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都赶快办理
推荐阅读:我和离婚的阿姨、圣水旅馆、淫荡学姐坏心机、在会所碰到女友之后、一支红杏出墙来、情动天下、小西的美母教师、凄子配合我滛凄、对妈妈的情欲、那一汪肥水的流淌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可是王仁一向官大,进出随意,哪里带了官印和文书?王风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子,王大人到底也没进门。
最后派人取了官印这才放行。第二天王仁大人和一些官员召开了会议,表扬了王风严格认真,对朝廷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并且破格提拔他为七品官吏,众人无人反对,这样王风就一跃成为了官员了。
后来又升了一级,如今已经是正六品的官员了,朱传宗听了,大声称奇,称赞不已,最后一个官员实在看不下去了,悄悄对朱传宗说了实情,原来这王风是王仁大人的亲戚,家乡的同宗。
朱传宗这才恍然大悟,不过也随即垂头丧气,感觉这些日子在翰林院埋头读书,头脑都有些傻了。
大梁国提拔人才,一向是以人际关系、人情背景等等为最重要的依据,至于什么才能之类,除非极少数人,朝廷有需要了才会任用。朱传宗要不是靠他父亲,别说当官,就算是当个小吏都不可能,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无用。
朱传宗在翰林院边读书,一边风闻一些内幕等等,早把大梁国的事情看透了,不过既然皇上看重他,为了汤家的江山请他审案,他还是要尽力办案,他可不是为了什么别的,只是想替老百姓伸冤,虽然他一个人能力有限,可是能出一点力,就要出一点力。
朱传宗把案子的所有卷宗都看了,大概知道了案情。这个案子的嫌犯李某仁是吏部员外郎,正五品官员,那天他亲自驾着一辆马车,在闹市中奔驰。
可是马车失控,连撞二十八人,撞死了二十个。刑部审案的结果是这样:李某仁当天发觉一名可疑男子跟踪他,想要杀他,于是驾车逃跑。在逃跑途中,不辨方向,冲入闹市人群之中。案发后,刑部提请仵作和医院的大夫对疑犯进行鉴定。
经鉴定,李某案发时范胡,中了邪,对本案无刑事责任能力。朱传宗见案件一目了然,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李某仁是吏部的官员,如果有隐疾,怎么能当官呢?
朱传宗当即请原来审案的官员前来询问,那官员很是客气,不过微笑着回答:“这病说来就来,不是人能控制得了的。
要不是突然发作,那还怎么能叫中邪呢?再说要是早发现了,李某仁就不能当官了,也发生不了现在的惨案了。”朱传宗虽然知道他在胡说八道,可是也没证据指责他,就请他回衙门去了,他想了许久,摸不找头绪,适逢吴思远来访,急忙请教。
吴思远听了案情,微微一笑道:“大人学问见长,人情事故还是时通时塞。所谓事有反常即为妖,这件案子有两个破绽。一是那李某仁明明是正选官员,犯了罪却有人拿中邪这么荒诞的说辞来替他开罪,他的身份必有可疑。
二是那些受害人能闹到皇上耳边去,也不是寻常人的手段。俗话说民不与官斗,李某仁堂堂五品京官,普通百姓撞死一百个也就撞了,谁能把他怎么样?如今却身陷案中,可见被害人中也有内情啊!”朱传宗得了指点,恍然大悟。在审查时,就从两方的身份着手,这才水落石出,原来李某仁不仅是吏部员外郎,还是左丞相李毅衡的堂侄,而受害人也不全是平民百姓。
其中有个十四五岁的罗姓少年,是大理寺少卿的公子,偷跑出家来上街游玩,没想就遭受横祸。朱传宗查阅案宗,发现一开始受害人家属都已经同意接受赔偿,只有那位大理寺少卿不肯和解。
不知怎么后来其他家属也变卦了,跑去衙门闹事,这才惊动了皇帝。朱传宗派人请罗大人来问话。那罗大人倒也爽快,直接承认闹事的家属都是他鼓动起来的。
每家还给了不少钱,比李某仁答应的赔偿还多,条件就是不停喊冤,直到判李某仁死罪为止。朱传宗道:“罗大人,你身为大理寺少卿,也是执法的官员,难道不知道蛊惑百姓是大罪吗?”
罗大人冷笑道:“正因为我是执法官员,我才知道国法无用。李某仁是左相的亲戚,谁敢判他死罪?别说那些没钱没势的苦主,便是我一个正四品的大臣,左相都敢派人来拿前程胁迫我撤诉。我不把声势闹大,我儿子不是白死了?”朱传宗心道:“果然如此。”
又故意问道:“罗大人如此跟左相作对,就不顾及官位了吗?”罗大人红了眼睛,怒道:“我罗家四代单传,只有一个儿子,如今香火都灭了。
我还怕什么?大不了拼个鱼死网破,让李某仁不死也要掉层皮来!”转身就走,临出门又回过身道:“我听说朱大人刚正公允,原来也是一丘之貉!”吴思远听过案情真相,还是微笑不语。朱传宗道:“请先生教我!”
吴思远道:“如今看来,这案子其实很简单,复杂的是案子背后的关系,实质上乃是双方背后势力的较量。”朱传宗道:“断案的依据乃是法律,背后势力再大,能混淆是非吗?”
吴思远笑道:“你若是能看透表面的假象,就不会这么说了,李某仁是官,受害人是民,因此李某仁撞死了人,不用偿命。罗大人比李某仁的官位高,所以就能翻案。
可是李某仁有左相当靠山,罗大人跟左相一比,又不算什么了,这就叫环环相扣。谁的官位高,权势大,谁就是法。”朱传宗道:“可是我看那位罗大人义愤填膺地痛斥官场黑暗,像是个正气的人呢。”
吴思远摇头道:“他骂官场,是因为触及到了他的利益,要是他儿子没受伤害,他才不会出头,甚至说,如果撞人的是他儿子,他说不定比李某仁做的还黑呢。”朱传宗听得呆了。
其实以他这几年的阅历,对官场的了解,这些道理何尝不懂?只是他还有一颗赤子之心,故意不去想罢了,他呆了半晌,道:“换句话说,假如没有左相的关系,那李某仁就算真中了邪不用负责任,罗大人也会想办法判他死罪,因为罗大人的官位高。是不是这个道理?”
吴思远拊掌笑道:“大人举一反三,总算是悟通了。”朱传宗叹道:“我倒宁愿自己不要悟通。
吴先生你看,这个案子该如何了结?”吴思远道:“大人都已经看透了,怎么还这么问呢?自然是维持原判。那些证人、大夫,都惧怕左相的权势,没人会说实话,罗大人以后也就死心了,左相也会念你的好处。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朱传宗默然不语。吴思远道:“大人还是放不下啊。这件案子,查起来简单,处理时候难,大人好自为之吧。”告辞去了。
朱传宗没有马上下决定,次日照例提审李某仁。那李某仁在牢中住了多日,反倒养得白白胖胖,精神焕发的,毫不在乎地朝朱传宗道:“朱大人,还费这个事干什么呢?案情是明摆着的,快点结案就是了,我还等着出去治好病回衙门复职呢。”
朱传宗看他有恃无恐的模样,一气之下就退了堂。衙役们都躲得远远的,惟恐触怒了气头上的大老爷。
朱传宗想起苦主们痛失亲人,肇事者却在牢里有滋有味,不但不受惩罚,出去还能继续做官,越想越是生气,心道:‘不管官场有多黑暗,不平之事有多少,我见到一件,就要管一件,难道以为我真拿你没办法了?’再升堂时,二话没说,就吩咐上刑。
原本按大梁的刑律,用刑逼供是合法的审讯手段,只是朱传宗觉得有屈打成招的嫌疑,不大愿意用而已,其实正如吴思远所说,这案子难在背后,情节简单之极。
李某仁受了两下轻刑,就熬不住,一口招了,那些大夫、证人,见势不妙,全都推翻供词,磕头认罪。
朱传宗将供词上呈明宗。时也凑巧,明宗刚过完大番,正想整顿一下吏治,给百姓树立一个政治清明的形象,正好把这个案子拿来做例子。
当下就在朝上申斥了一番,要求严办不法官吏,还百姓一个公道,李毅衡见了风向,也没敢给侄子求情。
最后案子了结,李某仁被判斩立决。其余做伪证的大夫证人、贪赃枉法的官员,有的抄没家产,有的流放充军。并无一人漏网。
百姓交口称快,都赞朱传宗不畏强权,处事公正。朱传宗再见吴思远时,得意地道:“吴先生,你看我不但断清了这个案子,却没像你说的那么严重,可见你说的官场环环相扣的理论,也不尽然啊。”
吴思远微笑道:“大人错了,李某仁之所以有左相这个靠山还被你扳倒,是因为你有更硬的靠山,当今皇上,官场上最大的环,就是皇上啊!”朱传宗怔了片刻,无言以对了,吴思远道:“不管怎么说,大人这次又断了个大案,也是好事。以后多在官场中历练一下,成就不可限量。”
朱传宗经此一事,对吴思远更敬佩了,道:“先生多给我讲讲官场中的学问吧。”吴思远道:“大人这些天在衙门办公,见多了公文签字,我便为大人讲讲这个。官员们这签字的学问可大了。
凡下属见到官员签字‘按规定办理’,这意思便是可以办理,一般都赶快办理,因为下属向官员表达忠心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敢于为官员承担风险。
以后上级衙门在调查这些事时,凡是签字为‘按规定办理’的都可理解为签字没错,错是错在部下没有按‘规定’办理。”朱传宗道:“真是叹为观止,这签字学问可真大。”
可是王仁一向官大,进出随意,哪里带了官印和文书?王风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子,王大人到底也没进门。
最后派人取了官印这才放行。第二天王仁大人和一些官员召开了会议,表扬了王风严格认真,对朝廷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并且破格提拔他为七品官吏,众人无人反对,这样王风就一跃成为了官员了。
后来又升了一级,如今已经是正六品的官员了,朱传宗听了,大声称奇,称赞不已,最后一个官员实在看不下去了,悄悄对朱传宗说了实情,原来这王风是王仁大人的亲戚,家乡的同宗。
朱传宗这才恍然大悟,不过也随即垂头丧气,感觉这些日子在翰林院埋头读书,头脑都有些傻了。
大梁国提拔人才,一向是以人际关系、人情背景等等为最重要的依据,至于什么才能之类,除非极少数人,朝廷有需要了才会任用。朱传宗要不是靠他父亲,别说当官,就算是当个小吏都不可能,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无用。
朱传宗在翰林院边读书,一边风闻一些内幕等等,早把大梁国的事情看透了,不过既然皇上看重他,为了汤家的江山请他审案,他还是要尽力办案,他可不是为了什么别的,只是想替老百姓伸冤,虽然他一个人能力有限,可是能出一点力,就要出一点力。
朱传宗把案子的所有卷宗都看了,大概知道了案情。这个案子的嫌犯李某仁是吏部员外郎,正五品官员,那天他亲自驾着一辆马车,在闹市中奔驰。
可是马车失控,连撞二十八人,撞死了二十个。刑部审案的结果是这样:李某仁当天发觉一名可疑男子跟踪他,想要杀他,于是驾车逃跑。在逃跑途中,不辨方向,冲入闹市人群之中。案发后,刑部提请仵作和医院的大夫对疑犯进行鉴定。
经鉴定,李某案发时范胡,中了邪,对本案无刑事责任能力。朱传宗见案件一目了然,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李某仁是吏部的官员,如果有隐疾,怎么能当官呢?
朱传宗当即请原来审案的官员前来询问,那官员很是客气,不过微笑着回答:“这病说来就来,不是人能控制得了的。
要不是突然发作,那还怎么能叫中邪呢?再说要是早发现了,李某仁就不能当官了,也发生不了现在的惨案了。”朱传宗虽然知道他在胡说八道,可是也没证据指责他,就请他回衙门去了,他想了许久,摸不找头绪,适逢吴思远来访,急忙请教。
吴思远听了案情,微微一笑道:“大人学问见长,人情事故还是时通时塞。所谓事有反常即为妖,这件案子有两个破绽。一是那李某仁明明是正选官员,犯了罪却有人拿中邪这么荒诞的说辞来替他开罪,他的身份必有可疑。
二是那些受害人能闹到皇上耳边去,也不是寻常人的手段。俗话说民不与官斗,李某仁堂堂五品京官,普通百姓撞死一百个也就撞了,谁能把他怎么样?如今却身陷案中,可见被害人中也有内情啊!”朱传宗得了指点,恍然大悟。在审查时,就从两方的身份着手,这才水落石出,原来李某仁不仅是吏部员外郎,还是左丞相李毅衡的堂侄,而受害人也不全是平民百姓。
其中有个十四五岁的罗姓少年,是大理寺少卿的公子,偷跑出家来上街游玩,没想就遭受横祸。朱传宗查阅案宗,发现一开始受害人家属都已经同意接受赔偿,只有那位大理寺少卿不肯和解。
不知怎么后来其他家属也变卦了,跑去衙门闹事,这才惊动了皇帝。朱传宗派人请罗大人来问话。那罗大人倒也爽快,直接承认闹事的家属都是他鼓动起来的。
每家还给了不少钱,比李某仁答应的赔偿还多,条件就是不停喊冤,直到判李某仁死罪为止。朱传宗道:“罗大人,你身为大理寺少卿,也是执法的官员,难道不知道蛊惑百姓是大罪吗?”
罗大人冷笑道:“正因为我是执法官员,我才知道国法无用。李某仁是左相的亲戚,谁敢判他死罪?别说那些没钱没势的苦主,便是我一个正四品的大臣,左相都敢派人来拿前程胁迫我撤诉。我不把声势闹大,我儿子不是白死了?”朱传宗心道:“果然如此。”
又故意问道:“罗大人如此跟左相作对,就不顾及官位了吗?”罗大人红了眼睛,怒道:“我罗家四代单传,只有一个儿子,如今香火都灭了。
我还怕什么?大不了拼个鱼死网破,让李某仁不死也要掉层皮来!”转身就走,临出门又回过身道:“我听说朱大人刚正公允,原来也是一丘之貉!”吴思远听过案情真相,还是微笑不语。朱传宗道:“请先生教我!”
吴思远道:“如今看来,这案子其实很简单,复杂的是案子背后的关系,实质上乃是双方背后势力的较量。”朱传宗道:“断案的依据乃是法律,背后势力再大,能混淆是非吗?”
吴思远笑道:“你若是能看透表面的假象,就不会这么说了,李某仁是官,受害人是民,因此李某仁撞死了人,不用偿命。罗大人比李某仁的官位高,所以就能翻案。
可是李某仁有左相当靠山,罗大人跟左相一比,又不算什么了,这就叫环环相扣。谁的官位高,权势大,谁就是法。”朱传宗道:“可是我看那位罗大人义愤填膺地痛斥官场黑暗,像是个正气的人呢。”
吴思远摇头道:“他骂官场,是因为触及到了他的利益,要是他儿子没受伤害,他才不会出头,甚至说,如果撞人的是他儿子,他说不定比李某仁做的还黑呢。”朱传宗听得呆了。
其实以他这几年的阅历,对官场的了解,这些道理何尝不懂?只是他还有一颗赤子之心,故意不去想罢了,他呆了半晌,道:“换句话说,假如没有左相的关系,那李某仁就算真中了邪不用负责任,罗大人也会想办法判他死罪,因为罗大人的官位高。是不是这个道理?”
吴思远拊掌笑道:“大人举一反三,总算是悟通了。”朱传宗叹道:“我倒宁愿自己不要悟通。
吴先生你看,这个案子该如何了结?”吴思远道:“大人都已经看透了,怎么还这么问呢?自然是维持原判。那些证人、大夫,都惧怕左相的权势,没人会说实话,罗大人以后也就死心了,左相也会念你的好处。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朱传宗默然不语。吴思远道:“大人还是放不下啊。这件案子,查起来简单,处理时候难,大人好自为之吧。”告辞去了。
朱传宗没有马上下决定,次日照例提审李某仁。那李某仁在牢中住了多日,反倒养得白白胖胖,精神焕发的,毫不在乎地朝朱传宗道:“朱大人,还费这个事干什么呢?案情是明摆着的,快点结案就是了,我还等着出去治好病回衙门复职呢。”
朱传宗看他有恃无恐的模样,一气之下就退了堂。衙役们都躲得远远的,惟恐触怒了气头上的大老爷。
朱传宗想起苦主们痛失亲人,肇事者却在牢里有滋有味,不但不受惩罚,出去还能继续做官,越想越是生气,心道:‘不管官场有多黑暗,不平之事有多少,我见到一件,就要管一件,难道以为我真拿你没办法了?’再升堂时,二话没说,就吩咐上刑。
原本按大梁的刑律,用刑逼供是合法的审讯手段,只是朱传宗觉得有屈打成招的嫌疑,不大愿意用而已,其实正如吴思远所说,这案子难在背后,情节简单之极。
李某仁受了两下轻刑,就熬不住,一口招了,那些大夫、证人,见势不妙,全都推翻供词,磕头认罪。
朱传宗将供词上呈明宗。时也凑巧,明宗刚过完大番,正想整顿一下吏治,给百姓树立一个政治清明的形象,正好把这个案子拿来做例子。
当下就在朝上申斥了一番,要求严办不法官吏,还百姓一个公道,李毅衡见了风向,也没敢给侄子求情。
最后案子了结,李某仁被判斩立决。其余做伪证的大夫证人、贪赃枉法的官员,有的抄没家产,有的流放充军。并无一人漏网。
百姓交口称快,都赞朱传宗不畏强权,处事公正。朱传宗再见吴思远时,得意地道:“吴先生,你看我不但断清了这个案子,却没像你说的那么严重,可见你说的官场环环相扣的理论,也不尽然啊。”
吴思远微笑道:“大人错了,李某仁之所以有左相这个靠山还被你扳倒,是因为你有更硬的靠山,当今皇上,官场上最大的环,就是皇上啊!”朱传宗怔了片刻,无言以对了,吴思远道:“不管怎么说,大人这次又断了个大案,也是好事。以后多在官场中历练一下,成就不可限量。”
朱传宗经此一事,对吴思远更敬佩了,道:“先生多给我讲讲官场中的学问吧。”吴思远道:“大人这些天在衙门办公,见多了公文签字,我便为大人讲讲这个。官员们这签字的学问可大了。
凡下属见到官员签字‘按规定办理’,这意思便是可以办理,一般都赶快办理,因为下属向官员表达忠心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敢于为官员承担风险。
以后上级衙门在调查这些事时,凡是签字为‘按规定办理’的都可理解为签字没错,错是错在部下没有按‘规定’办理。”朱传宗道:“真是叹为观止,这签字学问可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