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芙蓉的惑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上海,午后。一座亭台重叠的欧式院子里,丁香树静静地散发着满园香气,阳光透过树叶筛落一地细碎的金屑。女孩和男孩坐在树荫里读书。
“丫环的声音未落,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至此!’”
这是女孩子稚嫩的声音,那里面有一种超乎年龄的平和与沉静,虽只有八岁,可是声音里已经有岁月沉淀的况味。是美的,但是冷,过分地有板有眼,如行云流水,虽则潇洒,然而寂寞。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这读的是红楼梦第三回宝黛初会的一章。那似乎不该是一个八岁女孩子的课外读物。但是她喜欢,甚至热爱,无论懂与不懂,懂得多少,她总之是愿意去读它,一遍又一遍,从童年,至成长。只是,在她八岁的时候,还并不知道,红楼梦真的会影响她的一生。
男孩子托着腮在倾听,可是不大认真。身体是静的,然而眼神犹疑。他比他的姐姐小了整整一岁,但是比他姐姐生得美,一张温顺甜美的面孔,一头微微鬈曲的头发,长睫毛,大眼睛,小嘴,完全是依照西方洋娃娃的版本制造出来的,也正像所有的洋娃娃一样,有一张瓷质的脸,光洁,但是苍白。
女孩和男孩一个读,一个听,两张天使的脸,一树芬芳馥郁的花树,有蜂在花间忙碌地飞舞,却只有让一切更显得静,像一幅西洋油画,而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关于宗教的那种圣经图画。
如果不是屋子里突然传出的吵斗声,以及瓷器摔碎的声音,真会让人觉得这里是画中的天堂。
可是争吵声把一切打破了。
一个女人在撒泼地号哭,另一个女人在抖着声音质问:“你骗我!你说你都改了我才回来的。可是你还是赌,还是抽大烟,还是养着她。你说,现在怎么办?她走,还是我走?”
男人无言以对,便只有摔东西,花瓶,镜子,茶杯,清脆的破碎声一阵接着一阵,让人的心也随着那声音一次次体味破碎。
女孩的朗读停止下来,同男孩无言相望。他们的眼中有一种了然的神情,司空见惯,无可奈何。只是,同样的惶惧与忍耐,写在女孩子脸上是漠然,写在男孩脸上却是茫然。但他们总之在一起经历着,承受着,忍耐着,直到忍无可忍的一天。
男孩问:“姐,妈妈是不是又要走了?”
女孩没有回答。
她无法回答。八岁的她,再早慧,也无法预知命运的答案。
然后,朗读声继续下去。依然平静,但是过了一会儿,有泪从她脸上流淌下来。
黄二奶奶赵依凡女士今年三十二岁,可是样子看起来顶多二十三。这不但是因为她长得好,更因为她时髦。
晴空满月一般的脸庞,配着烫得卷向一边的爱司头,有个名堂叫做“云遮月”修得又弯又细的长眉虽然无论怎样蹙起也不会像烟笼春山,一双眼睛却是当之无愧的星含秋水,下面是黄种人罕有的笔直削挺的鼻子,本来已经轮廓分明更用西洋唇膏涂得娇艳欲滴的唇,下巴略嫌丰满有余棱角不足,所以衣领总是压得很低,露出雪白的脖颈,颈上挂一串珍珠项链,珠子颗颗饱满圆润,紧身夹袄,大篷裙,都是从欧洲带回来的时新洋装,当她坐在钢琴旁,微微仰起头唱英文歌曲,长发披拂一旁,忽地一甩,露出脸儿来,恰似“云破月来花弄影”美得比香烟广告上的明星还要炫目。
即使在儿女的眼中,她也是高贵而遥远的,遥远至不可企及。
她有着显赫的出身,穿着华丽的衣裳,说着地道的英文,并且拥有最进步的的理论和观念。这样的女子,是无法想象她会安静地守在一个晚清遗少家中,坐在一大群姨太太和鸦片烟的氤氲气息中做少奶奶的。可是偏偏她丈夫的家里就只有这些个东西:烟床、赌客、姨太太、小脚的老妈子,还有古董经纪。
已经完全没有进项,单靠变卖祖宗田产坐吃山空了,可是二爷黄家麒仍然一味地沉迷于收集古董、叫堂会、捧戏子,乐此不疲。眼看着洋钱像流水一样花出去,只换得一个浪子哥儿的名声,仍不知节制。有什么是过不去的烦恼呢?只要还有阿芙蓉的安慰。
腿叠腿半倚半躺在鸦片烟榻上,一手举着烟枪吞云吐雾,一手抱着个新得的内画珐琅烟壶摩挲把玩,榻旁坐着穿红绫小袄绿罗裙的歌妓,侍候抽烟并弹琵琶唱曲儿助兴——这就是黄二爷最常见的扮相,也是黄二奶奶最无法忍受的场景。
他们的争吵是从结婚头一年就开始了的,随着女儿和儿子的出生日益升级,终至不可调和。
“你到底对将来有什么打算?难不成还等着溥仪重新登基赏你个内阁大臣做做不成?大清国倒了十几年了,你还做梦呢!女儿儿子一个叫‘皇上’,一个叫‘皇帝’,亏你想得出!”
对于诸如此类的讽刺,黄二爷充耳不闻。他自然知道爱新觉罗气数已尽,可是也不愿意承认民国的开始,他到底是前朝赐姓的“随旗”子弟,名门正道的宅门出身,怎么肯降尊纡贵到民国政府里讨个一官半职。况且,所有他可能做的那些职位,诸如某部文员某局秘书之类,点头哈腰一个月积下来的薪水尚不够他一次打茶围的用度,又何必去受那个委屈呢?不错,家业是不如以前了,可是也还没到抛头露面托钵乞讨的份儿上。至少,这口鸦片也还抽得起,也就没什么好计较的。
于是,他照样儿声色犬马,照样儿招朋聚赌,也照样儿逛八大胡同捧京戏名旦,甚至在妻子临盆前夕大张旗鼓迎娶第三个姨奶奶进门,夫人赵依凡终于忍无可忍,当年年底即丢下尚在襁褓之中的幼子小帝,与小姑子黄家秀相偕远游——名义上是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二十六岁的少奶奶,两子之母,这样的身份!黄二爷气得很,也没面子得很,索性将北京的往事一笔勾销,阖家老小一股脑儿搬到上海去,远离了那班亲戚朋友,也就远离了议论和嘲笑。
依凡走的那天,是个阴雨天。从此黄二爷一生都憎恨阴雨天。
无奈到了上海之后,几乎一年四季都是这样的日子。淅沥迷蒙地,像一首冗长而单调的练习曲,无情无绪地从头弹到尾,欲断不断地,又从头再弹一遍,无情无绪地重新来过。
没有终了。
阴雨的日子里,黄二爷惟一可做的就只有吸烟,或者招一群酒肉朋友将屋子塞满,尽量弄得有声有色,使他忘记在北京的失败,忘记那件发生在同样的阴雨天里的不愉快的事。
那已经是六年前的事。
如今,太太回来了,可是战争依旧,一点儿也没有好转。黄二爷深深地叹息。
可是黄二奶奶赵依凡只有更叹。
依凡女士从出国后年龄就好像没有长过,非但如此,她的日月简直是往回走的,一年更比一年年轻,走的时候是个二十六岁的少妇,回来的时候倒像个双十年华的少女了。
美貌和学识都让她不能够再忍受黄家行尸走肉的隔绝生活,她不要再看到那成堆的锈迹斑斓散发着霉味儿的古董,不要看到那个来自八大胡同极力遮掩也仍旧掩不去一身风尘气的三姨太,更不要再看到那些不知什么动物骨头做成的骰子和沉重的樟木牌桌。她要挥散那朦胧不清的烟雾,要打碎那些半明不暗的烟灯,要冲破那种懒散陈旧的秩序,可是她采取的手段,却只是和丈夫一样,比拼着砸杯子,砸家具,结果砸碎的,只有自己已经濒临破裂的婚姻和儿女童年的幻想。
那简直是一个受到诅咒的噩梦,只有结束,没有醒来。
太阳轰隆隆地滚下山去,黄昏一点点地临近了。
书上的文字渐不清晰。连黄裳的声音也渐次朦胧起来。
“晴雯道:‘二爷送手帕子来给姑娘。’黛玉听了,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了,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
这是已经跳读到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赠帕。黄帝不解:“宝玉为什么要送旧手帕给林姑娘?”
“帕子是用来给林妹妹擦眼泪的。”
“为什么要送给林妹妹擦眼泪?”
“那是他的心意。”
“什么心意?”
“安慰林姑娘,让她不要哭。”
“林姑娘为什么要哭?”
“女孩子的眼泪总是多的,因为心事多。”
“什么心事?”
黄裳看着弟弟。八岁的女孩子和七岁的男孩,在心智上简直有天壤之隔。
她不再回答,也答不明白。好在黄帝也并不执著追问。姐弟俩就静静地在树下对坐,好像天地之间,只有这一小片树荫才是他们的庇护,才最安全可信。
晚霞还没有褪尽,然而星子已经迫不及待地从云层后一点点探出头来,月亮也有了一个浅浅的影子,可是没有光,好像那不是真正的月亮,而只是月亮的壳。或者,是月亮还在梳妆,而月影子只是不分明的铜镜,未待打磨。等月亮梳洗好了,转过头来,才可以真正看到她的光华。
许久,仍然是黄帝先打破沉默:“该亮灯了。”
负责各房灯火的小厮已经站在灯烛下等候,但是管家还没有喊号子,他们照例是不可以擅自行动的。
黄帝很喜欢看灯火齐明的一刹那,仿佛世界在忽然间就换了另一个样子,灯的开关一闪一合,就可以把黑夜重新变成白昼,这是颠倒乾坤的一项壮举,黄帝每晚最爱的游戏。
好容易看到管家胖胖的身体终于出现在大厅的门口了,黄帝立刻跑过去,牵着管家的衣角,挺直腰背,和着他的声音一式一样地高喊:“各、房、掌、灯——”
那是十分辉煌的一幕。仿佛声音本身具有某种魔力,未待落地,各房各院的灯忽然就齐刷刷地亮了,有明晃晃白得耀眼的电汽灯,也有宅门口悬着的写着“黄”字的大红绸布灯笼,同时花园草地上也东一簇西一组亮起幽幽的小灯泡,如同绿野仙踪里的童话世界。
黄帝笑起来,意犹未尽,又围着花园跑着喊了好几遍“各房掌灯”直到呛咳起来,才回到姐姐身旁站住。只有在这种时候,他才真正像一个七岁的男孩子,有着小男孩特有的淘气与稚气,除此以外,因为长年生病的缘故,他被大人要求着要安静守礼,温声慢语,整个就是一个瓷娃娃,轻拿轻放,慢条斯理。
紧随着亮灯之后的连锁反应,是另一件有关民生的更紧要的大事,黄帝毫不迟疑地想起来:“姐,我饿了。”
黄裳这时早已把自己挪到灯光明亮的甬道口,继续看红楼梦,听到问话,抬起眼不经意地说:“林妈等下会来找你的。”
林妈是弟弟的保姆,一个小脚伶仃的皖北乡下女人,这会儿正一声不出地贴在厨房墙上听壁脚。姐姐黄裳的保姆崔妈坐在她旁边捏团子,她略有点耳背,总是漏掉关键的句子,忍不住不时小声地问:“说什么呢?那位主儿说什么呢?”从她竖起的三个指头可以知道“那位主儿”指的是三姨太赛嫦娥。
林妈向后摇一摇头,示意崔妈放低声些,一边撇着嘴说:“还不是说那些?说二老爷娶她进门时答应过这个那个的,赖着不肯走呗。”
“啧啧!太太听着这些可不要气死?”
“都是老爷荒唐!要我说,那窑姐儿长得也不怎么样,早该撵出去了。进门这么多年也生不下一男半女,就想跟太太争?成天妖里妖调的,让人哪只眼睛看得上?看那走路的样子,就不像好东西。”林妈说着扭了两扭,夸张地模仿着三姨太的水蛇腰。
崔妈忍不住笑起来:“就是,比老爷新认的干女儿白小姐差远了,第一次见,我还以为是女学生呢。”
“什么干女儿,唬人呢,还不是嘻嘻,听说现在的上海小姐都时兴打扮作女学生的样子,说是客人给钱会格外大方。”
“啧啧,你这都是打哪儿听来的?”
“还用打哪儿听?老爷的那些客人,哪天来聊的不是这些?前儿个还商量着重办花国选美呢,说要捧白小姐做大总统。”
“嘘,这话可别让太太听见。”
“还怕听见?早都人人尽知了。他们两个坐马车,白小姐戴着长穗子纱帽儿,老爷挥着个司迪克,绕着整个外滩招摇,生怕人看不见。听说老爷还作了好多赞美那白小姐的诗发在报纸上,替她做宣传呢。”
“哟,那不是同在北京捧戏子时一样的?”
“你以为呢!也不要面孔!”
“不要面孔!”
“哼,有钱人的事!”
“有钱人!”
只有在这种时候,林妈和崔妈是亲密的,和谐的,志同道合的。主人的争吵让她们由衷地发出“有钱也不一定有幸福”的哲学感慨,当她们这样相对叹着谈着的时候,她们就成了两个哲人,天地间最心平气和宽容智慧的思想者。于是那些平日间小零小碎的矛盾和嫌隙都消失无踪了,她们空前地团结,肝胆相照,亲密无间,而且自觉责任重大,简直大到“天欲将降大任于斯人”因为那忙于争吵的夫妻俩无暇再顾及到孩子,这照顾幼童的重任便只有落到她们的头上,而她们,这两个天下间最正义善良的侠之大者,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并且,从心底里说,她们两个都是从北京老宅带过来的旧仆,打小儿看着姐弟俩长大的,对孩子的感情也的确比赵依凡还要来得亲切些。
通常总是崔妈先归于正题:“就苦了孩子,可怜,真可怜哪!”她嘴里说着的时候,手里一忽儿也不停下:将煮熟放凉的一锅糯米饭捏成一只只小团,再把肉糜放进米团里捏拢,等一下还要将这糯米肉团子放在蛋汁里滚过,再放进油锅里煎熟。这叫合肥丸子,是她的家乡菜,黄裳最爱吃了。
林妈应着:“就是,弟弟该饿了。光知道自己吵,孩子也不管,要不是幸亏了我们,早晚把儿子饿死。”她是家中惟一男孩的保姆,自觉要比女孩的保姆地位尊贵,因此即使是在推心置腹的时候,亦不忘话里话外时时提着“弟弟”两个字,似乎这样会加重自己的话的份量,显得更加名正言顺。
而那“幸亏了”她才没有“饿死”的弟弟已经“啪哒啪哒”地从外面跑了进来,小声要求着:“林妈,我饿了。”
“可怜,真可怜哪!”崔妈便又感慨一遍。而林妈顺手从她刚刚煮好的鸡蛋碗里取了一只蛋递给黄帝:“先拿这个吃着充充饥,饭一下下就好,告诉姐姐,今天咱们吃肉丸子。”
黄帝思索一下,得寸进尺:“有松子糖吃吗?”
林妈也思索一下,豪气地应承:“有,崔妈做丸子,我做松子糖。”
所谓“松子糖”就是将松子仁舂成粉,搀入冰糖屑,做法无疑比糯米肉丸子简单得多。黄府的规矩,二爷夫妻的饭和少爷小姐是分开开的,而少爷小姐的饭虽然同时开,却是分别做,由她同崔妈各管各事,但是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她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就是“听壁脚”而崔妈,也认为这特殊日子里的特殊分工理所当然,对林妈的自说自话丝毫不以为忤,反而很有兴致地,又叮嘱弟弟一句:“是你姐姐最爱吃的合肥丸子呀,问她高兴不?”
弟弟满足了,害羞地笑一笑,屁颠颠跑了出去,果真当成一件大事那样报告给姐姐:“崔妈说,她今天给你做丸子,你高兴吧?”
姐姐盯着天边一点点收敛消逝的晚霞和渐渐光明清润起来的月亮,眼神严肃,隔了一会儿,忽然很庄重地,发誓一般地说:“将来长大了,我会对崔妈好!”
上海,午后。一座亭台重叠的欧式院子里,丁香树静静地散发着满园香气,阳光透过树叶筛落一地细碎的金屑。女孩和男孩坐在树荫里读书。
“丫环的声音未落,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至此!’”
这是女孩子稚嫩的声音,那里面有一种超乎年龄的平和与沉静,虽只有八岁,可是声音里已经有岁月沉淀的况味。是美的,但是冷,过分地有板有眼,如行云流水,虽则潇洒,然而寂寞。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这读的是红楼梦第三回宝黛初会的一章。那似乎不该是一个八岁女孩子的课外读物。但是她喜欢,甚至热爱,无论懂与不懂,懂得多少,她总之是愿意去读它,一遍又一遍,从童年,至成长。只是,在她八岁的时候,还并不知道,红楼梦真的会影响她的一生。
男孩子托着腮在倾听,可是不大认真。身体是静的,然而眼神犹疑。他比他的姐姐小了整整一岁,但是比他姐姐生得美,一张温顺甜美的面孔,一头微微鬈曲的头发,长睫毛,大眼睛,小嘴,完全是依照西方洋娃娃的版本制造出来的,也正像所有的洋娃娃一样,有一张瓷质的脸,光洁,但是苍白。
女孩和男孩一个读,一个听,两张天使的脸,一树芬芳馥郁的花树,有蜂在花间忙碌地飞舞,却只有让一切更显得静,像一幅西洋油画,而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关于宗教的那种圣经图画。
如果不是屋子里突然传出的吵斗声,以及瓷器摔碎的声音,真会让人觉得这里是画中的天堂。
可是争吵声把一切打破了。
一个女人在撒泼地号哭,另一个女人在抖着声音质问:“你骗我!你说你都改了我才回来的。可是你还是赌,还是抽大烟,还是养着她。你说,现在怎么办?她走,还是我走?”
男人无言以对,便只有摔东西,花瓶,镜子,茶杯,清脆的破碎声一阵接着一阵,让人的心也随着那声音一次次体味破碎。
女孩的朗读停止下来,同男孩无言相望。他们的眼中有一种了然的神情,司空见惯,无可奈何。只是,同样的惶惧与忍耐,写在女孩子脸上是漠然,写在男孩脸上却是茫然。但他们总之在一起经历着,承受着,忍耐着,直到忍无可忍的一天。
男孩问:“姐,妈妈是不是又要走了?”
女孩没有回答。
她无法回答。八岁的她,再早慧,也无法预知命运的答案。
然后,朗读声继续下去。依然平静,但是过了一会儿,有泪从她脸上流淌下来。
黄二奶奶赵依凡女士今年三十二岁,可是样子看起来顶多二十三。这不但是因为她长得好,更因为她时髦。
晴空满月一般的脸庞,配着烫得卷向一边的爱司头,有个名堂叫做“云遮月”修得又弯又细的长眉虽然无论怎样蹙起也不会像烟笼春山,一双眼睛却是当之无愧的星含秋水,下面是黄种人罕有的笔直削挺的鼻子,本来已经轮廓分明更用西洋唇膏涂得娇艳欲滴的唇,下巴略嫌丰满有余棱角不足,所以衣领总是压得很低,露出雪白的脖颈,颈上挂一串珍珠项链,珠子颗颗饱满圆润,紧身夹袄,大篷裙,都是从欧洲带回来的时新洋装,当她坐在钢琴旁,微微仰起头唱英文歌曲,长发披拂一旁,忽地一甩,露出脸儿来,恰似“云破月来花弄影”美得比香烟广告上的明星还要炫目。
即使在儿女的眼中,她也是高贵而遥远的,遥远至不可企及。
她有着显赫的出身,穿着华丽的衣裳,说着地道的英文,并且拥有最进步的的理论和观念。这样的女子,是无法想象她会安静地守在一个晚清遗少家中,坐在一大群姨太太和鸦片烟的氤氲气息中做少奶奶的。可是偏偏她丈夫的家里就只有这些个东西:烟床、赌客、姨太太、小脚的老妈子,还有古董经纪。
已经完全没有进项,单靠变卖祖宗田产坐吃山空了,可是二爷黄家麒仍然一味地沉迷于收集古董、叫堂会、捧戏子,乐此不疲。眼看着洋钱像流水一样花出去,只换得一个浪子哥儿的名声,仍不知节制。有什么是过不去的烦恼呢?只要还有阿芙蓉的安慰。
腿叠腿半倚半躺在鸦片烟榻上,一手举着烟枪吞云吐雾,一手抱着个新得的内画珐琅烟壶摩挲把玩,榻旁坐着穿红绫小袄绿罗裙的歌妓,侍候抽烟并弹琵琶唱曲儿助兴——这就是黄二爷最常见的扮相,也是黄二奶奶最无法忍受的场景。
他们的争吵是从结婚头一年就开始了的,随着女儿和儿子的出生日益升级,终至不可调和。
“你到底对将来有什么打算?难不成还等着溥仪重新登基赏你个内阁大臣做做不成?大清国倒了十几年了,你还做梦呢!女儿儿子一个叫‘皇上’,一个叫‘皇帝’,亏你想得出!”
对于诸如此类的讽刺,黄二爷充耳不闻。他自然知道爱新觉罗气数已尽,可是也不愿意承认民国的开始,他到底是前朝赐姓的“随旗”子弟,名门正道的宅门出身,怎么肯降尊纡贵到民国政府里讨个一官半职。况且,所有他可能做的那些职位,诸如某部文员某局秘书之类,点头哈腰一个月积下来的薪水尚不够他一次打茶围的用度,又何必去受那个委屈呢?不错,家业是不如以前了,可是也还没到抛头露面托钵乞讨的份儿上。至少,这口鸦片也还抽得起,也就没什么好计较的。
于是,他照样儿声色犬马,照样儿招朋聚赌,也照样儿逛八大胡同捧京戏名旦,甚至在妻子临盆前夕大张旗鼓迎娶第三个姨奶奶进门,夫人赵依凡终于忍无可忍,当年年底即丢下尚在襁褓之中的幼子小帝,与小姑子黄家秀相偕远游——名义上是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二十六岁的少奶奶,两子之母,这样的身份!黄二爷气得很,也没面子得很,索性将北京的往事一笔勾销,阖家老小一股脑儿搬到上海去,远离了那班亲戚朋友,也就远离了议论和嘲笑。
依凡走的那天,是个阴雨天。从此黄二爷一生都憎恨阴雨天。
无奈到了上海之后,几乎一年四季都是这样的日子。淅沥迷蒙地,像一首冗长而单调的练习曲,无情无绪地从头弹到尾,欲断不断地,又从头再弹一遍,无情无绪地重新来过。
没有终了。
阴雨的日子里,黄二爷惟一可做的就只有吸烟,或者招一群酒肉朋友将屋子塞满,尽量弄得有声有色,使他忘记在北京的失败,忘记那件发生在同样的阴雨天里的不愉快的事。
那已经是六年前的事。
如今,太太回来了,可是战争依旧,一点儿也没有好转。黄二爷深深地叹息。
可是黄二奶奶赵依凡只有更叹。
依凡女士从出国后年龄就好像没有长过,非但如此,她的日月简直是往回走的,一年更比一年年轻,走的时候是个二十六岁的少妇,回来的时候倒像个双十年华的少女了。
美貌和学识都让她不能够再忍受黄家行尸走肉的隔绝生活,她不要再看到那成堆的锈迹斑斓散发着霉味儿的古董,不要看到那个来自八大胡同极力遮掩也仍旧掩不去一身风尘气的三姨太,更不要再看到那些不知什么动物骨头做成的骰子和沉重的樟木牌桌。她要挥散那朦胧不清的烟雾,要打碎那些半明不暗的烟灯,要冲破那种懒散陈旧的秩序,可是她采取的手段,却只是和丈夫一样,比拼着砸杯子,砸家具,结果砸碎的,只有自己已经濒临破裂的婚姻和儿女童年的幻想。
那简直是一个受到诅咒的噩梦,只有结束,没有醒来。
太阳轰隆隆地滚下山去,黄昏一点点地临近了。
书上的文字渐不清晰。连黄裳的声音也渐次朦胧起来。
“晴雯道:‘二爷送手帕子来给姑娘。’黛玉听了,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了,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
这是已经跳读到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赠帕。黄帝不解:“宝玉为什么要送旧手帕给林姑娘?”
“帕子是用来给林妹妹擦眼泪的。”
“为什么要送给林妹妹擦眼泪?”
“那是他的心意。”
“什么心意?”
“安慰林姑娘,让她不要哭。”
“林姑娘为什么要哭?”
“女孩子的眼泪总是多的,因为心事多。”
“什么心事?”
黄裳看着弟弟。八岁的女孩子和七岁的男孩,在心智上简直有天壤之隔。
她不再回答,也答不明白。好在黄帝也并不执著追问。姐弟俩就静静地在树下对坐,好像天地之间,只有这一小片树荫才是他们的庇护,才最安全可信。
晚霞还没有褪尽,然而星子已经迫不及待地从云层后一点点探出头来,月亮也有了一个浅浅的影子,可是没有光,好像那不是真正的月亮,而只是月亮的壳。或者,是月亮还在梳妆,而月影子只是不分明的铜镜,未待打磨。等月亮梳洗好了,转过头来,才可以真正看到她的光华。
许久,仍然是黄帝先打破沉默:“该亮灯了。”
负责各房灯火的小厮已经站在灯烛下等候,但是管家还没有喊号子,他们照例是不可以擅自行动的。
黄帝很喜欢看灯火齐明的一刹那,仿佛世界在忽然间就换了另一个样子,灯的开关一闪一合,就可以把黑夜重新变成白昼,这是颠倒乾坤的一项壮举,黄帝每晚最爱的游戏。
好容易看到管家胖胖的身体终于出现在大厅的门口了,黄帝立刻跑过去,牵着管家的衣角,挺直腰背,和着他的声音一式一样地高喊:“各、房、掌、灯——”
那是十分辉煌的一幕。仿佛声音本身具有某种魔力,未待落地,各房各院的灯忽然就齐刷刷地亮了,有明晃晃白得耀眼的电汽灯,也有宅门口悬着的写着“黄”字的大红绸布灯笼,同时花园草地上也东一簇西一组亮起幽幽的小灯泡,如同绿野仙踪里的童话世界。
黄帝笑起来,意犹未尽,又围着花园跑着喊了好几遍“各房掌灯”直到呛咳起来,才回到姐姐身旁站住。只有在这种时候,他才真正像一个七岁的男孩子,有着小男孩特有的淘气与稚气,除此以外,因为长年生病的缘故,他被大人要求着要安静守礼,温声慢语,整个就是一个瓷娃娃,轻拿轻放,慢条斯理。
紧随着亮灯之后的连锁反应,是另一件有关民生的更紧要的大事,黄帝毫不迟疑地想起来:“姐,我饿了。”
黄裳这时早已把自己挪到灯光明亮的甬道口,继续看红楼梦,听到问话,抬起眼不经意地说:“林妈等下会来找你的。”
林妈是弟弟的保姆,一个小脚伶仃的皖北乡下女人,这会儿正一声不出地贴在厨房墙上听壁脚。姐姐黄裳的保姆崔妈坐在她旁边捏团子,她略有点耳背,总是漏掉关键的句子,忍不住不时小声地问:“说什么呢?那位主儿说什么呢?”从她竖起的三个指头可以知道“那位主儿”指的是三姨太赛嫦娥。
林妈向后摇一摇头,示意崔妈放低声些,一边撇着嘴说:“还不是说那些?说二老爷娶她进门时答应过这个那个的,赖着不肯走呗。”
“啧啧!太太听着这些可不要气死?”
“都是老爷荒唐!要我说,那窑姐儿长得也不怎么样,早该撵出去了。进门这么多年也生不下一男半女,就想跟太太争?成天妖里妖调的,让人哪只眼睛看得上?看那走路的样子,就不像好东西。”林妈说着扭了两扭,夸张地模仿着三姨太的水蛇腰。
崔妈忍不住笑起来:“就是,比老爷新认的干女儿白小姐差远了,第一次见,我还以为是女学生呢。”
“什么干女儿,唬人呢,还不是嘻嘻,听说现在的上海小姐都时兴打扮作女学生的样子,说是客人给钱会格外大方。”
“啧啧,你这都是打哪儿听来的?”
“还用打哪儿听?老爷的那些客人,哪天来聊的不是这些?前儿个还商量着重办花国选美呢,说要捧白小姐做大总统。”
“嘘,这话可别让太太听见。”
“还怕听见?早都人人尽知了。他们两个坐马车,白小姐戴着长穗子纱帽儿,老爷挥着个司迪克,绕着整个外滩招摇,生怕人看不见。听说老爷还作了好多赞美那白小姐的诗发在报纸上,替她做宣传呢。”
“哟,那不是同在北京捧戏子时一样的?”
“你以为呢!也不要面孔!”
“不要面孔!”
“哼,有钱人的事!”
“有钱人!”
只有在这种时候,林妈和崔妈是亲密的,和谐的,志同道合的。主人的争吵让她们由衷地发出“有钱也不一定有幸福”的哲学感慨,当她们这样相对叹着谈着的时候,她们就成了两个哲人,天地间最心平气和宽容智慧的思想者。于是那些平日间小零小碎的矛盾和嫌隙都消失无踪了,她们空前地团结,肝胆相照,亲密无间,而且自觉责任重大,简直大到“天欲将降大任于斯人”因为那忙于争吵的夫妻俩无暇再顾及到孩子,这照顾幼童的重任便只有落到她们的头上,而她们,这两个天下间最正义善良的侠之大者,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并且,从心底里说,她们两个都是从北京老宅带过来的旧仆,打小儿看着姐弟俩长大的,对孩子的感情也的确比赵依凡还要来得亲切些。
通常总是崔妈先归于正题:“就苦了孩子,可怜,真可怜哪!”她嘴里说着的时候,手里一忽儿也不停下:将煮熟放凉的一锅糯米饭捏成一只只小团,再把肉糜放进米团里捏拢,等一下还要将这糯米肉团子放在蛋汁里滚过,再放进油锅里煎熟。这叫合肥丸子,是她的家乡菜,黄裳最爱吃了。
林妈应着:“就是,弟弟该饿了。光知道自己吵,孩子也不管,要不是幸亏了我们,早晚把儿子饿死。”她是家中惟一男孩的保姆,自觉要比女孩的保姆地位尊贵,因此即使是在推心置腹的时候,亦不忘话里话外时时提着“弟弟”两个字,似乎这样会加重自己的话的份量,显得更加名正言顺。
而那“幸亏了”她才没有“饿死”的弟弟已经“啪哒啪哒”地从外面跑了进来,小声要求着:“林妈,我饿了。”
“可怜,真可怜哪!”崔妈便又感慨一遍。而林妈顺手从她刚刚煮好的鸡蛋碗里取了一只蛋递给黄帝:“先拿这个吃着充充饥,饭一下下就好,告诉姐姐,今天咱们吃肉丸子。”
黄帝思索一下,得寸进尺:“有松子糖吃吗?”
林妈也思索一下,豪气地应承:“有,崔妈做丸子,我做松子糖。”
所谓“松子糖”就是将松子仁舂成粉,搀入冰糖屑,做法无疑比糯米肉丸子简单得多。黄府的规矩,二爷夫妻的饭和少爷小姐是分开开的,而少爷小姐的饭虽然同时开,却是分别做,由她同崔妈各管各事,但是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她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就是“听壁脚”而崔妈,也认为这特殊日子里的特殊分工理所当然,对林妈的自说自话丝毫不以为忤,反而很有兴致地,又叮嘱弟弟一句:“是你姐姐最爱吃的合肥丸子呀,问她高兴不?”
弟弟满足了,害羞地笑一笑,屁颠颠跑了出去,果真当成一件大事那样报告给姐姐:“崔妈说,她今天给你做丸子,你高兴吧?”
姐姐盯着天边一点点收敛消逝的晚霞和渐渐光明清润起来的月亮,眼神严肃,隔了一会儿,忽然很庄重地,发誓一般地说:“将来长大了,我会对崔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