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韶山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年少时,我对韶山的向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再长大一些,从书本和电视中见过的韶山,一次次的在我心里刻上了很深的印迹。韶山在我的生活里成了一个神话般的影子,时时清晰在我的面前,一直到近些年,总是在忙碌和闲暇时,想起韶山,从而有了去看,去听,去感受的念头。
来韶山之前,已经知道在那里有“伟人经济”和“红色旅游纪念品”的说法,尽管我对当前的旅游市场有很多的看法,尤其是对“伟人经济”一说感到不是滋味,我还是迫切的想亲眼看到韶山,看到毛泽东诞生并生活劳动,以及早期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在我心里,韶山是神圣的,神奇的,神秘的。
(一)
虽然已经多次在电视中见过毛泽东故居的画面,当我站在这栋被当地人称之“一担柴”的农舍前,还是禁不住心潮起伏,难以抑制的激动。
已是中午时分,依然有很多游人涌来故居。
这是一栋坐南朝北,依山傍水的农舍,东边十三间青瓦房是毛泽东家,西边四间茅草房是邻居家,堂屋为两家共用。
这栋农舍叫“上屋场”毛泽东的曾祖父于己于1878年买下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房,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携毛泽东的父亲母亲迁居于此,后经扩建和改建,1918年建成现在的房式。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上屋场。十六年后,毛泽东走出了上屋场,走出了韶山,寻求解救穷苦农民的道路。
荷花塘和南岸塘在故居的正前方,塘中碧水清清,随风微漾。南岸塘是毛泽东少年时游泳戏耍的地方,关于南岸塘,还有毛泽东年少时的一个故事。一年秋收时,下起了暴雨,毛泽东帮邻居毛四阿婆收拾晾晒的稻谷,而自家的稻谷被雨冲走了不少,父亲很生气,毛泽东对父亲说,毛四阿婆家的粮食少,损失了就没得饭吃。父亲听了更加生气,边骂边追打毛泽东,毛泽东急了,一头扎进南岸塘里,后来邻居好言相劝才上岸回家。
上屋场的周围,是毛泽东少年时劳动耕作过的田地,现在的稻田依然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
我在毛泽东父母的照片前站了许久,想起1959年毛泽东说的话:“我还是挺象我母亲的”“要是现在就好了,要是现在就死不了。”从书中了解到,毛泽东的母亲是一位善良的人,她不仅自己时常接济贫苦的乡亲,也支持毛泽东的爱心。我想,毛泽东对百姓的深厚感情,更多的来自于母亲的言传身教吧。
故居里一些原物还在,我在它们面前发挥我最大的想象空间。
1921年,毛泽东就在这栋屋子里向百姓宣传革命道理。1927年,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也在这栋屋子里了解韶山农民运动情况,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一部分资料就是在这里收集的。
上屋场,在我亲临时给了我震撼,这不是一栋普通的农舍,这是诞生伟人的灵秀之地,是蕴含着诞生新世界的起点。
从南岸塘看过去,故居在阳光之中熠熠生辉。
我想,我会再来。
(二)
韶山因为有了毛泽东,因为它的山清水秀而成为世人敬仰和向往的地方。我站在韶峰古寺望山下眺望时,薄雾之间的轮廓让我如在梦境,似云端,似人间,一时的恍惚。
同行的游伴喊我入寺,才发现身旁的游人已蜂拥而来。有导游提醒游人:男人迈左脚,女人迈右脚,一定要一步迈进。不由得微笑,这句话是我每到一寺必听到导游说起的,而每个游人都尽善尽美,并且小心翼翼的迈出自己的步子,脸上的表情在那一刻都显得无比的庄重。我想,这也是身在其中的身不由己吧。
古寺原名“圣帝庙”或“仙顶灵庙”现在的“韶峰寺”是近年根据原寺建筑重新修建的。据说毛泽东年少时母亲常带他来寺膜拜。无论什么时候,人们都需要信仰,虽然有时候人们分不清迷信和信仰的区别,有时会把它们混淆,但总是一份精神支撑的存在。看着那些“临时抱佛脚”在神像和菩萨像面前跪拜的男人女人,我真的希望他们能真正拥有自己的信仰。
只是,对于由寺庙带来的经济效应,我却是不以为然,若是花钱上香便能称心如意,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不会吝啬口袋里几十元钱。那么,这个世界也就不会有苦难二字的存在了。
韶峰对面的半山腰有一块石头,据说是毛泽东小时候认拜的干娘,由此,毛泽东有个乳名“石三伢子”石干娘前有香火的痕迹。
毛泽东像章和各种塑像,成了韶山人手中的王牌,我的耳边时时听到有人喊着;请一尊毛主席像吧,保佑平安。毛泽东像章在这里成了一种商品,可以讨价还价。或许我想得太多,或许我自身的观念有些差异,我认为这样不妥。
下山时,一位妇女一直跟在我身边,口中一遍遍的说着:请一尊主席像吧。其时,我已经在毛泽东纪念园内请了一尊毛泽东铜像,便微笑着对她说:我已经请了。她不依不饶的:再请一尊吧,保佑全家平安的。我依旧微笑着往山下走,她跟在我身后。我只好加快脚步。
(三)
毛泽东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位于毛泽东纪念园大门前80米处。
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游人来到毛泽东铜像前献花,心怀敬意和怀念之情。
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也就是1993年12月20日上午,***同志专程赴韶山为毛泽东铜像揭幕。据导游讲,毛泽东铜像从南京启程,走到江西井岗山时,车子查不出缘由的抛锚了,于是在原地呆了一晚,第二天早晨,车子又没有缘由的启动了。人们都说,是毛泽东要看看他当年革命的地方。而在铜像揭幕的当天,出现了日月同辉,杜鹃花盛开的美景。有人拍下了这一切,我也在录像中看到了这一切。
毛泽东铜像来到韶山那天,韶山人在路边迎候,满含热泪。他们说:毛主席回来了。
在韶山,有很多关于毛泽东的故事,我可以从中感受到韶山人对毛泽东的深厚感情,每个人都为自己是韶山人感到自豪和骄傲。带我们吃饭的饭店老板满脸自豪的对我们说,她是毛家的媳妇。
导游带我们去了毛泽东生前为自己选的墓地,她说,韶山人曾请示中央,把毛主席请回老家安葬。我从中体会到的,是每个人对故乡的情结,伟人也好,普通人也罢,都希望自己老去时能呆在故乡。
(四)
八十年前,韶山书写的是苍凉;五六十年前,韶山书写的是悲壮今天,它则书写着骄傲和富强。这是韶山市委书记的感叹。
我无法在一天的时间里感受韶山的全部,在我用心去看,听,赏的同时,也在尽力接受韶山的现在,毕竟好日子是每个人的所愿,我不能依照我的所想去想所有的人和事。
匆匆走来,匆匆走去,我只是韶山的一名过客,也许一些景象我会淡忘,但对毛泽东的爱戴和怀念,永远都是一生的情感。
年少时,我对韶山的向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再长大一些,从书本和电视中见过的韶山,一次次的在我心里刻上了很深的印迹。韶山在我的生活里成了一个神话般的影子,时时清晰在我的面前,一直到近些年,总是在忙碌和闲暇时,想起韶山,从而有了去看,去听,去感受的念头。
来韶山之前,已经知道在那里有“伟人经济”和“红色旅游纪念品”的说法,尽管我对当前的旅游市场有很多的看法,尤其是对“伟人经济”一说感到不是滋味,我还是迫切的想亲眼看到韶山,看到毛泽东诞生并生活劳动,以及早期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在我心里,韶山是神圣的,神奇的,神秘的。
(一)
虽然已经多次在电视中见过毛泽东故居的画面,当我站在这栋被当地人称之“一担柴”的农舍前,还是禁不住心潮起伏,难以抑制的激动。
已是中午时分,依然有很多游人涌来故居。
这是一栋坐南朝北,依山傍水的农舍,东边十三间青瓦房是毛泽东家,西边四间茅草房是邻居家,堂屋为两家共用。
这栋农舍叫“上屋场”毛泽东的曾祖父于己于1878年买下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房,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携毛泽东的父亲母亲迁居于此,后经扩建和改建,1918年建成现在的房式。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上屋场。十六年后,毛泽东走出了上屋场,走出了韶山,寻求解救穷苦农民的道路。
荷花塘和南岸塘在故居的正前方,塘中碧水清清,随风微漾。南岸塘是毛泽东少年时游泳戏耍的地方,关于南岸塘,还有毛泽东年少时的一个故事。一年秋收时,下起了暴雨,毛泽东帮邻居毛四阿婆收拾晾晒的稻谷,而自家的稻谷被雨冲走了不少,父亲很生气,毛泽东对父亲说,毛四阿婆家的粮食少,损失了就没得饭吃。父亲听了更加生气,边骂边追打毛泽东,毛泽东急了,一头扎进南岸塘里,后来邻居好言相劝才上岸回家。
上屋场的周围,是毛泽东少年时劳动耕作过的田地,现在的稻田依然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
我在毛泽东父母的照片前站了许久,想起1959年毛泽东说的话:“我还是挺象我母亲的”“要是现在就好了,要是现在就死不了。”从书中了解到,毛泽东的母亲是一位善良的人,她不仅自己时常接济贫苦的乡亲,也支持毛泽东的爱心。我想,毛泽东对百姓的深厚感情,更多的来自于母亲的言传身教吧。
故居里一些原物还在,我在它们面前发挥我最大的想象空间。
1921年,毛泽东就在这栋屋子里向百姓宣传革命道理。1927年,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也在这栋屋子里了解韶山农民运动情况,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一部分资料就是在这里收集的。
上屋场,在我亲临时给了我震撼,这不是一栋普通的农舍,这是诞生伟人的灵秀之地,是蕴含着诞生新世界的起点。
从南岸塘看过去,故居在阳光之中熠熠生辉。
我想,我会再来。
(二)
韶山因为有了毛泽东,因为它的山清水秀而成为世人敬仰和向往的地方。我站在韶峰古寺望山下眺望时,薄雾之间的轮廓让我如在梦境,似云端,似人间,一时的恍惚。
同行的游伴喊我入寺,才发现身旁的游人已蜂拥而来。有导游提醒游人:男人迈左脚,女人迈右脚,一定要一步迈进。不由得微笑,这句话是我每到一寺必听到导游说起的,而每个游人都尽善尽美,并且小心翼翼的迈出自己的步子,脸上的表情在那一刻都显得无比的庄重。我想,这也是身在其中的身不由己吧。
古寺原名“圣帝庙”或“仙顶灵庙”现在的“韶峰寺”是近年根据原寺建筑重新修建的。据说毛泽东年少时母亲常带他来寺膜拜。无论什么时候,人们都需要信仰,虽然有时候人们分不清迷信和信仰的区别,有时会把它们混淆,但总是一份精神支撑的存在。看着那些“临时抱佛脚”在神像和菩萨像面前跪拜的男人女人,我真的希望他们能真正拥有自己的信仰。
只是,对于由寺庙带来的经济效应,我却是不以为然,若是花钱上香便能称心如意,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不会吝啬口袋里几十元钱。那么,这个世界也就不会有苦难二字的存在了。
韶峰对面的半山腰有一块石头,据说是毛泽东小时候认拜的干娘,由此,毛泽东有个乳名“石三伢子”石干娘前有香火的痕迹。
毛泽东像章和各种塑像,成了韶山人手中的王牌,我的耳边时时听到有人喊着;请一尊毛主席像吧,保佑平安。毛泽东像章在这里成了一种商品,可以讨价还价。或许我想得太多,或许我自身的观念有些差异,我认为这样不妥。
下山时,一位妇女一直跟在我身边,口中一遍遍的说着:请一尊主席像吧。其时,我已经在毛泽东纪念园内请了一尊毛泽东铜像,便微笑着对她说:我已经请了。她不依不饶的:再请一尊吧,保佑全家平安的。我依旧微笑着往山下走,她跟在我身后。我只好加快脚步。
(三)
毛泽东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位于毛泽东纪念园大门前80米处。
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游人来到毛泽东铜像前献花,心怀敬意和怀念之情。
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也就是1993年12月20日上午,***同志专程赴韶山为毛泽东铜像揭幕。据导游讲,毛泽东铜像从南京启程,走到江西井岗山时,车子查不出缘由的抛锚了,于是在原地呆了一晚,第二天早晨,车子又没有缘由的启动了。人们都说,是毛泽东要看看他当年革命的地方。而在铜像揭幕的当天,出现了日月同辉,杜鹃花盛开的美景。有人拍下了这一切,我也在录像中看到了这一切。
毛泽东铜像来到韶山那天,韶山人在路边迎候,满含热泪。他们说:毛主席回来了。
在韶山,有很多关于毛泽东的故事,我可以从中感受到韶山人对毛泽东的深厚感情,每个人都为自己是韶山人感到自豪和骄傲。带我们吃饭的饭店老板满脸自豪的对我们说,她是毛家的媳妇。
导游带我们去了毛泽东生前为自己选的墓地,她说,韶山人曾请示中央,把毛主席请回老家安葬。我从中体会到的,是每个人对故乡的情结,伟人也好,普通人也罢,都希望自己老去时能呆在故乡。
(四)
八十年前,韶山书写的是苍凉;五六十年前,韶山书写的是悲壮今天,它则书写着骄傲和富强。这是韶山市委书记的感叹。
我无法在一天的时间里感受韶山的全部,在我用心去看,听,赏的同时,也在尽力接受韶山的现在,毕竟好日子是每个人的所愿,我不能依照我的所想去想所有的人和事。
匆匆走来,匆匆走去,我只是韶山的一名过客,也许一些景象我会淡忘,但对毛泽东的爱戴和怀念,永远都是一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