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英雄的墓碑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北京聚会后,我到南京去,接待我的是四三班的同学章斐。我们在校即是好友,她个性爽朗、善良,从不用心机。她的父亲也是文化界人,所以我们生活态度和谈话内容也接近,她也是台湾开放探亲后最早写信给我的人。五十多年后首次相见,立刻可以相认。她仍是高高大大,乐观、稳妥的样子,似乎面对老年也有一种从容不迫的雍容。
回到南京,我怀着还乡的心情。第一天我们和四位班友午餐聚会,她们与我在南开的时候并不密切,所以无法深谈,人少,也没有唱歌。然后按着我的计划,我一个人去找以前宁海路的家。先找到三条巷宁海路,除了街名什么都不认识了。山西路小学挤在两栋旧楼房中间,几乎没有可称为操场的地方。鼓楼小学竟然距离我住的“假日饭店”只有百尺左右。我从它门口走过去走过来,没有看到那黯黑狭隘的一扇破门上挂的是我母校的校名!两旁小商店的招牌几乎遮住了它,我走进去,简直不能相信它会如此窄小简陋破旧。鼓楼小学在南京算是个有相当历史的小学,如果没有亲眼看到它如今的光景,绝不相信记忆与现实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一九三七年以前,曾是“黄金十年”的首都,曾有过恢宏建国计划的南京,全然不见踪影了。
第二天早上,章斐和她的老伴刘寿生来带我看看现在的南京。先去新建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门是大片黄沙铺地的前院,四周用石块刻着城区里名和死亡人数,宽阔厚重的平房里面是相关照片、资料。沉重的惨痛以最简朴的方式陈列人前。我至今也无法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如何走出那屋子的。
下一站我希望去看看中山陵。小时候,北方有客人来,父母常带我陪他们登上那走不完的石阶。但是,出租车抵达的时候,只见一堆杂树之间各种杂乱的小贩,没有看到石阶的进口,我下车站着往上看白色的陵墓,疏疏落落地有些人在石阶四面上下,没有一点肃穆气氛.。我突然很泄气,就不想上去了。回到车旁,想起昨晚看的南京地图,我问章斐知不知道有座航空烈士公墓也在紫金山里?她说知道,也曾想去看看,就问司机路程多远,能不能去?他说绕着山往南走,三十多里路,可以去,也愿意等着带我们回城。
车子在山路上绕行的时候,我好似在梦游境界,车停处,山路也宽阔起来,走进宽敞高昂的石头牌坊大门时。开始登上石阶,我仍疑似梦中。这是万万想不到的意外之旅直到迎面看到亭里立着国父孙中山所写“航空救国”的大石碑,才开始相信,这是真的了。再往上走,到了半山坡,是一大片白色的平台,中间树立巨大的石碑和两位穿着飞行衣的中美军人雕像,碑上写着:“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第一层坡地上是刻着七百多位美国烈士的浅色碑群,有些碑前有献上的花束(纪念册上说至今仍有后代由美国前来凭吊)。往上坡走,第二层是更大的一排排黑色大理石碑,刻的是三千多位中国空军烈士的名字,后面山壁上树木稀落,五月初的太阳照着,这一大片墓碑,并没有阴森肃杀之气。走完最高几层石阶时,我放开章斐牵着的手。静静地说,我要自己去找那块编号m的碑。丢北京前。张大飞的弟弟曾寄给我一本纪念碑的册子,说他的名字刻在那里。
那么这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事了。m号的碑上刻着二十个名字,他的那一栏,简单地写着:
张大飞上尉辽宁营口人一九一八年生一九四五年殉职
一个立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男子,以血肉之身殉国,二十六岁的生命就浓缩到碑上这一行字里了。是不是这一块碑、这一行字,能成为一种灵魂的归依?
这一日。五月的阳光照着七十五岁的我,温馨如他令我难忘的温和声音,到这里来,莫非也是他的引领?如一九四六年参加他殉身一周年纪念礼拜一样,并不全是一个意外?我坐在碑前小小石座许久,直到章斐带我下山,由玄武湖回城。玄武湖原是我必访之地,但此时将近日落,湖水灰黯,树色也渐难辨,童年往事全隐于暮色之中。
在那一排排巨大,没有个人生死特征的墓碑之间,我想起一九三六年冬天。在宁海路我家炉火前听他艰困地叙述他父亲被日本人酷刑烧死的悲励。那是我第一次明白我的爸爸为什么常常不在家,自从九一八事变以后,他回北方,在死亡边缘所做的工作:也明白了为什么在北平和天津,妈妈带着我不断地随着他改姓王,姓徐,姓张。我也才真正地明白了盖家小兄弟爸爸的头颅为什么挂在城门上!
踏上流亡第一段路程,由南京到汉口,中山中学高中部男生是我家共生死的旅伴。我重病的母亲和三个幼小的妹妹,全由他们抬的抬、抱的抱,得以登车上船。这些都不满二十岁的男孩,在生死存亡之际,长大成为保护者。船到汉口,学生队伍背着自卫的一百枝枪,被分派住在一所小学的大礼堂。十二月的夜晚,衣被不够御寒,日本飞机日夜来炸,城里、江边,炸弹焚烧昼夜不熄,他们之中年满十八岁的十多人过江去中央军校临时招生处报了名,张大飞报的是空军。他说,生命中,从此没有眼泪,只有战斗,只有保卫国家。
此后,他一心一意进入保护者的新天新地了。严格的入伍训练,由冬至夏,使他脱胎换骨,走路都得挺胸阔步。飞行教育开始之后,他又进入另一境界。他二十岁生日,写信给妈妈、哥哥和我,很兴奋地说他读了爱国志士高志航的传,决心更加努力精研技术,一定要考上驱逐机队,在天空迎战进犯的敌机,减少同胞的伤亡。“死了一个高志航,中国还有无数个高志航!”必须同时养成沉稳、机智、精准的判断能力,在空战中以极锐利的眼睛和极矫健的身手,驱逐、击落敌机才能生还。
那时年轻的我们多么崇拜飞驱逐战斗机的英雄啊!那种崇拜,只有那种年纪,在真正的战争中才有,纯洁诚恳,不需宣传,也无人嘲弄。常年在凄厉警报声中奔跑躲避的人们,对于能在天空击退死亡的英雄,除了崇拜,还有感谢和惭愧。更有强烈的亏欠感。当我们在地上奔跑躲避敌人的炸弹时,他们挺身而出,到太空去歼灭敌机。当我们在弦歌不辍的政策下受正规教育时,他们在骨岳血海中,有今天不知明天。
但是他信中一再地说,在他内心,英雄崇拜的歌颂更增强他精神的战斗。随军牧师的梦始终未曾破灭,一九四二年到美国受训时和科罗拉多州(colorado)基地的牧师长期共处,参加他们的聚会更增强了这个意念。回国在昆明基地参加当地的教会,得到他一生最温暖的主内平安。他后来大约也知道中国军队中
没有随军牧师这制度,但是这个愿望支撑着他。不在醇酒美人之中消磨,可以有个活下去的盼望,得到灵魂真正的救赎。他是第一个和我谈到灵魂的人,圣经。诗篇第二十三篇是祈求平安的名诗,但是他却诵念“使我灵魂苏醒”那一段。在我们那时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没有人提到灵魂的问题,终我一生,这是我阅读深切思考的问题。
在我母亲遗物中,我找到两张他升上尉和中尉的军装照,脸上是和硬挺军装不相衬的温熙的笑容,五十年来我在许多的战争纪念馆重寻他以生命柑殉的那个时代。
一九九八年他弟弟寄来河南信阳日报的报导,追述他殉身之处:“在一九四五年五月,确有一架飞机降落在西双河老街下面的河滩上,有很多人好奇前去观看,飞机一个翅膀向上,一个翅膀插在沙滩里。过了几日后。由上面派人把飞机卸了,用盐排顺河运到信阳。”
三千字的报导中,未有词组只字提到飞行员的遗体,飞机末起火,他尸身必尚完整,乡人将他葬于何处?五十多年来似已无人知道,永远也将无人知道,那曾经受尽家破人亡,颠沛流离之苦的灵魂,在信仰宗教之后只有十年生命中,由地面升至天上流浪,可曾真正找到灵魂的安歇?还是仍然漂泊在那片托身的土地上,血污游魂归不得?
收到这张信阳日报的深夜,市声喧嚣渐息,我取下他一九三七年临别相赠的圣经,似求指引,告诉我,在半世纪后我该怎么看他的一生,我的一生毫无阻隔地,一翻开竟是旧约传道书的第三章: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这一切似是我六十年来走过的路,在他的祝褥之下,如今已到了我“舍弃(生
命)有时”之时了。所以传道书终篇提醒我,幼年快乐的日子已过,现在衰败的日子已近;而我最爱读的是它对生命“舍弃有时”的象征:
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成黑暗,雨后云彩反回。杏树开花。蚌蜢成为重担,人所愿的也都废掉,因为人归他永远的家,吊丧的在街上往来。银炼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施灵的神。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我再次读它已是由南京归来,看到了黑色大理石上“张大飞”的名字。生辰和死亡的年月日,似乎有什么具体的协议。一些连记忆都隐埋在现实的日子里,渐渐地我能理智地归纳出圣经传的道是“智慧”人要从一切虚空之中觉悟,方是智慧。
张大飞的一生,在我心中。如同一朵曼花,在最黑暗的夜里绽放,迅速阖上,落地。那般灿烂洁净,那般无以言说的高贵。
北京聚会后,我到南京去,接待我的是四三班的同学章斐。我们在校即是好友,她个性爽朗、善良,从不用心机。她的父亲也是文化界人,所以我们生活态度和谈话内容也接近,她也是台湾开放探亲后最早写信给我的人。五十多年后首次相见,立刻可以相认。她仍是高高大大,乐观、稳妥的样子,似乎面对老年也有一种从容不迫的雍容。
回到南京,我怀着还乡的心情。第一天我们和四位班友午餐聚会,她们与我在南开的时候并不密切,所以无法深谈,人少,也没有唱歌。然后按着我的计划,我一个人去找以前宁海路的家。先找到三条巷宁海路,除了街名什么都不认识了。山西路小学挤在两栋旧楼房中间,几乎没有可称为操场的地方。鼓楼小学竟然距离我住的“假日饭店”只有百尺左右。我从它门口走过去走过来,没有看到那黯黑狭隘的一扇破门上挂的是我母校的校名!两旁小商店的招牌几乎遮住了它,我走进去,简直不能相信它会如此窄小简陋破旧。鼓楼小学在南京算是个有相当历史的小学,如果没有亲眼看到它如今的光景,绝不相信记忆与现实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一九三七年以前,曾是“黄金十年”的首都,曾有过恢宏建国计划的南京,全然不见踪影了。
第二天早上,章斐和她的老伴刘寿生来带我看看现在的南京。先去新建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门是大片黄沙铺地的前院,四周用石块刻着城区里名和死亡人数,宽阔厚重的平房里面是相关照片、资料。沉重的惨痛以最简朴的方式陈列人前。我至今也无法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如何走出那屋子的。
下一站我希望去看看中山陵。小时候,北方有客人来,父母常带我陪他们登上那走不完的石阶。但是,出租车抵达的时候,只见一堆杂树之间各种杂乱的小贩,没有看到石阶的进口,我下车站着往上看白色的陵墓,疏疏落落地有些人在石阶四面上下,没有一点肃穆气氛.。我突然很泄气,就不想上去了。回到车旁,想起昨晚看的南京地图,我问章斐知不知道有座航空烈士公墓也在紫金山里?她说知道,也曾想去看看,就问司机路程多远,能不能去?他说绕着山往南走,三十多里路,可以去,也愿意等着带我们回城。
车子在山路上绕行的时候,我好似在梦游境界,车停处,山路也宽阔起来,走进宽敞高昂的石头牌坊大门时。开始登上石阶,我仍疑似梦中。这是万万想不到的意外之旅直到迎面看到亭里立着国父孙中山所写“航空救国”的大石碑,才开始相信,这是真的了。再往上走,到了半山坡,是一大片白色的平台,中间树立巨大的石碑和两位穿着飞行衣的中美军人雕像,碑上写着:“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第一层坡地上是刻着七百多位美国烈士的浅色碑群,有些碑前有献上的花束(纪念册上说至今仍有后代由美国前来凭吊)。往上坡走,第二层是更大的一排排黑色大理石碑,刻的是三千多位中国空军烈士的名字,后面山壁上树木稀落,五月初的太阳照着,这一大片墓碑,并没有阴森肃杀之气。走完最高几层石阶时,我放开章斐牵着的手。静静地说,我要自己去找那块编号m的碑。丢北京前。张大飞的弟弟曾寄给我一本纪念碑的册子,说他的名字刻在那里。
那么这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事了。m号的碑上刻着二十个名字,他的那一栏,简单地写着:
张大飞上尉辽宁营口人一九一八年生一九四五年殉职
一个立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男子,以血肉之身殉国,二十六岁的生命就浓缩到碑上这一行字里了。是不是这一块碑、这一行字,能成为一种灵魂的归依?
这一日。五月的阳光照着七十五岁的我,温馨如他令我难忘的温和声音,到这里来,莫非也是他的引领?如一九四六年参加他殉身一周年纪念礼拜一样,并不全是一个意外?我坐在碑前小小石座许久,直到章斐带我下山,由玄武湖回城。玄武湖原是我必访之地,但此时将近日落,湖水灰黯,树色也渐难辨,童年往事全隐于暮色之中。
在那一排排巨大,没有个人生死特征的墓碑之间,我想起一九三六年冬天。在宁海路我家炉火前听他艰困地叙述他父亲被日本人酷刑烧死的悲励。那是我第一次明白我的爸爸为什么常常不在家,自从九一八事变以后,他回北方,在死亡边缘所做的工作:也明白了为什么在北平和天津,妈妈带着我不断地随着他改姓王,姓徐,姓张。我也才真正地明白了盖家小兄弟爸爸的头颅为什么挂在城门上!
踏上流亡第一段路程,由南京到汉口,中山中学高中部男生是我家共生死的旅伴。我重病的母亲和三个幼小的妹妹,全由他们抬的抬、抱的抱,得以登车上船。这些都不满二十岁的男孩,在生死存亡之际,长大成为保护者。船到汉口,学生队伍背着自卫的一百枝枪,被分派住在一所小学的大礼堂。十二月的夜晚,衣被不够御寒,日本飞机日夜来炸,城里、江边,炸弹焚烧昼夜不熄,他们之中年满十八岁的十多人过江去中央军校临时招生处报了名,张大飞报的是空军。他说,生命中,从此没有眼泪,只有战斗,只有保卫国家。
此后,他一心一意进入保护者的新天新地了。严格的入伍训练,由冬至夏,使他脱胎换骨,走路都得挺胸阔步。飞行教育开始之后,他又进入另一境界。他二十岁生日,写信给妈妈、哥哥和我,很兴奋地说他读了爱国志士高志航的传,决心更加努力精研技术,一定要考上驱逐机队,在天空迎战进犯的敌机,减少同胞的伤亡。“死了一个高志航,中国还有无数个高志航!”必须同时养成沉稳、机智、精准的判断能力,在空战中以极锐利的眼睛和极矫健的身手,驱逐、击落敌机才能生还。
那时年轻的我们多么崇拜飞驱逐战斗机的英雄啊!那种崇拜,只有那种年纪,在真正的战争中才有,纯洁诚恳,不需宣传,也无人嘲弄。常年在凄厉警报声中奔跑躲避的人们,对于能在天空击退死亡的英雄,除了崇拜,还有感谢和惭愧。更有强烈的亏欠感。当我们在地上奔跑躲避敌人的炸弹时,他们挺身而出,到太空去歼灭敌机。当我们在弦歌不辍的政策下受正规教育时,他们在骨岳血海中,有今天不知明天。
但是他信中一再地说,在他内心,英雄崇拜的歌颂更增强他精神的战斗。随军牧师的梦始终未曾破灭,一九四二年到美国受训时和科罗拉多州(colorado)基地的牧师长期共处,参加他们的聚会更增强了这个意念。回国在昆明基地参加当地的教会,得到他一生最温暖的主内平安。他后来大约也知道中国军队中
没有随军牧师这制度,但是这个愿望支撑着他。不在醇酒美人之中消磨,可以有个活下去的盼望,得到灵魂真正的救赎。他是第一个和我谈到灵魂的人,圣经。诗篇第二十三篇是祈求平安的名诗,但是他却诵念“使我灵魂苏醒”那一段。在我们那时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没有人提到灵魂的问题,终我一生,这是我阅读深切思考的问题。
在我母亲遗物中,我找到两张他升上尉和中尉的军装照,脸上是和硬挺军装不相衬的温熙的笑容,五十年来我在许多的战争纪念馆重寻他以生命柑殉的那个时代。
一九九八年他弟弟寄来河南信阳日报的报导,追述他殉身之处:“在一九四五年五月,确有一架飞机降落在西双河老街下面的河滩上,有很多人好奇前去观看,飞机一个翅膀向上,一个翅膀插在沙滩里。过了几日后。由上面派人把飞机卸了,用盐排顺河运到信阳。”
三千字的报导中,未有词组只字提到飞行员的遗体,飞机末起火,他尸身必尚完整,乡人将他葬于何处?五十多年来似已无人知道,永远也将无人知道,那曾经受尽家破人亡,颠沛流离之苦的灵魂,在信仰宗教之后只有十年生命中,由地面升至天上流浪,可曾真正找到灵魂的安歇?还是仍然漂泊在那片托身的土地上,血污游魂归不得?
收到这张信阳日报的深夜,市声喧嚣渐息,我取下他一九三七年临别相赠的圣经,似求指引,告诉我,在半世纪后我该怎么看他的一生,我的一生毫无阻隔地,一翻开竟是旧约传道书的第三章: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这一切似是我六十年来走过的路,在他的祝褥之下,如今已到了我“舍弃(生
命)有时”之时了。所以传道书终篇提醒我,幼年快乐的日子已过,现在衰败的日子已近;而我最爱读的是它对生命“舍弃有时”的象征:
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成黑暗,雨后云彩反回。杏树开花。蚌蜢成为重担,人所愿的也都废掉,因为人归他永远的家,吊丧的在街上往来。银炼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施灵的神。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我再次读它已是由南京归来,看到了黑色大理石上“张大飞”的名字。生辰和死亡的年月日,似乎有什么具体的协议。一些连记忆都隐埋在现实的日子里,渐渐地我能理智地归纳出圣经传的道是“智慧”人要从一切虚空之中觉悟,方是智慧。
张大飞的一生,在我心中。如同一朵曼花,在最黑暗的夜里绽放,迅速阖上,落地。那般灿烂洁净,那般无以言说的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