
而一里开外的家中,弥光的阿玛也在喘息着,一张嘴一呼一吸,然后,他扶着床板猛地张大了嘴,一大口血呕在泛黄的被面上。
阿玛吐出的那一口,可比鱼腹上渗出的血要鲜艳许多。
也好,是那句“大清没了”,终于终结了阿玛苟延残喘的性命,他终于不再靠在床边,好似那条将死的鱼似的一呼一吸,那断了的念想终于结束了他毫无意义也毫无作为的后半生。
一直过了很久之后,当弥光随横野下二第一次来到北平,看到那座她阿玛曾在其中生活多年的王爷府时,她隐约明白了阿玛那可笑而又脆弱的死因,作为女儿的她,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审视着父亲,没有半分尊敬之情,因为与她相比,她的阿玛,实在是太弱,居然因为那么一点小事就死了,这样脆弱的人,的确不该活着。
与阿玛相比,弥光更喜欢额娘,那个坚韧的女人。
在弥光的阿玛死后,很多以前很少走动的亲戚都出现了,一个个嚷嚷着阿玛身为皇族,应当风光下葬,然而额娘典当家中所有物什后,却只是以一口薄棺埋葬了弥光的阿玛,她站在所有用看着仇敌似的目光看着她的亲戚面前,高声朗朗地告诉他们,大清早就亡了,王爷也早就不是王爷了,现在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要让她普通的女儿继续活下去。
额娘说那一番话时掷地有声,但声线却略显嘶哑,弥光知道,那是因为阿玛死后,额娘每夜都哭到天明,然而天一亮的时候,她重新整理衣衫,在朝阳下站起来,她以一位母亲的身份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比任何人都坚强。
也是在阿玛去世那晚,弥光的额娘告诉她,以后便要舍弃所有身为皇族的意识,那些虚幻不实的幻梦是父亲的冤魂,不该再纠缠弥光。
弥光的额娘在亲人毫无意义的咒骂声中,带着弥光到了奉天。
大清初时,清廷设此地为盛京,弥光七岁那年,随着美德日英等国在此开设央行和机造局,将这片土地涂抹改画得面目全非后,清廷裁撤盛京,改设奉天。
弥光离开群族之地,随额娘来到了光怪陆离的奉天,额娘白天在织物局做工,晚上挑灯教她读书,有那么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弥光的每个夜晚都是在油灯下读着《四库全书》度过的,额娘坐在油灯下,一边听她读书,一边为她缝制衣物,时不时停下手中的活计,为弥光解读那些遥远飘渺的大清过往。
直到某天,弥光的额娘如往常一般出门做工,可到了下工的时候,母亲却没有回来,弥光在家等了整整一晚,直到天亮,她穿上厚重的棉衣,决定去找额娘。
夜里下了雪,灰色的天穹下,弥光在厚厚的雪地上踩下第一个脚印时,她突然有一种预感,她的额娘不会再回来了,她……怕是再也无法见到额娘。
第二百九十三章 谁人无过往
弥光相信那个瞎子的话,但她还不打算离开上海,她之所以留在上海,是为了躲开义父横野下二。
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弥光其实不是日本人,她生在北平,就是慈禧太后西逃的那年,听说,她是在夜里被人带出宫,逃往满清。
在那场前往冰雪北国的逃亡中,所有皇室享受惯了的奢华生活已不复往昔,马车中,泥炉里最后一块炭火熄灭后,弥光的额娘只能尽量将她包裹在怀里,没有人知道襁褓中脆弱的小生命是否能顺利抵达茫茫山野中的雪国。
后来自然是活下来了,只是不知,活下来究竟算是幸运还是不幸。
在幼年的岁月中,有人告诉弥光,她是郡主,王爷之女,他们向她讲述她的身份地位如何尊贵,告诉她紫禁城如何华丽非凡,重温她出生那年,王府中是如何热闹,宫廷权贵又是特意送来了怎样的馈赠。
珍珠美玉,弥光都没有见过,她日复一日地生活在泥墙破瓦下,无从想象他们口中形容的恢宏,究竟是什么模样。
但这恰好是弥光的幸运,正因从未感受过,所以也不觉得自己缺失了什么,相比较那些因为住所、食物产生巨大落差而整日埋怨不满的贝勒郡主们,弥光活得很幸福也很满足,她学会了和家奴到冰封的湖面上滑爬犁,抓狍子,猎鹿,对,她十一岁的时候就会凿开冰面捕鱼。
只可惜,即便她那么能干,却还是晚了,十一岁那年,弥光第一次在冰下捕到一条肥美的大鱼,她手捧着挂满冰碴的鱼,人还未跑到家,两只小手已经被冻得麻木,可心里却是暖意浓浓,她急着想将鱼拿给额娘,让额娘炖汤给阿玛补身子,她的阿玛已经在床上躺了两个月,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病症,只是每日唉声叹气,精神愈下。
弥光不懂,阿玛是被一些无形的东西生生熬死的--他一直在等着,每日听着门外的马蹄声,每日去驿馆寻信,他在等他的大清将他接回王府,接他重新回到他锦衣玉食的生活中。
人最怕的不是从未得到,是得而复失,弥光的阿玛自幼养尊处优,但在那破瓦寒窑里,眼中所及的一切,破旧的桌椅、缺角的香炉、黄土泥墙,那些在弥光眼中看来安安静静的物什,在弥光阿玛的眼中,却好像一个个整日对他声嘶力竭的怪物,它们叫嚣着发出嘲笑声,嘲笑弥光的阿玛虎落平阳。
是那种痛苦一丝一毫消耗光了阿玛所有的力气,让他苟延残喘,仅剩的一丝气力仿佛在等待着召他回宫的信笺。
只是,最后等来的,是大清亡灭的消息。
那个消息传来的当天,正是弥光在外捕鱼的时候,当她如往常一样凿开冰层,整个人不顾寒凉趴在地上,瞅准了灰色江鲤,猛地挥下钢叉的那个瞬间,弥光的阿玛正躺在床上,额娘将药碗送到他的嘴边,还不等褐色药汤流入他毫无血色的双唇之中,门外来了消息。
“王爷,大清……大清没了!”
大清没了,终于没了,小厮说那话的时候,弥光的钢叉正插入鱼腹,将钢叉自水下提起,江鲤被扔在灰白色的冰面上,弥光拔出钢叉,一些血迹顺着洁白的鱼腹蔓延开来,鱼嘴一呼一吸,似乎是在痛苦地喘息着。
而一里开外的家中,弥光的阿玛也在喘息着,一张嘴一呼一吸,然后,他扶着床板猛地张大了嘴,一大口血呕在泛黄的被面上。
阿玛吐出的那一口,可比鱼腹上渗出的血要鲜艳许多。
也好,是那句“大清没了”,终于终结了阿玛苟延残喘的性命,他终于不再靠在床边,好似那条将死的鱼似的一呼一吸,那断了的念想终于结束了他毫无意义也毫无作为的后半生。
一直过了很久之后,当弥光随横野下二第一次来到北平,看到那座她阿玛曾在其中生活多年的王爷府时,她隐约明白了阿玛那可笑而又脆弱的死因,作为女儿的她,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审视着父亲,没有半分尊敬之情,因为与她相比,她的阿玛,实在是太弱,居然因为那么一点小事就死了,这样脆弱的人,的确不该活着。
与阿玛相比,弥光更喜欢额娘,那个坚韧的女人。
在弥光的阿玛死后,很多以前很少走动的亲戚都出现了,一个个嚷嚷着阿玛身为皇族,应当风光下葬,然而额娘典当家中所有物什后,却只是以一口薄棺埋葬了弥光的阿玛,她站在所有用看着仇敌似的目光看着她的亲戚面前,高声朗朗地告诉他们,大清早就亡了,王爷也早就不是王爷了,现在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要让她普通的女儿继续活下去。
额娘说那一番话时掷地有声,但声线却略显嘶哑,弥光知道,那是因为阿玛死后,额娘每夜都哭到天明,然而天一亮的时候,她重新整理衣衫,在朝阳下站起来,她以一位母亲的身份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比任何人都坚强。
也是在阿玛去世那晚,弥光的额娘告诉她,以后便要舍弃所有身为皇族的意识,那些虚幻不实的幻梦是父亲的冤魂,不该再纠缠弥光。
弥光的额娘在亲人毫无意义的咒骂声中,带着弥光到了奉天。
大清初时,清廷设此地为盛京,弥光七岁那年,随着美德日英等国在此开设央行和机造局,将这片土地涂抹改画得面目全非后,清廷裁撤盛京,改设奉天。
弥光离开群族之地,随额娘来到了光怪陆离的奉天,额娘白天在织物局做工,晚上挑灯教她读书,有那么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弥光的每个夜晚都是在油灯下读着《四库全书》度过的,额娘坐在油灯下,一边听她读书,一边为她缝制衣物,时不时停下手中的活计,为弥光解读那些遥远飘渺的大清过往。
直到某天,弥光的额娘如往常一般出门做工,可到了下工的时候,母亲却没有回来,弥光在家等了整整一晚,直到天亮,她穿上厚重的棉衣,决定去找额娘。
夜里下了雪,灰色的天穹下,弥光在厚厚的雪地上踩下第一个脚印时,她突然有一种预感,她的额娘不会再回来了,她……怕是再也无法见到额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