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小说网 > 情仇缘 > 第一章

第一章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东西?

    心,人的心。

    世上最“可爱”的是什么东西?

    心,人的心。

    xxxxxx

    残冬腊月,是大除夕的前夕。

    千里冰封,银装玉砌,漫天雪飘,迷迷茫茫,老北风是那么无情,呼啸着,如泼辣凶狠的恶妇,吹得雪花飞舞,树枝抖颤,积雪不时洒落,显示她的雌威。

    这是靠近大河(黄河)的“河套”地带,古人有言:“黄百害,唯富一套”故“河套”一带,是富蔗的地方。

    由于一连几天大雪,平地积雪三尺,几乎看不出原来的路径。大风雪中,一片死寂,只有北风在呼叫。

    没有行人,都在温暖的家里享受着热炕子,火盆子,还有老酒,下酒的热菜。

    这是一个大约二百多户人家的村落,与邻村之间,阡陌相望,鸡犬相闻,由于这村子的人,以姓胡的最多,就叫“胡家村”

    胡村的东面,就是已经冰冻的黄河。

    它的南面,是有名的“龙驹寨”

    它的西面,是“吴家集”也即是赶场的墟集,方圆几十里内的村子,每逢初一、十五,都来这里赶墟,也可说是期,是它最热闹的时候。

    它的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庄稼地,间有丘陵树木点缀其间,绵延着几十个小村落,和“胡家村”差不多。

    靠北端的村尾,比较“僻”些,因为一共只住有两家人家,且都是“外方”搬来“落户”的人,一家姓符,一家姓章,据说早在十年前一次“黄泛”

    之后,因大河改道,把他们老家全部淹没才“迁地为良”的,有奴有仆,可见原是大户,在这儿卖地卖产,虽是砖屋土墙,占地却很大,又据说因为主人喜欢栽花,另一家主人喜欢种竹,故屋子的四面都特别空旷,竹篱围墙,大到不下十多亩,这儿民俗一向淳厚,一点也没有“欺生”的事,却是帮助两家建屋的土木工匠,都喷喷称赞主人厚道,十分和气,所以,这两家,也就成了“胡家村”的人,口头上习惯称这两家为“栽花的符家”、“种竹的章家”由于两家时常参与公益和赈灾的善举,颇得大家的尊敬。

    不过,这两家和村中人有一点特异,就是虽然买了地产,放租给人,却收租很少,见过这两家人的人,都弄不清“主人”是那一位?因为,有老、有小、有女眷,却不见一家之主的男人,据说主人是做生意的,因此,不常在家,那年头,不会有人去管这些“别人家的事”更不会胡猜乱想,反正两家的女眷又不出来“串门子”严然大家气派,一切外务,都由老仆出来“奉命交代”而那两个老仆,大家只知符家的叫做“符老图”章家的叫做“章不古”相同的,就是都是焊烟的,喜欢喝几杯的,不同的,是一个和和气气,逢人就哈哈,一个难得有笑容,那不能怪他们,因为前者是个聋子不怕雷,后者是个有苦说不出哑巴是也。

    当然,起初是难免使人感到奇怪的,日子一久,司空见惯了,也就不当一回事了。

    村中人,也没有去这两家“串门子”的,只知道符家有四个儿子,而章家却是二子二女,最大的已十六岁了,最小的还只六岁,都在私塾里读书。

    符家的儿子是以“学”字排名,老大叫“常忠”老二叫“学梯”老三叫“学谦”老四叫“学仁”

    章家呢,长子叫“思义”次子叫“思贤”

    长女叫“思淑”次女叫“思懿”

    此外,大家便只知道这两家的公子和姑娘读书都很聪明,男的很俊,女的很美,以致胡家村的父老,每一提到,就说真“好福气”并教诫自己的子女:

    “小伙子,要像符家的少爷那样才好。”

    “丫头,章家的姑娘,你们能比得上一半,就好了。

    xxxxxx

    这时,符家的大厅中,炉火熊熊,映约了每个人的脸,大门紧闭,窗帘低垂,再加上挡风的棉布厚帘,真是温暖如春,严寒隔绝在户外。

    围炉而坐的,正面是一位白须如银丝,直垂胸腹的老人,凤眼蚕眉,岁月风尘虽在他眉梢眼象留下痕迹,但一张红通通的脸仍那么充满生气,由于刚喝了酒,被炉火一,更是焕发生光。远远看去,倒像一个刚出胎不久的婴儿,却是天生奇矮,配上长须,真是好滑稽。

    老人半躺在软椅上,似在闭目养神。

    一只全身雪白,只有四爪黑亮的狸猫,躺在老人的肚上,大约暖和得舒服,它也在打瞌睡。

    在老人左右,分别并肩坐着四个小年,都是一式一样的羊皮袄青长袍,青缎面的厚底棉鞋。

    四人都似乎怕惊动老人,不言不动,都很安静,屋子里因此也很静。

    只有厨下,两个健壮的女仆,在忙着做菜,女主人亲自主厨,她,虽然是布衣荆钗,穿着十分朴素,却是绝代容光,天生美色,未施脂粉,正在自半低着头,手执菜刀,细细切着腊肉。

    阵阵的肉香、酒香,随风飘送。

    大厅中靠右而坐的那个最小的少年俯下腰,用铁筷子拨动着熊熊的发炭,再添了一些炭。他,正是符家四少爷“学仁”

    老人终于睁开了凤眼,缓缓地欠了一下身子,也把怀中的狸猫惊醒了,它“咪咪”地叫了起来,老人伸出肥短的白手,轻抚着它。

    学仁放下铁筷子,冲着老人一乐,叫了一声:“爷爷!”

    老人晤了一声,抬头着他,道:“阿仁有什么事告诉爷爷?”

    学仁歪着头,想了一下,道:“爸爸,您明天给我什么好东西吃?”

    老人笑了,坐正了身子,道:“你猜猜看。”

    学仁笑嘻嘻地道:“是蜜枣?”

    老人左手捋捋长须,没作声。

    学仁又道:“一定是梨膏糖?”

    老人笑道:“阿仁,你又要长大一岁了,只记得吃零食?”

    学仁有点害羞,却又撤娇的道:“爷爷,是您说,阿仁最乖,最聪明,所以最疼阿仁的嘛。”

    老人慈祥地半眯着眼,看着这个最小的孙儿,点点头道:“阿仁,百家姓和三字经已经读过了”

    学仁按口道:“我已能背诵千字文了。”

    老人拈须道:“好,过了年,爷爷教你读‘幼学故事琼林’。”

    学仁高兴地跳下座位,绕到老人背后,道:“阿仁给爷爷捶背。”伸出了小拳头。

    老人满意地夸赞道:“阿仁果然最乖,爷爷多给压岁钱。”

    学仁向三个哥哥“卖娇”地笑着,两个小拳头,就给老人捶起背来。

    老人看了左面容止若思的学忠,道:“阿忠,你的功课怎样?”

    学忠大约在想着什么心事?闻言一震,忙道:“忠儿正在读‘春秋’,兼修‘史记’。”

    老人嗯了一声道:“春秋大义,在一褒一贬,严于斧铽,你要好好体会,多深思每一节的函义,绝对不可犯了陶渊明的‘毛病。”

    学忠恭答道:

    “忠儿记着了。”

    老人接着道:“太史公作的‘史记’,亦是取法于春秋大义,你有什么心得?”

    学忠有点窘促道:“爷爷,忠儿虽已读到‘游侠列传’,还没有什么心得”

    老人哈了一声道:“你们夫子怎样对你讲解的?”

    学忠道:“夫子只在‘言必信,行必果’这一段上说明无信不立的道理,引证了许多圣人之言,夫子解释:‘行必果’者,是做一件事,如果必须做的,就必须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更要不怕困难,不畏挫折,全力以赴,事在人为,不计成败得失。”

    老人点点头道:“也算不错了,爷爷得加一句,行事之先,要分清是与非,善与恶,行其是,行其善,合于天理人情者可行,逆之则不可行。”

    学忠俯首领训。

    老人刚向学悌看去,学悌已笑道:“阿悌正在读四书中的‘大学’兼修‘通鉴’。”

    老人颔首道:“读经是求明理,而非世俗之学而优则仕,读史在古今之兴亡,君臣之得失,做人之成败,要在这些方面着眼,而不是读死书!”

    学悌还未开口,老三学廉忽接口道:“然也,亦有所疑焉!

    老人笑骂道:“阿谦,以你最顽皮,你知道‘谦’字何解?”

    学廉朗声道:“君子‘谦以自牧’,让也、虚也、忍也。”

    老人嘉许地频频拂须道:“你尽得‘谦’之真义,为何不躬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朱熹的‘知而即行’,你懂?”

    学谦肃声道:“知之为知之,然古人亦有‘当仁不让’,‘当勇不忍’、‘当智不虚’之说,不能一概而论”

    学忠刚叫了一声:“三弟”

    老人欣然道:“为学在多问,问能析疑,真理愈辩愈明,别说爷爷一人所知有限,只要有理,便是圣贤之言,亦可反驳,这与诚敬尊上的礼貌无关,阿忠、阿悌,你们要学老三的深思好问。”学忠与学悌垂首称是。老人续道:

    “阿谦,你只管说下去。”

    学谦不假思索地接下去说道:“对春秋大义,忠奸之分,善恶之辩,不能让,对荣辱之加,恩怨之别,不能忍,是非之际,黑白之时,不落虚!”

    老人哈哈大笑起来:“对反之,即成乡愿与伦俗。”

    学廉道:“乡愿,德之贼也,滔滔浊世,如乡愿日多,则流于虚伪,世风日下,人心思乱,终成动运,所以,儒家勉人以仁义,勤人以忠恕,即是教人正心诚意。”

    老人目泛异采,熟视学谦,道:“阿谦,你今年几岁了?”

    学忠等刚一愣,正在捶背的学仁嘻嘻笑叫道:“爷爷,三哥这么大”

    自顾伸着两只小手,搬着指头,自语道:“多一个,我知道了,三哥十一岁。”

    学谦道:“阿弟,不对。”

    学仁一缩鼻子,叫道:“谁说不对?问娘去。”

    老人哈哈道:“阿仁,你对。”

    学仁喜道:“爷爷,本来对嘛。”老人抚着他的头道:“可是,明天就是过年了,过了年,就要多算一岁。”

    学仁楞了一下,道:“是么?”

    老人目注学谦,道:“阿谦,你们四兄弟中,以你最聪明

    学仁不依道:“爷爷,我呢?”

    老人慈爱地把他搂着,道:“乖,你长大了比三哥更聪明,你去厨下看你娘做好了菜没有?”

    学仁叫道:“我去,我去,我要先吃好东西。”一跳一跳的向厨下跑去了。

    老人拈须道:“不是爷爷称赞你们,你们年纪虽小,可说还是黄口孺子,而所知所学,连一般老儒宿彦也未必比你们头脑清楚,学无老少,达者为先,虽然说是你们兄弟天赋好,也是你阿娘启示得好,人有苦习,天必佑之,爷爷我读书不多,但有孝子、贤孙,还有佳媳,也够高兴了”大约真正由衷高兴,拈须仰面,哈哈不已。

    三兄弟互看一眼,欣悦中有点差意。

    老人一欠身,又问学谦道:“阿谦,你读过一些什么书?”

    学谦道:“四书中已读过论孟,现在读唐诗与宋词”

    学忠笑着接口道:“爷爷,三弟秀出群伦,天资独异,过目不忘,连爹书库中的孙吴兵法,还有什么“游骑兵篇”都能背诵学谦忙向大哥示意勿言,用诗朗声吟道:“安得大厦千万间,得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爷爷,阿谦最喜欢杜工部的诗和辛稼轩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