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们这儿有句俗话:叫“哑佬吃苦瓜。”那意思是再明白不过了,即“吃了苦还说不出来。”
苦瓜现在到处都有。可是十年前,我们这儿还见不到真正的苦瓜,连“苦瓜”的概念还非常模糊。
顾名思义,苦瓜当是苦的瓜也。然怎么个苦法?这瓜是圆的?长的?扁的?那颜色是红的?黄的?绿的?什么样的藤秧?什么样的花叶?什么样的皮、瓤?每只大小、重量几何?
后来我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我被汪先生的精深、渊博所震慑,又被他的为文之道所折服,恭敬之余,便有了些许恶作剧念头:什么时候也抓住点汪先生的什么?——我小时候常常因为这种恶作剧而被老师臭骂一通。及至看到汪先生的 “温州话我一句也听不懂”好像终于抓到汪先生的短处一样,我竟忍俊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再说苦瓜。汪先生在文章里说:苦瓜就是他们家乡的癞葡萄。然何谓癞葡萄?是癞痢头般的葡萄么?我竟是越发的糊涂了。
我有个娘家侄儿在湖北当兵。今冬探亲时到我家做客,我问他见没见过苦瓜,苦瓜到底是什么?侄儿道:苦瓜就是我们温州的红瓤!部队里常常一车一车地拉了炒菜吃。我儿子接茬道:那就是我们台州的荔枝瓜了。
真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了。
小时候,我家里很穷,一年到头,也难得有块糖可以在嘴里含含的。家里有个菜园子,秋冬种菜,春夏种瓜。瓜的种类颇多,南瓜、丝瓜、冬瓜、蒲瓜、黄瓜;但不种甜瓜和西瓜,大人们认为吃甜瓜和西瓜是奢侈——穷家的一切都得好好划算的。这些瓜菜,是大人们的财产,而唯有这红瓤——荔枝瓜,却是孩子们的专利。初春,往菜园门口丢几颗瓜籽儿——大人们不许将荔枝瓜种在菜园深处,怕孩子们进进出出踩坏了别的瓜菜。
天底下再也找不出比荔枝瓜更美的瓜籽了:厚厚的,龟背形,浅黄的底色,双面用金线镂着精致的图案和花纹,完全是一件艺术品。
瓜籽入土没几天,就顶出两瓣肉肉的绿芽来,再两天,便抽出第一片叶子,那叶子的模样,就像小孩子伸开的巴掌;再连续长出几片叶子,就是亭亭玉立的瓜秧了。瓜秧淡淡绿绿,纤纤细细,却日长夜高。我顺手捡了根男孩们丢弃的马——小竹竿,在瓜秧旁边一插,藤秧便顺着竹竿儿爬上来了。再搓一根比灯芯也粗不了多少、歪歪扭扭的草绳,一头系在竹竿上,一头牵向或篱笆、或窗户、或一棵什么树;那瓜秧便热热闹闹地长开了。鸡啄啄,脚踩踩,那瓜秧绝对不死的,——死了可怎么向孩子们交代呀?
开花了,小巧巧的,金灿灿的。雌花底下带个瓜儿,谷粒般大,但已见一身隐隐的疙瘩。荔枝瓜儿一天天的长大,我们给它的瓜秧浇浇肥水,它便越发长得起劲,直长到孩子的拳头那么大,大人的拳头那么大,两个大人拳头接起来那么大,像纺得极满的纱锤子,只是碧绿碧绿的罢了。
“这个时候摘下来,炒它的厚皮吃,就是苦瓜了。”我侄儿说。
可当年我们温州人不吃苦瓜。我们耐心地等着,等着这瓜皮泛白,变黄,从下向上变作金红,红得热烈,红得辉煌,然后摘下来吃它的瓤。那瓤血红血红的,常见形容某些浓妆艳抹女人的嘴唇“跟血瓤子似的”大概就是指这红红的瓜瓤了。
瓜瓤是甜的,并不十分甜;但对于没有任何零食的童年,无疑是一份享受了。
摘瓜务必在半红半黄的时候。你若让它在藤秧上熟红透了,它也许会出其不意地裂掉,瓜皮像钟般吊在枝头,那红红甜甜的瓤可全掉在泥里,化作一堆遗憾,常常招引来一大堆黑色的大头蚂蚁,辛勤地搬运着。
就那么一两棵荔枝瓜(大人们一般不让多种),有时一天能挂出五六只待摘的瓜来。我们站在藤蔓下边,反复数着,计划着那一只送表妹,哪一只送邻居,穷陋的童年便添出许多美好来。
“高高枝头一个盒,打开十八粒”(温州话“盒”“粒”同韵)。这是家乡的一个谜,猜的就是这红瓢。吃荔枝瓜,男孩们一掰两半,然后伸出长舌头叼着吃,或用手指勾出来吃,吃个满脸鲜血淋漓。女孩们则用小刀在顶部切下一个盖儿来,然后用小匙舀出瓤来,弟弟一粒,妹妹一粒,还数着数儿,大个的红瓤,早就超过了十八粒,我记得吃过一只三十二粒的。估其重量,大约有斤把重吧。
近些年,我们这儿的人也从外地引进苦瓜吃,说这东西清凉解毒,降压抗癌。我虽然没有买来做过,却在请吃的饭桌上尝过,那味道确是苦,但苦得清口。
再说说这瓜名。我想,苦瓜,是取其皮肉之味也;红瓤,是取其瓤色之红也;荔枝瓜,是取其外形疙疙瘩瘩似荔枝也;唯癞葡萄,癞是癞,然葡萄何似也?所以,我认为汪曾祺先生家乡的叫法最不准确,我又要笑了。
我们国家之大,语言之丰富,叫人叹为观止,这小小荔枝瓜,还有多少种名字呢?
我们这儿有句俗话:叫“哑佬吃苦瓜。”那意思是再明白不过了,即“吃了苦还说不出来。”
苦瓜现在到处都有。可是十年前,我们这儿还见不到真正的苦瓜,连“苦瓜”的概念还非常模糊。
顾名思义,苦瓜当是苦的瓜也。然怎么个苦法?这瓜是圆的?长的?扁的?那颜色是红的?黄的?绿的?什么样的藤秧?什么样的花叶?什么样的皮、瓤?每只大小、重量几何?
后来我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我被汪先生的精深、渊博所震慑,又被他的为文之道所折服,恭敬之余,便有了些许恶作剧念头:什么时候也抓住点汪先生的什么?——我小时候常常因为这种恶作剧而被老师臭骂一通。及至看到汪先生的 “温州话我一句也听不懂”好像终于抓到汪先生的短处一样,我竟忍俊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再说苦瓜。汪先生在文章里说:苦瓜就是他们家乡的癞葡萄。然何谓癞葡萄?是癞痢头般的葡萄么?我竟是越发的糊涂了。
我有个娘家侄儿在湖北当兵。今冬探亲时到我家做客,我问他见没见过苦瓜,苦瓜到底是什么?侄儿道:苦瓜就是我们温州的红瓤!部队里常常一车一车地拉了炒菜吃。我儿子接茬道:那就是我们台州的荔枝瓜了。
真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了。
小时候,我家里很穷,一年到头,也难得有块糖可以在嘴里含含的。家里有个菜园子,秋冬种菜,春夏种瓜。瓜的种类颇多,南瓜、丝瓜、冬瓜、蒲瓜、黄瓜;但不种甜瓜和西瓜,大人们认为吃甜瓜和西瓜是奢侈——穷家的一切都得好好划算的。这些瓜菜,是大人们的财产,而唯有这红瓤——荔枝瓜,却是孩子们的专利。初春,往菜园门口丢几颗瓜籽儿——大人们不许将荔枝瓜种在菜园深处,怕孩子们进进出出踩坏了别的瓜菜。
天底下再也找不出比荔枝瓜更美的瓜籽了:厚厚的,龟背形,浅黄的底色,双面用金线镂着精致的图案和花纹,完全是一件艺术品。
瓜籽入土没几天,就顶出两瓣肉肉的绿芽来,再两天,便抽出第一片叶子,那叶子的模样,就像小孩子伸开的巴掌;再连续长出几片叶子,就是亭亭玉立的瓜秧了。瓜秧淡淡绿绿,纤纤细细,却日长夜高。我顺手捡了根男孩们丢弃的马——小竹竿,在瓜秧旁边一插,藤秧便顺着竹竿儿爬上来了。再搓一根比灯芯也粗不了多少、歪歪扭扭的草绳,一头系在竹竿上,一头牵向或篱笆、或窗户、或一棵什么树;那瓜秧便热热闹闹地长开了。鸡啄啄,脚踩踩,那瓜秧绝对不死的,——死了可怎么向孩子们交代呀?
开花了,小巧巧的,金灿灿的。雌花底下带个瓜儿,谷粒般大,但已见一身隐隐的疙瘩。荔枝瓜儿一天天的长大,我们给它的瓜秧浇浇肥水,它便越发长得起劲,直长到孩子的拳头那么大,大人的拳头那么大,两个大人拳头接起来那么大,像纺得极满的纱锤子,只是碧绿碧绿的罢了。
“这个时候摘下来,炒它的厚皮吃,就是苦瓜了。”我侄儿说。
可当年我们温州人不吃苦瓜。我们耐心地等着,等着这瓜皮泛白,变黄,从下向上变作金红,红得热烈,红得辉煌,然后摘下来吃它的瓤。那瓤血红血红的,常见形容某些浓妆艳抹女人的嘴唇“跟血瓤子似的”大概就是指这红红的瓜瓤了。
瓜瓤是甜的,并不十分甜;但对于没有任何零食的童年,无疑是一份享受了。
摘瓜务必在半红半黄的时候。你若让它在藤秧上熟红透了,它也许会出其不意地裂掉,瓜皮像钟般吊在枝头,那红红甜甜的瓤可全掉在泥里,化作一堆遗憾,常常招引来一大堆黑色的大头蚂蚁,辛勤地搬运着。
就那么一两棵荔枝瓜(大人们一般不让多种),有时一天能挂出五六只待摘的瓜来。我们站在藤蔓下边,反复数着,计划着那一只送表妹,哪一只送邻居,穷陋的童年便添出许多美好来。
“高高枝头一个盒,打开十八粒”(温州话“盒”“粒”同韵)。这是家乡的一个谜,猜的就是这红瓢。吃荔枝瓜,男孩们一掰两半,然后伸出长舌头叼着吃,或用手指勾出来吃,吃个满脸鲜血淋漓。女孩们则用小刀在顶部切下一个盖儿来,然后用小匙舀出瓤来,弟弟一粒,妹妹一粒,还数着数儿,大个的红瓤,早就超过了十八粒,我记得吃过一只三十二粒的。估其重量,大约有斤把重吧。
近些年,我们这儿的人也从外地引进苦瓜吃,说这东西清凉解毒,降压抗癌。我虽然没有买来做过,却在请吃的饭桌上尝过,那味道确是苦,但苦得清口。
再说说这瓜名。我想,苦瓜,是取其皮肉之味也;红瓤,是取其瓤色之红也;荔枝瓜,是取其外形疙疙瘩瘩似荔枝也;唯癞葡萄,癞是癞,然葡萄何似也?所以,我认为汪曾祺先生家乡的叫法最不准确,我又要笑了。
我们国家之大,语言之丰富,叫人叹为观止,这小小荔枝瓜,还有多少种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