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三佛缘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淑宁心中有些犹豫,这林夕通常是跟着四阿哥外出的,而且听母亲佟氏所言,四阿哥上次来房山别院,就带了他一起来。在这里看到他,会不会意味着某个人也在?
正想着,春燕突然问那小沙弥道:“小师父,你方才不是说,香客只能在塔林外围走走么?那边怎么有人?”那小沙弥一阵尴尬,吱吱唔唔地说不出话来。春燕正要再问,淑宁这时已眼尖地发现两个穿袈裟的老和尚陪着一个少年从林中转出,正往林夕那边走,便马上背过身子,对芳宁说:“大姐姐,我有些累了,这太阳怪晒的,不如回前头去吧。”
芳宁自然应承,一行人就此回到前面的大殿群中,那小沙弥行过礼先行告退了。春燕绞了绞帕子,跟上两步开口小声道:“两位姑娘,方才塔林里见过的那个人,好像有点眼熟我觉得似乎是四阿哥的侍卫,后面走过来的好像是四阿哥,要不要打声招呼?”
淑宁停下脚步,看了春燕一眼,对方马上低下头去。她想了想,对芳宁道:“大姐姐,不瞒你说,方才我的确看到四阿哥了,只是我想着现在不是小时候了,咱们是外臣之女,理应避嫌,这才想走人的。方才没先和姐姐商量,请你原谅。”
芳宁却不在意地笑笑:“这有什么,其实我也看见了,正想走呢,我没有那些心思,三妹妹不必放在心上。”两人相视一眼,都笑了。春燕咬咬唇,没再出声。
正要往供香客歇脚的殿房走去。姐妹俩忽然听到有人呼喊说“有人晕倒了”“快叫人来”然后就看到几个和尚纷纷往前面不远处的一个角落跑去。姐妹二人互相看了一眼,也跟上去看是怎么回事。却是方才同桌吃饭的那位老妇晕倒在院角的一棵树旁,几个和尚和小沙弥在旁边急得团团转。不知该如何是好,有几个香客在旁边窃窃私语,却无人上前查看。
芳宁小声说:“既然有缘同桌食,咱们不能袖手旁观。”淑宁点点头,便上前去查看。见那老妇面色发红,额上出了许多汗,碰碰她地手,却热得有些不同寻常,便猜是中暑了。
芳宁与春燕合力将那老妇扶到附近的厢房中,赶走闲人,敞开她领口的绊钮,让她稍稍歇口气,芳宁还借了把蒲扇给她扇风。淑宁则让和尚们去倒杯温茶来。若是有盐水更好,然后又出去找到跟来地家人,问他们要了些药油和消暑丹。回到厢房中来。待喂了盐水又擦了油之后,那老妇便醒过来了。见是芳宁与淑宁救了她。连声道谢,芳宁忙谦虚两句。又请她把淑宁拿来的消暑丹吃下去。
这时外头响起登登登地脚步声,闯进一个二十八九岁的男子,连声叫着:“额娘,额娘,您没事吧?”便冲了过来。芳宁连忙起身回避,淑宁见老妇有儿子照顾,便也向她告辞了。离开厢房时,她还听见那男子关心地询问母亲,以及母亲安慰儿子的话语。
出得外头,却看到芳宁呆呆地站着,有些黯然,回头看见淑宁,微微一笑:“咱们回去可好?”
路上芳宁心情一直有些低落,淑宁千方百计引她说话,才知道她只是看到别人母子关系融洽,感念自身罢了,便笑道:“大姐姐这些日子一直好好的,怎的又胡思乱想起来?瞧瞧这葱葱郁郁地山林美景,在这种地方,何必想那么多烦恼的事?”芳宁哑然失笑,也转而欣赏起道旁的风景来。
后来她们姐妹二人又到云居寺去过两回,毕竟那是离别院最近的一座大寺院了,但非常巧合地,她们两次都遇上了那位中暑的老妇人。彼此也算是认识了,交谈过后,她们得知那位老妇姓舒,也是京城人士,虽然是官家出身,但家道中落,所幸在云居寺附近还有些田产和几间屋子,勉强算是一座小庄,夏天里家中无事,便会到庄上住住,所以时不时地会到寺中参拜。
芳宁见她年纪大了,身体又不算康健,却要与寻常香客挤在一处,于心不忍,与淑宁商量过后,便请她到自家订的厢房里来,好歹免了烈日暴晒,又有茶水供应。那舒夫人也不推辞,道谢过后便大大方方地在房中落座。
这位舒夫人举手投足都十分斯文有礼,说话也很利落,极有大家风范。芳宁私底下与淑宁交谈时,曾为这位夫人如今的处境感到惋惜。淑宁倒觉得这位舒夫人虽然衣服朴素些,但戴的首饰倒不算差,家境应是小富,不过对方似乎对芳宁十分在意,不但时时看她,还常常问她些平日的爱好之类地事,让人感到有些古怪。我是转换场景的分割线
自从五月以来,三房一家以及芳宁就没再回过京城,用的便是“避暑”这个理由。但有些事毕竟是避不过去地,那便是老太太的周年祭礼。
芳宁跟着叔婶离开时,颇有些依依不舍,这两个多月着实是她有生以来最轻松地日子了,她在心中暗暗想着,不知祭礼过后,额娘可愿意让她再到这里住些日子?
回到伯爵府后,芳宁面貌气质上地改变让许多人都感到吃惊,那拉氏更是高兴不已。她的亲生女儿婉宁在举止礼仪上终于过关了,前几天带她回娘家时,连在礼仪规矩上最挑剔地娘家嫂子,也承认如今的婉宁已不愧大家闺秀之名。现在连芳宁都越来越有大家风范,她这个做额娘的实在很有面子。一时高兴之下,那拉氏叫人送了几块颜色花样比较素雅又适合年轻姑娘穿的衣料给芳宁,又添了两套银首饰。芳宁收下后,恭恭敬敬地向嫡母磕了头。
陈姨娘那头。不知是不是因为再度与亲生女儿分离了些时日,又或者是顾虑到正室对这个女儿的态度有了改变,她见到芳宁时。态度收敛了许多,只是在芳宁的婚事上仍忍不住嗦。芳宁心结已解了大半。所以对生母地埋怨并不太在意,但次数多了,便会怀念起在房山的清静日子来。
祭礼过后,芳宁趁着那拉氏某天高兴,提出想在房山多住些日子的请求。那拉氏本是不愿地。但想到家务依然沉重,婉宁虽礼仪上过了关,却仍要恶补女红与家务管理,自己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照顾芳宁,何况芳宁在房山地两个多月过得很好,便也勉强答应了,私底下却对佟氏多多请托,希望她想办法让芳宁再“俗家”一点。
当芳宁再度回到芷兰院时,只觉得浑身都轻松愉快。往藤椅上一坐,向后靠上淑宁特地给她做的靠垫,舒服得不想站起来了。
但当芳宁与淑宁再次打算出游礼佛时。事情有了变化。一直以来,淑宁陪堂姐外出的同时。并没有放下蔡先生那边的功课。为了不耽误进度,常常在夜间抽时间温习琴棋书画。而另一方面。家里人需要的针线活计并没有减少,所以淑宁经常要牺牲休息时间去赶工。一次两次还没什么,次数多了,她地身体难免会受到影响,因喝羊奶而渐渐圆起来的下巴,又尖回去了。
素馨与冬青两人很担心,私下商量过后,便悄悄报告了佟氏。佟氏十分愧疚,最近因为老太太周年祭以及采收果子莲子等事,她忙得团团转,竟然忽视了女儿。她把淑宁叫到跟前细看,果然瘦了些,还有黑眼圈,便郑重要求女儿暂时不要再出门了,连蔡先生那边的功课也要先放一放。
淑宁担心芳宁,佟氏却道:“你大姐姐年纪比你还大几岁呢,难道没你跟着,就会迷路了不成?况且现在与她刚来时不同,也算是熟门熟路了,又有许多下人跟着,有什么好担心的?”芳宁也在一旁应是,又自责没有发现妹妹的辛苦。淑宁忙道:“本就是我自己愿意的,怎能怪大姐姐?是我不想耽误功课,却又想出门玩,才会闹成这样。”
佟氏瞪了她一眼,笑着对芳宁道:“芳丫头别想太多了,这本就是淑丫头自找的,既要出门玩,又想功课做什么?她又不必去考课,何必做出那副勤奋的样子来?”淑宁听了,扁扁嘴,有些委屈。
佟氏又转头对小刘氏说:“虽然芳丫头一个人出门也不怕,但毕竟是年轻姑娘家,还是要有一位长辈带着比较好。不知妹妹可愿意辛苦几回?”小刘氏笑道:“自然愿意。其实当初本就应该是我带的,因我身上不好,才让两个孩子自己出门,现在我好了,还是交给我吧。正好慈云庵地姑子昨天来找我说话,说要请我去她们那里吃斋,干脆就到她们那儿去吧。”
后来芳宁几次出行,淑宁都没再参与了。她在家中休息了几日,又把精神养了回来。不过这些天她并没有听佟氏的话,停下蔡先生那边的功课。但可能是因为先前一直忙碌,现在闲下来倒不习惯了。正好,因科举日近,张保放了杨先生假,让他备考,贤宁和小宝地文课无人照管,淑宁便索性重新执起教鞭来,直把两个小子折腾得呜哇鬼叫,无比怀念起宽松仁慈又好欺负的杨先生。
却说那小刘氏带着芳宁出门礼佛,这小刘氏与芳宁地爱好有些不一样,虽然也有去大寺庙里听人讲经,但更喜欢去尼姑庵找姑子们说话,而去得最多地,就是离别院大概七八里地的那座慈云庵。那慈云庵虽说姑子们是出了名地貌丑,甚至还有两个身上有残疾,但庵里做的斋菜之美味却是远近闻名,连京城中的官家女眷,也有慕名而来的。那庵堂平日里香火不绝,但香客们十成里便有九成是冲斋饭而来。
芳宁跟着小刘氏去了两回,也喜欢上了那里的斋菜,甚至还与淑宁说起,不知能不能在家里试做一两道。淑宁认为她难得对佛经以外的佛家事物感兴趣,便鼓励她多去几回,横竖那里离家近,上门的又多是女客,就算没长辈带着也不怕。
芳宁却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怎么好意思常去?虽然府里和三婶都有给我月钱,但也熬不住三天两头地去,可若不添香油,我又实在没脸面去吃白食。”
这个问题倒是很好解决,小刘氏与那里的姑子相熟,常常托她们做些祈福的法事,每月都有孝敬。淑宁对佟氏说了几句,后者便在小刘氏付的钱的基础上,又添上几两,让她们为全家人祈福。那里的住持人品倒不错,说话也文雅风趣,不象某些尼姑那样令人讨厌,因此佟氏对于小刘氏时不时请她上门说话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芳宁没了后顾之忧,也常与小刘氏去那里吃斋了,便是经文上有什么不解之处,拿去问那里的姑子,倒也有两位年纪大些的,能为她作些解释,相较之下,比去云居寺听讲经更方便。
只是有一件事挺让人惊讶的,芳宁居然又碰上了那位舒夫人。舒夫人也是无意中听说慈云庵斋饭好的,便趁生日时带了儿子去尝,居然遇上了芳宁,后来更是常常在那里与她碰面。
见了几次后,芳宁便把这事告诉了淑宁,淑宁笑道:“看来大姐姐与那位舒夫人真真有缘,怎么就能总是碰上呢?大姐姐不是觉得她挺亲切的么?莫非你们前世是母女?”
芳宁听了,心中一动,脸上倒渗出淡淡的红晕来。
临近八月,张保收到好友周文山的来信,他被点了直隶学道,不日就要上任了。
(我想说,很多人都猜错了要不要去面壁?)
淑宁心中有些犹豫,这林夕通常是跟着四阿哥外出的,而且听母亲佟氏所言,四阿哥上次来房山别院,就带了他一起来。在这里看到他,会不会意味着某个人也在?
正想着,春燕突然问那小沙弥道:“小师父,你方才不是说,香客只能在塔林外围走走么?那边怎么有人?”那小沙弥一阵尴尬,吱吱唔唔地说不出话来。春燕正要再问,淑宁这时已眼尖地发现两个穿袈裟的老和尚陪着一个少年从林中转出,正往林夕那边走,便马上背过身子,对芳宁说:“大姐姐,我有些累了,这太阳怪晒的,不如回前头去吧。”
芳宁自然应承,一行人就此回到前面的大殿群中,那小沙弥行过礼先行告退了。春燕绞了绞帕子,跟上两步开口小声道:“两位姑娘,方才塔林里见过的那个人,好像有点眼熟我觉得似乎是四阿哥的侍卫,后面走过来的好像是四阿哥,要不要打声招呼?”
淑宁停下脚步,看了春燕一眼,对方马上低下头去。她想了想,对芳宁道:“大姐姐,不瞒你说,方才我的确看到四阿哥了,只是我想着现在不是小时候了,咱们是外臣之女,理应避嫌,这才想走人的。方才没先和姐姐商量,请你原谅。”
芳宁却不在意地笑笑:“这有什么,其实我也看见了,正想走呢,我没有那些心思,三妹妹不必放在心上。”两人相视一眼,都笑了。春燕咬咬唇,没再出声。
正要往供香客歇脚的殿房走去。姐妹俩忽然听到有人呼喊说“有人晕倒了”“快叫人来”然后就看到几个和尚纷纷往前面不远处的一个角落跑去。姐妹二人互相看了一眼,也跟上去看是怎么回事。却是方才同桌吃饭的那位老妇晕倒在院角的一棵树旁,几个和尚和小沙弥在旁边急得团团转。不知该如何是好,有几个香客在旁边窃窃私语,却无人上前查看。
芳宁小声说:“既然有缘同桌食,咱们不能袖手旁观。”淑宁点点头,便上前去查看。见那老妇面色发红,额上出了许多汗,碰碰她地手,却热得有些不同寻常,便猜是中暑了。
芳宁与春燕合力将那老妇扶到附近的厢房中,赶走闲人,敞开她领口的绊钮,让她稍稍歇口气,芳宁还借了把蒲扇给她扇风。淑宁则让和尚们去倒杯温茶来。若是有盐水更好,然后又出去找到跟来地家人,问他们要了些药油和消暑丹。回到厢房中来。待喂了盐水又擦了油之后,那老妇便醒过来了。见是芳宁与淑宁救了她。连声道谢,芳宁忙谦虚两句。又请她把淑宁拿来的消暑丹吃下去。
这时外头响起登登登地脚步声,闯进一个二十八九岁的男子,连声叫着:“额娘,额娘,您没事吧?”便冲了过来。芳宁连忙起身回避,淑宁见老妇有儿子照顾,便也向她告辞了。离开厢房时,她还听见那男子关心地询问母亲,以及母亲安慰儿子的话语。
出得外头,却看到芳宁呆呆地站着,有些黯然,回头看见淑宁,微微一笑:“咱们回去可好?”
路上芳宁心情一直有些低落,淑宁千方百计引她说话,才知道她只是看到别人母子关系融洽,感念自身罢了,便笑道:“大姐姐这些日子一直好好的,怎的又胡思乱想起来?瞧瞧这葱葱郁郁地山林美景,在这种地方,何必想那么多烦恼的事?”芳宁哑然失笑,也转而欣赏起道旁的风景来。
后来她们姐妹二人又到云居寺去过两回,毕竟那是离别院最近的一座大寺院了,但非常巧合地,她们两次都遇上了那位中暑的老妇人。彼此也算是认识了,交谈过后,她们得知那位老妇姓舒,也是京城人士,虽然是官家出身,但家道中落,所幸在云居寺附近还有些田产和几间屋子,勉强算是一座小庄,夏天里家中无事,便会到庄上住住,所以时不时地会到寺中参拜。
芳宁见她年纪大了,身体又不算康健,却要与寻常香客挤在一处,于心不忍,与淑宁商量过后,便请她到自家订的厢房里来,好歹免了烈日暴晒,又有茶水供应。那舒夫人也不推辞,道谢过后便大大方方地在房中落座。
这位舒夫人举手投足都十分斯文有礼,说话也很利落,极有大家风范。芳宁私底下与淑宁交谈时,曾为这位夫人如今的处境感到惋惜。淑宁倒觉得这位舒夫人虽然衣服朴素些,但戴的首饰倒不算差,家境应是小富,不过对方似乎对芳宁十分在意,不但时时看她,还常常问她些平日的爱好之类地事,让人感到有些古怪。我是转换场景的分割线
自从五月以来,三房一家以及芳宁就没再回过京城,用的便是“避暑”这个理由。但有些事毕竟是避不过去地,那便是老太太的周年祭礼。
芳宁跟着叔婶离开时,颇有些依依不舍,这两个多月着实是她有生以来最轻松地日子了,她在心中暗暗想着,不知祭礼过后,额娘可愿意让她再到这里住些日子?
回到伯爵府后,芳宁面貌气质上地改变让许多人都感到吃惊,那拉氏更是高兴不已。她的亲生女儿婉宁在举止礼仪上终于过关了,前几天带她回娘家时,连在礼仪规矩上最挑剔地娘家嫂子,也承认如今的婉宁已不愧大家闺秀之名。现在连芳宁都越来越有大家风范,她这个做额娘的实在很有面子。一时高兴之下,那拉氏叫人送了几块颜色花样比较素雅又适合年轻姑娘穿的衣料给芳宁,又添了两套银首饰。芳宁收下后,恭恭敬敬地向嫡母磕了头。
陈姨娘那头。不知是不是因为再度与亲生女儿分离了些时日,又或者是顾虑到正室对这个女儿的态度有了改变,她见到芳宁时。态度收敛了许多,只是在芳宁的婚事上仍忍不住嗦。芳宁心结已解了大半。所以对生母地埋怨并不太在意,但次数多了,便会怀念起在房山的清静日子来。
祭礼过后,芳宁趁着那拉氏某天高兴,提出想在房山多住些日子的请求。那拉氏本是不愿地。但想到家务依然沉重,婉宁虽礼仪上过了关,却仍要恶补女红与家务管理,自己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照顾芳宁,何况芳宁在房山地两个多月过得很好,便也勉强答应了,私底下却对佟氏多多请托,希望她想办法让芳宁再“俗家”一点。
当芳宁再度回到芷兰院时,只觉得浑身都轻松愉快。往藤椅上一坐,向后靠上淑宁特地给她做的靠垫,舒服得不想站起来了。
但当芳宁与淑宁再次打算出游礼佛时。事情有了变化。一直以来,淑宁陪堂姐外出的同时。并没有放下蔡先生那边的功课。为了不耽误进度,常常在夜间抽时间温习琴棋书画。而另一方面。家里人需要的针线活计并没有减少,所以淑宁经常要牺牲休息时间去赶工。一次两次还没什么,次数多了,她地身体难免会受到影响,因喝羊奶而渐渐圆起来的下巴,又尖回去了。
素馨与冬青两人很担心,私下商量过后,便悄悄报告了佟氏。佟氏十分愧疚,最近因为老太太周年祭以及采收果子莲子等事,她忙得团团转,竟然忽视了女儿。她把淑宁叫到跟前细看,果然瘦了些,还有黑眼圈,便郑重要求女儿暂时不要再出门了,连蔡先生那边的功课也要先放一放。
淑宁担心芳宁,佟氏却道:“你大姐姐年纪比你还大几岁呢,难道没你跟着,就会迷路了不成?况且现在与她刚来时不同,也算是熟门熟路了,又有许多下人跟着,有什么好担心的?”芳宁也在一旁应是,又自责没有发现妹妹的辛苦。淑宁忙道:“本就是我自己愿意的,怎能怪大姐姐?是我不想耽误功课,却又想出门玩,才会闹成这样。”
佟氏瞪了她一眼,笑着对芳宁道:“芳丫头别想太多了,这本就是淑丫头自找的,既要出门玩,又想功课做什么?她又不必去考课,何必做出那副勤奋的样子来?”淑宁听了,扁扁嘴,有些委屈。
佟氏又转头对小刘氏说:“虽然芳丫头一个人出门也不怕,但毕竟是年轻姑娘家,还是要有一位长辈带着比较好。不知妹妹可愿意辛苦几回?”小刘氏笑道:“自然愿意。其实当初本就应该是我带的,因我身上不好,才让两个孩子自己出门,现在我好了,还是交给我吧。正好慈云庵地姑子昨天来找我说话,说要请我去她们那里吃斋,干脆就到她们那儿去吧。”
后来芳宁几次出行,淑宁都没再参与了。她在家中休息了几日,又把精神养了回来。不过这些天她并没有听佟氏的话,停下蔡先生那边的功课。但可能是因为先前一直忙碌,现在闲下来倒不习惯了。正好,因科举日近,张保放了杨先生假,让他备考,贤宁和小宝地文课无人照管,淑宁便索性重新执起教鞭来,直把两个小子折腾得呜哇鬼叫,无比怀念起宽松仁慈又好欺负的杨先生。
却说那小刘氏带着芳宁出门礼佛,这小刘氏与芳宁地爱好有些不一样,虽然也有去大寺庙里听人讲经,但更喜欢去尼姑庵找姑子们说话,而去得最多地,就是离别院大概七八里地的那座慈云庵。那慈云庵虽说姑子们是出了名地貌丑,甚至还有两个身上有残疾,但庵里做的斋菜之美味却是远近闻名,连京城中的官家女眷,也有慕名而来的。那庵堂平日里香火不绝,但香客们十成里便有九成是冲斋饭而来。
芳宁跟着小刘氏去了两回,也喜欢上了那里的斋菜,甚至还与淑宁说起,不知能不能在家里试做一两道。淑宁认为她难得对佛经以外的佛家事物感兴趣,便鼓励她多去几回,横竖那里离家近,上门的又多是女客,就算没长辈带着也不怕。
芳宁却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怎么好意思常去?虽然府里和三婶都有给我月钱,但也熬不住三天两头地去,可若不添香油,我又实在没脸面去吃白食。”
这个问题倒是很好解决,小刘氏与那里的姑子相熟,常常托她们做些祈福的法事,每月都有孝敬。淑宁对佟氏说了几句,后者便在小刘氏付的钱的基础上,又添上几两,让她们为全家人祈福。那里的住持人品倒不错,说话也文雅风趣,不象某些尼姑那样令人讨厌,因此佟氏对于小刘氏时不时请她上门说话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芳宁没了后顾之忧,也常与小刘氏去那里吃斋了,便是经文上有什么不解之处,拿去问那里的姑子,倒也有两位年纪大些的,能为她作些解释,相较之下,比去云居寺听讲经更方便。
只是有一件事挺让人惊讶的,芳宁居然又碰上了那位舒夫人。舒夫人也是无意中听说慈云庵斋饭好的,便趁生日时带了儿子去尝,居然遇上了芳宁,后来更是常常在那里与她碰面。
见了几次后,芳宁便把这事告诉了淑宁,淑宁笑道:“看来大姐姐与那位舒夫人真真有缘,怎么就能总是碰上呢?大姐姐不是觉得她挺亲切的么?莫非你们前世是母女?”
芳宁听了,心中一动,脸上倒渗出淡淡的红晕来。
临近八月,张保收到好友周文山的来信,他被点了直隶学道,不日就要上任了。
(我想说,很多人都猜错了要不要去面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