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合作(2)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总体来说,仙女的发展势头受到了遏制,在部分地区甚至受到了对手们的联合压制,“市场已经探底”;虽然说她的产品技术含量比较高,质量上乘,但是这些合作伙伴个头虽然不小,但是算不上强大,尤其在技术和售后服务上跟不上来。当初为了扩大销售量,不加选择的拉上了众多的合作伙伴,总共38家合作伙伴中,至少有25家公司不是专业公司,他们完全是冲着仙女的名头来的,或许都有借机进入这些高端市场的想法,但是如果不是仙女的因素,至少不会这时候进入!但是不管怎么说,北美合作取得了成功,从42年到45年的三年期间,每年的市场利润都超过了2500亿,大约占到了北美同类市场的8%左右,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类似的数字,而她本身也获得了北美市场总利润的3.21%,实现了最初的规划目标。
不过,相对于其庞大的生产力来说,仙女并没有获得相对应的好处,为了顺利进入市场,当初只是争取了40%的利润分成比例,实际的收益率从35%降到了14%左右,这远远低于那些主要的竞争对手,甚至多达20个百分点;庞大的生产,并没有带来足够的利润,却养肥了那些合作伙伴,自然而然的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数字统计显示,四年间,仙女一共拥有利润3100亿美元,其中总部收上来大约一半,但是她的合作伙伴们收入的更多;同时国内市场的收入大为下降,实际的年收入并没有增加多少,因此总部决定适当降低北美市场的供货量。这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虽然公司的产量巨大,但是并不足以同时满足两个大市场,扩大生产是一个方面,增加实际收入更是要考虑的,当然除此之外,仙女还有意对一些合作伙伴施加压力。仙女的产品能赚钱,这已经得到市场的验证了,四年时间,“即使是一个傻子也学精了”,既然是合作伙伴,就必须为这份利润做出贡献来;不仅如此,仙女还对多个合作伙伴提出了警告,比如在43年9月份,她对日本的两家合作公司表示了不满,同时向两家欧洲公司提出了要求,并对三家加拿大公司提出了附加条件,顺带也对八家美国公司的行为提出了质疑,这些合作伙伴让她感到不满意,因为这15家公司的销售量“还不到总销售量的10%”!
经过四年的发展,一些合作伙伴已经很成功了,两家美国公司几乎销售了发往北美产品的四分之一,排名前五位的公司占到了全部销售量的40%以上,这除了他们的本土便利条件之外,自然与自身的努力分不开。这五家公司,除了一家在加拿大之外,其余的全部在美国。这些公司都对合作感到满意,因为利润太丰厚了,投入不大,赚钱很多,更能借机扩大公司的影响力,某些公司的原有产业也同步上扬。这五家公司中,其中一家本来是地产公司,而且是纯粹做地产的,公司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是铺面铺得很开,在北美许多地方都有业务,非常重视“仙女提供的机会”,这几年的总利润将近600亿美元,甚至远远高于原产业的收入,历史性的被评为“北美最佳公司之一”。
四年多来,一些公司的销售量逐年上升,一些公司升了又降,一些公司几乎连年下滑,这让仙女有些不高兴,也有心借此抖一抖自己的威风,有心撤消几个合作伙伴,或者直接降低产品供应,将一些技术力量向一些公司转移……仙女的小动作,立即在市场上引起了反应,对手们纷纷加大了市场的开发力度,同时一些合作伙伴开始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根据咨询部搜集的资料显示,北美的一些主要竞争对手加大了20%的开发力量,而日本企业则增加了四分之一以上;另一方面,多家合作伙伴公开对仙女提出了批评,甚至扬言要付诸法律诉讼!仙女并不在乎对方的意见,首先减少了北美市场的供货量,对各个合作伙伴进行前景评估,并按照合约明确地对其中的10家合作伙伴提出了硬性要求,接着对剩下的17家公司进行了多方面的加强,稳固已经占有的市场,或者伺机再次扩大。
实际上,仙女是有赚无赔的,自从进入了北美市场,她就没有真正投入过一分钱,做的也是“无本买卖”,运费都算在了利润里面,生产成本也都由合作伙伴赚回来了,前两年还只是把成本回收,把大部分利润作了市场投资,后来则是渐渐加大了回收力度,实现了最初的目的。实际上,受害最严重的是北美市场的各与会者,虽然说仙女的资金紧张,但这只是他们一家的说辞,她的资产太庞大了,那些银行贷款也只有他们会放在心上;再说了,这年头哪家公司不是债务缠身,何况她的各个子公司又都拥有相当数量的流动资金,整个集团的负债率非常低,没有一个对手认为这点儿贷款会束缚她的手脚,并且作为一家大财团,尤其是作为一家独资大财团,她可以轻而易举的集中足够多的资金突出某一个方向,任何一个对手都不愿意直接面对她,甚至有人戏言全世界的几大系巨头联手,也不一定能够击败她!
而对国际公司们来说,还有一个原因是不容忽视的,仙女本质上还不是一个国际性公司,基本上是一家“本土”公司。她在中国国内基础的雄厚程度,是任何一家或者多家公司都不能相对抗的,甚至有人说已经被“固化”了;同时,也没有人敢轻视她在印度的影响,印度人几乎已经把她当做本土公司了,即使印度本地的公司,也不敢轻视仙女的某种影响,任何一家国际公司在印度与仙女展开竞争都不得不斟酌再三。可以这么说,根植中国和印度的仙女,几乎确立了其市场竞争中的不败地位,或许,大家只能寄希望她的“自酿苦果”了,也只有在北美或者欧洲等国际市场上打杀她的威风了!事实上,国际公司也只能这么做,而且已经在这么做了,这要从两方面说起,首先,仙女在北美缺乏市场基础,即使是现在,这些奇形怪状的合作伙伴也比不上国际公司多年来培植的势力,她的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至少已经不能大肆扩张了。第二,经过几年的发展,原本技术不相上下的日本同行,如今更是不相上下,而那些欧美同行,尤其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在技术也赶了上来,几乎已经并驾齐驱,技术上的优势渐渐消失,只能依赖合作伙伴的市场努力了,这正是仙女的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更是她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
实际上,8%的市场占有率,并不符合仙女总部的规划要求,他们原本设想的市场份额在10%以上,甚至15%以上,虽然一家公司占有这么大的市场似乎不太现实,但是仙女不同,她拥有了世界相当部分的市场原资产,如果不能坚持相应的份额,“至少不算成功”。但是,虽然她在北美市场的扩张势头受到了遏制,甚至是略有下降,但不管是仙女总部,还是社会各界,无不认为她已经在北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认为她又在北美创造了“奇迹”,创造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搅乱常规,开拓局面的神话!41年的销售量达到了创纪录的5200亿美元,42年更是达到了7500个亿,以后也都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上,平均每个主项达到了1700亿美元,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
有人曾经这么说过,仙女在北美“人无一人,地无一分”,仙女在北美是完全空白的。这话一点儿都不错,经济危机以前,在巨大的北美市场里,仙女不过拥有数百亿美元的销售量,年利润最高时也不过120个亿,这几乎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有人戏言,如果她在北美有与其规模的10%相衬的办事处,也不会仅仅只有这点儿销售量,甚至有人说这是“不小心发错了货”,才来到北美的!几乎所有人都对她提出批评,认为简直在“李闹”,但是在某个人的几乎专制的作风下,成功的避免了经济危机的一些损失,这让人们很难肯定“到底是正确还是失误”。但是,这次铺天盖地的谈判队伍,使得北美人民感受到了这家传奇公司“隆隆挺进的战鼓声”,一向喜爱“标新立异”的仙女一下子就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这比任何的广告宣传都要有效的多,于是人们再次肯定了她的商业史上“最会做无本广告的公司”的名头!
至此,再也没有人怀疑仙女进入北美的诚意和能力了,国际大公司对她既羡慕又头疼,结果是无可奈何;评论界开始再次鼓吹她的强大与不可遏制,虽然事实上已经是困难重重了;连仙女总部要求最苛刻的人也对此表示满意,虽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数字,但是相对于投入来说……北美市场本来就是仙女公认的“副产业”,只不过是为了淘点儿金子,对他们来说,即使是每年挣回谈判人员耗费的那些花费,也不算太亏本了,当然前提是外派人员的工资除外。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她已经达到了的目的,一些人说“够了”,一些人说“可以”了,还有人说“怎么会那么多”……对于这一业界纪录,经济学家们都像往常一样的大肆鼓吹,把她吹得天花乱坠,浑不顾她正在吃蹩的整体现实!
但是自此之后,仙女保持住了对北美市场的强大影响,真正的进入了这个全球性大市场,成为不可缺少的行业公司,随着时间的延续,市场份额升升降降,不断地让对手们忧虑、欢喜或者生气!但是并不是说她没有付出代价,一些合作伙伴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也获取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一些非专业公司也借机进入了这三大产业,利用有利条件,再加上某些势力的暗中作用,迅速的做大做强,在某种情况下成为她在北美的强大对手。据说,在短短十五年后,仙女在北美市场上最强大的对手就是她曾经大力扶植的某个合作伙伴,对方在一段时间内甚至把她的部分产品完全挤出了北美大陆!
当然,仙女从不忌讳对手的强大,也不担心新的对手出现,如今她整个的战略核心,就是再次成为一家非世俗公司,一切的经营方针都在围绕着这个战略铺开!她就像一个倔强的、爱哭闹的孩子,哇哇的哭叫个不停,终于得到了玩具手枪,却原来是想把玩具猫保存起来!
仙女已经得到了北美市场,但是她真的实现战略目标了吗,强大的仙女是否会一帆风顺呢,真的没有公司能够阻止她的发展势头了吗?如果有,那么这将会是什么样的公司呢,谁能让她变得谨慎起来,减缓整个战车的推进步伐?其实,就在她推出并执行北美大合作战略的同时,专家们已经发现了问题,那么仙女又存在什么问题呢?
实际上,仙女总部的一些高层负责人,已经有些灰心失望了,他们实在是没有想到,千辛万苦,历经层层磨难,苦心策划了几十年的能源公司,却原来是他们一生中“最失败”的投资,这个公司几乎是一个“销金窟”,迫使他们持续性的注资!如果不是“顾忌”影响,或者担心会惹了众怒,他们简直要提议“卖出去得了”!
这么说吧,自从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仙女发展的一直很顺利,可以说是非常成功,唯一的失败就是能源项目,而如今,也正是这个公司让他们放心不下,让那些担心公司资金问题的领导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贷款!但是仔细想来,也不能把责任归结到能源公司身上,公司先前收购的企业,不管是花了多少钱,也不管是在哪里收购的,本身资金大都比较充裕,至少在短期内能够正常运转,用不着总部大规模的注资,当然,这里所说的大规模注资,并不等同于一些几十亿元的“小动作”;过惯了舒心的日子,自然无法适应新公司糟糕的状况,何况又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到处受到牵制、无法放手搏击的窘状!
曾几时何,仙女公司的形势一片大好,能源公司组建成功,工业城项目如期实施,印度市场态势喜人,北美市场的进入几成定局……整个的仙女系各大公司,连被称为“仙女二系”的钢铁公司和纺织公司,都持续好转,利润逐渐上升,每年分些红利已经不是幻想了,这使得总部以及各子公司负责人,乃至分公司领导们踌躇满志起来。说起来,总部的负责人们更加高兴,因为这一切都和他们相关,而且整体的情况也只有他们最清楚,加上仙女城工地上忙忙碌碌,西星也真给面子,安排的井井有条,只是总是伸手要钱让他们有点儿无奈。据统计,到44年年初为止,已经支付给西星的资金大约为1.25万亿元,其中有上万亿元被用在了工业城项目上,即使这样,他们也不欠西星一分钱了,反倒是对方欠了他们不少钱,只是估计“这一任是还不上了”!
同样的好消息还有印度的产业,这几年的利润逐年上扬,公司生产逐渐恢复,一些公司甚至还扩大了规模,几年来,各个公司包括一些合作公司的利润合计达1.24万亿元人民币,当然,这些钱总部忍着诱惑没有回收,全部用于印度产业的恢复和发展,并利用印度银行的贷款,向周边地区扩张,已经进入了东南亚和非洲市场,甚至还在非洲进行了收购。凭借在社会上的强大影响力,在这个本来还不庞大的市场上占有了相当高的市场份额,甚至比印度国内公司的占有率还要高,比如在新材料方面,就明显比姬可公司高出不少,而且市场效益也要好得多。许多印度公司对此忧心忡忡,这些公司不仅资产庞大,资金雄厚,而且身后又有庞大的仙女支持,更让他们感到担忧的是“极其缺钱”的仙女总部,竟然宁愿屡次贷款也“不抽取一分钱利润”,既捞足了名声,又使他们压力倍增!
有如意的地方,自然就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是仙女也不例外,能源公司就是最让总部头疼的一个子公司,当然,同样感到头疼的还有该公司的负责人们。在仙女旗下,不管怎么说,能源公司都是一个重要的产业,甚至称得上单体产业中投资最多的一个公司,相当年电子公司和新材料公司都不过投入3000亿左右,连得曾经闹得轰轰烈烈的银行业投资,三大银行(包括印度斯坦银行)加起来也不过1.1万个亿,而仅仅组建能源公司就花费了1.24万个亿,“这实在是一个大产业”。但就是这个公司,成了最让总部头疼的产业,仙女一向是非常有钱的,过去也一直没有什么债务,收购产业的时候更是左挑右捡,尽量把债务和欠款推给别人,领受一份“净产业”,然后就是注入资金,就是自己贷款也行,总之,这些公司的运转状况非常好。但是能源公司不同,组建公司的同时,同时到手的还有6500亿的债务和7000亿的欠款!要是在往常,他们肯定不会接手这些债务和欠款,这不是自找麻烦吗?但是如果不是因为债务缠身,如果不是有那么多的欠款难以回收,或者近期内收不回来,没有几家公司愿意便宜仙女,大家都是被债务催逼的没有办法了,才不得不“瘦身”,同时大家也认准了仙女肯定会接手这些风险,否则,能源计划肯定会再次胎死腹中,甚至更着急还是仙女呢!(未完待续)
总体来说,仙女的发展势头受到了遏制,在部分地区甚至受到了对手们的联合压制,“市场已经探底”;虽然说她的产品技术含量比较高,质量上乘,但是这些合作伙伴个头虽然不小,但是算不上强大,尤其在技术和售后服务上跟不上来。当初为了扩大销售量,不加选择的拉上了众多的合作伙伴,总共38家合作伙伴中,至少有25家公司不是专业公司,他们完全是冲着仙女的名头来的,或许都有借机进入这些高端市场的想法,但是如果不是仙女的因素,至少不会这时候进入!但是不管怎么说,北美合作取得了成功,从42年到45年的三年期间,每年的市场利润都超过了2500亿,大约占到了北美同类市场的8%左右,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类似的数字,而她本身也获得了北美市场总利润的3.21%,实现了最初的规划目标。
不过,相对于其庞大的生产力来说,仙女并没有获得相对应的好处,为了顺利进入市场,当初只是争取了40%的利润分成比例,实际的收益率从35%降到了14%左右,这远远低于那些主要的竞争对手,甚至多达20个百分点;庞大的生产,并没有带来足够的利润,却养肥了那些合作伙伴,自然而然的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数字统计显示,四年间,仙女一共拥有利润3100亿美元,其中总部收上来大约一半,但是她的合作伙伴们收入的更多;同时国内市场的收入大为下降,实际的年收入并没有增加多少,因此总部决定适当降低北美市场的供货量。这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虽然公司的产量巨大,但是并不足以同时满足两个大市场,扩大生产是一个方面,增加实际收入更是要考虑的,当然除此之外,仙女还有意对一些合作伙伴施加压力。仙女的产品能赚钱,这已经得到市场的验证了,四年时间,“即使是一个傻子也学精了”,既然是合作伙伴,就必须为这份利润做出贡献来;不仅如此,仙女还对多个合作伙伴提出了警告,比如在43年9月份,她对日本的两家合作公司表示了不满,同时向两家欧洲公司提出了要求,并对三家加拿大公司提出了附加条件,顺带也对八家美国公司的行为提出了质疑,这些合作伙伴让她感到不满意,因为这15家公司的销售量“还不到总销售量的10%”!
经过四年的发展,一些合作伙伴已经很成功了,两家美国公司几乎销售了发往北美产品的四分之一,排名前五位的公司占到了全部销售量的40%以上,这除了他们的本土便利条件之外,自然与自身的努力分不开。这五家公司,除了一家在加拿大之外,其余的全部在美国。这些公司都对合作感到满意,因为利润太丰厚了,投入不大,赚钱很多,更能借机扩大公司的影响力,某些公司的原有产业也同步上扬。这五家公司中,其中一家本来是地产公司,而且是纯粹做地产的,公司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是铺面铺得很开,在北美许多地方都有业务,非常重视“仙女提供的机会”,这几年的总利润将近600亿美元,甚至远远高于原产业的收入,历史性的被评为“北美最佳公司之一”。
四年多来,一些公司的销售量逐年上升,一些公司升了又降,一些公司几乎连年下滑,这让仙女有些不高兴,也有心借此抖一抖自己的威风,有心撤消几个合作伙伴,或者直接降低产品供应,将一些技术力量向一些公司转移……仙女的小动作,立即在市场上引起了反应,对手们纷纷加大了市场的开发力度,同时一些合作伙伴开始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根据咨询部搜集的资料显示,北美的一些主要竞争对手加大了20%的开发力量,而日本企业则增加了四分之一以上;另一方面,多家合作伙伴公开对仙女提出了批评,甚至扬言要付诸法律诉讼!仙女并不在乎对方的意见,首先减少了北美市场的供货量,对各个合作伙伴进行前景评估,并按照合约明确地对其中的10家合作伙伴提出了硬性要求,接着对剩下的17家公司进行了多方面的加强,稳固已经占有的市场,或者伺机再次扩大。
实际上,仙女是有赚无赔的,自从进入了北美市场,她就没有真正投入过一分钱,做的也是“无本买卖”,运费都算在了利润里面,生产成本也都由合作伙伴赚回来了,前两年还只是把成本回收,把大部分利润作了市场投资,后来则是渐渐加大了回收力度,实现了最初的目的。实际上,受害最严重的是北美市场的各与会者,虽然说仙女的资金紧张,但这只是他们一家的说辞,她的资产太庞大了,那些银行贷款也只有他们会放在心上;再说了,这年头哪家公司不是债务缠身,何况她的各个子公司又都拥有相当数量的流动资金,整个集团的负债率非常低,没有一个对手认为这点儿贷款会束缚她的手脚,并且作为一家大财团,尤其是作为一家独资大财团,她可以轻而易举的集中足够多的资金突出某一个方向,任何一个对手都不愿意直接面对她,甚至有人戏言全世界的几大系巨头联手,也不一定能够击败她!
而对国际公司们来说,还有一个原因是不容忽视的,仙女本质上还不是一个国际性公司,基本上是一家“本土”公司。她在中国国内基础的雄厚程度,是任何一家或者多家公司都不能相对抗的,甚至有人说已经被“固化”了;同时,也没有人敢轻视她在印度的影响,印度人几乎已经把她当做本土公司了,即使印度本地的公司,也不敢轻视仙女的某种影响,任何一家国际公司在印度与仙女展开竞争都不得不斟酌再三。可以这么说,根植中国和印度的仙女,几乎确立了其市场竞争中的不败地位,或许,大家只能寄希望她的“自酿苦果”了,也只有在北美或者欧洲等国际市场上打杀她的威风了!事实上,国际公司也只能这么做,而且已经在这么做了,这要从两方面说起,首先,仙女在北美缺乏市场基础,即使是现在,这些奇形怪状的合作伙伴也比不上国际公司多年来培植的势力,她的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至少已经不能大肆扩张了。第二,经过几年的发展,原本技术不相上下的日本同行,如今更是不相上下,而那些欧美同行,尤其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在技术也赶了上来,几乎已经并驾齐驱,技术上的优势渐渐消失,只能依赖合作伙伴的市场努力了,这正是仙女的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更是她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
实际上,8%的市场占有率,并不符合仙女总部的规划要求,他们原本设想的市场份额在10%以上,甚至15%以上,虽然一家公司占有这么大的市场似乎不太现实,但是仙女不同,她拥有了世界相当部分的市场原资产,如果不能坚持相应的份额,“至少不算成功”。但是,虽然她在北美市场的扩张势头受到了遏制,甚至是略有下降,但不管是仙女总部,还是社会各界,无不认为她已经在北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认为她又在北美创造了“奇迹”,创造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搅乱常规,开拓局面的神话!41年的销售量达到了创纪录的5200亿美元,42年更是达到了7500个亿,以后也都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上,平均每个主项达到了1700亿美元,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
有人曾经这么说过,仙女在北美“人无一人,地无一分”,仙女在北美是完全空白的。这话一点儿都不错,经济危机以前,在巨大的北美市场里,仙女不过拥有数百亿美元的销售量,年利润最高时也不过120个亿,这几乎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有人戏言,如果她在北美有与其规模的10%相衬的办事处,也不会仅仅只有这点儿销售量,甚至有人说这是“不小心发错了货”,才来到北美的!几乎所有人都对她提出批评,认为简直在“李闹”,但是在某个人的几乎专制的作风下,成功的避免了经济危机的一些损失,这让人们很难肯定“到底是正确还是失误”。但是,这次铺天盖地的谈判队伍,使得北美人民感受到了这家传奇公司“隆隆挺进的战鼓声”,一向喜爱“标新立异”的仙女一下子就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这比任何的广告宣传都要有效的多,于是人们再次肯定了她的商业史上“最会做无本广告的公司”的名头!
至此,再也没有人怀疑仙女进入北美的诚意和能力了,国际大公司对她既羡慕又头疼,结果是无可奈何;评论界开始再次鼓吹她的强大与不可遏制,虽然事实上已经是困难重重了;连仙女总部要求最苛刻的人也对此表示满意,虽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数字,但是相对于投入来说……北美市场本来就是仙女公认的“副产业”,只不过是为了淘点儿金子,对他们来说,即使是每年挣回谈判人员耗费的那些花费,也不算太亏本了,当然前提是外派人员的工资除外。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她已经达到了的目的,一些人说“够了”,一些人说“可以”了,还有人说“怎么会那么多”……对于这一业界纪录,经济学家们都像往常一样的大肆鼓吹,把她吹得天花乱坠,浑不顾她正在吃蹩的整体现实!
但是自此之后,仙女保持住了对北美市场的强大影响,真正的进入了这个全球性大市场,成为不可缺少的行业公司,随着时间的延续,市场份额升升降降,不断地让对手们忧虑、欢喜或者生气!但是并不是说她没有付出代价,一些合作伙伴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也获取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一些非专业公司也借机进入了这三大产业,利用有利条件,再加上某些势力的暗中作用,迅速的做大做强,在某种情况下成为她在北美的强大对手。据说,在短短十五年后,仙女在北美市场上最强大的对手就是她曾经大力扶植的某个合作伙伴,对方在一段时间内甚至把她的部分产品完全挤出了北美大陆!
当然,仙女从不忌讳对手的强大,也不担心新的对手出现,如今她整个的战略核心,就是再次成为一家非世俗公司,一切的经营方针都在围绕着这个战略铺开!她就像一个倔强的、爱哭闹的孩子,哇哇的哭叫个不停,终于得到了玩具手枪,却原来是想把玩具猫保存起来!
仙女已经得到了北美市场,但是她真的实现战略目标了吗,强大的仙女是否会一帆风顺呢,真的没有公司能够阻止她的发展势头了吗?如果有,那么这将会是什么样的公司呢,谁能让她变得谨慎起来,减缓整个战车的推进步伐?其实,就在她推出并执行北美大合作战略的同时,专家们已经发现了问题,那么仙女又存在什么问题呢?
实际上,仙女总部的一些高层负责人,已经有些灰心失望了,他们实在是没有想到,千辛万苦,历经层层磨难,苦心策划了几十年的能源公司,却原来是他们一生中“最失败”的投资,这个公司几乎是一个“销金窟”,迫使他们持续性的注资!如果不是“顾忌”影响,或者担心会惹了众怒,他们简直要提议“卖出去得了”!
这么说吧,自从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仙女发展的一直很顺利,可以说是非常成功,唯一的失败就是能源项目,而如今,也正是这个公司让他们放心不下,让那些担心公司资金问题的领导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贷款!但是仔细想来,也不能把责任归结到能源公司身上,公司先前收购的企业,不管是花了多少钱,也不管是在哪里收购的,本身资金大都比较充裕,至少在短期内能够正常运转,用不着总部大规模的注资,当然,这里所说的大规模注资,并不等同于一些几十亿元的“小动作”;过惯了舒心的日子,自然无法适应新公司糟糕的状况,何况又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到处受到牵制、无法放手搏击的窘状!
曾几时何,仙女公司的形势一片大好,能源公司组建成功,工业城项目如期实施,印度市场态势喜人,北美市场的进入几成定局……整个的仙女系各大公司,连被称为“仙女二系”的钢铁公司和纺织公司,都持续好转,利润逐渐上升,每年分些红利已经不是幻想了,这使得总部以及各子公司负责人,乃至分公司领导们踌躇满志起来。说起来,总部的负责人们更加高兴,因为这一切都和他们相关,而且整体的情况也只有他们最清楚,加上仙女城工地上忙忙碌碌,西星也真给面子,安排的井井有条,只是总是伸手要钱让他们有点儿无奈。据统计,到44年年初为止,已经支付给西星的资金大约为1.25万亿元,其中有上万亿元被用在了工业城项目上,即使这样,他们也不欠西星一分钱了,反倒是对方欠了他们不少钱,只是估计“这一任是还不上了”!
同样的好消息还有印度的产业,这几年的利润逐年上扬,公司生产逐渐恢复,一些公司甚至还扩大了规模,几年来,各个公司包括一些合作公司的利润合计达1.24万亿元人民币,当然,这些钱总部忍着诱惑没有回收,全部用于印度产业的恢复和发展,并利用印度银行的贷款,向周边地区扩张,已经进入了东南亚和非洲市场,甚至还在非洲进行了收购。凭借在社会上的强大影响力,在这个本来还不庞大的市场上占有了相当高的市场份额,甚至比印度国内公司的占有率还要高,比如在新材料方面,就明显比姬可公司高出不少,而且市场效益也要好得多。许多印度公司对此忧心忡忡,这些公司不仅资产庞大,资金雄厚,而且身后又有庞大的仙女支持,更让他们感到担忧的是“极其缺钱”的仙女总部,竟然宁愿屡次贷款也“不抽取一分钱利润”,既捞足了名声,又使他们压力倍增!
有如意的地方,自然就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是仙女也不例外,能源公司就是最让总部头疼的一个子公司,当然,同样感到头疼的还有该公司的负责人们。在仙女旗下,不管怎么说,能源公司都是一个重要的产业,甚至称得上单体产业中投资最多的一个公司,相当年电子公司和新材料公司都不过投入3000亿左右,连得曾经闹得轰轰烈烈的银行业投资,三大银行(包括印度斯坦银行)加起来也不过1.1万个亿,而仅仅组建能源公司就花费了1.24万个亿,“这实在是一个大产业”。但就是这个公司,成了最让总部头疼的产业,仙女一向是非常有钱的,过去也一直没有什么债务,收购产业的时候更是左挑右捡,尽量把债务和欠款推给别人,领受一份“净产业”,然后就是注入资金,就是自己贷款也行,总之,这些公司的运转状况非常好。但是能源公司不同,组建公司的同时,同时到手的还有6500亿的债务和7000亿的欠款!要是在往常,他们肯定不会接手这些债务和欠款,这不是自找麻烦吗?但是如果不是因为债务缠身,如果不是有那么多的欠款难以回收,或者近期内收不回来,没有几家公司愿意便宜仙女,大家都是被债务催逼的没有办法了,才不得不“瘦身”,同时大家也认准了仙女肯定会接手这些风险,否则,能源计划肯定会再次胎死腹中,甚至更着急还是仙女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