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置办嫁妆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姐,我想去京城一趟。”苏世昌道。
苏玉畹听得这话,神情便有些不自然,嗔他一眼道:“想起一出是一出,你去京城做什么?”
“我想多买几个铺面。这花茶,北方的销路明显比南方好。”苏世昌道。
花茶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北方的盐堿地比较多,水质不够清甜,花茶在北方卖得极好。但这不是苏世昌想去京城的原因。他不光想去京城多买些铺面,还准备去那边置宅子、买田地。
昨日苏玉畹刚出孝,颜安澜今早上就派人上门提亲了。虽说他们都在茶园忙活着没在家,但殷氏送了媒人出门,就派了人来送了消息。这一两年颜安澜也常以各种借口出入苏家,逢年过节的礼物更是没少过,对苏玉畹也是各种关心,苏世昌对这个姐夫十分满意。今年苏玉畹已十七岁,年底就满十八岁了,就算再不舍得,也得送她出门子了。所以他想提早去京城,给苏玉畹置些嫁妆。
苏家大房在朝庭出海前,趁着茶园被炒到天价,买了一小半茶园出去;而他们手中的茶园出产的茶叶、江西窑口出产的瓷器,还有后来入手的绸缎庄子所产的绸缎,都卖了个好价钱,赚了不少的钱;再加上这两年茶园里秘制茶所创造出来的利润、邢家、陈家给苏玉畹的分红,直把苏家大房从休宁一个小茶商送到了徽州府顶级商户的位置。如今苏世昌和苏世盛走出去,也是一方人物了。
而这一切,都是苏玉畹的功劳。
所以苏世昌想为苏玉畹多置办嫁妆,陪上大半个家当他都不觉得多,免得她嫁到永安候府去,被人看低了。虽然他们没有权,但他们有钱。有钱能使鬼推磨,他就不相信有金钱开道,又有颜安澜护着,他能干的姐姐还使唤不动永安候会的那些魑魅魍魉。
更何况当初苏长清去世,家中有多少财产,苏世昌作为嫡长子是清楚的。现在家中这些钱财,比原先苏家大房的财产多了几十倍,可都是姐姐这两三年赚回来的。没有把这些财产都给苏玉畹陪嫁,苏世昌想给姐姐留条后路。虽说嫁妆在律法上是属于女子本人的,但进到那个深宅大院里去,到头来会怎么样,他心里完全没底。如果苏玉畹在那里过得实在艰难,完全可以和离出来,即便丢掉那些嫁妆也没什么,只要人回来就好。到时候他再把这一部分交到姐姐手里,以后不管家中任何人,都不敢说姐姐是个吃闲饭的了。
再者,没把苏玉畹赚的钱财都陪给她,苏世昌也是顾忌母亲和弟弟的想法。殷氏自然是疼爱苏玉畹的,但在她的心里,女儿再如何也比不过儿子。苏家的财产,不管是谁赚的,那都是属于苏世昌的。就算明知这些钱财都是苏玉畹赚的,陪嫁个三分之一,已是殷氏的极限了。她不允许女儿把大部分财产都带去给颜家,只给她的儿子留那么一点点。
苏世盛这几年也一直在成长,心术也正,但怎么的也挡不住他还有个有小心思的亲娘。虽说孟姨娘自打从庄子上回来十分本份,每日里除了去给殷氏请安,便安安份份地过日子。但涉及到这么一大份家产的变动,她一定会忍不住挑唆苏世盛的。
苏世昌心里早已打定了主意,等苏世盛成亲后就把他和孟姨娘分出去,但现在两人年纪都不大,正是苏玉畹出嫁苏家大房面临许多问题的时候,他不想闹出点什么来,让颜家人看笑话。
所以他只好拿出一半的财产来给苏玉畹做嫁妆。
而苏玉畹自己,却对苏家的财产和陪嫁没什么想法。当年她从休宁举家迁往徽州,就把苏长清指定给她的那一部分嫁妆背着殷氏偷偷处理了,然后拿着那一部分钱买了最好的茶园,而且这些茶园都只走她私账,不走公账的,这些年来凭着这一份嫁妆起家,她也赚得个盆满钵满,手头的银两不少于十万两,这还不算在她名下的那几处茶园。有这些银子打底,什么样的嫁妆置办不来?不过她并不打算争这些虚假的面子,嫁妆只由得殷氏去办,给她多少她就要多少,这十万两银票,她是打算拿着压箱底的,至于嫁到京城后是在京城置办铺面做生意,还是留作以后备用,那就看情况而定了。
故而看出了苏世昌心底的那些打算,她除了心中生暖以外,并没有说什么。要是苏世昌对她好,愿意回报她这几年为苏家大房所做的一切,她以后自然有回报;要是苏世昌为着这点钱心生计较,那她出嫁之后,娘家的事就不会管太多。只要不涉及到性命,她就不会再理会了。
她重视亲情,却不是圣母,不会为别人奉献而不求回报。
“既然你想去,那便去吧。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出去开开眼界也好。”她没有阻拦苏世昌。
现在大明还算太平,行商的商人们来来往往的也还算平安。只要多派些保镖跟随,想来苏世昌不会有大碍。
再说,男孩子就不能关在家中什么都不让他干,放出去,风餐露宿的走上一遭,成长得更快。
出嫁在即,苏玉畹培养弟弟的想法就更迫切了。
“姐,我也想去。”苏世盛在旁边道。
苏玉畹还没说话,苏世昌就瞪他道:“你裹什么乱?我出去了,家中没个男人坐镇怎么行?你真要想去,等我回来了再让护院陪你走一遭。”
“好,哥哥你说话算话。”苏世盛马上道。
“要不要拉个小手指?”苏世昌又瞪他一眼。
苏世盛嘟了嘟嘴:“我又不是小孩子。”转过头去不说话了。
窨制花茶很辛苦,因为花蕾是在半夜才绽放吐香的,所以窨制花茶的时间也是在半夜。苏玉畹跟马掌柜及两个弟弟吃过饭,便回后院去小睡了一会儿,待得夜半,便被丫鬟们叫了起来,穿戴整齐后去了制茶间。
“姐,我想去京城一趟。”苏世昌道。
苏玉畹听得这话,神情便有些不自然,嗔他一眼道:“想起一出是一出,你去京城做什么?”
“我想多买几个铺面。这花茶,北方的销路明显比南方好。”苏世昌道。
花茶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北方的盐堿地比较多,水质不够清甜,花茶在北方卖得极好。但这不是苏世昌想去京城的原因。他不光想去京城多买些铺面,还准备去那边置宅子、买田地。
昨日苏玉畹刚出孝,颜安澜今早上就派人上门提亲了。虽说他们都在茶园忙活着没在家,但殷氏送了媒人出门,就派了人来送了消息。这一两年颜安澜也常以各种借口出入苏家,逢年过节的礼物更是没少过,对苏玉畹也是各种关心,苏世昌对这个姐夫十分满意。今年苏玉畹已十七岁,年底就满十八岁了,就算再不舍得,也得送她出门子了。所以他想提早去京城,给苏玉畹置些嫁妆。
苏家大房在朝庭出海前,趁着茶园被炒到天价,买了一小半茶园出去;而他们手中的茶园出产的茶叶、江西窑口出产的瓷器,还有后来入手的绸缎庄子所产的绸缎,都卖了个好价钱,赚了不少的钱;再加上这两年茶园里秘制茶所创造出来的利润、邢家、陈家给苏玉畹的分红,直把苏家大房从休宁一个小茶商送到了徽州府顶级商户的位置。如今苏世昌和苏世盛走出去,也是一方人物了。
而这一切,都是苏玉畹的功劳。
所以苏世昌想为苏玉畹多置办嫁妆,陪上大半个家当他都不觉得多,免得她嫁到永安候府去,被人看低了。虽然他们没有权,但他们有钱。有钱能使鬼推磨,他就不相信有金钱开道,又有颜安澜护着,他能干的姐姐还使唤不动永安候会的那些魑魅魍魉。
更何况当初苏长清去世,家中有多少财产,苏世昌作为嫡长子是清楚的。现在家中这些钱财,比原先苏家大房的财产多了几十倍,可都是姐姐这两三年赚回来的。没有把这些财产都给苏玉畹陪嫁,苏世昌想给姐姐留条后路。虽说嫁妆在律法上是属于女子本人的,但进到那个深宅大院里去,到头来会怎么样,他心里完全没底。如果苏玉畹在那里过得实在艰难,完全可以和离出来,即便丢掉那些嫁妆也没什么,只要人回来就好。到时候他再把这一部分交到姐姐手里,以后不管家中任何人,都不敢说姐姐是个吃闲饭的了。
再者,没把苏玉畹赚的钱财都陪给她,苏世昌也是顾忌母亲和弟弟的想法。殷氏自然是疼爱苏玉畹的,但在她的心里,女儿再如何也比不过儿子。苏家的财产,不管是谁赚的,那都是属于苏世昌的。就算明知这些钱财都是苏玉畹赚的,陪嫁个三分之一,已是殷氏的极限了。她不允许女儿把大部分财产都带去给颜家,只给她的儿子留那么一点点。
苏世盛这几年也一直在成长,心术也正,但怎么的也挡不住他还有个有小心思的亲娘。虽说孟姨娘自打从庄子上回来十分本份,每日里除了去给殷氏请安,便安安份份地过日子。但涉及到这么一大份家产的变动,她一定会忍不住挑唆苏世盛的。
苏世昌心里早已打定了主意,等苏世盛成亲后就把他和孟姨娘分出去,但现在两人年纪都不大,正是苏玉畹出嫁苏家大房面临许多问题的时候,他不想闹出点什么来,让颜家人看笑话。
所以他只好拿出一半的财产来给苏玉畹做嫁妆。
而苏玉畹自己,却对苏家的财产和陪嫁没什么想法。当年她从休宁举家迁往徽州,就把苏长清指定给她的那一部分嫁妆背着殷氏偷偷处理了,然后拿着那一部分钱买了最好的茶园,而且这些茶园都只走她私账,不走公账的,这些年来凭着这一份嫁妆起家,她也赚得个盆满钵满,手头的银两不少于十万两,这还不算在她名下的那几处茶园。有这些银子打底,什么样的嫁妆置办不来?不过她并不打算争这些虚假的面子,嫁妆只由得殷氏去办,给她多少她就要多少,这十万两银票,她是打算拿着压箱底的,至于嫁到京城后是在京城置办铺面做生意,还是留作以后备用,那就看情况而定了。
故而看出了苏世昌心底的那些打算,她除了心中生暖以外,并没有说什么。要是苏世昌对她好,愿意回报她这几年为苏家大房所做的一切,她以后自然有回报;要是苏世昌为着这点钱心生计较,那她出嫁之后,娘家的事就不会管太多。只要不涉及到性命,她就不会再理会了。
她重视亲情,却不是圣母,不会为别人奉献而不求回报。
“既然你想去,那便去吧。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出去开开眼界也好。”她没有阻拦苏世昌。
现在大明还算太平,行商的商人们来来往往的也还算平安。只要多派些保镖跟随,想来苏世昌不会有大碍。
再说,男孩子就不能关在家中什么都不让他干,放出去,风餐露宿的走上一遭,成长得更快。
出嫁在即,苏玉畹培养弟弟的想法就更迫切了。
“姐,我也想去。”苏世盛在旁边道。
苏玉畹还没说话,苏世昌就瞪他道:“你裹什么乱?我出去了,家中没个男人坐镇怎么行?你真要想去,等我回来了再让护院陪你走一遭。”
“好,哥哥你说话算话。”苏世盛马上道。
“要不要拉个小手指?”苏世昌又瞪他一眼。
苏世盛嘟了嘟嘴:“我又不是小孩子。”转过头去不说话了。
窨制花茶很辛苦,因为花蕾是在半夜才绽放吐香的,所以窨制花茶的时间也是在半夜。苏玉畹跟马掌柜及两个弟弟吃过饭,便回后院去小睡了一会儿,待得夜半,便被丫鬟们叫了起来,穿戴整齐后去了制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