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小说网 > 新中华再起 > 第三卷 中流砥柱 (50)一八五四年的秋天

第三卷 中流砥柱 (50)一八五四年的秋天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沈葆桢也是满脸感慨,回答的语气却是果断坚决:“自然,这是重筑华夏千年之基,沈某人何德何能,蒙玄著你如此看重如何还敢推托?便是这样,这里便是我沈葆桢一生事业所在!”

    张华轩闻言大乐,却也并不感觉奇怪,沈葆桢在福建船政任上时,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搞了南洋水师的根基,后来马尾一战全部被毁,第二却是办了求是堂等学院,培养了大量合格的船政技师,此人眼光与手腕都很杰出,在洋务派中又很务实,比张之洞之懂搞赔本的铁厂要强的多了,从他在福建的表现来看,在洋务运动中他算是首先知道人才重要性的大员,今日一谈,却果然不出张华轩的所料。

    当下算是敲定此事,那时候可没有什么严格的组织关系,沈葆桢只需巡抚与总督首肯,便可以直接留在淮安上任,以张华轩现在的势力与红的发紫的前程,江苏巡抚吉尔杭阿与两江总督怡良都是巴结讨好他还来不及,一个小小的江南道监察御史在张华轩的眼里是宝贝,在这两个满洲大员眼里,却实在是提不上把的小角色而已。

    校舍还在建造当中,淮军新军训练早就上了正轨,丁宝桢与阎敬铭等人也很得力,招收学生的榜文早就放满了两江各地,沈葆桢左右无事,自行先由浦口渡江,先到江南大营,然后去苏州拜见巡抚等人,到江南各地打个花狐哨后,再正式到张华轩这里上任搞求是学堂。

    淮安与淮北这段时间算是风平浪静了,北方的林凤祥与李开芳也算是穷途末路,没有援军被八旗与蒙古铁骑团团围住,虽然还在垂死挣扎,不过也只是拖延时间罢了。

    而在南方,咸丰四年初太平军的西征军主力从庐州和安庆等地出发,入江西,战湖北,屡败湘军,二克武昌,曾国藩水师全军覆灭后差点儿跳船自杀,胡林翼与荆州将军官文死守湖北一隅而已。

    而湘军背倚湖南,利用太平军在有了如上的战略优势后的错误,在六月至十一月这一段时间内,湘军迅速恢复元气,屡次击败太平军的林绍璋部与石凤魁部,在湘潭战役决定性的击败了太平军一部主力,保住了湖南,使得湖南最终成为湘军粮饷与人力补充的大本营,湘潭战役的失败,可以说是比北伐失败对天国未来命运的影响还要巨大――无他,因为自此之后,湘军将成为太平军的生死大敌。

    湘潭战役失败后,湘军与湖广总督杨霈一起合作,十一月上旬与杨霈联兵东进。十一月,湘军连陷大冶、兴国、鄂城、半壁山、富池口等地。杨霈在长江北岸则龟步前进,当湘军与太平军争战于半壁山、田家镇时,才侵驻黄州。

    当湘军侵占金口后,石风魁发现情势严重,派北王韦昌辉的侄儿韦以德从武昌赶 回天京禀报军情,引起了杨秀清的严重关注,命令燕王秦日纲巡查长江,锁守田家镇,构筑“坚固营盘,并造水城,在江心挽泊堵御。”又命东殿承宣涂镇兴将 在天京造一座,押送田家镇。秦日纲根据东王的指示,在半壁山与田家镇之间设置铁链、木城,形成一道坚强的拦江工事。东王杨秀清与燕王秦日纲企图以 单纯防御战术阻挡湘军的攻势,结果失败了。咸丰四年也就是一八五四年十一月底,曾国藩一方面命令湘军水师摧毁拦江工事,沿江直下,炮轰九江,同时调集陆师渡江而北,先后攻陷田家镇、黄梅等重要据点,秦日纲、陈玉成等退守安徽宿松等地。而在未来数月后,曾国藩可以集中水陆师围攻九江。西征军事大有岌发不可终日之势。

    造成如此严重局势的原因有两条,一则东王杨秀清权力欲太重,天国北伐他不及遥控,也因为曾天养与赖汉英等人执意南征,使得北伐失败,杨秀清极为震怒,如曾天养其实是当时天国最擅战的将领,他的虎头营精锐不可挡,连曾国藩也曾经称赞道:“曾天养其人是把好手,能打仗。”

    这样一员悍将,还有赖汉英等人资格之老,居然不曾封王,连侯爵的称号也没有一个,而北伐失败时杨秀清正病重,咸丰四年初的西征开始后,杨秀清大权独揽,西征军每一举一动,都要经过杨秀清的同意才能施行,前敌主帅是曾天养,他每次行动前都要向先西征军主帅石达开禀报,然后石达开再向杨秀清禀报,经东王同意再回复曾天养行动,公文往来旷日持久,往往耽搁军机,再加上石凤魁与林绍璋是两个庸材兼胆怯之辈,武昌先得后失后,石凤魁被杨秀清下令斩首,也为他的无能付出了代价。

    南方打的如火如荼,曾剃头的湘军终于崭露头角,与淮军一起,都被朝廷依重信赖,而两支强军都是汉人团练武装,虽然曾国藩在朝中根基更为厚重,门生故吏满天下,而且是理学大师儒家大佬,因为手里有湘军这样强悍的武装力量,还是开始被朝野侧目忌惮,而他的湘军打的越狠,占领的地盘越大,则受到的掣肘与猜忌也就越来越严重,就算是咸丰末年肃顺掌权,引曾国藩为朝外后援百般支持,曾国藩和他的湘军仍然受到严重的猜忌与怀疑,一直到曾国藩自散羽翼,将湘军彻底打乱解散,朝廷总算才是对他恢复了信任。

    封建宗法传统,并不是怀疑带兵统帅将领的人品,而只是怀疑他手中的实力!

    无疑,曾国藩的湘军杰出的表现将帮助淮军吸引不小的注意力,对于这一点张华轩当然没有任何的意见,他的淮军确实已经足够优秀,可以说,只要规模再扩大一倍,他就敢在中国横着走了,任何力量在他的淮军面前都将变成霁粉,而要想淮军继续扩大规模,然后打一场足以支持它的全面战争,就得先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内功。况且,除了清廷这个敌人外,张华轩也时刻不忘,就在几年之后,英法联军将会烧毁圆明园,将中华民族的无价瑰宝毁成了一片瓦砾,将无数先人的智慧结晶的宝贝一卷而空,张华轩绝对会倾尽全力,阻止这件百年国耻在自己手里再度发生!

    这样一来,太平军这两年内的锐意进取给清廷带来的莫大压力,还有湘军与江南江北两个大营,再加上胡林翼与官文等人的抵抗,将会给张华轩的发展带来充足的时间!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就到了咸丰四年的十一月,这个季节在苏北已经是初冬,随时都可能下雪。从十月开始,湘军转守为攻,正在江西与安徽交界与太平军打的热闹,而太平军这时候锐气十足,上下同心,眼看翻过年又是一番新动作,倒是唯有地处苏北的淮安府一片平静,不但没有那种兵荒马乱的乱世景象,反而是到处生机勃勃,一派繁忙模样。

    淮军经过一次招新,战兵由原本的一万一千人左右涨到了一万七千,再加上军中雇佣的长夫挑夫伙夫等杂工,这些人虽然是后勤,不过也穿上了淮军的军服,拿的军饷略少一点儿,也算极其优厚,这样淮军就有了宣宣赫赫整整两万的定额,这个数目已经极具规模,可以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开始不过四千人时,就先攻克虎门,镇海,后来战争规模扩大,英军也就从印度等地调来了一万二千人左右,就是这样一支万人规模的军队屡次击败清朝大军,沿江而上攻克了镇江,如果不是条约答成,南京也必不可保。

    当然,英军是依托了他们无敌的海军炮火,后勤保障也绝无问题,可问题是就算去掉了英国的海军支持,以当时清朝军队的素质,说起来是八十万人,其实根本无力调动十万人以上的集团做战,财力物力后勤协调将领与兵员素质都无法完成这种战役集结,几次大战,清军的数量也就是小猫两三只,结果在纯火器训练与做战方式都超过清军百年以上的英军面前,完全就是不对等做战,整个鸦片战争打完,英军也没有战死过几个人……

    道光皇帝后来为了遮羞,还曾经像模像样的询问过英国在哪儿,陆地可否到达,这也是当真搞笑,漫说英国不能陆地到达,就说英国当时是中国邻国,凭满清那点落后的军队和动员水平,想打人海战术都不够格,更别提两国军队在素质与装备上的差距了。

    如此一来,淮军现在的实力老实说如果卯足了劲一路打到北京,咸丰就非得避到热河去不可,甚至,可能是一路跑回东北老家。

    不过论起软实力,张华轩可就比大英帝国差的远了,军队素质还远远不及,参谋部招了十几个法军陆军军官和几个英军军官,条例与制度刚在建设当中,武器配备也只是当时列强军队中的普通水平,关键是淮安的工业化才刚刚开始,一切,还有待时间。

    而在张华轩心里,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从根本上解决军队的归属感问题!(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