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依旧寄衷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0年不见,巍螺山依然葱郁。满山的浓绿,仿佛时间凝止。岁月如此易老,唯有青山依旧。
山不老,人却在老。10前镶满脚印的山路,早已没有了一点痕迹。路旁都认识我的松柏,现在见我也只是似曾相识。还有那一路的问好,除了风声鸟语依然,再也不见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在这里,我工作生活了4年,我热爱的红土,哪一寸我不亲近?而现在,我却成了陌生的过客,一路走去,全是熟悉而亲切的脸。笑问客从何处来,真有点隔世之感。
路还是原来的路,树我也记得,去过的学生的家,我也没有忘记。来到巍螺山脚下,我把车(bike)随便放在一家农户,打声招呼,无须上锁,便可放心而去。
主人30来岁,正忙于建新房。灾后重建,国家有补助。他的孩子,才几岁,也在帮忙搬石头。我95年进山教书,教过的学生,也有这般年纪的,说了几个,都不认识。说起我,也不认识。这儿出产过一位老师,姓王,一说,都认得。王老师的家我去过,就在巍螺山腰上,具体的地方我还记得。99年我走了之后,不久她也走了。山里条件艰苦,留不住人。年青人热血过后,往往想走。我当初来的时候,不也想献身吗?理想和现实毕竟是两回事。
若是修身养性,巍螺山绝对是个好地方。这里是有名的长寿之乡,山不高,但苍松翠柏盈目,虫吟鸟鸣悦耳,乱花杂树溢香。高大的柏树,低矮的黄荆,润湿的泥土,终年散发出长寿的秘芳。走进山林,无须深呼吸,沁人肺腑的清新,便涌进你的每一个毛孔,喂饱你的每一个细胞,你想不舒服都不可能!如此福地,离城不到20公里。若要去玩,还不就是一顿饭的功夫!
事实上,去玩的人并不多。我是3月1日去的,星期天,正是一年春好处。一路上,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到处都弥漫着春天的气息。只是有点飞雨,是沾衣欲湿的那种杏花雨。地面并不湿滑,只是润,润得扬不起一丝尘埃。空气也是润润的,浸透了春天的滋味。隐隐约约的香,丝丝缕缕的甜,何须刻意品味,自然就能觉出。幸甚至哉,如此人间仙境,只有我能独享!
清静极了,及至灵魂的清静!整个的巍螺山没有一个游客,只有牵手的我们。人肯定是有的,鸡犬之声相闻的村落,竹林树阴下的土墙瓦房,还有升起的袅袅炊烟,仿佛走进了唐宋山水画。我们故意避走大路,大路是混凝土的,太现代。从小路上去,一步一个石阶,一步一句诗行。石阶不知是天造地设还是人之所为,高高低低,曲折错落,无数的脚步踏过,日晒雨淋,岁月琢磨,每一块石头都是那么光滑,每一块石头都是一首唐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不走小路,哪来这般诗意?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越上,越是茂密的柏林。古柏森森处,巍然一古寺——普渡寺。由于不久前经历了大地震,寺院正在维修。进入寺院,有人迎了上来,为我们击钟祈福。在这样一个朦朦的雨天,能有人上山,确实让人感到有点意外。
但我们并非为进香而来,只是遇上了,随缘而已。人到中年,上有父母,下有孩子,还有很多所爱的人,还有爱我们的人,有机会为他们祈福,不也是一种“普渡”吗?
早已经过了中午,所幸寺院里还有斋饭。10多年前我曾在这里吃过一次。这一次和10年前不一样,10前只是一顿饭,这一次却吃得有滋有味。其实这斋饭,就是我童年的生活。人生经过一番奋斗,日子过得去了,但常常容易忘本。在这深山破院之中,坐这土桌柴凳之上,吃这粗菜淡饭,人生多少酸甜荣辱,都会涌上心头。一顿斋饭,竟也有如此禅机!
漫步林间,不觉有些寒意。清幽的深林古寺,虽然和尘世近在咫尺,却是另一个世界。凡尘中的人们,喜欢的是繁华热闹的生活,虽然宁静就要身边,却很少有人踏进。何哉?没有淡泊之心,便没有宁静之境。
10年前,巍螺山被辟为森林公园,加之“长寿之乡”的美名,于是传说,巍螺山将被如何如何开发;10年后,巍螺山虽然变化,却还是原来的巍螺山。若是换了别的地方,离城如此近的一处美景,恐怕早就被开发成了一处胜地。青山依旧,巍螺山之幸耶,否耶?我不知道。
公路已经伸进了山林,汽车可以直达幽林深处。普渡寺的山门前,已平出了相当宽阔的停车坪。巍螺山的宁静,普渡寺的虔诚,古柏林的坚持,恐怕都无法抵挡现代文明的侵袭
我们能做的,只有祈祷——
为我们的子孙留下点原始状态的自然吧!
10年不见,巍螺山依然葱郁。满山的浓绿,仿佛时间凝止。岁月如此易老,唯有青山依旧。
山不老,人却在老。10前镶满脚印的山路,早已没有了一点痕迹。路旁都认识我的松柏,现在见我也只是似曾相识。还有那一路的问好,除了风声鸟语依然,再也不见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在这里,我工作生活了4年,我热爱的红土,哪一寸我不亲近?而现在,我却成了陌生的过客,一路走去,全是熟悉而亲切的脸。笑问客从何处来,真有点隔世之感。
路还是原来的路,树我也记得,去过的学生的家,我也没有忘记。来到巍螺山脚下,我把车(bike)随便放在一家农户,打声招呼,无须上锁,便可放心而去。
主人30来岁,正忙于建新房。灾后重建,国家有补助。他的孩子,才几岁,也在帮忙搬石头。我95年进山教书,教过的学生,也有这般年纪的,说了几个,都不认识。说起我,也不认识。这儿出产过一位老师,姓王,一说,都认得。王老师的家我去过,就在巍螺山腰上,具体的地方我还记得。99年我走了之后,不久她也走了。山里条件艰苦,留不住人。年青人热血过后,往往想走。我当初来的时候,不也想献身吗?理想和现实毕竟是两回事。
若是修身养性,巍螺山绝对是个好地方。这里是有名的长寿之乡,山不高,但苍松翠柏盈目,虫吟鸟鸣悦耳,乱花杂树溢香。高大的柏树,低矮的黄荆,润湿的泥土,终年散发出长寿的秘芳。走进山林,无须深呼吸,沁人肺腑的清新,便涌进你的每一个毛孔,喂饱你的每一个细胞,你想不舒服都不可能!如此福地,离城不到20公里。若要去玩,还不就是一顿饭的功夫!
事实上,去玩的人并不多。我是3月1日去的,星期天,正是一年春好处。一路上,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到处都弥漫着春天的气息。只是有点飞雨,是沾衣欲湿的那种杏花雨。地面并不湿滑,只是润,润得扬不起一丝尘埃。空气也是润润的,浸透了春天的滋味。隐隐约约的香,丝丝缕缕的甜,何须刻意品味,自然就能觉出。幸甚至哉,如此人间仙境,只有我能独享!
清静极了,及至灵魂的清静!整个的巍螺山没有一个游客,只有牵手的我们。人肯定是有的,鸡犬之声相闻的村落,竹林树阴下的土墙瓦房,还有升起的袅袅炊烟,仿佛走进了唐宋山水画。我们故意避走大路,大路是混凝土的,太现代。从小路上去,一步一个石阶,一步一句诗行。石阶不知是天造地设还是人之所为,高高低低,曲折错落,无数的脚步踏过,日晒雨淋,岁月琢磨,每一块石头都是那么光滑,每一块石头都是一首唐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不走小路,哪来这般诗意?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越上,越是茂密的柏林。古柏森森处,巍然一古寺——普渡寺。由于不久前经历了大地震,寺院正在维修。进入寺院,有人迎了上来,为我们击钟祈福。在这样一个朦朦的雨天,能有人上山,确实让人感到有点意外。
但我们并非为进香而来,只是遇上了,随缘而已。人到中年,上有父母,下有孩子,还有很多所爱的人,还有爱我们的人,有机会为他们祈福,不也是一种“普渡”吗?
早已经过了中午,所幸寺院里还有斋饭。10多年前我曾在这里吃过一次。这一次和10年前不一样,10前只是一顿饭,这一次却吃得有滋有味。其实这斋饭,就是我童年的生活。人生经过一番奋斗,日子过得去了,但常常容易忘本。在这深山破院之中,坐这土桌柴凳之上,吃这粗菜淡饭,人生多少酸甜荣辱,都会涌上心头。一顿斋饭,竟也有如此禅机!
漫步林间,不觉有些寒意。清幽的深林古寺,虽然和尘世近在咫尺,却是另一个世界。凡尘中的人们,喜欢的是繁华热闹的生活,虽然宁静就要身边,却很少有人踏进。何哉?没有淡泊之心,便没有宁静之境。
10年前,巍螺山被辟为森林公园,加之“长寿之乡”的美名,于是传说,巍螺山将被如何如何开发;10年后,巍螺山虽然变化,却还是原来的巍螺山。若是换了别的地方,离城如此近的一处美景,恐怕早就被开发成了一处胜地。青山依旧,巍螺山之幸耶,否耶?我不知道。
公路已经伸进了山林,汽车可以直达幽林深处。普渡寺的山门前,已平出了相当宽阔的停车坪。巍螺山的宁静,普渡寺的虔诚,古柏林的坚持,恐怕都无法抵挡现代文明的侵袭
我们能做的,只有祈祷——
为我们的子孙留下点原始状态的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