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赵过!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听完桑弘羊的话,刘进却沉默了起来。
在他看来,这属于公器私用。
年轻的大汉皇长孙,正义感十足,正想着该如何拒绝时,张越已经抢先说道:“桑都尉为殿下举才,真是公忠体国,正好新丰县尚缺一个计吏,若均输令丞不嫌弃,可以屈尊之……”
刘进抬头,看着张越,出于对张越的信任和尊重,他勉强露出一个笑容,道:“张侍中所言正合孤意……”
桑弘羊听了,脸上都笑出花来了。
桑钧是他诸子之中,最成器的一个,也是最有希望在未来继承他的衣钵,继续执掌大司农的人。
但……
桑弘羊同样很明白,汉室为官,很多时候,不是讲能力,靠政绩的。
那只是一个参考方案。
与皇室关系,特别是当政者的关系的远近亲疏,在很多时候直接决定了九卿人选。
尤其是大司农,执掌天下财权,敏感至极。
任何人当了天子,都只会在这个位置上放自己的亲信。
而其他人再有才干,也只能靠边站。
道理很简单——皇帝不可能让握着钱袋子的人不听话。
所以,他一直想将桑钧塞到当朝太子据的身边去,哪怕是当个打酱油的宾客。
然而,太子据却一直排斥和抵触他。
这让他很尴尬。
现在,终于是大愿得偿。
虽然,桑钧去的只是皇长孙身边。
但,总有一天,皇长孙会变成皇太子。
最关键的是——太子据未来即使登基,恐怕也坐不了几年天下。
太子今年都已经将近四十岁了。
汉家历代天子,除当今与高帝外,谁活过五十了?
桑弘羊高兴了,自然什么事情都好说。
他立刻拜道:“未知殿下,看中了大司农衙门之中何人?”
刘进听了,看向张越,道:“张侍中请说吧……”
桑弘羊闻言,终于对张越重视起来。
从接触长孙到现在,长孙几乎是事事都听这个年轻侍中的。
甚至方才,都是这个侍中说话,长孙才认可了自己的推荐。
换而言之……
“这又是一个晁错吗?”桑弘羊在心里琢磨着。
当初,先帝时的重臣晁错,就是从先帝潜邸之时,就一直侍奉左右,拾遗补缺,君臣关系极为亲密,甚至一度言听计从。
要不是晁错削藩太急,逼反了吴楚七国,他必定是能拜相的!
想到这里,桑弘羊对于眼前那个年轻人的态度,就完全改观了。
这必定是一个未来的潜力新星啊!
应该予以投资!
想到这里,桑弘羊就转身,对张越道:“侍中可有人选了?”
张越闻言,笑道:“下官久闻大司农衙门藏龙卧虎,人才济济,愿请明公取关中农监各官名录一观……”
桑弘羊闻言,在心里面为张越的决定点了个赞。
汉室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的兴衰,决定了地方本身的兴衰。
“去取农监的名册来……”桑弘羊转身,对一个官吏吩咐道。
“诺!”对方领命而去,不多时,就带着几个官吏,挑着几个大箱子进来。
“关中诸农长、护粟校尉、保粟都尉及地方力田名册皆在此!”桑弘羊笑着对张越道:“侍中尽管挑选!”
张越听了,笑道:“多谢桑公!”
大汉帝国,是一个无比重视农业的社会。
从高帝开始,地方上就广设了各种‘农长’,几乎每一个亭里都有一个。
这些人都是当地最会种田的种田能手。
由他们负责指导百姓耕作,传播技术,并督促百姓按照时令进行生产生活。
到了太宗时,对于地方上的种田能手们,国家更是无比重视。
察举制度之中,就有着‘力田’的选项。
只要你会种田,而且能多打粮食。
那么就能有官做。
这个官就是农稷官。
是故,汉室拥有规模庞大的农稷官。
这些农稷官的地位虽然很低,绝大多数,都属于斗食,也就是临时工。
但只要做得好,升迁起来,速度还是很快的。
即使不得升迁,有着官方身份在身,也可以享有很多优待。
譬如减免徭役、田税,免除一定的口赋。
张越眼前的这几大箱子的竹简,就是起码两三千的农稷官。
若是旁人,想要从数量如此之多的人里去挑选人才,恐怕得花上三五年时间,才能选到合适的人选。
桑弘羊都已经做好了,帮张越去掉一些错误答案的准备。
但……
他还没得及开口,张越就已经走到那些箱子前,对左右问道:“敢问岐山原的农稷官名册是哪些?”
从史书记载,目标人物在早年一直活跃在关中西部的岐山原一带。
两个官吏闻言,看了看桑弘羊,得到后者的同意后,立刻从箱子里翻出几卷竹简,递给张越,拜道:“此乃岐山原诸农稷官名册……”
张越接过来,道了声谢,将打开竹简,快速的阅览起来。
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郁夷县护粟都尉赵过……”他放下竹简,对桑弘羊拜道:“还望都尉将此人割爱,并派员前往岐山原,将之带来长安!”
桑弘羊闻言,微微皱了皱眉头。
赵过?
这个名字,他连听也没有听说过。
倒是农监阳新听了,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张越。
这赵过是他麾下最能干的农稷官。
只是,这人平素极为不懂事,一不知道来长安孝敬孝敬自己,二不懂官场之道。
所以,阳新故意每年都将他的成绩和功劳给压下去。
理由也很简单——年轻人应该多多磨砺磨砺,在基层多多锻炼。
然而,这个张侍中是怎么知道的有此人?
就听自己的上司桑弘羊笑道:“侍中既然有意此人,那吾便立刻让人去传召此人入长安好了!”
区区一个护粟都尉,也就是名头好听而已,实则不过是一个两百石的小官。
张越却是大喜,连忙拜道:“多谢桑公!”
有了赵过,新丰的农业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这可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农家大师。
他在历史上,担任搜粟都尉时,将代田法和牛耕技术,用十年时间普及到了整个关中,进而推广到全天下。
毫不客气的说,他在中国农业技术发展史上,占据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夸张一点的话,他就是西汉袁隆平!
所谓的昭宣中兴,其实就是建立在赵过的功业上。
他推广的代田法和牛耕技术,令天下亩产翻倍,若无此基础,哪来的什么昭宣中兴?
听完桑弘羊的话,刘进却沉默了起来。
在他看来,这属于公器私用。
年轻的大汉皇长孙,正义感十足,正想着该如何拒绝时,张越已经抢先说道:“桑都尉为殿下举才,真是公忠体国,正好新丰县尚缺一个计吏,若均输令丞不嫌弃,可以屈尊之……”
刘进抬头,看着张越,出于对张越的信任和尊重,他勉强露出一个笑容,道:“张侍中所言正合孤意……”
桑弘羊听了,脸上都笑出花来了。
桑钧是他诸子之中,最成器的一个,也是最有希望在未来继承他的衣钵,继续执掌大司农的人。
但……
桑弘羊同样很明白,汉室为官,很多时候,不是讲能力,靠政绩的。
那只是一个参考方案。
与皇室关系,特别是当政者的关系的远近亲疏,在很多时候直接决定了九卿人选。
尤其是大司农,执掌天下财权,敏感至极。
任何人当了天子,都只会在这个位置上放自己的亲信。
而其他人再有才干,也只能靠边站。
道理很简单——皇帝不可能让握着钱袋子的人不听话。
所以,他一直想将桑钧塞到当朝太子据的身边去,哪怕是当个打酱油的宾客。
然而,太子据却一直排斥和抵触他。
这让他很尴尬。
现在,终于是大愿得偿。
虽然,桑钧去的只是皇长孙身边。
但,总有一天,皇长孙会变成皇太子。
最关键的是——太子据未来即使登基,恐怕也坐不了几年天下。
太子今年都已经将近四十岁了。
汉家历代天子,除当今与高帝外,谁活过五十了?
桑弘羊高兴了,自然什么事情都好说。
他立刻拜道:“未知殿下,看中了大司农衙门之中何人?”
刘进听了,看向张越,道:“张侍中请说吧……”
桑弘羊闻言,终于对张越重视起来。
从接触长孙到现在,长孙几乎是事事都听这个年轻侍中的。
甚至方才,都是这个侍中说话,长孙才认可了自己的推荐。
换而言之……
“这又是一个晁错吗?”桑弘羊在心里琢磨着。
当初,先帝时的重臣晁错,就是从先帝潜邸之时,就一直侍奉左右,拾遗补缺,君臣关系极为亲密,甚至一度言听计从。
要不是晁错削藩太急,逼反了吴楚七国,他必定是能拜相的!
想到这里,桑弘羊对于眼前那个年轻人的态度,就完全改观了。
这必定是一个未来的潜力新星啊!
应该予以投资!
想到这里,桑弘羊就转身,对张越道:“侍中可有人选了?”
张越闻言,笑道:“下官久闻大司农衙门藏龙卧虎,人才济济,愿请明公取关中农监各官名录一观……”
桑弘羊闻言,在心里面为张越的决定点了个赞。
汉室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的兴衰,决定了地方本身的兴衰。
“去取农监的名册来……”桑弘羊转身,对一个官吏吩咐道。
“诺!”对方领命而去,不多时,就带着几个官吏,挑着几个大箱子进来。
“关中诸农长、护粟校尉、保粟都尉及地方力田名册皆在此!”桑弘羊笑着对张越道:“侍中尽管挑选!”
张越听了,笑道:“多谢桑公!”
大汉帝国,是一个无比重视农业的社会。
从高帝开始,地方上就广设了各种‘农长’,几乎每一个亭里都有一个。
这些人都是当地最会种田的种田能手。
由他们负责指导百姓耕作,传播技术,并督促百姓按照时令进行生产生活。
到了太宗时,对于地方上的种田能手们,国家更是无比重视。
察举制度之中,就有着‘力田’的选项。
只要你会种田,而且能多打粮食。
那么就能有官做。
这个官就是农稷官。
是故,汉室拥有规模庞大的农稷官。
这些农稷官的地位虽然很低,绝大多数,都属于斗食,也就是临时工。
但只要做得好,升迁起来,速度还是很快的。
即使不得升迁,有着官方身份在身,也可以享有很多优待。
譬如减免徭役、田税,免除一定的口赋。
张越眼前的这几大箱子的竹简,就是起码两三千的农稷官。
若是旁人,想要从数量如此之多的人里去挑选人才,恐怕得花上三五年时间,才能选到合适的人选。
桑弘羊都已经做好了,帮张越去掉一些错误答案的准备。
但……
他还没得及开口,张越就已经走到那些箱子前,对左右问道:“敢问岐山原的农稷官名册是哪些?”
从史书记载,目标人物在早年一直活跃在关中西部的岐山原一带。
两个官吏闻言,看了看桑弘羊,得到后者的同意后,立刻从箱子里翻出几卷竹简,递给张越,拜道:“此乃岐山原诸农稷官名册……”
张越接过来,道了声谢,将打开竹简,快速的阅览起来。
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郁夷县护粟都尉赵过……”他放下竹简,对桑弘羊拜道:“还望都尉将此人割爱,并派员前往岐山原,将之带来长安!”
桑弘羊闻言,微微皱了皱眉头。
赵过?
这个名字,他连听也没有听说过。
倒是农监阳新听了,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张越。
这赵过是他麾下最能干的农稷官。
只是,这人平素极为不懂事,一不知道来长安孝敬孝敬自己,二不懂官场之道。
所以,阳新故意每年都将他的成绩和功劳给压下去。
理由也很简单——年轻人应该多多磨砺磨砺,在基层多多锻炼。
然而,这个张侍中是怎么知道的有此人?
就听自己的上司桑弘羊笑道:“侍中既然有意此人,那吾便立刻让人去传召此人入长安好了!”
区区一个护粟都尉,也就是名头好听而已,实则不过是一个两百石的小官。
张越却是大喜,连忙拜道:“多谢桑公!”
有了赵过,新丰的农业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这可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农家大师。
他在历史上,担任搜粟都尉时,将代田法和牛耕技术,用十年时间普及到了整个关中,进而推广到全天下。
毫不客气的说,他在中国农业技术发展史上,占据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夸张一点的话,他就是西汉袁隆平!
所谓的昭宣中兴,其实就是建立在赵过的功业上。
他推广的代田法和牛耕技术,令天下亩产翻倍,若无此基础,哪来的什么昭宣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