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第002章 把心放肚子里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学回到院子之后,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去赶集,农历五月初一这一天也是如此。
朱贤德回乡,是来再次求助的,想邦兴公、或者是朱学休求助,让光裕堂捐献物资。
等朱学休稍微忙过,探望过邦兴公,朱贤德就迫不及待的找到了机会与朱学休协商。
小书房里,长桌前,叔侄俩一横坐,一侧坐,商量事宜。
“我希望光裕堂能助我一把,捐献一些粮食,救难民于水火、解政府悬壶之危。”朱贤德说的特别的严重,炯炯有神的看着朱学休。
仙霞贯以及周边最看重的就是粮食,不管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那都是大户乡绅、普通老百姓的命根子,乡间交易,基本上都是以物换物,粮食换一切。
光裕堂也毫不另外,族里最看重的就是粮食,只要收上来,运出去,那就是几倍的利润,甚至十几倍的润,不肯轻易在本地出售,而捐献物资,肯定是白白拿去,即使后续可能会有回报,但当时流失的是真金白银,白花花的银子。
朱学休相信朱贤德晓得粮食对于光裕堂的重要性,听到对方的话语,心里一愣,回味了许久,这才反声问道:“你要多少?”
“我可要说清楚,现在光裕堂的粮食不止我们一家,高田村也是有股份的,只要是他们的粮食,我们帮着卖,售出之后,除了原有的米价,另外的收益三七分成,回报他们将壮丁送到护卫队……”
“这是阿公订的,若是你想要粮食,数量太多的话,说不定就要动用高田村的储粮,你可要考虑清楚。”朱学休将族里的实情告诉朱贤德。
朱贤德一听,心里一愣,不答反问,道:“那有多少?我是说我们族里有多少?”
“一千多担,差不多两千的样子。”
家里有多少粮食,朱学休身为当家人自然是清楚,报出数目之后,又说道:“但是我不可能把所有粮食都抽给你,要是给了你,我们的人就得喝西北风!”
“嗯,我晓得。”朱贤德点了点头。
略微想想,朱贤德伸出手掌,竖起两个手指,凑成一个八字。道:“这个数吧,太少了无济于事,人口实在是太多了,你都不晓得前几个月赣县被炸成什么样子。”
“惨不忍睹!”朱贤德自问自答。
听到是这样,朱学休顿时就笑了。
不仅朱学休是邦兴公带着长大,长期接受他的熏染,朱贤德也是这样。
邦兴公回乡时,朱贤德也不过是十几岁,受到了邦兴公的许多思想,包括这行礼,只要邦兴公送礼,从不小气,出手特别的大方,明言送礼送的重了,才能让对方接受自己、记住自己,要是少了,依照常规送礼,可能会没有任何效果。
因此,邦兴公出手大方,也从不失手,几乎没有失败的痕迹,朱学休、朱贤德都学的正着,学了个精透。
“可以,这个我可以给你。”朱学休点头,表示同意。
朱贤德听见,大喜,道:“你什么时候给我?”
“越快越好!”又是自问自答,朱贤德表现的急不迫切,看着有些不解的侄子,嘴里道:“你不晓得,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不仅我们这里,许多地方都缺粮食,不然我不可能找你。”
“现在捐出来效果最好,能让百姓真正的得到粮食,解水火之危!”朱贤德道,言辞恳切。
朱学休听见,不由得撇了撇嘴,他记得刚才朱贤德开篇就说的这话,现在又要急着拿出来,再次带上这句话,好像现在不捐出来,就不能解人们的水火之危。
青黄不接的时候,正是粮价高企之际,不仅朱贤德想要,朱学休也一样想着在这个时候售卖,这能卖出个好价钱,说不定收入比平时高几成。
想是这样想,不过朱学休还是同意,点点头,道:“我们也正准备这段时间出手,粮食都装好了,就等着发车、装船,如果你需要,我就把它给你。”
朱贤德虽然经常在外,常年不归家,但是助力不少,属于光裕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道朝廷有人好做官,有条门路自然不一样。更何况朱贤德这是在家乡为官,属于现官、又是现管,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
朱学休不可能短视,自掘门路。
因此,不管是朱贤德的官场需要,需要拿着这批粮食去铺前程,还是真如他嘴里所说的救难民于水火之中,朱学休都不想管,只负责出粮食,其它的让朱贤德去打点。
想到这里,朱学休问道:“你什么时候要,在哪交接?”
听到族里的粮食已经装袋,朱贤德更喜,喜行于色,听到朱学休问话,脱口便道:“明天,明天我派卡车上来。”
“就在县城吧,我们的粮食是不是基本都在县城装船?”
雩县的水域是赣江上游,叫贡江,也叫贡水,贡水的上游,叫梅江,紫溪河属于梅江的一部分。
梅江虽长,但是因为水浅,运载能力不强,所以为了免得中途换船、搬迁,光裕堂售卖的粮食一般都集中在雩县城北的马子口渡口装船发货。
当年工农(和)红(谐)军、苏维埃政(和谐)府就从这里北上,开始了万里长征,当天晚上,马子口渡口火焰冲天,无数火把和马灯点亮,照映江水,让红军将军在此北渡,人声鼎沸,演绎了无数感人的故事和传说。
“是的,就是在县城,马子口。”朱学休确认。
朱贤德一听,顿时两眼放光,道:“那行,明天你把粮食运到马子口,我派人来接。”
“有可能我自己也会来!”
朱贤德嘴里说完,转身就走,手里拿着刚刚从头顶脱下来不久,放在长桌前的高帽,现在又拿着它走出了房门。
朱贤德到了院外,这才把帽子戴上,稍稍整理仪容,登上他所属的小汽车扬尘而去,连时间已至正午,朱学休强烈留客,希望朱贤德在院子里用中午饭再走,朱贤德也不愿意留下来,行色匆匆。
送走了朱贤德,院子里还有一拨客人等着朱学休见面,他们留在院子里已经好多天,始终不愿意离去。
这拨客人虽然朱学休见过一面,但是对方言语匆匆,说话更是遮遮掩掩,表达的不清不楚,这让朱学休很不痛快,看到对方不愿意离去,朱学休干脆供着他们,不理不睬。
客人传达了数次想要见面的请求,但是朱学休还是没有拿定心思,不愿意和这拨客人见面,这让前来报讯的两位客人很是不满。
这两位客人前来光裕堂报讯,报的是死讯,朱学休三叔朱贤民的死讯。朱贤忠死于抗日战场,但却不是国民(和)政(谐)府的军队,而是属于第三方势力。
客人不说自己的阵营,说话更是遮遮掩掩,但是自己的亲叔叔参军,加了哪方势力,朱学休心里还是一清二楚。
朱贤民加入的苏维埃政(和谐)府的工农红军,如今叫共(和谐)产党。当然,以前也叫共(和谐)产党,只是在老百姓眼里,在赣南和仙霞贯人们的眼里,当时喜欢称呼为苏维埃。
这一点,朱学休心知肚明,对他们的来意也是隐约知道一二,只是朱学休不想理会他们,这是“杀头”的大罪。
后厅里靠里的房间,以前张如玉刚回乡不久,所居住的对面是一间客房,不过不是卧室,而会客的场所,城市里叫小客厅,但是乡下,在年代,叫做小客房。院子里,客人的卧室在西边,属于邦兴公卧室往西走,穿过横巷的所在。而朱学休是住在东边的厅落里。
小客房里,正中央摆着八仙桌,姚启华带着她的随从小王没有坐在八仙桌前,而是在一旁的角落里,一桌四方形的小矮桌前坐定。
说是小矮桌,其实只是比赣南人吃饭用的八仙桌稍矮,真实的高度并不低,足有近八十公分,曾通的方凳子坐着用茶恰恰好,不拘谨、不弯腰。
他们坐远道而来,前来报讯,但是光裕堂的主人只是匆匆见过一面,便借口事务繁忙,始终不再露面接待客人,这让年轻气盛的小王同志心里很不满。
姚启华年过三十,面容姣好,穿着一身素色的长脚旗袍,显得很有气质,浓浓的书卷味,也显得还有几分姿色,举止雍容,心里虽急,但毕竟沉得的气。
然而小王同志年过二十,血气过旺,满脸的青春痘,身上穿着仙霞贯及周边常见的褐色上衣褂子,理着短发。虽然好吃好喝的供着,但是受了几天冷板凳,心里来气,脸上的痘痘更盛。
“姚书(和谐)记,我觉得我们就不应该来,这战亡报告经过当地党(和谐振)组织提交、通知就好,用不着走这么一趟。”
“邦兴公病了,不理事,我们不能说什么,但是朱学休那小伙子能成什么事,故意晒着我们,不搭理我们,这算怎么回事?”
“这算是待客吗?”
“听说他把自己相处了多年的对象都甩了,无情无义,根本靠不住!”
小王同志义愤填膺,捧着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然后恨恨的把随着茶水一起吃进嘴里的茶叶给吐了。
这茶叶很香,是正宗的小种,小王同志喝不出来,品不出它的品种,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晓得这是好茶叶,浓香扑鼻,清宜可口。
然而再好的茶叶顶不住多泡几回,要是泡多了也同样变得没有茶味,喝起来就像是白开水,管家老曾以及院子里少有的几个佣人已经半天没有进来,姚启华两个人干坐着,房间里除了开水瓶里的水是热的,板凳还热乎,其它的什么都凉了,淡了。
姚启华和小王同志两个人天天在这房间里呆着,其中憋屈可想而知。
他们身份敏感,不好在人来人往的西厅落久坐,所以长时间呆在这几乎算是后宅的房间里,目前这栋厅落除了朱学休居住之外,再没有其他人居住,只有老六随着朱学休一起,有时候偶有进出。
小王同志满腹牢骚,姚启华心里也不好过,但是面上却是很是平静,呆呆地坐着,两眼无焦,不知在想些什么,听到小王同志的话语许久,又思索了一阵,才开口说话。
“他们是故意的。”
姚启华说的很肯定,其中的“是”字鼻音咬得很重,道:“他们晓得我们的来意。他的孙子我不清楚,但是邦兴公是老而弥坚的人物,虽说我们说的不是太透,但是我相信他肯定知道我们的来意。”
“他们这样冷落我们,就是不想和我们接触,故意这样做。”姚启华道。
“那我们怎么办,一直就这样拖着?”小王同志问,道:“他们老是推脱,就是不会客,我们这样一直等下去,那也不是什么好办法,与我们的计划相差太远。”
小王同志这是真正急了,来到这里已经差不多小半个月,但是没想到事情没有办妥,暴露的风险却越来越大,不由得小王同志心里发急,火气越来越大。
“再等等。”姚启华面色不变,心思抱的很正,不肯轻易改变主意。
“再等,再等下去说不定我们的脑袋就掉了,别的不说,光裕堂大少爷的名声可不是很好听。当年邦兴公手里,更是人头滚滚,说不定他们就会拿我们的人头去讨好别人。”
小王同志越说,越觉得事情可能会朝着这个方向下去,光裕堂有私人武装,要是再这样不识情趣的呆下去,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不过小王同志这样想,姚启华又是另外一种心思,听到小王同志的话,当即就摇头反对,道:“邦兴公是一个不会轻易站队的人,谁对他有利,他就会倒向谁,当年我们在这里的时候,他待我们不薄,我们走后,也没有真正的屠杀过我们的人。”
“虽有杀戮,但都是以走私的名目抓住的,邦兴公无法认清,自然是一视同仁,刀下无活口。”
“从他将贤民同志送到队伍里,我们就应该认识到他是什么样的人物。”
“不会对我们不利,更不会为了讨好别方而出卖我们。”
“……除非形势所迫,情不得已。”姚启华一字一句,吐露的很清晰,说的也很肯定,似乎事实就是这样。
当然,真正的事实也如姚启华所言一致,邦兴公虽然是联保主任,也打着抓共(和谐)匪的名目行动过几回,但是每次都没有真正的收获,至于走私贩卖罪,自古以来就是重罪,情节严重者法不容情,必是刀下头落,人头滚滚。
“这样啊……”小王同志思索了一阵,觉得姚启华说的有些道理,心里终于放下一丝担心,再没有之前的提心吊胆。
然而,刚刚放下心思,小王同志又怒了,道:“这样的两面派,投机者,我们能要他吗,要是加入我们,说不定哪一天就把我们给卖了。”
“一切为了需要。”
“这种人,最是不可靠!”小王同志提醒着姚启华,作下属和随从,他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义不容辞。
“不会,他不会出卖我们。”姚启华回答的不容置疑。
她嘴里道:“纵观这些年所为,手段虽辣,但乱世之中用重典,这才能快速拨乱反正,钱财收的虽多,但这几年仙霞贯没饿死人,这说明邦兴公是有底线的。”
“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仙霞贯,秉承祖先遗志,与众家族联手,守护仙霞贯,守护这片土地。”
“当然,他也有私心,只是比这些,都不足为道。”
姚启华说道:“我们观察和邦兴公好多年,最近组织上才做出决定,让我们接触他,接触光裕堂,安全上肯定是有保障的,要不然我们不敢这样‘光明正大’的上门,前来报讯。”
“只看邦兴公这样安排我们,避人耳目,就晓得他不想我们暴露。”
姚启华打过眼睛,横了一眼小王同志,道:“你就把心安肚子里去吧。”
朱学回到院子之后,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去赶集,农历五月初一这一天也是如此。
朱贤德回乡,是来再次求助的,想邦兴公、或者是朱学休求助,让光裕堂捐献物资。
等朱学休稍微忙过,探望过邦兴公,朱贤德就迫不及待的找到了机会与朱学休协商。
小书房里,长桌前,叔侄俩一横坐,一侧坐,商量事宜。
“我希望光裕堂能助我一把,捐献一些粮食,救难民于水火、解政府悬壶之危。”朱贤德说的特别的严重,炯炯有神的看着朱学休。
仙霞贯以及周边最看重的就是粮食,不管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那都是大户乡绅、普通老百姓的命根子,乡间交易,基本上都是以物换物,粮食换一切。
光裕堂也毫不另外,族里最看重的就是粮食,只要收上来,运出去,那就是几倍的利润,甚至十几倍的润,不肯轻易在本地出售,而捐献物资,肯定是白白拿去,即使后续可能会有回报,但当时流失的是真金白银,白花花的银子。
朱学休相信朱贤德晓得粮食对于光裕堂的重要性,听到对方的话语,心里一愣,回味了许久,这才反声问道:“你要多少?”
“我可要说清楚,现在光裕堂的粮食不止我们一家,高田村也是有股份的,只要是他们的粮食,我们帮着卖,售出之后,除了原有的米价,另外的收益三七分成,回报他们将壮丁送到护卫队……”
“这是阿公订的,若是你想要粮食,数量太多的话,说不定就要动用高田村的储粮,你可要考虑清楚。”朱学休将族里的实情告诉朱贤德。
朱贤德一听,心里一愣,不答反问,道:“那有多少?我是说我们族里有多少?”
“一千多担,差不多两千的样子。”
家里有多少粮食,朱学休身为当家人自然是清楚,报出数目之后,又说道:“但是我不可能把所有粮食都抽给你,要是给了你,我们的人就得喝西北风!”
“嗯,我晓得。”朱贤德点了点头。
略微想想,朱贤德伸出手掌,竖起两个手指,凑成一个八字。道:“这个数吧,太少了无济于事,人口实在是太多了,你都不晓得前几个月赣县被炸成什么样子。”
“惨不忍睹!”朱贤德自问自答。
听到是这样,朱学休顿时就笑了。
不仅朱学休是邦兴公带着长大,长期接受他的熏染,朱贤德也是这样。
邦兴公回乡时,朱贤德也不过是十几岁,受到了邦兴公的许多思想,包括这行礼,只要邦兴公送礼,从不小气,出手特别的大方,明言送礼送的重了,才能让对方接受自己、记住自己,要是少了,依照常规送礼,可能会没有任何效果。
因此,邦兴公出手大方,也从不失手,几乎没有失败的痕迹,朱学休、朱贤德都学的正着,学了个精透。
“可以,这个我可以给你。”朱学休点头,表示同意。
朱贤德听见,大喜,道:“你什么时候给我?”
“越快越好!”又是自问自答,朱贤德表现的急不迫切,看着有些不解的侄子,嘴里道:“你不晓得,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不仅我们这里,许多地方都缺粮食,不然我不可能找你。”
“现在捐出来效果最好,能让百姓真正的得到粮食,解水火之危!”朱贤德道,言辞恳切。
朱学休听见,不由得撇了撇嘴,他记得刚才朱贤德开篇就说的这话,现在又要急着拿出来,再次带上这句话,好像现在不捐出来,就不能解人们的水火之危。
青黄不接的时候,正是粮价高企之际,不仅朱贤德想要,朱学休也一样想着在这个时候售卖,这能卖出个好价钱,说不定收入比平时高几成。
想是这样想,不过朱学休还是同意,点点头,道:“我们也正准备这段时间出手,粮食都装好了,就等着发车、装船,如果你需要,我就把它给你。”
朱贤德虽然经常在外,常年不归家,但是助力不少,属于光裕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道朝廷有人好做官,有条门路自然不一样。更何况朱贤德这是在家乡为官,属于现官、又是现管,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
朱学休不可能短视,自掘门路。
因此,不管是朱贤德的官场需要,需要拿着这批粮食去铺前程,还是真如他嘴里所说的救难民于水火之中,朱学休都不想管,只负责出粮食,其它的让朱贤德去打点。
想到这里,朱学休问道:“你什么时候要,在哪交接?”
听到族里的粮食已经装袋,朱贤德更喜,喜行于色,听到朱学休问话,脱口便道:“明天,明天我派卡车上来。”
“就在县城吧,我们的粮食是不是基本都在县城装船?”
雩县的水域是赣江上游,叫贡江,也叫贡水,贡水的上游,叫梅江,紫溪河属于梅江的一部分。
梅江虽长,但是因为水浅,运载能力不强,所以为了免得中途换船、搬迁,光裕堂售卖的粮食一般都集中在雩县城北的马子口渡口装船发货。
当年工农(和)红(谐)军、苏维埃政(和谐)府就从这里北上,开始了万里长征,当天晚上,马子口渡口火焰冲天,无数火把和马灯点亮,照映江水,让红军将军在此北渡,人声鼎沸,演绎了无数感人的故事和传说。
“是的,就是在县城,马子口。”朱学休确认。
朱贤德一听,顿时两眼放光,道:“那行,明天你把粮食运到马子口,我派人来接。”
“有可能我自己也会来!”
朱贤德嘴里说完,转身就走,手里拿着刚刚从头顶脱下来不久,放在长桌前的高帽,现在又拿着它走出了房门。
朱贤德到了院外,这才把帽子戴上,稍稍整理仪容,登上他所属的小汽车扬尘而去,连时间已至正午,朱学休强烈留客,希望朱贤德在院子里用中午饭再走,朱贤德也不愿意留下来,行色匆匆。
送走了朱贤德,院子里还有一拨客人等着朱学休见面,他们留在院子里已经好多天,始终不愿意离去。
这拨客人虽然朱学休见过一面,但是对方言语匆匆,说话更是遮遮掩掩,表达的不清不楚,这让朱学休很不痛快,看到对方不愿意离去,朱学休干脆供着他们,不理不睬。
客人传达了数次想要见面的请求,但是朱学休还是没有拿定心思,不愿意和这拨客人见面,这让前来报讯的两位客人很是不满。
这两位客人前来光裕堂报讯,报的是死讯,朱学休三叔朱贤民的死讯。朱贤忠死于抗日战场,但却不是国民(和)政(谐)府的军队,而是属于第三方势力。
客人不说自己的阵营,说话更是遮遮掩掩,但是自己的亲叔叔参军,加了哪方势力,朱学休心里还是一清二楚。
朱贤民加入的苏维埃政(和谐)府的工农红军,如今叫共(和谐)产党。当然,以前也叫共(和谐)产党,只是在老百姓眼里,在赣南和仙霞贯人们的眼里,当时喜欢称呼为苏维埃。
这一点,朱学休心知肚明,对他们的来意也是隐约知道一二,只是朱学休不想理会他们,这是“杀头”的大罪。
后厅里靠里的房间,以前张如玉刚回乡不久,所居住的对面是一间客房,不过不是卧室,而会客的场所,城市里叫小客厅,但是乡下,在年代,叫做小客房。院子里,客人的卧室在西边,属于邦兴公卧室往西走,穿过横巷的所在。而朱学休是住在东边的厅落里。
小客房里,正中央摆着八仙桌,姚启华带着她的随从小王没有坐在八仙桌前,而是在一旁的角落里,一桌四方形的小矮桌前坐定。
说是小矮桌,其实只是比赣南人吃饭用的八仙桌稍矮,真实的高度并不低,足有近八十公分,曾通的方凳子坐着用茶恰恰好,不拘谨、不弯腰。
他们坐远道而来,前来报讯,但是光裕堂的主人只是匆匆见过一面,便借口事务繁忙,始终不再露面接待客人,这让年轻气盛的小王同志心里很不满。
姚启华年过三十,面容姣好,穿着一身素色的长脚旗袍,显得很有气质,浓浓的书卷味,也显得还有几分姿色,举止雍容,心里虽急,但毕竟沉得的气。
然而小王同志年过二十,血气过旺,满脸的青春痘,身上穿着仙霞贯及周边常见的褐色上衣褂子,理着短发。虽然好吃好喝的供着,但是受了几天冷板凳,心里来气,脸上的痘痘更盛。
“姚书(和谐)记,我觉得我们就不应该来,这战亡报告经过当地党(和谐振)组织提交、通知就好,用不着走这么一趟。”
“邦兴公病了,不理事,我们不能说什么,但是朱学休那小伙子能成什么事,故意晒着我们,不搭理我们,这算怎么回事?”
“这算是待客吗?”
“听说他把自己相处了多年的对象都甩了,无情无义,根本靠不住!”
小王同志义愤填膺,捧着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然后恨恨的把随着茶水一起吃进嘴里的茶叶给吐了。
这茶叶很香,是正宗的小种,小王同志喝不出来,品不出它的品种,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晓得这是好茶叶,浓香扑鼻,清宜可口。
然而再好的茶叶顶不住多泡几回,要是泡多了也同样变得没有茶味,喝起来就像是白开水,管家老曾以及院子里少有的几个佣人已经半天没有进来,姚启华两个人干坐着,房间里除了开水瓶里的水是热的,板凳还热乎,其它的什么都凉了,淡了。
姚启华和小王同志两个人天天在这房间里呆着,其中憋屈可想而知。
他们身份敏感,不好在人来人往的西厅落久坐,所以长时间呆在这几乎算是后宅的房间里,目前这栋厅落除了朱学休居住之外,再没有其他人居住,只有老六随着朱学休一起,有时候偶有进出。
小王同志满腹牢骚,姚启华心里也不好过,但是面上却是很是平静,呆呆地坐着,两眼无焦,不知在想些什么,听到小王同志的话语许久,又思索了一阵,才开口说话。
“他们是故意的。”
姚启华说的很肯定,其中的“是”字鼻音咬得很重,道:“他们晓得我们的来意。他的孙子我不清楚,但是邦兴公是老而弥坚的人物,虽说我们说的不是太透,但是我相信他肯定知道我们的来意。”
“他们这样冷落我们,就是不想和我们接触,故意这样做。”姚启华道。
“那我们怎么办,一直就这样拖着?”小王同志问,道:“他们老是推脱,就是不会客,我们这样一直等下去,那也不是什么好办法,与我们的计划相差太远。”
小王同志这是真正急了,来到这里已经差不多小半个月,但是没想到事情没有办妥,暴露的风险却越来越大,不由得小王同志心里发急,火气越来越大。
“再等等。”姚启华面色不变,心思抱的很正,不肯轻易改变主意。
“再等,再等下去说不定我们的脑袋就掉了,别的不说,光裕堂大少爷的名声可不是很好听。当年邦兴公手里,更是人头滚滚,说不定他们就会拿我们的人头去讨好别人。”
小王同志越说,越觉得事情可能会朝着这个方向下去,光裕堂有私人武装,要是再这样不识情趣的呆下去,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不过小王同志这样想,姚启华又是另外一种心思,听到小王同志的话,当即就摇头反对,道:“邦兴公是一个不会轻易站队的人,谁对他有利,他就会倒向谁,当年我们在这里的时候,他待我们不薄,我们走后,也没有真正的屠杀过我们的人。”
“虽有杀戮,但都是以走私的名目抓住的,邦兴公无法认清,自然是一视同仁,刀下无活口。”
“从他将贤民同志送到队伍里,我们就应该认识到他是什么样的人物。”
“不会对我们不利,更不会为了讨好别方而出卖我们。”
“……除非形势所迫,情不得已。”姚启华一字一句,吐露的很清晰,说的也很肯定,似乎事实就是这样。
当然,真正的事实也如姚启华所言一致,邦兴公虽然是联保主任,也打着抓共(和谐)匪的名目行动过几回,但是每次都没有真正的收获,至于走私贩卖罪,自古以来就是重罪,情节严重者法不容情,必是刀下头落,人头滚滚。
“这样啊……”小王同志思索了一阵,觉得姚启华说的有些道理,心里终于放下一丝担心,再没有之前的提心吊胆。
然而,刚刚放下心思,小王同志又怒了,道:“这样的两面派,投机者,我们能要他吗,要是加入我们,说不定哪一天就把我们给卖了。”
“一切为了需要。”
“这种人,最是不可靠!”小王同志提醒着姚启华,作下属和随从,他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义不容辞。
“不会,他不会出卖我们。”姚启华回答的不容置疑。
她嘴里道:“纵观这些年所为,手段虽辣,但乱世之中用重典,这才能快速拨乱反正,钱财收的虽多,但这几年仙霞贯没饿死人,这说明邦兴公是有底线的。”
“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仙霞贯,秉承祖先遗志,与众家族联手,守护仙霞贯,守护这片土地。”
“当然,他也有私心,只是比这些,都不足为道。”
姚启华说道:“我们观察和邦兴公好多年,最近组织上才做出决定,让我们接触他,接触光裕堂,安全上肯定是有保障的,要不然我们不敢这样‘光明正大’的上门,前来报讯。”
“只看邦兴公这样安排我们,避人耳目,就晓得他不想我们暴露。”
姚启华打过眼睛,横了一眼小王同志,道:“你就把心安肚子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