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书小说网 > 碧之筱桦文集 > 寻龙山印象

寻龙山印象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阅书小说网 www.yueshu.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真是应了古人的那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位于安县安昌河畔的寻龙山,与其说是山,倒不如说是山的模型。可别小看了这些由怪石胡乱堆叠的模型,走过了之后,竟有许多印象深留心中。

    永恒的石头  

    寻龙山到处都是石头。游寻龙山,印象最深的也是石头。

    直到“海枯石烂”直到“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若得此爱,便是永恒。永恒的爱有多长,爱你一万年够了吗?若不够,一亿年如何?面对这里的石头,和亿万年的见证对话,我明白了什么叫永恒。

    诞生于两亿年前的石头,在沧海中缓缓生长,一种名叫海绵的生物,附着在石头上,被泥沙砾石掩埋,被海水挤压,形成了沉积岩。沉积岩长出水面,形成个性鲜明的山地,这就是岩溶地貌,也就是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千百万年的风化、微生物的侵蚀以及雨水的酸蚀,石头上形成了一种名叫土壤的物质。土壤覆盖在石头上,石头上就长出了杂草、灌木、藤萝、高树,顺之而来的,就是充满生机的动植物的世界。“轰——轰-——轰——”大地颤动,是谁的脚步?恐龙来了,巨大的脚印印在了坚硬的岩石上。两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恐龙活跃在地球上,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宰。然而,对于历史而言,仅是一个瞬间,恐龙就消失殆尽。今天人们能够看到的,不过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化石。又过了一亿多年,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以弱小的身躯颤巍巍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种既没有翅膀在天空飞翔,又没有本事在水中生活,既没有尖牙利爪,又没有虎背熊腰的两足动物,凭着聪明才智,很快成为了地球的主人。聪明的人们,从石头这本天书里,读出了沧海桑田的变迁,惊叹于亿万年前生命的精彩。以寻龙山为窗口的安县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便将这两亿年前的生命展示给了世人,告诉人们,两亿年不久,弹指一挥间。

    在海绵生物陈列室里,只有一块不大的怪石标本放在大厅的中间,告诉人们,这就是海绵生物礁——一种石头,来自曾是深海的石头。石头里,有两亿年前的生命,那就是海绵。

    人生一世,不过百年;与石头相比,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然而,只要我们以短暂的生命,去做永恒的追求,生命也就得到了永恒。

    面对这些石头,用心去聆听,无论你身在何处,在石林之中,在绝壁之间,在山脊之上,在溶洞深处,你都能听到石头的心跳,生命的歌唱,历史的脚步,永恒的钟声!

    古老的紫藤

    紫是一种神秘的颜色,紫藤是一种神秘的生命。因为深读过宗璞先生的紫藤萝瀑布,那“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那“辉煌的淡紫色”那“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是很令人神往的。我想象过紫藤的形象,终然不够大气;今日之所见,那铺天盖地的绿色的长河,确实给人一种震动。

    不错,枝干非常粗壮遒劲,说是盘虬卧龙,一点也不为过。黑色的藤条,手臂般粗,握在手中,充满弹性,像是握了小伙子的胳膊一样的感觉,给人一种逢勃焕发的力量。枝条虽粗,却很柔韧,轻轻一摇,万千攒动。

    我们来的时候是8月之初,秋之将至,没有紫色的花瀑,也没有繁密的绿叶,若不是牌子上写明:紫藤,我是绝然不敢相信这就是心仪已久的紫藤!更不敢相信这些横七竖八的枝条还能开出灿烂的花朵!走在这千年藤廊下面,除了阴凉之外,没有美的感觉,更不必说有瀑布般的花穗了。然而,我还是感动了。令我为之一震的,是藤条下面夸张的荚果。荚果有一尺多长,一寸般宽,满身黄色的绒毛,绒毛如刺,直直地粘在上面。我偷偷地摘了一支作纪念,哪知它的绒毛粘在了我的手上,像是长在了我的皮肤上,双刺又痒,挥之不去。我用袋子把它裹好,放在旅行包里,等回家时,塑料袋已被它擢破,所有的物品上都有它的绒毛。真不敢相信,它的脾气是如此之坏。

    荚果里面一定是紫藤的种子,像珠子一般,非常饱满。它应该是一种豆果,像云豆一样,又白又大的肾形。我畏惧于它刺一般的绒毛,它至今都神秘着。留点神秘吧。

    果是花的证明,然而,紫藤的果结的并不多,稀疏地挂在架下,和它瀑布般的花比,是少之又少的。铺天盖地开花,稀稀疏疏地结果,结一个是一个,大大气气,潇潇洒洒,古老的紫藤真像是一位哲人。

    我仍然不敢相信眼前的这种生命就是紫藤。宗先生的文章给人很大的触动,她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她写的是她的经历和感动,时代不同,我们很难找到共鸣。回到家中,我查找了资料,找到了,不长,抄在下面。

    “紫藤,落叶木本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花紫色,荚果长大而硬,表面有绒毛。供观赏,通称藤萝。”

    看来是没有错的。我看到的真是紫藤,而且是千年的紫藤。如同一个智慧的老人。

    酸酸的野果

    我们登上了望乡亭。这里只是一个景点,与攀登高峰望故乡没有关系。况且,峰也不高,袖珍型的,仿佛人为一般。

    太阳已升得很高,热辣辣的,汗出之后,口干舌燥。我们在亭子里休息,享受安昌河吹来的凉风。

    儿子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金龟子,一心只想去冒险。他钻过铁链做的护栏,在刀削一般的山峰上爬行。我赶紧翻过护栏,英雄护美。

    大约过了一分钟,我们就翻过了三座山峰,来到一棵大树下乘凉。一瞬间,我满口生津,渴意全无。

    原来这树上结满了果子,绿绿的,黄黄的。我一眼就认出了,是酸枣,一种酸溜溜的野果。绿的没熟,如果口实在渴了,尝一个,一定清泉直冒。黄的是成熟的,酸中带甜,既解渴又解馋。

    这棵树长下山脚下,枝条刚好扑在山峰上,连8岁的儿子都伸手可摘。我只挑黄的,摘一个,丢进口中,甜,打心眼的甜。儿子黄的半黄的都在摘,我摘了一个麻黄的(黄中有稀疏的小黑点,是熟透了的标志)给他,他一尝,吐之不及,酸,太酸了。不过,他还是乐意帮我摘,我们摘了一小袋,有半斤的样子。

    儿子从没有吃过酸枣,吃葡萄都嫌酸,何况酸枣。他是吃蜜喝奶成长的一代人,和我们完全不一样。妻不爱吃,尝了一个,也许她小时候吃得太多,醋了牙。我不怕酸,对酸枣很有感情,它是我童年时代最好的水果和玩具。

    酸枣树一般野生在河边。成熟的酸枣很容易掉落,用脚一蹬树干,就纷纷离开树枝,扑通扑通掉进河里。看得见吃不到,口水泉水般上涌。为此,我有一项特别的发明,就是把竹竿尖去节,编一个倒锥形的小篓,用小篓对准酸枣向上一冲,酸枣就掉进了篓里,百发百中。伙伴们都喜欢用我的发明,纷纷仿制。可惜我当时没有申请专利,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也就由他们侵权去吧,反正我又没有折什么。现在想来,也许正是这点小聪明,我才读出了书来,而他们,脚都长出了根,永远扎在了故乡的土地上。

    酸枣的汁肉吃完之后,核可以用来抓子儿,或用线串起来,圈在手腕上,绝对绿色环保。我到峨眉山游玩时,买过木珠子手环,上过漆的,虽然精致好看,但仍然觉得没有酸枣核做的好。

    我有好多年没有吃酸枣了。真没想到,在这个地方,还能遇到儿时的酸枣,久违的朋友。只可惜,酸枣只能鲜吃,很不便于贮运,要不,我会摘一麻袋,带回城去慢慢品尝。

    王保长的龙隐镇

    以60元/人的代价踏进寻龙山,开始颇有点上当的感觉。不过,来到“天下第一保”时,便觉得有些不虚此行了。

    王麻子,也就是王保长的故事,在这里多次上演。王保长是一个喜剧人物,可恶又可恨,可笑又可怜,可气又可爱,在川人中知名度很高。如果说龙隐镇还有点名气的话,完全是沾了这位保长大人的光。游客来寻龙山,多半也就是冲着王保长而来的。当然,我们也是。

    龙隐镇在寻龙山的制高处,是民国时期川西小镇的代表之作。我们来到龙隐镇,登上了镇门楼。楼上有一面大鼓,专为游人而设。我和儿子以拳头为槌,梆梆地擂响大鼓,像王保长一样,召集四方乡民开会,发号施令。只可惜这时候是旅游淡季,游玩的人不多,没有人来响应。过了把瘾之后,我们走下门楼,来到街上。儿子对模型的猪肉,大饼很感兴趣,东摸摸,西看看,神秘而新鲜;但对街边有那个时代特色的农具和日用品,如犁头、锄头、斗篷、撮箕、笆篓、石磨等,却没有什么兴趣。当我们津津有味看时想时,他已经坐到戏台上去了。

    的确有历史的感觉,难怪在影视里面那么逼真。

    前不久我看过王保长新传,对这里已留下印象,但看介绍说,还拍过酒巷深深,一找,还能找出点感觉。影视中的一些典型建筑,如王保长的天下第一保、潘驼背儿的潘家茶楼、幺姝子的酒楼、赌局、烟馆等,历历在目。龙隐镇不大,在影视家的镜头里,却有无限风光。生活也是一门艺术,就看各自如何导演了。

    在这里,最适合的是拍照,处处都是风景,处处都很新鲜,随选一处,都是标志。走在街头,坐进茶楼,回味影视中的镜头,别是一番感受。小地方,大世界,人生舞台上,千古风流事,都付笑谈中。

    鱼凫的龙洞

    寻龙山的精华,在卧龙洞。

    在青铜时代,传说蜀之先民在部落首领鱼凫的带领下,和另一个部落首领杜宇打了一仗。鱼凫兵败,逃之山中。山中有一蛇妖,藏之洞中,昼伏夜出,危害人民。鱼凫为救民于水火之中,化为神龙,潜入洞中,与妖蛇大战,舍身除妖。后人为了纪念鱼凫,称此山为寻龙山,此洞为卧龙洞。

    传说是神奇而美丽的,赞扬了我们先祖伟大的献身精神。然而龙洞并非龙居之地,而是侏罗纪时期形成的大型溶洞。冰川消融,暗河浸蚀,千年万年,形成了这一旷世的地质奇观。

    走进溶洞,暑气顿消。滴滴嗒嗒的水珠,像音符一样散落而下,为寂静的洞穴带来了一点生气。溶洞已经进行了很好地开发,曲折盘旋的道路,闪烁迷离的灯光,扑面而来的水雾,无疑会将游客带进神话般的世界。

    我们是幸运的。此时的游人不多,进洞的只有5人,我们一家三口,另外一对恋人。神秘和未知总是令人恐惧,刚才这对年青人下洞又折了回来,遇见我们,约我们结伴而行。灯为我们而亮,路在脚下延伸,高悬的钟乳和对接的石笋像巨兽大口中尖牙,宽阔的洞顶仿若天穹。人们把良洞称之为福地洞天,洞是另外一个世界,是神仙高人的居所。龙洞从山顶进入,一层层旋转而下,走来走去只是时间上的长,在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洞有上中下三层(又说是六层),由上而下,一层一层走下去,在山肚子里面盘旋。要不是有人介绍,游人会以为走了很远。我们一路上借助或明或暗的灯光,细看石壁上的说明,欣赏瀑布般的石流,惊叹葡萄般的石珠,仰望洞顶石质的云彩。钟乳石在灯光下有玉一般的质感,石缝中流出的清泉水胜似冰露甘霖,冰凉的洞壁浸出的水珠发着宝石的光芒,空穴的自然来风比任何空调的冷风都湿润清凉。洞中宽大之处,海阔天空;狭窄之时,侧身葡伏;顺畅之处,裘马轻骑;曲折之时,小心谨慎。脚下时有磕绊,头顶常常碰壁,有精彩风光的画卷,有蹉跎参差的经历。走过平坦,淌过泥泞;旱路尽头,水路相接;凝无路时,柳暗花明;黑暗过后,豁然光亮——穿过龙洞之后,回想经历,应是与人生之路一般无二。

    石洞长有4公里,最后几百米,是一条地下河,必须要坐船通行。暗河之上,怪石之下,灯光朦胧,水波闪动,浆声灯影,凉风扑面。走出洞口,强烈的阳光和灼烧的热浪一起袭来,睁不开眼,汗毛竖立,回到人间。

    寻龙山之行,到此嘎然而止。

    2006-8-10/家中