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小说网 > 安徽周玉冰文集 > 怀宁查湾诗人的故乡

怀宁查湾诗人的故乡

作者:安徽周玉冰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989年3月26日,天才诗人海子死后,他的故乡——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成了人们缅怀的地方。许多人千里迢迢赶到查湾,只为在他的坟前朗诵他是诗歌,寻找一颗圣洁的诗心。

    周玉冰

    诗歌中的查湾

    “查湾”这个带着诗意的名字经常在我脑海里闪现。查湾留给我的感觉是黄昏、麦地、炊烟、河流与安详。

    “风吹在村庄/风吹在海子的村庄/风吹在村庄的风上/有一阵新鲜有一阵久远”因为海子诗歌的歌吟,海子的家乡查湾成了一个带着诗意的文学意象。

    实际上,查湾是中国农村典型的一个农耕村落,过怀宁县城高河,西南行走几里就到了,处在丘陵地区。安徽的来源之流皖河在附近流过,水稻、麦子、油菜这些农作物喂养着海子的祖父辈们,也点缀着村庄的诗意。

    海子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高密度地冲击太阳诗章,经常出现幻觉现象。痛苦中的他以诗句向故乡倾诉:“村庄啊,我悲欢离合的小河/现在我要睡了,睡了/把你们的墓地和膝盖给我/那些喂养我的粘土/在我脸上开满了花朵”

    查湾村的起源

    从2004年开始,查湾我前前后后去了十几次。大多数情况是黄昏时到达。炊烟袅袅,黑松静立,偶尔有农民扛着犁耙赶着牛从田埂走来。暮色渐浓,海子的诗句会脱口而出: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上升。

    这样典型的农村村落,简直就是海子的诗!这个无比静谧的村庄,几十户人家祖祖辈辈多是从事农耕,他们不会想到,一个海子的出现,成为“横亘在江海交汇处的高峰”

    海子原名查海生,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是中国8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查姓在全国是小姓,在怀宁县不小。陈独秀的母亲就是查姓女子。怀宁还有一位查姓诗人叫查结联,出版过诗集赠你一块蓝天,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影响全国。他告诉我怀宁查姓的起源,相传是由先秦时期的齐国再分封而来的姓氏。武王建国后分封功臣,在渭水垂钓并辅佐周文、武王父子灭商建周的著名政治家姜尚被分封在今山东半岛一带,建齐国。自他数传至顷公,再行分封,其中的一人被分封于楂,后人以封地为姓,简化为查。

    中国历史上,迁徙频繁。查姓也在动乱中流向各地,其中一支居江西浮梁,元朝末年,立可公携子敬三公迁往安徽太湖县思常河蓬头树。敬三公生子六人,长子兴一公迁怀宁,实为怀宁查姓始祖。其它五子分居太湖,宿松,望江,潜山等县。

    有意思的是,查姓历史上几个名人中,都是文艺人才。比如,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休宁人查士标,著名小说家金庸(原名查良镛)“九叶诗派”代表性诗人穆旦(原名查良铮)。并且,他们都是同一个宗脉,金庸和穆旦的先祖从婺源迁至浙江海宁。

    海子的母亲操采菊出生在地主家庭,读过私塾,他的父亲查振全,曾经是查湾有名的裁缝。

    朝圣者的“麦加城”

    全国报刊杂志和网络,怀念海子的文章不计其数。与之相对的是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高中和大学课本后,不少教授研究海子,更有无数的年轻人,从全国各地而来,有人带来自己的诗歌,操着各种口音在海子的墓前静静朗诵;有人带来裹着泥土的野花,有人真诚地与海子年迈的母亲相对而泣。

    海子格外留恋他生活的世界,至少有他认为再写十五年也写不完的查湾。但孤寂的他还是提前走了“我就居住在/冬天和春天之间/那几成黑土地里”海子墓就在他的故居对面的丘陵上,过去,我们去朝拜,经过村前几块稻田,踏上一条被无数人踩过的小路,路的尽头就是海子墓,墓很一般,又与周围的墓略有不同。2009年,县里出面将海子墓修葺一新,重新树立墓碑。邓晓峰先生书写的“海子墓”三字遒劲端庄。原来的黑松砍了一大片,据说是县里准备再此征地60亩建一个诗歌广场,立海子铜像,但村民不同意,他们也要在自己老了来这里安身。县里准备将海子墓移到一代教育家王星拱墓旁,海子家人不同意,不愿意海子如此折腾。

    朝拜者虔诚到什么程度呢?有个广州的大学生,步行到查湾,不远住宾馆,要在夜色中守候在海子墓旁。新墓修成的时候,有人额头都磕出了血。为此引发了学者的争论,呼吁不能将海子神化。

    多年前的一天冬日,我也静坐在海子墓前。太阳温暖,柔和,照着海子的坟墓,山冈与大地。坐在草地上,可以一览无余地看着查湾。田野空旷,地势起伏,展示的是原生的农耕状态。这应该是海子钟情的平和与安详。

    海子诗歌的意义

    海子生前,朦胧诗盛行,他在孤独中坚守自己的诗歌理念,加之他心地善良,纯净如水,因而生活在寂寞之中。他卧轨后,人们认识了他诗歌里的温情,他诗歌的语言力度。从北大开始,每年的三月,各地纪念活动不断。2009年,怀宁县组织了海子诗歌研讨会,这是第一次官方组织的海子纪念活动。

    我应邀参加了这个活动,在发言中,我表示这次活动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对海子的认可由民间转向官方,也标志着人们对一直忌讳的海子死亡的方式有了理性的对待。这个意义是很大的,叶赛宁、拜伦都是世界上短命的天才诗人,他们终结生命的极端方式,没有影响官方对他们诗歌艺术的认可。

    海子很留恋具有农耕气息的家乡,因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面对商业大潮冲击下的查湾,海子告诉好友西川,家乡的许多东西在改变。于是,有人用“农业文明的殉葬者”来评价他,更多的人,因为他书写麦地的篇章,将他称为“麦地诗人”

    今天,年轻人为海子诗歌语言力度而着迷。“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

    的村庄/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这些诗句读起来,有一种揪心的力量。

    但我认为海子最有思想的诗句是他那句“农业只有胜利”在农耕时代,他深深意识到工业文明带来的危害。一个晚上,我与美学家郭因聊起这一思想,郭因老同样担忧:工业化进程过快,地下资源被今天的人用完了,后人怎么办?更主要是,环境的污染、生态的恶化,导致各种问题发生。20多年前,20多岁的海子就在思考这个社会问题,这是一种高尚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