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春江花月夜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哈哈哈,郭先生真幽默!”
汤海望听到郭大路自吹自擂,不由的摇头笑道:“郭先生,您虽然在音乐上的造诣异常惊人,但您毕竟不是专业搞这个的,而且我也知道,您并没有把心思完全放在音乐上。”
他惋惜的摇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音乐对您来说只是爱好而不是必须。”
老人笑道:“毕竟您还是一名作家,而且还是一名影视导演,您也不可能将全部心思放在音乐上。”
在与郭大路接触的这么几天里,汤海望等人已经知道了不少郭大路的事迹,知道郭大路不但是一名作家,而且还是一名电影导演,这也是为什么让郭大路来导演这场晚会的主要原因。
在知道郭大路只是业余音乐爱好者时,整个音乐学院排练的师生们都感到震惊非常,感觉自己这么多年都活到了狗身上。
“像您这种干什么都是一看就会,一学就精的绝世天才,其实在华夏历史上也曾有过几个人,但那已经是千年之前的古人了,没想到如今竟然又出现您这种盖世奇才。”
汤海望看着郭大路啧啧赞叹,“郭先生,您是注定要留名青史的人,不说别的,就凭您写的那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足够被后世之人牢记您的名字。”
在几十年前,华夏的文人就在提倡创作新体诗,不要老是被古体诗所束缚,但从建国到现在,也没有几首像样的新体诗出现,到了现在提倡新体诗的一群文化人的呼声越来越弱,也越来越没有底气。
是以到如今,华夏的诗歌还是以传统诗文为主导,这倒是与郭大路多出来的记忆中的世界有点不同,那个世界里非但古体诗的生存土壤已经消失,便是现代诗歌基本上也慢慢的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整个中国已经成了诗歌的荒漠。
每当看到这里,郭大路就庆幸好在自己这个世界还有着几千的诗文传承不曾断绝,每年都会有一部分古体诗文被当代文人创作出来,质量虽然未必能比得上古人,但也不能说都比古人差。
所以现在文人对于诗词的欣赏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汤海望作为一代琵琶大师,自身的学识也很渊博,对于古体诗很有研究且极为喜爱。
当他第一次在视频里听到郭大路朗诵《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时,就已经被这首长诗所震撼。
真正的美的东西,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诗文尤其如此。
《春江花月夜》这首被另一个世界赞叹为“孤篇盖全唐”的著名诗篇,在这个世界依旧展露出它璀璨的光芒。
其实就郭大路本人来说,感觉《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美则美矣,但要是说它“孤篇压全唐”未免有点过于夸大,但结合这首诗出现的时间与背景,却也不能说毫无道理。
这首诗出现在唐朝早期,当时乐府宫体诗横行,这首诗出现之后,另立新篇,开创出诗歌的新局面,一洗前朝脂粉气。
日后李杜、小李杜偶有涉及时空、时间、命运等感叹时,也很难脱此藩篱。
当然诗文这种东西主观性太强,每个人喜欢的风格都不尽相同,不然也不会有婉约派、豪放派等等派别了。
郭大路本人就喜欢富有浪漫色彩的豪放诗作,但喜欢别的风格就不代表对另外的诗文没有鉴赏能力。
总体来说,《春江花月夜》堪称唐诗中的一个高峰,如果编辑《唐诗文卷》时将它作为压篇之作,这点应该不会有人有异议。
此时听到汤海望对自己的赞誉之词,郭大路毫不客气的点头道:“留名青史?对于这点我深信不疑!”
汤海望:“………”
吴青山“………”
白清羽:“嘿,郭先生果然自信!”
通过与郭大路这几天的接触,在场的几名老人都对他有了点粗浅的了解,知道郭大路性情豪放,最烦扭捏作态之辈,只是偶有惊人之语,却又显得过于自大,有点像是吹牛皮。
但人无完人,吹牛皮又不是什么大毛病,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基本上所有事情都看开了,只有对音乐的爱好难以割舍。
郭大路为人豪爽,快言快语,一言不合就是“干鸟毛”,在排练的时候,几个老人因为表演衔接的原因也被郭大路当面给怼过。
这对于他们来说,倒是一件极为新鲜的体验,倒不怎么生气,反倒对郭大路另眼相看,觉得此子有魏晋遗风,是真性情。
此时见他又开口说大话,几位老人哈哈一笑,互相对视一眼,都看到彼此眼中的好笑之情。
旁边一名小青年走到郭大路身边,“郭爷,下一个节目该您了,您要做一下准备了!”
郭大路点了点头,冲身边的几位老人一拱手,“几位老人家慢慢聊,我先去准备一下哈!”
此时舞台上两名师生的美声合唱刚刚结束,在掌声中宋倩与王小璐缓缓登台。
宋倩:“感谢金老师和任学姐为我们带来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
王小璐:“接下来将会有一位朋友为大家表演一种乐器的独奏,在听这首歌曲的同时,大家不妨先听上一首古体诗。”
就在王小璐话音刚落,舞台上灯光忽然黯淡,在她们身后的屏幕上开始显现一个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于此同时,吟诵声开始响起。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就在吟诵声响起之后,屏幕上开始有江海相连波涛浩瀚的景象出现,随着吟诵声的持续,屏幕上不住有夜月、春花、长江、大海、雾气、飞霜等等景象闪过。
直到最后一句吟诵完毕之后,整首诗完全呈现在屏幕之上。
屏幕上的长诗以毛笔字写就,占据了整个屏幕的上方一块空间。
但再往下看,字体下面上显现的却是一副华夏传统的水墨画卷,这首长诗只是被人题写在了画卷的留白之处。
诗文下面才是扁舟夜归,明月照江的春夜景象。
整幅画意境悠远,用笔老到,极为传神的将诗文中所描写的景象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
尤其是这幅画上面的诗文题字,肆意张狂却又收发自如,有一种说不出的狂放意味。
这幅画的左上角还有题跋印章,但不待台下观众看清楚是谁的名字时,一缕筝音青烟薄雾般从台上袅袅升起,引的众人同时心中一动,齐刷刷将眼睛从屏幕上挪开,全都看向了舞台之上。
此时昏暗的灯光逐渐变亮,台上不知何时多了一架古筝,古筝后面端坐着一名身穿长衫之人,此时正在轻轻拨弄筝弦。
随着筝音越来越响亮,舞台上的灯光也越来越亮,渐渐的众人已经看清了弹筝之人的面目,顿时一阵骚动。
“哈哈哈,郭先生真幽默!”
汤海望听到郭大路自吹自擂,不由的摇头笑道:“郭先生,您虽然在音乐上的造诣异常惊人,但您毕竟不是专业搞这个的,而且我也知道,您并没有把心思完全放在音乐上。”
他惋惜的摇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音乐对您来说只是爱好而不是必须。”
老人笑道:“毕竟您还是一名作家,而且还是一名影视导演,您也不可能将全部心思放在音乐上。”
在与郭大路接触的这么几天里,汤海望等人已经知道了不少郭大路的事迹,知道郭大路不但是一名作家,而且还是一名电影导演,这也是为什么让郭大路来导演这场晚会的主要原因。
在知道郭大路只是业余音乐爱好者时,整个音乐学院排练的师生们都感到震惊非常,感觉自己这么多年都活到了狗身上。
“像您这种干什么都是一看就会,一学就精的绝世天才,其实在华夏历史上也曾有过几个人,但那已经是千年之前的古人了,没想到如今竟然又出现您这种盖世奇才。”
汤海望看着郭大路啧啧赞叹,“郭先生,您是注定要留名青史的人,不说别的,就凭您写的那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足够被后世之人牢记您的名字。”
在几十年前,华夏的文人就在提倡创作新体诗,不要老是被古体诗所束缚,但从建国到现在,也没有几首像样的新体诗出现,到了现在提倡新体诗的一群文化人的呼声越来越弱,也越来越没有底气。
是以到如今,华夏的诗歌还是以传统诗文为主导,这倒是与郭大路多出来的记忆中的世界有点不同,那个世界里非但古体诗的生存土壤已经消失,便是现代诗歌基本上也慢慢的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整个中国已经成了诗歌的荒漠。
每当看到这里,郭大路就庆幸好在自己这个世界还有着几千的诗文传承不曾断绝,每年都会有一部分古体诗文被当代文人创作出来,质量虽然未必能比得上古人,但也不能说都比古人差。
所以现在文人对于诗词的欣赏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汤海望作为一代琵琶大师,自身的学识也很渊博,对于古体诗很有研究且极为喜爱。
当他第一次在视频里听到郭大路朗诵《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时,就已经被这首长诗所震撼。
真正的美的东西,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诗文尤其如此。
《春江花月夜》这首被另一个世界赞叹为“孤篇盖全唐”的著名诗篇,在这个世界依旧展露出它璀璨的光芒。
其实就郭大路本人来说,感觉《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美则美矣,但要是说它“孤篇压全唐”未免有点过于夸大,但结合这首诗出现的时间与背景,却也不能说毫无道理。
这首诗出现在唐朝早期,当时乐府宫体诗横行,这首诗出现之后,另立新篇,开创出诗歌的新局面,一洗前朝脂粉气。
日后李杜、小李杜偶有涉及时空、时间、命运等感叹时,也很难脱此藩篱。
当然诗文这种东西主观性太强,每个人喜欢的风格都不尽相同,不然也不会有婉约派、豪放派等等派别了。
郭大路本人就喜欢富有浪漫色彩的豪放诗作,但喜欢别的风格就不代表对另外的诗文没有鉴赏能力。
总体来说,《春江花月夜》堪称唐诗中的一个高峰,如果编辑《唐诗文卷》时将它作为压篇之作,这点应该不会有人有异议。
此时听到汤海望对自己的赞誉之词,郭大路毫不客气的点头道:“留名青史?对于这点我深信不疑!”
汤海望:“………”
吴青山“………”
白清羽:“嘿,郭先生果然自信!”
通过与郭大路这几天的接触,在场的几名老人都对他有了点粗浅的了解,知道郭大路性情豪放,最烦扭捏作态之辈,只是偶有惊人之语,却又显得过于自大,有点像是吹牛皮。
但人无完人,吹牛皮又不是什么大毛病,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基本上所有事情都看开了,只有对音乐的爱好难以割舍。
郭大路为人豪爽,快言快语,一言不合就是“干鸟毛”,在排练的时候,几个老人因为表演衔接的原因也被郭大路当面给怼过。
这对于他们来说,倒是一件极为新鲜的体验,倒不怎么生气,反倒对郭大路另眼相看,觉得此子有魏晋遗风,是真性情。
此时见他又开口说大话,几位老人哈哈一笑,互相对视一眼,都看到彼此眼中的好笑之情。
旁边一名小青年走到郭大路身边,“郭爷,下一个节目该您了,您要做一下准备了!”
郭大路点了点头,冲身边的几位老人一拱手,“几位老人家慢慢聊,我先去准备一下哈!”
此时舞台上两名师生的美声合唱刚刚结束,在掌声中宋倩与王小璐缓缓登台。
宋倩:“感谢金老师和任学姐为我们带来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
王小璐:“接下来将会有一位朋友为大家表演一种乐器的独奏,在听这首歌曲的同时,大家不妨先听上一首古体诗。”
就在王小璐话音刚落,舞台上灯光忽然黯淡,在她们身后的屏幕上开始显现一个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于此同时,吟诵声开始响起。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就在吟诵声响起之后,屏幕上开始有江海相连波涛浩瀚的景象出现,随着吟诵声的持续,屏幕上不住有夜月、春花、长江、大海、雾气、飞霜等等景象闪过。
直到最后一句吟诵完毕之后,整首诗完全呈现在屏幕之上。
屏幕上的长诗以毛笔字写就,占据了整个屏幕的上方一块空间。
但再往下看,字体下面上显现的却是一副华夏传统的水墨画卷,这首长诗只是被人题写在了画卷的留白之处。
诗文下面才是扁舟夜归,明月照江的春夜景象。
整幅画意境悠远,用笔老到,极为传神的将诗文中所描写的景象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
尤其是这幅画上面的诗文题字,肆意张狂却又收发自如,有一种说不出的狂放意味。
这幅画的左上角还有题跋印章,但不待台下观众看清楚是谁的名字时,一缕筝音青烟薄雾般从台上袅袅升起,引的众人同时心中一动,齐刷刷将眼睛从屏幕上挪开,全都看向了舞台之上。
此时昏暗的灯光逐渐变亮,台上不知何时多了一架古筝,古筝后面端坐着一名身穿长衫之人,此时正在轻轻拨弄筝弦。
随着筝音越来越响亮,舞台上的灯光也越来越亮,渐渐的众人已经看清了弹筝之人的面目,顿时一阵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