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男人左右我们的美丽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那些体面的衣服
法国作家柯莱特的小说茜多里,住在外省的母亲毫不费力的分辨出了从巴黎来的女邻居,甚至还猜出了她的职业:
“不用说,那位盖里奥太太是巴黎人我不用费劲就看得出这位盖里奥太太是一家大咖啡馆的出纳。巴黎的女出纳向来只打扮头部和上半身,反正身体的其他部分别人看不大见,此外,她走路不多,吃得那么胖。在巴黎,这种只顾上半身下工夫的女人到处都是。”
这件事说的是,穿衣打扮的方式很容易泄露你的社会身份和水准。
赵本山和宋丹丹在几年前的春节晚会里曾给我们贡献过一个关于衣服的段子,其中非常经典的一句就是:“你以为你穿上(脱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吗?”
这件事说的是,甭管穿什么,你还是那样儿。
两件事搁在一起,就是与穿衣服有关的辩证法。
奥地利文化史家施耐贝尔在他的无花果树的叶子里支持这样的观点:很早以前人类是不穿衣服的。人们首先是因为气候的原因穿上了衣服,然后才渐渐意识到当众裸露身体是件不太体面的事情。
后来的事情就复杂多了——衣服可以区分社会等级,而且还具有强调身体某一不部分特征的作用。前者促进了技术和工艺的进步,后者则激发了我们的艺术想象。用学问一点的话说,这时候的衣服就成了文化符号。
如果不考虑气候原因,穿衣服的目的就纯粹是为了变不体面为体面。在所有的衣服里面,最体面的是晚礼服。
男女两性晚礼服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越正式的场合,男人把自己包裹得越紧,女人把自己袒露得越多。
这样的区别很容易让一个粗心的外星人得出地球上的男人怕冷、女人怕热的结论。得出错误结论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外星人对我们的“球情”太不了解。比如说,作为一个男人,我会觉得一个晚上有那么多异性的臂膀在我面前晃来晃去很爽。至于外星人问为什么男人不在晚会上亮出后背来让女人也爽一下,我就会掉过头去不理它,而且也觉得它真的是一个外星人。
外星人还有可能不理解我们进化的速度有多么的缓慢,所以我还要告诉它,当初我们的祖先在规定晚礼服的穿法的时候,脑子里是和我差不多的想法。男祖宗很清楚爽与不爽的界限,所以他们不会让自己提着气勒紧身胸衣,不会在自己屁股后面栓金鱼骨头,除了实在没衣服穿否则坚决不穿露背装等等。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男祖宗们千方百计告诉女祖宗以上穿法是多么的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从中世纪开始男人和女人的这种穿着方式就已经被规定下来了。15世纪那些描绘体面人生活的铜版画里,男人的服装样式显然源自紧凑厚实的盔甲,而女性服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被层叠的大裙子遮挡住的下身和暴露的脖颈与胸部的对比。在1660年左右的晚礼服中,女性领口被大大加宽并露出肩部,安妮霍兰德在性别与服饰里认为,裸露的肩膀和赤裸的腕部、柔软的前臂相呼应,是“如此强烈的暗示了衣服内更光滑柔软的部分”
这样的思路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回应:短得不能再短的裙子和上空泳装。不过这次连男人们也觉得有点过了,他们的理由就是从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来看,这些服装可能给那些女性穿着者带来麻烦。妥协的结果是留下了超短裙,但上空泳装一类的东西就只能到服装史里去看了。
在我看来这样的决定又是男人做的,事实上真正想要避免麻烦的绝对是男人自己。
众所周知,男人在生理方面的反应比女人要强烈得多,所以如果太强烈的衣服在大街上大行其道,最可能狼狈不堪的恐怕是男人自己。
满街都是寂寞的问题女孩吗
中国女性曾经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这段经历在过把瘾中得到了比较精练的表达。当精心打扮的杜梅出现在方言面前时,得到的评价是:“干嘛去了,跟鸡似的!”
大面积的良家妇女,刚开始有意识的拾掇自己,就一不留神都折腾进“鸡”的队伍里去了,这也算是一景儿。
现在已经不大容易看见大白天化着晚妆出来转悠的人了,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能碰上几个这样的,远远看过去像是打架让人封了眼睛。那时侯我的外语还不像现在这样糟糕,所以偶尔有机会给外国人解释为什么社会主义的街上会有那么多像是刚刚结束了晚间工作的人走来走去,我记得当时最想干的事就是照着逮什么问什么的老外眼窝来两拳,也打成晚妆,老外什么都看不见,也就省得我瞎编理由骗他了。打人固然不好,至少比较诚实。
这种状况发生改变是在看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之后,我们注意到原来人家穿成“那样儿”是一种职业的标志,好处是可以减少误会和提高效率。然后大家开始学着在追逐时尚和避免误会之间找平衡。
我现在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审美趣味一下子就着了“鸡”的道儿,初步的答案是在这样的:
“鸡”的第一准则是对性特征的强调,在头脑不够清楚之前是很难将“女性魅力”与“性情充沛”这两件事情完全区分开的。鉴于传媒和公共舆论的掌握着基本上都是男性,目前社会的进步程度让他们除了希望自己的妻子具备“女性魅力”之外,并不太介意其他女人“性情充沛”所以大家的脑子有点乱并不奇怪。
解决的办法是讲故事,这里只说一个我很喜欢的与高跟鞋有关的说法:
在穿上高跟鞋以后臀部的上翘角度通常会有10度以上的变化,实践证明这样的变化让女人信心百倍,让男人兴高采烈。许多设计师都坚持认为“没有什么能像一双高跟鞋那样让你走起路来更具有女人味”而动物学的研究结果是这样的,在我们灵长目近亲黑猩猩那里,母猩猩高高撅起臀部是发情的标志,这一标志对雌雄猩猩心理状态影响与高跟鞋给男女生造成的心理状态大致相同。
当然我们懂得运用社会环境和服装本身的力量打击这种原始状态,比如说晚礼服和职业套装,就都是很像那么回事的穿法。但如果你穿一条膝盖以上20公分的小皮裙子上动物园,就不太好,因为那些小皮裙子的作用不仅是覆盖,还有对某一部位的着重强调。黑猩猩当然没有办法从笼子里面撞出来,但它搞不好会因为你的小皮裙子和高跟鞋碰伤自己。
结论是,以不让黑猩猩产生误会为最底限度,一点点提高。
那些体面的衣服
法国作家柯莱特的小说茜多里,住在外省的母亲毫不费力的分辨出了从巴黎来的女邻居,甚至还猜出了她的职业:
“不用说,那位盖里奥太太是巴黎人我不用费劲就看得出这位盖里奥太太是一家大咖啡馆的出纳。巴黎的女出纳向来只打扮头部和上半身,反正身体的其他部分别人看不大见,此外,她走路不多,吃得那么胖。在巴黎,这种只顾上半身下工夫的女人到处都是。”
这件事说的是,穿衣打扮的方式很容易泄露你的社会身份和水准。
赵本山和宋丹丹在几年前的春节晚会里曾给我们贡献过一个关于衣服的段子,其中非常经典的一句就是:“你以为你穿上(脱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吗?”
这件事说的是,甭管穿什么,你还是那样儿。
两件事搁在一起,就是与穿衣服有关的辩证法。
奥地利文化史家施耐贝尔在他的无花果树的叶子里支持这样的观点:很早以前人类是不穿衣服的。人们首先是因为气候的原因穿上了衣服,然后才渐渐意识到当众裸露身体是件不太体面的事情。
后来的事情就复杂多了——衣服可以区分社会等级,而且还具有强调身体某一不部分特征的作用。前者促进了技术和工艺的进步,后者则激发了我们的艺术想象。用学问一点的话说,这时候的衣服就成了文化符号。
如果不考虑气候原因,穿衣服的目的就纯粹是为了变不体面为体面。在所有的衣服里面,最体面的是晚礼服。
男女两性晚礼服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越正式的场合,男人把自己包裹得越紧,女人把自己袒露得越多。
这样的区别很容易让一个粗心的外星人得出地球上的男人怕冷、女人怕热的结论。得出错误结论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外星人对我们的“球情”太不了解。比如说,作为一个男人,我会觉得一个晚上有那么多异性的臂膀在我面前晃来晃去很爽。至于外星人问为什么男人不在晚会上亮出后背来让女人也爽一下,我就会掉过头去不理它,而且也觉得它真的是一个外星人。
外星人还有可能不理解我们进化的速度有多么的缓慢,所以我还要告诉它,当初我们的祖先在规定晚礼服的穿法的时候,脑子里是和我差不多的想法。男祖宗很清楚爽与不爽的界限,所以他们不会让自己提着气勒紧身胸衣,不会在自己屁股后面栓金鱼骨头,除了实在没衣服穿否则坚决不穿露背装等等。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男祖宗们千方百计告诉女祖宗以上穿法是多么的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从中世纪开始男人和女人的这种穿着方式就已经被规定下来了。15世纪那些描绘体面人生活的铜版画里,男人的服装样式显然源自紧凑厚实的盔甲,而女性服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被层叠的大裙子遮挡住的下身和暴露的脖颈与胸部的对比。在1660年左右的晚礼服中,女性领口被大大加宽并露出肩部,安妮霍兰德在性别与服饰里认为,裸露的肩膀和赤裸的腕部、柔软的前臂相呼应,是“如此强烈的暗示了衣服内更光滑柔软的部分”
这样的思路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回应:短得不能再短的裙子和上空泳装。不过这次连男人们也觉得有点过了,他们的理由就是从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来看,这些服装可能给那些女性穿着者带来麻烦。妥协的结果是留下了超短裙,但上空泳装一类的东西就只能到服装史里去看了。
在我看来这样的决定又是男人做的,事实上真正想要避免麻烦的绝对是男人自己。
众所周知,男人在生理方面的反应比女人要强烈得多,所以如果太强烈的衣服在大街上大行其道,最可能狼狈不堪的恐怕是男人自己。
满街都是寂寞的问题女孩吗
中国女性曾经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这段经历在过把瘾中得到了比较精练的表达。当精心打扮的杜梅出现在方言面前时,得到的评价是:“干嘛去了,跟鸡似的!”
大面积的良家妇女,刚开始有意识的拾掇自己,就一不留神都折腾进“鸡”的队伍里去了,这也算是一景儿。
现在已经不大容易看见大白天化着晚妆出来转悠的人了,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能碰上几个这样的,远远看过去像是打架让人封了眼睛。那时侯我的外语还不像现在这样糟糕,所以偶尔有机会给外国人解释为什么社会主义的街上会有那么多像是刚刚结束了晚间工作的人走来走去,我记得当时最想干的事就是照着逮什么问什么的老外眼窝来两拳,也打成晚妆,老外什么都看不见,也就省得我瞎编理由骗他了。打人固然不好,至少比较诚实。
这种状况发生改变是在看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之后,我们注意到原来人家穿成“那样儿”是一种职业的标志,好处是可以减少误会和提高效率。然后大家开始学着在追逐时尚和避免误会之间找平衡。
我现在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审美趣味一下子就着了“鸡”的道儿,初步的答案是在这样的:
“鸡”的第一准则是对性特征的强调,在头脑不够清楚之前是很难将“女性魅力”与“性情充沛”这两件事情完全区分开的。鉴于传媒和公共舆论的掌握着基本上都是男性,目前社会的进步程度让他们除了希望自己的妻子具备“女性魅力”之外,并不太介意其他女人“性情充沛”所以大家的脑子有点乱并不奇怪。
解决的办法是讲故事,这里只说一个我很喜欢的与高跟鞋有关的说法:
在穿上高跟鞋以后臀部的上翘角度通常会有10度以上的变化,实践证明这样的变化让女人信心百倍,让男人兴高采烈。许多设计师都坚持认为“没有什么能像一双高跟鞋那样让你走起路来更具有女人味”而动物学的研究结果是这样的,在我们灵长目近亲黑猩猩那里,母猩猩高高撅起臀部是发情的标志,这一标志对雌雄猩猩心理状态影响与高跟鞋给男女生造成的心理状态大致相同。
当然我们懂得运用社会环境和服装本身的力量打击这种原始状态,比如说晚礼服和职业套装,就都是很像那么回事的穿法。但如果你穿一条膝盖以上20公分的小皮裙子上动物园,就不太好,因为那些小皮裙子的作用不仅是覆盖,还有对某一部位的着重强调。黑猩猩当然没有办法从笼子里面撞出来,但它搞不好会因为你的小皮裙子和高跟鞋碰伤自己。
结论是,以不让黑猩猩产生误会为最底限度,一点点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