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小说网 > 掌家小闺女(下) > 第二十七章池鱼之殃

第二十七章池鱼之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样的日子熬了半个月,这日上午,当值的几个村人隔着木门正和陈家表兄闲话,赞起杨家大方,昨日的红烧肉就着白面馒头实在太香了,继而又猜测着午饭又有什么好菜。说的热闹的时候,冷不防有马车进了村,一到杨家庄园门前就跳下三四个衙役,最后居然扶了杨志出来。

    陈家表兄慌忙进去报信,杨柳儿、杨杏儿正忙着做饭,一听到杨志回来了,顾不得灶间还烧着火,急跑出去抱住大哥就哭了起来。

    吴金铃还在炕上躺着,许是心有灵犀,听到前院有动静也跟着跑了出去,看到多日不见的丈夫,连忙挤到杨志跟前也是抓了他的袖子不肯撒手。

    好不容易回到家,杨志红着眼睛,强忍着眼泪,连忙低声安抚媳妇和妹妹们。

    一家人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杨柳儿却是先回过神来,立即猜到钟家终于服了软,第一个收了眼泪瞪向站在马车旁的倒霉蛋。

    于师爷一脸尴尬,眼见杨家的小女儿目光灼灼地望过来,烧得他暗自咬牙。

    本以为杨家是个软柿子,哪里想得到他是一口咬到了石头,不说这次钟少爷要倒霉,怕是皇都都要掀起惊涛骇浪,而他这拍马屁的狗腿子说不定要第一个被扔出去抵罪,真是想想就冤枉,可如今别的都管不了,他只能先把杨家人安抚好,到时候许是能破财免灾。

    这般想着,他硬挤了一脸的笑凑到跟前同杨志拱手行礼“杨掌柜,这次的事实在是个误会,都怪这些不长眼的狗东西瞎了狗眼,您可千万别怪罪。我们老爷说了,日后定然亲自上门赔罪。如今正是秋收,耽搁不得,您看是不是派人早些把杨老爷他们请回来,状子也撤了,毕竟是山水乡亲,以后还要常来常往呢。”

    他这话说的好听,可惜别说杨家人,就是柳树沟村人都是撇嘴不屑。抓了人家扔监狱里受苦,最后轻飘飘一句误会就打发了,真是嘴皮子一碰,太过轻松容易了。

    杨志担惊受怕这么久,即便有魏春上下打点,总也不能宽心,这会一到家门口就有些撑不住了,他也不耐烦同于师爷多说,含糊应了两句就把人打发了。

    杨柳儿见马车走得没影了,赶紧让陈家表兄去连家大宅找家安,托他把杨志出狱的消息送到府城。如今两边消息不灵通,她也不知道上告的事进展如何,只能让二哥他们自己见机行事了,不过她猜测应是自家占了上风吧,这般想着,她也稍稍放了心,放大哥嫂子说私房话,转身进屋,继续张罗众人的吃喝。

    许是见到夫婿回来,而失去的孩儿又没见过面,到底伤心有限,吴金铃几乎立刻就好了起来。

    杨志倒头狠狠睡了一觉,醒了一边吃饭一边询问他进县衙之后的事。他在里面,虽然得了些关照,但消息不通,今日早晨突然被于师爷送回来,还猜测是不是谁去替自己说情了,待听完这几日的情况,他没想到竟是父亲冒着性命之忧去府城告状了。

    身为人子,不能孝顺老父,还连累他为自己舍命奔波,杨志恨不得立刻飞去府城,但抬头瞧瞧年幼的妹妹们还有病弱的媳妇,他狠狠咽回了眼泪,梳洗换衣后同陈家舅兄说了几句,末了又去村里再次向里正等长辈道谢。

    杨家终于有了男人顶门户,众人好似都安了心,不说杨柳儿姊妹每顿多吃几口饭,陈二舅偶尔也能回趟家,就是帮忙在庄园外巡守的村人偶尔也会说笑几句了,只不过,府城那里却好几日没有消息传来了。

    杨志暗地里差点急得冒火,每日都要跑去县城的连家和魏春的铺子问一问,可惜不管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没有半点音讯,就在杨志盘算着第二日赶去府城时,这一晚,杨诚等人踩着漫天红霞回来了。

    杨志看着从马车上抬下来的父亲,抢上前,双膝跪地就哭开了,杨杏儿、杨柳儿也是拉着父亲的手,稀哩哗啦的直掉眼泪。

    一脸憔悴的杨诚上前劝慰“大哥、大妹、小妹,阿爹没事,就是受了点轻伤,养几日”可说到一半自己也哽咽难言。

    想起当日赶去府城,亲眼见父亲满身鲜血的让人从府衙抬出来,那种撕心裂肺的疼,哪怕过了多日,每每一闭上眼,那画面就会浮现在他脑海,让他不敢阖上眼睛。

    若是他中了举,若是他做了官,若是他权倾天下,谁敢欺到杨家头上?谁敢杖责他的阿爹?

    杨山哪里舍得听儿女悲哭,挣扎着要抬起身,挨个摸着儿女的头顶,勉强笑着“你们哭什么,阿爹原先给官家挖水渠的时候还把腿划过半尺长的口子呢,这点小伤不碍事,过几日就好了。倒是你们在家没害怕吧?阿爹回来了,都别怕!”

    杨柳儿死死咬着嘴唇,低头蹭着父亲粗糙的大手,眼泪无声砸在黄土地上,溅起一个个泥花儿。

    只有渴过的人才知道水的甘甜,前世忍受太多的孤单漠视,没有人能理解她是多么珍惜家人的疼爱,这几日她担心的狠了,甚至抓着头发拚命想炸药的配方,若是父亲和兄长们有事,她也不活了,一定要炸翻钟家报仇雪恨!

    “好了,外边风凉,赶紧进屋去说话吧。”闻讯跑出来的程大娘眼见一家人哭成一团,也是抹着眼泪赶紧招呼,末了又喊了杨田“快去看看大妮,她在后院呢。”

    杨田也惦记着媳妇、孩子,拍打一通身上的灰土就奔去后面了,而杨志、杨诚抬起父亲,陈家舅兄护在一旁,众人簇拥着进了院子。

    杨柳儿抹了眼泪,下意识落后一步,扭头去寻连君轩,就见他站在马车的暗影里,眼神明明灭灭,不知为何让她有些心慌,于是赶紧喊道:“连大哥,快进来啊,我要做饭,赶紧帮我烧火!”

    一句话再平常不过的话,在将散未散的村人听来有些无礼,即便再熟悉,也没有抓了客人做活的道理,但连君轩的眼睛却立时亮了,应了一句就大步跟上去。

    魏春嘱咐两个车夫先行回城,明日一早再来接人,可一回头,望着一前一后走在青石甬路上的少男少女,忍不住叹了气

    红通通的灶火烧起来,热油烫着肉片的滋拉声响起,灶间很快就盈满了饭菜的香气。

    连君轩抬眼看了看忙碌的杨柳儿,与先前相较起来瘦了许多,脸色也更苍白,湖蓝色的挑线裙子因方才跪在地上而沾了点点黄土,惹得他心底狠狠抽痛,他沉默了半晌,想起她往日一边念叨一边替自己掖衣襟的模样,鼻子里又添了几分酸涩,终是开口问道:“你是不是猜到了?”

    杨柳儿拿着锅铲的手一顿,须臾,继续翻炒着芸豆和腊肉,低声应道:“只是觉得这祸事来的奇怪,我们杨家只是个小小庄户人家,恐怕还入不了那些人的眼,除了被迁怒!”

    闻言,连君轩头垂得更低,想起连强从皇都捎回的那些消息,他紧紧握住手里的树枝,猛然扔进火堆,眼见烧成灰烬才勉强提起一口气“是我连累了你们一家,若是你恼了,我以后就”他想说再也不来杨家,但唇舌却像粘了怪树的汁水,怎么也张不开。

    杨柳儿麻利的盛了菜,一边添水涮锅一边应道:“若我说不怪你,那是假的。毕竟我阿爹因为这事挨了板子,我嫂子没了孩子,我大哥也被下了狱,如今虽说都回来了,但其中凶险怕是说也说不完,出一点差错,许是我们杨家就家破人亡了。但先前你帮过我们家里很多忙,我相信我阿爹和兄姊都不是忘恩负义的人,再说坏人是坏人,你是你,不能把坏人的错都推到你身上。”

    “小妹说的对!”杨诚洗漱完了,正好走到灶间外,闻言也是出声应道:“师弟无需自责,回来路上我就想同你说了。你是你,连家是连家,我们家里得你帮扶许多,既然同富贵,当然也要共患难,至于那些欺了我杨家的人,总有一日我要亲手讨回来!”

    “师兄。”连君轩再也忍耐不住,起身抱住他哽咽难言。

    去年冬日里,他满皇都胡闹,博了个浪荡子的名号,就是为了逼着祖父答应他分家出门,长留甘沛,顺带也让那些把他视为眼中钉的人安心。

    他不抢不夺,只想娶心爱的女子过平凡又温暖的日子,可是这样卑微又渺小的愿望,那些人都不愿意成全,抬脚间就被踩得细碎!

    他到底欠了他们什么?他凭什么要这般容忍?他不服,不服!他要变强,他要权势加身,若是不能护着心爱的女子,不能护着亲近之人,他算什么汉子?

    像是知他此刻心中所想,杨诚抬手拍拍连君轩的肩膀,扭头望向门外暮色浓重的天空,另一手也紧紧握成了拳

    杨柳儿在一旁想起这些日子的煎熬焦急也是心酸,可她强忍着眼泪,嘻笑道:“好了,二哥你快去忙。连大哥还得帮我烧火呢,我再炒两个菜就开饭了!”

    连君轩和杨诚闻言也觉抱在一起有些别扭,赶紧分开来,不由尴尬的笑了。

    知道这两人许是有话要说,杨诚从善如流的离开,待灶间只剩他们二人后,连君轩蹲身烧火,随口好奇问道:“柳儿,你怎么想到要让魏春到处撒状纸?”

    杨柳儿还不知道其中原委,闻言就追问道:“怎么了,这办法管用?”

    “何止是管用,简直就是救命法宝。”连君轩也顾不得烧火,连珠炮似的把先前之事讲了一遍。

    他们赶着连家的马车一路奔去府城,路上车轴断裂耽搁了,等赶到府衙门前时已晚了大半日,杨山已在街上寻人写了状纸,敲响了鸣冤鼓。

    民告官,未接状纸之前就要先打三十杀威棒,两人眼睁睁看着杨山半身血淋淋躺在府衙门前。当下忍着心疼,摘了身上所有玉佩和荷包银钱打点差役,总算把人先抬去医馆,案子也拖到第二日开堂。

    当晚,魏春也赶到了,见未来岳父受伤也是怒发冲冠,雇了众多乞儿在城里各大酒楼、茶馆门口撒状纸。

    原本连君轩和杨诚还觉有些胡闹,生怕钟家狗急跳墙,结果当晚就有人找到客栈拜会,一亮身分,杨家人差点没喜疯了,来人居然是朝廷的巡风使!

    接下去的事情就简单多了,巡风使的职责就是闻风奏报,况且当今皇上又对世家的势大多有不满,钟家欺压百姓的奏折一递上去,就算最后查明有误,想必皇上也不介意借着这个由头敲山震虎一把,因此问清楚来由后,巡风使当晚就写了奏折,快马让人送去皇都。

    知府衙门本就是地头蛇,消息也灵通,这边巡风使刚同杨家人见面,那边府尹大人就变了脸色,一句身体不适就把钟管事连人带重礼都从后门送了出去。

    第二日升堂时待杨家人也极客气,惹得传唤而来的钟管事变了脸色,虽然他矢口否认强买杨家庄园,又反咬杨家讹诈不成,行凶伤人,依旧被扔下了大牢候审。

    没几日,皇都就有官文快马送到府衙,钟家恶奴打着主家旗号欺压百姓,按罪杖毙;甘沛县令管束下属不力,致使衙役为虎作伥,罚俸一年,以观后效。至于尽忠尽职的巡风使,因上报有功,调职回皇都。

    历时大半月,杨家终于保住家产,而钟家赔上一个管事的性命,不论是谁,看上去都是杨家胜利,但若不是杨山舍命告官、杨柳儿想起撒状纸,利用舆论这一招,以及杨诚和连君轩拿头上功名作保,更别说他们好运气的遇到巡风使,杨家这会许是被人家吃干抹净了。

    若说还有什么意外,就是那钟管事被杖毙时喊出的几句话,虽然语焉不详,但杨家人却也猜得出,这场祸事追根究柢是出自皇都那位连家大少爷的手笔。

    原因很简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连君轩是那座城门,而杨家就是被煮沸的鱼

    杨柳儿从头听到尾,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最后只能叹着气,拍了拍连君轩的肩膀“别想太多,都会好起来的。”

    连君轩点点头,低头往灶堂里又添了两根树枝,应得声音极轻

    若说苦难打击好似狂风暴雨,那少年的野心就是春日里的草芽,被践踏的越彻底就越长得旺盛。

    不说杨家这里雨过天晴,一家团聚,只说皇都这半个月来表面看去也是风平浪静,但暗地里的争斗交易从来没有片刻停止。

    发往甘陇府衙的一纸官文,每个字都是权力倾轧的结果。

    大将军府里,这一日午后也接了客人进门,钟尚书领着个青衣小帽的书童,端了一盒玉石棋子来找连老爷子下棋。

    两只老狐狸,黑白两色棋,落子如雨,不到半个时辰,连老爷子就吹胡子瞪眼的扔了棋子,恼道:“钟老头,这玩意有什么意思?不如选把刀剑,咱俩比划比划。”

    那花白胡子、身形痩小却脸色红润的钟尚书,笑咪咪的示意书童收了棋盘,末了端起绘了缠枝莲花纹的茶碗,兴致勃勃的赏玩了好半晌这才应道:“我一个文官,哪会舞什么刀剑?多少年的交情了,你也不嫌脸红。”

    连老爷子被老友呛了一句也不恼,朗声大笑道:“那你同我一个武人下棋,也是胜之不武。”

    “论起胜之不武,你们连家可不止你一个吧?”钟尚书慢悠悠喝了一口茶水,嘲讽道:“原本过年时,你家二小子惹得我家丫头到处追着跑,我还以为连家的三分毓秀灵气都被那小子占了。如今看来,你家大小子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啊,起码比我家那个还不知道被人当棋子使唤的蠢货要强的多。”许是想起这些时日的激流暗涌,钟尚书说话也不客气起来。

    听得这话,连老爷子不免有些尴尬,赶紧抬手,亲自给老友续茶,末了也是无奈道:“我家两个小畜生自小就不对盘,本来以为离的远了就相安无事,没想到唉!”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钟尚书也不是没听说过连家的那点破烂事,现在听到老友这么直白的承认了,心里多少也算消了一点气。

    “皇上对我们几家不满久矣,这次的事好在拦的及时,否则一旦拿到朝堂上,就算不会灭门,祖宗留下的基业怕是也保不住了。”

    连老爷子也是后怕,在心里把自家长孙骂了个狗血淋头。他若是整日吃喝玩乐、不学无术也罢,凭连家的功勋基业,护他一辈子足矣,可偏偏是个满肚子阴损的蠢蛋,一时照管不到就要闯下大祸。

    再想想自幼聪慧、文武都极有天赋的小孙子,他脸色更灰了三分。不说他怎么喜欢窝在西北,年前还跑回来求他去农家小户提亲,不遂心意就折腾得皇都鸡飞狗跳,沾了满身的恶名,明摆着是绝了他在皇都挑选姻亲的念头,真是让人又气又恨,再说谋划多年的事情也快要有结果了,到时候怕是更管不得他了。

    钟尚书眼见老友脸色越来越黯,心里多少有些同情,就道:“你摆这张苦瓜脸给谁看?我们钟家这次被咬块肥肉下去,我还没哭两声呢。泉州那边的总兵空缺,你也别握着了,明日我上奏折乞骸鼻,皇上想必会欢喜,趁机会给小辈们找个护身符吧。”

    连老爷子赶紧点头,正色应道:“我一会就写奏折,这事不管怎么说都是我们家的两个小畜生惹的祸。”

    钟尚书叹气“我家那个蠢货也是没长脑子,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还打算在朝堂里滚几年?找个机会也抽身出来吧。”

    闻言,连老爷子摆手“我还有桩心事未了,你先找找山清水秀的好去处,等我抽身之后就寻你下棋去。”

    “就你这臭棋篓子,你愿意我还嫌胜之不武呢,你还是舞你的刀剑吧!”

    两个老爷子都是哈哈大笑,末了说了几句闲话就散了。

    连老爷子送客回来后脸上就没了笑意,直接请了家法把刚刚从外面回来的长孙打得是哭爹喊娘。后又写了一封信交给一直在家里等着的连强,撵他连夜赶回甘沛,最后对着窗外的枯树长叹不语

    杨山的身子骨本就硬朗,这次挨了杀威棒,看着虽严重其实不过是皮肉伤,魏春和连君轩几乎是满县城淘换好的棒伤药,不过半个月杨山就能扶着炕沿走几步了,看得杨家上下都是大喜,而烧鸡面铺子的封条也早就撤了,杨志夫妻便回去忙活了。

    杨诚和连君轩也预备回书院苦读,杨柳儿瞧二哥连冬日的大袄都装进包裹,猜想不到过年是见不到人了,于是赶着做了许多耐放的肉酱之类,若兄长平日饿了也有碗肉酱面垫垫肚子,至于连君轩,以他闲不住的脾气,怕是十日半月就要跑回来一次,到时候再准备就好。

    可惜她这次却是料错了,两个立志要强大到足够护佑家人平安的少年,一头扎进学问里当真是两三月未见,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先前还热闹闹的庄园突然变得清静下来,还真有些让人觉得空落落。

    杨田回家后,听说他不在时,老娘和兄长居然欺上门来,很是恼怒,冲到杨家老宅大吵一通,可惜那些被杨老太太翻走的衣料和新木器早早被送去县城卖掉了,追也追不回来。

    杨田倒也不含糊,直接把那些东西顶了三年的养老银子,也就是说往后三年,杨老太太别想从他这里得到一粒麦子。

    听到这话,杨老太太气得跳脚大骂,但打也打不过,找人评理也没人说她好,最后只得日日在家咒骂不休。

    杨山听说这事也是气恼,末了劝着弟弟一家搬到自家大院过冬,窑洞虽然翻修过,但冬日住着还是有些冷,不若庄园里温暖。

    杨柳儿是个怕冷又懒散的,当初建庄园的时候,无论厢房正房都有一间铺了地龙,只要扔上几块炭火,屋子里就热得同春日没什么区别,可谓是过冬的绝好之地,杨田原本懒得折腾,可想到怀着身孕的媳妇也就应了下来。

    三进院子只有杨柳儿姊妹居住,正好把西厢房给杨田一家,程大娘住一头,杨田夫妇住一头,宽敞又方便。

    杨柳儿姊妹也欢喜有人作伴,正是一脸欢喜地擦抹灰尘,等着四叔回家搬行李的时候,先前送杨志回来的于师爷又上门了。

    于师爷不但带了两只沉重的红木箱子,更附上一百两的银票,直说是县老爷精心为杨家准备的赔礼,至于县老爷曾说过亲自上门的话却是半字未提。

    杨家虽然打赢了官司,出了一把锋头,但也不会蠢到当真要县令上门赔礼,不过含糊客套几句就罢了,令于师爷明显松了一口气,闲坐半刻就告辞回去了。

    杨山本想把厚礼退回去,却被杨柳儿抱住办膊,劝道:“阿爹,你这次受伤是因为县令为虎作偎,受他的赔礼本就应该。再说了,若咱家把这些东西退回去,县令说不定会以为咱家不满,以后再起什么坏心呢。”

    杨山琢磨着这话,想了想也有道理,不由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倒是杨杏儿太清楚小妹的脾气了,笑着瞪她道:“阿爹,你别看小妹说的好听,她怕是又财迷,舍不得这些东西了。”

    听到这话,众人都笑了起来,杨柳儿却是脸不红气不喘的承认“我就是财迷了,入我眼里的好东西,谁也别想拔出去!”

    “哈哈,这丫头真是掉钱眼里了!”众人笑得更厉害了,杨柳儿却是揣了银票,末了又蹲身把箱子大大敞开。

    不知是县令家里的布庄生意不好,积存了太多货底,还是采买的人同布庄有些关系,两只箱子装得全是满满当当的布料。三梭布、松江布等普通布料一箱,各色锦缎又占了一箱,从细棉布到厚实艳丽的蜀锦,无一不有。

    见此,男人们还罢了,可程大娘母女,外加杨杏儿都是兴致勃勃的围上前翻拣探看,杨柳儿倒是眼光奇准,手下飞快的把其中花色最好的两匹锦缎抱在怀里,脚下生风一般跑回自己屋子,将布锁进那口樟木箱子。

    见状,杨杏儿看得又好气又好笑,不明白小妹怎么就同秋日的松鼠一般,见到好的衣料和用物总要藏起一些。但她也不打算拦着,还是那句话,只要小妹不生病,别的都不算事。

    而杨杏儿也不是个吝啬的,再说这次家里遭难,四叔一家也跟着担惊受怕,就拣了一匹松花绿的绸缎给程大娘,又选了一匹宝蓝、一匹枣红的三梭布给了程大妮,这样细软的布料最适合给孩子做贴身衣衫了。

    程大娘和程大妮自然推拒不肯要,最后还是杨山发话才喜滋滋抱在怀里。

    杨柳儿回来又叽叽喳喳闹着姊姊要做两条炕被,末了又为招财进宝争取新垫子,自然又惹得杨杏儿牙痒痒,少不了一番唠叨。

    一时间,屋子里笑语欢声,倒把先前积攒下的那些阴霾彻底驱散了。

    正在这时,关五忽然在门外喊了一声,得了准声这才进来说话。原来是鸡场的小鸡都大了,留多少到明春下蛋,多少要送去铺子做烤鸡,这都要主家拿主意。

    这事杨柳儿早有计划,如今要等上一个月才下雪,到时再宰杀一半送去铺子,既不怕腐坏也方便大哥取用。剩下一半,除了过年各处走礼和自家吃用外,就都留着明年下蛋,若到时候生蛋不多,再宰杀了送铺子也不迟,反正自家有铺子,不愁销路就是了。

    关五得了主意,极有眼色的就要告辞,可末了好似突然想起什么事,又添了一句“这几日常有一个妇人在咱家庄园外边转悠,我问了两次,她又不说什么事,不知道是不是存了什么坏心?”

    杨山回来之后,村里帮忙守庄子的后生们就都撤了,杨志做人圆滑,每家又送了一条肉、两斤点心,惹得村人都说杨家厚道,因此平日无事都会到附近转悠几圈。

    听得这话,杨柳儿姊妹倒也没在意,不过嘱咐了一句“许是附近村子的乡亲吧,五叔多受累,平日盯着些就是了。”说话间,杨柳儿把桌子上盘里的几块点心包了给他。

    关五家的大儿子也有七八岁了,平日常跟着爹爹在鸡场做些小活计,杨家要给工钱,关五死活不要,杨柳儿姊妹就常送些吃食,算是补偿,关五没有拒绝,笑着接了点心回去了。

    程大娘娘俩去后院拾掇新住处,杨柳儿姊妹张罗午饭,谁也没有发现杨山听了关五的话,脸上添了几分焦急,偶尔还扶着门框伸头往院外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