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孙权的烦恼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来说说孙权吧,他也步入了晚年。
晚年的孙权对外的进取心大减,他的精力都被内部的纷争所占据,尤其在太子的废立上,孙权更是感到了烦恼。
孙权的第一位夫人是谢氏,死得比较早,后来陆续娶了徐夫人、袁夫人、王夫人、步夫人、潘夫人等。在这些人里孙权最宠爱的是步夫人,一是因为她长得很美;二是因她的性格好,不妒忌;三是因她为孙权生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即孙鲁班和孙鲁育。
孙权很早的时候有立步夫人为后的想法,但遭到群臣的反对,大家认为应该立太子孙登的养母徐夫人,但孙权又不愿意,结果谁都没立,后来干脆不再提这个话题了。
步夫人死时仍没有得到皇后的名号,孙权不甘心,授意臣下上书,请求为步夫人追赠皇后名号,孙权批准,追封步夫人为皇后,追赐印玺和绶带,并下册书。被身为皇帝的丈夫追封为皇后,步夫人还是历史上的第一例。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孙权与太子孙登之间的关系似乎有些微妙,不过到了吴大帝赤乌四年(241),年仅33岁的孙登突然患病死了,他临终前向父皇上疏,希望立弟弟孙和为太子。
孙和这时19岁,生母是王夫人,他从小就很聪明,孙权特别喜欢他,常把他带在身边,孙和得到的珍宝、珠玩、衣物等赏赐在各皇子里经常是最多的。孙和爱好文学,善骑射,不仅聪明还善于思考,尊敬老师,爱护人才,孙权于是立孙和为太子,为示庆贺,孙权还下令把吴郡的禾兴县改名为嘉兴县,即今浙江省嘉兴市。
孙和虽然年轻却很有见识,被立为太子后曾向孙权上疏,认为当时各官府只是依照官样文书去办事,奸猾的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篡改公文,所以要求杜绝此类现象。还有两位官员不和,互相揭发,孙和对他们说:“能居文武官位的人有多少呢,你们互相仇恨,图谋陷害,怎能得福?”
这两位官员从此和好,互相友善。
吴大帝赤乌六年(243),孙吴第二任丞相顾雍去世,这时张昭、诸葛瑾、潘濬等重臣也已先后离开人世,孙权下诏拜陆逊为丞相,不再担任上大将军,但仍兼任荆州牧、右都护,统领荆州方面的一切事务(领武昌事)。
这时孙权已经60多岁了,身体大不如前,开始生病。人一旦意识到自己来日无多就容易乱想,孙权焦虑起来,他最顾虑的是自己死后能给儿孙们留下怎样的政治遗产。在孙权看来,丞相陆逊能力强、威望高,年龄虽然只比自己小一岁,但身体却很好,太子孙和虽然善良、好学、待人诚恳,但缺少帝王的霸气,孙权担心他根本驾驭不了陆逊这样的大臣。
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孙权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在孙和被立为太子后不久,他又突然下诏封孙和的弟弟孙霸为鲁王,并对他特别地宠爱,很多人意识到这是太子地位不稳的暗示。
孙霸生年不详,但此时也只有十几岁,孙权宠爱他,也许是因为他的性格更为刚毅果敢,但这样一来问题就复杂了,孙吴内部很快就围绕着孙和和孙霸形成了两个政治集团。
孙权的大女儿孙鲁班跟太子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关系不好,孙鲁班十分讨厌王夫人,因此反对孙和而支持孙霸。孙鲁班先是嫁给了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死后又改嫁全琮,全氏也是江东大族,全琮是孙权深为依赖的将领之一,时任大司马,地位仅次于陆逊,在孙鲁班的影响下全琮也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孙霸的一边。还有骠骑将军步骘,他是孙鲁班生母的同族,所以也支持孙霸,镇南将军吕岱、吕岱之子荡魏将军吕据、朝廷中书令孙弘等人也属这一派,他们结成了一个势力很大的集团。
但孙霸毕竟是弟弟,孙和毕竟是太子,在一些坚守正统观念的朝臣看来,未来的皇帝还应该是孙和的,持这种观点的有丞相陆逊、太常卿顾谭、太子太傅吾粲、左将军朱据、会稽郡太守滕胤、平魏将军施绩、尚书丁密等人。顾谭是顾雍的孙子,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施绩是名将朱然之子,朱然本姓施,过继给朱治后改姓,朱然死后施绩重新改姓为施。
太子居南宫,孙霸是鲁王,上面两大集团围绕未来继承人的这场纷争又被称为“南鲁之争”。
孙鲁班亲自指导孙霸,让他主动结交知名人士。鲁王一派的全琮还给陆逊写信,对陆逊进行试探和拉拢,结果受到陆逊的警告。太子一派的顾谭则多次上书孙权,建议对孙和的太子之位再次予以明确,以绝他人之念,吾粲也上书,不仅建议申明孙和的太子之位,更建议让孙霸出驻夏口,把孙霸的心腹杨竺等人调离建业。
陆逊上书孙权,言辞更为恳切:“太子是正统,地位应如磐石之固,鲁王是藩臣,宠秩应当有差别,这样上下才得安定,我在此叩着头流着血向您禀报!”陆逊前后多次上书,却没有得到孙权的回应,陆逊请求由武昌回建业,当面与孙权讨论嫡庶之分,孙权下诏,不许陆逊来。种种迹象表明,孙权其实是站在鲁王一边的。
一次,孙权与鲁王一派的重要成员杨竺单独谈话,涉及二宫优劣,杨竺抓住机会竭力夸赞鲁王的才能,适合当太子,孙权当场表示赞同。但这场谈话并非没有第三者在场,有个到孙权这里送东西的小吏躲在了床下,把他们说的话全听到了,此人赶紧报告了孙和,孙和十分紧张,想向陆逊求援。恰好陆逊本族有个叫陆胤的人在尚书台担任选曹郎,正有公务要去武昌,孙和换了便服偷偷去见他,二人在一辆车上密议,决定由陆胤把有关情况告诉陆逊,让陆逊再次上表劝谏。
陆逊上表,谈到孙权与杨竺的对话,孙权大怒,认为是杨竺泄的密,但杨竺矢口否认。孙权知道杨竺是鲁王的死忠分子,也不可能把消息告诉陆逊,其中一定有隐情,就让杨竺调查。杨竺怀疑到了陆胤,他告诉孙权,陆胤刚好去过武昌,陆逊的上表紧接着就来了,消息一定是陆胤泄露的,孙权下令把陆胤抓起来拷问,陆胤为掩护太子,就说是杨竺告诉他的,孙权下令把杨竺也抓了起来。
杨竺经不起拷打,只得违心承认是自己说出去的,孙权把杨竺杀了,陆胤反而保住了一命。
从上面这件事上看,两派的斗争相当激烈。
为打击对手,全琮父子突然揭发了一件事,吴大帝赤乌四年(241)发生了一场芍陂之战,顾谭的弟弟顾承、张昭的儿子张休等随全琮父子参战,吴军获胜,本来这件事已经过去了,论功行赏也已结束,但全琮父子突然旧事重提,向孙权揭发说行赏不公,背后有问题。
他们的理由是,此战他们父子功劳最大,但张休、顾承等人得到的赏赐反而更多,原因是张休、顾承与典军陈恂有私下往来,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奖赏,孙权接到举报后命令有关部门予以调查,查来查去,顾承、顾谭都获了罪,被流放到交州。
这件事显然是冲着陆逊来的,因为顾谭、顾承不仅是顾雍的孙子,还是陆逊的外甥,孙权对陆逊已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借此事向陆逊表达不满。
不久,太子太傅吾粲也受人陷害,竟被孙权处死,在审查吾粲期间,发现吾粲曾多次写信给陆逊,通报建业的情况。孙权又抓住这个把柄,派人到武昌责问陆逊,陆逊又急又气,竟然忧恚而死。
孙权趁机擢升步骘当丞相,全琮升任右大司马,鲁王一派大获全胜。在这次人事调整中,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也异军突起,被任命为大将军,这是他父亲诸葛瑾生前担任过的职务。
孙鲁班则加紧了对太子的陷害,孙权生病,孙和到孙策庙里祈祷,希望父亲的病早点儿好。孙和的妃子张氏是张休的侄女,张休的府邸刚好在孙策庙附近,孙和祈祷完,张休邀请他到府中坐坐。孙鲁班一直派人跟踪太子,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可以做文章。
孙鲁班跑到孙权那里告状,说太子根本没去庙里,而是跑到张休那里商量大事去了。孙鲁班还说,太子的生母王夫人听说皇上有病,不忧反喜。
孙权听后大发雷霆,消息传到王夫人那里,她竟恐惧忧愁而死,孙权对孙和则更加失望。在芍陂论功事件中也牵扯到张休,朝廷中书令孙弘等人翻出旧账,孙权下令对张休进行审查,张昭的儿子、太子的岳父张休居然被赐死了。
眼看孙和就要被废,孙霸坐上太子之位指日可待,孙权却停下了手。在一次与族人孙峻的谈话里,孙权道出了他的忧虑:“子弟不和,臣下分成两派,将导致袁氏之败,被天下人耻笑。太子只能立一个人,怎能不引起争斗?”
犹豫了一年,孙权也只是下令将孙和软禁在宫中,仍没有废掉他。在这场“南鲁之争”中孙权的小女儿孙鲁育没有公开表态,但她的丈夫朱据支持太子,他上书为太子鸣冤:“太子是国之根本,他为人雅性仁教,天下归心,现在猝然责罚他,将引发满朝疑虑。当年晋献公偏信骊姬而害申生,汉武帝听信江充而让戾太子冤死,臣担心太子不堪其忧而身亡,到时候再想建思子宫也无法使太子复生了!”
朱据还联络了朝廷尚书仆射屈晃等一批朝臣跑到宫门外为太子请愿,他们把自己绑起来,叩头触地。孙权登上宫里的白爵观看到这番场景,非但没有引起触动,反而感到厌恶,他下诏斥责朱据、屈晃等人没事找事,但这件事毕竟涉及朝臣较多,又在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孙权没开杀戒,而是把朱据降为新都郡丞,把屈晃斥归乡里。朱据曾得罪过孙弘,他还没有到达新的任所,孙弘便私自冒用孙权的名义下发诏书,把这位堂堂的骠骑将军、孙权的女婿杀了,而事后孙弘竟未被追究。
斗来斗去,孙权实在厌烦了。
孙权又做出一个更令人惊讶的决定:他要废掉太子,但不立孙霸,而是在其他儿子中另立新人。孙霸的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分别是孙奋、孙休和孙亮,其中孙亮年龄最小,却受孙权格外疼爱,孙亮的母亲潘夫人近年来也最受孙权宠爱,孙权有立孙亮为太子的打算。
孙鲁班察觉到孙权对鲁王已不感兴趣,马上全力去支持孙亮,她不断在孙权面前称颂孙亮,并把丈夫全琮的一个侄孙女嫁给了孙亮。
吴大帝赤乌十三年(250),孙权下诏正式罢黜孙和,贬为平民,放逐到故鄣,即今浙江省长兴县。同时立皇子孙亮为太子,此时孙亮只有7岁。
孙霸的结局竟然还不如哥哥孙和,孙权下诏将其赐死,全寄、吴安、孙奇等孙霸身边的人全被诛杀,“南鲁之争”以双方的惨败而结束,此事牵涉范围之广、官员之多,在汉末三国的历次政治斗争中都首屈一指。
孙权最后选定的接班人只是个7岁孩子,此时孙权已经68岁了,已来日无多。经过一场政治洗礼,朝廷上下一片黯淡,大家互相设防,不敢轻信任何人,一旦孙权不在,年幼的孙亮如何接好这个班,又让孙权头疼起来。
来说说孙权吧,他也步入了晚年。
晚年的孙权对外的进取心大减,他的精力都被内部的纷争所占据,尤其在太子的废立上,孙权更是感到了烦恼。
孙权的第一位夫人是谢氏,死得比较早,后来陆续娶了徐夫人、袁夫人、王夫人、步夫人、潘夫人等。在这些人里孙权最宠爱的是步夫人,一是因为她长得很美;二是因她的性格好,不妒忌;三是因她为孙权生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即孙鲁班和孙鲁育。
孙权很早的时候有立步夫人为后的想法,但遭到群臣的反对,大家认为应该立太子孙登的养母徐夫人,但孙权又不愿意,结果谁都没立,后来干脆不再提这个话题了。
步夫人死时仍没有得到皇后的名号,孙权不甘心,授意臣下上书,请求为步夫人追赠皇后名号,孙权批准,追封步夫人为皇后,追赐印玺和绶带,并下册书。被身为皇帝的丈夫追封为皇后,步夫人还是历史上的第一例。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孙权与太子孙登之间的关系似乎有些微妙,不过到了吴大帝赤乌四年(241),年仅33岁的孙登突然患病死了,他临终前向父皇上疏,希望立弟弟孙和为太子。
孙和这时19岁,生母是王夫人,他从小就很聪明,孙权特别喜欢他,常把他带在身边,孙和得到的珍宝、珠玩、衣物等赏赐在各皇子里经常是最多的。孙和爱好文学,善骑射,不仅聪明还善于思考,尊敬老师,爱护人才,孙权于是立孙和为太子,为示庆贺,孙权还下令把吴郡的禾兴县改名为嘉兴县,即今浙江省嘉兴市。
孙和虽然年轻却很有见识,被立为太子后曾向孙权上疏,认为当时各官府只是依照官样文书去办事,奸猾的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篡改公文,所以要求杜绝此类现象。还有两位官员不和,互相揭发,孙和对他们说:“能居文武官位的人有多少呢,你们互相仇恨,图谋陷害,怎能得福?”
这两位官员从此和好,互相友善。
吴大帝赤乌六年(243),孙吴第二任丞相顾雍去世,这时张昭、诸葛瑾、潘濬等重臣也已先后离开人世,孙权下诏拜陆逊为丞相,不再担任上大将军,但仍兼任荆州牧、右都护,统领荆州方面的一切事务(领武昌事)。
这时孙权已经60多岁了,身体大不如前,开始生病。人一旦意识到自己来日无多就容易乱想,孙权焦虑起来,他最顾虑的是自己死后能给儿孙们留下怎样的政治遗产。在孙权看来,丞相陆逊能力强、威望高,年龄虽然只比自己小一岁,但身体却很好,太子孙和虽然善良、好学、待人诚恳,但缺少帝王的霸气,孙权担心他根本驾驭不了陆逊这样的大臣。
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孙权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在孙和被立为太子后不久,他又突然下诏封孙和的弟弟孙霸为鲁王,并对他特别地宠爱,很多人意识到这是太子地位不稳的暗示。
孙霸生年不详,但此时也只有十几岁,孙权宠爱他,也许是因为他的性格更为刚毅果敢,但这样一来问题就复杂了,孙吴内部很快就围绕着孙和和孙霸形成了两个政治集团。
孙权的大女儿孙鲁班跟太子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关系不好,孙鲁班十分讨厌王夫人,因此反对孙和而支持孙霸。孙鲁班先是嫁给了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死后又改嫁全琮,全氏也是江东大族,全琮是孙权深为依赖的将领之一,时任大司马,地位仅次于陆逊,在孙鲁班的影响下全琮也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孙霸的一边。还有骠骑将军步骘,他是孙鲁班生母的同族,所以也支持孙霸,镇南将军吕岱、吕岱之子荡魏将军吕据、朝廷中书令孙弘等人也属这一派,他们结成了一个势力很大的集团。
但孙霸毕竟是弟弟,孙和毕竟是太子,在一些坚守正统观念的朝臣看来,未来的皇帝还应该是孙和的,持这种观点的有丞相陆逊、太常卿顾谭、太子太傅吾粲、左将军朱据、会稽郡太守滕胤、平魏将军施绩、尚书丁密等人。顾谭是顾雍的孙子,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施绩是名将朱然之子,朱然本姓施,过继给朱治后改姓,朱然死后施绩重新改姓为施。
太子居南宫,孙霸是鲁王,上面两大集团围绕未来继承人的这场纷争又被称为“南鲁之争”。
孙鲁班亲自指导孙霸,让他主动结交知名人士。鲁王一派的全琮还给陆逊写信,对陆逊进行试探和拉拢,结果受到陆逊的警告。太子一派的顾谭则多次上书孙权,建议对孙和的太子之位再次予以明确,以绝他人之念,吾粲也上书,不仅建议申明孙和的太子之位,更建议让孙霸出驻夏口,把孙霸的心腹杨竺等人调离建业。
陆逊上书孙权,言辞更为恳切:“太子是正统,地位应如磐石之固,鲁王是藩臣,宠秩应当有差别,这样上下才得安定,我在此叩着头流着血向您禀报!”陆逊前后多次上书,却没有得到孙权的回应,陆逊请求由武昌回建业,当面与孙权讨论嫡庶之分,孙权下诏,不许陆逊来。种种迹象表明,孙权其实是站在鲁王一边的。
一次,孙权与鲁王一派的重要成员杨竺单独谈话,涉及二宫优劣,杨竺抓住机会竭力夸赞鲁王的才能,适合当太子,孙权当场表示赞同。但这场谈话并非没有第三者在场,有个到孙权这里送东西的小吏躲在了床下,把他们说的话全听到了,此人赶紧报告了孙和,孙和十分紧张,想向陆逊求援。恰好陆逊本族有个叫陆胤的人在尚书台担任选曹郎,正有公务要去武昌,孙和换了便服偷偷去见他,二人在一辆车上密议,决定由陆胤把有关情况告诉陆逊,让陆逊再次上表劝谏。
陆逊上表,谈到孙权与杨竺的对话,孙权大怒,认为是杨竺泄的密,但杨竺矢口否认。孙权知道杨竺是鲁王的死忠分子,也不可能把消息告诉陆逊,其中一定有隐情,就让杨竺调查。杨竺怀疑到了陆胤,他告诉孙权,陆胤刚好去过武昌,陆逊的上表紧接着就来了,消息一定是陆胤泄露的,孙权下令把陆胤抓起来拷问,陆胤为掩护太子,就说是杨竺告诉他的,孙权下令把杨竺也抓了起来。
杨竺经不起拷打,只得违心承认是自己说出去的,孙权把杨竺杀了,陆胤反而保住了一命。
从上面这件事上看,两派的斗争相当激烈。
为打击对手,全琮父子突然揭发了一件事,吴大帝赤乌四年(241)发生了一场芍陂之战,顾谭的弟弟顾承、张昭的儿子张休等随全琮父子参战,吴军获胜,本来这件事已经过去了,论功行赏也已结束,但全琮父子突然旧事重提,向孙权揭发说行赏不公,背后有问题。
他们的理由是,此战他们父子功劳最大,但张休、顾承等人得到的赏赐反而更多,原因是张休、顾承与典军陈恂有私下往来,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奖赏,孙权接到举报后命令有关部门予以调查,查来查去,顾承、顾谭都获了罪,被流放到交州。
这件事显然是冲着陆逊来的,因为顾谭、顾承不仅是顾雍的孙子,还是陆逊的外甥,孙权对陆逊已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借此事向陆逊表达不满。
不久,太子太傅吾粲也受人陷害,竟被孙权处死,在审查吾粲期间,发现吾粲曾多次写信给陆逊,通报建业的情况。孙权又抓住这个把柄,派人到武昌责问陆逊,陆逊又急又气,竟然忧恚而死。
孙权趁机擢升步骘当丞相,全琮升任右大司马,鲁王一派大获全胜。在这次人事调整中,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也异军突起,被任命为大将军,这是他父亲诸葛瑾生前担任过的职务。
孙鲁班则加紧了对太子的陷害,孙权生病,孙和到孙策庙里祈祷,希望父亲的病早点儿好。孙和的妃子张氏是张休的侄女,张休的府邸刚好在孙策庙附近,孙和祈祷完,张休邀请他到府中坐坐。孙鲁班一直派人跟踪太子,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可以做文章。
孙鲁班跑到孙权那里告状,说太子根本没去庙里,而是跑到张休那里商量大事去了。孙鲁班还说,太子的生母王夫人听说皇上有病,不忧反喜。
孙权听后大发雷霆,消息传到王夫人那里,她竟恐惧忧愁而死,孙权对孙和则更加失望。在芍陂论功事件中也牵扯到张休,朝廷中书令孙弘等人翻出旧账,孙权下令对张休进行审查,张昭的儿子、太子的岳父张休居然被赐死了。
眼看孙和就要被废,孙霸坐上太子之位指日可待,孙权却停下了手。在一次与族人孙峻的谈话里,孙权道出了他的忧虑:“子弟不和,臣下分成两派,将导致袁氏之败,被天下人耻笑。太子只能立一个人,怎能不引起争斗?”
犹豫了一年,孙权也只是下令将孙和软禁在宫中,仍没有废掉他。在这场“南鲁之争”中孙权的小女儿孙鲁育没有公开表态,但她的丈夫朱据支持太子,他上书为太子鸣冤:“太子是国之根本,他为人雅性仁教,天下归心,现在猝然责罚他,将引发满朝疑虑。当年晋献公偏信骊姬而害申生,汉武帝听信江充而让戾太子冤死,臣担心太子不堪其忧而身亡,到时候再想建思子宫也无法使太子复生了!”
朱据还联络了朝廷尚书仆射屈晃等一批朝臣跑到宫门外为太子请愿,他们把自己绑起来,叩头触地。孙权登上宫里的白爵观看到这番场景,非但没有引起触动,反而感到厌恶,他下诏斥责朱据、屈晃等人没事找事,但这件事毕竟涉及朝臣较多,又在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孙权没开杀戒,而是把朱据降为新都郡丞,把屈晃斥归乡里。朱据曾得罪过孙弘,他还没有到达新的任所,孙弘便私自冒用孙权的名义下发诏书,把这位堂堂的骠骑将军、孙权的女婿杀了,而事后孙弘竟未被追究。
斗来斗去,孙权实在厌烦了。
孙权又做出一个更令人惊讶的决定:他要废掉太子,但不立孙霸,而是在其他儿子中另立新人。孙霸的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分别是孙奋、孙休和孙亮,其中孙亮年龄最小,却受孙权格外疼爱,孙亮的母亲潘夫人近年来也最受孙权宠爱,孙权有立孙亮为太子的打算。
孙鲁班察觉到孙权对鲁王已不感兴趣,马上全力去支持孙亮,她不断在孙权面前称颂孙亮,并把丈夫全琮的一个侄孙女嫁给了孙亮。
吴大帝赤乌十三年(250),孙权下诏正式罢黜孙和,贬为平民,放逐到故鄣,即今浙江省长兴县。同时立皇子孙亮为太子,此时孙亮只有7岁。
孙霸的结局竟然还不如哥哥孙和,孙权下诏将其赐死,全寄、吴安、孙奇等孙霸身边的人全被诛杀,“南鲁之争”以双方的惨败而结束,此事牵涉范围之广、官员之多,在汉末三国的历次政治斗争中都首屈一指。
孙权最后选定的接班人只是个7岁孩子,此时孙权已经68岁了,已来日无多。经过一场政治洗礼,朝廷上下一片黯淡,大家互相设防,不敢轻信任何人,一旦孙权不在,年幼的孙亮如何接好这个班,又让孙权头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